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記者12月23日獲悉,2021年1~11月份江蘇全省水利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25.7億元,完成比例95.2%,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其中,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資372487萬元,完成比例96.8%;國家專項規劃項目完成投資407187萬元,完成比例84.5%;省重點區域水利項目完成投資477587萬元,完成比例105.4%。
今年以來,江蘇水利部門圍繞全年建設任務,建立重大項目協調機制,強化部門間溝通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及時辦理用地、環評、航評等前置要件;同時在項目推進上明確時間節點,確保了項目建設迅速推進,為構建現代水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了有力支撐。(王鵬)
徵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江蘇省委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吳政隆主持並講話 許昆林通報有關情況 張義珍出席
12月20日上午,中共江蘇省委在南京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吳政隆主持座談會並講話。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守合作初心、發揚光榮傳統、認真履職盡責,�哿ν�心、共同奮鬥,進一步匯聚起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磅礴力量。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許昆林受中共江蘇省委委託通報了今年全省經濟工作有關情況,介紹了明年經濟工作的有關考慮。省委副書記張義珍出席。
座談會上,陳星鶯、胡剛、洪慧民、朱曉進、周健民、麻建國、周嵐、許仲梓、劉聰等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先後發言。他們完全贊同中共江蘇省委對我省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明年經濟工作的謀划考慮,並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健康產業、糧食和能源安全保障、綠色產業發展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数字經濟数字貿易数字鄉村、產學研協同創新、現代服務業發展、激發內需增長潛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就業與民生保障、“一老一小”問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等提出了意見建議。吳政隆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並一一回應后說,大家圍繞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积極採納。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實現“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開局。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凝聚着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代表中共江蘇省委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
吳政隆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武器和方向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準確把握精髓、認真貫徹落實。明年是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黨代會精神開局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要清醒認識到困難和挑戰、優勢和機遇,堅定發展信心,只要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不偏向,堅持改革創新“雙輪驅動”,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就一定能夠戰勝風險挑戰,育先機開新局,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吳政隆強調,越是發展的關鍵時期,越需要凝聚共識、集中眾智、匯聚力量。希望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最大限度調動廣大成員和所聯繫群眾的积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踐行“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進一步築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進一步發揮“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作用,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共同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得到有力有效貫徹。要穩妥有序推進民主黨派、工商聯換屆工作,選優配強新一屆領導班子,始終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攜手同行。中共江蘇省委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工作,為大家參政議政、履行職能、發揮作用創造更好條件、搭建更大舞台,共同把江蘇的事情辦好,確保我省始終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讓全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費高雲出席。(記者 黃偉)
中新社南京10月7日電 題:假期“行大運”成江蘇人旅遊新時尚
作者 徐珊珊
體驗蘇州“楓橋夜泊”沉浸式夜遊,乘坐畫舫龍船“穿越”淮安里運河、在中洲島戲曲館欣賞戲曲……今年國慶假期,江蘇小伙陳東着實過了一把運河“文化癮”。
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江蘇段作為大運河的核心地段,江蘇省正持續加大對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千年運河重煥生機。這個假期,在“行大運”中遇見“詩和遠方”,已成為江蘇民眾的旅遊新時尚。
在中國大運河的發軔地揚州,假期期間,“網紅景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熱度持續升溫。民眾漫步館內,“穿梭時空”看運河的“前世今生”,感受運河沿線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態。位於揚州郊縣的江都邵伯古鎮與高郵盂城驛景區、運河西堤公園等運河景區也成了熱門“打卡地”。
江蘇60%的人口沿運河而居,運河滋養了兩岸居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存。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當年張繼的小船匆匆飄過之處,已是舉世聞名的蘇州楓橋風景名勝區,以“楓橋夜泊”之名,和滸墅關、橫塘驛站等景點合稱蘇州“運河十景”,成為“天堂”蘇州的新興旅遊亮點。
常州依託青果巷、常州紅館等紅色文化資源,發揚運河紅色文化;淮安施行江蘇首部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多部門聯合推動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主打漢文化的徐州推出大運河漢文化旅遊節;在無錫運河畔探訪中國民族工商業的榮辱興衰……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在保護傳承運河文化上各展所長、各有特色,也令沿河“行大運”的遊客們在實際遊覽中體會“一部運河史,即是半部中華文明史”的意義之所在。
線上,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還聯合江蘇運河沿線城市文博場館,開啟沉浸式直播,吸引了眾多網友“雲遊”運河。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認為:“更多的公眾開始願意接觸大運河,了解這些文化遺產,這對於大運河的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有好處的。我們也希望和鼓勵更多的人去感受大運河的美,去深入了解運河給人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蘊含了多種元素,運河旅遊大有文章可做。比如‘舌尖上的運河’美食之旅、結合古詩詞的運河文學之旅。”鄭晶建議,遊客可以從不同角度把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點串聯起來,帶着不同的視角去“行大運”。(完)
江蘇籍选手連奪四金迎來“殘奧豐收日”――
“國歌響起,感覺幸福而神聖!”
