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新寶6娛樂

2021
11-15

  作為今年減稅降費的一項“重頭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紅利已經兌現,製造大省江蘇受益匪淺。省稅務局數據显示,前三季度江蘇共有4.95萬戶企業享受該項新政。

  今年起,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相當於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翻倍扣除200萬元。投入越多,優惠越多。政策激勵之下,江蘇企業紛紛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力度。在江蘇恆力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兩條全自動智能生產線正在忙碌,加上它們,公司今年已經新增9條智能化生產線,並陸續開展了57個研發項目,加速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

  江蘇恆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彭玫告訴記者,企業1-9月份研發投入4.7個億,享受到7000多萬稅收優惠,增加了公司的現金流,深刻感受到國家政策對製造業的支持。

  除了扣除比例提高,以往要到第二年彙算清繳時才能享受的優惠,今年也首次提前到三季度征期就可以享受。為確保企業應知盡享,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大數據篩選出符合條件的高新、軟件集成電路、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等企業,第一時間精準推送政策,並簡化流程讓申報更便捷。

  飛燕航空遙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梓言告訴記者,通知網上進行电子填表,交上去之後相應的稅都已經計算出來了,基本上就是即填寫即享受。

  從江蘇數據來看,新政效應有力顯現:前三季度全省共有4.95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減稅394億元,其中3.15萬戶製造企業按100%加計扣除,減稅321.75億元,新增減稅80億元。

  江蘇省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副處長林曉嵐介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主要是針對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江蘇享受的戶數和金額都在全國前列,為江蘇實現創新驅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楊國 羅飛 編輯/胡超)

2021
11-12

  有力促進消費 模式不斷優化

  全省網絡交易年均增長24.2%

  我省电子商務穩步發展,實現網絡交易額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間年均增幅24.2%,始終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

  網絡零售帶動消費復蘇。省商務廳數據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電商行業對於催生新型消費、促進消費回補、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突出作用。去年,全省網絡零售額10678.2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尤其是實物商品網絡零售,實現16.2%的增幅,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力量。南京古南都集團旗下7家餐飲企業,採取網格化訂餐和社區團購,去年外賣同比上升440%。金陵飯店集團擴大網絡分銷,將到店購買的金陵大肉包等熱門產品賣向全市,僅去年一季度就實現利潤800萬元。

  這五年,江蘇網絡交易模式不斷優化。去年全省B2C網絡零售額8696.3億元,同比增長16.9%,佔全省網絡零售額比重為81.4%;C2C網絡零售額1981.9億元,同比下降12.1%,佔全省網絡零售額比重為18.6%。這也就是說,以註冊企業為主體的B2C網絡零售額增速,高於以個人店鋪為主體的C2C網絡零售額增速29個百分點,反映出網絡交易規模化發展程度大幅提升,企業型市場主體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優化。“我們公司80%的業務已拓展到雲端,很多客戶上午在線上下訂單,我們下午就要發貨。” 揚中吉慶管材的負責人朱加祥介紹,“企業項目一期已於今年7月底投產,項目二期正在建設。二期建成后將把所有產品做成一個產業鏈,形成更大規模的‘超市’,爭取在电子商務方面有大幅度提升,銷售額增長2億元。”

  “十三五”期間,傳統商貿流通企業通過“互聯網+流通”創新,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湧現出一批“新零售”模式,12家企業進入2019年中國零售連鎖百強。匯通達集團着力農村電商模式創新,通過互聯網平台不斷疊加多種業態,服務範圍拓展到全國21個省、1.9萬多個鄉鎮,銷售額從不到20億元躍升到突破500億元大關。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網上零售額7605.1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646.5億元,同比增長9.5%。全省繼續開展“品質生活・蘇新消費”為主題的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形成全覆蓋、多層次、常態化消費促進機制。省商務廳介紹,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組織企業參加“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和第三屆“雙品網購節”,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超1400億元。年貨節期間,全省網絡零售額為769.5億元。“雙品網購節”活動期間,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636.3億元,同比增長19.2%。(記者 宋曉華)

