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30日电(谷华 刘昊)1月30日,盐城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2022年,盐城全面落实上级稳经济各项政策,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出台助企纾困“二十条”等措施,多措并举扩内需、畅循环、稳增长,经济加快恢复、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贷款余额4项指标增速居全省首位,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盐城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聚焦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政策精准性、有效性,提出12个方面56条政策措施,包括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健康产业发展、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进一步引导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完)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春耕備耕生產,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春節剛過,各地各部門已經紛紛投入到種養殖農業生產中,田間地頭、果園瓜棚,到處是勞作的身影和火熱的生產場景。
穩產保供“菜籃子”“果盤子”
在泰興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蔬菜種植基地,農戶們正在田間忙着移栽小青豆、扁豆,這些小苗在大棚里培育,已到了移栽時間。
泰興市龍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務工隊隊長趙學成介紹,他們每天安排三四個人進行田間管理,下午把棚膜蓋上,第二天早上等化凍之後再把棚膜掀開,防止溫度增高,花菜底部壞爛。
淮安市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淮安區蘇嘴鎮育苗中心3萬平方米蔬菜大棚里,十多位工人正在點種育苗、修恭弘=叶 恭弘壯苗、澆水養苗,忙活個不停。
淮安市綠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政說:“目前這個季節以西瓜、甜瓜的育苗為主。大概15萬株到20萬株,主要品種是8424,還有美都。開春了,我們工作比較忙,農戶可以隨機抽時間來工作,夜間也可以正常工作。”
在宿遷市泗洪縣孫園鎮臧石村水上果蔬漂浮育苗基地,只見大棚內一片碧綠,鮮嫩的生菜、辣椒、黃瓜、花菜等種苗生長在泡沫盤裡,漂浮在水上。泗洪縣孫園鎮李越家庭農場主李越告訴記者,水上漂浮育苗可以讓秧苗在水中紮根生長,並從秧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水上漂浮育苗的新模式能把成本降低,而且出苗質量好,苗齊、苗壯,抗病性也還可以。能省掉很多人工成本,還可以把每個農戶回家栽植的成本全部降低。”
鹽城濱海現代農業園園區新建的130畝机械化育苗大棚今年正式投用,目前,部分西瓜苗已經達到了移栽的標準,正陸續裝箱出貨。通過集中育苗服務,管理方不僅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對整個園區乃至周邊鄉鎮的西瓜品種統一布局,還能集中推廣使用無病毒育苗以及物聯網大數據檢測等新設備新技術,節本增效明顯。
鹽城市濱海苗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苗沛表示,集約化育苗可以為農戶節省種子成本,園區設施完善,安全性比較高,不管是極寒或是高溫的天氣下,都能按時按點保證農戶的種苗供應。
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
冬春季節是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黃金時期。這两天,江蘇各地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加速推進。
在宿遷泗洪縣龍集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工人們正搶抓工期,建設農田灌溉機站泵房,鋪設農田灌溉地下管網設施。
宿遷泗洪縣龍集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劉闖介紹:“項目總投資2200多萬元,今年3月底可以全部建成。建成后能夠解決兩個鎮區8400多畝土地的用水問題,可以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能夠提升每畝糧食產量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同樣在宿遷,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幾十名工人快馬加鞭進行溝渠開挖、泵站建設等工作。一直以來,來龍鎮侍嶺片農田屬於自流灌溉、澇水自排或抽排的灌排模式,難以滿足灌溉需求,大部分渠道均為土渠,灌溉水利用係數較低,道路硬化率嚴重低下,影響農業耕作。
宿豫區來龍鎮黨委副書記朱鳳蓮表示,改造過後的高標準農田既解決了收割灌溉問題,在雨季來臨的時候又解決了排澇問題,可以實現農田每畝平均再增收百分之十。
在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總投資3500萬元的1.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經過平整地壟、清運積土、填埋渠溝等系列工程建設,零零散散的土地逐漸變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現代高效農田。
當地種糧大戶梁加祥介紹,自己流轉了上萬畝土地種植稻麥,正是得益於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去年糧食獲得了豐收,不僅保障了產量,農戶的收益也增加了:“好地才能出好糧,有了高標準農田,農業現代化更有基礎,抗風險能力更強。”
灌排設施有保障,田間管理必須同步跟上。在連雲港東海縣平明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給農戶講解小麥施肥注意事項。針對當前低溫天氣,農機人員提醒農戶要結合小麥苗情、土壤墒情,採取不同措施,加強小麥田間管理。
連雲港市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汪洪洋介紹,因為入冬以來極端低溫,對小麥生長產生一定影響,現在引導农民早施返青肥,促進苗情轉化,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在鎮江句容,從正月初六開始,當地瓜農們已經開始忙活,施有機肥、排滴管、鋪地膜,大傢伙分工合作,搶抓農時,一刻不耽誤。鎮江句容市天輝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要進行悶棚,悶棚就是讓雞糞和菜籽餅再次發酵,以免栽苗時段產生燒苗現象。
