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2022
07-23

  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經紀人是高校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記者從近日舉辦的全省高校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獲悉,全省高校技術經紀人超過400人,已覆蓋全省所有公辦普通高校。

  去年,我省舉辦首期全省高校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初級技術經紀人培訓班,全省79所高校的137名學員參加。本期培訓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邀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領域的資深專家為學員授課,同時還就江蘇省技術合同登記、江蘇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解讀,共有114所高校的177名學員報名參加。

  記者了解到,通過培訓,全省高校技術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技術經紀服務質量大幅提升,技術轉移體系逐步完善,全省技術轉移工作成效日益顯著。目前,全省高校持有“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證書”的技術經紀人400餘人,覆蓋全省公辦普通高校。據統計,2021年度,全省高校簽訂“四技”合同38914項,同比增長29.8%;全省高校參加產學研活動1766次,同比增長25%,簽訂意向協議3608項,同比增長16.3%。

  按照部署,我省在“十四五”期間每年舉辦1至2期高校技術轉移經紀人培訓班,爭取用3至5年時間,打造一支專業素養精、投行思維活、服務意識強的高校技術經紀人隊伍,進一步提升江蘇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整體能力水平。(記者 鄭焱) 

2022
07-22
2022
07-22

  江蘇“三夏”接近尾聲:收購價格保持高位 科技助力優糧優儲

  “三夏”農忙正當時,風吹麥浪滿目金。

  進入七月下旬,江都各地夏收夏種進入尾聲。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今年江蘇省夏糧播種面積3706.2萬畝,單位面積產量377.8公斤,總產量280.1億斤,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增幅均高於全國水平。其中總產較上年增加3.9億斤,佔全國增產總量的13.6%。

  同時,江蘇省夏糧收購也穩步進行。我蘇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江蘇省夏糧收購整體呈現進度快、質量好、價格高的特點。

  多舉措保證顆粒歸倉 糧食收購價格保持高位

  最新統計显示,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入庫小麥169.41億斤,同比增加3.92億斤,夏糧收購進度超八成。

  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江蘇“三夏”机械化生產圓滿收官,全省累計調度聯合收割機近12萬台、水稻插秧機11萬台、大中型拖拉機14.5萬台、烘乾機3.2萬台,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8%以上,水稻机械化種植水平90%以上,確保了夏糧顆粒歸倉、豐收到手,秋糧種在適播期。

  今天(7月20日)上午,宿遷市在宿豫區大興糧食儲備庫門前不時有滿載着小麥的車輛前來售糧。

  宿豫區大興糧食儲備庫主任季宏斌介紹:“我們大興糧庫於6月10號開始夏糧收購工作,現在庫存已達4.5萬噸。”

  記者從宿豫區發改局了解到,今年小麥平均收購價格在1.52元/斤,同比高出0.27元/斤,最高收購價格達到1.55元/斤,為歷年最高收購價格。

  江蘇興化市5月底全面啟動夏糧收購工作,目前全市夏糧收購工作已經進入掃尾階段,已入庫小麥42.5萬噸。

  在江蘇興糧北郊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糧庫,通過爬梯到達倉庫頂端,踏着腳下厚密緊實的小麥,“喜看金浪涌滿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負責人介紹,像這樣一個倉庫能儲存小麥3120噸左右。今年北郊庫總共收購了三個這樣倉庫的小麥,小麥入庫數量是9300噸左右。

  興化市發改委統計數據显示,截至7月4日,全市35家糧食收購企業共入庫小麥42.5萬噸,90%的小麥達到一等品質,平均收購價格每斤1.5元到1.52元。

  江蘇靖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目前當地夏糧收購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在靖江馬洲島,隨着最後1500噸小麥烘曬完畢,靖江全面完成今年本地14萬噸夏糧收儲工作。確保顆粒歸倉的同時,當地還通過推廣糧食烘乾煤改電項目,幫助種植戶們降本增效;糧食烘乾設備的投入,有效減少了糧食因發霉變質導致的損失。

  據江蘇省價格部門檢測,目前江蘇省紅麥收購均價1.49元/斤,白麥1.50元/斤,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平穩。

  夏糧產量穩步提升,有賴於江蘇省持續改善生產條件、精準精細指導服務等有力舉措。

  江蘇省重點圍繞“年均畝產1000公斤糧食產能”的核心標準,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着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

  今年起,江蘇將全省高標準農田投資標準提高到3000元,促進糧食綜合產能穩步提高。各地組織開展全力以赴打贏夏糧豐收百日會戰行動,組織各級農業幹部、農技人員、農業專家下沉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和跟蹤服務,小麥赤霉病發病程度和發病面積均低於去年同期,為近10年最低。

  科技賦能 實現高溫天氣優糧優儲

  優質的小麥入庫后,該怎麼保存呢?