2021
11-11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江蘇近年來認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积極暢通交通動脈、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能級和活力,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優化營商環境 形成外資集聚“向心力”】

  世界500強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紮根無錫已經有26個年頭,今年1到9月銷售收入比5年前增長120%。多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優化要素供給政策,支持企業增資擴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江蘇有力的復工復產政策讓企業籌備三年、總投資超6億美元的最大生產基地――电子二工廠在無錫如期投產。產能翻倍、產品升級,企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無錫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錦織巧說:“江蘇有穩定的供應鏈。從擴建工廠審批到人才招聘,政府服務和優惠政策無處不在。這給了我們不斷投資的信心。”

  近年來,面對風起雲涌的國際經濟形勢,江蘇應勢而為,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相繼推出《促進外資提質增效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從放寬市場准入、集聚創新資源、保障項目用地等方面推動外資轉型升級;多次修訂外資總部經濟鼓勵政策,省市兩級用真金白銀支持外企創新研發、形成產業鏈集群;設立服務專班和重大項目推進協調會、點對點解決外企困難,穩外資、穩外貿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江蘇外資企業提供了全省四分之一的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三成以上的就業崗位。今年1-9月,江蘇實際使用外資220.9億美元,已達到五年前全年的水平,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暢通貨運動脈 跑出貿易發展“加速度”】

  穩住外資基本盤的同時,江蘇外貿發展同樣勢頭強勁。前不久,一列“宜家號”多式聯運專列在蘇州首發。通過公路鐵路水路的接力,宜家將長三角地區的貨物通過上海港發往全球各地,國內國際運輸連成有機整體。

  蘇州海關駐虎丘辦事處副主任陳國強說:“以更高效率、更低的成本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是促進跨境貿易新業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針對近幾年全球海運價格高漲、運力緊張的物流掣肘,江蘇以中歐班列為突破,構建“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從多式聯運到集裝箱混拼,從提前申報、增設保稅監管場所到推出自貿區專列、電商專列等新產品,中歐班列已成為江蘇促進經濟雙循環的強勁動脈。今年前三季度,江蘇中歐班列開行1255列,是2016年全年的近兩倍。五年來,江蘇持續鞏固供應鏈、優化通關監管、降低經營成本,全省進出口年均增長5.6%左右,規模保持全國第二。

  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南通大學對外開放研究院院長張二震說:“在貿易保護主義和疫情的雙重的衝擊下,我們不但穩了,而且還有所增長。我們的制度性開放取得了新的突破,讓外資經濟更多地融入,我們創新經濟的發展當中。 提檔升級、融合發展,我們還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以開放來促改革、以開放來促發展,推進人才、資本、技術自由流動和市場化的配置水平,來促進我們的經濟由要素推動向創新推動轉變。”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毛俊 龔俊傑 張正 劉康亮 路名傑 耿昊東 郭�� 施志鵠 無錫中心站 蘇州中心站 編輯/張萌)

2021
11-11

  31個自然保護區庇護了省內近六成物種 ――

  全省物種由4588種增至6046種

  在南通軍山東南麓,有一片約40公頃的山林濕地,草木豐茂、水泊綿延。10月15日,記者來到這片已被實行封閉性保護的“世外桃源”探訪,靜謐山林中,路兩側樹冠縱橫交錯,野鳥從林中掠過,充滿野趣。

  “此前,曾任北京自然博物館總工程師的周國興一直關注軍山東南麓,在他的提議下,南通出台了相關生態保護規劃方案,軍山東南麓劃定了自然生態保護紅線,實行了封閉性保護,這片區域已成為自然生態保留地。原來有零星的居民,也都搬遷了。”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呂建華說。

  “這片保留地古樹名木眾多,有百年之久的懸鈴木、銀杏等,都是張謇時期栽植的。”南通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處主任科員高磊說,隨着生態體系的修復,最新調查显示,各種植物不斷在繁衍。軍山東南麓地區現有植物468種、動物360多種、鳥類220種,被專家譽為江海平原上難得的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生物基因庫。

