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碩果累累
深植沃土,構築江蘇文藝高峰
江蘇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近日揭曉,93部優秀作品集中展現了新時代江蘇文藝繁榮發展的蓬勃生機和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文化強省“三強三高”目標任務,瞄準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目標任務,努力營造文藝精品層出不窮、文藝人才青藍相繼、品牌影響聲名遠播、文化標識特色鮮明的文藝“生態系統”,加快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為江蘇文藝的發展進一步吹響了奮鬥號角。
凝心鑄魂,耀眼成果繪時代篇章
電影《童年周恩來》、電視劇《石頭開花》、戲劇《村裡來了花喜鵲》、歌曲《中國正青春》、圖書《向北方》……本屆獲評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的93部作品,均為全省2019年5月以來首次播映、上演、出版的優秀作品,從全省報送的300餘部作品中經過層層嚴格評審程序遴選而出。
去年年底,中宣部公布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江蘇共有6部作品入選,分別為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崑劇《瞿秋白》、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歌曲《面朝東方》、圖書《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實現入選門類全覆蓋、獲獎數量創新高。
近年來,江蘇文藝戰線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着力推動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
“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鑄造新時代江蘇演藝新高峰!”江蘇省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澤雲表示,省演藝集團以重大題材創作為己任、講好江蘇故事,去年全年集團共創排新創劇目11台、復排劇目14台,惠民演出場次達2030場,其中,原創崑劇《瞿秋白》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合作劇目錫劇《燭光在前》獲國家文華大獎,歌劇《周恩來》等8部劇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
從人民生活中汲取豐富創作源泉,長篇小說《金色河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作為改革開放的同時代人,我很高興寫出這本書來致敬激流勇進的當代‘人世間’。”該書作者、省作協副主席魯敏說,自己想通過這部小說探討關於財富創造、生命延續、代際與傳承等主題,“尤其想展現新時代的中國大地上,創業者披沙瀝金的壯美歷程。”
一件件文藝精品,溫潤人心、凝心鑄魂。《永遠跟黨走》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歌詠文藝演出,以藝術形式回顧黨的百年曆程,震撼人心;廣播劇《張謇》,帶領人們走進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波瀾壯闊的人生;電視紀錄片《最後的水上漁村》,講述了脫貧攻堅背景下洪澤湖水域一個漁村的生活變遷……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蘇特質的優秀作品,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了全省干群的精神力量。
深植沃土,讓文藝精品茁壯成長
唯有夯實根基,才能枝繁恭弘=叶 恭弘茂。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我省牢牢樹立文藝精品意識、打造全國領先的創作生產體系、優化文藝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
如何用精品創作講好江蘇故事、中國故事?江蘇注重高位謀划,出台《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路徑舉措。發揮江蘇省文藝創作題材庫平台作用,以重大題材文藝創作聯席會議為抓手,進一步把准“主方向”、激活“主動能”。
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崑劇《瞿秋白》、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都是圍繞江蘇省文藝創作題材庫重點推介的“一號題材”――“常州三傑”進行的藝術開掘。從題材庫這個“蓄水池”里流淌出的多元、飽滿的豐富素材,正轉化為江蘇文藝創作的生動實踐。
“題材庫系統全面地梳理了江蘇主題創作的題材,從這裏更容易尋找並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蘇特質的精品力作。”省崑劇院院長施夏明說。
突出重大現實題材,充分彰顯了我省文藝創作“指揮棒”的鮮明導向。《江蘇重大題材文藝創作資助辦法》和新修訂的《江蘇優秀文藝成果獎勵辦法》,以前端資助+後端獎勵的“組合拳”,引導資源更集中、更有效地聚焦到重大題材創作上來。
電影《守島人》、電視劇《石頭開花》等,聚焦英模人物,記錄鄉村振興,都是“硬核”的現實主義佳作。江蘇幸福藍海集團總經理楊抒表示:“只有紮根人民、紮根生活,主題性文化內容產品才能體現厚實的現實溫度,才會產生直抵人心的共鳴,產生更多的社會話題、更深刻的思想表達和更厚重的精神內涵。”
“江蘇的文化環境對創作有很重要的催化作用。”不久前,電視劇《人世間》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導演李路表示,江蘇有富饒的文學土壤、有一批全國頂尖的作家,近幾年持續湧現出更多更年輕的中堅力量,“這是江蘇影視行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江蘇創作出更多對時代、人民和國家‘有意義’的作品。”
砥礪前行,文藝蘇軍高處再攀高
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撐。近年來,江蘇文藝圍繞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名師帶徒”計劃,逐步構建起以紫金文藝名家為引領、文藝英才為中堅、文藝優青為支撐的“金字塔”型人才體系,培養造就一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不斷壯大“文藝蘇軍”人才隊伍。
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專場輪番上演,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近年來的紫金文化藝術節上,“藝動青春”板塊總是引來聚光燈的關注。名師傳幫帶、新人挑大梁,是江蘇不斷推進文藝人才培育工作的生動寫照。
“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有賴於一代代青年編劇的投身、成長。”崑劇《瞿秋白》、錫劇《燭光在前》的劇本,均出自80后編劇、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羅周之手。羅周表示,省戲劇文學創作院打造了一系列平台,助推更多青年編劇人才的發掘、培養,鼓勵多創新、出精品。
同時,江蘇不斷構建一系列引導性強、显示度高、影響力大的文藝活動平台,擦亮“紫金文化”“揚子江文學”品牌,讓文藝作品在不斷演出、錘鍊中廣為傳播。
新征程上的江蘇文藝工作者意氣風發,目標更明確,腳步更堅定。常州市錫劇院院長孫薇表示:“作為基層文藝院團工作者,我們將繼續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和地域文化,在今後的創作中,以‘匠心’品質謳歌‘初心’,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傳遞溫暖、光明和力量。”
高處再攀高,勇毅再出發。江蘇文藝界正着力打造全國領先的創作生產體系,努力推出更多彰顯江蘇精神、時代氣象的扛鼎之作,構築新時代江蘇文化藝術高峰,以實際行動和豐碩成果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記者 陳潔 顧星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jpostdoctor.com/?p=6597
>> 转载请注明: www.zjpostdoctor.com 2023年01月21日 于 新宝6-新宝6平台代理-新宝6总代理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