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行政程序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比如領取結婚證、處罰交通違法行為等都涉及到行政程序。昨天(7月29日)下午閉幕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蘇省行政程序條例》,這是我國首部規範行政程序的地方性法規,明確了行政程序各方面、各環節的具體要求,為行政權力行使定下了規矩。
行政程序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作出行政行為應當遵循的方式、步驟、順序和時限的總和。行政機關依法規範行使職權,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既有利於促進依法行政、高效施政,也有利於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熊樟林介紹,“咱們江蘇率先制定的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一部規章,而是地方性法規,不同之處在於,地方性法規的法律效力更強,它的法律位階也很高,行政機關是必須要遵守的。並且為什麼是我們江蘇率先制定呢,因為無論是從立法的基礎上來說,還是從行政執法、行政審判經驗,我們江蘇在這個行政程序條例的制定上具有一定先進的基礎”。
近幾年,江蘇省在行政“放管服”改革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這次的《條例》對此進行了提煉固化,將它們上升為法規規範,其中明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規定行政審批實行“在線諮詢、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端推送、快遞送達”的辦理模式,並對使用电子證照、电子簽章,優化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和實行告知承諾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熊樟林介紹,“不見面審批給老百姓帶來的巨大好處就是可以減少辦事流程,提高效率。現在通過立法形式固定下來,讓行政機關主動履行一網審批的工作,包括加強這些平台的建設,也讓老百姓能拿着這些立法要求行政機關這麼做”。
《條例》總共13章,給行政權力行使畫了166條硬杠杠,對公眾如何參与、監督行政權力作出了指引。行政程序可以依職權啟動,也可以依申請啟動,對啟動時間、申請啟動形式和告知參与人權利義務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條例》特別提出,當行政機關作出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或者增加當事人義務的行政行為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擬作出的行政行為的主要內容、理由和依據,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這一《條例》將於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來源:《零距離》記者/劉舒 編輯/汪澤)
位於文揚社區旺庭公館小區的“同心愛家鄰里館”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司新利 攝
中新網江蘇新聞6月29日電(記者 崔佳明)“近鄰黨建”新探索,為民服務“零距離”。29日,揚州市邗江區雙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新華表示,“行動黨支部建在小區,無事常聯繫、有事共商量、鄰里一家親。”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邗江區雙橋街道在58個居民小區組建“行動黨支部”,以“近鄰黨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位於文揚社區旺庭公館小區的“同心愛家鄰里館”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行動黨支部”建在小區的首個示範性活動陣地。
“同心愛家鄰里館”分三個區域,分別是黨建文化展廳、百姓議事廳和綜合休閑區。走進黨建文化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58個“同心愛家”行動黨支部,以及“黨建紅盟陣地”“紅色加油站”“積分商戶”“核酸檢測點”“疫苗接種點”等地圖,直觀展示街道紅色驛站的統籌部署,傳達始終為民的服務宗旨。
在“同心愛家鄰里館”里,還有個小區居民“信息牆”。文揚社區黨總支書記周海濱告訴記者,“信息牆”上的“黨徽”代表黨員住戶,“拄拐杖”標誌代表家中有獨居、高齡老人,“收費的小房子”代表租戶。同時,藉助“智慧社服”系統,各戶居民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情況也“一目瞭然”,以便社區更直觀地統籌管控,讓便民服務更加個性化、精細化。
“近鄰黨建”服務就在門口,服務民眾“零距離”,主要靠“三寶”。周海濱說,一是織密“黨建+網格”融合網,二是壯大“鄰里資源”朋友圈,三是“需求+資源”的清單對接,形成了“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受眾評單”的閉環管理模式。(完)
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揭曉
這些標準,為何能脫穎而出
“質量提升,標準先行,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質量。”標準是引領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的技術支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江蘇省政府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行深入解讀。
強化標準引領,建立完善江蘇先進標準體系,離不開一項項具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就在前不久,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是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的評比表彰項目,由省市場監管局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包括組織獎、項目獎和個人獎。江蘇為何設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選依據有哪些?獲獎項目的“含金量”有多高?它們將對完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帶來怎樣的影響?
