我省麥收已近九成,水稻播栽全面展開
魚米之鄉一派好“豐”光
從5月下旬小麥開鐮收割以來,江蘇各地由南向北搶收搶種,確保不誤農時、顆粒歸倉。截至6月11日,全省小麥累計收穫3061萬畝、進度86%,蘇南收穫結束,蘇中、蘇北進度分別為98%、80%。
夏收夏種,對农民來說就像是一場“高考”,收穫的每一粒糧都包裹着一季的辛勞。連日來,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聽农民們講述辛勤種糧故事,看有關部門如何沉入一線和农民並肩作戰,應用科技等手段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穩穩掌握在自己手中。
搶抓進度一刻等不起
6月10日下午,南京風雨交加。睢寧縣高作鎮官楊村種糧大戶曹永,接到在南京的家人電話:“睢寧下雨了嗎?家裡的麥怎麼樣了?”當天,正趕上曹永的1000畝小麥開鐮,這可是全家的“大日子”。好在天公作美,曹永一口氣租來10台聯合收割機,從早上7點干到夜裡11點,當天就搶收600畝。
5月下旬,睢寧也曾遭遇強降雨天氣,好在那時當地的小麥尚未熟透,耐水性較強,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如果現在碰上那樣的大雨,就麻煩了。”曹永心有餘悸,每天關注天氣預報。他盤算着,麥收后還要秸稈還田、平整土地,插秧種稻一刻都耽誤不得。
今年麥收期間,我省遭遇數次陰雨天氣,全省小麥收穫曾明顯受阻。各地動用一切力量,和時間賽跑,搶早收割入庫,全省沒有出現小麥大面積倒伏、霉變或“穗發芽”情況。
“我今天早上4點就起了,那邊收完的地打壟了,要開泵抽水泡田。昨天晚上下雨,沒割的80畝,早上曬一曬再割。”6月8日下午,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大棚村,69歲的種糧大戶孫應白戴好口罩和護目鏡,登上停放在麥田裡的收割機。10多分鐘后,收割機2000斤的糧倉便裝滿了。他家有310畝田,雖然雨水拖慢了收割進度,但他還是起早貪黑贏得了時間。
“今年收成還可以,收了30多萬斤,畝產估計1050斤,和往年差不多。”因為天氣預報有雨,寶應縣�鎪�鎮成庄村種糧大戶夏秀榮趕在降雨前請了兩個工人,租借了收割機,用两天時間收完自家320畝小麥。他一直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
雖然“連軸轉”,农民們並不能“喘口氣”――下一季的耕種又開始了。夏秀榮收完麥后,開始翻地準備插秧。他今年種的大部分是直播稻,只準備一小部分機插秧。“有的田塊不平,水系不好,不是干就是澇,用機插秧可以防澇抗旱,要穩產一點,但是成本高,300元一畝。”夏秀榮說,插秧也是體力活,秧盤一個5斤,需要純勞力,現在人力不好找。
栽禾趕時,割禾趕天。眼下,蘇州各地正加緊進行水稻搶種。6月9日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吳中區臨湖鎮的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核心區,只見农民們正緊張地移送秧苗。一盤盤嫩綠的秧苗,通過傳輸帶轉移到田邊,並被迅速轉運到移栽田地。不遠處,插秧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就將這些秧苗整齊地移栽田中,給水田披上了一層綠色“新裝”。
6月11日的統計數據显示,全省當日投入水稻插秧機1.5萬台、水稻直播機4224台,機插秧作業面積91.8萬畝。截至目前,全省水稻播栽470萬畝、進度14%。
從机械化邁向智能化
記者採訪發現,當前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量較少且年齡偏大。隨着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推進,机械化作業的作用更加明顯,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也不斷降低着农民的“辛苦指數”。
臨湖鎮目前有超過1萬畝高標準農田,僅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就管理7000多畝。2018年起,園區逐步實現農田耕作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和農業基礎設施的高標準改造。“比如放水漚田,現在只要打開手機軟件,動動手指就能控制對應片區的泵房上水,大大減輕人的工作量。”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農業園區的管理主體,該公司副總經理徐雅婷說,整個園區的插秧工作正在分片區陸續進行,將持續到6月底。
62歲的李明東是該園區種植組負責人,也是這7000多畝土地的“大管家”。和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他,對現在的高效種植方式感觸頗深。過去人工插秧,一個熟手一天插一畝地,現在根據臨湖土地分佈情況,按照正常的速度,一台插秧機每天完成25―30畝。7000多畝地的插秧和後續管理,用上插秧機、無人機等設備,靠20多個本地农民就能完成。