  對南通軍山的守護,是江蘇人近年來大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為了讓這項工作更具系統性、專業性,2017年,江蘇就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着手建立省級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摸清“家底”的同時,江蘇還實行了最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江蘇已將8個大類407個區域納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並將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22.49%確定為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全省31個自然保護區庇護了省內近六成物種。不僅如此,江蘇在制度建設上也快人一步,一方面創新構建生態損害鑒定與賠償評估體系,另一方面出台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監督管理辦法,讓保護、修復、監督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各環節有據可依。

  江蘇位於中國東洋界和古北界的交界處,是南方物種和北方物種的交匯區,同時江蘇也是海岸線相對較長的省份,是著名的候鳥遷徙大省。如今,經過持久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許多珍稀動植物在江蘇“露面”:長江南通段近一年已觀測到長江江豚59次;南通、常州、蘇州等地發現了瀕危物種“桃花水母”;銀縷梅、金錢松、秤錘樹等一批易危或極危植物相繼回歸人們視野……

  最新數據表明:目前,全省本底調查共記錄省內物種數更新至6046種,珍稀瀕危物種165種。隨着本底調查的深入,可觀測到的物種數量將繼續增加。根據2017年至2019年試點縣域調查,此前共記錄省內物種數4588種,珍稀瀕危物種165種。

  從4588攀升至6046,數量的變化說明了什麼?“一方面說明江蘇的生物本底還是很豐富的,部分物種以前我們沒有調查到;另一方面,物種數量的增加與近年來江蘇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很大關係。生態環境改善了,動植物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已經納入江蘇省“十四五”自然生態保護規劃,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美麗江蘇建設築牢生態基底。(記者 許海燕 王靜)

2021
11-11

  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城鄉融合,夯實一體化基本盤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三農”工作的重心。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城鄉融合發展是必由之路。在長三角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城鄉壁壘正在不斷被打破,融合先行正成為大勢所趨。江蘇為此進行了諸多探索。

  夯基礎,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我一直想到紅窯鎮雲錦、金雞坨景點玩,可惜不會開車,坐公交車又太麻煩,所以一直沒來。現在好了,坐上旅遊直通車就直接來。”漣水縣漣城街道東門社區的喬女士說。去年8月,淮安市漣水縣首條鄉村旅遊直通車開通運營。坐上這趟車,遊客可乘車自漣水五島湖4A級景區出發,沿途参觀紅窯雲錦文化展示館、紅窯鎮金雞坨生態農莊等鄉村旅遊點,全程41公里。

  城鄉融合發展,公共服務是基礎。江蘇不僅完善自身的城鄉公交網路,更積极參与疏通長三角的公交網。今年3月,徐州市睢寧縣正式開通徐鹽高鐵睢寧站至安徽省靈璧縣高樓鎮省際毗鄰公交,沿途設15個站點,滿足了兩地居民的出行需求;2019年6月,崑山跨省毗鄰公交C6線開通,居民下車就可直接換乘上海軌交17號線,進一步方便了崑山、上海兩地市民出行。

  今年,《江蘇省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正式發布,提出到2023年全省將基本建成“暢連城鄉、便捷高效、智慧安全、便民惠民”的城鄉公交一體化服務體系,市到縣公交通達骨幹網絡初步構建,縣域“主―干―支―微”功能型城鄉公交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融合遠不止在交通一個領域。為解決地域差異性帶來的師資不平衡問題,今年3月,徐州沛縣城鄉結對互動課堂開課,並應用互聯網,讓中心校帶教學點、城鎮校帶農村校、強校帶弱校;通過遠程授課,讓不同學校學生實時互動交流,同步達成課堂學習目標。為有效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儀征市“四個創新”試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縣管鄉用”,成功招聘4名醫技人員。為健全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鎮江開展文化廣場建設提升“新三年行動計劃”,布局建設一批街頭巷尾的公益性小劇場,實現“白天看景,晚上看戲”,同時扶持一批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綜合文化站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為示範單位,帶動公共服務整體提升。