提升國際話語權,
讓出口更順暢
“對日出口大幅下降,蜂王漿行業標準亟待提升”“被指抗生素嚴重超標,蜂王漿出口再受阻”……曾經,蜂王漿質量低劣成為制約我國蜂業發展和產品出口的瓶頸。從2008年初率先提出蜂王漿國際標準研究,到2016年蜂王漿國際標準的頒布,這條路,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單位南京老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走了8年。
蜂王漿國際標準發布后,2018年,國內出口蜂王漿均達到該標準一級品要求。根據中國醫保商會提供的數據,蜂王漿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取得了價量齊增的可喜成績。“該項目提升了我國蜂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老山藥業總經理陳坤說。
無獨有偶,省標準創新貢獻獎個人獎獲得者――法爾勝泓�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朱維軍也曾面臨“出口難”的困擾。
“懸索橋的主纜是由1萬多根鋼絲組成的,世界上有兩種施工方法:歐洲和美國是一根一根放進去的;中國和日本是先把若干鋼絲組合成一組,截面為正六邊形,通過正六邊形的疊加形成鋼纜。我們在廠里將‘正六邊形’做好,然後運到橋上去施工,一個‘正六邊形’包含127根鋼絲,這意味着原來一趟只能拖一根鋼絲,現在一趟可以拖127根鋼絲,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朱維軍告訴記者,但這樣的技術在歐洲和美國沒有相應標準,因此以前出口時要進行3―4個月的技術談判。如今,依託法爾勝“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平台,這一技術被定為國際標準。朱維軍還通過該平台,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制定技術標準,提升行業國際地位。
“個人獎發給作出突出貢獻、取得公認業績,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標準化專家。項目獎則從創新及技術水平、標準適用的範圍和影響力、標準實施的難度、標準實施取得的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評估。”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副處長袁超介紹,標準創新貢獻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一方面是考慮到標準制定的周期較長,另一方面,標準落地實施后,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體現。
填補技術空白,
讓行業更規範
2012年5月,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通過了《船上噪聲等級規則》的修訂草案,要求新建造的國際商船都必須滿足更嚴格的噪聲限值標準。“新規自2014年7月1日起生效,但2012年時國內造船行業在減振降噪設計方面基礎較差,難以滿足該強制執行標準,這意味着以後即便接到了訂單也可能交不了貨,甚至面臨罰款,將對中國船舶行業造成巨大衝擊。”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所長吳文偉回憶。
在此背景下,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歷時3年主導制定了“ISO20154船舶輔機隔振設計方法指南”和“ISO20155船用泵流動誘導管內噪聲源特性測量方法”等兩項國際標準。此次評選中,它們榮獲省標準創新貢獻獎項目獎一等獎。據吳文偉介紹,這兩項標準均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創新,填補了國內船舶業在聲學設計上的空白,為我國船舶設計與製造提供了評估與控制方法,降低了船舶振動和噪聲超標的風險並控制了成本。
標準實施以來,相關技術成果已直接應用於我國新建散貨船、礦砂船、集滾船、油船等25型船舶的聲學設計,保證了新船的噪聲達標和順利交船,直接與間接經濟效益可達數十億元。
翻開獲獎名單,像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一樣研製標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獎項不在少數。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國家標準“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空氣化學污染控制指南”使整個微电子行業的良品率大幅提高,一舉獲得省標準創新貢獻獎。
原來,在芯片生產過程中,光刻工藝是關鍵一環。“隨着芯片越做越小,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化學氣體容易影響光刻膠的效果,這直接關係到芯片的良品率。”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這些化學氣體濃度沒有統一的控制標準,企業也沒有量化的尺度去做技術方案。天加用4年時間,成功研發建成ISO1級超凈環境集成系統,為標準制定提供實際數據和工程實踐支撐。
突出綠色環保,
讓生活更美好
標準不僅引領着工業生產,更在看不見的地方保障、改善日常生活。
刀鱭(又稱“刀魚”),被稱為“長江第一鮮”,但由於人們的過度捕撈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近年來,刀鱭數量驟減。如何破解人工繁育刀鱭這一難題,讓舌尖上的美味得以延續?