  蘇州張家港沙洲中心糧庫的一間糧倉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害蟲在線監測傳感器的安裝和調試,有了這套新設備,他們不僅可以監測到糧堆表層的害蟲,而且還能對糧堆內部的害蟲進行實時監測。

  6米高的糧堆可以布設兩層,每3-5米可以布設一個點位。新設備充分利用了害蟲喜歡鑽孔的特點,通過埋設布滿小孔的器皿引誘害蟲鑽入;經設備下方的紅外裝置計數、辨別後,相關數據會第一時間傳到電腦後台供工作人員決策參考。相比於以往人工取樣觀察,新設備不僅調查全面,而且監控更實時。

  蘇州張家港市糧食購銷總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潘俊介紹:“通過這些机械的、智能的、数字的技術,可以確保糧食的數量安全、質量安全,把糧食保管得更優質。”

  除了精準防蟲,各地糧庫還探索了一批綠色儲糧的黑科技。

  在中央儲備糧徐州直屬庫,今年剛剛改造升級的氮氣氣調儲糧裝備正式投入使用,新工藝可以通過制氮機組將空氣中的氮氣和其他氣體進行分離,再將高濃度的氮氣充入糧倉,置換和降低糧倉內氧氣濃度,從而殺死儲糧害蟲,抑制微生物生長。

  中央儲備糧徐州直屬庫有限公司淺圓倉保管員陳碩告訴記者:“與傳統的化學藥劑熏蒸殺蟲相比,這種方式避免了糧食藥劑的殘留和藥劑對環境的污染,每年可節約化學藥劑等相關成本十餘萬元,從而實現了科技儲糧,綠色儲糧和減損降耗的目標。”

  今日,連雲港持續高溫,室外溫度接近40℃,而連雲港晶谷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的糧庫內始終保持在15℃以下。

  “這裏面埋着35個測溫點,每個點有四層測溫線。如果出現蟲害、濕度過高等問題,測溫點就會報警。”公司負責人高衛東說,通過糧庫互聯網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糧堆內部情況及倉內空間環境變化,藉助新型儲糧技術,高大平房倉糧庫可以實現机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熏蒸、糧情測控四位一體,儲備糧食儲藏周期綜合損失率明顯降低。

  “我們积極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在糧食收儲企業推廣應用低溫儲糧、生態儲糧等多項技術,推進糧庫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實現收好糧更管好糧。”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蒙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編輯/玉潔 綜合經濟日報 澎湃新聞)

2022
07-22

  中新網南京7月20日電 (徐珊珊)記者20日從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江蘇先後出台“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等一批穩增長、保主體的政策舉措,打出問需於企、助企紓困“組合拳”,累計減免市場監管領域涉企收費1.5億元,惠及企業10027家。

  在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市場主體發展狀況基礎上,江蘇制定出台《省市場監管局關於應對疫情進一步助企紓困穩企強鏈的若干措施》,聚焦廣大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通過“短平快”的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有效緩解疫情影響,也為促進市場主體和產業鏈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力求做到助企紓困與穩企強鏈有機結合。

  政策迅速落地,給處於困難中的企業送去了一場“及時雨”。其中,藥品醫療器械企業涉企收費減免3560萬元;省本級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和計量檢驗檢測費用減免1302.6萬元;個體工商戶市場監管委託檢驗收費減免134.13萬元。

  此外,江蘇還組織開展信用修復指導服務專項行動,主動提醒、簡化流程,全省共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39000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500件,完成行政處罰信息修復771件;建立經營異常名錄“暫緩列入機制”和信用修復“容缺承諾機制”,暫緩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440戶,為企業解決了因失信而處處受限的難題。

