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代理

2023
08-25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0% ――

  消費品市場加速恢復 升級類消費持續拉升

  上半年,我省积極搶抓消費恢復關鍵期,堅持“省市縣、政銀企、線上下、內外貿”四個聯動,全力以赴穩增長、穩主體、穩預期,推動消費市場強勁恢復。1―6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49.6億元,同比增長10.0%,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

  強化政策引領,推動消費加快恢復

  上半年消費品市場的首要特點是商品零售恢復向好。1―6月,全省限額以上18類主要商品零售類別中,有16類實現同比正增長,1類同比持平,1類同比負增長。其中,通信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飲料類、金銀珠寶類表現搶眼,分別同比增長40.2%、36.1%、27.8%、20.1%。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政策的有力引領。今年以來,我省充分發揮省、市兩級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工作聯席會議機製作用,出台實施一攬子政策促消費,最大限度釋放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效應。

  南京深入實施“小店計劃”,給數量眾多的城鄉小店補元氣、添能量、增活力,半年來惠及超10萬家小店。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的來伊份金茂覽秀城店,是來伊份品牌在華東區域首個集裝箱創新概念店。江蘇來伊份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魏巍說:“這家創新概念店的落地、降低經營成本方面,政府都給予很大的支持。從目前業績表現來看,由於該店兼顧商場客流、沿街客流,單日營業額基本上達到普通街邊門店的2倍。”

  為了激勵經營主體,我省組織開展“銷售競賽季”活動,根據相關企業社零貢獻率、餐飲營業額貢獻率進行排名,在全省範圍內評選出130家優勝商貿流通企業,每家企業給予30萬元專項獎勵,獎勵金額共計3900萬元,在全省營造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助力企業開拓市場,遴選15家具有江蘇特色和開拓省外、國際市場潛力的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與遼寧、海南共同舉辦三省消費新動能名優企業對接會,60餘家品牌企業和採購企業參會洽談,共達成3.2億元採購合同。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黃建洪說,上半年經濟數據給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消費的企穩回升。從數據看,餐飲收入增長迅猛,說明社會運行秩序恢復達成率極高,社會交往頻度深度均有拓展。升級類消費持續拉升,表明因疫情被抑制的品質生活追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帶來信心的同時,也凸顯出進一步鞏固消費信心、挖掘消費潛力、優化消費保障、促進消費實現的深層需求。

  強化活動引領,營造濃厚消費氛圍

  營造濃厚消費氛圍,我省精心組織“蘇新消費”四季主題系列活動,“蘇新消費・冬季購物節”“蘇新消費・春惠江蘇”圓滿收官,累計開展11項省級重點活動、3200餘場消費促進活動,發放超4.1億元消費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幣紅包,超10萬家商家參与。各市同步開展“一市一主題”活動,共同掀起“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可持續”促消費新潮。

  “2023南京國際消費節・夜之金陵”圍繞大宗商品、夏夜生活、時尚購物、夏季美食、文體消費等,舉辦超400場消費促進活動,打造夜購、夜食、夜宿、夜遊等夜間消費主題場景。

  在無錫,首屆太湖啤酒音樂節暨“太湖購物節”夏日消費季啟動。“整合文旅體育資源密集推出一系列文化旅遊特色活動、體育賽事等,多領域、全方位提升消費市場熱度,更好地讓商圈人氣‘聚’起來,讓無錫夜晚‘亮’起來。”該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蘇州構建起“上半年‘五五’,下半年‘雙12’”的全新促消費格局,舉辦汽車、商圈、餐飲、文旅、首店首發、線上、品牌等各類特色促消費活動超800場,“五五購物節”既關注國際化時尚前沿,又聚焦社區鄰里和基礎民生需求,在聯動各類業態、品牌的同時,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參与其中。

  在這樣的消費氛圍中,全省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全省商務系統加快打造消費新場景,持續開展“江蘇味道”第三屆餐飲促消費系列活動,推介13市首批28個“江蘇味道”美食街區,餐飲、交通、旅遊消費增長較快。1―6月,全省限額以上餐飲收入580.3億元,同比增長26.7%。

  同時,支持重點商貿流通企業開展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等活動,持續開展“蘇新消費・汽車享購全省行”“蘇新消費・第二屆江蘇家電家居購物季”等促消費活動,進一步擴大大宗商品消費市場規模。1―6月,全省限額以上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0.1%、2.7%,較一季度分別提升10.3個、5.5個百分點,實現由負轉正。

