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1―7月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回穩向好
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同比增加411個
8月23日,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7月以來,全省經濟延續6月以來的回升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持續恢復、回穩向好態勢。
1―7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比1―6月回升0.6個百分點。其中,7月同比增長6.3%,增速比6月回升0.2個百分點。1―7月,全省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5%、1.7%;規模以上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0.3%、5.6%。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1―7月江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增速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比1―5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大項目投資增速持續高位運行,全省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2710個,較上年同期增加411個,同比增長17.9%;高技術產業投資不斷加快,14個高技術行業中有10個行業增速超過10%;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31個行業大類中22個行業同比增長,增長面達70.9%。
消費品市場繼續平穩復蘇。1―7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85.0億元,同比下降2.9%,降幅較上半年收窄0.8個百分點。7月份,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3.4億元,同比增長2.4%,較6月份繼續回升1.8個百分點。(記者 李��)
說起流感,可能大家都覺得它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不過近日,江蘇疾控發布提醒,江蘇省流感進入夏季流行高峰,要注意防範。夏季流感與冬春流感有什麼不同?出現哪些癥狀需要警惕呢?
疾控預計近期流感活動強度將維持在高位
今天(8月13日),記者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了解到,近期呼吸科門診中,有不少是流感患者。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徐瑾告訴記者:“今年比往年來說夏季流感是明顯有增加的,有流行的趨勢,大概是門診量的15%到20%。”
江蘇省流感監測數據显示,哨點醫院採集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標本中,流感核酸陽性率連續6周上升,絕大多數流感陽性毒株為H3N2亞型,預計近期流感活動強度將維持在高位。
夏季流感與冬春季流感有什麼不同呢?第一是流行毒株的差異,受外環境氣象因素、宿主免疫水平和病毒自身特性等影響,夏季流行峰由H3N2構成,並不是每年都會出現夏季高峰;冬春季流行峰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優勢毒株種類相對更多,流行強度更高。第二是引發聚集性疫情的差異,夏季流感,由於中小學生等易感人群處於暑期,引發的聚集性疫情數量相對較少。
與普通感冒不同 預防做好這幾點
醫生提醒,近期由於天氣炎熱,室內外溫差大,普通感冒的患者也明顯增加,大家要注意區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徐瑾醫生介紹:“普通感冒病原體主要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我們說的流感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臨床癥狀也有些不一樣。普通感冒開始時有點嗓子痛、鼻子不舒服,然後開始流鼻涕,稍微有點咳嗽,大多數不發燒,發燒一般也不太高,不超過38℃,一般一两天、最多三天體溫也就好了。流感主要就是高熱、起病很急,發燒超過39℃甚至40℃,主要是畏寒、怕冷、寒顫,出現頭痛、全身酸痛、沒有力氣、嗓子很痛,鼻涕反而比較少。”
預防夏季流感,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鼻子和口腔;保持環境通風,每次通風時間建議不低於30分鐘;近期流感高發時期,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封閉場所;兒童、老年人、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在無禁忌症的情況下,建議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汪樂萍 編輯/李時)
特色瓜果爭“鮮”登場!
