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從幫扶共建到合作共贏
南北共建園區成經濟發展“強引擎”
2021年上半年,7家共建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0家,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98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完成投資62.5億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6個,協議投資額約260億元。來自蘇南合作方項目佔比超過七成,落戶項目體量更大,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佔比超過兩成;2021年2月,我省3家南北共建園區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
南北掛鈎,蘇北五市出現了45家共建工業產業園,基本實現蘇北地區及蘇中蘇北接合部經濟薄弱地區省級以上開發區全覆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當地平均水平,平均每年以15%的增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為促進共建園區提檔升級,自2016年以來,我省先後3次出台相關文件。201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蘇北振興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若干政策意見》(蘇發〔2016〕20號),明確提出進一步提升南北掛鈎合作水平,加強南北共建園區建設,鼓勵共建園區特色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提升蘇北共建園區建設發展水平的意見》(蘇政辦發〔2016〕41號);2019年11月,出台《關於推動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蘇辦發〔2019〕50號),明確重點突破,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特色發展等共建原則,全力推動南北共建園區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經過5年的培育發展,45家共建工業園區中,冒出了7家“高材生”: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無錫徐州工業園區、寧淮智能製造產業園、常州鹽城工業園區4家成為省級創新試點園區;常熟泗洪、吳江泗陽、江陰睢寧3家成為省級特色園區。省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按照“成熟一家、批複一家”的要求,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共建園區提檔升級。
高質量發展的共建合作工業園區,已成為蘇南地區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分工合作的協同發展區,蘇北地區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地。常熟泗洪共建工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趙東方說,現在的南北共建園區,不是簡單地進行產業轉移,而是根據高質量發展要求,力求建設一個有自身特色的、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園,構建一個有利於南北協調發展的產業布局,真正做到協調發展,合作共贏。
2020年江蘇實現全面小康后,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南北共建工業園區的幫扶使命已完成,南北協調發展開始唱響主題曲,蘇北經濟騰飛指日可待。(記者 朱源根)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12日電(韋龍濤)鹽城大豐區三龍鎮斗龍港8萬畝海產養殖區的魚塘清退工作正在開展,在魚塘承包戶清理塘口資產時,有人卻趁機渾水摸魚。近日,大豐區公安局三龍派出所抓獲兩名冒充魚塘工人盜竊空調的嫌疑人。
魚塘承包戶熊某在清退魚塘時,安排多名工人對自己塘口的倉庫、宿舍進行清理。在清理過程中,熊某安排工人將宿舍的兩台空調拆卸後放在屋內,等待貨車拖運,然後就去忙其它的事情。等熊某回來時,空調已不翼而飛,詢問在場工人,均說是熊某安排了兩人將空調搬走的。
接到熊某報警后,民警迅速到達現場,通知養殖區工作人員將主要出入口全部封住。這裏地廣人稀,缺少監控設備,人員查找難度大。在詢問過程中,養殖區的工人向民警提供了一條線索,8萬畝的養殖區除了主要出入口外,還有一條小路。民警隨即在小路附近蹲守,很快將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並在魚塘附近的草堆和水渠里發現兩台被盜空調。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陳某和熊某某長期在養殖區內投放魚籠,最近養殖區搬遷,兩人在搬遷過程中冒充工人,渾水摸魚盜竊了兩台空調。目前,兩人均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完)
新銳品牌迅速崛起,產業帶显示更強韌性――
“雙11”落幕,江蘇經濟新活力涌動
今年的“雙11”落幕。截至當日24時,天貓總交易額5403億,京東最終成交額超3491億。江蘇實體經濟如何藉著“雙11”乘風破浪?“雙11”帶來的經濟新活力有哪些獨特的方面?
35歲以下年輕用戶佔比58%
京東為記者獨家提供的數據显示,今年“雙11”期間,江蘇“購買力”排名全國第3位,11日當天成交額環比增長65%。從銷量上看,江蘇消費者最愛買的商品TOP5為:家用電器、電腦辦公、手機通訊、食品飲料、美妝護膚;同比增長最快TOP5為:數碼、珠寶首飾、本地生活/旅遊出行、家居日用、生鮮,可見江蘇消費者不僅樂於在家居电子產品方面為小家添磚加瓦,還是關注顏值、悅己消費的主力軍。
區域消費數據显示,江蘇省35歲以下年輕用戶佔比58%,新用戶趨於年輕化,消費者人群的結構變化也使江蘇整體消費市場日益顯得年輕、細膩、有活力。
從銷售情況可見,年輕人的消費風尚正在拉動整體消費市場,在大小家用電器、电子產品等品類的需求持續高漲。江蘇熱銷商品成交額TOP5為:Apple iPhone13、中國黃金Au9999投資金條、聯想ThinkPad X13 輕薄筆記本、華為Mate40 Pro 5G手機、西門子(SIEMENS)10公斤變頻洗衣機。
關注和提升生活中細分領域的體驗,衣食住行各個細節均做到極致優化,是江蘇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體現。90后肖雯靜,今年“雙11”給自己置辦了一台大悅孕產康復儀。她告訴記者,平時工作較忙,沒有時間預約去醫院進行康復。一直關注的博主在直播間推薦此產品后,發現功能和顏值都很符合自己的購買需求。
