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作為文化大省的江蘇,近年來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水韻江蘇彰顯出獨特的人文魅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趕在這個“五一”假期,前來觸摸歷史、感受文化。
【南京博物院:外地遊客數超過98%】
作為江蘇的文化地標之一,這個假期里,南京博物院重磅推出國內目前出土的最重古代黃金鑄器金獸,作為鎮館之寶與大眾見面;東漢“紡織圖畫像石”等與“勞動節”意趣相關的藏品也吸引大批遊客圍觀駐足。預約數據显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南京博物院外地遊客佔比超過98%。為了讓遊客能夠得到更好地参觀體驗,場館加大力度開放服務、提供公共資源,充分照顧参觀者的多樣化需求。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張金萍告訴記者,南博新增設了多處臨時大件行李寄存處,增加了免費志願者講解服務的場次,希望八方來客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瀋陽遊客林雨含說,前两天在網上訂了票,想看南京的各種文化歷史。智慧導覽能親手操控,還能觀看視頻,比較有趣。
從吳韻到漢風,全省各大景區安排了一系列豐富文化活動。在南通如東的�薏韞耪潁�遊客們打卡國風古巷市集,徜徉漢服創意秀。淮安金湖邀請南京、淮安等地高校學生走進堯想國景區,通過遊戲互動、露營帳篷、草坪音樂節等活動,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堯文化。在常州市青果巷半園上演的實景版錫劇《珍珠塔》,“聲、光、電、影”交融,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
【親近自然 特色景觀眼界大開】
艷陽高照,繁花似錦。這個“五一”假期,不少市民遊客選擇放慢節奏,走進大自然。鎮江句容伏熱花海景區,各色花卉競相綻放,景區還開放了露營、燒烤等項目,截至目前日均客流人次已經突破4000人。南京湯山礦坑公園距離主城區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車程,不僅有山有水,而且綠草如茵,露營場地非常開闊。市民可以在花草植物中穿梭潮玩,還可以參加孩子們最喜愛的泡泡秀互動。
【精細服務 游遍江蘇舒適安心】
“五一”假期,江蘇多地景區接待量突破歷史紀錄,在進一步豐富旅遊體驗的同時,各地各部門也全力做好保障,為遊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揚州市瘦西湖景區開啟遊覽路線大循環模式,遊客入園后,由工作人員逆時針引導,沿最優路線遊覽,人最多的二十四橋則首次採用“紅綠燈”間歇放行。
連雲港交警部門在景區周邊高校和企事業單位,設置臨時停車點,安排車輛進行接駁,並在各個接駁乘車點安排交警、城管隊員、志願者等,做好遊客引導。為了緩解流量壓力,淮安交警部門引導前來遊玩的車輛有序靠路邊停放,對不影響道路通行、有序停放的車輛採取“不錄入、不處罰”的人性化處理,保障市民遊客安全、快捷出行。
為更好地迎接八方來客,今年“五一”假期,位於常州境內的芳茂山服務區,設置了璀璨燈光秀供遊客欣賞、打卡,同時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工作。
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芳茂山服務區主任嚴興華介紹,“五一”期間,服務區主樓24小時營業。為了保證正常的營運,所有的商戶都增加了人員,目前增加超過60人次,保安保潔增加了三成力量,更換了六台大功率的開水器,保證旅客的正常用水。同時,服務區也開啟了二樓公廁,緩解大家如廁的壓力。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明洋 羅聰懿 何斐 范思成 李楊 宿遷台 常州台 南通台 鹽都台 無錫台 句容台 揚州台 連雲港台 淮安台 金湖台 編輯/胡超)
按常人的理解,10塊錢是辦不成什麼大事的,無獨有偶,偏偏有人用10塊錢辦成了一件大事。前些時候去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最美漁村”名不虛傳,綠樹成蔭,美景如畫,遊人絡繹不絕。走到一條沿河的鄉間小道,兩邊成行的垂柳如不是沿湖村村支書劉德寶介紹,我還真的沒注意。他告訴我,幾年前他們用小柳條扦下去的,每棵小苗10塊錢,不到2公里,總共花了不到7000塊,將一條路的綠化搞好了,當時小柳條扦下去並不好看,幾年長下來,已長成胳膊粗了,昔日荒蕪的鄉間小道變成賞心悅目的景觀。
欣賞楊柳依依之餘,我更欣賞沿湖村“花10塊錢也能辦成事”的理念思維和方法舉措。花錢搞綠化天經地義,但怎麼花錢、花多少錢卻大有講究,背後折射出不同的價值觀。都是為了美化環境,綠化栽什麼品種的樹木,移植大樹還是培植小苗,只要經濟能承受、觀感很舒服,怎麼搞都行,大可不必強行一致。比如在市中心或者城市出入口,出於形象考慮,栽一些名貴樹木,搞一些造型景觀,未嘗不可。如果是鄉間小道,則經濟實用、美觀大方,應是首選。
沿湖村扦小柳條栽景觀樹,我不知道是經濟條件所限“出此下策”,還是勤儉持家的有意為之,但結果卻是既好看又實用。光禿禿的小路因越長越大的柳樹而變得賞心悅目,綠化的目的達到了;不到7000塊錢把一條路都綠化了,實用的效果也體現了,兩全其美,理應叫好!