  強化品質引領,持續擴大高質量供給

  居民消費理念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進一步轉變,全省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熱度不減,消費升級類商品增勢良好。

  1―6月,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增幅較快,分別同比大幅增長65.0%、55.5%、37.4%,6月環比分別增長68.4%、28.5%、37.2%。限額以上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1%、20.1%、36.1%、40.2%。

  為了培育高品質消費載體,省級財政專項資金4200萬元用於支持省級試點培育街區進行智慧化改造和管理創新,推動省級21條試點培育街區改造提升。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培育揚州等6個城市入選第二批省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率先實現國家和省兩級試點全覆蓋。加強老字號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舉辦第五屆老字號博覽會,吸引省內外500餘家老字號企業參展。推進跨境電商實體新零售業務發展。去年“盒馬跨境GO”項目成功落地蘇州市相城區,並向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跨境Mall”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山姆會員店項目複製推廣。

  下一步,我省將多措並舉做好下半年消費促進工作,切實在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上下功夫、見成效,着力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記者 宋曉華

2023
07-10

  “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公示

  江蘇原創舞劇《紅樓夢》入選

  7月7日,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公示。經評審委員會評選和組委會核定,在8部入圍終評作品中,擬確定4部作品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入選。

  舞劇《紅樓夢》由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大劇院出品。該劇對原著內容進行編排創作,青年藝術家們用現代審美和表達方式,對經典進行解構和整合,將該劇打造成為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自2021年9月首演以來,舞劇《紅樓夢》備受好評,今年3月於南京再度起舞,掀開第四輪全國巡演序幕。該劇傳遞的東方美學與現代表達,吸引着觀眾們一次次為“夢中人”奔赴。(記者 馮圓芳)

2023
06-16

  今年以來,隨着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惠企業政策接連落地,各類經營主體負擔有效減輕,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稅費紅利持續釋放 民營經濟活力倍增】

  揚州華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燃油管路系統研發及生產銷售。公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积極配套新能源車型,參与整車廠的同步研發,不斷擴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新產品新技術帶動公司業績保持增長,發展前景持續向好。

  揚州華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褚國棟說:“這些創新成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今年1-2季度預計可以享受稅費優惠1000萬元,讓我們的現金流更加充實,可以專心搞研發、忙生產。”

  國家稅務總局揚州市廣陵區稅務局徵收管理股股長陸蓉說:“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梳理出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的納稅人名單,進行政策精準推送,我們還與財政、人行等部門密切配合, 共同推進政策落實。”

  隨着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民營經濟活力被有效激發。數據显示,1-4月,全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517.3億元,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繳費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383.6億元,佔比超過七成。分行業來看,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受益最多,佔比達到56.7%。

  【政策精準支持 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受益大】

  廣大中小微企業也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紅利。今年國家延續和優化實施兩批稅費優惠政策,突出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以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為例,全省1-4月新增減稅69.9億元,惠及163.8萬戶納稅人。

  稅務部門也不斷優化辦稅服務,進一步激發創業熱情。在江陰市澄江街道辦稅服務大廳,新設的“小澄易辦”個體工商戶涉稅服務便捷小站操作台前,前來辦理的市民絡繹不絕。操作電腦屏幕上方張貼着一目瞭然的辦稅指引,便於納稅人高效率操作。

  江陰道時勝水電安裝服務部店長封達說:“之前不知道怎麼操作,有了這個個體戶的開戶指南,我們操作起來簡單、便捷、清楚多了。”

  江陰市澄江稅務分局副分局長周迓然說:“自服務推出以來,個體工商戶的網上辦稅率提升了70%到80%,辦稅時長縮短了50%到60%。”

  政策、服務的雙雙優化增強了納稅人繳費人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也為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持續注入動能。數據显示,1-5月,全省新辦涉稅經營主體40.17萬戶,同比增加21.47%,市場活力顯著增加。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康健 揚州台 江陰台 編輯/劉琳)

2023
06-15

  智能農機、科學種植、氣象保障……

  科技助力我省夏糧顆粒歸倉

  近幾日,我省夏收進入尾聲。無人駕駛收割機現身田野代替人力,農業科技助力低產田變“豐收田”,氣象部門構建“天空之眼”助力“龍口奪糧”……今年夏收期間,江蘇各類創新科技助力夏糧豐產豐收、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智能農機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近日,吳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只聞機器轟鳴,少見農人身影。原來,這片飽滿待收的麥田用上了無人駕駛收割機,近4000畝小麥順利收割。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北聯村農戶王建林說,無人駕駛收割機成了大家在農忙時節的好幫手,小麥收割省時又省力。在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和平村,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無人駕駛小麥收割機按照預設路線行進,自動完成收割、卸糧等工作,秸稈就地粉碎還田。

