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7月21日,記者從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決賽現場獲悉,為破解養老護理人才發展難點堵點問題,暢通養老服務人員成長成才渠道,在民政部指導下,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积極探索,在全國率先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系,為廣大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帶來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
近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正式發布《江蘇省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省民政廳將牽頭組建省養老護理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於年內組織開展全省首批養老護理職稱評審工作。江蘇成為全國首個養老護理職稱評審試點,显示國家對養老護理人才建設的政策支持。一方面,養老護理職稱體系的建立有助於激勵專業化人才培養,推動養老護理行業高質量、規範化發展。另一方面,養老護理職稱體系將吸引更多專業人員進入行業,壯大人才隊伍,尤其是高校畢業、曾從事醫療行業等專業領域的護理人才。通過養老護理職稱體系的建設,突破養老護理領域的職稱限制,建立人才流動和人才培養的雙向通道。(唐悅 唐璇)
江蘇首次数字經濟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全面推開
用好評價“指揮棒”,構築人才“強磁場”
這两天,徐工漢雲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郭輝忙着準備数字經濟工業互聯網專業高級職稱評審材料。“在物聯網領域耕耘了10多年,終於找到‘歸屬’了!”郭輝笑着說,10年前參評的是电子信息方面的職稱,感覺專業與工作關聯度不太大,這次總算匹配了。
從今年開始,江蘇首次開展数字經濟工程專業職稱評審。首批設置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电子信息、通信、網絡安全、智能交通等10個專業。江蘇把数字經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量,全力打造全國数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相關部門希望通過職稱評價這個“指揮棒”,構築吸引和聚集数字人才創新創業的“強磁場”。
專業設置契合江蘇数字經濟產業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支撐数字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数字經濟相關領域從業人員超過400萬人,其中数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級工程師2.1萬人,其他相關產業領域高級工程師約1.5萬人。與日新月異的数字經濟發展相比,相關人才發展滯后,特別是產業領軍型、複合型人才稀缺。数字產業發展對專門人才需求的持續增長,也倒逼更精細化的数字人才專業評價制度。
據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職稱和職業資格管理處)副處長王峰介紹,首批設置的数字經濟10個專業中,电子信息、通信、網絡安全和智能交通等子專業為工程系列職稱原有專業。集成電路、區塊鏈、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等6個專業與江蘇新一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已經有一定的產業和人才基礎,具備了開展職稱評價的基本條件。
数字經濟10個專業在職稱層級設置上與工程系列職稱層級保持一致,均設置初級、中級、高級3個職稱層級,其中初級職稱分設員級和助理級(通信子專業實行以考代評,初級職稱只設助理級),高級職稱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對應名稱分別為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
適應数字經濟新興專業特點,職稱評審淡化期刊論文要求,分別增加了國際獎項、行業競賽、行業標準、行業獎項等新的評價指標。此外,数字經濟職稱評審還對不具備相應學歷、資歷人員明確了破格申報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經濟職稱貫通了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發展通道。按照規定,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符合貫通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取得技師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后,從事相關技術技能工作滿3年,可申報評審工程師職稱。
為適應数字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我省還將對数字經濟相關專業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促進專業設置與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需求及產業發展同步。
評審專業標準、條件設置更精準