8月28日,東京殘奧會第4個比賽日,也是江蘇籍选手閃耀東京賽場的一天。在輪椅擊劍、輪椅乒乓球項目中,我省选手發揮出色,連奪四金,成就東京殘奧會“金牌之夜”。
“站上賽場,已經贏了”
28日晚,來自徐州的馮彥可和來自宿遷的胡道亮在輪椅擊劍男子花劍個人B級決賽中勝利會師,提前鎖定金牌。兩人知己知彼,賽程十分激烈。最終,馮彥可技高一籌,摘得他在本次東京殘奧會上的第二金,胡道亮遺憾摘銀。
今年已41歲的胡道亮堪稱中國輪椅擊劍隊的一個傳奇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對於殘疾人運動員而言,站上賽場,已經贏了!”
這位來自宿遷的輪椅劍客曾養過鴿子、開過雜貨店,遇到擊劍運動后,他的人生才出現重大轉折。2002年,胡道亮跟隨國家高級教練庄杏娣練習擊劍。2003年全國六殘會上,他奪得花劍團體金牌、重劍B級個人金牌。
2004年,雅典殘奧會,輪椅擊劍首次列入競賽項目。胡道亮出征雅典,與隊友攜手在男子花劍團體賽中為我國拿下輪椅擊劍首枚金牌。2008北京殘奧會上,他獲得男子重劍、花劍B級個人2枚金牌,成為中國輪椅擊劍史上首位殘奧會“雙冠王”。載譽歸來的胡道亮不僅找到了就業單位,還成立了小家庭。
但榮譽和幸福沒有沖昏胡道亮的頭腦,他說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作更多貢獻。2012年倫敦殘奧會上,胡道亮不辱使命,獲得男子B級花劍個人、花劍團體兩項冠軍。2016年,他再次出征里約殘奧會,獲得花劍團體金牌。胡道亮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在我國殘疾人體育史上書寫了傳奇一筆。
“擊劍,讓我成為幸運兒”
28日,徐州小伙孫剛勇奪輪椅擊劍男子花劍個人A級決賽冠軍。28歲的孫剛來自徐州龐庄一個煤礦職工家庭。雖自幼因患病單下肢致殘,但他自小就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乒乓球和籃球。2009年,經過國家輪椅擊劍隊運動員榮靜的推薦,孫剛來到省輪椅擊劍隊試訓,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由於從未接觸過擊劍項目,孫剛對固定坐在輪椅上刺擊、劈殺非常不適應。下肢動不了,他總感覺有力使不出,也不如球類項目好玩。但在教練和隊友的幫助下,他慢慢愛上了擊劍運動,並沉下心來專心訓練。
汗水換來佳績。2014年,在韓國亞殘會上,他第一次品嘗到冠軍的滋味。“小時候,我特別頑皮,因為腿不好,家人十分擔心我的未來。是擊劍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是擊劍讓我從一個殘疾兒童變成一個幸運兒!” 2016年,孫剛第一次參加殘奧會,就奪得兩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東京殘奧會,孫剛繼續發揚自己敢拼敢殺的風格,再登最高領獎台。
輪椅上的“夢之隊”再攀高峰
很多人都知道,從“邳州希望之家”走出過一支輪椅上的乒乓球“夢之隊”。28日晚,這支“夢之隊”的成員之一――馮攀峰再攀高峰,以3:2戰勝德國隊选手,奪得男子TT3級單打金牌。這也是馮攀峰摘下的第四枚殘奧會乒乓球男單金牌,實現衛冕,成為殘奧會乒乓球男單項目“四冠王”。
馮攀峰1989年出生於邳州市的一個农民家庭。因小時候患病導致他雙下肢癱瘓,不僅給這位濃眉大眼、長相英俊的帥小伙帶來生活上的很多不便,也形成了他內向、低調、好靜的性格。1995年,他進入“邳州希望之家”讀書後,乒乓球讓他逐漸樂觀、開朗、剛強起來。