  6月初,江蘇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穩經濟增長、保市場主體”工作視頻會議,建立“政策研究、問需於企、梳理交辦、督查反饋”全鏈條閉環工作機制,舉全系統之力打好助企紓困“組合拳”,以實際行動助力江蘇全省穩住經濟大盤。“穩保”行動開展以來,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發布5批52個助企紓困穩企強鏈落地實例,全省系統共走訪市場主體20700家,收集問題5902個、解決困難5098個。(完)

2022
07-22

  中新網南京7月20日電(記者 谷華)20日下午,蘇北地區的鹽城、連雲港等地遭遇強對流天氣襲擊,惡劣天氣導致部分村民房屋受損、農作物倒伏。

  7月20日,江蘇省氣象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受地面氣旋影響,自7月20日5時開始,江蘇省自西向東出現大範圍降雨,並伴有短時強降水、8級-10級雷暴大風、局地龍捲等強對流天氣,沿淮和淮北地區部分地區雨量達大到暴雨。

  20日中午,鹽城市響水縣遭遇強對流天氣襲擊,該縣小尖鎮和老舍中心社區部分農作物倒伏嚴重,不少村民家的窗戶玻璃和瓦片被大風刮跑,房屋前後散落着被大風颳倒的熱水器和樹木。

  “中午1點多鍾,外面突然狂風大雨,村裡有不少房屋受損。”響水縣小尖鎮沙庄村工作人員介紹,風雨過後,當地政府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救援,目前相關損失還在統計當中。

  “20日12時50分到13時30分之間,鹽城響水境內出現雷電、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鹽城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小尖鎮自動站12時53分測得21.2m/s,9級雷暴大風。部分地區出現電線桿倒伏、屋頂瓦片吹落、搭建物吹倒等災情。

  強對流天氣同時對蘇北地區的連雲港和宿遷造成影響。20日,江蘇省氣象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根據20日11時35分和12時24分雷達回波圖分析:宿遷沭陽及連雲港灌南地區先後出現龍捲典型特徵。

  據了解,20日14時至15時,揚州、鹽城等9個設區市的51個鄉鎮(街道)的極大風達到8級以上。其中揚州、鹽城兩地的3個鄉鎮(街道)的極大風達到10級以上,前3位分別是揚州儀征月塘鎮25.9m/s(10級,14時10分)、鹽城大豐光明漁業25.8m/s(10級,14時56分)、鹽城亭湖伍佑鎮25.6m/s(10級,14時30分)。

  江蘇省氣象台7月20日17時15分解除大風黃色預警信號。預計20日夜間,連雲港、鹽城、南通海區仍有可能出現7級-9級陣風。(完)

2022
07-21
2022
07-21

  20日起,2022年度江蘇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開始全面受理,受理時間為7月20日-9月30日,受理部門是借款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據介紹,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高等教育階段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含預科生)發放的、在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縣(市、區)辦理的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家長(或其監護人等)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其貸款額度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含第二學士學位、高職高專學生、預科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不超過12000元,不低於1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請貸款額度不超過16000元,不低於1000元。學生申請的助學貸款優先用於支付在校期間學費和住宿費,超出部分可用於彌補日常生活費。

  貸款期限原則上按全日制本專科學制年限(在校生按學制剩餘年限)加15年確定,最長不超過22年。學生正常學制畢業后開始按年度償還利息,畢業后第六年開始按年度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畢業當年為第一年)。繼續攻讀更高學位的借款學生,需辦理還款計劃變更和就學信息變更,可以在就讀期間繼續享受財政貼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借款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學生自畢業當年9月1日起開始按年度償還利息。 (記者 鄭焱)

2022
07-21

  中新網南京7月19日電 (徐珊珊)17日至19日,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會上公布,2021年,江蘇民營經濟增加值達6.7萬億元,佔GDP比重由五年前的55.4%增長為57.3%,對全省GDP增長貢獻率由五年前的57.2%增長為63.1%。

  本次大會聽取和審議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工作報告,回顧總結五年來的主要工作和經驗,明確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努力方向;選舉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

  五年來,江蘇全省民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貢獻了超過五成的經濟總量、七成的稅收收入、七成的企業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八成的新增就業崗位和九成的市場主體比重,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1年,江蘇民營企業上繳稅金達1.095萬億元,占稅務部門直接徵收總額比重由五年前的62%增長為70%,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五年前的769萬戶增長到1308.4萬戶,佔全省市場主體比重的96.3%。“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江蘇上榜企業92家,佔全國總量的18.4%,位居全國第二位。