應用新技術 引入新品種 增產又增收
隨着氣溫升高,上市的時令瓜果日漸豐富。今年,江蘇各地應用新技術、引入新品種,瓜果賣相好、產量高、價格穩,一片喜人景象。
炎炎夏日,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在鹽城大豐西團鎮綠野新中現代農業園區,青翠欲滴的陽光玫瑰掛滿枝頭,散發出誘人香氣。在園區的智慧農業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實時監控了解每一株葡萄樹的生長、掛果情況,還可以在線查詢病蟲害防控措施,基本實現了精細化管理。
江蘇春夏農業有限公司市場管理王加芹說:“畝產達到4000斤左右,我們的價格今年還蠻好的,整個園子全被拍掉售出了。”
鹽城市大豐區西團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吉凈說:“我們採用新技術,進一步提升我們園區畝產效益,果蔬長期供應長三角地區,年銷售額超3億元。”
近年來,江蘇各地在發展傳統優勢農業種植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細化管理、差異化種植,不少地方的老品種有了新味道。句容有着悠久的桃子種植歷史,今年,當地桃農通過引進新品種,讓蟠桃成為自家桃園的致富果。改良后的蟠桃,集合了油桃、蟠桃、黃桃的優點,口感介於脆桃與軟桃之間,備受市場的青睞。蘇州果農則引入新品種早熟黃桃,甜度超過了枇杷和西瓜。
蘇州果農劉會敏說:“現在這個是我們的新實驗品種,叫錦園黃桃,它這個甜度已經達到了十五點幾,前幾天我們剛測評的,上市基本上就是說銷售一空。”
句容市邊城鎮博越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定虎說:“從5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油蟠桃上市,每天大概銷售在5到6千斤。”
南京遊客說:“農場主這邊的蟠桃、油桃跟黃桃口感都非常好,包括桃膠,我們特意過來摘點回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康健 蘇州台、句容台、大丰台報道)
扶持加監管 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省民政廳現場督辦社區居家養老運營問題
6月28日,江蘇省民政廳上線省《政風熱線》全媒體直播節目。77歲的南京市民何先生反映,自己因腦梗引發半身不遂,腿腳不便,想得到助餐和上門護理的養老服務,卻一直未能如願。節目播出后,記者跟隨省民政廳相關處室負責人現場督辦。
6月30日一早,督辦人員和社區負責人一同來到秦淮區光華路街道逸境南苑小區的何先生家中。光華路街道海福巷社區黨委副書記陳甜甜向何先生詳細介紹了助餐、日間照料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非常感謝。”何先生對於社區的解答和服務表示滿意。
據了解,秦淮區共建有15家街鎮老年中心廚房,在104個社區設有104個助餐點,中心廚房將菜品配送至助餐點,老年人可以在助餐點就餐。
節目中還報道了南京市秦淮區福恩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玄武區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幾家三級以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服務運營狀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
在福恩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南京市秦淮區民政局副局長楊頡要求,作為一家三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該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在疫情期間也要保留必要的剛性服務。“工作人員對於業務的理解存在一定問題,下一步會督促該養老服務中心加派人手,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楊頡還提到,秦淮區LG廠北側社區中心養老服務用房項目正在建設中,這個養老服務綜合體總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養老服務設施面積1.1萬平方米,包含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院,將於今年年底交付。屆時,將提供包含助餐、助潔、助醫、助疾、助浴、上門服務、日間照料等養老服務項目。
隨後,督辦人員又來到玄武區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是一家五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含助餐、助浴、日間照料、上門服務等14項基本服務。悅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主任郭鵬表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該日間照料中心進行升級,因此在這個階段暫時不能提供日間照料服務。服務中心預計於7月15日正式開放,提供早接晚送日間照料服務。
目前,南京市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00多家,都能提供助餐和上門服務,其中有800多家可以提供日間照料服務。三級及以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都能夠提供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助餐、助浴、助潔、助購等服務。具體的服務資源可以在“我的南京”APP上查詢。其中玄武區有61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括三級及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0家;秦淮區共有58家三級及以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對進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接受服務以及接受上門服務的老人,都進行監管和滿意度的回訪,確保居民服務質量和居民滿意。”南京市玄武區民政局副局長王志說。
針對疫情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帶來的影響,南京市民政局也出台了相關政策幫助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紓困。“近年因疫情影響,有時會暫停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但是要保證如助餐等剛性服務。”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陳永坦言,疫情導致養老服務中心經常關門歇業,護理人員和日間照料的專業服務人員在流失,日間照料的專業化程度也在降低。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的衝擊,江蘇省民政廳在全國率先為江蘇省內所有民營的養老機構發放了一次性紓困補貼,對所有公辦和民辦的養老機構按照其床位規模和入住的老人數量進行補貼,每張床位補貼1000元。同時,為了體現對小微型機構的扶持,到今年5月中旬,全省共幫扶1505家民營養老機構,發放紓困補貼資金1.37億元。
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林莉介紹,省民政廳今年推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要求2024年年底之前,每個城鎮街道至少建有一所能夠提供日間照料全托服務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社區至少建有一所能夠提供助餐、日常活動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