好就好在不圖虛名只求實效。沿湖村這幾年挖掘漁文化,致力農村美,發展鄉村游,好評如潮。作為一個網紅村,多栽大樹,多種名樹,未嘗不可,但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成活率高、管護成本低、生長速度快的柳樹作為主要綠化樹種,這就難能可貴了。稀疏的柳條在未成林之前肯定不好看,也給人氣魄格局不大的印象。其實這是看人挑擔不吃力。辦成一件事,只要好看不考慮經濟承受能力是不行的,為此背上沉重負擔就更不值得了。從綠化功能講,栽什麼樹都是一樣的,犯不着為圖個虛名讓自己難過。現在看來,這些越長越大的柳樹不就很好嘛!
好就好在少顧眼前多想長遠。居家過日子,誰不想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庭院裝扮得品味高雅,但各家經濟條件不一樣,庭院裝扮就會有不同。條件好的栽名貴樹木,條件一般的種點月季冬青,一樣生機盎然。生活中為圖眼前好看今後讓人“好看”的事情太多了,這需要有理性的分析、科學的判斷、堅持的定力,不為一時,多想一世。日子是自己過的,而不是給別人看的。為了長遠好過,眼下暫時的好看不好看又算得了什麼?沿湖村過日子精打細算,搞綠化因地制宜,栽小樹不怕人說,為的就是不背上經濟負擔,今後被人笑話。把有限的財力用在關鍵處,用在搭建創業平台、支持村民生財有道上,才是務實之舉,村民要的是造福於民的環境,遊客要的是與眾不同的體驗,至於用什麼樹綠化,沒多少人關注。相反,這種隨處可見的楊柳更讓人感到親切。
讚賞沿湖村10塊錢買小柳條搞綠化,並不是鼓勵大家一窩蜂地用柳條做綠化,更多的是想通過這樣的案例,重提艱苦奮鬥、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這對我們抓民生實事也不無啟發。花錢辦民生實事不但要有熱心腸,還得有活腦筋;不但眼前要好看,還得長遠受益;不但想到需要,還得考慮可能,少花錢多辦事,甚至不花錢也能辦成事,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這才是抓民生應有的理念。(金沙人)
信長星主持召開赴滬浙皖學習考察總結交流會強調
學滬浙皖之優 揚江蘇之所長 更好落實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
許昆林出席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在圓滿結束赴上海、浙江、安徽學習考察活動后,3月24日上午,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在南京召開總結交流會。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今年全國人代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新征程上江蘇工作的總要求、總目標、總藍圖,認真學習先進,积極借鑒先進,更加主動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奮力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出席會議並講話。
代表團部分成員作交流發言。大家一致表示,通過學習考察,為滬浙皖的奮進態勢、發展成效和拼搏幹勁而感到“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從滬浙皖大手筆推進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改革開放等創新實踐中深受啟發,將潛心學習借鑒這些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服務發展全局。
信長星在講話時指出,學習先進、借鑒先進是一種應有的精神狀態,有助於我們提高站位、拓展視野,更好地領會把握、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一方面,江蘇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积極主動地學習對接滬浙皖,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另一方面,江蘇要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只有走出家門學習先進,才能明位勢而清醒、知不足而奮進。當前,滬浙皖發展日新月異,態勢十分強勁,大家帶着學習的態度和比較的視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還可以這樣”的啟發。特別是深切體會到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時理論創新、實踐創造的重大影響與深遠引領,深刻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我們要從中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深入領會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更加清醒認識江蘇各方面發展所處的位置、存在的短板、具備的優勢,以兄弟省市的成功實踐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啟示自己,堅定不移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信長星強調,學習就要虛心學“真經”、求“真學問”,認真學習借鑒滬浙皖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拓展完善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要學習滬浙皖矢志推動科技創新的大布局、持續加快產業轉型的大力度、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氣魄、做大做強載體平台的大手筆、有效激活市場力量的大智慧、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大定力、傾情保障改善民生的大情懷,對照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必須”“四個走在前”,深化對高質量發展內涵、要求和規律的理解把握,進一步明確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任務書,創造性地開展各領域各方面工作,確保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江蘇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信長星強調,學習的目的在於學以致用,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把所學所獲轉化為“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實際成效。