  藉助麥情巡檢機器人,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的農戶無需下田也能對作物長勢了如指掌。南農大智慧農業創新團隊副教授張小虎介紹,該機器人可以24小時智能巡檢,搭載了多光譜、激光雷達、可見光等多個傳感器,傳感器監測半徑可精確到0.6―1.2米,具備高效收集作物表型數據、精確感知田塊環境與作物長勢的功能。

  機器給農人“打輔助”,精準測算收割進度。近日,在徐州市賈汪區紫庄鎮吳窯村的麥田裡,收割機、摟草機、打捆機繁忙工作。村裡組織大型合作社以及300多家種植戶組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隊,建立了一套精準作業平台系統,每台農機每天的收割量、駕駛員的工作量等信息都匯總至平台。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套系統統一科學調度村裡的收割器械,全村3000多畝的麥田,往年的收割工作需要5天左右,今年只用3天就基本結束。

  科學方法變“馬肝土”為豐收田

  8號田畝產924斤,10號田畝產956斤,14號田畝產990斤……6月8日,在南京市六合區耕地質量提升“四新”集成展示與技術研究項目核心示範區夏收現場,20塊試驗田的小麥測產數據陸續出爐。在六合丘陵地區這片過去的低產田,小麥畝產從四五百斤躍升至800斤以上。

  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土壤肥力與植物營養創新團隊負責人汪吉東告訴記者,這塊田的土壤學名為“黃棕壤”,土壤質地黏重、有機質含量低,被農戶稱為“馬肝土”,是南京最主要和最典型的土壤類型。為將丘陵地區中低產田改良成為“豐收田”,省農科院專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秸稈還田是培肥地力的一種方式,但普通的淺層旋耕方式容易造成作物紮根難、加劇病蟲草害。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馬艷介紹,專家通過推廣犁耕深翻技術,將耕作層深度從10厘米提高到20至25厘米,加大土壤孔隙度,將害蟲和雜草埋得更深,以增肥土壤、減少危害。此外,在小麥收割和水稻插秧的茬口銜接緊張時,專家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秸稈化學和生物促腐技術加快秸稈腐熟、加速秧苗生長。

  在肥料使用上,試驗田使用新型肥料、用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稻麥兩季減少6―8公斤、約20%―30%的氮肥使用量,綜合提升養分利用效率。馬艷介紹,在科學用水方面,試驗田把水泥溝渠改造為生態溝渠,農田退水時,水經過示範區內的生態溝排入生態塘,經植物吸收水體養分后再通過管道回用到農田,實現農田退水循環利用,有效防控農業面源污染。

  “在這套綜合技術體系中,不僅糧食產量增加,地力提升和綠色發展的多重目標也得以實現。”馬艷介紹,項目實施2年來,示範區耕地地力提升0.5個等級以上,糧食增產20%以上。這套綜合技術體系可複製、可推廣,為南京丘陵地區中低產田土壤改良和糧食產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範式,利於培育耕層肥沃、養分均衡和生物活性高的健康土壤。

  氣象服務保障夏糧顆粒歸倉

  6月上旬是江蘇夏熟生產收穫高峰期,但5月下旬以來,江蘇省大部分地區天氣以陰雨為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麥籽粒充實。省氣象台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徐敏介紹,在夏收夏種關鍵時期,省氣象部門搶抓氣象有利“窗口”,及時為農戶提供氣象信息,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聚焦災害性天氣對夏收夏種工作的影響,省氣象部門與中央氣象台、省農業農村廳進行多次會商,加密監測,滾動預報,持續做好遞進式、針對性服務。針對5月27日至29日、6月4日至5日兩次強降雨過程,省氣象部門發布《重要天氣報告》《決策氣象服務專報》《天氣快報》等決策服務材料7期,發布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等農業氣象服務專報12期。

  不僅時刻“觀天”,而且精準“探地”。江蘇氣象部門對陸面數據同化系統的土壤濕度監測格點數據產品進行本地化改造,將其應用於夏收夏種生產服務。該產品具有較強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其中該產品時間分辨率為1天,空間分辨率為6.25公里,可及時精準動態監測田間墒情變化。

