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全省2022“旅遊賬單”公布
文旅市場恢復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1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總體上看,我省文旅市場恢復程度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據綜合測算,2022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5.34億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263.82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達2021年的75.5%和79.4%。其中,前三季度接待國內遊客人次和國內旅遊收入恢復到2019年的六成左右,恢復程度分別高於全國14.6、13.2個百分點。另據銀聯數據,2022年我省文旅消費總額3830.79億元,佔全國10.3%、佔比全國第一。
去年,我省文旅行業积極應對疫情持續衝擊,出台有針對性、有含金量的助企紓困政策措施“江蘇文旅十六條”,安排2.41億元支持559個項目,組織113個重點文旅項目簽約、總授信395億元。省文旅廳舉辦史上最長“水韻江蘇”文旅消費推廣季,推出14個主題、500餘項系列活動;聯動舉辦鄉村旅遊節、非遺購物節和各類夜間文旅消費活動。全省新增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6個、省級23個,認定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單位24個,16條旅遊線路入選全國“鄉村四時好風光”精品線路。
在統籌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方面,全力打造形成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示範項目。認定首批20個“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省級示範項目,常熟虞山文化旅遊度假區獲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淮安區入選全國10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宜興全域旅遊總入口等3個項目入選文旅部数字化創新實踐案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增至60家。
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今年文旅系統將更好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高質高效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助力全省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促進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蘇。新的一年,我省將加強對消費恢復的有效引導,精心辦好2023“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季、非遺購物節和第14屆江蘇省鄉村旅遊節,建設提升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旅遊休閑街區。(記者 付奇)
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而團結奮鬥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隆重開幕
信長星講話 張義珍作常委會工作報告
凝聚共識增合力,扛起使命譜新篇。1月14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江蘇大會堂隆重開幕。來自各界別的新一屆省政協委員匯聚南京,出席大會履行職能,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發表講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張義珍代表省十二屆政協常委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張義珍、楊岳、洪慧民、胡剛、姚曉東、王昊、張樂夫、周嵐、馬余強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會由楊岳主持。
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婁勤儉,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學勇,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連珍,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蔣定之,省委副書記鄧修明,省領導沈瑩、張愛軍、韓立明、惠建林、曹路寶、劉建洋、儲永宏、馬欣、李小敏、樊金龍、王燕文、劉捍東、魏國強、曲福田、陳星鶯、胡廣傑、夏心�F、方偉,省軍區、省法院、省檢察院、省武警總隊領導張國成、夏道虎、劉華、石時態、何松利,正省級老同志及擔任過省政協領導職務的同志梁保華、許仲林、王榮炳、胡序建、吳冬華、武繼烈、陸軍、陳寶田、何權、楊新力、羅一民、范燕青、朱曉進、閻立、胡金波、周繼業、王榮平,省政府黨組成員李耀光、省政府秘書長陳建剛,應邀出席開幕大會並在主席台就座。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特邀代表人士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也應邀列席大會。
上午9時30分,會議開幕。全體委員起立,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信長星代表中共江蘇省委,對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全體政協委員和與會同志致以誠摯問候。他說,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奮進新征程的重要時刻,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隆重開幕,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砥礪奮進的一年,是全省政協事業繼往開來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推動中國號巍巍巨輪乘風破浪、勇毅前行。今天的中國,正滿懷豪情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的江蘇,正在逐步展現“強富美高”現代化建設新圖景,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鏗鏘有力、道路越走越寬廣;今天的政協,續寫着薪火相傳的榮光,凝聚着昂揚奮進的力量,與江蘇發展大局更加合心合力合拍,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樣子”。