“2012年,我們在全國首次實現刀鱭全人工繁殖,但魚苗成活率不高。此後,集團與上海海洋大學專家合作,攻克了長江刀鱭仿江海洄遊生態養殖技術,魚苗成活率大幅提高,形成‘刀鱭人工繁育技術規範’國家標準。”江蘇中洋集團總裁辦副主任林春芳介紹,這一標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長江刀鱭繁育及養殖產業的發展,集團因此建立了省級刀鱭原種場,保證了刀鱭種群的延續,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保護作出了积極探索。截至目前,該集團已建立覆蓋長江珍稀魚類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
空氣環境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在海安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產生的飛灰通過全密閉的管道氣力運輸后,進入到一個碩大的飛灰熔融工業裝置中,通過等離子高溫技術,危險廢物飛灰變身為穩定有用的建築原料。這是全球首個採用飛灰高溫等離子體熔融技術研發的飛灰處理裝置。
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產量大、危害性高,目前主要處理方式是填埋,但若填埋場滲漏,會引發環境風險。垃圾處理的“最後一公里”怎麼辦?“此前,全球都沒有生活垃圾飛灰熔融處理的相關標準。我們主持編製了全國首個飛灰熔融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熔融處理技術規範,率先對熔融處理工藝技術要求、運營要求等作出規定。”江蘇天楹環保能源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要建表示,標準的制定徹底打通了飛灰熔融資源化技術體系,實現了飛灰的資源化利用。
袁超表示,評選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是為了增強標準化事業發展內生動力,旨在引領我省標準化工作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推進。我省將不斷完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支撐高效能治理、保障高品質生活。(記者 洪恭弘=叶 恭弘 許海燕)
近日,省民政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和優勢,助力省內和對口支援協作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參与鄉村振興,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通知》明確了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的重點方向,包括參与省內富民強村幫促行動、東西部協作和援藏援疆。《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鄉村振興部門加強摸底、走訪、調研、篩選,堅持“問需於民”,建成聚焦困難群眾關切、便於社會組織參与、“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需求項目庫。各級民政部門組織本地社會組織梳理專業優勢和活動意向,建立健全易於困難群眾“點單”、便於本地社會組織“接單”,多層次、多領域、有重點的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供給項目庫。省級層面還將加快建設集中共享平台,提高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供需對接成功率。
《通知》對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給予有力政策支持,提出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鄉村振興部門、對口辦共同支持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宗旨的社會組織依法登記,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組織開展保障基本民生、強化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基本社會服務等類別的公益項目。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個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組織中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基金。同時,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創優評優中增設社會組織參与鄉村振興指標,提高其參与积極性。
自2017年以來,全省社會組織採取民生幫扶、產業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等多種方式,參与東西部協作、援藏援疆和省內幫扶工作。五年來,全省共有3762家社會組織參与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實施幫扶項目6240個,累計投入27.2億元,受益人數超760萬人。 (記者 唐悅)
近日印發的《江蘇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本世紀中恭弘=叶 恭弘,江蘇將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擁有世界一流交通基礎設施體系,交通運輸供需有效平衡、服務優質均等、安全有力保障。
到2035年,江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低碳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有力支撐“123出行交通圈”(1小時都市圈通勤、2小時暢行江蘇、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到2035年,全省綜合交通幹線網規模約為3.54萬公里,交通網絡結構進一步優化。幹線、城市群城際和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約8300公里,高速公路約7100公里。
為打造融合共享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綱要要求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共同打造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聯動合肥、寧波等城市的長三角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建設寧鎮揚、蘇錫常通泰鹽、連徐淮宿三大樞紐板塊,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和世界級港口群。到2035年,全省運輸機場旅客年吞吐能力超過2.5億人次,貨郵年吞吐能力超過390萬噸。全省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8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3200萬標箱。 (記者 朱璇)