從去年10月起,江蘇已經對全省組織開展数字經濟工程職稱評審作出部署,調整組建相關專業評委會。省数字經濟(电子信息)工程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範圍包括电子信息、集成電路、區塊鏈、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6個專業,職稱評審辦事機構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数字經濟(網絡安全)工程高級職稱評審委員職稱評審辦事機構設在省委網信辦;省数字經濟(通信)工程高級職稱評審委員職稱評審辦事機構設在省通信管理局;省数字經濟(智能交通)工程高級職稱評審委員職稱評審辦事機構設在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省数字經濟(智能製造)工程高級職稱評審委員職稱評審辦事機構設在省机械行業協會。
授權南京市、蘇州市開展相關專業高級職稱評審試點。授權南京市試點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等3個新興專業高級職稱評審;授權蘇州市試點開展集成電路、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3個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分別組建相應評委會。
在数字經濟職稱評審前,集成電路、區塊鏈、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都屬於省工信廳承擔的电子信息工程類子項目。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数字經濟專業單列,評審對象、評審標準設置將更加精準,有利於調動廣大数字經濟人才的积極性。
江蘇對每一個数字經濟專業分別結合專業特點設置了一些有區分度的評價指標。據參与人工智能職稱標準設計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劉寧鍾介紹,以前人工智能納入計算機專業評審,評審條件和標準也按照計算機專業領域標準衡量。獨立評審后,我國智能科技領域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也首次成了該專業職稱重要的行業獎項,這對人工智能專業人才來說,更加科學公平。
省机械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賈杏林表示,作為製造業大省,現代智能製造已經滲透到製造業的各個領域,評審專業改革也勢在必行。與傳統製造相比,智能製造更注重数字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參与智能製造專業評審標準制定的東南大學教授、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夏志傑介紹,與傳統机械製造相比,智能製造專業更多考核工業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製造業上的運用,注重設備的信息採集、機器學習、平台建模技術等人工智能技術,更加註重人才的跨專業融合能力。
集成電路專業將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設置為評價指標,大數據專業將在知名開源社區推廣應用設置為評價指標等,評審標準針對性更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3個專業還對職業倫理提出專門要求。考慮到6個新興專業剛剛起步,根據專家意見在中初級職稱評定條件上給予適當照顧。
蘇州率先試行“誰用人誰來評”
從今年2月開始,蘇州在國內率先啟動3個数字經濟專業職稱申報,得到企業和人才的积極響應。5月11日,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兩個專業申報已經結束,區塊鏈專業申報截止日期為6月20日。記者從蘇州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3個專業已有339人申報。
蘇州市人社局副局長夏永華介紹,與傳統職稱申報人員主要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不同,蘇州的数字經濟人才主要集中在企業,職稱申報人員也主要來自企業。為此,蘇州数字經濟職稱評審堅持“誰用人誰來評”“干什麼評什麼”的原則,將数字經濟的職稱評審權全部下放。根據產業分佈特色和產業優勢,在蘇州工業園區、相城區、吳江區建立了蘇州市数字經濟工程職稱評審基地,開展全市数字經濟工程相關專業高、中、初級職稱評審。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江蘇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落戶蘇州市吳江區,彙集了來自全省高校、企事業單位、研究院所的40位工業互聯網專家。吳江區人社部門和相關企業共同負責全市工業互聯網專業職稱評審工作。蘇州目前有100多人報名該專業,其中超過八成來自企業一線。
蘇州工業園區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早,園區聚集各類IC設計企業140餘家,營收過億元的企業14家,特別在MEMS領域,湧現了一批如納芯、敏芯、明�等具備行業領先優勢的重點企業。此次蘇州委託蘇州工業園區人社局及相關企業負責全市集成電路專業職稱評審工作。
蘇州市相城區是全省首個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全省唯一一家區塊鏈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相城已集聚區塊鏈技術和應用企業160家,是江蘇省擁有區塊鏈備案場景最多的地區。蘇州市的區塊鏈職稱專業評審,就由相城區人社局及相關企業具體組織負責。
數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曹永兵此次申報了工業互聯網專業副高職稱。曹永兵說,職稱是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在某一領域專業能力和技術的認可,企業擁有高級職稱的人才越多,其核心競爭力越強,也越容易被業內認可。自己在安全閥製造和数字智聯平台工作多年,雖然10年前評上了機電類中級職稱,但工業互聯網專業更加契合目前從事的工作。不僅自己申報,曹永兵還通過薪酬待遇傾斜的方式鼓勵員工积極申報数字經濟職稱,“這種正向評價有利於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鑽研業務、提高技術能力的良好氛圍。”(記者 黃紅芳)