回望奮鬥征程,我們深切感到,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夢想接連實現,今天的江蘇之所以能夠不負時代重託,今天的人民政協之所以能夠取得豐碩成果,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我們深切感到,江蘇高質量發展來之不易的成績,是歷屆省委、省政府接續奮鬥的結果,是8500萬江蘇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飽含着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信長星指出,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江蘇新的更大貢獻。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作為一切工作的實踐指引,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緊跟總書記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化“爭當表率”的行動自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积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開闢江蘇發展新境界;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更高水平實現“民生七有”,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江蘇這艘大船行穩致遠,讓江蘇處處充滿平安祥和。
信長星強調,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關鍵之年。邁上新征程,我們要繼續以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擔當作為,闊步向前,開好局、起好步,不斷匯聚起創新創業創造的磅礴力量。我們全力支持和鼓勵“幹部敢為”,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對敢為善為者給予鼓勵和支持,對成功者給予褒獎和激勵,對探索中的挫折給予理解和寬容,讓廣大黨員幹部放開手腳、幹事創業。我們全力支持和鼓勵“地方敢闖”,持續為基層賦能減負,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鼓勵各地在抓貫徹落實上創造性開展工作,在頂層設計的框架內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我們全力支持和鼓勵“企業敢幹”,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穩定預期、提振信心,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我們全力支持和鼓勵“群眾敢首創”,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讓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潛力、創新智慧更好釋放出來。
信長星強調,人民政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是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重要力量。全省各級政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政治上同心、思想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事業上同行,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優異的履職成效展現新時代江蘇政協新風貌。希望新一屆省政協領導班子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薪火相傳、繼往開來,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希望各位政協委員增強委員意識、責任意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繫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成為履職盡責的實幹家、改革發展的促進派、界別群眾的貼心人。全省各級黨委要認真落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提供有力保障。
信長星指出,今天的江蘇,依靠奮鬥贏得蓬勃生機活力;明天的江蘇,也必須依靠奮鬥創造新的榮光。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巨大關懷和重要指示,同心同德、�哿ζ床�,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而團結奮鬥。
張義珍在報告中說,五年來,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省十二屆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好凝聚共識,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新作為奮進新時代、以新擔當展現新氣象、以新舉措開拓新局面,為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作出了积極貢獻。她指出,省十二屆政協五年工作的主要經驗體會是:必須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堅持和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始終把准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充分彰顯專門協商機構獨特優勢;必須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國之大者”作為政協履職的“責之重者”;必須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廣泛凝聚起團結奮鬥的強大正能量;必須始終提質增效開拓進取,推動政協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發揮好委員主體作用,引導委員強化責任擔當認真履職盡責。張義珍在報告中還對新一屆省政協的工作提出了建議。
洪慧民受省十二屆政協常委會委託,向大會作關於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記者 黃偉 方思偉)
江蘇婦聯推進我省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滋養社會好風氣
着眼需求做實服務,護佑家家幸福安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近年來,全省婦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以打造升級版“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抓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引領全社會弘揚愛國愛家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着眼家庭需求,強化制度保障
