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娛樂騙局

2022
08-30

  近日,經家庭農場自願申報、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逐級核評和社會公示等程序,省農業農村廳將南京市江寧區御農香家庭農場等324家家庭農場評定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至此,我省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總數達到2855家。

  2020年以來,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擴容家庭農場隊伍,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名錄管理範圍。全省納入名錄的家庭農場總數由2019年底的5.3萬家增加到目前的17萬家左右。優化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評定條件,突出“最佳規模效益”導向,逐步構建省市縣三級聯評制度,累計培育各級示範家庭農場超過1.9萬家。為引導家庭農場強化成本核算意識,2021年為家庭農場“量身定做”了电子記賬軟件――家庭農場隨手記App,供家庭農場免費使用,目前正常記賬戶超過5000家。為提高家庭農場組織化程度,全省建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總數近200個。(記者 吳瓊)

2022
08-16

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創排的崑劇《瞿秋白》作為開幕演出。 崑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崑山8月14日電 (記者 鍾升)2022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13日晚在崑曲故鄉江蘇崑山拉開帷幕。本屆盛典期間,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優秀劇目展演計劃線下演出7場大戲,3場折子戲組台;其餘在線上展播,共演出11台大戲,20台折子戲組台。

  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已在崑山成功舉辦了三屆,實現了全國348個劇種以及木偶戲、皮影戲2種戲劇形態的“大團圓”,並且為戲曲劇種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台、積累了寶貴經驗。

  生旦凈丑道盡人間百味,唱念做打演繹時代變遷。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鬍和平在致辭中說,近年來,文化和旅遊系統通過推出專項政策、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培養戲曲人才、組織展演展示、納入非遺保護等一系列有力舉措,积極改善戲麴生態,增強戲曲發展後勁,形成體系化的戲曲傳承發展機制,激發了戲麴生命力、彰顯了時代新風采。

  在胡和平看來,舉辦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正是推動戲曲保護傳承弘揚的務實舉措,打造了新時代推動戲曲事業出人、齣戲、出效益的“戲曲盛會、百姓節日”,構築起全國戲曲劇種院團大匯聚、大展示、大交流的寬廣舞台。

  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在致辭中說,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戲曲大省。近年來,江蘇省正大力推進戲曲創作發展。

  許昆林表示,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既是全國戲曲界學習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江蘇文藝精品創作的展示窗口。江蘇省將進一步做好戲曲保護、傳承、發展各項工作,推出一批藝術精湛、民眾喜愛的戲曲精品,培養一批服務人民、德藝雙馨的領軍人才,當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讓戲曲百花在新時代綻放光彩、競秀芬芳。

  當晚,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新三年計劃也正式啟動,將以人才的培養、戲曲的傳承為重點。“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先後於2021年、2022年評選出共計54名戲曲表演領軍人才。今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將為這批演員舉辦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優秀劇目展演,促進不同劇種交流互鑒,激勵各路領軍人才成長壯大。

  同期還將舉辦“天下第一團”青年表演人才傳習班,組織全國僅有一個國辦團體的劇種主要演員到崑山參加培訓。今年的首批培訓班,擬組織約60人參加培訓。為傳統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百戲同台、百花齊放。(完)

2022
08-10

  高溫酷暑擋不住建設的熱情,連日來,江蘇省各重點交通項目在做好建設者們防暑降溫的同時,穩步推進項目進度,未來人們出行將越來越便利。

  南沿江城際鐵路(常州段)站前3標項目現場,工人們頂着烈日,正在拆除最後一批防側移裝置,這也意味着南沿江城際鐵路金壇先開段站前工程基本結束。其中,全長48.67公里的無砟軌道施工,較計劃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個月,預計9月份可開啟後續的軌道鋪設工作。

  南沿江城際鐵路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中的重要線路,正線全長278.5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未來將聯通已全線開工建設的滬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屆時常州市民可直達上海浦東。

  日前,記者從位於揚州市儀征境內的龍潭長江大橋北錨碇施工現場了解到,目前,全橋重要受力結構–堪稱錨碇”心臟”的錨固系統即將完工,這也為後續轉入主橋上部施工打下堅實基礎。作為龍潭長江大橋的主要承重結構,北錨碇犹如一個”秤砣”,依靠其巨大的重力抵抗主纜拉力,而錨固系統更是”心臟”部位,關係到整座橋樑的安全與質量,因此施工人員即使頭頂烈日,施工依然十分細緻。