  擁有一份科學的氣象預報,還需要打通垂直信息直通服務,進一步加強對市縣基層氣象信息的運用。徐敏介紹,通過微博、微信、“農技耘”APP等多個平台,省氣象部門將相關氣象信息第一時間推送到戶到人,為現代農業提供更精細、更有針對性的数字化直通式氣象服務。“省級氣象部門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對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台進行優化升級,協助市一級業務人員使用服務。目前,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已經全面投入業務應用,得到了基層單位和廣大農戶的好評。”(記者 張宣 程曉琳)

2023
06-11

  南京都市圈城際政務服務聯盟成立

  通辦高頻事項增至172項

  6月9日,南京都市圈城際政務服務聯盟在寧成立。成立會議上發布的《南京都市圈城際政務服務發展聯盟高頻通辦事項清單》显示,可在都市圈內通辦的高頻事項由99項增加到172項,新增事項主要在社會保險、醫療保障、公積金等領域。

  172項通辦事項包括107項個人事項、65項企業事項。其中,157項可在線上辦理,其餘15項可通過都市圈各城市的“跨省通辦”線下服務專窗代收代辦。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都市圈城際政務服務聯盟积極推動“跨省通辦”自助辦理,學歷公證、戶口遷移、身份證明等99項事項,在自助終端機上就能辦。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複以來,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的政務服務管理部門通力合作,創新與服務並舉、惠企與便民並進、線上與線下並重,先後推出兩批99項通辦事項,切實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和企業群眾的體驗感、獲得感。去年,南京都市圈異地就醫結算超過332萬人次,人社業務跨地區辦理19萬餘件。(記者 徐冠英)

2023
06-09

  記者從省班列公司獲悉,5月份,全省班列開行再超200列,完成202列,同比增長26.3%,環比增長17.4%;去程109列,回程93列,雙向運行更加均衡,量質齊升迎來“紅五月”。

  南京班列鎖定主要客戶和貨源,及時調整組織發運策略,加大回程組織,優化回程貨源結構。5月,南京中歐班列開行累計64列,同比增長117.4%,創單月開行量歷史新高,提前一個月實現開行目標任務過半,序時進度完成情況位列全省前列。

  徐州班列進一步貼近地方產業發展,加強出口貿易服務力度,5月份服務徐州本地出口額較上月增加1000萬美元,環比增長64%,並首次實現徐州中歐班列運費通過数字人民幣結算。

  蘇州班列以開行自貿區、跨境電商等品牌專列為著力點,持續推動電動工具、數控車床等“蘇州製造”產品通過中歐班列走出國門,1-5月搭載跨境電商貨物4700件,總貨值超1000萬元。

  連雲港班列緊抓中國-中亞峰會召開契機,持續深化通道建設,加大中亞線路開行,強化中亞東行過境班列組織,一方面穩定鐵合金、鉛鋅錠等傳統貨源回程開行,另一方面着力推動出訪中亞成果落地,加強金精礦、麥麩等新開發貨品運輸。

  無錫接續班列在穩定去程、服務地方企業的基礎上,二季度開始運行回程,為全省班列雙向均衡發展增添新動能。此外,我省5月份在JSQ型商品車出口運輸上也進一步發力,當月發運中亞方向商品車出口專列5列,初步實現周班開行,在東部地區領先。

  今年1-5月,全省中歐(亞)班列共開行896列,超年度任務序時進度3.1個百分點。乘着中國-中亞峰會召開的東風,1-5月,我省往返中亞地區班列數量達404列,佔全省班列運行量的45%,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的優勢進一步發揮。下一步,江蘇班列還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力量。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汪澤)

2023
05-01

  網上政策諮詢“一日答”

  “曉蘇”政務問答台上線

  4月25日,江蘇12345“曉蘇”政務問答台正式上線,標志著我省首個互聯網端的綜合性、互動式、開放共享型政務信息諮詢服務平台建成,全省政務熱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躍上新台階。今後,企業群眾諮詢政策和政務服務信息,都可在“曉蘇”政務問答台提問,且能在一日內獲得權威答覆。

  2017年1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聯動的政務熱線服務體系。6年來,全省12345政務熱線年服務量由1100萬件增長到4854萬件,年均增長35%。為全方位提供政策諮詢服務,省政務辦依託全省12345一體化訴求辦理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6930家部門單位在內的工作網絡,全面支撐“曉蘇”政務問答台建設。對政策類諮詢,問答台依託“熱線百科”政務信息庫在線答覆,不能直接答覆的則流轉至相關部門單位在一日內解答;對非政策諮詢類問題,派發至相關部門辦理。該問答台自去年8月試運行以來,已解答並公開發布530個政策諮詢。