面對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面對家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省婦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聯合多個部門,不斷建立健全我省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法規政策,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江蘇省婦女發展規劃(2021-2025年)》和《江蘇省兒童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部署未來5年我省婦女兒童發展的目標任務,分別新設“婦女與家庭建設”“兒童與家庭”領域,回應廣大婦女兒童和家庭的新期盼。
――聯合省教育廳、省文明辦等13部門印發《江蘇省家庭教育工作“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5年江蘇家庭教育工作發展目標和任務,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家庭教育促進“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工作要求。
――開展“一戶一策精準微關愛”服務,為困境婦女兒童家庭提供常態化、精準化關愛服務;推動出台《江蘇省反家庭暴力條例》,成立“江蘇省反家庭暴力研究中心”,在全國率先將制止家暴納入見義勇為行為;聯合省委政法委出台“平安家庭”建設工作意見,把婚姻家庭糾紛排查化解納入網格化管理;聯合公檢法、民政部門出台《關於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進一步推動未成年人家庭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
……
相關政策法規密集出台,推動我省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開展,為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奠定了堅實基礎。
凝聚典型力量,引領文明新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40多年來,全國最美家庭、鎮江市沈填珍家庭堅守農業,紮根田地。他們率先引進“稻鴨共作”技術,成立水稻種植家庭農場,帶動全村50多戶农民走上科學種糧之路。兒子陸卿畢業后也選擇留在村裡,在田地間揮灑汗水,還和妻子自學科學種田方法,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我省還有許多像沈填珍家庭這樣的最美家庭,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用身邊的鮮活事迹帶動更多人、更多家庭講文明、樹新風。近年來,全省婦聯深化家庭文明創建行動,持續開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書香家庭、綠色家庭等家庭典型的選樹和宣傳。截至目前,我省選樹各級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書香家庭、綠色家庭等特色家庭典型近百萬戶,308戶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1133戶榮獲省級最美家庭稱號。
“黨的二十大精神天下揚,全國人民齊心干,現代化建設力量強……”12月8日,江蘇最美家庭聯盟理事長、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雅韻藝術團黨支部書記孫英創作的歌曲《黨的二十大精神天下揚》正在抓緊排練。“我們充分整合更多家庭力量,發揮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鄉親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孫英說。
回應家庭期待,做實支持服務
為了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廣大家長依法帶娃、科學帶娃,全省婦聯圍繞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立足社區,開展多種形式賦能家庭教育工作。
2020年,省婦聯啟動實施社區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類型“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試點工作。去年,以“三全”為核心內涵的“建設600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範社區”被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05個社區(村)開展“三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範社區建設。“‘沉浸式’環境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家庭教育知識,走出家門即見家庭教育箴言,不出小區即能參加親子活動。”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婦聯工作人員藏瑞瑞說。
為深化家庭教育支持行動,滿足家長個性化家庭教育需求,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婦聯還聯合創辦、打造全國第一家省級網上家長學校,持續16年為全省家庭、學校及社區(村)提供24小時家庭教育支持服務。
婦女是家庭和社會中的“半邊天”,在家庭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為幫助婦女增收致富,全省各級婦聯推進巾幗家政服務進社區,引導各地將家政服務納入民生實事、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清單。省婦聯聯合省司法廳推進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建設,全省建成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419個,命名110個,培訓2.35萬人次,化解糾紛11.4萬件。
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全省婦聯牢記總書記囑託,积極推動我省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實處,讓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在江蘇家庭落地生根、在江蘇大地蔚然成風。(記者 徐睿翔)
我省出台4項地方標準強化環境風險管控
補齊危廢綜合利用標準缺失短板