各地各部門要以滬浙皖發展實踐和寶貴經驗為生動案例,大興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既要借鑒實踐做法更要學習理念精神,既要認真學人之優也要切實揚己之長,既要紮實補短補弱也要努力變弱為強,不斷開創江蘇發展新局面。要緊抓當前、抓好當前,做到“三個更好統籌”,確保實現全年目標,爭取更好結果,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許昆林指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黨中央賦予的重大責任,也是江蘇發展的重大機遇。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数字經濟關鍵賽道、“一極三區一高地”定位和共同富裕,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上持續發力,努力交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新答卷。
省領導韓立明、曹路寶、儲永宏、馬欣、胡廣傑、張樂夫,各設區市和省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記者 黃偉)
江蘇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以“高能級”平台激發創新“裂變”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系列報道之二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突破科學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實力擔當”,也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
“着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激勵江蘇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繼續向“高能級”挺進。省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我省科技創新平台體系正在形成多點開花的全方位戰略布局,各平台着力提升其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充分“聚能”“釋能”“賦能”,激發創新“裂變”。
平台“聚能”,點燃創新“強引擎”
3月18日記者聯繫到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時,他正馬不停蹄地籌備即將召開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從2G、3G追趕,4G並跑,5G領跑,到如今6G力爭引領創新,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創新史。作為我省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領頭羊”,紫金山實驗室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全球正處於6G技術遴選的窗口期,通信技術強國、國際組織與領先企業正积極布局6G研究。值此節點,由紫金山實驗室參与主辦的全球6G技術大會即將在南京召開,意義非凡。
全球6G技術大會是目前6G領域覆蓋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全面的國際會議。首屆會議於2020年9月啟動,2022年3月成功舉辦第二屆,吸引我國從事6G研究的頂尖專家學者及10多個國家的權威專家參會,為全球科技合作與協同創新“架橋鋪路”。本屆大會將為南京乃至江蘇在6G賽道上開足馬力“點燃”強引擎。
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支撐,也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優化其布局、提升其“能級”,對於提高科技創新整體效能至關重要。
“我們將構建6G開放性綜合實驗平台,在此平台上培育戰略科技力量。”黃永明分析,我國6G要延續5G優勢,一方面要在6G無線傳輸和網絡候選關鍵技術研發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還要解決關鍵核心器件芯片問題,補短板同時還要鍛長板。“2023年,6G網絡架構的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我們已聯合華為、中興、移動、電信、清華、北郵等20家科研單位系統性開展6G研究,力爭為我國乃至全球網絡通信提供創新引領。”
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為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的“聚能”作用,紫金山實驗室將繼續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重點突破包括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前沿基礎科學問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充分“釋能”,讓創新成果“百花滿園”
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到引領未來前沿技術,以紫金山實驗室為代表的我省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正在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貢獻。
近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二期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總驗收,這意味着我國初步建成國際先進的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
記者在現場看到,長達203米的真空互聯管道交錯編織成“納米世界”,近40台大型工藝設備已實現互聯,配套的材料製備與工藝、跨尺度性能測試等五大模塊平台全部建成。研究樣品正以每分鐘3.2米的運行速度在真空管道中穿梭前行,到達一個個設備節點進行實驗。
