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江蘇新聞3月9日電(劉林 劉濤)隨着春耕陸續開始,大量農資通過鐵路貨運運輸。為了保障農資運輸暢通,南京鐵路公安處淮安站派出所組織民警深入淮安地區各鐵路貨運中心,指導開展安全防範、落實安全巡查,全力保障春耕期間農資運輸安全。
女民警楊靜在檢查運輸農資車皮有無破損、被盜情況。趙啟瑞 攝
3月8日,又有一批15車967噸的春耕農資要通過淮安南站貨運中心轉運,當日恰逢“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原本被安排休息的南京鐵路公安處淮安站派出所女民警楊靜,放棄休假,堅守在崗位一線,保障農資運輸安全,用奉獻和責任向節日致敬。(完)
“江蘇醫惠保1號”日均賠付26人
集中投保期倒計時 參保人數突破270萬
“江蘇醫惠保1號”自去年12月上線以來備受關注。記者從江蘇省醫保局獲悉,至2月24日參保人數突破270萬。目前集中投保期進入倒計時,投保通道將在2月28日24時關閉。
“江蘇醫惠保1號”項目組提供的數據显示,自1月7日理賠通道開通以來,該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已為1220位用戶提供理賠服務,賠付總金額681.23萬元,人均5584元,平均每天賠付26人。
與其他商業醫療保險不同的是,“江蘇醫惠保1號”由省醫療保障局指導,江蘇銀保監局監督,對參保人的年齡、既往病史、健康狀況等均不設門檻,只要是江蘇醫保群眾,已患或正患重疾患者都可保可賠。一年繳納保費158元,即可獲得醫保目錄內外最高320萬元保額的補充醫療保障。
“江蘇醫惠保1號”已全面開通醫保個賬支付渠道,全省職工醫保人員可使用醫保個人賬戶餘額為本人和配偶、父母、子女繳費,實現一人繳費保障全家。通過“江蘇醫惠保1號”微信公眾號或支付寶搜索“江蘇醫惠保1號”在線投保的,第二天零時即可生效。
為進一步提升理賠效率,“江蘇醫惠保1號”推出“快賠”服務,參保人可通過“江蘇醫惠保1號”微信公眾號發起理賠,進入公眾號,點擊底部菜單欄“服務中心―理賠服務”申請理賠。 (記者 黃紅芳)
繃緊企業復工復產安全弦
我省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超98%
正值節后復工復產關鍵期,記者從省應急管理廳了解到,省安委辦貫徹落實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和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強化服務指導,壓實各方責任,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安全復工復產。目前,全省近27萬家企業復工復產,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超過98%,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蘇州市,企業復產率超93%。
早部署早研判,助力復工復產“加速跑”
春節后復工復產,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疫情的影響,讓安全生產更增加了不確定因素。省安委辦要求各地、各部門督促重點行業企業落實好負責人主持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專題會議、制定一份周密的復工復產方案、召開一次全體員工大會、開展一次全員安全教育、制定一套應急處置方案、組織一次全廠性安全檢查“六個一”要求。同時,提前研判節后復工復產期各類安全風險,提出70條防控建議。
蘇州對全市危化品企業隔離人員進行摸底,向隔離人員較多的企業發出重點提示。徐州組織召開安全風險研判會,明確要求摸清節后需要復工復產企業底數,並針對交通運輸、礦山、建築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下發安全提示函。泰州組織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開工第一課”,圍繞以案說法、排查隱患等重點,要求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授課、職工全員參訓,累計覆蓋104個鎮(街)園區、1萬餘家企事業單位、16萬人次。宿遷強化宣傳引導,利用微信公眾號、手機短信等發出企業復工復產安全提示,製作《春節復工復產安全提示》音頻,通過車載電台、村村通應急廣播、企業安全生產“音管家”等不間斷循環播放。
檢查組跑現場,杜絕“帶病”生產
查看各區域安全生產運行情況,查閱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及相關資料,指導企業全面開展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整改……最近,南京市高淳區應急管理局檢查指導組來到南京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緊盯企業復工復產安全生產關鍵環節,深入開展安全指導、宣傳教育和監管檢查。
無錫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對重點監管企業、重大危險源進行每日安全生產線上巡查和點調,同時開啟遠程“執法+專家”模式,全市應急部門檢查指導企業163家,發現問題隱患1379項,落實聯防聯控責任和安全防範措施“最後一米”。常州深入開展“安全惠企”服務,以“檢查+專家”的形式組織安全檢查、專家諮詢和宣傳教育活動,督促企業落實安全防範措施。
復工復產期間,全省各地應急部門共組成132個執法檢查組深入企業,發現和交辦整改各類隱患1800餘條。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及時協調危化品、礦山、冶金、粉塵涉爆、有限空間等方面的54個專家組上門指導服務,幫助企業整改問題、消除隱患,推動有序復工復產。
此外,我省還积極推動各地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復工復產期間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省級派出13個督導組進駐各市,圍繞復工復產期間安全防範工作,以及危化品、交通運輸、冶金工貿、城鎮燃氣、建築施工、消防、油氣管道、特種設備、農機、文化旅遊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入一線開展專題督導。
服務指導更貼心,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復工人員有沒有進行核酸檢測?防疫物資都準備了哪些?安全風險報告開展情況如何?連日來,張家港市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每天都會對重點企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視頻電話調度,詳細了解企業疫情狀態下安全生產狀況。