  為加快推進大橋建設,施工方克服高溫天氣等影響,嚴把安全質量環保關。目前,大橋除北錨碇外,北引橋也按計劃有序推進建設。大橋建成后,市民可直接從儀征過江前往南京祿口機場,這對推動揚州市跨江融合發展,促進寧鎮揚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李明洋 常州台 揚州台 編輯/玉潔)

2022
08-03
2022
07-31

  7月28日,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上半年度江蘇金融運行“成績單”:上半年,全省本外幣貸款新增1.78萬億元,本外幣各項存款增加2.07萬億元,均居全國第一。

  上半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63億元。從結構看,銀行信貸與政府債券融資持續較快增長,是推動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數據显示,6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新增1.7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24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19.8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全國平均增速高4.4個百分點。受地方債發行提速帶動,上半年全省政府債券凈融資1719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77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1%,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

  面對疫情衝擊,全省金融部門主動作為,加快信貸投放結構持續優化,對製造業、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數據显示,6月末,全省製造業貸款餘額2.51萬億元,同比增長21.9%,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全省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2.39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全省涉農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7%,比上年末上升3.2個百分點;全省綠色信貸餘額同比增長49.9%,比上年末上升9.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省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趨降。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通過持續釋放LPR改革潛力,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全省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穩中有降,二季度延續這一走勢。6月份,全省一般貸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7%、4.3%、4.8%,比上年末均下降0.3個百分點。

  此外,我省存款增長較快,6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各項存款增長比上年同期多2400億元,為歷年同期最高。(記者 李達)

2022
07-26

  到2025年,省內可再生能源佔比將達15%以上 ――

  現代能源體系擦亮江蘇綠色低碳“底色”

  近日,《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實施。到2025年,省內可再生能源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達到15%以上,全省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6600萬千瓦以上,佔總裝機比重超過34%。其中,光伏發電裝機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00萬千瓦以上。一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將為我省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提供清潔能源保障。

  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按2022年協鑫科技顆粒硅產能26萬噸計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11.4萬噸,相當於多植樹4940萬棵。待協鑫科技目前規劃顆粒硅產能60萬噸全部投產後,則相當於每年多植樹1.14億棵。”在徐州6萬噸顆粒硅項目成功投產基礎上,7月,協鑫科技又一個10萬噸級顆粒硅項目首套裝置生產線正式投運。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功投產的顆粒硅技術是協鑫科技超10年潛心研發的“黑科技”,其每生產一千克顆粒硅的“碳足跡”數值僅為3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大大刷新了德國瓦克公司此前所保持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全球最低紀錄。

  協鑫科技取得的長足進展,是我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4443萬千瓦,佔全省裝機總量的28.8%。其中,光伏發電裝機位居全國第三,生物質發電裝機位居全國第四,全省能源結構漸趨優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趨明顯。尤其在光伏領域,我省建立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發電全產業鏈,省內硅片、晶硅電池以及晶硅組件等產量分別佔到全國總產量的38.5%、38.8%和49.1%左右,產品遠銷海外,品牌效應凸顯,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的名片。

  隨着“十四五”及今後一段時期,全球能源將加速向低碳方向演進,以及我國將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可再生能源依然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為此,“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全力推進分佈式光伏發電,穩步有序開展海上光伏建設,加快推進“光伏+”綜合利用,多元化發展生物質發電,科學推進抽水蓄能開發,高效多元推動非電利用。

  《規劃》显示,到2025年,省內可再生能源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以上,實現能源消費結構有新優化。根據估算,“十四五”期間,我省光伏發電將新增約18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690億元;各類生物質發電將新增約6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35億元;抽水蓄能將新增約68萬千瓦,新增投資約37億元。

  能源改革需啃下“硬骨頭”

  突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和高比例速度;突出產業和能源開發利用的協同,推動全鏈條發展;突出投資和效益測算,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普惠……《規劃》緊盯能源轉型的關鍵着力點,加快推進我省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我省可再生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持續擴大,但仍有兩大問題亟待解決。”在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能源資源研究所所長賴力看來,第一個難點是打造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並推進源網荷儲的一體化;第二個難點是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效機制,特別是推進可再生能源參与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機制。