中新網南京4月28日電 (記者 朱曉穎)零售業巨頭、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將中國首家M會員店落子長三角。28日,這家面積達3.5萬平方米的M會員店在江蘇揚州開業。高鑫零售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林小海透露,今年將在南京布設新店面,長三角區域是未來會員店的重倉地。
從東海大號竹節蝦、迪士尼聯名款童裝,到新能源汽車……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店倉儲式選品涵蓋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品,種類超3000款。線上極速達業務開通后,可配送最遠至30公里半徑,最快1小時送達。
20多年來,高鑫零售以大潤發等品牌經營大賣場、中型超市、小型超市業務,如今在中國200多個城市擁有500多家大賣場,成為中國零售業頭部企業。會員店成其試水新興零售業態的又一賽道。
林小海受訪時認為,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變高、消費能力增強、形成一定的會員付費習慣,這些是會員店生存的市場背景,因此,會員制商超是未來業務的第二條增長曲線。“入局會員店門檻較高,需要超大面積的物業,組建專門團隊。若將電商比作虛擬無限貨架,會員店就像是精品嚴選線下店。如今電商高度發達,會員店有其專屬客群,切出一塊線上無法取代的蛋糕。”
會員制商超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世紀90年代,全國首家倉儲會員超市――山姆會員商店落戶深圳。由於觀念超前,會員制市場土壤尚未完全形成,中國的倉儲會員超市有十多年的發展遲緩期。一些大型外資零售巨頭,不得不將會員制商超又改回到原來大賣場的模樣。
2019年前後,中國倉儲會員店業態迎來轉機,日漸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到2022年3月底,全國新開業的倉儲會員店超過100家。
長三角是商家必爭之地。進入較早的進入山姆會員店,已在長三角密集開出多家大型店面。盒馬X會員店在長三角布局初步形成。全球知名的會員制倉儲連鎖超市開市客(Costco)正加緊在中國布局,尤其進軍長三角地區的業務進展快速。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不同於Costco、山姆會員店設在城市遠郊,M會員店首店落戶在揚州市中心。對此,林小海表示,從商業版圖來看,揚州的客群和消費基礎較好,中等收入群體對品質生活的要求較高,適合做首店“試水”。待磨合成熟后,會員店將在長三角作進一步複製推廣。(完)
江蘇省統計局發布數據显示:一季度全省消費品市場回暖態勢增強
今年(2023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密集出台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江蘇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显示,一季度全省消費市場恢復態勢顯現。
市場銷售進一步回暖 城鄉市場同步恢復
一季度,江蘇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06.8億元,同比增長7.8%,比1―2月加快3個百分點,比2022年全年、上年同期分別加快7.7個、7.3個百分點。其中,3月當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098.5億元,同比增長13.8%,比2022年12月加快12.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21.7個百分點。一季度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285.8億元,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7.9%,同比增長6.9%;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1%,高於城鎮8.2個百分點,鄉村市場銷售恢復好於城鎮。
吃穿用類商品穩定增長 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一季度,江蘇全省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9.7%、12.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6%。隨着市場供給不斷優化提升,居民品質化消費需求逐步增加,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活躍。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9.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1.3%,通訊器材類增長21.5%;其中,智能手機同比增長45.2%。
汽車、家電類大宗商品降幅收窄 石油類增勢良好
一季度,江蘇全省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2%,較1―2月降幅收窄5.9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零售額同比下降2.8%,較1―2月降幅收窄5個百分點。石油類消費較快增長。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石油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1%,較1―2月、2022年全年分別加快2.1個、4.6個百分點。
新型消費較快發展 傳統實體店鋪銷售改善