  推動城鄉要素加快流動,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接軌,基礎設施加快聯通。統計數據显示,2020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9:1,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省份地位進一步鞏固強化,為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暢渠道,讓人才“活水”自由涌流

  城鄉融合不僅是補足農村發展短板,加快鄉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是進一步推動區域資源整合,一體化開發。這其中,人才是“活水”。

  為推動人才在城鄉之間自由涌流,省人社廳會同省教育廳聯合發布江蘇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定向設崗、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科學確定基層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專業技術人才評價、使用標準,起到引導和保障作用。

  江蘇規定,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均設置為定向崗位,堅持按需設置、動態調整,不受結構比例限制。崗位設置時,打破高、中、初級結構比例限制,由各地自行確定,其中高級崗位實行總量控制。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定向評價是為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制定專門的評價標準,改變了以往基層事業單位人才和其他事業單位人才同場競技、同一把尺子衡量的辦法。

  縣域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基本單元,最能體現城鄉融合的程度與水平。身處寧錫常接合片區,溧陽為對村集體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才、鄉賢、企業家、退休返鄉人員等群體賦予“新村民”資格及相應權能,實施新一輪“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動計劃,培育鄉土專家180名,包括“青蛙王子”羅子攀、“探路羊”費婧在內,回鄉創業的溧陽籍大學生超過800人。

  自2013年實施“定製村干”培育以來,蘇州太倉市已累計培養5屆超300名“技術型+管理型”定製村干,其中一半以上已畢業在村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撐。太倉為人才量身定製基層黨建、農業產業、環境整治、社會治理、鄉村文化5大類實踐鍛煉崗位;建立輪崗鍛煉製,調整分工、輪崗交流,提高定製村干全局工作水平。

  江蘇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和基層成長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和教科文衛體等人才資源向農村流動。實施“定製村干”培育工程,依託涉農院校開展訂單式農村基層管理人才培養。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政策向基層一線傾斜,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鄉土人才。

  提品質,共享繁華留住鄉愁

  城鄉融合,“融”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才技術,更是鄉村品質。提升鄉村發展品質需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农民素質,全面建設美麗鄉村。

  “我們每年調到上海市場的豬,大概有30萬頭到40萬頭。我們還與叮咚買菜以委託加工的形式形成長期合作,目前每天約有10萬盒鮮豬肉通過叮咚買菜APP在上海、江蘇兩地線上銷售。”說起城鄉融合的感受,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開榮說,“變忙了!產量由過去的日產1萬盒,擴大到將近10萬盒。後期我們還將改造出一條10萬盒的生產線,滿足市場需求。”

  城鄉產業協同發展是城鄉融合的“主引擎”,近年來在江蘇大地上“處處生花”――

  泰興瞄準“長三角之胃”區域發展目標,向鮮食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打造“滷味”“快食”“面點”“果飲”四大產業集群,全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鹽都圍繞長三角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城郊都市農業,建立了1.6萬畝上海市外農產品主供應基地,設立了29個農產品直銷窗口;滬蘇跨區域合作、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康養基地項目落地東台,在蘇滬兩地政策疊加下,東台以健康服務業為核心,在“醫、養、游、健、學”等板塊搶灘布局……長三角一體化的浪潮,深刻改變着縣域發展的格局,也助推了鄉村品質的提升。

  每到開鐮季,就是無錫惠山區玉祁街道黃泥壩村的最美時節。這個被稱“四千四萬”精神發源地之一的省文明村、生態村,把“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造位於錫常兩市交界處的“香耕時節”田園慢生活休閑示範區。

  “這是與毗鄰的常州武進區橫林街道慶豐村、衛星村共建共享的項目。”黃泥壩村黨總支書記張小強告訴記者,黃泥壩村老村換新貌,“房前屋后綠蔭匝地整飭如新,村裡還投入千萬元修好3條主幹道,頭一回裝上了紅綠燈,許多黨員和村幹部輪流上路執勤、維持秩序。村民們和城裡人一樣在茶餘飯後跳廣場舞、散步遛狗,村莊里的新生活也提升了大家的文明程度。”

