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代理制度

2021
12-06
2021
11-23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22日電(記者 鍾升)中共江蘇省委21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籌備情況。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將於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開。截至11月19日,出席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890名代表全部選舉產生。

  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書記周為號介紹,本次參會的代表中,來自生產和工作一線代表共有307名,佔比達34.5%;女性代表270名,佔比達30.3%;工人代表和农民代表分別為49名和34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代表876名,佔98.4%;其中,研究生523名,佔58.8%,還有4位“兩院”院士代表。代表中,50歲及以下為498名,佔56%。年齡最大的代表為87歲,年齡最小的是一位25歲的武警戰士,“90后”代表共有4名。

  890名代表呈現出政治素質好、結構比較合理、分佈比較廣泛的狀態。具有較強的議事能力,能夠忠實履行代表職責;能夠反映大多數黨員的意見,有利於凝聚各方力量;兼顧了方方面面、覆蓋了各類群體,體現了老中青相結合的特點,保證了代表來源的廣泛性。

  周為號介紹,在江蘇省黨代會代表推選過程中,各選舉單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基層黨組織意見,嚴把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確保選出符合中央及省委要求、廣大黨員擁護的省黨代會代表。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規定,這次新當選的代表,在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前還要由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查,確認資格有效的代表將出席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江蘇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楊根平就本次江蘇省黨代會的籌備工作進行了介紹。從今年年初起,江蘇省委就開始着手謀划。6月下旬,江蘇省委成立了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籌備工作會務組、報告起草組等6個工作組,由有關省委常委牽頭,分別展開相關籌備工作。7月31日,江蘇省委向黨中央報送了《關於召開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請示》。8月下旬,黨中央下發了《關於同意召開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表大會的通知》,同意2021年11月召開中共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11月18日,中共江蘇省委召開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召開日期和議程的決議》,決定於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開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完)

2021
11-05

  江蘇“十四五”就業規劃出爐:從“勞有所崗”到“勞有優崗”

  中新網南京11月3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3日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江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人數確定為500萬人,並首次提出高質量就業,讓勞動者從“勞有所崗”實現“勞有優崗”。

  當天,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向公眾解讀新近出台的《江蘇省“十四五”高質量就業促進規劃》(下稱《規劃》)。

  張宏偉介紹,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擁有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市場空間廣闊,經濟發展韌性強勁,這些都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機遇。

  在這樣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江蘇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45萬人,位居全國第一;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分別保持在4%、4.5%以內,不僅較好解決了本地居民就業,而且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張宏偉介紹,此次出台的《規劃》對接國家、省和有關部門的規劃,並結合江蘇實際進行了創新,特別是聚焦“更高質量”新要求。《規劃》圍繞“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就業”為主題,有別於其他省市和以往就業專項規劃,為全國首家。

  文件提出,到2025年,在解決“勞有所崗”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勞有優崗”,勞動者公平就業、穩定就業、創業就業、素質就業和體面勞動“五位一體”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通過聚焦“更高質量”新要求,着眼“最大民生”新定位,體現“就業優先”新導向,《規劃》明確了部分量化指標:城鎮新增就業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第三產業就業佔比48%以上,城鎮就業比重達到73%以上;職工工資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基本同步;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達到92%以上;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數800萬人次;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達到1000人。

  張宏偉提出,《規劃》具體上圍繞更加充分就業機會、更加合理就業結構、更加公平就業環境、更加濃厚創業氛圍、更加良好就業能力、更加和諧勞動關係“六個更加”,推進各項就業創業工作。(完)

2021
11-04
2021
10-23

  《江蘇省“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實施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100%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記者10月19日從省殘聯獲悉,《江蘇省“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實施。《規劃》明確了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主要指標和重點任務,為促進全省479萬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確定了“路線圖”和“施工表”。

  《規劃》明確,到2025年,殘疾人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民生福祉得到持續提升,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殘疾人事業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到2035年,構建起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相適應、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相匹配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體制機制。

  《規劃》部署了4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未來5年,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達100%,殘疾人托養服務人數達7萬,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率達100%,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達100%,織密扎牢殘疾人生活保障網。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長預期要達10.4%,城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人數要達10萬人,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要達99%。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要超過98%,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量要達到1.6萬戶,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超過98%,建立健全更加均等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要達99%,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要超過98%,構建更加規範更加多元的發展支持體系。 (記者 唐悅)

