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档案
昵称:www.zjpostdoctor.com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江蘇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省域範例
記者從全省生態保護工作會議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季度推進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保持全國前列。截至6月24日,全省PM2.5濃度為3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優良天數比率達74.2%,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今年1-5月,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92.3%,同比持平,其中,南京、南通、鎮江、泰州4市國考斷面優Ⅲ比例為100%。太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51.5,較去年同期降低4.4。在生態保護方面,江蘇協調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年來,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由30.2%提升到64.3%,濕地率全國最高。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偉 康健 編輯/趙黎靜)
今年前五個月,江蘇各地持續開展“蘇新消費”品牌活動,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對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1400餘場消費促進活動帶動社零增長超10%】
最新數據显示,1-5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06.5億元,同比增長11.4%,佔全國總規模的10.1%、總量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二。其中,5月份,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3.8億元,同比增長12.3%,消費加快復蘇勢頭更加顯現。增長的背後,是江蘇各地搶抓消費恢復關鍵期,全力以赴穩增長、穩主體、穩預期。在南京,夜之金陵品牌點燃夜間消費熱情。通過市區聯動、區域協同,聯動各大示範街區、大型商貿中心,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一系列惠民惠商的消費促進活動成效顯著。
南京市秦淮區商務局對外貿易科科長王潔:“我們把外貿精品帶到了內貿流通的購物中心區域和特色商圈結合,開展消費促進活動。”
今年以來,江蘇已經累計開展1400餘場消費促進活動,發放1.2億元惠民消費券及3500萬元数字人民幣紅包。江蘇13個設區市同步舉辦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一市一主題”活動。
【聚焦重點商品 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江蘇還聚焦汽車、家電、家居、餐飲等重點消費品類,支持汽車協會、家電協會、餐飲協會等舉辦行業特色消費促進活動:家電家裝嘉年華開展百億置家補貼行動,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家電家裝產品優惠促銷;一季度全省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2.7萬輛、同比增長33.7%。
無錫消費者許先生:“我覺得新能源車低排放,比較合乎小家庭,政策對新能源車極力支持推薦,對廣大市民用電等都有優惠,所以帶着家人和孩子一起來看看。”
無錫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陳曉:“我們也參与了150萬的消費券的搶購,我們這邊有23位客戶成功搶購到的,客戶對於購買新能源車輛,對於消費券這一塊還是比較注重的。”
下一步,江蘇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結合夏季消費重要節點和消費特色,緊抓夜間消費、商文旅體融合、首發經濟、消費新場景等方面,持續辦好“蘇新消費”主題系列活動,有力有效擴大內需,全力鞏固消費增長勢頭,推動消費持續強勁恢復。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楊帆 無錫台 鹽城台 南京台 編輯/趙黎靜)
七百多外企高管齊聚蘇州“企業家太湖論壇”縱論合作發展新機遇
深度“鏈接”世界 暢通產業循環
從太湖出發,“鏈”通全球,共贏未來。6月28日,“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在蘇州舉辦。700多位跨國公司、重點外資企業負責人,外國重要商協會負責人等齊聚太湖之畔,分享“鏈接”實踐、碰撞“融合”觀點,共敘友誼、共享成果。
三年來,論壇參會企業家從東亞拓展到全球,產業合作“花”開各地……不斷擴大的“朋友圈”,讓各方堅信江蘇始終是全球資本青睞的“強磁場”,也是眾多產業循環的重要“發起點”,更是融入國際循環的重要“聯結點”。
跨越山海同攜手,共拓合作“新空間”
聚焦江蘇,可以看到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縮影:外資企業與江蘇發展“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挑戰,共同贏得機遇。外商、外資已“鏈”入江蘇經濟的肌理,也共同塑造、成就了今天的江蘇――
江蘇累計設立外資企業4.1萬家,世界500強企業有392家在江蘇投資。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的外資企業達1600家。總體上,外資以佔全省約1.3%的企業數,每年為江蘇貢獻10%的固定資產投資、10%的城鎮就業以及20%的稅收,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下,在鞏固合作的同時,如何攜手應對世界經濟復蘇和產業發展轉型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論壇現場,不少產業鏈供應鏈“鏈主”企業积極破題,發出倡議。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經歷重塑,從‘效率至上’轉變為‘效率與安全並重’,撥開迷霧,我們應該看到,数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確定性。”德國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肖松認為,以實體經濟為家底的江蘇,應通過“数字+”,做好產業應用、低碳化融合、平台生態構建等三方面工作,釋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