  在江蘇,像黃泥壩村一樣的美麗鄉村逐漸讓村民“嚮往的生活”變為現實。自2018年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江蘇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將現代融入村莊、為人們留住鄉愁,“新魚米之鄉”盡顯宜居之美,一幅既富又美、詩意棲居的時代畫卷,正在江蘇農村徐徐鋪展。(記者 顏穎 洪恭弘=叶 恭弘)

2021
11-07

  蘇北農房改善建成一大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

  “三年改善30萬戶”如期完成

  “我們村現在環境特別好,居住非常舒適,大家都說建成了‘花園式的美麗家園’。”11月4日,正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淹村智慧農業園打工的蔡志超滿意地說。

  走進牛角淹村新型農村社區,只見白牆黛瓦,屋舍儼然,綠化景觀與農房相映成趣,社區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蔡志超說,在此生活50多年,沒想到村裡變這麼美。他家近200平方米的老屋改建翻新了,門口還增設了小菜園。蔡志超將家裡七分地流轉出去,每年能領到2000多元流轉費。平常,他和很多村民一樣,在村裡智慧農業園打工,每月能有3000元工資。“家園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他說。

  蔡集鎮生態環境和建設局科員薛歷說,牛角淹農房改善項目在建設中突出“原址改善住房條件”和“老村人居環境提升”兩大重點任務,打造以牛文化和農耕文化體驗為特色的改善農房樣板。建設中,充分徵求群眾對項目選址、戶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新建185戶,改建翻建188戶。眼下,大部分新建房在裝修,改建翻建房屋的村民都已入住新家園。

  “宿遷在農房改善中,始終把項目品質品位作為改善住房的本質追求。”宿遷市農房辦負責人劉曉松介紹,宿遷不斷提升設施配套水平,在“五通八有”的基礎上,還推動汽車充電樁、5G通信設施、管道燃氣等進農房,目前已完成汽車智能充電樁布點117個、安裝82個,5G通信設施進社區101個,燃氣配套62個。宿遷還注重寫好农民入住后的“後半篇文章”。圍繞產業鏈布局農房項目,圍繞農房項目打造產業鏈,推動“農房+特色產業”“農房+重大項目”“農房+互聯網”“農房+農旅”等深度融合,確保每個農房項目至少有1個以上產業配套項目,每個有勞動力的改善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該市已累計開工農業產業配套項目334個、完成投資106.9億元,直接帶動新增就業2萬人。

  宿遷的實踐是我省推進蘇北農房改善的縮影。2018年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后,省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年將其列入民生實事。推進中,我省指導各地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為標杆,高起點規劃設計蘇北農房改善項目,着力體現鄉村文化特色、地域特徵和時代特點,留住鄉愁記憶。同時,要求同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和公共基礎設施完善,打造一批讓“城裡人嚮往”的美好鄉村,努力讓“今天的鄉村建設精品,成為明天致力保護的文化景觀”。

  “省里對蘇北五市及下轄涉農縣(市、區)加強督促指導,組織省蹲點指導組和省第三方技術巡查單位常態化開展工作指導和技術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副處長劉濤說。

  為做實“後半篇文章”,確保搬遷農戶“穩得住、能增收”,我省還要求各地堅持產業發展與農房建設同步考慮、協調推進,力爭每個新型農村社區都配套建有1-2個規模產業項目。

  據悉,截至目前,蘇北地區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已“清零”,“三年改善30萬戶農房”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蘇北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明顯提升,鄉村特色風貌得到進一步彰顯,建成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其中61個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記者 白 雪)

2021
11-07

  乘風破浪向未來

  ――江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紀實

  首張跨區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首張冠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營業執照、首筆長三角綠色生態貸……近日,蘇州市吳江區不斷呈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好風景”。跨域、破界、攜手的背後,是江蘇积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深刻領會和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生動實踐。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這片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熱土,從此承擔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3年來,江蘇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积極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戰略協同,努力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江蘇擔當、展現江蘇作為。