  省政務辦副主任張�F表示,此前建立的“熱線百科”政務信息庫,主要為群眾提供查詢服務,而建立“曉蘇”政務問答台,能高效解答企業群眾訴求,有利於形成語音端、互聯網端齊頭並進的服務格局。

  據介紹,群眾可通過“江蘇12345熱線”微信小程序、蘇服辦APP、省政府門戶網站、江蘇政務服務網方便地找到問答台入口,無需註冊即可提交問題。問答台上的每一條答覆,都將留下有關部門的聯繫電話,方便群眾進一步諮詢,把政策措施和辦事信息問徹底、弄明白。此外,問題及解答都將在問答台公開,與社會公眾共享。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琪宏表示,將以“曉蘇”政務問答台正式開通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推動政策直達快享。 (記者 徐冠英)

2023
04-12

  為進一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今年,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將“實施高速公路通行費紙質票據电子化改造”列入為民服務實事項目。4月10日起,江蘇高速公路通行費电子化票據在5個收費站試點啟用,收費現場不再提供紙質票據。

  此次試點啟用的5個收費站分別為S55南京機場高速機場路收費站、G4011揚溧高速世業洲收費站、G2503南京繞城高速新篁收費站、S85常溧高速儒林收費站、G1522常台高速常熟高新區收費站。

  江蘇台記者范思成報道:“現在我來到的是南京機場高速機場路收費站,這裏日均流量能達到7萬輛左右。今天上午9點半,高速公路通行費票據电子化是在這裏正式試點啟用。考慮到車主可能不太熟悉流程,收費站工作人員和交警在每一個道口進行宣傳併發放宣傳單頁,方便車主查看。如果車主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具电子票,收費站也組織了專門的隊伍把車輛引導一邊再進行解答和協助。”

  南京機場高速機場路收費站站長王再彬說:“車輛通過人工車道使用現金和移動支付,不要在現場等待票據打印。如果需要票據的,可以關注‘江蘇高速96777’微信公眾號進行电子票據打印 。這樣我們通過測算,每輛車駛離高速可以節約3到5秒。”

  車主憑行駛證綁定車輛后,可以根據通行記錄申請開票。乘客可以通過掃描司機分享的行程二維碼查詢行程並申請開票。

  車主楊先生:“我覺得非常好,方便也節省時間,讓車輛能快速通過。”

  今年6月,江蘇省所有高速收費站均將使用电子發票,實現高速公路通行費票據电子化工作全覆蓋。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范思成 劉小慧 編輯/張萌)

2023
03-04

期待“非遺+旅遊”釋放更多精彩

李廣春

  日前,文旅部印發《關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推動非遺與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讓旅遊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

  旅遊作為一種新的大眾生活方式,為非遺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和應用場景,激發了非遺的生機和活力。從南海之濱華僑城歡樂海岸的中華美食博物館、龍舟博物館、青雲文社歷史紀念館,到北國雪原的“賞冰樂雪、打卡非遺”的冰雪非遺節;從西南邊陲歡快的潑水節,到東部沿海漁民謝洋節的祭海儀式……非遺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既是使命任務,又是重要發展機遇。開掘非遺富礦,有識之士主動融入、創意轉化,釋放出非遺巨大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將為提振一地經濟發展、增益人民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我國有80多萬個非遺項目,數量大、類別多、範圍廣,目前得到利用的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未來非遺與旅遊融合空間大、任務重。因此,加強政策引導、業務指導,形成發展合力,實現重點突破迫在眉睫。

  旅遊為非遺傳承豐富活化場景。散落於民間的非遺,有的由於缺少生活場景而瀕臨斷絕,而大規模流動性的旅遊活動,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特色濃郁的風土人情、喜慶熱烈的節慶活動、風情萬種的民族服飾、各有絕活的手工製作、別有風味的地方美食,從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為旅遊賦能。景區因非遺融入而提升品質,地方因特色發展而彰顯優勢,非遺因活態傳承而增添活力,皆大歡喜。如此,何愁非遺活不起來、傳不下去。

