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平台代理申請

2021
11-27
2021
11-14
2021
11-06
2021
11-03

  “兩大行動”助力江蘇“十四五”農機化發展

  “基本實現農業机械化”有了路線圖

  近期,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江蘇省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方案》和《江蘇省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兩大行動”是“十四五”農機化發展的重中之重,為全省“基本實現農業机械化”勾畫了時間表和路線圖。10月26日,省農業農村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兩個方案進行解讀。

  農機化“兩大行動”中的全程全面机械化推進行動,即在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基礎上,通過協調解決農機裝備供給和高效能應用難題,不斷推進机械化由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向全過程延伸,由糧食作物向油菜、花生、大豆等其他主要農作物,由種植業向設施農業、果菜茶、漁業、畜牧、農產品初加工等農業產業全面拓展,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機化在穩產保供、助農增收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基礎支撐保障作用。

  “兩大行動”中的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即圍繞農機裝備綠色發展、技術升級、智能應用、質量效益等方面,加快新型智能化綠色化農機裝備推廣和傳統農機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先進農機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嵌入到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構建智能高效、綠色低碳農業生產和推廣應用體系,進一步提升我省農機化發展質量和行業競爭力。

  “2020年,全省糧食耕種收綜合机械化率93%,居全國前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机械化率8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特色農業机械化總體水平54%,雖然高於全國總體水平,但相對主要農作物短板突出;部分地區種植業有的品種、特色農業產業,机械化率還不到60%、50%。”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沈毅坦言,目前全省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充分,區域間、行業間、品種間、環節間差異還比較大。

  “十三五”全省農機化快速發展,為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水平從69%提高到82%,高效植保和產地烘乾能力分別達到70%和63%,分別提升了25和42個百分點,居全國前列。

  “兩大行動”瞄準全國先進水平,提出了全國率先領先的目標定位,力爭“十四五”江蘇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走在全國前列,農機化發展主要指標全國領先。同時,緊盯高質量發展,強調在打造糧食生產全程机械化“升級版”的基礎上,着力推進農機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提升我省農業机械化發展的綜合競爭力。

  方案提出了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25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机械化水平達90%以上,特色農業机械化水平達70%以上,全省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智能農機裝備佔比大幅提升,智能農機實際應用場景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機信息化管理實現“一圖統攬”“一網統管”,低碳減量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全省基本建成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支撐的農業綠色化生產技術體系。到2025年,全省示範推廣智能農機裝備5萬台(套),清潔熱源烘乾、水稻側深施肥、犁耕深翻等部分綠色環保農機裝備技術推廣佔比達到60%以上。

  沈毅表示,將對照“兩大行動”提出的目標任務,“攻難點,通堵點,抓亮點,創新點”,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排出急需發展的農機裝備與技術清單,集中攻關,力爭儘快實現農業生產關鍵環節、重點領域机械化突破。通過農機農藝融合、“宜機化”改造、政策扶持等,打通制約農業机械應用的“堵點”;指導各地選擇優勢主導產業、關鍵薄弱環節等,集中建設一批智能農機示範基地、特色農機化標準園(基地)等示範點,通過點上的實際建設效果,示範帶動生產經營主體和农民积極跟進,不斷擴大“兩大行動”覆蓋面;引導各地在裝備與技術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等多維度、多層次下功夫,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農機裝備發展,通過政策創新引導农民主動投入發展,通過機制創新更好整合資源、提升效率和效益。

  為順利推進農機化“兩大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給出政策“大禮包”:“十四五”期間,每年省級以上支持農機化“兩大行動”的資金總量將超過20億元,其中省財政預算安排5億元資金,計劃支持76個縣(市、區)開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設。今年省財政已經預撥了1億元,支持首批25個縣(市、區)先行試點。(記者 吳 瓊)

2021
10-25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江蘇各地農戶搶農時、忙秋收,滿眼都是豐收的喜悅。

  【宿遷泗洪:水稻開鐮收割 良種良法助力豐收】

  在宿遷泗洪,集中連片的水稻田泛着金黃,子粒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六台收割機在機手的操作下,靈活地在稻田馳騁。據測產,這塊500畝的水稻田,畝產在750公斤左右。

  宿遷泗洪縣陸會糧食種植家庭農場主陸會說:“從20號開始收割,到今天大概已經收割一半了。產量在每畝1500斤左右,比去年每畝地高了50公斤。預計產值在1800到1900元。”

  據了解,該農場採用的是“徽兩優粵禾絲苗”雜交水稻,該品種為國家二級糧食品種,是雜交水稻中的優質高產品種,水稻抗病性強、穗數多、子粒長且飽滿。

  宿遷泗洪縣龍集鎮農村工作局高級農藝師劉闖說:“第一個優點是這種品種產量高、米質好,產值也比較高;第二個優點是它的生長期比較短,有利於稻麥兩收,小麥儘早播種。”

