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江蘇常州地震後續:未來幾天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中新網常州12月22日電 (唐娟 徐珊珊)江蘇省地震局12月22日發布消息稱,當天21時46分,江蘇常州市天寧區發生4.2級地震。來自江蘇南京、蘇州、揚州、鎮江等地多名市民反映,震感明顯。當晚,常州市地震局回應稱,經研判,原震區未來幾天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21年12月22日21時46分在江蘇常州市天寧區(北緯31.75度,東經120.00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第一次感受到這麼強烈的地震。”常州當地一市民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室內衣櫃晃動,吊燈晃動,人站不穩,家中的寵物受驚四處逃竄,小區內的鄰居緊急下樓避險。
地震造成當地震感強烈,根據當地市民提供的室內監控显示,地震發生后,室內吊燈左右劇烈晃動,天花板有雜物墜落,市民家中魚缸水面晃動明顯。
不僅僅在常州,江蘇南京、蘇州、揚州、鎮江多地網友表示震感明顯。
截至記者發稿時,當地暫未發現因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完)
江蘇―東盟地方合作交流會熱議合作新格局
“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率先在東盟6國和中國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生效,區域合作從此站上新的起點。”新加坡金鷹集團(中國)副總裁趙勇說。
“開放包容的貿易投資環境將重新鏈接供應鏈,推動地區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為亞洲全面復蘇‘充電’。”泰國駐滬總領事樂達・普瑪說。
12月16日,由江蘇省外辦、中國―東盟中心共同主辦的江蘇―東盟地方合作交流會舉行。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第一年。來自國際組織、東盟十國、中外工商界以及我省相關政府部門和高校的代表此次以“線上+線下”方式,共同回顧江蘇與東盟發展歷程,展望未來合作前景。
數據显示,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899.6億美元,東盟躍升為僅次於美國和歐盟的江蘇第三大貿易夥伴。“此次江蘇―東盟交流周活動,將更有效地推動共建合作新平台,助力雙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說。
在過去的11個月,樂達・普瑪訪問江蘇4次,充分感受到了江蘇經濟發展的活力以及整個長三角地區轉型升級的成果。“江蘇與東盟國家可以進一步推動國際化法規和標準的制定,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完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使經濟合作更具彈性、更加包容。”
與會嘉賓也普遍認為,RCEP生效對於進一步推動區域內雙向投資、自由貿易、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及促進中國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新加坡翱蘭集團中國區總裁賀滿袖說:“我們在農產品與食品原料供應鏈領域深耕多年,可以說,中國和東盟市場之間的協同效用是顯而易見的。未來將會有更多實力強勁的中國製造業企業來到東盟,而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將驅動雙方服務貿易合作。”
那麼,“走出去”的企業在與地方融合發展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要尊重當地文化風俗,注重與當地合作夥伴共同發展。”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崑山企業群總經理潘鋒建議,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和諧共贏的理念,成為保護環境、造福社會、有責任擔當的企業。
“千萬不能只拉車、不看路,一定要抬頭觀察合作國的形勢、觀察國際大勢。”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楊健建議。
馬來西亞蘇商總會會長、江蘇省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正華認為,投身當地經濟建設熱潮、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企業也要努力促進共贏發展,回報當地社會。“馬來西亞有句諺語:‘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我們與馬來西亞國家房屋部、國家房屋公司合作建設100萬套房屋,建成后出租、出售給中低收入家庭,將極大改善當地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商會還資助了當地60名貧困學生,塑造了良好的蘇商形象。”(記者 衛鑫 通訊員 王文薈)
本輪寒潮來勢洶洶,12月18日早江蘇多地創下今年下半年氣溫新低。大部分城市最低溫度低於零度,淮北部分地區甚至達到了零下7攝氏度。為了保障居民生活不受寒潮影響,江蘇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全力應對。
為應對寒潮,江蘇各地供水部門提前部署冬季供水保障工作,成立防寒小組。對有凍裂隱患的管道進行防寒檢查,並且重點對曾經有過凍裂情況的小區查漏補缺。
南京水務集團客戶服務管理部副部長王蘇紅說:“雖然昨天晚上南京氣溫到零下了,但是供水設施一切正常,目前還沒有接到除凍工單。今年我們主要完成了一些老舊小區的外牆立管保溫改造,改造了1000多個單元、管段加裝保溫棉合計20000米、水表加裝保溫套大概4000多個、落地表箱鋪草墊大概25萬個。”
低溫帶來了居民採暖用氣量大增,燃氣部門提前進行了儲備。
中石油東海崑崙燃氣場站技術員李偉業說:“為了應對本次寒潮和冬季用氣高峰,我們提前聯繫上游供氣方進行採購增加供應量。同時協調下游一部分工廠作為應急儲備。此外,我們還對場站設備進行維護檢查,排除安全隱患。”
為了應對後續低溫天氣,供電部門加大了對城市電網的巡查力度。同時制定應急預案,在有電力缺口時優先保障居民用電,力保冬季安全穩定用電。