蘇州成立安全生產指導組、應急物資保障組、綜合協調服務組等5個工作小組,奔赴一線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志願服務等各項工作。無錫對39家生產口罩、防護服、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企業,上門提供“一企一策”精準安全技術服務指導,幫助17家企業解決實際困難49個,為30個集中隔離點、214個核酸檢測點、19家醫療機構和1家市定點收治醫院提供安全服務指導,整改安全問題隱患193個。
大力推進行政審批網上辦理、推行安全生產承諾制、開展專家安全指導定製服務、加強線上安全教育培訓、落實安責險惠企……今年以來,省安委辦統籌推進企業安全防範和復工復產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倉儲企業、疫情定點醫院和集中隔離區、居民小區和員工宿舍以及生活必需品生產運輸、農資等企業和單位的隱患排查整治力度,目前已排查整改隱患2100餘處,確保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重點單位安全運行。(記者 盧曉琳 通訊員 嚴小娟)
中新網南京1月22日電 (徐珊珊)江蘇省農業農村廳22日公布的數據显示,2021年,江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10.7%。
當天,江蘇省人民政府就2021年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季輝介紹,2021年,江蘇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實現全面鄉村振興良好開局,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江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10.7%,增幅連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6:1。
2021年,江蘇深入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組織實施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紮實推進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支持农民創新創業,健全完善集體收益分配機制,拓展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出台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政策舉措,選樹推介“共同富裕、百村實踐”典型,积極探索發展融合經濟、綠色經濟、服務經濟和“飛地經濟”等四類新型經濟形態。
鄉村特色產業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礎。目前,江蘇10億元以上縣域特色產業超過180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86個,對促進农民增收發揮了积極作用。
隨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已成為鄉村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季輝表示,“十三五”以來,江蘇鄉村休閑旅遊農業、農產品網絡營銷額等新業態以15%以上年均增速發展,“蘇韻鄉情”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去年江蘇首推100個農耕實踐基地和100個康美基地,沭陽花木、贛榆海鮮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
“2022年,我們將把促進农民增收、推動共同富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緊緊抓住鄉村產業這一關鍵,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拓展就業空間和增收渠道,加快構建农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長效機制。”季輝說。(完)
江蘇將舉行200場專場招聘會
不讓一個就業困難人員掉隊
1月13日,江蘇省暨南京市“2022年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正式啟動。此次援助月全省計劃面向困難群眾舉行線下專場招聘活動不少於200場,走訪服務對象家庭3萬戶。援助行動將突出保障就業兜底功能,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不讓一個就業困難人員掉隊。
此次援助行動主要服務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失業人員、去產能職工及困難企業職工、農村低收入勞動力、長江禁捕退捕漁民等群體。援助月期間將為他們提供就業幫扶,幫助他們了解就業援助政策措施、掌握申請方法、享受就業服務。
活動啟動現場舉辦了首場招聘會,保利物業、金潤發購物中心等20家企業拿出1000多個就業崗位,用於此次援助月行動的幫扶。現場不少求職者意向綜合維修、保安、銷售、OA設備技術等崗位,薪酬待遇在2700元-8000元。
據了解,援助月期間,人社部門將通過跨部門數據比對、上門走訪、電話核查等方式,調查摸清轄區內幫扶對象情況信息,將其中尚未就業以及靈活就業但收入較低、就業穩定性差的人員作為本次活動重點服務對象,建立幫扶台賬和實名制援助數據庫。各地人社局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將公布就業援助月活動計劃以及鼓勵支持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記者 唐悅)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江蘇邁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8400萬江蘇兒女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交出了一份“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良好開局的優異答卷。為全面回顧過去一年江蘇的好思路、好舉措、好做法,激勵全省上下繼續走好新時代趕考路,2022年1月11日起《江蘇新時空》推出“回眸2021”年終觀察系列報道,首先關注,過去一年總量龐大的“江蘇製造”如何在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加快自主創新,強化產業鏈安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