馮攀峰是江蘇殘疾人乒乓球隊中殘疾程度最重的一位男隊員。教練說,在訓練中,他曾多次從輪椅上翻倒在地,手掌和膝蓋無數次被擦破。但他從來沒想過放棄熱愛的乒乓球運動,尤其到比賽時,常常與平日判若兩人――韌勁十足,反應敏捷,遇到再強對手也不輕易服輸。
同樣蟬聯四屆殘奧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冠軍的還有一位江蘇选手――劉靜。28日晚,劉靜摘下東京殘奧會乒乓球女子單打W1-2金牌。
今年33歲的劉靜10個月大時就被病魔擊倒,獨立行走、上學都成問題。6歲時,萬般無奈的父母只能將她背到“邳州希望之家”,盼望孩子在得到照看的同時,學點文化。令家人意外的是,劉靜入學后不僅學習很用功,課餘時間還痴迷上學校的乒乓球桌,一有空就霸着檯子打球。她這股勁頭被學校乒乓球教練衡新看中,毫不猶豫將其收入隊中。
省殘聯為幫助劉靜解決後續保障問題,聯合鎮江市殘聯為她落實了工作單位,還幫她請了家裝工程隊。如今,這位殘奧冠軍在鎮江的小家十分溫馨,還是無障礙的。國家和社會的認可,成為劉靜運動征途上的不竭動力。(記者 唐 悅)
(抗擊新冠肺炎)南京繼續保持“零”新增 累計出院51例
中新網南京8月15日電(記者 申冉)15日,南京市衛健委通報,該市14日無新增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截至目前,累計出院確診病例達51例。
當日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發布會據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丁小平介紹,2021年8月14日0-24時,南京市沒有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經專家評估,又有7名確診患者達到出院標準,15日將轉至定點醫院康復。截至8月14日24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235例,出院51例。
截至目前,南京還有184例本土確診病例在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治療,其中輕型36例,普通型147例,危重型1例。
此外,根據國家和省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精準防控工作要求,經疫情防控專家組評估,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同意,自2021年8月15日起,南京部分區域疫情風險等級進行了調整:江寧區橫溪街道寧光村蔡坎自然村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其他地區風險等級不變。(完)
疫情牽動人心,目前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正處於最吃緊、最緊要的關頭。疫情防控,需要各個環節的無縫銜接,分散在抗疫崗位上的無數普通人,爭分奪秒,拼盡全力,守護着這座城市的安寧。
特殊“快遞員”,每天走出上萬步
在核酸檢測這根鏈條上,有身穿防護服在30多攝氏度高溫下採樣的醫護人員,有在燈火通明的實驗室中徹夜不眠的檢驗人員,還有一群無名英雄,手提藍色轉運箱,穿梭於核酸採集點和檢驗室之間,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梅嶺街道社會事業局局長王育就是其中的一員。
8月7日上午9點,揚州主城區第四輪核酸檢測正式開啟。僅僅過了3個多小時,王育和同事朱玉梅、湯陽等人組成的樣本護送小分隊就已在採樣點和市疾控中心之間來回跑了四五趟,送出樣本近萬支。