“下一步,民政部門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在街道和社區幾個層面上形成互動,共同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林莉說。(記者 蔣 浩)
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召開視頻會,全面部署啟動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此次行動共涉及8個設區市,排查範圍包括淮河流域503條骨幹河道以及55個重點湖泊(庫),排查面積7174平方公里,河湖岸線長度超過20000公里。
今年1月,省政府印發《江蘇省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提出,計劃2022年底前,完成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湖)排污口名錄;2023年底前,完成入河(湖)排污口監測、溯源;2025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湖)排污口監管體系。
5月,省生態環境廳啟動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一級排查工作。截至6月5日,已完成無人機航測面積5000.7平方公里,預計7月底完成一級排查。根據計劃,淮河流域8市今年底前要完成二級、三級排查任務。目前,淮安市清江浦區、淮陰區、洪澤區、工業園區、漣水縣、盱眙縣6個縣區已完成二級、三級排查招標工作,南通市4個縣區正在進行招標,其餘地區還在準備中。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英劍波表示,開展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要做到“三查四結合”,即“查全、查准、查清”,與“水污染治理、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當前水環境形勢、環境執法”相結合。我省將根據排查情況,進一步優化水污染治理的重點方向、優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布局和能力配置,對當前達標形勢嚴峻的斷面周邊優先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涉嫌環境違法問題線索及時移交地方核實查處。 (記者 許海燕)
讓每個幼兒有園上就近上上得起
――江蘇公益普惠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引發全國關注
日前,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首場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的改革發展成效。發布會主會場設在教育部,唯一的分會場設在江蘇省。江蘇十年來的學前教育實踐,為何能引發全國關注?
堅持公益普惠總目標
學前教育關係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幸福和諧,關係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告訴記者,江蘇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效,集中體現在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2012年,江蘇頒布《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為學前教育立法的省份。十年來,江蘇堅持政府主導,構建並完善了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將學前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同時,江蘇根據國家的決策部署,出台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系列文件,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葛道凱介紹,江蘇突出標準先行,健全學前教育支持保障體系。江蘇頒布了學前教育的一系列標準,包括資源配置標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公辦幼兒園機構編製標準等,並通過教育現代化監測、納入黨委政府高質量考核等措施,促進各項標準的落實,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學前教育領域快速集聚。全省學前教育財政撥款從十年前的每年20多億元,提高到現在的每年約200億元。十年來,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近5000所,幼兒教師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全省近七成的縣區已建立了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
記者了解到,我省學前教育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推進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統籌全省高校、科研機構和高水平幼兒園的專業力量,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開展日常保教,嚴禁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我省將科學保教納入優質幼兒園評估體系,連續十多年實施省、市優質幼兒園達標創建,極大提升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促進了區域辦園水平整體提升。省優幼兒園從十年前的1887所增加到現在的5179所,省、市優質幼兒園佔比接近90%。
幼兒園土地供給剛性落實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背後,有一個創新的土地供給政策制度。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崔娟介紹,江蘇近年來出台一系列政策,從根本上杜絕了小區配套幼兒園缺規劃、或有規劃少建設、或有建設少舉辦、或有舉辦少公益等現象。
在江蘇,自然資源和教育部門共同落實學前教育資源布局專項規劃,規劃幼兒園用地一經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或擅自變更規劃用途;確需調整的,調整后的規劃用地不得少於原有面積,並經教育、自然資源等部門審查同意。
記者了解到,公辦幼兒園和非營利性民辦普惠園建設用地屬於教育用地,實行單獨設宗、單獨劃撥供地。劃撥土地時,要明確一系列要求,以及建成后的產權歸屬、管理使用單位、移交辦法等內容。幼兒園建成后,按相關規定交付給教育部門。
崔娟告訴記者,各地依據規劃制定幼兒園建設年度計劃,作為政府項目嚴格實施。政府可以委託有關建設單位代建,但必須要與住宅區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沒能“四同步”的,自然資源部門不予竣工規劃核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不予竣工驗收備案,不動產登記機構不予辦理產權登記,並依法責令補建。幼兒園園舍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等,教育部門都要參与。
形成學前教育良好生態