2021
10-21
2021
10-20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19日電(記者 孫權)2021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暨鄉賢人才發展大會開幕式18日在江蘇省宜興市舉行。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本次大會期間共有204個項目簽約,總投資1523.6億元人民幣(下同)。

創新平台合作項目簽約。宜興市委宣傳部供圖

  開幕式上,集中籤約項目共計74個,總投資821.6億元,其中,科技創新項目16個,總投資32.9億元;生命健康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93.5億元;重大外資項目12個,總投資22.1億美元,協議註冊外資6.4億美元;重點工業內資項目16個,總投資320.6億元;重點服務業項目15個,總投資231.2億元。

  一年一度的金秋經貿洽談會(下簡稱“秋洽會”),是宜興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開展招商引資的首要平台、促進交流合作的關鍵紐帶,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8年。

  28年的秋洽會,伴隨了宜興改革開放的恢宏歷程,見證了宜興闊步奮進的輝煌征程,為宜興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插上了騰飛翅膀、激發了澎湃動力。

  “我們將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秋洽會’,為廣大鄉賢、客商在宜興發展、創新創業,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最暖心的政策、最溫馨的環境,讓大家在這片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熱土上,盡情創新創業、成就美好未來。”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希望“以會為媒”,與廣大鄉賢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增進鄉情友誼,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合作、互利共贏。

  封曉春表示,未來一個時期,宜興將圍繞“聚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奮力走在率先實現現代化最前列”的目標定位,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推進新一輪產業化進程,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挺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高端,推動集成電路、新能源、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崛起成勢,讓更多創新要素在陶都大地噴薄涌動、更多科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同時,堅持以擴大開放為核心,大力推進全方位國際化進程,融入蘇錫常、對接寧杭線、接軌大上海,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新興中心城市、蘇浙皖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快城市、產業、人才、文化的國際化。

  宜興鄉賢遍布全球各地,情系桑梓、心繫家鄉,為宜興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進一步做優鄉賢服務、凝聚鄉賢力量,宜興通過搭建信息平台,對在外鄉賢進行系統梳理,並精心製作了宜興鄉賢地圖,更好了解鄉賢動態、服務鄉賢需求。18日的開幕式上,宜興鄉賢地圖正式點亮發布。

  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及眾多鄉賢資源,宜興此番還啟動了“宜興院士之家”和“�鸌喲蔥陸蔡謾薄F渲校�“宜興院士之家”旨在為廣大院士提供科研、交流、展示的一站式服務;“�鸌喲蔥陸蔡謾貝罱ㄆ教ǎ�讓專家教授們更順暢、高效地向宜興傳遞前沿理念、傳播先進技術、傳授專業知識。(完)

2021
10-03

  金風送爽,九州歡歌。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慶祝建黨百年的熱烈氛圍中,10月1日,我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2歲華誕。全省上下張燈結綵喜迎國慶,共同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江蘇台記者郝朦說:“我現在是在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在國慶當天,很多國慶相關的歷史題材都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背後這段關於開國大典的視頻資料。”

  72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72年後的展覽上,來自全省各地的参觀者駐足留念,重溫這一歷時性時刻。

  南京審計大學大三學生胡傳旭說:“現在重溫這一段影像,我們內心還是十分激動和震撼的。在國慶節這一天我向祖國獻上最美好的祝福,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更好地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不僅是影像資料歷久彌新,展覽上的不少檔案材料也都見證着新中國成立的難忘時刻。眼前這張僅有A4紙大小的展品雖然已經紙張泛黃,但卻清楚記錄著1949年金陵關為慶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的通知。

  南京海關辦公室機要檔案室主任楊榕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收回了海關行政管理權,實行獨立自主的關稅政策。“國家大門的鑰匙”終於回到人民的手中。所以我們海關也是精心挑選了這份檔案,也是希望大家能從這份檔案中汲取精神力量。”