  同一個“長三角”,同一個夢。江蘇,正與長三角兄弟省市攜手共進,乘風破浪邁向更高質量的一體化。

  借東風,

  力推國家戰略落地落實

  “什麼是TOD?”今年以來,在蘇州,這個“熱詞”引發了當地市民的極大好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進行開發,依託高鐵、地鐵等交通優勢,發展出一座產城新城,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大項目,蘇州南站TOD站城一體項目正為蘇州在新一輪競爭中開闢出全新賽道。

  途經蘇州南站的滬蘇湖高鐵已於去年6月5日開工,目前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今年8月17日,滬蘇湖鐵路江蘇段首榀箱梁在吳江梁場成功架設,標志著滬蘇湖鐵路江蘇段建設進入橋樑上部結構施工新階段。

  “滬蘇湖高鐵連通上海、江蘇和浙江三地,沿線共經過三市八縣區。”蘇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高鐵線路由上海市閔行區出發,過蘇州市吳江區後轉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最後到達終點湖州市吳興區。建成后,滬蘇湖高鐵不僅將成為連通多個長三角重點城市的重要鐵路運輸通道,還將與滬杭高鐵、寧杭高鐵等相連,共同構築起長三角核心區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網絡。

  高質量一體化,重大項目先行。據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江蘇突出項目引領,構建了支撐有力的重大項目庫。圍繞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江蘇篩選一批重大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並积極爭取將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

  重大項目遍地開花,源自江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實施體系。目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江蘇承擔的8個方面138項重點任務事項正有序推進;研究制定《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提出江蘇需要落地落實的重點任務、重點事項、重點政策共8個方面60條;印發實施江蘇重點工作任務、重大平台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清單,提出80項重點事項;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明確6個方面30項重點任務;細化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項目推進計劃,2020年推進實施50項具體任務和80個重點項目,2021年推進實施70項具體任務和100個重點項目。江蘇已完善形成“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年度要點+三重清單”的國家戰略實施體系。

  為將頂層設計更務實落地,江蘇還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了務實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聚焦交通、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等一體化發展重點領域,設立13個專題工作組,分別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落實工作職責,確定工作重點。以環保領域為例,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一直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創新體制機制,為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提供借鑒。目前,圍繞加強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江蘇進一步完善系列機制建設,並推進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環保專題工作組,與兄弟省市生態環境部門一起,圍繞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打好污染防治的主動仗。

  起長風,

  跨域一體化縱深推進

  上海青浦金澤鎮與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交界處,有個美麗的湖泊――雪落漾。作為滬蘇界湖,雪落漾曾是“兩不管”地帶,1200多米圍網,將雪落漾“切割”成了片片池塘。去年,兩地聯手將圍網清理一空。如今,水面連綿不絕,岸邊綠樹成蔭。

  雪落漾的蝶變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寫照。從“一網通辦”更便利,到污染整治齊攜手,再到跨省就醫更便捷……從“有界”到“無界”,跨域一體化加速推進。江蘇积極主動協同兄弟省市齊發力,將長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在這裏,綠色更彰顯――

  太浦河,流經蘇浙滬三省市,從東太湖延伸至黃浦江,是通往上海的關鍵水域。由於行政邊界的存在,太浦河治理曾陷入“三不管”怪圈。“我們主動作為,自我革命。”吳江區平望鎮黨委委員劉森說,平望鎮近幾年將太浦河流域的散亂污治理作為重點,截至目前,累計整治210家散亂污企業,投入各類資金3.8億元。

  努力守護長三角這塊“綠寶石”,近年來,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推進,江蘇堅持“共抓大保護”,累計騰退長江岸線60.3公里;聯合開展太湖等河湖綜合治理,太湖連續13年實現“兩個確保”,生態底色進一步彰顯。