省生態環境廳1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日我省出台的《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範通則》《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範》《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範》《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範》4項標準相關情況。其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範通則》為全國首創,填補了該領域標準缺失短板。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介紹,針對焚燒、填埋處置單位污染控制,國內已出台標準規範,但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標準規範較為缺乏,且標準與標準之間分散不銜接、部分管控指標未明確實施細則。我省結合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全面梳理危險廢物現行管理制度標準,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補齊重點行業綜合利用標準缺失短板。
我省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單位333家,佔全省利用處置單位的79.7%,但實際設施運行負荷不足30%,產能嚴重過剩。王燕楓表示,一些企業存在混淆產品和廢物、借副產品名義逃避危險廢物監管等問題,社會潛在環境風險大。少數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時間早、技術工藝落後、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行業內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標準的發布可以規範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全過程管理,為管理部門環評審批、許可證發放和環境執法等提供支撐依據,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記者 吳瓊)
11月16日,江蘇省消保委消費投訴信息公示系統正式上線,這也是目前省級首家消費投訴信息公示系統。
該系統由消費投訴信息指數評分、消費投訴基本信息公示、企業曝光台、消費資訊四個模塊構成,對已完結消費投訴的投訴時間、商品服務類型、投訴詳細信息等進行公示,將問題曬出來,對拒不配合工作或者涉嫌違法違規的企業定期選擇公示以滾動方式呈現。公眾可以從“江蘇省消保委”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智慧315”模塊中的“消費投訴信息公示”或是在江蘇省消保委官網點擊“維權公示”模塊進入該系統。
該系統的上線,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可查的科學化消費評價信息,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消費投訴信息指數評分採取一年期制,企業曝光台每三個月動態更新一次,被公示的經營者對公示內容有異議時,省消保委為其保留複核通道。 (記者 洪恭弘=叶 恭弘 許海燕)
快遞旺季開啟 預計“雙十一”期間江蘇處理快件12.3億件
今年的快遞旺季今天(11月1日)正式開啟,到2023年春節前夕結束,共82天,這也是第13個快遞旺季。記者走訪快遞點發現,部分預售貨物已經開始配送,各大快遞公司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記者在順丰南京進香河網點看到,從早上開始,大量的快遞包裹就送達站點,快遞員們正在忙着分揀錄入,分批配送。江蘇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世里介紹,部分預售商品快件在11月1日前已經進入站點,客戶付款后就可以立即派送。為了應對快遞高峰,順豐提前做好了人力、車輛和場地等各方面資源投入,力爭當日送達站點的快遞當日派送。
為了儲備人力,部分快遞企業大幅增加了薪資。南通圓通快遞某網點,就以日薪三百起步搶人。而更上游的快件分撥中心,從1號凌晨就開始全速運轉,並用上了各種“黑科技”。在孩子王南京智慧物流園,各種機器人的身影隨處可見,拖動貨架在園區穿梭,實現了“人不動,貨架和快遞箱動”,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各大快遞企業都做好了旺季運力儲備,確保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邰紅兵介紹,“雙十一”期間,全省從業人員增加了近3.5萬人,處理場地增加了21萬平方米,分揀處理設備增加了13套,機動車增加了2萬多輛,航空班次增加了9班次。
從去年開始,電商平台拉長了促銷時間,錯峰發貨均衡推進,減輕了快遞企業日處理量壓力。據省郵政管理局預測,“雙十一”期間全省處理快件量約12.3億件,其中投遞量5.8億件,同比增長4.5%。首個投遞量高峰將在11月3日出現,預計投遞量3800萬件;11月14日達到全年峰值,投遞量4600萬件,同比增長6.8%。
快遞旺季也是快遞員最忙碌的時候,省郵政管理局要求全系統全行業切實保障基層網點權益,緩解站點和一線快遞員壓力,保障末端合理的收入水平。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元國璋 編輯/汪澤)
10月28日,全省智慧港口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蘇州太倉舉行。未來3年,江蘇將在沿江沿海、京杭運河等水運主通道上加快打造一批智慧港口示範工程,推動江蘇港口由大省向強省邁進。
蘇州太倉港四期是江蘇在長江上建成的首個堆場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港區,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港口“智慧大腦”實時準確實施集裝箱、船舶、作業机械等全要素調度,位置檢測、視頻圖像採集識別、激光掃描等多種技術綜合運用,實現集裝箱岸橋遠程控制、堆場無人化管理、水平運輸自動化,讓岸橋不停工、場橋不等待、集卡少跑路、運營更高效。
江蘇省港集團集裝箱公司副總經理王堅介紹,通過自動化的軌道吊,人員節省率可以達到80%,單箱作業效率可以提高20%,能耗可以降低30%-35%。
根據新編製的《江蘇省智慧港口建設行動方案》,到2025年,全省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港口重點生產作業環節,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全覆蓋,全省港口智慧化發展水平總體步入全國前列,基本實現“服務一體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技術先進化”。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郭藝 康健 編輯/胡超)
江蘇創新成果精彩亮相中國國際服貿會――
“蘇新”服務,加“數”智惠全球
9月1日,北京,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兩大展區展出全球服務貿易中的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江蘇近200家機構與企業,攜数字服務、文化服務、生物醫藥研發服務等領域数字化轉型的前沿技術、創新成果和應用場景線上線下齊亮相,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洽談合作、共謀發展。
應勢而動,深耕数字化
数字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與紙幣一樣屬於法定貨幣。在江蘇展區,恆寶股份展出的冬奧系列手環正是数字人民幣使用端產品――異形錢包,支持非接觸式(NFC)通信方式,使用場景豐富,防水耐摔,便於攜帶。