农民們普遍使用的聯合收割機,也向無人化方向發展,機手不用在駕駛室“頂頭曬”,採集的各項數據也更精準。在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有片520畝的稻麥輪作“無人化農場”集成示範基地,是省重大農業科技裝備集成示範項目。這裏的收割機不僅無人駕駛,還能實時智能測產,同時配合拖拉機、植保機、插秧機等,整個糧食種植生產流程全部實現無人化作業。基地還利用遙感技術,監測不同地塊的作物長勢和產量,生成精準的施肥和灌溉處方。
從收到種,再到日常田間管理,新技術、新設備逐步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58歲的夏秀榮說,他現在用上無人機灑葯除草,雖然需要花錢請人,但效果比人工好。在曹永的農場,灑葯無人機已更新到第二代,還擁有還田機、植保機等4台設備,他還自學了機器操作。常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常熟今年水稻種植面積約27.2萬畝,機插秧比例佔到95%以上。
從全省來看,今年江蘇投入大中型拖拉機14.5萬台、聯合收割機12萬台、育秧流水線5300餘條、育秧播種機8600餘台(套)、水稻插秧機11萬台、烘乾機3.5萬台,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7%以上、水稻機播率90%以上。目前,全省無人駕駛/輔助駕駛插秧機保有量2274台,今年新增672台。
“我們今年還首次嘗試在無人插秧機前方加裝探頭,相當於直接給土地做‘CT’,可以即時測定土地肥力,在插秧的同時就能進行變量施肥。”蘇州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沈雪林介紹,通過改良栽培技術,科學調控氮肥、磷肥施用比例,蘇州正力求在水稻種植前端就實現精準施肥,以提升後期管理科學性,也從根本上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減少。
協同發力守護糧食安全
麥浪似海、農機如舟。今年,啟東22萬餘畝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超900斤,其中七成以上高產田塊畝均1000斤以上,創歷史新高。“對位處沿江沿海、普遍地勢低洼、土壤鹽鹼含量較高的連片農田來說,這具有里程碑意義。”啟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陸健說。
2017年以前,啟東的小麥畝產在五六百斤徘徊20多年,如今的成績,意味着當地近6年實現產量增幅達五成。啟東的秘訣,主要在於大範圍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在各方協作下,啟東全覆蓋輪訓種糧大戶,重點推廣“治水、防病、除草”等高產栽培技術,建立83個產銷服務聯盟,極大提高了小麥生產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夏收夏種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也衝到最前面。“我和同事們已輪流值守20天,基本都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繼續值班,大家滿負荷運轉。”徐州市雲龍區潘塘社區黨支部書記潘文武告訴記者,社區里種有2300多畝小麥,從幫助农民聯繫農機到做好天氣提醒,從秸稈禁燒到插秧種稻,他們在一線隨時為农民排憂解難。
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黨員幹部分成13個工作組,下沉一線開展包市分片指導聯繫夏收夏種,協調解決困難問題。他們每日調度全省“三夏”生產進展,實行挂圖作戰,分區域分時段第一時間掌握各地進度;及時做好災害性天氣信息預警,指導防範應對,減輕因災損失;及時收集、分析、發布機具供需、作業價格等市場信息,引導機具有序流動;組建604支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落實3503個應急烘乾作業服務主體,確保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有實效。
特別是在前段時間,江蘇在小麥赤霉病防治上,打了個漂亮的防控總體戰,小麥赤霉病發病面積、發病程度為近年最低。同時,省水利、農機、氣象等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各項“三夏”生產安排有序推進。
堅決打贏夏收夏種這場硬仗,還要做好服務保障。江蘇紮實推進農機跨區作業通道政策,發放跨區作業證4萬餘張,設立接待服務站600多個,公布機收保障熱線電話100多個;持續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育秧盤等重點農資供需調度,聯合中石油、中石化江蘇分公司,優化完善農機“三優一免”保障舉措,設立約600座農機定點加油站,開闢綠色通道1000餘條;舉辦各類技能培訓和現場演示約700多場次,培訓農技農機隊伍及各類主體超8萬人次。
記者 王靜 盛崢 顏穎 王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7283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3年06月14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