  所謂源網荷儲一體化,就是要讓能源設施多能互補,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要素,將能源網絡中生產、傳輸、存儲、消費等環節互聯互通。“源網荷儲四個環節對應着不同的主體,有新能源開發企業,有電網公司,還有工業用電大型企業,因此多元化主體格局的利益協調統籌機制亟待創新。”賴力說。

  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自身又存在諸多挑戰。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土地需求高,長期受到土地資源、生態紅線、林業、海域使用等因素制約,隨着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不斷提升,土地資源約束愈發明顯,發展空間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點,而我省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與省內負荷消納呈逆向分佈,省內電源側調峰資源潛力有限,導致可再生能源消納難。

  用不完又送不出,消納難題亟待加速破局。為構建新型電力消納機制,《規劃》提出,在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上,還需着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模式創新,探索建設新一代電網友好型可再生能源電站,完善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市場化商業模式和共享共建模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穩定性和電網友好性。

  江蘇光伏發電領跑全國,但作為耗能大省,我省缺乏供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需要更好地利用屋頂資源發展分佈式光伏。“江蘇有超過12億平方米的屋頂面積,如果其中50%安裝屋頂光伏,年發電量可超過700億千瓦時,占江蘇省總用電量的10%,有望幫助江蘇提前實現‘雙碳’目標。”省光伏產業協會會長張國興說。

  倒逼企業升級“掘金”手段

  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有力帶動裝備製造、科技研發、配套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自然也成為企業积極布局的新“藍海”,但也將考驗企業的“掘金”能力。

  天合光能是國內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規劃》出台後,江蘇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所有企業都應加快轉型升級,適應並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天合光能將大力布局儲能、特高壓、能源数字化等最新領域,這些領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是全新的‘藍海’。”高紀凡表示。

  倒逼產業提升創新發展能力,《規劃》明確,將推進單晶行業轉型,深入研究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組件產業化關鍵技術,推動廢舊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及新產業鏈發展,提升我省光伏企業競爭力。

  “今年,雙良節能正力爭在年底前將公司包頭廠區的硅片產能提升至20GW。到2023年,公司包頭廠區的硅片產能有望達到40GW,產能會迎來一個飛躍式增長。”雙良節能董秘王磊介紹,公司的單晶硅片產能正在快速擴張。其產能擴張的背後,是近5年來,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規模保持在8000萬元以上,研發投入佔比基本維持在4%左右。作為回報,7月20日,公司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拿下大訂單,安徽華晟新材料將在2022年至2025年期間,預計採購單晶方錠7800噸,銷售金額預計達到30億元。

  更多新技術還在新能源領域“搶佔”落地場景,日前,江蘇首個数字人民幣光伏結算場景在蘇州正式落地,進一步拓寬数字人民幣在新興業務領域的應用。

  蘇州東安岩芯能源是一家新能源方向的科技企業,公司與蘇州相城區5家企業開展分佈式屋頂光伏合作,近兩個月累計發電量超過65萬千瓦時,上網電費和補貼金額達28萬元。與以往不同,這筆費用通過数字人民幣支付到賬,這也是省內首筆数字人民幣光伏結算。“通過数字人民幣結算可以實現結算款項的實時到賬,它的結算效率很高,安全性也很高。”東安岩芯光伏項目負責人胡彥伊說。(記者 陳澄 沈佳暄)

2022
07-24

  省政協專家協商會上委員、專家积極建言獻策 ――

  把長江江蘇段打造成“水韻江蘇”閃亮名片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7月22日,省政協圍繞“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召開專家協商會,11位委員、專家积極建言獻策。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同志到會介紹我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省發改委、文旅廳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現場作回應發言。

  會前,省政協邀請部分委員、專家赴南京、常州等地開展實地考察,並向湖北、重慶兩地政協發函,了解當地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情況,與有關方面進行深入交流。省政協還組織委員在掌上履職APP上開展網絡議政,有55位委員在線發表意見建議。

  完善規劃編製

  突出地方特色

  長江江蘇段聯通大海、交匯運河、匯聚名城,沿線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絢爛多彩的人文景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同於地方性文化建設規劃,要更加重視文化體系及文化標識的梳理與建設,更加重視跨省區、跨城市協同。”住蘇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提出,要注重體系建構,推進城際協同,在深入研究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項目謀划,特別是重大項目謀划設計,深刻把握長江文化的內涵體系,突出我省長江文化地方特色。