一季度,江蘇全省限額以上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8%,占限額以上零售額的比重為19.2%,拉動全省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2.4個百分點。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零售業實體店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1%。其中,生活便利店、超市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6%、2.2%,專業店、品牌專賣店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8%、3.7%,百貨店、購物中心分別增長8.8%、14.5%。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實習編輯/李冉)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在項目支持、領域拓展、環境打造等方面提出7大類23條針對性舉措,進一步強化民間投資發展政策支持。
在項目支持方面,《意見》明確,在風險可控、權責明晰的前提下,鼓勵多家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投資、建設、運營大體量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解決“不能投”的問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所有行業和領域。破除招投標領域壁壘,明確在政府採購和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不得違規設置或變相設置各類門檻。
在環境打造方面,《意見》提出,要持續優化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常態化清理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內容的政策措施,強化反垄斷監管,並持續提高政府監管效能。
《意見》還切實幫助民企把握產業轉型升級、数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階段新機遇,推動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深度合作,促進上下游供應鏈和產業鏈集聚融合、創新發展。同時,鼓勵中央和省屬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對民營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通過首購、訂購等政府採購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凌 吳剛 編輯/趙黎靜)
今年3月3日是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的活動主題為“廣泛發動社會力量 共同推進物種保護”。目前,江蘇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記錄物種數已達6903種,為廣泛匯聚物種保護力量,3日,省生態環境廳正式推出“江蘇美麗精靈尋訪”小程序。
小程序內含“上報物種”“我的記錄”“周邊物種”“個人中心”四大功能模塊,當你發現美麗的小鳥、鮮花等物種時,拿出手機,點擊“上報物種”模塊,就可以拍攝照片上傳,形成“我的記錄”。根據不同的點贊數,系統會自動生成美麗精靈排行榜,點贊多的作品將在“江蘇生態環境”官方微信、微博進行發布,並有機會獲得獎品。(記者 許海燕)
我省出台實施方案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地位更加突出,成為新興產業策源地、創新發展新高地、產業集群集聚地。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發展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實施方案》提出,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等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物聯網產業集群、高端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等10個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未來網絡通信產業集群、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等10個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集群。
《實施方案》還提出產業跨界深度融合計劃、產業集群能級躍升計劃、產業創新築基融匯計劃、企業主體培育融通計劃、產業生態開源融聚計劃等。(記者 王拓)
發放工齡津貼、繳足住房公積金、有年休假――
就業暖心包,引來“返工潮”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春節前國內农民工返鄉人數創下新高。為服務節後用工,江蘇各地紛紛提前行動,點對點包車包機接工,省市人社部門組織跨省招工、密集舉辦2000多場招聘會……多方合力為經濟率先回暖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來自省人社廳的數據显示,截至1月31日,江蘇农民工總體返崗率達到72%;今天有望超過90%。
市場主體的穩定需要充足的用工保障。相關專家指出,隨着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步消減,加上各地就業機會的增加,今後幾年,招工難將成為常態。除了節后“搶人”,更需要用心用情引人留人,通過良好的就業環境打造勞動者嚮往的人力資源高地,吸引勞動者節後主動返崗。
除了薪酬待遇,什麼最吸引求職者?記者這幾天採訪返崗和招聘現場,見證了一些年輕打工者眼中的“好崗位”。
1月28日一大早,因為遭遇返程高峰,23歲的江西人劉緣坐了17個小時的大巴終於返回崑山淳華科技公司。談及準時返崗的原因,劉緣坦言和老家相比崑山企業的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更好,自己在淳化科技工作可以學習技術,公司對節后返崗人員還發放工齡津貼,崑山政府年初六就派車到江西老家接人,還贈送了春節大禮包,都讓人感到溫暖。當天,和劉緣一起隨政府包車返回崑山各大製造企業的員工超過2000人。