  江蘇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崔根良榮獲全國“時代楷模”稱號,沈文榮、周海江、崔根良等4名企業家獲得全國“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稱號,波司登、恆力集團、永鋼集團等獲“中華慈善獎”,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茁壯成長,湧現出了沈彬、董力源、薛馳、周立宸、吳毅、繆文彬、朱鈺峰、邵丹薇等一大批優秀青年企業家。

  截至2021年底,江蘇全省工商聯會員總數達37.9萬家,其中企業會員33.43萬家,各類商會組織3894家,其中行業商會1208家。五年來,江蘇省工商聯探索形成了一批全國首創性的經驗做法,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打造了一批創新性的工作品牌,搭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服務平台,成功舉辦、承辦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重大活動。

  其中,江蘇推動成立全國首家以民營企業家為主體的張謇企業家學院;與全省50餘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建立“1+N”工作合作機制;高度重視對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的教育培養,繼續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培養計劃”,啟動“新時代江蘇民營企業家培養計劃”,連續舉辦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報告會,創新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教育活動。(完)

2022
07-21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貢獻率近三分之一

  数字經濟打開就業創業新空間

  飛速發展的数字經濟推動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造就了數以億計的就業崗位,為人們打開了就業創業新空間。省人社廳的數據显示,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的69.67萬人中,近1/3來自数字經濟及其關聯領域。

  人才是数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江蘇正在深入推進產業数字化和数字產業化,全力打造全國数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在此過程中,急需一大批適應数字經濟發展、具備数字化知識結構和数字化動手能力的人才。

  数字經濟人才需求爆髮式增長

  今年6月,省人社廳聯合智聯招聘、上海外服、中智江蘇、同道獵聘等社會機構舉辦了江蘇首場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数字經濟網絡招聘會。在為期一個月的招聘中,先後有5412家用人單位提供了近17萬個就業崗位,接收簡歷超過15萬份。“企業提供的崗位不少,能與之匹配的高校畢業生還不夠多。”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說。

  此次招聘中,上海外服江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500強”企業專區吸引了629家民營獨角獸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大型國有企業參与。公司總經理蔚樹峰表示,隨着数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世界各國對数字經濟人才的需求猛增。“以我們公司長期服務的企業為例,一家美資汽車製造企業研發中心近三年的数字經濟人才需求量依次為98人、173人和234人;一家外資IT企業近三年的数字經濟人才需求量43人、75人和116人,人才需求三年增加了兩倍多!”

  作為数字經濟的重要支撐,平台經濟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直播間購物、等快遞送貨上門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成熟的網購體驗背後,是平台經濟拉動就業的加速釋放。數據显示,今年6月末,江蘇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平台主播、網店店主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5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

  平台經濟巨大就業吸納力仍在繼續。“急招快遞員,介紹一人獎勵1000元”“常年招聘快遞員、跑腿工,月薪8000元以上”,這樣的招聘廣告在南京街頭的快遞員外賣箱上隨處可見。南京市秦淮區秦虹街道片區申通快遞員曾師傅表示,與在工廠當操作工相比,快遞員收入要高得多,稍微勤快一點每月掙七八千元基本沒問題,但因為全年無休,快遞人員流動很大,南京大一點的快遞站點基本上都是常年招工。

  人才培養跟不上飛速發展的需求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数字經濟就業影響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萬,而且伴隨着全行業数字化的快速推進,数字人才需求缺口還會持續加大。緊缺的数字人才不僅包括数字產業化創造的数字技術、数字研發崗位,也包括產業数字化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今年教育部新增的1961個高校本科專業中,包括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機器人工程、網絡與新媒體等,大多數都與数字經濟領域相關。2019年4月至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先後發布了5批74個新職業,與数字經濟相關的新職業超過30個。

  新專業新職業的發布,無疑促進了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但人才成長需要一個周期,從目前來看,数字技術的日新月異遠遠超過了人才培養的速度。為緊跟数字產業步伐,許多企業目前只能通過公司內訓或者訂單培養等方式獲取所需人才。