而在丹徒區世業鎮一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里,農田內的灌溉渠硬化和滴灌管道已經完成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善了地區農業生產條件,還有效提高了全區机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23年,鎮江市丹徒區年度計劃投入2000多萬元,在上黨、辛豐、谷陽、寶堰等鄉鎮板塊,建設9000畝高標準農田。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我蘇網/高若婷 淮安台 宿遷台 泰州台 連雲港台 泗洪台 東海台 丹徒台 句容台 濱海台)
我省上線“蘇企通”平台持續優化涉企服務 ――
精準惠企快一步 企業發展更有“數”
“我們想諮詢,如何申報惠企政策?”收到企業線上訴求后,很快,省工信部門工作人員就將與該企業相關的政策解讀發送出去並表示,如果企業符合補助條件,可以在平台直接進行線上申報。
政策像“快遞”一般精準直達,申報如網購般方便快捷。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鋒介紹,為避免企業四處找政策,為讓企業快速讀懂、掌握政策申報要領,當前,工信部門积極推進数字政務平台建設,通過上線“蘇企通”平台,持續優化涉企服務,針對企業所需所求,精準紓困。平台建設以來,已累計推送政策2419條、推送企業6.7億次,聯動省市兩級336個職能部門5000餘名政策專員,在線為企業提供“一號答”“一站式”政策諮詢服務。
“我們通過線上諮詢、提交材料等,順利到賬260萬元補助資金,這為我們規劃2023年度的数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大信心。”江蘇嶸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中介紹,去年該企業獲批了江蘇省“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專項資金260萬元及揚州市智改數轉專項資金近500萬元。不過,資金到賬前,工信部門要進行嚴格的核驗,企業需多次提交各類相關材料。疫情反覆時期,如果次次“跑腿”,不僅費時費力,還會耽誤獎勵資金的及時到賬。“有了‘蘇企通’,就像有了綠色通道,填表、交表、申報進展等,都可以在線上操作,效率很高。”張偉中告訴記者,該企業主營業務是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當前正在积極攻克新能源汽車板塊大型一體化結構件等系列技術,今年將持續加大投入,以智能化、数字化為方向,為研發項目“再提速”。
“貨運師傅人手不足,但這批貨非常重要,必須如期交到客戶手中,否則影響到我們和央企的長期合作。”不久前,泰州工信部門工作人員在“蘇企通”平台上收到泰州新方圓電氣設備製造公司的線上求助。了解情況后,工信部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出動,協調交通、商務等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將陸路運輸改水路運輸,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企業董事長楊朋中告訴記者,這批金屬膨脹節是和央企東方電氣的合作訂單,是鍋爐製造的關鍵物料,需及時發往印尼,“在工信部門的協調下,貨品當天就從高港碼頭髮至江陰碼頭,經過幾天,最終順利抵達印尼偉達貝工業園區碼頭,為我們贏得了市場口碑,也保住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疫情衝擊與全球經濟下行相疊加,尤其中小微企業,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與發展阻力。作為企業“娘家人”,工信部門精準、及時的紓困政策、扶持舉措如同“營養劑”,為焦慮中的企業帶來滋養,補充能量――
“政策精準高效地直達,能讓企業找到方向感、安全感。”泰州市工信局中小企業發展中心主任丁俊傑介紹,該部門在“蘇企通”平台的基礎上,增設“政策早餐”服務,每周一、三、五提供一站式政策信息音頻,並建立“專家庫”,及時為企業解讀政策,為企業出具政策匹配報告。據悉,全市目前共有9000多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聯絡員活躍在平台上,及時獲取政策信息,自去年8月底以來,平台已經將50多條政策精準推送給3000多家相關企業。下一步,泰州工信部門將加大企業內外部數據的統籌和治理,提高政策匹配精準度,進一步完善“蘇企通”“泰小通”等平台的“政策推薦官”功能,讓政策直達,企業快享。
“我們在‘蘇企通’平台的基礎上,細化了‘易申報’‘惠政策’等服務,通過業務‘網上辦’,縮減企業‘跑腿’成本。”揚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雲翔介紹,企業通過平台和註冊時預留的企業信息和聯繫方式,可以第一時間收到企業可享受的惠企政策乾貨內容、申報重點信息,並且全流程實現电子化申報,無需準備紙質材料,節省申報時間和精力。截至目前,通過“易申報”平台完成工信、發改、科技、商務等涉企服務部門27大類94小類惠企項目在線申報和審核,全市在線查驗發票9.6萬張,金額超163億元,服務企業2791家。
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統將盯緊穩增長目標不放鬆,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實現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一方面加強工業運行監測,強化要素保障和協調服務,集中資源保障企業開足馬力,多接單多生產,為全省工業增長多作貢獻;另一方面,強化惠企政策落實,紮實、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已出台的減稅降費、融資服務、穩工穩崗、提質增效、要素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宣貫解讀,同時加快出台更有針對性、差異化的紓困政策,支持工業穩定增長。”(記者 王夢然)
1月30日,鐵路部門統計,1月7日至1月27日,2023年春運旅程順利過半。其間,江蘇鐵路累計發送旅客達到1036萬人次,較2022年春運同期增長了28.8%,彰顯了強勁的旅客運輸復蘇態勢和蓬勃的經濟社會恢復活力。
江蘇鐵路旅客運輸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和“前後不同”的時空特點,節前以蘇南地區的出發客流為主,節后蘇北蘇中地區返程客流激增。節前,全省鐵路旅客運輸不斷攀升,1月13日至1月20日,全省鐵路連續8天單日客發超50萬人次,15天的節前運輸全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744.7萬人次,較2022年春運同期增長20%,其中蘇南地區發送旅客519.7萬人次,佔全省客發總量的七成。節后,全省鐵路旅客發送量呈直線上升之勢,從大年初一開始,旅客發送量開啟5連增模式,到正月初六到達頂峰,單日發送旅客達到74.5萬人次,創造今年以來的客發新高,其中蘇中蘇北地區當日發送旅客達到了38.2萬人次,佔全省客發比重超過了51%,較節前提升了20個百分點。贛榆、響水、射陽、灌雲、漣水和邳州東等多座車站刷新了開站以來的客發紀錄。(記者 梅劍飛)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縣域經濟也在不斷壯大。這其中,“領頭羊”崑山實現了新突破。