虎年新春,江蘇全省各地工業企業紛紛開工,設備轟鳴、工人穿梭,鉚足“虎勁”,衝刺新春“開門紅”。
【江蘇規上企業復工率超六成】
新春開工的第一天,在我國重型工程机械基地,徐工重型上百台大噸位起重機排列整齊從生產基地集中發車,趕在即將到來的重大項目黃金施工季前達到建設現場。今年一月份徐工輪式起重機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60%,刷新近十年單月銷量、收入的雙紀錄。
搶抓电子信息、新能源產業向沿海轉移的高潮,射陽經濟開發區90戶規上工業企業2月9日的復工率已達95%,承德蘇墾銀河連桿有限公司鹽城分公司從正月初四就開足馬力提前開工。
承德蘇墾銀河連桿有限公司鹽城分公司總經理孫利濤告訴記者,因為年前年後訂單比較充足,所以公司在過年期間只放了四天假。
工業總產值突破4萬億的蘇州,各開發區、工業企業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衝刺一季度開門紅。因全球傳統低頻通信系統產品需求旺盛,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的安弗施無線射頻系統(蘇州)有限公司去年8月以來訂單持續攀漲。落戶在常熟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葯明康德常熟基地目前已啟動了一期項目,包含年產新葯250噸的生產車間和年產新葯50噸的研發車間,爭分奪秒衝刺“開門紅”。
安弗施無線射頻系統(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炯告訴記者,公司60%以上的人員已經全部歸位,工廠的生產線該開的都開起來了。
常熟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總經理錢科峰介紹,繼續為企業當好“店小二”,做好各項服務,促使企業儘快完成全部建設,儘快達產,為早日建成百億級的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作出貢獻。
【全省重點監測樣本企業1月營收增8.5%】
目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2月7日的復工率在60%左右,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全省重點監測的802家樣本企業,1月份完成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八大主要行業“三增五穩”,冶金、石化、电子行業營業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輕工、机械、建材、紡織、醫藥行業穩定增長,運行態勢良好。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沈楊 周雷 徐州台 射陽台 蘇州台 常熟台 編輯/胡超)
珍稀物種頻現,“詩意棲居”不遠;衣着更注重品質,餐飲更注重健康……一張張幸福剪影,構成一幅幅共享“高品質生活”的美麗江蘇圖景。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濟思想從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領中國發展更加聚焦“美”。在廣袤的江蘇大地,美好生活、美麗生態、美美與共的高質量發展畫卷令人神往。
美好生活:“強富美高”展現鼓舞人心的現實模樣
精美別緻的絲綢、高端先進的設備、人工智能的應用……漫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廳,精彩紛呈的“江蘇好物”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目光。
從江蘇製造到江蘇“智造”,江蘇展廳內琳琅滿目的商品正是江蘇着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縮影。
回望2021年,江蘇經濟延續穩中加固的態勢,高質量發展步伐持續加快。1―11月的“成績單”亮眼――工業生產持續回升,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增長,全省10億元以上列統項目2540個,同比增長25.5%,10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1.3%;消費品市場穩中趨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064.4億元,同比增長16.6%;財政金融平穩增長,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2%。
美在高品質生活的提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城鎮新增就業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更多江蘇人獲得了滿意的工作;教育現代化向更高水平邁進,江蘇學子擁有更多享受優質教育的機會;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全覆蓋,醫療衛生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健康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美在區域發展的協調――
近年來,我省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發展成效明顯。“1+3”重點功能區特色進一步彰顯,揚子江城市群、中心城市都市圈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
美在民生福祉的增進――
近年來,江蘇堅持以農房改善帶動村莊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蘇北30多萬戶农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養老、托幼、體育、助殘等各項民生事業長足發展。平安江蘇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達99.2%,社會治理成效更加彰顯。
美在社會文化的蓬勃發展――
江蘇文藝勇立時代潮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國10%以上。公共文化設施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馬庄經驗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公民文明素養、法治意識、文化自信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時代主旋律昂揚向上,江蘇大地上湧現出趙亞夫、王繼才等一批時代楷模。
美麗生態:綠色“家底”讓發展成色更足