  旅遊為非遺利用增添發展動力。市場優勝劣汰,倒逼非遺活化發展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非遺活化得好不好,遊客用腳投票,市場以份額做鑒定。守正,就是守住精神、守住技藝;創新,就是敢於突破、融入時代。不思變革不行,胡編亂造同樣行不通。通過非遺與市場雙向互動,摸准遊客的心,敲開市場的門,讓創意催生業態,讓創新煥發新生,讓創造造福社會。

  旅遊為非遺傳承人提供廣闊舞台。非遺博物館、非遺工坊讓非遺傳承人大顯身手,旅遊市場里的門面、攤點,同樣可以成為非遺傳承的新空間。近年來,非遺傳承人創新求變,不斷拓寬融合發展的路子,實現了與特色小鎮、景點、會展、博物館、特色街區等的融合,非遺傳承的打開方式更加精彩紛呈。

  一言以蔽之,非遺“活”得好,旅遊少不了。對非遺融入旅遊,我們值得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對非遺傳承保護單位和非遺傳承人而言,要抓住此次國家層面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帶來的機會,在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下更大功夫,呈現無限精彩。

  (作者:李廣春,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2023
03-03

  2022年終歲末,蘇州、南京等地紛紛包機赴海外,企業穩訂單,政府忙招商;2023新年伊始,“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號角吹響,江蘇出台42條政策舉措促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勇擔“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重大責任。

  萬象更新的江蘇大地,承載着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到肩負“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江蘇始終沿着指引方向,自覺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勇挑大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縱貫天地的太空電梯、驚險刺激的空戰對抗、霸氣外露的巨型机械……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許多可行駛、可作業、可變形的“UEG(地球聯合政府)”机械設備都出自中國工程机械領導者江蘇徐工。

  “發車!”銀幕之外,不久前,在徐工超大噸位裝載機数字化製造基地,24台裝載機整齊列隊,即將奔赴海外。來自“中國工程机械之都”徐州的“大傢伙”,正在全球市場展示“硬實力”。

  科幻夢想與中國製造共同打造的重工業美學,是江蘇發揮製造業優勢承壓復蘇、迎難而進的縮影。

  歲末年初,“包機出海”幾度刷屏。從蘇州、南京到無錫、南通,江蘇各地陸續啟動海外包機服務,掀起拼外貿、抓商機、招項目的熱潮。“時隔三年再出國,中國製造更受追捧。”洽談業務歸來的蘇美達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帆說,過去常被貼上“低價”標籤的中國製造,如今多了不少“科技范兒”。蘇美達新推出一款虛擬邊界草坪機器人,用動力電池替代燃油機,以衛星定位規劃路線,成功打進國際高端市場。

  守正才能拓新。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國13.7%、全球近4%的江蘇,將数字經濟作為關鍵增量,持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自主研發“小批量柔性化”生產線,產品生產周期從9天縮短為2.2天;全球每5例膝關節置換手術器械,就有1例來自這裏――在常州巴奧米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膝關節產品智能車間,更靈活的機器人和更聰明的車間,正釋放巨大潛力。

  截至2022年底,江蘇擁有全球“燈塔工廠”8家,累計建成智能製造示範工廠138家、智能車間1979家,“上雲”企業近40萬家,数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11%。去年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轉型,1萬家完成改造任務。

  製造變智造,延鏈更強鏈。2021年起,江蘇啟動“產業強鏈三年行動”,大力培育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母”。目前,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總數增至10個,居全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開闢新賽道,積蓄新動能。24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學生完成小孔成像實驗,開啟人類追光史。2022年,太湖光子中心落戶蘇州高新區太湖科學城,逐浪光子產業藍海。作為現代產業新賽道,世界各國在光子領域均未形成絕對優勢。蘇州高新區負責人說,將聚焦高端激光智能製造、高性能光傳感器等重點,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千億級光子產業集群。

  科創激活引擎。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江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協調發展,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江蘇每年組織實施百餘個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攻關項目,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0.4件,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佈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將最大限度激發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巨大潛能,依靠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積蓄髮展新動能,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服務全局,厚植現代化建設內生動力

  花農打理花圃,遊客打卡拍照,主播線上賣花,技術員培育新品種……在宿遷市王官集鎮蝴蝶蘭大世界,智能溫室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在“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下,農戶畝均年收入超5萬元,村集體年增收150餘萬元,還帶動600餘人就業。

  產業“開花”,鄉村“蝶變”。重塑城鄉關係,江蘇促進美麗鄉村與宜居城市相融共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十年前的2.37∶1降低到如今的2.11∶1,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穿行江蘇鄉間,兼具現代感與鄉土味的村落各美其美。江蘇出台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致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农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率先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深入推進。