  在這裏,資源更暢通――

  在吳江區汾湖為民服務中心,長三角示範區內的全部民生事項已實現“一網通辦”,醫保報銷、公積金辦件、稅務跨省報銷……受益於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機制,青吳嘉三地共用一個辦事系統後台,實現“進一扇門,辦三地事”。

  推進資源要素暢通流動,目前,江蘇已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完成長三角“一網通辦”專欄上線和132個專窗設置,區縣覆蓋率達100%,116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制定實施《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行動方案》,加快構建區域人才創新共同體。

  在這裏,人民更幸福――

  5月15日,在浙江省嘉善縣第二人民醫院,家住吳江、工作在嘉善的錢潔直接刷醫保卡看病。“以前在嘉善看病,要提前在吳江備案,還要自行繳費后回吳江報銷。現在在嘉善看病就和在吳江一樣方便。”錢潔說。

  發力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江蘇率先推進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實現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全覆蓋;跨省公交地鐵實現“一碼通行”,“異地同城”效應持續放大。

  如今,一體化帶來的紅利,正在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人暢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讓長三角的空間距離不斷被“壓縮”;公共服務的便利共享,讓人們辦事從“跑斷腿”到“跑一次”;生態環境的共保聯治,也讓長三角的“顏值”越來越“驚艷”……

  “區域合作,重在把握好‘自留地’和‘責任田’的關係。”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華源說,“在方法上,注意‘求大同’和‘存小異’,大家在部分問題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達成一致的問題先解決,分歧之處先擱置研究再不斷推進,以此實現從0到1的跨越。”

  沐春風,

  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10月28日,在常州市武進區理想汽車生產基地,理想品牌第十萬輛整車正式下線,以總歷時708天,刷新造車新勢力十萬輛整車下線速度紀錄。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ONE已連續5個月蟬聯國內大中型SUV車型的銷量冠軍。

  而就在武進區的“隔壁”,總部設在常州市金壇區的中航鋰電也是全國動力電池領域的“明星企業”。作為目前江蘇唯一集研發、智能製造為一體的動力電池企業,今年1-5月中航鋰電裝機量2.92GWh,在中國品牌中位列第三。

  理想汽車、中航鋰電是江蘇新能源產業鏈的“名片”,更是江蘇發動科創“引擎”,加速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體現。“全國30%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長三角落地開花,其中江蘇擁有832家,位列長三角之首。”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說。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共建現代化國際化科技創新共同體;大力實施“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加快建設省級和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開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培育一批新型示範載體和標杆企業,培育一批“鏈主”領軍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江蘇着眼重點領域,從基礎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產業化的“最後一公里”,從“點狀突破”到“鏈式創新”,正為長三角科創一體化不斷注入“江蘇力量”。

  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江蘇連雲港港被列為全國沿海27個主要港口之一,並被確定為國際樞紐海港。前三季度,連雲港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11億噸,同比增長11.4%。

  “為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江蘇持續推進以連雲港國際樞紐海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為支撐的‘物流金三角’和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拓展雙向開放新空間,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各展所長的開放新格局正加快構建。

  物暢其流、人暢其行,“軌道上的長三角”呼嘯而來,“同城化”效應也愈加擴大。“十三五”是長三角歷史上鐵路投資規模最大、新線投運最多、高鐵發展最快的時期,高鐵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其中江蘇的數據尤為亮眼:新增鐵路總里程1356公里,全省鐵路建成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2位。鐵路互聯互通,縮短了長三角的時空距離,放大了長三角的輻射範圍,彌合了資源要素融通的斷點,推動區域一體化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积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更加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協同聯動,發揮江蘇優勢,講好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故事”。(記者 許海燕 陳澄 沈佳暄)

2021
11-04

  南京江北新區招商工作晒成績啦!南京市2021年三季度招商擂台賽結果出爐,江北新區再度斬獲板塊第一組“目標任務進度獎”。

  據悉,“擂台賽”規則:在目標任務進度獎評比中,實際使用外資額、實際利用內資額、億元以上籤約項目數量三項指標均達到年度序時進度的前提下,每組匯總得分最高的單位為“目標任務進度獎”優勝單位。