面向重要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須進行前瞻性布局。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所務委員、實驗站主任張�研究員介紹,始建於2014年的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是集材料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一體的材料領域重大綜合科研裝置,由於開創了變革性的技術路線,目前跑在國內同領域的最前端。實驗站聚集200多名納米領域的高端人才,在半導體材料、量子材料、高溫超導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新型納米材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讓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充分‘釋能’,有助於創新成果‘百花滿園’。”張�介紹,實驗站開通共享服務,向全球的高校、研究機構和高科技企業開放,至去年底累計開展合作課題651個,服務用戶220多家,並逐步建立立足江蘇省、輻射長三角、延伸海內外的用戶科研服務體系。
“對於總書記提出的‘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的要求,我們信心十足。”張�說,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應該具有引領性、開放性和不可替代性。實驗站將加強多功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提供從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核心技術突破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撐,繼續向“建設成國際上最先進的納米器件與材料綜合研究系統和公共實驗平台”這一目標邁進,為江蘇省、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納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加強“賦能”,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省建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51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91家。”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积極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部署,加快推進“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服務”3類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如何進一步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积極對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省地聯動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力爭有更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融入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
發揮戰略科技力量骨幹引領作用,支撐重大原始創新突破。高層次保障國家和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蘇州實驗室加快建設,凝練開展首批戰略科研任務;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和鐘山實驗室等創新體制機制、更多承擔國家任務,成為代表國家水平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整合資源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打造一批支撐有力、前沿領先、根基深厚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預研建設,积極培育創建國家重大科研設施(平台)。
優化創新平台運行管理,提升整體創新效能。謀划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優化完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將省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我省前沿引領和原始創新的中堅力量;優化整合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提昇平台基礎資源開放服務能力、技術創新服務能力,以及區域產業創新發展服務能力。
強化產業戰略支撐平台能力,賦能產業技術自主可控。持續發揮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樞作用,深入實施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轉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產業技術研發機構;聚焦我省優勢特色領域,培育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积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撐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提升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水平,打造更多鏈接國際國內優勢創新資源、突破產業安全關鍵技術、催生創新型產業的重要節點。
提升科技公共服務支撐能級,促進創新生態持續完善。突出基礎性、公益性和技術性,新建一批跨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進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和技術交易市場融合發展,常態化、體系化、專業化開展“成果拍賣季”“創新挑戰季”等“揭榜挂帥”服務活動,力爭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4000億元。(記者 蔡姝雯 張宣 程曉琳)
