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靠譜嗎

2023
05-13

  “藍色引擎”作用凸顯 2022年江蘇省海洋生產總值超9000億元

  中新網南京5月11日電 (錢林峰)江蘇省自然資源廳11日發布消息,據《2022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經初步核算,2022年江蘇省海洋生產總值(GOP)為9046.2億元。

  江蘇“藍色引擎”作用持續凸顯。從結構看,海洋主導產業競爭優勢顯著。

  去年,江蘇完成港口建設投資148.1億元;沿海沿江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6.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273.2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2.1%、8.3%;實現海洋貨運量4.1億噸,海洋貨物周轉量5899億噸公里,分別同比增長10.9%、5.1%。

  在江蘇的13個海洋產業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優勢明顯的三大產業。

  江蘇是全國船舶海工產業第一大省。2022年,全省造船完工量為325艘、1743.3萬載重噸,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1.8%,佔全國份額的46.0%。

  經初步核算,2022年,江蘇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為488億元,比上年增長8.5%,佔全國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比重為28%,份額為全國最高。

  此外,海洋新興產業表現活躍。去年,江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電力業增速均超過10%,海洋新興產業增速達12.6%,顯著高於主要海洋產業增速。(完)

2023
05-09

  我省全力推動預製菜產業發展 ――

  預製菜新賽道,淮揚菜已就位

  “我們這款紅燒馬蹄獅子頭選用純豬肉配上10%的馬蹄丁,肥而不膩,肉香味十足。再看這款雞湯大獅子頭,以熬足4小時的老母雞湯煨燉,買回家后簡單加熱即可享用。”日前,在2023世界預製菜產業大會上,江蘇松食家供應鏈、小松食材行的負責人張小松給前來參展的顧客們展示雞湯獅子頭、雪花牛仔粒、黑米香腸等多款淮揚風味的預製菜產品,而一旁的同事只是簡單將獅子頭從冰櫃取出,放在水裡蒸上5分鐘,一道冒着熱騰騰香氣的雞湯獅子頭就出爐了。

  “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今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製菜寫入其中,預製菜產業首次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淮揚菜作為長江下游地區的代表風味,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鼓勵發展預製菜等新型食品加工業”的政策指引下,江蘇淮揚菜系如何搶抓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展開了調查。

  空間巨大,江蘇淮揚預製菜產業鏈完整

  南通市通州區西集鎮小灰店村地頭有一片鮮食玉米種植基地,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忙着播種、鬆土。“我們是主要從事鮮食玉米的企業,原本是一家小企業,如今成為了龍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普通玉米成熟要100天左右,他們種的鮮食玉米只要70天就能成熟,隨後裝車運往各地。

  原料加工,則是這條預製菜產業鏈的下一環。清晨,江蘇淮安蘇食肉品有限公司屠宰加工基地一片繁忙,這些生豬被屠宰加工后,將被發往蘇食肉品預製菜生產加工基地,成為預製菜雞湯獅子頭、黑米香腸的一部分。“我們的原料都是從儀征的蔬菜基地每天早上運來的,在揚州有專供的鵝養殖廠。”東園食品集團品控經理負責人李陽說。

  5月4日,記者在主營淮揚菜預製菜的東園食品集團食品廠看到,智能包子生產線從和面、壓面、注餡、成型、醒發、蒸制、速凍、包裝入庫,實現了產品標準化,而另一旁的三文魚智能生產線,從切頭、開片、拔刺、去皮、清洗、吹乾、包裝,整個操作流程僅1分半鍾。“相比人工,效率提升380%,成本降低5%―10%。我們的包子產線每天可以產出30萬隻包子,揚州地區很多下游企業的包子都是我們供應的。”李陽自豪地說。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預製菜是‘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橋樑紐帶,是價值更大化、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是農業供給端滿足消費升級的產物,因為預製菜興起,興化的大閘蟹可以一年四季上市,不再僅僅是螃蟹本身,蟹膏、蟹油、蟹黃都能全天候供應市場,盱眙的小龍蝦更是化身休閑食品,通過電商網絡走進千家萬戶。”在日前舉行的2023揚州農業招商推介簽約暨淮揚風味預製菜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鐵丁認為,中央一號文件把預製菜寫入其中,意味着要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高度來重新認識這一產業。