2021年春天,短視頻《小水坑的春夏秋冬》火爆網絡,將南京野生動物的閑適生活展現給網友。近年來,從震旦鴉雀到青頭潛鴨,珍稀瀕危鳥類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南京人的鏡頭裡。
生態“家底”日益厚實,彰顯美麗江蘇綠色發展之美,成為“強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現。
“十三五”以來,江蘇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下大力氣補齊拉長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總體環境質量達到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2021年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宣布,通過不懈努力,我省實現了生態環境從嚴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為了讓水韻江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近年來,我省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步伐從未停歇。2021年4月1日,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灌河口的對比照片。在2017年的衛星遙感照片上,只見灌河口的部分地區海水顏色呈現出褐紅色,而2021年的照片显示,灌河口的海水顏色已經恢復自然面貌,幾近絕跡的四鰓鱸魚、消失10年的偽虎鯨又出現在灌河口。
在“百年征程 初心永恆――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上,一個用生態三維真景構建的南通五山地區模型吸引参觀者駐足觀賞。該模型高清、真實還原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南通五山地區生態系統的立體結構和山水林田湖草,可以讓参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綠水青山的魅力。
這也是我省首個搭建的三維生態真景模型,它不僅可以用於展示當地環境質量,還內置了互動展示和分析能力,今後可為監測、監管和評價我省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空間管控區等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創新實招,寫綠色答卷。2021年,“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建設”被納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點任務,連續3年成為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當家花旦”;“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要突破”被省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成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3項標誌性成果之一。生態環境部與江蘇省共同制定《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合作任務清單》,明確9大類32項合作任務,逐一制定工作計劃,明確責任分工,推進工作落實。
美美與共:在春華秋實中感知富足美好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2021年,我省糧食產量達749.22億斤,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並在單產、總產上雙創歷史新高。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才林分析,“用佔全國4.6%的糧食播種面積,生產出佔全國5.6%的糧食產量,足以證明江蘇的飯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村民日子越過越好,村集體收入實現顯著增長,村“兩委”為民服務能力基礎不斷夯實……一年多來,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朱周村由內而外發生的轉變,讓“第一書記”徐釗喜不自勝。從“腳踏實地”到“仰望星空”――朱周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時期的富民強村實踐,正是實現經濟薄弱地區人民向著新時代美好生活闊步前行的縮影。
“實現美美與共高質量發展,首要前提就是要解決向‘美’而行中出現的各類矛盾,讓發展處於相對弱勢的群體,也全面達到‘四時充美’――不用為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等發愁,生活富足且美好。”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張春龍說。
堅定向“美”而行,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成子湖片區、西南崗片區、漣沭結合部片區、石樑河水庫片區、豐縣湖西片區、灌溉總渠以北片區,再加上黃橋、茅山革命老區,如今“窪地”漸平,發展勢頭不可阻擋。省鄉村振興局提供的數據显示,12個重點幫扶縣已培育出55個特色主導產業,130多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成為“淘寶村”,3300多個特色產品走向廣闊市場……
向“美”而行,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畫卷正徐徐鋪展。截至目前,江蘇城鄉公交實現鄉鎮、行政村全通達,76.3%的鄉鎮和57.7%的行政村實現公交直通縣城,位列全國第一。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江蘇邁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前不久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积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恢複發展中的矛盾問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安全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民生保障改善有力有效,奮力完成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實現了“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開局。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江蘇,腳踏實地踐行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記者 王建朋 李�� 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