  省政協委員、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梅耀林正和團隊加快編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他建議,省級層面繼續加強重大項目、標誌性項目整體統籌和遴選,利用省級規劃與市級規劃編製互動契機,引導各地對重大項目進行再梳理、再凝鍊,形成一批整體性高、標示性強、可落地實施的優質重大項目。

  “國家文化公園更多強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屬於承載集體文化記憶的公共文化空間。”在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看來,需要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區域長效合作機制,還要通過創新創意或技術手段,使文化遺產以更適應現代思維模式的姿態走入公眾視野。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智庫成員、南通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王倚海建議,立足區域特點,堅持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並重。“以南通為例,可以通過‘展現近代工業文化’項目為抓手,重點開發好長江天生港段、通揚運河唐閘段、海門區大生三廠段等遺產。全省各地立足區域特點打造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既擦亮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共同名片,又突顯長江江蘇段不同城市獨特文化個性。”

  加強生態保護

  依法建設管理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戰略要求,近年來,我省堅持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壓倒性位置,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對存在稀有瀕危動植物資源的江段劃出專門生態保護區。”“通過嚴格的江河上下游水質目標交接責任制,對南水北調水源地進行特殊保護。”在省政協常委、省社科院副院長陳愛蓓看來,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關係長江命運。

  “要把長江江蘇段及其重要節點景觀建成長江兩岸全域保護開發的示範帶。”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王修信建議,加快制定協調一致的長江江蘇段生態與環境保護、土地修復與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形成有執行力和約束力的法律文件。

  省政協委員、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院長姚冠新建議,進一步處理好頂層設計與依法監督之間的關係,嚴格按照《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高水平編製好相關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對各地上報的相關規劃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專業評審,充分發揮人大和政協職能作用,監督各地依法依規開展組織建設和運營管理。

  打造文化品牌

  彰顯文化自信

  立足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誌,提升中華文化標識傳播度和影響力,深挖我省作為大運河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交匯點”的特色內涵。委員、專家們還就內涵挖掘和品牌打造,傳承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积極建言。

  在揚州市政協委員、揚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晏明看來,可以突出“疊加共建”的建設打造思路。“建議與長江大保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疊加,與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工程所賦予的水文化、水情教育疊加,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疊加,突出古代文化、現代文明與生態文明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有效疊加與和諧共生,展現‘水韻江蘇’獨特魅力。”

  “建議加快完善長江文化特色標識體系,建設我省長江文化遺產基礎數據庫和圖譜,推進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修繕等保護項目、越城遺址等地域文明探源項目,爭取規劃建設中國長江文化博覽館,打造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代表性的長江文明‘大遺址’和長江文化風貌群。”南通市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將目光聚焦到完善長江文化特色標識上。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向民注意到,近年來,我省已建立一批特色產業文化博物館,但長江文化主題較為分散。“建議進一步發掘產業文化要素,拓展博物館文創、研學游等博物館文旅融合新業態,建設線上揚子江產業文化博物館群的数字人文平台,舉辦國際產業文化博物館交流展和論壇等。”

  南京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省政協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南京圖書館研究部主任徐憶農建議,利用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契機,在南京創設“揚子江文化節”,舉辦系列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充分展現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與無窮魅力。(記者 方思偉 通訊員 朱筱毓)

2022
07-23

  中央依法治國辦市縣法治建設工作督察第三督察組來江蘇開展督察

  姜偉講話 吳政隆與督察組座談 許昆林彙報 鄧修明出席

  日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市縣法治建設工作督察第三督察組組長姜偉率隊來江蘇開展督察。姜偉出席專題彙報會並講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政隆與督察組座談。省長許昆林作彙報,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鄧修明出席會議。

  姜偉介紹了此次實地督察的重點任務和工作安排。他指出,中央依法治國辦組織開展市縣法治建設工作督察,是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的重要政治任務,是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夯實基層法治基礎的實際舉措,也是進一步強化制度剛性約束、確保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夯實基層法治基礎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深入思考、加強統籌,着力破解制約基層法治建設的“瓶頸”問題,不斷提升市縣法治建設水平。督察組將緊緊圍繞學習宣傳研究闡釋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黨領導法治建設制度和工作機制貫徹落實及發揮作用、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等方面實事求是開展實地督察,全面客觀反映情況,既要總結經驗成效,充分重視地方法治建設取得的成績,更要堅持問題導向,發現真問題、真發現問題,確保督察取得實效。希望江蘇省各級黨委、政府旗幟鮮明講政治,強化協作聚合力,嚴肅認真守紀律,並以此次督察為契機,不迴避矛盾、不掩飾問題,提能力、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切實推動市縣法治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