國網連雲港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人員陳文汝說:“從人員值班到後勤保障都一一做好安排,確保寒潮期間搶修人員、車輛、物資準備充分且調配靈活,能第一時間為停電用戶搶修複電。”
此外,農業部門下鄉巡查,指導農戶做好農產品防寒種植,力保“菜籃子”。交通部門也針對寒潮配備了除冰車,保障道路通行。客運部門準備了防滑墊、防風簾等物品,保障乘客出行安全。18日晚上,淮北部分地區氣溫仍將低於零度,水務部門提醒居民要做好準備。
連雲港市自來水公司新海管線所防寒小組組長成雨說:“夜晚注意關好陽台、衛生間、樓道的門窗,保持室內溫度零度以上。室外氣溫達到-6度以下的時候,晚上可稍稍擰開水龍頭使水流成線,防止管道結冰。”
(元國璋 謝豫 蘇州台 東海台 連雲港台 報道)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張傳明 楊顏慈)夜幕降臨,凜冬寒風呼嘯,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在《南京記憶》的背景樂中,滿地蠟燭被點亮。各界人士身着素服,緩緩步入祭場。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晚間,“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儀式現場,青磚牆上高懸黑色“奠”字,白色花圈環繞四周。場地正中,長明火熊熊燃燒,擺成“1213”字樣的蠟燭隨風搖曳。
倖存者後代、醫護人員、僧侶、學生代表等整齊列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諸多國際和平人士儘管沒有出現在隊列中,卻不遠萬里點亮和平燭光。
沿着祖父約翰・馬吉的足跡,曾四訪南京拍攝南京新面貌的克里斯・馬吉現身燭光祭儀式的大屏。他說:“祖父留下的影像幫助世人了解戰爭的殘酷,他的精神和事迹一直激勵着我們家族幾代人。我希望大家在困難中互相伸出援手,永遠珍惜和平。”
克里福德・特里默是大屠殺期間南京鼓樓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是展開醫療救治工作的中堅力量之一。他的孫子斯蒂芬・莫瑞斯・特里默與家人點燃蠟燭,在大洋彼岸的家中舉辦了一場燭光祭。
“我的祖父母把南京當成自己的家,我的父親也在那裡出生和長大。南京人民具有堅韌的品格,具備善良和同理心,向我們展示了追求和平的情懷。”斯蒂芬・莫瑞斯・特里默說。
日本友好人士松岡環女士幾乎每年都會來南京走訪慰問大屠殺倖存者們。由於疫情不能來到現場的她同樣現身大屏,遙祝倖存者們健康長壽。
據悉,本次燭光祭首次嘗試運用5G、虛擬3D人物動畫等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助力場內場外隔空互動,讓更多人有機會在公祭日的夜晚點亮燭光,寄託哀思。
燭光映照歷史,燭火點亮和平。夜色漸濃,祭場內的燭光祭走入尾聲;在全球範圍,和平之光接續點亮,和平之聲愈發響亮。(完)
揚州已建成31個網情網格信息點 “雙網融合”體系初現成效
中新網揚州12月8日電 (記者 崔佳明)12月8日,記者從揚州市委網信辦獲悉,今年該市全力推進“好網角”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建成31個網情網格信息點,成立630人的網情網格志願者隊伍,網情發現、處置、引導與網格深度融合的“雙網融合”體系初現成效。
“揚州為創新推進網信工作,更好促進網情網格‘雙網’融合,今年揚州啟動‘好網角’工程。”揚州市委網信辦副主任黃振宇說,“好網角”的諧音“好望角”,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有創新、求索的精神寓意,引申為美好、清朗的網絡空間。
“好網角”工程是揚州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的創新舉措,通過在全市設立網情網格信息點,建立網情網格信息發現、收集體系,同時和社會治理網格化結合,推動基層治理關口前移、網絡輿情重心下沉、有害信息舉報落地。據揚州市委網信辦通報,今年以來,該市已接受各類舉報1.5萬餘條,僅上半年就受理有害信息舉報4312件,其中網情網格志願者舉報的就達4173件。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與基層治理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堅持‘全市一張網、全網一盤棋’已成必然選擇。加強網情網格融合,可以快速準確感知網民心態、掌握基層狀態、預判網絡動態。”黃振宇稱,揚州推進的“好網角”工程已悄悄走進百姓生活,在潛移默化間為網民們營造了一方美好、清朗的網絡空間。
今年3月揚州已出台《“好網角”工程網情網格信息點建設規範》地方標準,計劃用2年到3年時間,在全市80多個鄉鎮全部建成網情網格信息點,逐步實現基層治理有人“理事”、有場“議事”、有制“管事”,構建多元網絡治理新格局。
“網情網格信息點不僅是‘好網角’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和運行載體,更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黨和政府的‘�t望哨’、溝通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網格‘腳尖’+網絡‘指尖’,雙網融合、一體處置,讓數據流量成了治理力量,網絡變量成了發展增量。”黃振宇說。(完)
江蘇繪就“十四五”會計人才發展藍圖
“深水養魚”打基礎,海闊魚躍競自由
會計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服務高質量發展,近日,在省人才辦指導下,由省財政廳制定的《江蘇省“十四五”會計人才發展規劃》出爐,在全國率先描繪會計人才發展藍圖。“十四五”期間,我省着力推進創新型會計人才隊伍等“五大方面軍”建設,重點打造高端會計人才造峰工程等五大工程,“深水養魚”式培養人才,讓人才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形成會計人才“海闊魚躍競自由”生動局面。
“深水養魚”――邁好人才發展定位第一步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於創新的會計人才隊伍,進一步發揮會計人才的職能作用,確立江蘇會計人才競爭優勢,為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奠定會計人才基礎。