  大江南北同歡慶,家和國盛萬事興。國慶當天,全省上下一片歡歌笑語。在鎮江句容的一所幼兒園,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捏生日蛋糕、搭積木長城,在心中早早種下熱愛祖國的種子;淮安生態文旅區則精心組織策劃了一場“百米長卷頌祖國”活動,讓孩子們用小小畫筆抒發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淮安生態文旅區富城路辦事處奧體社區黨委書記吳泓說:“我們舉辦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增進孩子與他人的交流合作,還能夠讓他們感受節日氛圍,激發愛國情懷。”

  宿遷、鹽城等地的跑步愛好者還身穿統一服裝、手持國旗,以陽光奔跑的姿態向祖國致敬。

  宿遷市民張小利說:“今天我們跑了10.1公里。希望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越來越好。”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章斌煒 供片台/宿遷台 常州台 射陽台 句容台 泗洪台 宜興台 編輯/張萌)

2021
09-30

  在“魚米之鄉”探索“詩和遠方”

  江蘇:因地制宜 繪就美麗江蘇新畫卷

  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要抓住鄉村空間布局優化帶來的機遇,加快推進農業集約發展,积極發展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我省通過實施“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行動,引導廣大規劃師等專業人才深入基層,幫助农民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長期以來,鄉村規劃一直是我省農村發展的“短板”。部分村莊沒有規劃,發展沒有後勁;或者有規劃的又不接地氣、不實用,造成不少村莊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曾經的淮安市盱眙縣陡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江蘇台記者郭奉銘說:“這裡是淮安市盱眙縣陡山村百草園,在規劃師們的幫助下,這片原先接近荒廢的土地已經是蝶變成為了種植、觀光、採摘於一體,擁有黃桃、獼猴桃等特色種植產業的金牌產業園,每年每畝土地產出效益增加近8000元。”

  “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是陡山村豐富地貌的真實寫照,這也意味着村民從耕地中產生的收益有限。規劃師團隊進駐后,對村莊的歷史文化、農業產業等各種資源稟賦,進行系統梳理與深度分析,找准了村莊在鄉村振興中的定位。

  江蘇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城鄉規劃所項目主管王東偉說:“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中,陡山村水的資源,生態的資源,包括紅色文化的資源,一直是沒有得到很充分的挖掘利用,通過我們在規劃里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整體把它盤活串聯起來,發展為農家樂項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助推鄉村振興。”

  經過規劃師和建設者的手,如今的陡山村已脫胎換骨,呈現出“鄉愁留得住、產業能致富、生活工作‘兩頭顧’”的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道路。並先後榮獲“國家級森林鄉村”“江蘇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稱號。截至2020年底,當地村民年均增收1萬餘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超過300%。

  陡山村村民、民宿店老闆卜雲飛說:“生活改善了,有一種幸福感。我真的感覺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目前,全省已有約60家規劃編製單位的近千名規劃師活躍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實現了市縣全覆蓋,近13萬個自然村莊的分類、布局和發展方向逐步明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正在江蘇農村徐徐拉開。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副鎮長邱耀平說:“有了高標準的規劃以後,我們的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協調。中國江村客廳的面貌越來越完善,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正在七都逐步走向現實。”

  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省將選取約2.1萬個規劃發展村莊,作為未來鄉村地區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進一步精準發力推進鄉村空間布局優化,提升農村資源利用效率。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陳小卉說:“下一步我們還要在促進規劃師下鄉工作見成效方面下功夫,通過指導各地科學編製和實施村莊規劃,統籌規劃鄉村空間,盤活利用鄉村資源,讓沉睡的資源變成农民致富和鄉村發展的源頭活水,把江蘇的農村規劃建設成為人們心中嚮往的新魚米之鄉,為強富美高建設再出發,貢獻我們自然資源的力量。”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馮水清 淮安台、盱眙台、吳江台報道)

2021
09-29

  到“十四五”末,全省化工行業總產值力爭超過1.4萬億元――

  揚優汰劣,江蘇化工奔“高端”

  9月27日,全省化工產業綠色低碳提質增效現場推進會在張家港市召開,會上,相關部門圍繞《江蘇省“十四五”化工產業高端發展規劃》進行了解讀。

  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末,全省化工行業總產值力爭超過1.4萬億元,年均增速達6%以上。轉型升級、優化布局、奔向“高端”,成為化工大省江蘇的必由之路。

  高起點謀划,系統性重構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化工是我省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2020年,全省化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萬億元,約佔全國石化行業的9.42%。今年1-8月,全省化工行業新增利潤約540億元,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貢獻率約28%。