  吳政隆代表省委、省政府對督察組一行表示歡迎。他說,中央依法治國辦市縣法治建設工作督察第三督察組來江蘇督察,是對我們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江蘇的一次全面體檢和具體指導。在簡要介紹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后,吳政隆指出,近年來,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法治江蘇、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發力,深入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大力實施法治惠民工程,夯實法治江蘇的基層基礎,着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努力使法治和誠信成為江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顯著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滿意度。我們將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接受督察,全力配合督察,客觀真實反映情況,對督察組指出的問題,照單全收,舉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實。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我們將以此次督察為契機,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抓薄弱、補短板,抓基層、強基礎,不斷提升市縣法治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落細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着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良法善治為履行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保駕護航,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許昆林在彙報時說,江蘇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新時代法治江蘇建設,彰顯以法治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突出以市縣法治建設促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定位,不斷健全完善黨領導全面依法治省的工作機制,紮實有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切實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更高水平法治江蘇建設取得积極成效。我們將以此次督察為契機,嚴格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進一步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夯實法治建設基層基礎,壓緊壓實法治建設責任,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在江蘇落實到位。

  第三督察組全體成員,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潘賢掌,副省長儲永宏,省法院院長夏道虎,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參加有關活動。(記者 黃偉 王拓)

2022
07-23

  適度放寬認定條件 確保應養盡養

  我省出台特困人員認定辦法

  記者7月21日從省民政廳獲悉,最新出台的《江蘇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適度放寬特困人員認定條件,細化收入財產具體規定,進一步規範特困人員認定,確保應救盡救、應養盡養。《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辦法》規定,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辦法》適度放寬有關認定條件,拓展“無勞動能力”的殘疾種類和等級,在原有認定“一、二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一級肢體殘疾人”為無勞動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二級肢體殘疾人和一級視力殘疾人”,並對“無生活來源”的認定條件進行完善。

  《辦法》規範收入計算的方法,即按照申請前6個月的平均收入計算。省級確定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優待撫恤金、計劃生育家庭按政策享受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特別扶助金、政府發放的尊老金不計入在內。

  《辦法》規定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擁有汽車(殘疾人功能性補償代步機動車除外)等不得被認定為特困人員的情形,放寬“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認定條件。在原認定範圍的基礎上,規定本人收入低於當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財產符合當地低保邊緣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重度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應當認定為無履行義務能力。同時,將特困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規定特困人員中的未成年人,可繼續享有救助供養待遇至18周歲;年滿18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可繼續享有救助供養待遇。

  《辦法》加強政策銜接,對於公安機關已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符合特困人員供養條件的流浪乞討人員,可簡化程序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落實救助政策。規定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的,不再適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的殘疾人,不再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同時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和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條件的未成年人,選擇申請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的,不再認定為特困人員。

  《辦法》明確申請受理和審核確認程序。申請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委託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他代理人代為提交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通過調查核實,提出初審意見。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15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確認意見。《辦法》同時規定鄉鎮(街道)審核過程中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可不進行民主評議,僅對公示中出現投訴、舉報等較大爭議的對象進行民主評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簡化優化認定程序,縮短辦理時限,確保困難群眾能夠及時、便捷地獲得救助。(記者 唐悅)

2022
07-13

  7月11日,正值第18个中國航海日,深化江蘇海事司法與行政執法戰略協作推進會在南京海事法院召開。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修明出席會議並講話。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作總結講話。

  鄧修明充分肯定海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協作機制運行以來在服務大局、糾紛化解、機制創新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就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海事執法司法工作、提高服務保障海洋強省建設能力水平提出要求。鄧修明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把握好江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重大責任,主動圍繞海洋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深入推進海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協作。要加強涉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執法司法保護,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和更加公正透明的法治營商環境。要找准服務沿海地區發展的切入點和着力點,全方位加強海事執法司法工作,為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合力化解涉海領域各類矛盾風險。各協作單位要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強化日常工作聯絡、涉海治理聯動、數據資源聯用、協作隊伍聯建等工作機制,進一步打造海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協作“江蘇品牌”。(顧敏 於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