“人才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好比深水養魚,《規劃》重在打基礎利長遠,邁好人才發展定位第一步。”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李載林表示,我省會計人才不僅要實現資源總量穩步增長,結構層次也要顯著優化。《規劃》堅持服務發展、改革創新、市場導向、高端引領、整體開發原則,定位準確、指標合理、任務明確,以期從根本上改善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競爭優勢。
我省將推進創新型、領軍型、專業型、學術型、應用型會計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明確具體目標:到2025年,具備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人員新增30萬人以上;註冊會計師行業從業人員2.2萬人;資產評估行業從業人員1萬人;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比例達到60%,中高級人才佔比達到35%。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躍堂認為,《規劃》打破傳統的培養觀念,既培養高端型“頂天”人才,又培養實用型“立地”人才,注重開展分層次、階梯式培養,優化會計人才布局的江蘇“工筆畫”可謂精緻細膩。
“如魚得水”――人才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近年來,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層出不窮,財會工作面臨新挑戰。《規劃》為會計人員指明“向價值管理、資本運營、戰略決策輔助等持續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為強化人才供給,實現人才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規劃》提出,我省實施高端會計人才造峰工程、行業專門人才擴容工程、會計職業素質提升工程、領軍後備人才儲備工程、會計專家智庫建設工程。五大工程選拔和培養的群體分別是會計領軍人才、註冊會計師和資產評估行業高端人才、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青年會計領軍人才、會計理論和實務界專家。
細讀《規劃》,省國信集團總會計師章明十分振奮:“適應轉型升級、‘走出去’戰略和國企改革需要,會計人員職業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水平亟待提升。會計職業素質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國家會計學院、高校以及社會組織會計人才培養方面的教學資源優勢,對會計人員開展繼續教育,恰逢其時。”
領軍後備人才儲備工程細分為企業類和行政事業類,企業類的主要培養熟悉證券法律法規、擁有金融投資戰略思維與視角、具有良好職業操守的資本運作方向領軍後備人才。這讓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江蘇分所所長江小三眼前一亮,“服務於資本市場的註冊會計師行業人才短缺且流動性大,該工程讓人才培養根系更加發達,人才成長一茬接一茬,有望為行業填補人才缺口。”
“在深化政府會計改革的新形勢下,《規劃》為我們培養會計人才提供了指引。”省市場監管局財務審計處處長王群山說,該局將圍繞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培養複合型會計人才,爭取入選領軍後備人才儲備工程行政事業類項目,並帶動會計隊伍整體水平提升。同時,該局將認真汲取會計專家智庫建設工程“智囊團”建議,進一步推動政府科學決策。
“海闊魚躍”――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會計人才在服務大局中如何展現新擔當新作為?《規劃》強化體制機制保障,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助推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比如,《規劃》在完善會計人才使用機制方面提出具體舉措:省財政廳強化與人才使用部門的協作,向用人單位推薦優秀會計人才,引導用人單位重視會計人才;組織會計人才參加政策制定、徵求意見、學術研究等,聘請其擔任諮詢、評估、評審專家,為其創造發揮才華的平台;推薦會計人才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指導教師,通過舉辦講座、開設微課堂,助推會計類學歷教育改革。
“‘十四五’期間,聚焦備受關注的會計人員誠信建設,我們將建立和完善會計人員信用檔案,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用好誠信評價‘指揮棒’,引導會計人才更好地服務實體;繼續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線上會計綜合服務平台,鼓勵會計人才實時為企業答疑解惑;與地方相關部門聯動,組織會計人才深入市縣、開展線下專場服務。”李載林表示,我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會計人才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造就人才,不斷深化會計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專其能、致其力、盡其用的人才發展“全周期”,為高質量發展夯實會計人才支撐。(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 彬)
近日,江蘇省人社廳印發《江蘇省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為優秀技能人才提請申報,突破過去高級技師的“天花板”。據了解,當選特級技師,可比照本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相關待遇。
一直以來,職業技能等級長期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五級,技能人才往往評上高級技師,就到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為了讓更多技能人才“更上一層樓”,江蘇開始試點高級技師之上的特級技師評聘,意味着技能人才進入了“六級工”時代,突破了過去的“天花板”。
特級技師試點範圍是什麼?