  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去年7月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聚焦数字家庭、智慧社區、数字鄉村、視聯網、数字健康、数字資產等重點業務場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智能数字生活服務。天翼数字江蘇公司總經理張大海表示,公司目前最缺的是数字生活技術研發、AI、大數據等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主要通過全球招聘、與重點高校合作等方式來引進或培養人才。

  南京雲創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計劃招聘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雲存儲系統工程師、雲視頻監控系統工程師等7人。公司副總經理沈大為坦言,由於這些專業在高校很難招到人,公司不得不從相關專業領域尋找人才,入職后再根據業務需求重新培養。“目前,國內對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特別大,我們除了內部培訓,還承擔了外面一些数字化軟件企業新入職人員的實訓,幫助畢業生們快速適應就業市場。”

  南京優瑪軟件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数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和開發。公司負責人張可彥也表示,因為招聘市場很少有相關人才,公司目前的数字孿生開發工程師都是企業自己培訓的。

  為適應企業的数字化改造,一些人力資源公司乾脆直接與地方職技院校合作,訂製適應現代数字車間的新型工人。據了解,賽沃集團就先後在貴州、連雲港和廣西等地與四家職技院校合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智能製造企業訂單培養数字技能人才。

  人力資源專家建議,飛速發展的数字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無論是國家有關部門還是人才培養機構都應對此高度重視,加速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特別是在頂層設計層面,對新興行業高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應及早布局、及早謀划、及早行動。

  全力構築数字人才“強磁場”

  為擁抱数字生活,江蘇緊緊抓住数字人才這個關鍵“因子”。人社部門拓展集成教育、工信、商務等12個部門及各地數據,建好用好就業運行監測分析系統,推進與人才、職業技能培訓、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等應用場景的開發融合,動態跟蹤就業和市場供求變化。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台支持服務数字經濟發展20條政策措施,全力構築数字人才“強磁場”。

  聚焦数字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江蘇授權紫金山實驗室“自主引才、自主設崗、自主聘任、自主評價、自主定薪”;會同編製部門建立事業編製人才“周轉池”,完善人才流動調配機制,為数字經濟創新平台建設提供高層次人才集聚“綠色通道”;建立緊缺急需数字經濟人才引進“發榜應徵”機制,每年遴選培養1000名数字經濟卓越工程師。在2022年度卓越博士後計划中,新型数字產業集群107人。

  聚焦“智改數轉”,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庫,聯合龍頭企業和院校推動打造一批區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與京東、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簽訂聯合培養数字技能人才協議,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数字技能類專業62個,推進数字經濟產才融合。

  一些技工院校先行先試。常州技師學院新開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工業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等專業。學院副院長陳立群介紹,為適應企業数字化改造,學校主動將数字化內容貫穿於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比如智能製造專業,原來側重於數控車、數控加工,現在融入可視化生產管理技術。

  聚焦数字經濟龍頭企業、重點單位,江蘇积極打造“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動人才培養模式,啟動数字技能人才評價技術資源快速響應機制,創建省数字經濟人才市場,促進数字經濟人力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打通部門信息孤島,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数字化服務。(記者 黃紅芳)

2022
07-20

21家企业签约入驻BioBAY三期B区。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供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7月18日电(周建琳)18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英文简称BioBAY)三期B区正式开园,并迎来了首批入驻的21家新企业。这些企业聚焦AI制药、细胞治疗、核酸药物、新型抗体和体外诊断、高端医疗器械等国际前沿风向,均为BioBAY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将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全国的生物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BioBAY三期B区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谷路99号,占地3.11公顷,总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核酸药物、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目前入驻的21家项目总投资额50亿元人民币。此次“开门迎新”既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苏州业园区在产业载体建设方面的又一次超前谋划, 助力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加速和产业化完整链条,支撑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在AI制药领域,英矽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该细分赛道的先驱和领导者。公司目前构建了三款高效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专注并贯穿新药研发的三大阶段,包括全新靶点发现平台、化合物设计和生成平台以及临床试验预测平台,以此推进癌症、纤维化、传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入驻BioBAY,英矽智能将在苏州建设研发中心,打造自动化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作为承担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重任的科技载体,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十五年来的深耕和培育,已聚集55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3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面向未来的“一号产业”。目前,园区集聚相关企业超2000家,2021年实现产值1177亿元,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在最新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