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虞永平認為,江蘇聚焦學前教育實踐中兒童為本落實不到位、課程缺乏趣味性、教育成效不顯著等問題,從幼兒園和縣區兩個層面深入推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項目,從課程理念更新、課程目標和內容的完善、課程環境的改造、課程實施方式的優化及課程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大大提高了幼兒園課程建設水平,推進了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形成了省域推進課程改革的示範性樣本,對全國發揮了积極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接下來,江蘇學前教育發展重點是“建設更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據介紹,我省具體在3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江蘇學前教育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普及普惠縣域全達標。下一步要更好發揮省市統籌作用,強化各級政府履行學前教育發展職責,優化完善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機制,更大力度推動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實行標準班額招生,讓生活在江蘇的每一名幼兒有園上、就近上、上得起,還要喜歡上。
二是重點破解學前教育瓶頸制約。以建設現代化、高素質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作為關鍵之關鍵,改革和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師資配備和待遇保障,积極推進公辦幼兒園編內、編外教師同崗同酬,激發辦園活力、加強專業引領,促進公辦民辦教師共同發展。
三是致力形成學前教育良好生態。修訂完善《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形成學前教育立德樹人、協同育人強大合力。更新和完善我省學前教育質量評估標準,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活教材引入每一所幼兒園,讓幼兒園課程為兒童的生活、學習帶來更大的空間、更豐富的活動、更多樣的經驗、更融合的智慧;讓廣大教師都能夠懂得兒童、尊重和支持兒童創造性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記者 鄭 焱)
江蘇省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显示,一季度,全省上下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积極應對項目建設面臨的各項困難挑戰,有效投入持續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總體平穩。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3%,增速比去年全年回升1.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
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6.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5.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4.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0%,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3%。主要行業中,电子及通信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醫藥製造、信息服務同比分別增長32.8%、35.5%、13.5%和38.6%。
製造業投資拉動作用強。一季度全省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2%,增速高於全省投資14.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7.9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電氣机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它电子設備製造業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46.3%、30.5%、27.1%和25.1%。
民間投資貢獻率高。一季度,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8%,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8.5%,拉動全部投資增長4.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中,高技術產業增長26.1%,製造業增長20.4%。
重大項目支撐有力。一季度,全省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2483個,較上年同期增加500個,同比增長25.2%,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5%。其中,10億元以上本年新開工項目96個,比上年同期多20個,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4.7%,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5.5%。10億元以上項目投資中,製造業增長32.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45.4%,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40.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28.3%。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編輯/李時)
我省2022年普通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22日,省教育廳發布2022年普通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
今年有24所高校在我省開展綜合評價招生。其中,A類高校1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崑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B類高校12所: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通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
4月底前,各高校向社會公布招生簡章。江蘇省屬高校(除崑山杜克大學外)綜合評價招生計劃不超過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5月10日前,各高校完成報名工作。符合我省高考及高校綜合評價招生報名條件的考生,可按高校確定的報名時間和方式報名。5月25日前,高校應組織專門力量,按本校報名條件對考生提交的材料進行初審,及時告知考生初審結果,並在本校網站公示,同時將初審通過的考生名單報送省教育考試院。高考結束后,各高校要結合本校相關學科、專業特色及培養要求,科學確定考核內容和形式。高校可採取線上考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記者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