“江蘇是歐綠保最早選擇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歐綠保再生資源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經理韓慧青表示,“希望我們可以將歐洲50多年的運營經驗,結合江蘇的實踐,通過投資、運營高品質的項目,助力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據介紹,歐綠保在江蘇投資的項目採用國際先進工藝,對製造業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今年,歐綠保將結合江蘇市場優勢,积極推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落地,另外還將积極研究拓展塑料再生業務與江蘇的合作空間。
美國源運集團是美國最多元化的中游能源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不到5年,已與國內多家化工企業開展合作。“我們在原油、天然氣及凝析液方面,一直在积極和江蘇企業接洽,保持密切溝通,尋求更長遠的合作與互贏。”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恭弘=叶 恭弘捷表示,江蘇是全國碳減排的重點區域和潛力地區,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江蘇產業鏈完整,配套設施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大,並且經過多年發展和結構優化,石化等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
深化協作提韌性,共構發展“新格局”
論壇現場,各方在交流分享中形成共識:攜手而行、擰繩聚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才能保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對夯實產業安全基礎、有效對沖外部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進入中國30周年,阿斯利康已是江蘇的“老朋友”。“江蘇不僅是公司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更是我們在華加速新藥引入、加碼中國製造和加大創新投入的重要基地。”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介紹,阿斯利康已在江蘇建立包括研發、生產、出口、物流、創新、資本和人才培養在內的全產業鏈,並在多年深耕中取得長足發展。未來,企業也將通過全球合作授權,支持中國研發創新藥物出海。
江蘇利用外資整體優勢明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江蘇決心堅定、舉措有力――
江蘇充分發揮外資在建設自主可控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聚焦製造業產業鏈,重點支持外商投資高端裝備、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加快補齊重點產業鏈上的短板,有力支撐我省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聚焦重點國別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活動,招引更多世界500強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高科技“獨角獸”以及数字經濟等處在科技前沿、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項目。
江蘇還將深化RCEP區域產業合作,高質量實施RCEP協定,促進東盟與中日韓各自優勢融合互補,着力建設東亞產業循環戰略樞紐。同時,充分發揮南北結對幫扶合作機制,更高水平建設南北共建園區,探索推動蘇南地區有轉出需求的企業帶着能耗等指標向蘇中蘇北有序轉移。另外,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穩妥開展跨境產業鏈合作,完善加工貿易支持政策,穩定大單長單和產業鏈供應鏈,強化運行監測和風險預警,“一企一策”落實針對性服務。
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共謀共享“新成果”
凝聚“世界合力”,暢通“開放通道”,國內外各類資源要素在江蘇這片熱土上高效集聚、流動、奔涌,成為一股推動世界經濟循環發展的強大力量――
企業家太湖論壇舉辦期間,全省各地共有45個投資1億美元以上外資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其中,論壇現場簽約24個項目,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外方母公司來自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13個設區市均有產業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未來,江蘇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資?各方專家分享真知灼見――
“對江蘇來說,未來三年內,高質高效推動政策落地、擴大企業受益面將是抓住開放機遇的關鍵。”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合伙人黃佳建議,江蘇應做好兩方面工作:充分發揮區域特色,開展差異化探索,以生產性服務業開放為特色,以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為主攻方向,培育創新發展內生動能;做好政策儲備,針對企業痛點難點,推進改革創新工作,加快形成“政策創新―企業受惠―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提供“江蘇經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當前全球供應鏈尚處於深度調整期,中國仍具有明顯優勢。建議江蘇在繼續深化制度型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積极參与全球供應鏈治理,推動数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的國際產業鏈分工合作,着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表示,研究院遴選284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與他們合作建立聯合創新中心,未來願意作為橋樑,助力這些“隱形冠軍”企業成為外資企業的供應商、客戶或投資合作夥伴。去年開始,研究院啟動“全球創新夥伴計劃”,與飛利浦、西門子等16家外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幫助他們針對中國市場,打造技術供應鏈體系,並與飛利浦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