  艾媒金榜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各省預製菜產業發展水平排行榜》显示,江蘇預製菜產業發展指數位列全國前十,阿里數據显示,2022年江蘇預製菜数字消費全國第一。

  “江蘇的特色菜系淮揚菜系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推動淮揚預製菜產業發展也有着多重突出的天然優勢。”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黨支部書記王道營告訴記者,江蘇省食品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非常強,優質農產品資源和農產品冷鏈流通規模也居全國前列。全省現有預製菜企業5800餘家,數量全國第三,但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比如食品加工企業、餐飲服務企業等,農業或原料生產型企業仍大有可為。

  就在活動當天,18個項目現場簽約,協議總投資達28.8億元,揚州食品產業園和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進行預製菜研發合作簽約。

  博得“認同”,尚面臨研發保存等難題

  “之前一直喜歡去飯店點淮揚菜,覺得這些菜特別鮮美,如果做成預製菜,在家加熱一下真的能和飯店裡的一樣嗎?”在採訪中,不少年輕的白領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對此,張小松肯定地回答,“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口味幾乎可以達到同現做菜95%的相似度,營養價值也能夠很好保持。”雖說如此,張小松也坦言,預製菜的口碑仍需要長期建設。

  他認為,對於食品加工廠來說,預製菜的研發和運輸保存是主要挑戰。

  “目前集團生產出的淮揚風味預製菜保存時間一般只有5天,而且需要全程冷鏈物流運輸,比如我們生產出的揚州老鵝,這道菜對鵝的顏色和質感會有很高的要求,我們至少要讓客人覺得這個菜是新鮮的,是剛切好的,如果時間久了鵝肉其實會發黑,很影響口感。因此,從生產、存儲到運輸都需要冷藏環境。”李陽稱,東園食品集團為了更好地打造和推廣淮揚菜預製菜,配套冷鏈倉儲近2萬立方米,年存儲量約1.1萬噸,目前集團也正在探索優化冷藏冷凍的新途徑。

  在研發環節,淮揚風味預製菜的生產對製作人員有着較高的要求,大部分企業仍然欠缺相應的技術和人才。“預製菜肴開發需要廚師與工程師協同作業,不是找個大廚就能幹。”江南大學食品學院范大明教授稱,餐飲要做預製菜,必須得解決原料適應性、菜品研發創新、食品安全保障、倉儲物流及冷鏈等一系列技術問題,而這對絕大多數餐企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註定是一個大工程。此外,兼具烹飪專業背景、食品加工技術以及市場營銷的高端複合型人才也成為了行業急迫的需求。

  “淮揚菜是去年中國營養學會公布和推薦的江南膳食模式的代表,淮揚菜在烹飪技藝層面,用料廣泛,搭配靈活,刀工精細,追求本味,如何保留淮揚預製菜的本味,是開發淮揚預製菜的難點。”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主任兼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副院長孟祥忍認為,淮揚預製菜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更明晰的標準才能匹配更大規模的淮揚風味預製菜產業。淮揚菜選料嚴格、刀工精細、工藝轉換難度大,對於菜肴加熱來說,不同集成灶的火力不同,使用時間、翻炒方式、翻鍋與否,調輔料的不同、加入時間等都會對菜肴風味產生較大影響。

  抱團取暖,“炒熱”淮揚風味預製菜產業

  如何搶抓預製菜的風口,進一步壯大淮揚風味預製菜的產業規模呢?