近日,南京海關發布2022年江蘇省外貿數據,其中江蘇與東盟貿易規模再上新台階,進出口額達830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
在我國與東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帶動下,江蘇外貿企業接到了更多來自東盟的訂單。1月16日,在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監管下,太倉新太酒精有限公司一批從泰國進口的3653.14噸木薯干順利放行。木薯干是太倉新太酒精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75%醫用酒精的主要原料。“我們在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有穩定的木薯干供貨商,2022年,公司已經從東盟國家進口木薯干約20萬噸,同比增長22.2%。”公司銷售總監張英介紹。“東盟國家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建設項目逐步增多,對建材需求也隨之日益上升,尤其是對油漆、塗料在內的裝飾粉刷材料的需求更加明顯。2022年我們出口到東盟國家的產品約800萬元,預計今年訂單將會進一步增加。”龐貝捷塗料(崑山)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齊曉嵐對公司今年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
2022年,南京海關為江蘇企業簽發中國-東盟出口原產地證書21.16萬份,簽證金額150.38億美元。(記者 宋曉華)
用餐時店門口排長隊 年夜飯預訂不斷升溫
年味愈濃,餐飲業“煙火氣”回歸
臨近農曆新年,漫步南京街頭,隨處可見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和含有兔元素的裝飾品,春節氛圍逐漸“拉滿”。許多餐飲門店用餐時間排起了長隊,濃濃的煙火氣開始回到街頭巷尾。
“A20請您用餐”“B10,B10顧客在嗎”“這是您點的招牌肥腸雞,小心燙”……1月13日11時30分,在石灰石燒雞公明瓦廊店門口,服務員熟練地將排隊號碼牌交到顧客手中。在等位區,不少顧客吃着小零食,耐心地等待着叫號。店員介紹,門店靠近新街口地鐵站,再加上明瓦廊街區人流量大,用餐高峰期有幾十桌顧客排隊等位,周末等位人數翻倍。
“我們從武漢過來旅遊,住在附近,看到這家店評價很好,想嘗嘗味道如何,沒想到還要排隊。”店門口,記者見到幾名正在等待用餐的年輕顧客,“待會吃完,準備再去老門東逛逛,體驗更多南京特色風貌。”
同樣火熱排隊的還有南京“網紅”店――章雲板鴨,這是不少南京人的心頭愛,也是外地遊客常來打卡的美食店。“不管什麼時間來,都要排長隊,有時甚至要排一個多小時。現烤的鴨子才好吃,排隊也值得!”住在附近的李阿姨告訴記者,今天準備購買年貨禮包寄給上海的兒子,讓他們小家庭吃到老家的味道。
透過櫥窗,一隻只鴨子潤澤飽滿,油亮誘人,隔着玻璃都能聞到濃郁的鴨香味。兩名店員正打包即將寄出的年貨禮盒,老闆徐歡說,今年年貨禮盒銷量大增,消費者取貨最晚時間截至農曆臘月二十九中午。
滾燙的鍋底,蒸騰的熱氣,讓火鍋成為消費者冬季就餐的熱門選擇。“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對餐飲行業是個利好,再加上冬天是吃火鍋的旺季,這幾天飯點堂食客流量增幅達30%左右。”左庭右院雨花客廳店經理閆旭介紹,該店線上平台推出3款兔年套餐。為打造健康安全的用餐環境,每天店裡分別在營業前、營業後進行消毒消殺。
17時59分,記者來到位於金鷹世界的海底撈,工作人員告知需等號一個小時以上,前面還有100多個號未就餐。周五、周六,16時30分就要到店裡排隊,顧客也可以選擇在小程序上提前等號。海底撈根據菜品點擊率變化及時備貨,冬日消費熱度較高的牛羊肉類和近期熱門的泡菜鴨鍋底、九宮格等新品備貨量較多。
“目前旗下多家老字號年夜飯的大廳預訂率在六成左右,包間預訂率超過八成。”古南都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金燦說,門店客流量都在回歸,就餐高峰時段堂食的上座率很高,雖然具體客流量還沒有統計,但餐飲行業回暖跡象明顯。
“客流量穩步回升,新的一年,相信生意會越來越好。”江蘇小廚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李紅霞說,元旦假期前两天,南京40家小廚娘門店總體客流量相比疫情前已經恢復了80%,年夜飯預訂率約70%。(記者 田墨池)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迎峰轉段的新階段,當下,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是重中之重,江蘇各地醫院統籌資源調配,全力以赴加強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救治,努力打贏這場“生命保衛戰”。
江蘇省人民醫院建立新冠感染患者巡診網絡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三甲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建立了“急診、呼吸、ICU、感染、全院各專科”的“1+X+N”急診新冠感染患者收治分流體系,所有科室打破原有專科布局限制,將新冠感染患者應收盡收。由於收治的患者分散在全院100多個病區,省人民醫院建立了新冠感染者專科巡診隊伍,呼吸科每名醫師包干2-3個病區,點對點負責對接病區新冠感染診療培訓、指導、會診工作。該院呼吸科主治醫師丁文秋告訴記者,目前她所在的呼吸科床位屬於飽和狀態,癥狀稍微輕一點的病人,會分流到其他科室。“我目前管的就是胰腺外科的一二病區,通過巡診模式,每天巡查固定的病人,對病人的病情也相對了解。”丁文秋解釋說,相比傳統的會診模式,巡診模式下她不需要每次從頭到尾把病人所有化驗單過一遍,對患者診療方案的制定會更加合理。
而為了有效承接湧入醫院的重症病人,江蘇省人民醫院也加緊ICU病房的改造,目前可用ICU床位近450張。“短期內,我們先後改造了2個ICU:麻醉ICU和急診ICU二病區,一下子擴容了50張IC病床。”江蘇省人民醫院醫務處處長朱宏表示,目前該院ICU運行情況良好,保證了足夠的ICU床位儲備。另一方面,對ICU內進行治療后好轉的病人,醫院也加快流轉,確保有需要的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收治。針對重症患者年齡大、基礎性疾病多、病情多變的特點,該院還組織專家建立起重症、亞重症患者高級專家巡診隊伍,每日對分佈在不同病區的重症、亞重症新冠感染患者進行巡診,及時篩查出潛在的高危病人,讓他們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兼老年ICU主任周蘇明解釋說,目前ICU醫生都會直接深入到病區去,來保證及早地發現危重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他告訴記者,新冠病毒感染以後,對肺的損害是最明顯的,因此管床醫生非常注意患者氧飽和度的監測,如果患者的氧飽和度下降比較明顯,用一般的氧療吸氧或者是使用高流量吸氧,甚至無創呼吸機效果都不好,那麼就會及時轉到ICU來搶救,進行氣管插管上机械通氣。