  今年,江北新區在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的同時,圍繞“招商質效提升年”,聚焦“兩城一中心”,加大招商力度,濃厚招商氛圍,狠抓項目落地,新區招商工作展現新作為、取得新突破。1-9月,江北新區完成實際利用內資339.9億元,實際使用外資7.1億美元,億元以上籤約項目321個,簽約項目投資總額2022.6億元,分別完成年度目標84.8%、80.8%、107.0%、78%,所有指標均超序時進度完成。

  數質俱優,擦亮新區金招牌三季度,江北新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0個,簽約投資總額523.49億元,其中“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項目79個,星思半導體集團總部項目、奕斯偉江蘇總部項目、艾美斐惡性腫瘤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賽諾生物研發中心及中試生產基地項目等一批高質量項目在新區落地。

  今年以來,集成電路產業呈加速“擴容”態勢。依託“鯤鵬+�N騰”生態產業基地、龍芯南方總部等龍頭項目,集中引進中寰衛星智能網聯、圭步微电子集團等一批總部項目落地。芯視半導體等30餘家企業獲億元以上融資,有力強化了產業鏈整體競爭力把控力,加速壯大信創產業,北聯寶德第一台自主品牌PC機正式下線,高水平打造中國EDA創新中心,加快重點裝備、技術的國產化替代。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創新藥物、基因和細胞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基因和細胞實驗室啟動建設,中吉智葯、雅創醫藥等一批行業領軍創新葯企在新區“落子”,葯捷安康、藥石科技等一批優質企業獲得重大技術突破,近百項I類創新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基因之城”扶搖直上,展翅騰飛。在新金融中心方面,資本要素加速集聚。當前新區各類金融機構逾1000家,今年新增72家,集聚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逾570家,規模近5000億元,今年新增59支,新增規模逾200億元;與高榕資本簽約50億人民幣二期基金,與博華資本合作30億元S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進一步提升新區產業金融生態。

  強化精準招商,培育發展新動能招商成果離不開強大的招商隊伍。今年5月,新區先試先行,設立駐外招商隊伍,從政府機構、投資基金、以商招商三個維度進行項目拓展,吸納當地優質企業項目落戶新區,同時依託資本機構專業渠道,精準評估和篩選招商項目,高效研判新的投資領域和熱點,開展以投代招等多種模式的資本招商。(江北宣)

2021
10-30
2021
10-26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改革的實施意見》近日出台,明確11項跨部門綜合監管改革任務。其中,建立“一張清單”、建優“一個平台”、建強“一支隊伍”是主要亮點。

  建立“一張清單”指編製全省跨部門綜合監管事項清單,制定工作指引,明確檢查程序、檢查內容、檢查方法。清單要及時向社會公布,並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或行政權力事項變動情況及工作實際進行動態調整。

  建優“一個平台”指統一規劃建設全省一體化在線監管平台,在該平台上接入省市“互聯網+監管”系統以及省市場監管信息平台、省行政執法監督平台等部門業務系統,規範監管業務流程,實現全省範圍內的數據共享共用、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聯動。

  建強“一支隊伍”指整合跨部門綜合監管力量資源,在中央明確的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領域,持續整合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設區市與市轄區原則上只設一個執法層級,縣(市)組建7支左右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鄉鎮(街道)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與此同時,推動綜合行政執法資源下沉,確保“責有人負、事有人干”。

  省政務辦主任徐光輝介紹,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必須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手並重、兩手都要硬。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將全面提升有效監管能力和水平。除了這“三個一”,我省還將建設跨部門綜合監管對象庫,健全跨部門協作機制、綜合行政執法制度機制,並創新非現場監管、探索智能監管、強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被兩個及以上部門列為監管對象的市場主體,將納入全省跨部門綜合監管對象庫。

  據悉,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降碳減排、食品藥品安全、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疫情防控、金融等,是實施跨部門綜合監管的重點領域。當前,我省將以校外培訓機構聯合檢查、煙花爆竹聯合執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聯合抽查等為重點,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 (記者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