  “最近,我們一直在開會研討,推動淮揚風味預製菜產業規模化發展還是要從五個方面着手,完善規範行業標準、構建評價體系、研發新型加工設備、人才培養、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孟祥忍介紹,從相關部門到高校、園區、食品集團,正在全方面發力,搶抓淮揚風味預製菜新風口,讓淮揚美味如“揚州炒飯”一樣,“炒”遍全國。

  人才培養率先提上日程。今年3月,揚州大學的預製菜膳食工程師專業開展招生工作,這也是全國首個開設預製菜膳食工程師微專業的本科院校,這是高校方面培育淮揚風味預製菜人才的一大重要舉措。“微專業每年培訓30名到60名左右對於淮揚風味預製菜感興趣的學生,我覺得微專業的開設,能夠解決淮揚風味預製菜發展過程當中人才的短板。”孟祥忍說。

  4月19日,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省農科院牽頭組建的“江蘇省預製菜產業創新聯盟”在南京成立。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我省預製菜產業邁入新台階,“炒熱”一盤預製菜,各端抱團取暖成為新趨勢。

  “未來聯盟將深入調研預製菜企業技術難題,形成技術需求和蘇系預製菜問題清單。同時,依託聯盟專家和企業家資源,編寫《江蘇省預製菜產業發展白皮書》,打造聯盟公共服務基地。同時,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和科教單位加入,促進預製菜上下游產業的融合,形成產學研合力,打造‘蘇字號’預製菜創新平台,助推江蘇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王道營稱。

  眼下,一個個預製菜產業園也在拔地而起,以組合優勢共同為淮揚風味預製菜產業賦能。“園區從最初的1.0版本‘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發展到如今2.0版本,成為現代化預製菜供應鏈基地,目前已經集聚了東園、日頓食品、九鼎香、吳家粥鋪、滋奇、花園茶樓等十多家預製菜生產企業,年產值30億元。”揚州食品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闕�h娥介紹,未來,園區將依託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研發檢測平台等產業配套優勢,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打造華東中央廚房基地,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

  “經典的淮揚菜風味預製菜不僅僅是在我們江蘇,在其他地區也很受歡迎,不少外省的企業都和我們有着很高的合作意向。未來,隨着一系列標準的出台,一批批人才的灌輸,一項項技術的突破,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能足不出戶,品嘗到我們地道的淮揚菜。”揚州五亭食品集團銷售負責人尹娜對未來淮揚風味預製菜的發展自信滿滿。(記者 許願 譚倩 文林杉)

2023
04-28
2023
04-27

  中新網南京4月25日電(記者 楊顏慈)被冷空氣橫掃至“腰斬”的長三角地區氣溫在25日迎來緩步攀升。即日起,滬蘇浙皖多地最高氣溫將從“1”字頭逐步攀上20℃+,四月以溫暖收場。“流浪多日”的太陽也將逐步回歸。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25日起,我國華北、東北一帶仍有雨雪光顧,但整體強度不大;當天夜間到26日,南方大部地區的降雨將短暫“調休”。

  據江蘇氣象部門預計,當地氣溫進入回升通道,本周江蘇最高氣溫29℃。具體上,26日天氣轉晴,氣溫明顯回升;27日夜裡至28日,受東移短波槽影響淮河以南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此外,29日江蘇省東部地區有7級~8級,沿海海面8~9級的偏北風,江蘇最高氣溫將回升至27℃~29℃。

  在浙江,“春如四季”的故事還在上演。4月17日,浙江破歷史收穫今年第一個高溫日(35.1℃)后,氣溫開始“高台跳水”,連續多日在“1”字頭打轉。

  浙江氣象部門預計,26日和27日白天,天氣總體轉好,浙江省大部可見陽光。“2”字頭氣溫將重出“江湖”,比如杭州29日最高氣溫將衝擊28℃。

  在上海,25日天空雲層較厚,陽光只能“見縫插針”,顯得很微弱。如此條件下,氣溫上升緩慢,目前該市大部地區氣溫在15℃左右。氣象部門預計,緩慢升溫將持續,預計26日升至20℃以上。

  不過,本輪升溫並不意味着入夏。“五一”期間,新一輪降雨過程又將卷土重來,江南南部、華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完)