  【蘇州張家港:稻蛙共養雙豐收】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眼下,張家港新港村村民黃漢兵的“稻蛙共養”基地里也是一派豐收景象。養殖在稻田裡的青蛙學名黑斑蛙,經濟價值較大,市場批發價在25元一斤。

  黃漢兵說:“一斤在9隻到10隻,品質蠻好的。今年總體來講,也達到畝產2500斤、青蛙在2萬元一畝的純利潤。”

  據介紹,這裏水稻種植密度低,畝產在500斤左右。但稻米品質較好,市場售價在20元一斤。如今,青蛙、水稻雙豐收,30畝的種養殖基地可以帶來60多萬元的純收益,經濟效益顯著。

  【鎮江句容:近千畝高粱喜獲豐收】

  鎮江句容邊城鎮陳武村近千畝的高粱也迎來了豐收季。因為採用訂單式模式,收割完的高粱將直接送往大型酒廠進行加工。收割結束,當地將搶抓時間進行滅茬、旋耕,播種冬小麥。這一舉措達到了一地兩收的目的。由於邊城鎮地處丘陵山區,崗坡旱地比較多,陳武村從當地實際出發,引進企業種植高粱。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糧食產量,還能將閑置的土地全部利用起來,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贏。

  (恭弘=叶 恭弘蓓蓓 泗洪台 張家港台 句容台 報道)

2021
10-15
2021
10-14
2021
10-10

  中新網江蘇新聞10月7日電(記者 申冉)江蘇省內首個專業足球場、集崑曲藝術之大成的立體戲曲博物館……一個個標杆項目的成型,標志著中建八局這支建築行業的“鐵軍”正在向著“拉得出、打得響、打得贏”目標前進。

  日前,中建八局貫徹落實全國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主題論壇暨華東片區第12次黨建聯席會議在中建八局三公司蘇南分公司崑山專業足球場項目舉辦。

  蘇州市住建局副局長肖軍,蘇州市住建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紀委書記、四級調研員高建光,中建八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於金偉,中建八局黨委工作部部長南亮軍,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述堅等出席會議。

  據悉,目前中建八局在崑山主推的項目有兩個,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江蘇省內首個專業足球場建設項目。該場館建成后將成為目前江蘇唯一一座滿足國際足聯比賽要求的專業足球場。總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設4.5萬個觀眾坐席,預計2022年12月竣工驗收,將作為承辦2023年亞足聯中國亞洲杯蘇州賽區的重要場館。

  這座專業足球場的設計單位為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以“摺扇”為核心理念進行設計。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扇面”與“扇骨”。每個“K”型柱都是一個“扇子骨”,而兩個柱子之間,則是一張從底部一直延伸到頂部的“膜”。虛實結合、剛柔並濟,使得建築與眾不同。

  根據球場室內效果圖,該建築在綠色環保方面採用國內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雨水收集可以澆花草,路燈用太陽能。現場道路採用太陽能路燈,可以降低能耗;現場整個排水系統聯通,對雨水及基坑降水進行收集,通過三級沉澱后,用於現場消防、灌溉、混凝土養護等。

  場地內還有一條河道穿行其中,設計師也最大化地保持了河道的形態,並將水的主題延伸到體育場周圍,形成一灣人工水環。體育公園沿水系展開,市民或漫步於林間步道上,或遊戲於健身公園中,體會“水體環抱,朝陽活力”的氛圍。

  今年9月10日,由中建八局負責的崑山戲曲博物館正式動工,這也是全國唯一集齊348個劇種資料的戲曲博物館。項目依託“百戲之祖”崑曲這一文化IP,以江南文化底蘊為承載,旨在打造高辨識度、高知名度、高美譽度的高品質文化項目,讓傳統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絢麗光芒。項目預計於2023年9月完工。

  戲曲博物館位於崑山正儀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位置,匠心營造空間布局,豐富全國各類戲曲的展品陳列形式,樂器、服飾、道具、音像資料等近千件典藏文物將從庫房“走”進展櫃。

  “戲曲回家・橋連古今”為項目亮點,設計靈感來源於屋頂、雙橋、木構等江南水鄉意蘊與戲曲文化元素,展現古鎮靈動之美,助力打造中國戲曲朝聖地。屋頂突出“家”的感覺,寓意“崑曲故里,戲曲回家”;雙橋串聯“古今文化”,也寓意“連接崑山與世界”;木構演繹“工尺譜”,展現曲譜古典韻律。