恆寶股份是首批參与中國人民銀行数字貨幣研究所“数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目前,恆寶股份建立了完善的数字人民幣產品及服務體系,致力成為一流的数字人民幣產品及應用服務提供商。產品覆蓋用戶側、收款側、發行側,包括硬件錢包系列產品、智能收款終端、数字人民幣安全應用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場景應用的形式賦能数字人民幣。”恆寶股份項目經理孫永哲介紹。
徐工漢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徐工孵化的專業互聯網公司,連續4年獲評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並穩居前三。本次重點展示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端―雲―用”一體的数字化能力,並通過AR設備體驗活動呈現漢雲工業在預測性維護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
“徐工漢云為全球大量用戶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優化生產方式,重塑企業数字化能力,重構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中國產品和技術走向全球。”徐工漢雲市場總監王煥介紹,徐工漢雲累計服務企業超7萬家。目前,漢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已管理資產超8500億元,服務裝備製造、建築施工、有色金屬、工程机械、新能源、物流運輸、智慧城市等80多個專業領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80個國家和地區。
當前,江蘇数字技術、数字產品、数字平台齊頭並進。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江蘇可数字化交付服務進出口增長近三成,為全省服務貿易增長貢獻約15個百分點,規模上升至全國第四位。
順勢而為,填補新空白
新車型、鎮江造。江蘇展區中,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站上“C位”。“該款車由麥格納衛藍鎮江公司與華為聯合打造,搭載全球首款華為HarmonyOS車機系統,具備無人駕駛技術,可實現主動跟車、主動變道、大麴率匝道車道保持、行人避讓等功能,邁出了探索智能出行的重要一步。”鎮江市商務局服務外包處處長孫亞斌介紹,“近期武漢和重慶兩地率先在試點地區啟用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車輛就是這一款。”
作為一家提供存儲控制芯片、存儲方案及存儲成品模塊,集研發與量產能力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江蘇華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攜多款重量級存儲產品在展會現場引起關注,代表了江蘇数字化服貿的突出成果。“公司團隊歷時4年完成的國內首款12納米製程高階存儲控制芯片,可滿足我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術的高速存儲需求,解決企業級存儲芯片‘卡脖子’問題,填補了國內主控技術空白。”江蘇華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銷售部副總監尹長偉介紹,華存电子能夠為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器端、邊緣裝置端與物聯網智能裝置端提供自主研發的存儲芯片技術與模塊方案,為金融、交通、能源、電力等行業領域提供定製化國產解決方案。
江蘇艾加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文化創新的数字化升級、文旅消費的沉浸式體驗以及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我們捕捉當下数字科技的潮流,以数字的方式為文化做推廣和宣傳,比如‘乘運而來’非遺潮玩手辦,利用数字技術賦能非遺消費的業態創新,讓非遺‘看得見’‘摸得着’‘帶得走’。”江蘇艾加加数字科技聯合創始人高一晗拿起一隻“萌娃”產品介紹,“打開攝像頭掃描一下,手機上就會呈現兩個萌娃敲打金箔的視頻展示,實現以潮流科技和数字交互手段與年輕消費者深度互動。”
“江蘇順應数字文化貿易發展趨勢,重點布局發展数字電影、動漫、遊戲、数字出版等,培育文化貿易競爭新優勢。”省商務廳工作人員介紹,無錫、蘇州工業園區先後入選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今年,江蘇入選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數量上升到全國第二位。
創新驅動,邁向最前沿
近年來,江蘇生物醫藥外包產業着力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搶佔產業創新制高點,連續多年保持高速成長態勢,成為今年服貿會值得矚目的看點。
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mRNA研發的本土創新生物醫藥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與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雲南沃森生物聯合開發的新冠mRNA疫苗ARCoV,是國內首個獲得IND批文的mRNA疫苗,實現本土mRNA疫苗“從0到1”的突破。
金斯瑞生物科技是全球最大的人工基因合成服務供應商。江蘇金斯瑞副總經理滕少鋼介紹,公司DNA合成服務業務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在鎮江投資建設的生物葯研發服務外包CRO和合同研發生產CDMO的生產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基地,佔全球基因合成市場份額15%,也是全國最大的生物葯質粒生產基地。
近年來,江蘇服務貿易呈現出規模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2021年,全省服務貿易522.5億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連續13年全國第一。目前,與江蘇有服務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10個。
“為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和交流合作,本次服貿會期間,我們主動對接參展觀展企業,充分溝通了解不同企業需求,积極組織企業在會期內簽署採購項目。”省商務廳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江蘇將以“擴量提質、創新爭優”為目標,持續優化服務貿易政策體系、促進機制、發展環境;抓住製造服務化、服務数字化、数字產業化機遇,以数字化轉型為動力,大力促進数字貿易發展;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和支撐帶動明顯的服務貿易基地和重點企業,提升江蘇服務載體平台輻射能力和主體國際競爭力,擴大“蘇新服務・智惠全球”品牌影響力。(記者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