位於揚州市主城區的梅嶺街道常住居民約5萬人,有四處為中風險地區,防控壓力可想而知。疫情發生后,王育和同事朱玉梅、湯陽等承擔起梅嶺街道10個採樣點的樣本護送工作。
在一個個採樣點上收集裝滿樣本的轉運箱,再送至幾公里之外的市疾控中心實驗室,這是王育的主要工作內容。這項工作聽起來簡單,但王育要在大夏天穿着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小心翼翼地護送加上冰袋重達20多公斤的轉運箱,全過程都要輕拿輕放。更重要的是,她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將樣本送到實驗室,每個環節都要爭分奪秒。從採樣點到實驗室,再到採樣點,一天下來,她的步數“輕鬆”過萬。
護送的準備工作早在两天前就已開始――根據各個採樣點開闢的通道數量,準備四五十個轉運箱;按照每箱三四袋冰袋的標準,要提前把上百個冰袋放進冰箱冷凍。王育和同事們還特意備了保溫袋,給轉運箱多穿上一層“防護服”。“樣本的儲存溫度在2-8攝氏度,超過這個溫度,樣本就被破壞了。”王育解釋道。
儘管只有5個人,但這支樣本護送小分隊有着明確分工。兩人各負責5個採樣點的樣本收集,兩名司機負責開車,還有1人負責提前在市疾控中心排隊登記辦理各種手續。“給疾控中心送樣本的遠不止我們街道,早點過去排隊登記,就能早點把樣本送進實驗室。”各個採樣點的收集工作,也在一輪輪的實踐中愈發順暢,“哪個點好了,就主動聯繫我們,然後我們再去取,順便把空箱子送到,整個流程運轉得越來越快。”
鐵騎“護送隊”,讓樣本運輸更快更穩
從第三輪揚州主城區大規模核酸檢測開始,自採樣到運輸再到檢測,整個過程中增加了一個環節――護送,全市共有100輛警用摩托車、10輛警車、120名民警為樣本開道。梅嶺街道10個採樣點中,距市疾控中心最遠的約5公里,有了交警開道,路上至少能省下10分鐘左右的時間。
“接到上級指示后,大隊8月5日凌晨4點集合完畢。”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動大隊四中隊指導員陳禮祥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正在轉運集中隔離患者前往隔離點的途中。嗓音沙啞卻依舊坐鎮一線指揮的他,對第三輪核酸檢測時護送樣本的場景,依舊印象深刻。陳禮祥告訴記者,全市護送警力分別前往市區517個核酸採樣點,將運輸核酸檢測樣本的車輛循環護送至南京和揚州的檢測機構。
相較市內運輸,核酸樣本上高速走長途的不確定性更大。“即便用的是冷鏈車,能在路上少花時間、早出結果也更好。”陳禮祥回憶,因為採樣點較為分散,需運往南京檢測的樣本先從採樣點分批運至集結地,裝上冷鏈車后再送南京。從揚州市區的集結地出發到南京青奧體育公園,護送一個單程大概用時1小時45分鐘,“僅一個單程就能為檢測節省1小時左右。”陳禮祥說,眼下由於防控需要,進出城市的手續不少,在這種情況下,增加警力護送環節能大大縮短運輸時間。
自5日凌晨4點展開行動,到6日凌晨1點多第二批樣本送抵南京、凌晨3點半護送隊伍回到出發地,1410分鐘的同城與跨城“護送之行”爭分奪秒。就在陳禮祥向記者介紹情況時,揚州市主城區第四輪核酸採樣工作正在開展,雖然陳禮祥此次沒有參与護送工作,但他相信,此前的經驗必將令護送效率“再提升一個檔次”。
戰疫“老兵”,檢測艙內穿上紙尿褲
針對揚州本土核酸檢測能力有限的問題,8月6日,9座核酸檢測移動方艙緊急調運至揚州,當天下午5點,其中7座已進入投用狀態。