崑山市發布的數據显示,崑山2022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崑山分別於2014年、2019年跨越3000億元、4000億元新台階,從3000億元到4000億元用時5年,而從4000億元到5000億元僅用了3年。
數據显示,至2021年,全國“千億縣”共有43個,其中,崑山、江陰GDP分別以4748.0億元、4580.3億元領跑全國縣域。截至目前,江陰尚未發布2022年GDP的具體數據,不過根據官方公布,2022年江陰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左右。因此預計目前江陰離崑山還有一定差距。
崑山市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2021年年末,崑山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电子設備)產業集群和1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年生產計算機整機4529.10萬台、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3380.20萬台。
2022年,崑山新登記市場主體5.7萬家,新增上市企業6家、累計達46家,北交所全國首個縣級服務基地成功落戶;完成工業投資250億元、增長8.4%,總量創五年來新高。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長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崑山離上海很近,接受上海的輻射和功能外溢多。近年來崑山的轉型升級在縣域中是十分突出的,高新產業發展非常不錯。
數據显示,2022年崑山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邁上6000億元台階,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5.5%,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3.83%,凈增高新技術企業436家、總量超2700家。
發達的產業也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显示,2020年崑山全市常住人口為2092496人,位居中國各縣域第一。十年共增加447636人,增長27.21%。第一財經記者根據《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數量發現,崑山的省外流入人口達到了78.3萬人,位居第二,占崑山常住人口的37.4%。同時,崑山常住人口中,還有32.4萬人來自省內其他縣。兩部分合計達到了110.7萬人,占崑山常住人口比重過半。
人口的大量流入之下,崑山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根據《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崑山的城區人口達141.43萬人,躋身全國106座大城市行列,位居縣級市第一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崑山不僅外向型經濟發展十分突出,外資企業很多,而且近年來崑山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很快,集聚了大量的人口。
數據显示,至2021年,崑山全年人才資源總量達48.5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達4.8萬人,集聚國家級領軍人才146人、江蘇省雙創人才152人、姑蘇領軍人才304人、崑山“頭雁人才”4人、崑山雙創人才993人。(林小昭)
我省全面推動境外招商引資
今年支持企業參加206個境外線下展會
記者從29日召開的全省商務工作會議獲悉,去年我省全年實際使用外資305億美元,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同比增長5.7%;外貿進出口5.45萬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增長0.1%。
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我省將全面推動境外招商引資工作。開展“走出去”招商引資,聚焦歐美日韓等重點國別地區,謀划推出一批省級境外招商經貿活動,統籌指導各地赴境外招商。舉辦“走進總部”系列活動,充分發揮駐外經貿代表處常態化引資作用,加強先進材料、电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優質外資項目引進。积極邀請跨國公司及境外商協會參訪江蘇。為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高標準落實外資准入后國民待遇,發揮省市縣三級外商投資投訴機製作用,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繼續舉辦政企溝通圓桌會議和“外企與部門面對面”系列活動。
作為外貿大省,今年我省將突出穩中提質,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加力開展“江蘇優品・暢行全球”系列貿易促進活動,做好江蘇出口商品大阪展、澳大利亞紡織服裝展、廣交會等參展組織工作,重點支持企業參加206個境外線下展會,幫助企業拓市場、保訂單。拓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出口,推動南京、蘇州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加快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強化穩外貿運行監測三項制度和助企紓困台賬制度,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蘇貿貸”等作用,持續開展匯率避險扶持專項行動,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定經營。
圍繞全力恢復和擴大消費,我省今年將持續打造“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可持續”的促消費模式,進一步提升“蘇新消費”四季主題購物節活動品牌的影響力。同時,激活餐飲消費,開展第三屆“江蘇味道”餐飲促消費活動;創新消費場景,舉辦2023江蘇電商直播節、江蘇電商大會、第五屆雙品網購節等活動,持續豐富線上消費場景。(記者 宋曉華 田墨池)
江蘇繪就工業領域碳達峰“路線圖”
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
記者1月29日從省工信廳獲悉,為加快推進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研究制定《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20%,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初步形成。2030年前,全省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紡織和造紙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力爭率先達峰。