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工作在省內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企業中開展,試點企業由各設區市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推薦申報,原則上每個設區市 1~2 家。申報試點的企業應當符合如下要求:1.規模以上企業(按統計口徑); 2. 已組織開展過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評價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3. 企業有一定數量的高級技師。同時,鼓勵“G42+民營企業人才人事綜合改革示範基地”踴躍申報,不佔用設區市推薦名額。
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任楊進保介紹,參評特級技師人員為企業生產科研一線從事技術技能工作並具備相應條件的優秀高技能人才,需要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並在高級技師崗位工作滿5年且仍從事本職業(工種)工作,或是具有與參評職業(工種)相應的正高級職稱或一級專業技術資格且仍從事本專業領域工作。
具備基本條件並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優先考慮: 1. 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 2. 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3. 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獎牌或國家職業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 4. 省級及以上“勞動模範”或“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5. 省級及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或“技能大師”稱號獲得者; 6.“江蘇大工匠”“江蘇工匠”或“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稱號獲得者; 7. 牽頭編製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或省級行業評價規範的專家組長。
特級技師評聘方式是什麼?
與高級技師考評結合的方式不同,特級技師評聘權限全部下放給試點企業,由試點企業根據生產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充分發揮企業自主評價的特點。同時,人社部門也將對評審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楊進保介紹,企業評定出人選后,需要在公司內部、媒體、人社廳官網等公示。5個工作日後沒有異議的,由企業來頒發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同時,各級人社部門也應在評審過程中加強指導,對評審工作進行現場督導,確保把好事辦好,落到實處。
特級技師將享受哪些政策待遇?
目前試點企業名單正在確定中,預計明年三月底前發出江蘇省首批特級技師證書。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可比照本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相關待遇。可結合實際情況,按規定享受療養休假以及落戶、住房、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待政策。
此外,企業應為特級技師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工作平台,為其開展技術技能革新、工藝流程改進、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等提供條件,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攻關、發明創造以及帶徒傳技等方面的作用。
打破“天花板” 讓技能人才大有可為
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江蘇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55萬人。近年來,江蘇出台多項支持技能人才培養、發展和待遇保障的政策文件。不過,大多數企業里,“天花板”對技能人才的限制依然存在。楊進保介紹,在高技能人才中設立特級技師,將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水平,為健全完善我國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奠定基礎。
楊進保說:“從我們人社部門的角度來講,健全完善了我們技能等級制度和我們相關的工作體系。特級技師的試點,有利於發揮技能人才評價‘指揮棒’的作用,從而帶動整個技能人才隊伍能夠進一步梯次發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彭迪帆 編輯/國正)
汽車增加八百萬,交通事故降兩成
―― “一增一降”凸顯百姓出行獲得感
12月2日是第十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守法規知禮讓 安全文明出行”。
馬路是現代文明的鏡子。10年間,伴隨着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我省車駕管便民服務和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也發生着新的變化。
嚴格管理,實現“硬增長”和“軟環境”相對平衡
“10年前,很多家庭只有一輛車,現在有兩三輛也很普遍了。”前不久,29歲的吳天潤成為南京第300萬輛上牌機動車車主。
“這10年,江蘇機動車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朱傳彪介紹,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2348.2萬餘輛,其中蘇州超460萬輛,南京超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44萬餘輛,全省駕駛人已有3208.8萬餘名。相比2012年,江蘇機動車保有量增長800多萬輛,駕駛人增加近1倍。
讓更多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但有更多人遵守規則,才是文明。人、車、路之間的矛盾加劇,各類道路交通風險以及安全隱患交織,怎麼辦?