統籌全省專家力量 加強重症患者救治
江蘇省疾控中心專家預估,隨着春節臨近,大量人員返鄉,1月16日前後,全省可能還有一個疫情小高峰。為此,江蘇省衛健委要求全省各地密切跟蹤發熱門診、普通門急診、住院、重症病例、120院前急救等變化情況,持續開展哨點醫院監測,綜合分析疫情形勢;要求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一輛救護車,並接受統一調度。此外,為全面加強重症患者救治,江蘇還構築起省級、市級專家支撐網絡。由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牽頭,集中全省呼吸、重症、中醫、感染、急診、院感、兒科、影像、婦產等10個專業共181名省級頂級專家力量,同時又調整充實外科、心血管、神經內科等10個專業共206名省級專家,形成分片分級負責和專家溝通聯繫機制。省級專家對本片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現場巡診每周不少於1輪,市級專家每周不少於2輪,以進一步提高患者救治規範化、同質化和救治效果,降低病亡率。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朱曉瑩 編輯/汪澤)
在2022年全國職校技能大賽中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賽課融通 看江蘇如何打造大國工匠
一等獎135項、二等獎46項、三等獎22項!這份榮耀屬於參加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江蘇省代表隊。在本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江蘇省代表隊的獲獎總數、一等獎獲獎數、一等獎中職獲獎數、一等獎高職獲獎數均位居全國第一。獲獎數量、獲獎質量、獲獎比例和參賽覆蓋面均創歷史新高。
大賽是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我省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近年來,江蘇職業教育聚焦國家戰略,緊跟產業變革和市場需求,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模式,旨在打造更多“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勤學苦練 未來工匠斬獲佳績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覆蓋的專業面廣泛。在獲得金牌的选手中,既有新能源車檢測高手、智能家居安裝工程師能手,也有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操作手、工業產品数字化設計與製造師,還有珠寶玉石鑒定師、模特……
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只要走到車前就目光炯炯。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職三年級學生劉嘉瑜和搭檔陳劭文獲得了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金牌。從高職二年級參加校賽到最終在國賽中獲獎,劉嘉瑜和搭檔一路披荊斬棘,克服了重重困難。劉嘉瑜告訴記者:“國賽前4個月,每天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9點半,除了吃飯,我和搭檔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項目比賽分故障診斷、拆裝電機、整車維護等多個小項,全部完賽需要2天,共7個小時。“比賽中最有挑戰的是故障診斷項目,在2小時內,憑藉對車的了解,借用診斷儀、測量工具等,我和搭檔需要找出8個故障並且進行排除,最終車輛正常運行才算完成任務。”劉嘉瑜說,“這非常考驗我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現場的靈活應變能力。”
老人不配合吃藥如何應對?如何照顧失智老人日常起居……這些養老服務中頻頻出現的棘手問題,也是養老服務技能大賽的重要考核內容。獲得該賽項一等獎的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王雪瑩,早在一年前就進入備賽狀態。“要準備的內容特別多,練得越多把握也會越大。”王雪瑩告訴記者,在學校實訓室里,她模擬過無數種社區居家及養老機構中可能出現的情形。“一線護理員培訓往往強調實操和用心用情的細心服務。而我們的學生是從護理基礎知識、代謝機制、藥理等學習開始,基於人的需求來進行整體化、系統化的培訓。”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教師裘雲說。
“通過嫁接可以讓農作物‘揚長避短’。”蔬菜嫁接技能賽的金牌被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植物工程系園藝高職1901班學生陳祉穎摘得。陳祉穎的指導老師吳文麗告訴記者,初選時學校報名該項目的學生有十幾個,但最終只有陳祉穎堅持了下來。為了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她每天早上6點鐘就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11點才休息,基本上以實驗室為家,“壓力太大的時候,小姑娘也會哭鼻子、耍個小性子,但擦乾眼淚她還是選擇堅持。”
以賽促教 精準對接崗位需求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取得好成績,彰顯出江蘇持續推進“以賽促教”、強化實踐育人的成效。“此次取得的良好成績,反映出了我省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塑造了良好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徐慶表示。