1月31日早上,在江蘇省零工市場,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23歲的程冕與幾家企業招聘負責人的對話讓人印象頗深。“包吃住嗎?”“要不要倒班?”“三班倒還是兩班倒?”“交五險一金嗎?”“有沒有年休假?”只有得到滿意答覆后,程冕才會填寫求職登記表。
因為企業都會在招聘攤位上標明工資待遇,程冕在諮詢中更看重企業福利。對此,已經工作4年的程冕很老到地解釋說,現在製造企業普工開的工資都差不多,能提供好的福利待遇說明公司有實力,工資也不會太差。“城市房租那麼貴,上班首先要解決吃住;萬一生病了‘五險一金’可以有個保障;年休假嘛,不能一年到頭都上班,總要有個休息放鬆的時候。”
由此可見,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年輕的打工者也更加重視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
為迎合新時代年輕求職者的就業需求,江蘇各地积極優化就業環境。省政府春節前出台政策,用經濟補助的方式鼓勵企業在正月十五之前“點對點”接回員工,並對2月底前首次來蘇就業人員給予交通補助。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據本地實際出台激勵措施,如崑山對上年度返崗超過八成的企業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穩崗補貼。泰州市因地制宜籌建“就業服務站”,打造群眾家門口就業服務,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提升就業技能、暢通發展空間等,引導務工人員留泰就業、家門口就業。
一些企業為穩定員工隊伍更是“不惜血本”。南通中天科技集團的員工一入職即足額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按最高比例繳納,員工宿舍冬天提供暖氣;格力電器(南京)有限公司的員工食堂提供南北風味、各種菜系,對工人提供“技術+管理”雙通道職業發展路徑和內部競聘轉崗機會;蘇州一家企業更是對工作滿2年、3年和5年員工分別發放2萬元、5萬元和10萬元的工齡津貼。這些企業在就業市場也深受青睞,節后擴崗招工也不難。
與大企業相比,一些中小企業以及經歷了3年疫情“陣痛”的餐飲消費企業,在薪酬待遇上往往不具競爭力,有的甚至還沒有能力給員工提供住宿等福利,也就更容易出現“招工難”。專家表示,這種時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門出面,通過更多的援企穩崗措施,幫助企業招工留人,比如在工業集中區建設公寓、在市區籌集空置房,低價租賃給轄區中小企業;改擴建學校,解決外來員工的子女入學問題等。總之,只有將勞動者真正當作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資源,用心用情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真正變節后“搶人潮”為“返工潮”。(記者 黃紅芳)
江蘇兩化融合率連續8年全國第一
全省新增86家“智能工廠”300家“智能車間”
製造業大省的江蘇,今年繼續加大企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級,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指數連續8年全國第一。越來越多的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有效地提升了“江蘇製造”國內外競爭力。
近日,江蘇公布今年新認定的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名單,86家智能工廠、300家智能車間榜上有名。今年江蘇還有9家企業獲評首批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數量全國第一,364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評定。
在常熟,國家級智能工廠波司登集團的物流中心,顧客下單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后,工作人員輕點鼠標,3分鐘的時間就能從中準確地調取一件服裝,並自動包裝、自動貼上快遞單,傳遞到運輸車上;物流管理體系一端連接全球線下、線上消費者,一端連接工廠,供應鏈所有分支數據每天傳輸到集團總部“大腦”,自動形成生產指令,智能車間根據指令生產,從根本上解決了服裝行業庫存積壓和缺貨並存的矛盾。得益於智能工廠的建設,波司登今年銷售、利潤同比增長15%以上。
江蘇波司登集團執行總裁助理戴建國告訴記者,通過智能化改造,讓自動化程度更高,讓決策能夠更精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市場需求,更精準地捕捉消費者需求。
波司登是江蘇企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的縮影。今年初,江蘇啟動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政府層面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5G基站14.88萬座,為数字化升級提供基礎設施支撐;省市縣三級財政拿出66.4億元專項引導資金,聚焦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30個重點產業鏈,開展202項工業軟件核心關鍵項目攻關,在自主可控,智能製造裝備自主供給水平上實現新突破;組織專業服務商為上萬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行数字化診斷。截至11月底,全省1萬多家製造業企業初步完成了数字化改造任務。近日公布的2022年江蘇兩化融合發展指數水平達到66.4,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劉聰琳 周雷 陳忠耀 常熟台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