為了這一次特殊的“搬家”任務,核子華曦醫學方艙實驗室負責人徐元傑整整忙碌了一天多。這位不時雙手扶腰的支援團隊負責人,在他搭建的方艙“營地”上告訴記者,“從趕赴揚州到現在,沒有休整、沒有停頓,到了以後就一個念頭――趕緊開工。”徐元傑告訴記者,完成為南京檢測核酸的既定任務后,接到省衛健部門相關通知,援揚團隊8月4日從南京星夜啟程,於5日凌晨近1點抵達揚州。隨隊抵達揚州的76人中,每座方艙實驗室分配8名檢測員,24小時不間斷檢測樣本。
這76人,早已是戰疫“老兵”。“過來的人員基本都是參加過全國各地會戰的能手。”徐元傑透露,從瑞麗、大連、深圳,再到此前的南京,這支隊伍參与了今年以來國內多個疫情發生地區的戰鬥。
然而即便是“熟手”,相較此前,眼下工作強度增加了多少,徐元傑心裏很清楚。一支連續戰鬥並未休整過的隊伍,在人員原本三班倒的基礎上進一步改為兩班倒――意味着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更長:38人12小時一個班次,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其餘時間都在艙內。
任務十萬火急,徐元傑用一組時間數據告訴記者團隊的節奏――
5日凌晨4座方艙搬到揚州,當天下午2點安裝全部完成,4點測試運行確定能否“上樣”,5日晚上10點開始“接樣”――此時,距揚州第三輪核酸樣本採集開始的時間,僅過去15.5個小時。而截至6日下午6點,4座投用方艙已完成的檢測量超過3萬隻試管。
高強度的工作下,徐元傑透露了一個團隊成員節省用時的“小秘密”――“由於任務很重,大家想方設法減少出艙頻率。如何減少呢?穿上成人紙尿褲工作。”
社區“一家人”,10小時完成5000人採樣
8月8日晚上10點,揚州市邗江區竹西社區的會議室還燈火通明,社區工作者們正在為第二天上午開始的第五輪核酸檢測做最後的梳理和準備。
“從揚州此輪疫情防控的第一天起,我們社區所有工作者都睡在會議室,一天也沒有回家。”竹西社區黨委書記汪婕告訴記者,該社區共有居民4154戶,約1萬人。其中,月明苑人口特別密集,且老年人居多。
在第四輪核酸檢測時,竹西社區僅用10個小時,就完成了月明苑近5000人的核酸採樣工作。耗時之短、效率之高令許多周邊社區讚歎不已,紛紛請汪婕支招。
原來汪婕此前通過自學主動考了“中級社工師”,並將學習到的“方法論”運用到疫情防控的實踐中來。“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小組工作模式’,現在我們在疫情防控中就是採用這種小組工作模式。我們分成物資後勤保障組、應急突發組、核酸檢測組等工作小組,將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綜合執法局人員、物業等力量全部編入其中,每組明確一個牽頭人來負責所有事項的分配。”
汪婕也直言,“疫情防控之初,十幾名社區工作者面對1萬名居民,人手太緊了,龐大的工作量幾乎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於是汪婕開始在社區內招募志願者,沒想到,短短3天時間就招募到了120人。提到這群可敬可愛的“戰友”時,汪婕有點哽咽,“有個剛退伍回來的志願者叫許宏彪,我們安排他在卡口查驗蘇康碼,工作6個小時就可以換崗了,但他換崗后沒有休息,立馬又來幫我們做別的工作,每天至少干12個小時;有個00后大學生朱思江,過了18歲生日的第二天就來社區報到,主動請纓和衛生服務中心的人一起做核酸檢測,防護服一穿就是6個小時,汗水從頭浸透到腳……”(記者 顧敏 李睿哲 洪恭弘=叶 恭弘 楊頻萍)
原標題:與時間競速,與疫情賽跑 ―― 為守護城市安寧,他們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