2023
04-14

4月12日,“春趣金湖,尋味花鄉”2023金湖春季旅遊交流會在揚州舉行。崔佳明 攝

  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12日電(記者 崔佳明)“最美金湖四月天,杉青水秀更揚州。”4月12日,“春趣金湖,尋味花鄉”2023金湖春季旅遊交流會在揚州舉行。金湖縣旅遊管理髮展中心副主任沈啟虎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提高金湖文化旅遊在揚州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揚州與金湖旅遊市場的共同開發,客源互享。

  金湖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高郵湖、寶應湖、白馬湖三湖環繞的地理環境,犹如畫家描繪的水鄉風韻。家家門前有荷塘的生活環境,孕育出堯帝故里、荷花之都,成就了金湖人的謙和、樸實與熱情。倉廩實衣食足的生活質量,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湖秧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蓮湘舞”在此經久傳承,造就了金湖“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水鄉特質。

  沈啟虎在說到金湖與揚州的關係時說,金湖與揚州一線牽,同心同向,一衣帶水;金湖與揚州一家親,同根同源,一脈相承;金湖與揚州一定贏,經濟互通,一體發展。尤其是金湖與揚州兩地人緣相親、文化同源、語言相通,共同的鄉音拉近了兩地的距離。

  “揚州的冶春茶社等早已成為金湖人生活的一部分。雙方商務往來、旅遊出行頻繁。”沈啟虎現場邀客:春天到金湖,可以去水上森林,感受杉樹漸綠,油菜花的黃、二月蘭的紫、玻璃棧道的險、森林竹筏的靜在這裏交相輝映;可以去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區、國家濕地公園領略大湖風光,欣賞油菜花和芝櫻花的美;可以去堯想國、堯帝古城遇見堯文化;可以去荷花盪水漾年華,看七彩蔬廊、春日蓮花;可以去十里果林、三園農莊、三禾麥可兔、金綠源等鄉村旅遊點,體驗鬱金香的鮮艷、萌寵的可愛、知青的歲月;還可去白馬湖漁樂灣品嘗正宗漁家宴,這裡有溫泉酒店、精品民宿的舒適,還有蒜泥龍蝦的美味盛宴。

  “金湖的好‘杉’好水好風光,一定會讓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返、不虛此行。”沈啟虎如是說。(完)

2023
04-13

  春日的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美景如畫、遊人如織,“最美漁村”名不虛傳。在一條沿河小道上,村支部書記劉德寶說,兩邊的柳樹是幾年前種的,當時每棵小柳條10元錢,總共花了不到7000元。幾年下來,昔日荒蕪的鄉間小路變成了賞心悅目的“景觀大道”。

  打造美麗鄉村,花錢搞綠化天經地義,但怎麼花錢、花多少錢卻大有講究。沿湖村花了不到7000元錢扦插小柳條,最終育成景觀樹,把一條路都綠化了,不禁讓人叫好。

  好就好在不圖虛名只求實效。沿湖村這幾年挖掘漁文化,發展鄉村游,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作為一個“網紅村”,移栽些大樹、名樹,未嘗不可,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成活率高、管護成本低、生長速度快的柳樹作為主要綠化樹種。從綠化效果講,栽什麼樹區別不大,犯不着貪“大”求“名”,這就是實事求是。

  好就好在量入為出立足長遠。沿湖村過日子精打細算,搞綠化因地制宜,栽小樹不怕人“笑”,為的就是不背上經濟負擔,不打腫臉充胖子今後真正被人笑。把有限的財力用在關鍵處,用在搭建創業平台、支持村民增收上,才是務實之舉。

  沿湖村扦插小柳條搞綠化之舉,對有關部門抓民生實事也不無啟發。辦民生實事,花錢大有講究――不但要有熱心腸,還得有活腦筋;不但眼前要好看,還得長遠受益;不但想到需要,還得考慮可能。力爭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不花錢也能辦成事,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這才是應有的工作理念。(金沙人)

2023
04-06
2023
04-04

  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發展迎來新機遇

  不負春光,江蘇文化產業加速“蝶變”