《方案》提出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打造現代化產業鏈等8項主要任務,並對重點行業達峰行動進行具體規劃部署。比如,鋼鐵行業嚴禁新增鋼鐵產能,鼓勵有條件的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就地改造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鍊鋼,到2025年,短流程鍊鋼佔比力爭達到20%以上。石化化工行業嚴格管控氮肥、磷肥、電石、燒鹼、純鹼、黃磷等新增產能,加快推動低端低效產能清退,嚴格控制新增煉油等高耗能產業產能。建材行業加快發展水泥精深加工產品,加強特種水泥、生態水泥、低碳混凝土及功能性混凝土產品研發,提高42.5以上強度等級水泥產品比重等。
為保障《方案》落地,我省將加強碳達峰行動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利用財政專項資金等渠道建設一批碳達峰、碳中和示範工程。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完善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积極開展第三方認證評價。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等市場建設,推進政府綠色採購。(記者 付奇)
去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目標任務,我省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省域範例
讓“水質”更清“氣質”更透“土質”更凈
春節剛過,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29日召開。會議部署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治污攻堅重點任務,要求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省域範例,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生動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江蘇新圖景。
源頭治理,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過去一年,面對遠超預期的多重困難挑戰,我省環境質量形勢一度較為嚴峻,但更大力度的源頭治理、精準管控扭轉了被動局面,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譬如,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全省PM2.5濃度一度同比反彈60%,治氣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在政府、企業等共同努力下,我省PM2.5年均濃度實現了2013年以來的“九連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不少地方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
經過20年的持續減排,江蘇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已明顯降低,在此基礎上,更要突出源頭治理打好“主動仗”,而建設港口碼頭封閉式料倉就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
去年8月,江蘇多部門聯合印發《江蘇省港口與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江蘇規模以上干散貨港口在年底前實現封閉式料倉和封閉式皮帶廊道運輸系統全覆蓋,這也成為江蘇重點流域沿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力支撐江蘇交通運輸和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一組數據显示:2022年,我省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國考斷面優Ⅲ比例等環境質量目標任務,其中,南京、南通、鹽城、鎮江、泰州5市國考斷面優Ⅲ比例均為100%……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介紹,儘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江蘇的特殊省情,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基礎設施仍有短板,綠色轉型、治污攻堅仍在路上。
奮力攻堅,讓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
“我們將錨定目標不動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切實打好主動仗、主攻仗。”王天琦表示,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5個方面工作:更大力度落實源頭治理舉措,精耕細作增藍天,統籌安排年度重點項目;更大力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研究制訂我省新一輪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更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再提高,推動規模以上港口碼頭封閉式料倉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更大力度提升依法治污能力,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更大力度抓好政策集成應用,在政策上更加突出新舊動能轉化的綠色引導,更加突出激勵導向,更加突出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幫扶。
開局即衝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離不開各地、各部門守土有責,迎難奮進。會上,多地紛紛表示,將發力提升“水質”“氣質”“土質”。
去年,南京全市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和28條入江支流、1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南京市市長陳之常介紹,2022年全市完成水環境治理總投入80億元,實施了一大批“河湖廠網”改造工程。針對不同水環境污染源,南京去年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全市日處理能力達345萬噸;新改建城市污水主次干管72公里,完成290個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累計覆蓋建成區面積達70%。未來將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河湖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為美麗江蘇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年,南通PM2.5平均濃度降至25.