統計數據显示:1-11月,江蘇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兩年平均增長9.3%,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高出了3.4個百分點,比全國高3.4個百分點;規上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工業利潤增幅高達28.2%,企業虧損面逐步縮小。這意味着,十四五開局之年,江蘇工業不僅實現了總量的擴張,還步入了銷售收入增幅高於工業增幅,利潤增幅又高於銷售增幅的高質量發展軌道。
在鹽城大豐這台1200噸全球最大水平定向鑽機即將發往東南沿海國家重點工程,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通過自主創新研製出國內第一台大噸位鑽機,同時不斷尋求關鍵部件國產替代,使得產品生產周期從原來6個月減少到1個月,產品價格也降低了一倍多,2021年銷售收入增長了20%。
江蘇谷登重型机械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明桃介紹,整個設備上的國產原件替代已經達到90%,其中發動機用的濰柴,泵馬達用的常州恆立。
【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中6個躋身國家隊】
2021年江蘇工信戰線重點推動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着力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形成175項技術可替代性強、短期內省內力量聯合起來有望攻破的項目庫,促進江蘇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2021年江蘇重點扶持的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中有6個躋身國家隊,產業鏈集群優勢凸顯。
近日,伴隨着火紅耀眼的鐵水從高爐奔流而出,中國印尼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年產180萬噸“巨盾鎳業”在印尼德龍工業園正式投產,目前園區已完成投資300億。
德龍集團副總經理吳文南告訴記者,在印尼投資建設工業園區,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稅收、就業和外匯收入,企業也在“走出去”中拓展出新的發展和增長空間。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7.9%,拉動全省出口增長11.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5%,佔比達34.4%,外向型經濟對“江蘇製造”支撐與拉動作用明顯。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編輯/胡超)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27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印發,為江蘇沿海地區中長期產業發展擘畫藍圖。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去年常住人口1903.6萬。《規劃》要求,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要結合功能定位,優化發展布局,進一步向海拓展、向東開放、連通南北方、貫通中西部,形成主體功能清晰、空間集約集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總體布局。壯大區域主發展軸、臨海新興發展軸、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三縱”發展軸,完善北部、中部、南部“三橫”通道,打造陸海聯動區、河海聯動區、江海聯動區“三大片區”。
《規劃》提出江蘇沿海要發展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集群。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經濟和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快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左右。到2035年,江蘇沿海地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躍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翻一番,為打造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世界級城市群、沿海生態屏障提供重要支撐。(記者 沈佳暄)
會議現場。 唐宇明 攝
中新網南京12月18日電 (王偉 徐珊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長江教育創新帶科教產教融合發展大會18日在江蘇南京舉行。大會以“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打造長江經濟帶科教創新共同體”為主題,長江經濟帶沿線高校和企業代表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研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賦能、引領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
開幕式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代表,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代表共同簽署《共建長江教育創新帶科教合作體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
根據《倡議書》,各方將以需求引領、跨界融合為主線,構建更加開放、高效的人才培養格局,建設高水平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網絡,通過高水平、實質性國際平台建設,匯聚全球智慧、開拓長江教育創新帶國際合作新局面,建立常態化、定期化的會議制度,积極推進合作體共商共建。
