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寶6總代理 > 新寶6總代理_公益性崗位,兜住就業困難人員底線
2021
11-13

新寶6總代理_公益性崗位,兜住就業困難人員底線

  新開發崗位11784個,提前完成年度民生實事任務

  公益性崗位,兜住就業困難人員底線

  在外打零工多年後,46歲的陸美紅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今年9月,她被居住地所在的常熟市琴川街道“琴川書房”正式聘為書房管理員,“就在家門口,每月3000元,單位給繳社會保險,關鍵是工作穩定。”看得出來,陸美紅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

  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增收,常熟今年新開發了書房管理員、“殘疾人之家”專職管理服務、小區保潔、保綠、保安等一批公益性崗位,先後安置了85名大齡、殘疾、退役軍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年齡偏大且沒有一技之長的陸美紅便是其中之一。

  就業穩則民心安。在中國,工資性收入是絕大多數勞動者主要收入來源。保障廣大低收入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也就穩住了群眾的增收之源,承擔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安置功能的公益性崗位的作用也就愈發突出。

  今年年初,省政府將“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寫入年度民生實事。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各類用人單位開發並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於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專門崗位,主要包括滿足公共利益和就業困難人員需要的非營利性基層公共服務類、公共管理類崗位。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的農村低收入勞動力。

  省人社廳把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作為“兩在兩同”建新功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和着力點,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公益作用、民生效用和社會效益。

  疫情讓一些沒有穩定崗位的就業困難人員失去了收入來源。今年8月,省人社廳下發通知,明確各地可以在環境消殺、卡點值守、核酸檢測服務、防疫物資對接、防疫風險排查等與疫情防控有關領域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用來安置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符合條件的城鄉就業困難人員。按照規定,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月工資不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採取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用工單位應為安置人員辦理社會保險;無法參加工傷保險的,應當為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今年先後發生疫情的南京、揚州兩地分別迅速開發了275個、230個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並支持當地疫情防控。

  “如果不是公益性崗位,疫情期間我就只能失業在家了。”說這話的,是南京市溧水區柘塘街道秦淮社區居民錢昌國。今年35歲的錢昌國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一直在浙江寧波上班,今年南京疫情發生前剛剛失業返鄉。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介紹他到社區防疫風險排查崗位入職。錢昌國很珍惜這個工作,每天起早摸黑,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做防疫風險排查、到核酸檢測點幫助信息錄入、到小區門崗執勤。因為工作出色,疫情過後錢昌國被社區正式錄用為社區網格員,月薪5000元,“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為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鄰居,每幫大家解決一個問題都很有成就感。”

  對於就業困難人員來說,一個穩定的崗位更有吸引力。針對以往公益性崗位存在領域窄、數量少、層次低,且以保潔、保綠、保安和協管員等崗位為主的問題,省、市就業主管部門不斷拓寬公益性崗位領域,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多樣化選擇,同時明確公益性崗位的工資待遇、補貼標準等具體內容,對公益性崗位安置期滿仍然難以通過市場化渠道實現就業的特殊困難人員,允許進行二次安置。省人社廳與省殘聯合作開發“殘疾人之家”公益性崗位;與省林業局聯合開發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提升林業資源網格化管理水平;與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聯合開發護漁員公益性崗位安置退捕漁民。各地還結合本地實際開發適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公益性崗位。

  每天早上7點, 揚州市廣陵區瓊花觀社區49歲的馮芸都會準時到小區的老人助餐服務中心上班。擇菜、洗菜、配餐、給老人打飯……忙得不亦樂乎的馮芸說:“助餐點就在家門口,走路幾分鐘就到,而且每天只要忙半天,下午還能照顧家裡。”一場意外讓馮芸落下終身殘疾,因為行動不便,馮芸一直沒有穩定工作。兩年前,揚州開發了一批居家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馮芸成功應聘並一直工作至今。揚州市人社局就管中心工作人員永文萍表示,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助老領域的公益性崗位開發空間十分廣闊。

  截至9月30日,全省今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1784個,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7946人,提前完成“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的年度民生實事任務。

  就業困難人群的托底安置,也確保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來自省人社廳的統計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4.19萬人,同比增長7.97%;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記者 黃紅芳)

捐 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处,请支持作者!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