“鏈”動世界,未來可期。我省正在积極推動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同時,繼續實施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三年行動計劃,鼓勵更多外資企業在江蘇深耕發展、擴容提質,分享更多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發展紅利。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完善新一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政策體系,在製造業外資、外資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等方面給予更多鼓勵政策,深化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促進外資總部引進培育、集聚發展、能級提升,支持更多外資企業在江蘇開展研發創新活動。
記者 宋曉華 王夢然
連日來,江蘇各地持續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檢查,排查消除燃氣安全隱患,築牢安全防線。
江蘇台記者范娜:在南京市鼓樓區寶塔橋街道金燕路,道路兩側密布着小商鋪、小餐飲等“九小場所”,所以在這裏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和正確使用燃氣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這條街上未鋪設燃氣管道,大部分商戶使用的是液化氣鋼瓶。液化氣公司在入戶排查時,對於閥門和軟管進行了重點檢查。同時,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對於“九小場所”的消防安全知識也進行了普及。
南京百江液化氣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朱雲山說,閥門必須採用國家標準製造要求的調壓器閥門,必須是固定流量、固定壓力的。軟管必須採用燃氣專用軟管,使用金屬包覆管或者金屬波紋管作為燃氣的專用管線。對於燃氣使用的軟管,最長不允許超過2米。如果軟管長度過長,在日常操作中軟管會產生折彎或者不必要的變形,從而導致軟管破壞漏氣,最終可能會產生一些燃氣事故。
南京市鼓樓區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唐琪檢查后說,這家小餐飲店的動火灶台是在門口,門口又是唯一的安全疏散出口。如果發生火災,這個出口可能會影響疏散。店裡面的電器線路連接凌亂,存在安全隱患。在後期安全員巡查過程中,會督促商戶加以整改。
常州、淮安等地對餐飲經營場所展開拉網式排查,發現問題現場落實整改。無錫、泰州等地全面開展了燃氣自閉閥和警報器安裝工作,加強燃氣用戶安全管理。徐州、南通等地對轄區內企業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場所內消防設施器材是否保持完好有效、液化石油氣存放使用是否超量等進行了細緻檢查。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敏 李澤灝 周楊楊 胡於棋 范娜 耿潤方 顏斌 無錫台 泰州台 徐州中心站 姜堰台 南通台 淮安區台 張家港台 太倉台 徐州台 金壇台 啟東台 編輯/胡超)
讓教師敢管能管願管 江蘇法院為教育懲戒權划“標尺”
中新網南京6月28日電 (記者 申冉)教師對學生實施罰抄、罰站、停課等懲戒措施,合法合理合情嗎?教師面對違規違紀學生敢管、能管、願管嗎?28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向社會公布了一批行政審判典型案例。其中,近年來引發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教育懲戒權如何界定問題,司法機關也通過具體案例給出明確“標尺”,希望為教育管理的合理邊界提供司法建議。
江蘇泰州一名在校學生楊某某在學校因排隊等事宜與同學多次爭執併發生肢體衝突,甚至出現打同學耳光等過激行為。
事發后,楊某某與班級其他同學關係惡化,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多次不完成作業。
為此,楊某某的班主任陳某某認為楊某某不再適宜擔任班長並予以更換,同時,陳某某先後對楊某某實施了罰抄、罰站、停課等懲戒措施。
對於老師的懲戒,楊某某的家長不服,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要求查處陳某某區別對待以及對楊某某罰抄、罰站、撤銷職務等違法行為。
但經當地警方調查,認為教師合理的罰抄、罰站等行為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範疇,並未對陳某某作出處理。對於警方的處理結果,楊某某不服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公安機關不作為違法,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並賠償損失。
該案的一審法院、泰州市海陵區法院經審理認為,教師為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的管理、訓導或其他矯治方式,未超過教育管理的合理邊界。學生或家長不滿教師教育懲戒行為向公安機關報案,后以公安機關不履行對教師立案查處職責為由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對於這一判決,楊某某仍然表示不服,並提起上訴,二審法院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教育懲戒行為是學校和老師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其實質是學校和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實施的內部教學管理活動。對於教育懲戒行為有異議的,學生或家長可以向學校或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舉報,由學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內部程序予以糾正。本案中,班主任陳某某採取罰抄、罰站、撤銷職務等教育懲戒行為,與楊某某的過錯程度相適應,並不具有傷害、報復楊某某的故意,亦未造成人身傷害等後果,公安機關經調查后未對陳某某作出處理,符合法律規定。
最終,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學生和家長的訴求合理嗎?教師的懲戒合法嗎?