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優。“全年減排VOCs3276噸、氮氧化物3807噸、顆粒物432噸、二氧化硫96噸。”南通市市長吳新明說,在聚焦源頭減污的同時,南通還精細優化應急管控,最大限度推進污染削峰降值,如組建專家團隊,運用大氣污染源清單與源解析成果,每天預測預報空氣質量,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預警、快速響應、有效應對。下一步,將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統籌抓好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會議明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如何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积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啟動開展美麗江蘇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紮實推進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建設,积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精準施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節能環保、 資源循環利用、 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 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紮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統籌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生產力布局, 有序推動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縱深推進“4+1”污染治理工程。
此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今年將全面推動綠色製造。具體來說,將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和綠色設計產品生產開發,創建省級綠色工廠300家左右。加強綠色製造名單動態監督管理,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成效評估。開展節水型園區、企業建設,推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推進固廢污染源頭減量和大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跟蹤研究光伏組件、風機恭弘=叶 恭弘片等新興固廢回收利用工作。
記者 王拓 許海燕 王靜
1月16日,江蘇省政府印發《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問題和薄弱環節,從12個方面出台42條舉措,加足馬力釋放政策紅利,充分展示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春節期間,在淮安漣水,江蘇從一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的生產場景,工人們忙着完成訂單,為產品發往廣東、上海等地做出廠準備。
公司生產負責人孫貴府說:“目前,我們的生產任務目標已經排到2023年4月份左右,預計一季度的銷售額在1.5個億左右,完成開門紅目標,為今年6.5億的銷售額目標奠定好基礎。”
孫貴府的自信,不僅來源於手中有訂單,更來自政府帶給企業的充足用工保障。據了解,為支持企業穩定、有序生產,漣水縣在春節假期出台了鼓勵企業穩崗生產8條措施,通過引導外地員工留下過節、發放在崗補貼和過年補貼等,保障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這些舉措與新出台42條政策措施十分相契相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介紹,援企穩崗,留住人最關鍵。新措施明確,“鼓勵訂單較多、生產任務較重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一季度生產安排。鼓勵有條件地區對春節期間正常生產經營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補貼。”
張宏偉說:“例如南京市對春節期間留工保供項目連續施工的企業,按照實際的留寧過年外地參保的員工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蘇州市對1-2月份企業吸納首次來蘇州就業的非蘇州戶籍的人員,只要他簽訂一年及其以上的勞動合同,並且連續參加社保三個月以上,就按照不低於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就業補貼。”
“我們還多方協同做對接,鼓勵各地向免費提供可以介紹其成功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放就業服務補貼,這個在最新的政策措施裏面也講得非常清楚。”張宏偉說。
42條政策措施中,有4條事關“积極擴大有效投資”。最近,江蘇長齡液壓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企業的高端液壓部件擴能和智能升級項目獲得多證聯發,成功實現“拿地即開工”。這是無錫江陰市2023年首個“拿地即開工”項目。
企業副總經理戴正平專門為江陰市行政審批局送上了錦旗:“我們長齡液壓的這個項目‘拿地即開工’,加速了我們企業的早開工、早投入、早有收益。我們感覺,現在項目審批,整個服務理念在變,他們的協同效應在變。”
江蘇省發改委黨組書記沈劍榮介紹,今年以來,江蘇各地的重大項目全速推進,而加強各要素保障是42條政策措施中特彆強調的:“就是要讓投資主體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我們政府的工作效率,這個效率要實、要快。我們在政策中間也提了幾條,比如說,我們提出來要優化能耗強度審批流程,市場控制在15個工作日內。下一步我們也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的帶動作用,全力推動經濟率先整體好轉。”
記者發現,為积極擴大有效投資,新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了門檻。比如,加大對省級及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可由地方政府根據職責權限作出承諾,制定並試行用地承諾制,在地方政府承諾兌現排污總量指標來源、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的前提下,可實施項目環評承諾制審批。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製地”供應模式,探索採用不可撤銷、無條件見索即付保函等方式繳納競買保證金。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孫西嬌 淮安台 江陰台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