白鹿酥點、水晶石榴、清湯素翅、隨園小景藝術冷盤……在烹飪比賽中,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的隊員們以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為基礎,設計出一桌“隨園風味宴”征服了評委們,獲得一等獎。南京旅遊職業學院烹飪與營養學院院長呂新河告訴記者,在平時的課堂中,同學們就會學習到宴席設計、菜品設計、成本控制、菜品推廣等技能大賽可能會“考”到的知識點。“我們鼓勵人人參與,從中‘選尖選優’,並將競賽項目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從大一開始,我們就會向學生們介紹職業技能大賽,最終挑選成績優異和願意吃苦訓練、有志參与比賽的同學集中培訓‘開小灶’。”
重視實踐,貼近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崗位需求,將“教、學、賽”融為一體,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在去年8月的建築裝飾技術應用賽項上,南通職業大學的魏同玉和柳曉瑜獲得全國一等獎。“在比賽中,有一個指令深化設計考察的項目,堪稱‘盲盒’環節,這就要求學生有充分的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在生產一線真正實幹實操過。”南通職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指導老師張蓓表示。
職業技能競賽,不僅是“考學生”也是“考老師”,越來越多來自企業一線的技術骨幹走進職業院校。張蓓告訴記者,學校着重提高老師“雙師型”素質,與省內龍頭建築設計公司合作。“學校一方面要求新進校的老師必須進入企業輪崗半年後才能夠走上教學崗位,所有老師每年也會有2―3個月的時間在企業工作學習。另一方面也會從企業一線引進技術骨幹擔任老師,並帶着學生前往建築工地、裝修設計公司實習鍛煉。”
“產學研融合既是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的發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斷契合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我們鼓勵老師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發展方向融入日常教學,帶着學生在研究中學、實踐中學,一起鑽研新技術。”揚州市職業大學黨委書記馬順聖表示。近年來,揚州市職業大學與西門子、騰訊、吉利等頭部企業共建了智能製造、大數據、新能源汽車、智能光電4個重點產業學院。在這樣的氛圍下,揚州市職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倪靜雯、閔熙昊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建築工程識圖”賽項中獲得佳績。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對於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在質和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院長楊愛萍表示,老齡產業是需求導向型產業,為培育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除了與養老機構產教深度融合外,還在校內打造智慧康養實訓基地,融入智能化可穿戴及監測設備。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學生可以“親身感受”患有偏癱、中風等疾病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需求。
“冠軍”回家 幫學生向社會人轉變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根據江蘇中職職教高考和高職專轉本獎勵政策,獲得省賽一等獎及國賽二等獎以上的同學,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都可以按照相關程序直接錄取本科。同時,對於國賽獲獎选手,還會根據獲獎等級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數以千計的職校學生正通過技能大賽升入本科,成為“知識+技能”型人才,為促進江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
去年9月初,從南通職業大學畢業的魏同玉已經前往南京工程學院開始了本科大三的課程學習。“高強度訓練,為了目標拼搏是我高職三年學習的縮影。我想,無論一年後我是就業還是考研,這種刻苦拼搏已經鐫刻在我的心裏。”魏同玉說。
近年來,中國工業自動化高速發展,對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已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剛性需求。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也正是為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台,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土建大類專家組組長陸惠民表示,職業教育雖以就業為導向,但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長遠的職業生涯考慮,為他們的就業、擇業、終身發展打好綜合素質基礎。把學習綜合知識、提升技能與培養職業精神融合起來,“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向社會人的轉變,吸引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創造圓夢舞台。”
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周樂山認為,職業教育要時刻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助推器。
徐慶表示,今後,我省將進一步完善技能大賽制度,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技術技能型人才,並優化我省職業教育成才的“立交橋”,建立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從基礎教育到中職、高職再到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動職普融通、職本融合,推動職業教育社會化發展。(記者 張琳 恭弘=叶 恭弘真 葛靈丹 謝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