  布局決定全局,結構蘊藏活力。受歷史發展和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傳統蘇南、蘇中和蘇北的經濟地理,代表着梯度差異。長江橫貫江蘇全境,既是東西向的鑽石航段,也是南北交往的天然阻隔,制約生產要素跨江流動。

  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江蘇段……近幾個月,多個跨江通道和軌交動脈相繼開工。目前,江蘇已累計建成過江通道18座、在建9座,“十四五”末將基本實現隔江縣市間均有過江通道。同時,隨着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連徐等多條高速鐵路陸續通車,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迎來發展新機遇。

  各揚所長,優勢互補。重構經濟地理,江蘇推動行政區經濟向功能區經濟轉變,構建現代化空間布局。南北聯動、陸海統籌,江蘇實施“1+3”重點功能區戰略,重塑發展布局:沿江八市跨江融合,揚子江城市群謀求全面轉型升級;發力藍色增長極,港產城融合推動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提升徐州城市能級,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守護江蘇永續發展“綠心”,江淮生態經濟區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大處着眼,實處着手。融入國家戰略,江蘇着力暢通內外循環,积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AR鷹眼實時監測道路,智能調節紅綠燈,無人駕駛汽車全自動泊車入庫……走進無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新技術應用令人目不暇接。隨着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創新鏈上的長三角”更為緊密,“軌道上的長三角”提速延伸,“循環暢通的長三角”便民利企。

  “長三角一體化為車聯網產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深南(無錫)車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甄鴻波說,與先導區密切關聯的近400家企業,大多來自長三角地區。

  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全國最多、擁有自貿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台的江蘇,正以更高站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搶抓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擁抱世界。

  加快建設新出海口,打造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連雲港海港“金三角”……“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心節點、國際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動力支撐。

  “我們要準確把握‘服務全國’的職責定位,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系統觀念,努力以一域之發展為全域增光添彩。”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將更好發揮江蘇作為國內眾多產業循環發起點和聯結點、融入國際循環重要通道和有力支點的優勢,高水平擴內需、促開放、暢循環,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先立后破,努力建成美麗中國省域範例

  初春,長江中的新濟洲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成群結隊,有的棲息濕地,有的翱翔江面。調查人員驚喜地發現,來越冬的花臉鴨逐年增加,2022年超過1萬隻。

  黃海之濱,大豐麋鹿國際重要濕地里,廣袤灘涂一馬平川,紅色的鹽蒿一望無際,成群的麋鹿徜徉其中。最新統計显示,麋鹿種群數量已達7033頭,再創新高。

  從長江之畔到黃海之濱,一處處生機勃勃的景象,是江蘇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江蘇出台一系列生態空間管控政策,將22.49%的陸域面積划為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嚴格保護,制定高於國家要求的環境質量底線指標,並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設置資源利用上線。

  立紅線、設底線、明上線,江蘇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環境容量。

  2019年,江蘇開展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如今,徐州賈汪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曾經的生態“傷疤”化身城市客廳,走上了資源枯竭地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嶄新道路;在宜興,由廢棄宕口改造的青龍山公園變身網紅打卡地,成為礦山修復、礦地融合發展的新樣板。

  點綠成金的思路打開,生態權益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優勢日益轉化為產業優勢。

  不久前,江蘇首筆濕地修復藍色碳匯遠期質押貸款1000萬元在鹽城落地,這是全國首單基於自然的鳥類友好型生態修復藍色碳匯金融創新。南京高淳探索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為藍天碧水、公園綠地等生態資源標價,7.78平方公里的醫療器械產業園吸引相關企業1552家。江蘇努力實現資源權益優化配置和價值增值,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可量化、能變現的綠色發展新路。

  “善破善立,先立后破,是美麗江蘇築牢生態基底的關鍵所在。”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沈劍榮說,作為全國唯一江河湖海齊全的省份,長江、大運河、太湖、黃海等沿線區域正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陣地,全省生物多樣性“家底”不斷擴容,物種數達6900多種。江蘇還將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衝區,為生物棲息、繁衍、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

  “產業密集、城鎮密集、人口密集的地方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江蘇破題意義重大。”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表示,面對人多地少、人均環境資源緊張、土地開發強度高等特殊省情,江蘇积極探索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同向發力的可行路徑。