  3月28日―29日,全國文化和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舉行。來自文旅部和全國各省(區、市)文旅主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為,隨着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文化產業發展再次迎來新機遇,推動產業“蝶變”正逢其時。

  以“載體”培育“主體”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3月的蘇州,處處“春色”流淌。

  成立於2017年1月的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塘文化產業園,擁有太平数字出版、蠡口家居設計、活力島影音藝術、青苔國際工業設計等四大片區,聚集了活力大廈、紫光大廈、高清傳媒大廈等40餘處文化產業樓宇。截至去年底,園區內文化企業達1950家,占企業總數一半以上,從業人數超過3.3萬。

  “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的定位是,以数字文化產業為主導,以產城融合促進城市更新,成為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蘇州市相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管傲新說。近年來,園區不僅精準招商引智,加強文化產業載體建設,還打造專業運營管理團隊,提供健全的基礎服務,比如建設新門戶・創客空間、元和文創谷等專業孵化器,在上海建立離岸孵化器――虹橋(相城)数字經濟創新產業園。3月28日,該園區被文旅部正式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讓企業入駐“有底氣”,讓產業孵化有載體。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介紹,蘇州已有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11個,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28個。以“載體”培育“主體”,去年,蘇州規上文化企業達1286家,實現營收3380億元,同比增長3.2%。

  與會人員建議,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使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文化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江蘇將着力完善文旅產業規劃布局,強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建立健全跨省協同、政企聯動創新機制,釋放產業發展新動力。”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建說。

  以“融合”延展“鏈條”

  總佔地約7.3平方公里的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內,集聚文化企業2000多家,此次該園區同樣晉陞“國家級”。

  立足地域資源稟賦,商文旅融合,是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的最大特色。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金寶強介紹,園區內有明城牆和秦淮河,有夫子廟、老門東、熙南里3個特色街區,以及南京晨光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江蘇網絡文學谷等6個子園區,其中稅收超5000萬元的子園區佔一半。

  “園區在整體布局上,景區、街區、園區、社區‘四區融合’,文化、旅遊、體育、商業‘四業打通’,整體聯動、協調發展。”金寶強表示,“融合”絕非“混搭”,下一步,將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資源整合,將產業園打造成為展現秦淮文化產業的“窗口”、南京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展廳”。

  “江蘇是文化和旅遊資源大省,一直注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業態‘融合’,延展產業鏈條。”省文旅廳副廳長李川介紹,我省推動“文旅+”向“+文旅”轉變,推進文化、旅遊與農業、工業、體育等領域相加相融、協同發展,南鋼工業文化旅遊區、蘇州太湖體育運動休閑小鎮等都是融合典範。

  放眼全國,山東提出培強精品旅遊“雁陣形”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河南率先試點推行“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助力培育文化產業特色村……不少地區創新打出政策“組合拳”,通過發揮文化資源集聚效應,將產業優勢輻射到關聯產業鏈,形成具有聯動效應的文化產業帶。我省將持續對標找差,以深化文旅融合為突破口,引導供給端向沉浸式、交互式、參与式方向轉型;拓展產業發展新場景,促進文化旅遊向生產、生活柔性嵌入、深度貼近,打造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以“數變”引發“蝶變”

  我省文化產業與数字技術協同推進、融合發展,新型業態蓬勃興起,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不過,從國家到省級層面,依舊面臨文化產業数字化水平不高、供給結構質量有待優化、新型業態培育不夠、優質產品供給缺乏等問題,文化產業数字化如何提“速”、落“實”,成為會場內外熱議的焦點。

  3月27日,中數文化大數據(蘇州)有限公司和國家文化大數據江南採集基地在蘇州吳中區運河總部經濟園揭牌。去年10月31日,蘇州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大市屬文化國企在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大會上揭牌。5個月後,蘇州文投集團與中國数字文化集團簽約合作,再次展現了當地推進文化產業数字化的決心。