  項目南北兩側呈現東西向的高低摺疊,與周邊古鎮起伏的黛瓦屋頂相得益彰。通透玻璃立面的疏密變化形成豐富光影,突出博物館“雅”這一主題文化線索。

  整個博物館共有四層,上下各兩層。各展廳通過中庭聯繫起來,分區合理,流線清晰,內外可分可合,便於参觀、管理。此外,光影美學也是項目亮點之一,體現了戲曲古韻。博物館天窗頂的玻璃採用溫控遮陽變色技術,在達到夏季遮陽清涼,冬季採光補能效果的同時,還突顯現代建築的個性化與科技感。隨着環境溫度和輻照強度的變化,屋頂在全透明與不透明中切換,徜徉其中,感受戲曲千百年來的歷史煙雲。

  肖軍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建八局為蘇州經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他指出,中建八局紮根蘇州,匠心築就了奧體中心、圓融星座、崑山專業足球場等一大批標誌性工程,打造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打得贏”的鐵軍。

  於金偉表示,下一步將积極辦實事、開新局;要對標檢視、全面提升;要正視問題、規範整改;要抓推進、抓提升;要完善體系、落實制度;要崇尚實幹、艱苦奮鬥。

  張述堅指出,未來,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將進一步結合中建集團“建證”品牌,與地方主管部門、局屬各兄弟單位持續加強溝通交流,不斷升華品牌內涵,持續拓展品牌價值。

  會上,中建八局三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蔣黎明,中建八局三公司蘇南分公司黨總支書記謝彬,崑山足球場項目聯合黨支部書記張國慶分別從公司、分公司和項目層面作經驗交流。

  南亮軍在會議小結強調,要加強區域聯動,突出工作重點,堅持“一盤棋”思維,為中建八局“十四五”發展貢獻華東力量。(完)

2021
10-06

  江蘇水資源管理成效獲國務院表彰

  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8.3%

  9月28日,國務院通報表彰“十三五”期間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績突出的省份,我省榮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十三五”期間,我省連續獲得優秀等次第一名。

  “十三五”時期,全省各地全面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积極探索豐水地區節水之路,取得顯著成效。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糧食產量增長4.7%的情況下,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500億立方米以內,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8.3%、31.5%,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由0.598提高到0.616,國家考核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65.2%提高到93.5%,各項指標逐年超額完成,有力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省圍繞剛性約束要求,加快構建水資源管控體系。全面建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批複淮河、太湖等7河2湖水量分配方案,完成長江、高郵湖等8河2湖跨省河湖水量分配。為了全面有效保障河湖生態水位,我省率先頒布實施《生態河湖狀況評價規範》,同時將萬元GDP用水量納入省委高質量考核指標。

  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积極探索水鄉特色節水之路。在區域水利治理、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等規劃中堅持節水優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全省45%的縣(市、區)建成國家級節水型社會達標縣,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圍繞強監管補短板,力促水資源管理保護提檔升級。江蘇率先完成覆蓋全省的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共取締1333個項目,整改4750個項目。全省縣級以上城市水源地率先實現達標建設、雙源供水、長效管護三項全覆蓋。我省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鄉居民用水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農村供水入戶率超98%。 (記者 吳瓊)

2021
09-22

  9月20日晚,2021江蘇中秋戲曲晚會在江蘇衛視精彩亮相。全省數十位戲曲名家、青年新秀彙集一堂。晚會採用高科技、沉浸式攝製,全景展現了江蘇戲曲繁花似錦、薪火相傳的喜人景象。

  江蘇中秋戲曲晚會是我省一年一度的高水準戲曲藝術盛會,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廣播電視總台、省演藝集團主辦,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凸顯戲曲藝術魅力,展示江蘇戲曲傳承發展的最新成就,已連續舉辦15屆。

  中秋戲曲晚會分序幕、粉墨青春、新梅初綻、赤子丹心、錦繡梨園、薪火相傳和尾聲7個篇章,涵蓋崑曲、京劇、蘇劇、越劇、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丹劇等多個劇種,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王芳、周東亮、李政成、李奕潔、陳澄、龔莉莉、施夏明、單雯、李曉旭等戲曲名家與各劇種近年來湧現出的優秀青年演員們次第登台,獻上各自拿手好戲。98歲高齡的沈佩華老師親臨現場,帶領七代錫劇演員同台,娓娓講述錫劇薪火相傳的故事。

  今年中秋戲曲晚會首登江蘇衛視熒屏。據介紹,晚會採用現場錄製與攝影棚、外景拍攝相結合,輔以虛擬、摳像、穿越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同時又將頂機位與航拍、升格等主流攝影手段相結合,將戲曲優美的走位動線與藝術家的表演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形成更豐富的視覺效果。(記者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