  然而,近年來,江蘇化工產業發展形勢較為嚴峻。產業層次尚待優化,園區規範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環保水平還不夠高,“這些都說明了化工整治提升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高起點謀划推動‘十四五’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性重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省化治辦副主任、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解讀說。

  此次規劃提出我省化工產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思路――以創新驅動、科學布局、綠色低碳、本質安全為發展原則,以優化石化產業、提升傳統化工、發展化工新材料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以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結構高端化、產業集聚集約化作為發展路徑,着力提升江蘇化工行業發展質量。

  規劃明確了總體布局方案、產業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產業布局方面,到2025年,化工園區、集中區產值貢獻率提升至70%以上,化工企業入園率提升至50%以上;結構調整方面,高端產品比重(化工新材料、新領域精細化工)由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23%;安全綠色方面,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防控水平全面提升,廢水、廢氣和固廢全面實現綜合治理、回收利用和達標排放,創建一批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世祥表示,立足高起點謀划,必須強化政策支撐,明確化工產業發展方向;強化剛性約束,夯實化工產業發展基礎;加強統籌協調,全力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切實推動“十四五”期間全省化工產業綠色低碳提質增效。

  優化布局,有序推動差異化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省根據各地發展條件和化工產業發展特點,將化工產業布局總體劃分為沿江產業區、沿海產業區、蘇北產業區三大部分。以化工園(集中)區為基本發展載體,形成以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和28個化工園(集中)區為主體的“1+N”化工產業發展格局。

  沿江地區要嚴格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優先布局綠色工藝、智能製造、智慧管理類生產項目,進一步提升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的集約化發展水平,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圍繞‘優’字謀划,我市全力推進產業高質量布局,在做好‘無效供給、低端產能’企業減法的同時,做好‘高端產業、綠色產業’的加法,大力支持市場前景好、工藝技術水平高、安全環保先進、補鏈強鏈特點明顯的優質高端項目。”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說。

  沿海地區要發揮臨港優勢,提升多元化原料加工水平和規模,推動重大石化化工項目落地,加快形成以基礎化工原料生產為龍頭,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等多產業聯動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其他地區要加大規範入園集聚發展力度,不斷提高化工企業入園進區比例,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化工特色化發展。

  連雲港既濱海又地處蘇北,是我省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種子选手”。今年以來,總投資677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已進入投產準備階段,總投資800億元的衛星石化一期輕烴綜合加工項目一階段已投產,瑞恆碳三產業鏈、瑞兆科电子化學品一期項目計劃10月建成……全市上下一批高端石化項目正快馬加鞭地建設。連雲港市副市長徐家保表示,“將以石化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煉化一體化、多元化原料加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基礎化工原料等四大產業集群。同時,協同帶動贛榆、灌雲、灌南發展石化產業鏈下游和價值鏈高端產業,形成綜合競爭力強、資源集約利用率高的現代產業體系。”

  “滾石上山”,推動江蘇化工奔向“高質量”

  眼下,我省化工行業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嚴峻挑戰,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發展堪稱“滾石上山”,儘管困難重重,但路徑清晰。此次規劃中也進行了細化部署。為實現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推進實施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保障、雙碳目標支撐、重點企業培育、技術裝備提升、創新生態優化、人才隊伍壯大、標準體系建設等保障工程,多方合力夯實發展的“基座”。

  “要以嚴格監管維護良好環境秩序。”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陳志鵬表示,既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強化化工整治后督察,還要出台企業產權保護措施,實施環保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措施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高校提供智力支撐。“作為化工學科領域的省屬高校,南京工業大學責無旁貸,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學校將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攜手江蘇乃至全國化工高校、科研院所在培養急需緊缺人才、開展‘急難愁盼’技術攻關、加快高精特新成果轉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大文章。”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說,接下來,將全力建設中化連雲港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百萬噸級高端功能性材料戰略項目,對標全球化工頭部企業,堅持綠色安全發展、信息化賦能,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安全支撐。“十四五”期間,我省將繼續從防範園區安全風險、強化產業源頭管控、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嚴格危險廢物監管、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添加一把把“鎖”,加強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任棟表示:“我們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大科技投入, 持續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推進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為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記者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