  以“數變”促“蝶變”,我省搶抓数字化轉型發展新機遇,加速以“数字+”激發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去年7月,《江蘇文化和旅遊領域数字化建設實施方案》出台,提出文旅產業数字化發展國內領先的總體目標和文旅領軍企業、文旅產業集群、智慧化景區度假區等產業数字化發展的規劃路徑。不久前,我省公布今年80個省重點文化和旅遊產業項目,總投資超1500億元,数字科技賦能項目是六大投資方向之一。

  為深入實施文化数字化戰略,我省將重點支持打造30個左右的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創、数字應用以及雲演藝、雲娛樂、雲直播等新型消費項目,並不斷推動数字文化產業集群品牌化、特色化、差異化。(記者 付 奇)

2023
04-02

  近年來,江蘇各地紛紛推行花壇葬、樹葬、江葬、晶玉葬等節地殯葬方式,這種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為清明新風尚。

  今天(3月31日)上午,揚州市舉行第六屆集體生態葬啟動儀式。現場,在哀婉的小提琴聲中,選擇生態葬的逝者家屬敬獻菊花,一一鞠躬,表達哀思之情。

  揚州墓園辦公室經理田勁禾介紹:“2018年開始舉行第一屆節地生態葬活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年了。節地生態葬是全免費的,累計為192位逝者完成了生態葬服務。選擇生態節地產品和傳統墓的比例是1:5。”

  隨着綠色生態殯葬觀念的深入人心,草坪葬、花壇、樹葬、竹林葬、江葬等生態葬,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目前,淮安全市已經陸續有700多位逝者進行了花壇葬。

  市民杜先生說:“首先它是節約了土地,改善環境,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它不僅表現了我們對逝者的尊重,而且可以極大的緩解我們的經濟壓力,減少土地的使用,一段時間后逝者也能夠更好的回歸自然,就是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傳統。”

  南京市雨花功德園工作人員姜舟告訴記者,目前三分之二的逝者家屬,會選擇綠色環保的生態葬式。將逝者骨灰做成晶玉晶石,也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新推出的生命精華葬、生命晶玉葬式,更加節約空間,節約土地,也踐行了綠色殯葬的新理念。” 姜舟表示。

  除了推動各類生態葬式,江蘇各地紛紛對墓園統一規劃、提升節地建設。記者從省民政部門了解到,《江蘇省殯葬管理條例》出台兩年來,全省可用墓位從281.4萬個增長到915萬個。宿城區追思園公司副總經理劉茂凱介紹:“不斷強化墓穴管理,單穴是不超過0.5平方,雙穴不超過0.8平方。”

  4月1號起施行的新版《江蘇省公墓管理辦法》,也對我省殯葬服務作出一系列規定,例如新建公墓生態安葬區域占公墓建設用地面積不低於30%。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何正標表示:“近年來我們通過推行減免基本喪葬費用等惠民殯葬政策,积極引導市民轉變觀念,移風易俗。同時不斷完善基地生態安裝設施建設,對存量公墓進行生態化改造,真正實現墓景一體。”

  (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宿遷台 淮安台 編輯/汪澤)

2023
03-29

  1-2月,江蘇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回暖向好態勢逐步鞏固,全省綜合貨運生產主要指標加快恢復,累計完成綜合貨運量3.6億噸、貨物周轉量1701億噸公里。

  眼下,京杭大運河、長江等水運主通道船舶穿梭,一片繁忙景象。1-2月,蘇北運河貨物通過量23529萬噸,同比增長 2.3%,其中,集裝箱運量59676標箱,同比增長38.2%。全省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4.9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60萬標箱,同比增長2.1%。外貿運輸方面,全省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9649.7萬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181.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1.5%、11.9%。

  物流是經濟發展的動脈,今年以來,江蘇對外運輸通道保持暢通,多式聯運加快推進。1月起,蘇南碩放機場已恢復至香港、澳門、東京等城市的國際或地區客運航線;南京祿口機場開通飛往亞洲、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條國際客運航線。鐵路方面,1-2月,全省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366列,同比增長11.3%。海運方面,1-2月,全省累計完成遠洋貨運量633.4萬噸、貨物周轉量415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13.1%、50.0%。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趙凌翔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