教育部副部長孫堯指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因素和關鍵支撐。近兩年來,長江教育創新帶眾多高校多個一流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不少成果達到世界前列水平。希望借本次會議,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合作體更好地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圍繞進一步做好長江教育創新帶有關工作,提出三點建議: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協同培育產業急需人才上持續發力;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協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上持續發力;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在協同實施強鏈補鏈行動上持續發力。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認為,建設以創新為核心、教育為中心、育人為重心的長江教育創新帶,有利於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能力,聚焦產業需求,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希望能夠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深化開放辦學、開放創新、開放合作、開放共贏,堅定辦學自信、創新自信、發展自信,完善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的校地、校校、校企聯絡機制,搭建有高度、有特色、有內涵的合作平台,攜手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網絡強國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院士說。(完)
12月1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長江教育創新帶科教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在南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江蘇省副省長馬欣參加會議並致辭。
孫堯代表教育部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教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建設以72所高校與相關行業領域企業、研究院所合作的45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合作體。在兩年多的建設中,長江教育創新帶眾多高校多個一流學科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希望借本次會議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合作體更好發展。
韓立明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擘畫了長江經濟帶“五新三主”發展藍圖,給我們以極大鼓舞。南京將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全力開動創新引擎,勇當我國科技與產業創新“開路先鋒”。衷心希望大會促進思想碰撞、鏈接各方資源,為建設以創新為核心、教育為中心、育人為重心的長江教育創新帶注入強勁動力。真誠期待廣大高校和企業與南京深度合作,共同開創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新局面。。
馬欣說,在教育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關心指導下,江蘇高校將牽頭建立長江教育創新帶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合作體、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平台。希望各校堅持“一盤棋”、融入“一體化”,加強與兄弟院校和領軍企業的溝通交流,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攻關、社會服務等方面密切合作,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開幕式上,26所重點高校、領軍企業代表共同簽署《共建長江教育創新帶科教合作體倡議書》。 (楊頻萍 王偉)
中新社南京11月25日電 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84年不曾擦乾淚眼
中新社記者 申冉
“我的父親、兩個舅舅和小弟弟……他們的死,我怎麼也忘不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漸漸臨近,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如期舉行。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又名“哭牆”)前,98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想起逝去的親人,忍不住激動的情緒,老淚縱橫。
冬日的陽光中,倖存者石秀英、王義隆、謝桂英、馬庭寶在家人的攙扶下向死難者獻花,用布滿皺紋的手顫顫巍巍地指着親人的名字,傾訴生死相隔84年的痛楚。
謝桂英擦拭着眼中的淚水,喃喃自語:“無論過了多少年,我都不能忘,我的父親、兩個舅舅和小弟弟被日本兵殺害了。我也差點死在刀下。”面對鏡頭,老人撩起白髮,戰爭不僅在老人的頭上留下至今清晰可見的傷疤,更成為老人84年來的噩夢。“日本兵看到我,把皮帶解開,我說‘洋先生,洋先生,我是小孩,我是小孩’,但他還是不饒我……”
倖存者馬庭寶指着“哭牆”,眼眶里泛着淚花。“這裡是我父親馬玉泉、舅舅溫志學、姑父楊守林的名字,他們都被日軍殺害了。這段歷史怎麼也不能忘啊。”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發生84周年,當年的倖存者已步入耄耋之年,歷史的見證者正在凋零。南京大屠殺記憶傳承的重任已經落在了後代們的肩上。
馬庭寶的女兒馬明蘭多次陪伴父親參加集會、宣講等活動,她說:“父親經歷過戰爭的傷痛,教育我們要牢記歷史。今後,我們會繼續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達30多萬,這不僅僅是一個数字。它意味着一個個鮮活生命被無辜殺害、一個個家庭就此陰陽相隔。”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錶王進勤告訴中新社記者,“作為死難者的親人,我們有責任一起敲響歷史的警鐘,讓更多人看到那段慘痛的過去,把和平的祈願傳遞下去……”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時鵬程表示,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傳播和平的載體,紀念館將在傳承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歷史記憶、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作出更多的工作和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