嚴格管理成為社會共識。近年來,江蘇交警部門圍繞重點車輛源頭隱患,幹線公路疲勞、超速行駛,酒駕醉駕,農村公路“雙違”等方面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交通違法犯罪行為。與此同時,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應用,也讓交通違法行為越來越無處遁形。在很多城市,人臉識別系統、高清电子警察、區間測速系統、“鷹眼戰車”比比皆是,成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全力整治,多管齊下,江蘇逐漸實現汽車數量‘硬增長’和安全交通‘軟環境’的相對平衡。”朱傳彪說。10年來,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降低,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平穩。2020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與2012年相比下降20.3%,醉駕違法犯罪比例逐年遞減,每萬車查獲酒、醉駕率下降70%。此外,從2018年以來,我省各城市交通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普遍下降,道路高峰出行平均速度普遍上升,13個設區市交通暢通主要指標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均處於領先水平。
持續宣傳,文明安全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斑馬線是行人過街的安全線,也是體現交通文明的“考核線”。12月1日下午4點到5點間,記者在南京興隆大街和江東中路路口看到,馬路一側的大屏正實時抓拍行人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斑馬線前紅燈亮起,路人大多自覺停住腳步,直到綠燈時,才加快腳步通過。在附近未設置信號燈的路段,絕大多數機動車也都在斑馬線前主動減速,讓行人先行。
據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統計,今年三季度,全省機動車禮讓率已達92.6%,行人守法率達99%。“安全源於守法,文明始於腳下。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習慣的養成,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續宣傳的結果。”朱傳彪說。
去年7月,全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施行,對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頭盔做出強制性規定。今年8月1日起,我省交管部門對大客車、出租車、網約車等乘坐人員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依法進行處罰。11月1日起,所有車輛後排乘車人員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也將吃“罰單”。這一系列舉措,倒逼人們為出行系牢“生命帶”。
交通出行行為與個人社會信用掛鈎,一旦存在較重或嚴重交通失信行為,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招考招聘等都會被限制。“但處罰不是目的,再精細的管理也無法取代交通參与者的自律自覺。”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宣傳室民警曾策力說,“這10年,我們在重複做一件事,通過不斷變化的形式,提醒大家不要交通違法,安全出行。”只有大家把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識植根心底,才能共同守護交通出行的“平安大道”。
提升服務,網上辦就近辦讓開車不再“累”
一起交通事故的處理,讓駕駛人陳曉新對交警的印象由“怕”到“贊”。今年10月1日,她開車在鹽城高鐵站口不慎追尾,想到可能要面對一系列繁瑣、漫長的處理過程,驚慌不已。但一個報警電話后,她使用“雲車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服務平台1分鐘就完成取證,5分鐘手機上就收到事故責任認定書。“這就結束了?”她不禁感到意外。
交通出行向著安全文明演進,辦理車駕管業務也越來越方便快捷。伴隨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通過推行異地車檢、異地考證、快速處理交通違法、推行智能交通停車系統等,一證辦、異地辦、網上辦、就近辦、快速辦成為現實。目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駕駛人考試領證和審驗換證、交通違法處理等交管業務實現跨省通辦,18類交管業務只需一張身份證就能搞定。很多人感嘆:“原來去車管所辦事需要排長隊,現在簡單透明高效,跑腿少了甚至不用跑。”
去年10月,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70周歲的年齡上限取消。揚州78歲的臧權同,成為全省首批70周歲以上申請駕駛證的老人之一。“終於圓了開車夢,拿到駕照后就買了車。”老人開心道。
今年以來,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鹽城、鎮江、泰州、宿遷10個城市駕駛人還可通過“交管12123”APP申領电子駕駛證。年底前,連雲港、淮安、揚州3市也將實現網上申領电子駕駛證。更快更近的智能化業務辦理流程,正成為人們便捷出行的新支撐。(記者 胡蘭蘭 通訊員 蘇交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