對此,該案的審理法官解釋,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全社會都應為教育活動創造優良環境,傳授、管理、訓導、懲戒是教育的必備手段和應有之義。在實踐中,因一些家長愛子心切、與教師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異等因素,教師實施的教育懲戒行為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導致不少教師面對違規違紀學生不敢管、不能管、不願管,長期以往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教學秩序的建立。
“學校和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過程中,在合理限度內對違規違紀學生採取勸導、誡勉、懲戒等措施予以糾正,既是《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等教育法律規範賦予學校和教師的職權,同時也是學校和教師應盡的義務。本案中,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的方式對於教師合理使用教育懲戒權劃出了‘標尺’,也是期望共同構建多元主體參与、合力落實教育責任的良好社會環境。”該法官表示。(完)
強對流天氣突襲:江蘇多地迎雷暴大風 局地或有龍捲風
中新網南京6月28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28日從江蘇省氣象台獲悉,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當天傍晚至30日江蘇省自北向南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江淮之間南部和蘇南地區雨量較大。一度沖高至35℃高溫線的“燒烤天”將被快速“滅火”,局地或有龍捲風。
中央氣象台當天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預計6月28日08時至29日08時,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8-10級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局地風力可達11級。江蘇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短時強降水天氣,小時雨量30毫米-50毫米,局地可達60毫米以上。
今年6月以來,高溫熱浪一波接一波席捲而來。京津冀等多地氣溫超40℃,高溫線逐漸南壓。當天,江蘇南京的最高氣溫沖高至35℃,長三角區域內的上海、杭州等城市均衝破35℃高溫線。
在本輪高溫中,一大波降水正在路上,“燒烤天”將轉變為濕熱的“蒸籠天”,江蘇最高氣溫將下滑至35℃線以內。
氣象部門預計,強對流的主要影響時段為當天白天至夜間。具體來看,這場強降水將從江蘇北部開場,並逐步擴大影響範圍,同時降水範圍向南轉移。
具體預報显示,6月28日20時至6月29日20時,江蘇省陰有陣雨或雷雨,其中沿淮和淮北地區雨量中到大,局部暴雨。最高溫度為江蘇東南部地區,達33℃~34℃,其他地區30℃~31℃。最低溫度出現在淮北地區,為24℃~25℃,其他地區27℃左右。
江蘇氣象部門預計,降水期間對流活躍,將伴有短時強降水、8級~10級,局地11級~12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7月1日雨勢減弱,2日開始江蘇省又將迎來一次強降雨過程。
氣象部門提醒,28日傍晚至30日江蘇局地最大風力可達11級~12級,可能出現局地龍捲風天氣。
各地要积極關注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防禦龍捲風、極端雷雨大風等強風天氣造成人員傷亡。同時注意防範強對流天氣對水陸空交通運輸、水上及戶外作業、臨時構建物、漁業養殖、農業生產等的不利影響。(完)
6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魏國強一行,赴高鐵南京南站、金壇站,走訪慰問滬寧沿江高鐵聯調聯試工作者、參建單位一線職工。據了解,今年全省各級工會將向一線職工贈送2億元左右的防暑降溫用品,助力全省職工平安度夏。
魏國強一行聽取了項目進展、安全生產和服務職工情況介紹,將慰問用品送到奮戰在一線的勞動者手中,向他們表示敬意。魏國強表示,全省各級工會要樹牢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關心關愛勞動者,大力開展“送清涼、送安全、送法律”夏季安康“三送”活動,着力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維護廣大職工安康權益,當好職工信賴的娘家人、貼心人,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再創佳績、再立新功。(記者 吉強)
今年以來,江蘇工業經濟繼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不僅增速回升較快,規上企業銷售收入也實現了正增長,工業經濟全面恢復向好態勢進一步顯現。
江蘇省工信廳最新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显示,5月當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1-5月累計增長 8.8%。關聯指標支撐有力,全省工業用電同比增長10.5%。5月份,13個設區市均預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正增長,其中連雲港、南通、無錫、淮安、泰州、常州、鎮江等7個設區市預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上。
堅守實業、創新圖變,显示了“江蘇製造”的強大韌性。全省重點調度的2169家樣本企業5月當月實現產值同比增長6%。由江蘇正昌糧機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一帶一路”重點工程,中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國糧食倉儲加工廠目前已交付運營。面對逐漸飽和的國內市場,正昌細分需求,根據動物種類、生產周期的不同開發綠色環保飼料机械產品。目前企業在高端飼料机械領域已全面取代進口,今年海外市場增長40%以上。
江蘇正昌糧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波說:“到目前為止,正昌在糧油飼料机械行業已經具有500多種主機,每年新產品的銷售貢獻率佔20%多。”
今年以來,江蘇机械、电子、輕工等優勢傳統產業依舊保持較強的國內外競爭力。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省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1650”產業體系。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連雲港、泰州等市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創新型產業高地,聚集了一大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在無錫,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增長最快、發展前景最好、潛力最大的新興產業。
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副總經理李俊傑說:“我們園區依託阿斯利康在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的領先優勢和資源平台,打造了集研發、創新、成果轉化等為一體的孵化創新平台,三年內吸引了80餘家海內外生命科學創新企業入駐。”
包括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在內,在江蘇16個新興產業集群、50條重點產業鏈中, “鏈主”型企業與專註細分領域的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机械、物聯網等10個集群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新興產業規模佔了全省製造業總量70%左右,支撐了江蘇製造不斷向高質量發展。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郭藝 供片台/常州台 無錫台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