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全省軟件和信息化產業保持加快增長態勢,為“江蘇製造”智能化轉型、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強大支撐;数字經濟也在與其他領域相融合中誕生新亮點。
【“江蘇製造”数字化轉型再提速】
省工信廳數據显示:1-11月,江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業務收入1.14萬億元,同比增長7.5 %,比前三季度增幅提高0.3個百分點。兩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
在常熟東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成品檢測車間,一台導入了人工智能模塊的自動化檢測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對集成電路板進行質量檢測,所拍圖片傳送至後台數據中心進行分析判斷,短短几秒鐘就能完成判定。這其中便應用了基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國產軟件連接器。
常熟東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亞文告訴記者,自從AI人工智能引入之後,公司整個效率大幅度提升,更便於梳理產品缺陷的一些數據統計,對整個製程的持續改善有很高很精準地幫助。
東南相互电子是江蘇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升級集成電路製造的一個成功案例。近日,江蘇共13個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成效顯著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被工信部評為典型案例,在全國進行示範推廣,這些案例均聚焦“江蘇製造”数字化轉型關鍵問題,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等方面成效突出。包括工業互聯網在內,今年江蘇工業軟件產業鏈、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鏈在全國的優勢繼續提升,工業軟件產業鏈在全國份額超過20%。
【数字經濟與其他領域相融共促】
信息技術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也不斷催生出新的亮點。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工業園,許多企業的大門口都豎立着一個約0.5平方米白色盒子,這個被譽為“碧水哨兵”的環境在線監測監管系統,通過國產物聯終端對企業排放口水質進行實時感知,結合平台AI算法,精準掌握企業的排放現狀與排放規律,推進了企業節能減排和污染源治理。目前,胡埭工業園在80家企業試用了這一技術,園區相關監測斷面水體從原本的Ⅳ類水體提升為優Ⅲ類。
江蘇藍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紅娟介紹,圍繞生態環境監測應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提升數據挖掘和應用水平,實現生態環境管理和監測業務的深度融合,預計2022年相較2021年業績增長30%。
在產業布局和創新載體建設上,以南京、蘇州、無錫為代表,江蘇躋身“中國軟件名城”數量全國最多,擁有南京軟件谷、蘇州軟件園等7個國家級產業園,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預計到今年底,江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3萬億元。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郝朦 無錫台 常熟台 編輯/胡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6476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2年12月23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