  行穩致遠,有力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

  春日的田野,麥苗拔節,生機盎然。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這個曾經的全國首個億斤糧鄉,2022年糧食總產突破3.3億斤。在遭遇夏季持續高溫、秋季冷空氣等情況下,東海縣2022年糧食總產突破25億斤,實現“19連增”。

  下先手棋,打主動仗。雖然更多以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名片蜚聲於外,江蘇卻始終保持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初心,堅決端牢飯碗,確保糧食安全。

  重農強農,始終蘊藏在魚米之鄉的基因里。2022年,江蘇糧食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總產破750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端牢8500多萬人的飯碗;建立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攻關種子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難題,助力中國人的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

  既要保障“米袋子”,又要守護“錢袋子”。對涉及地下錢莊、金融詐騙類交易進行重點監測;聚焦平台公司,斬斷腐敗“黑手”;開展國有平台企業融資中介領域違規獲利追繳專項行動……江蘇积極防範化解大型企業債務、政府性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改革開放的前沿,也是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前哨。江蘇始終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讓發展和安全同頻共振。

  每個機器人充電器上方,懸挂式滅火器材一旦感應周邊溫度超過65℃,就會瞬間爆裂,阻止火勢蔓延――在亞太地區最大倉儲物流企業無錫傳雲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菜鳥物流),智能消防設備配備齊全,從源頭預防火災。

  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蔣鋒介紹,對標“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江蘇構建智能精準的監測預警體系、統一高效的指揮調度體系、專業集約的應急救援體系、科學完備的應急保障體系,切實把安全理念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全階段、全過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防患於未然,推動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完善植物緩衝帶、卵石護坡和下滲排水系統,從排澇到控污,“海綿城市”成為鎮江市民日益可感的生活日常;建成社會心理科普館、開通全民健心雲平台、成立心理志願服務孵化中心,從健身到“健心”,張家港打造市民“開心驛站”。

  在張弛有度中增強城市韌性,不斷提升百姓幸福感、安全感。6個設區市、15個縣(市、區)分別被評為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示範縣;全部刑事案件、八類主要案件、侵財案件呈發案下降、破案上升態勢;公眾安全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平安江蘇建設向縱深推進,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鄉鎮以下得到化解,群眾安全感超過99%。

  人民至上,共同奮鬥促進共同富裕

  今年春節,電影、文旅等行業快速復蘇。數據显示,江蘇春節檔票房收入繼續穩居全國第一,其中21%的票房來自鄉鎮影院;旅遊收入282.29億元,同比增長20.6%,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

  更多數據勾勒出江蘇居民殷實富足的“畫像”:

  敢消費――2022年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8萬億元,逆勢實現正增長,其中網上零售額持續快速增長。

  逐新潮――綠色低碳理念融入百姓生活,節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成熱門。截至2022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99.1萬輛,同比增長96.3%。

  家底厚――2022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98萬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約3.28萬元,按照聯合國標準,居民生活總體上進入殷實富足階段。

  百姓富的成色更足,民生的要求更高。近年來,江蘇堅持每年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以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為目標,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發力,破解重點群體就業難題。全省招聘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2萬多人,落實“先上崗、后考證”政策;省科技廳計劃開發1萬個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國有企業計劃招聘2.9萬名高校畢業生,較去年增長23%。教育大省江蘇直面挑戰,多措並舉滿足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

  抓住“一老一小”,提升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質量。近期,在連雲港市贛榆區宋庄鎮沙口村禾康養老服務中心,張純厚老人將一面寫有“真心關懷老人,熱情奉獻愛心”的錦旗送到護理人員手中。為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贛榆區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為老人提供生活護理、康復理療、精神慰藉等一體化服務,年逾八旬的張純厚便是受益者之一。

  近年來,江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近5000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建成普惠托育機構2600多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

  生活追求富裕富足,精神更加自信自強。如今的江蘇,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總數均居全國前列;培育出大運河文化、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規劃3000冊的《江蘇文庫》已出版約千冊;最新出爐的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作品中,江蘇共有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崑劇《瞿秋白》等6部作品獲獎,創歷史新高。

  地域文明探源不斷深入,一江一河文化標識更加鮮明,藝術創作高峰迭起。江蘇着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1月4日,履新伊始,信長星到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銘記奮鬥歷程,感悟初心使命。江蘇人民歷來敢拼敢幹、敢為善為,邁上新征程,當以“永遠在路上”的高度自覺,以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擔當作為,闊步向前、奮鬥實幹,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新華社記者 劉亢 凌軍輝 陳剛 蔣芳

  (原載3月1日《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