從省內消費現狀來看,購買力總量最強地分別為:崑山市、常熟市、江陰市;購買力人均最強地分別為:宜興市、興化市、句容市;成交額同比增長最快地區為:南京市。南京市商務局的監測數據显示,今年“雙11”時間跨度長,參与平台活動的商家多,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發力,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548億元,同比增長23.7%,展現了消費市場雄厚實力。
產業帶显示更強韌性和爆發力
藉著“雙11”的東風,江蘇產業帶的商家集中“回血”。那些数字化程度高的產業帶,显示出更強的韌性和爆發力。
去年天貓“雙11”期間成交量同比增速前10個產業帶中,南通家紡產業帶榜上有名。今年是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正式揭牌運行后的首個“雙11”。整合后的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形成了涵蓋“織、染、印、成品、研發、物流”的完整家紡產業鏈,擁有研發設計單位200餘家,外貿進出口企業350多家。這個“雙11”,網紅帶貨、店主直播、導購直播等多樣化的網絡直播在這裏紛紛湧現。直播間瀏覽量突破百萬,貨品倉庫近乎爆倉,日均發貨量屢創新高……
11日下午4點35分,記者撥通了南通市夢巢家紡董事長郭晴的號碼,郭晴在電話那頭告訴記者,只能聊10分鐘,待會還要召開緊急選品大會,晚上6點準時開播。回憶做電商這幾年,郭晴感嘆,2014年左右是淘寶行業的高峰期,她生意很好,共計11家店鋪。隨着新型行業的迸發,很多商家也在慢慢結構轉型。“對於我們店來說,最大的突破是入駐直播新型行業,主要以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呈現。截至目前,抖音號已有116.2萬粉絲,店內共有11個主播帶貨。”她說,消費者購買力出現年齡分層,抖音直播間消費者年齡段是31歲至50歲,其中,80%為女性用戶,而淘寶店鋪消費者年齡段均為18歲以上,25歲左右的學生為主。“以前全棉四件套賣得最好,現在直播間很多顧客需要高品質的長絨棉、澳棉和埃及棉的四件套。”郭晴說,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能夠帶動周邊的企業一起布局走贏家紡新賽道。
常熟服裝城作為全國最大的服裝專業流通市場之一,是一個擁有35年歷史、350萬平方米、35個專業市場的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常熟悅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辜一峰說,“雙11”期間可以做到7個直播間24小時不間斷同時進行。“根據10多年的電商經驗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資源保障,備了1萬件左右成衣。”蘇州雲計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網絡新媒體、營銷策劃、電商直播於一體的文化傳播公司,目前培養孵化了十幾位主播,主要在抖音、快手、淘寶等平台直播。依託於常熟服裝城貨源優勢,直播產品為不同年齡段的女裝。該公司總經理趙永平說,在原材料漲價的情況下,利用常熟服裝城的區位優勢,控制價格,直播間加設滿減優惠券,給予消費者最大的優惠。
天貓今年列出的23條百億数字化產業帶,蘇州女裝產業帶躋身其中。蘇州女裝百億產業帶的形成是在新消費的風口下,借力数字平台、構建新產銷關係的結果。数字經濟時代,服裝產業的“以銷定產”“小單快返”模式,讓行業平均庫存率從30%下降到10%以內。上月底,被稱為“淘系女裝第一股”的蘇州戎美上市。年銷售額超億元的戎美以女裝起家,雖然堅稱全年不打折,但“雙11”期間,增加了直播的場數,老闆夫婦親自上陣當主播。據悉,在過往三個年度,該公司平均每年原創設計上架的新品款數在1000至1500款,吸引了眾多回頭客。
今年“雙11”,速賣通中國產業帶海外熱銷榜TOP10中,南通工具、蘇州清潔電器同時列入榜單。
中小新銳品牌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消費端、供給端的變化帶來了化學反應,今年的“雙11”,不再只是大牌的賽場。從各平台傳來的數據來看,中小品牌銷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在京東,參加“雙11”的中小品牌新增數量同比增長超4倍。華碩智凝專賣店負責人說,晚8點的火爆“完全沒想到”,“剛到8點訪問量和銷量一下就起飛了,不到1小時庫存就告急,很多產品沒堅持到0點就售罄了。目前正在全力補貨。”
同樣,今年天貓“雙11”,也有一批中小品牌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11月11日0點45分,已有411個去年成交額過百萬的中小品牌,今年銷售額突破千萬;更有40個去年“雙11”成交額千萬級的品牌,在今年“雙11”成交額突破了1億元大關。
原創設計師包品牌古良吉吉的銷量,同樣也超出其創始人古良的預期,“今年預計會賣出7萬個包,相當於去年的3倍!”他表示,“雙11”還帶動了合作夥伴的發展,“去年以來,暴漲的銷量救活了合作夥伴的工廠,佔了工廠三分之二的產能,讓1000名工人忙了起來。”
隨着美妝消費趨向精細化、個性化,新銳品牌憑藉成分高效、高性價比等特點,圈粉Z世代美妝愛好者。京東美妝新銳TOP100品牌整體成交額環比10月日均增長33倍。國貨化妝品品牌“逐本”今年是第三年參加“雙11”,其聯合創始人沈東來直呼:“銷量太瘋狂了!”
江蘇金太陽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通過和京東自有品牌的深入合作,生產的60支四件套系列,在今年“雙11”啟動初期銷量同比增長1766%。另外一款新睡眠產品,憑藉可水洗、不生菌、透氣性好的產品特性,“雙11”期間銷量環比增加200%。(記者 宋曉華 田墨池)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江蘇近年來認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积極暢通交通動脈、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方位提升開放型經濟能級和活力,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優化營商環境 形成外資集聚“向心力”】
世界500強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紮根無錫已經有26個年頭,今年1到9月銷售收入比5年前增長120%。多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優化要素供給政策,支持企業增資擴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江蘇有力的復工復產政策讓企業籌備三年、總投資超6億美元的最大生產基地――电子二工廠在無錫如期投產。產能翻倍、產品升級,企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無錫村田电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錦織巧說:“江蘇有穩定的供應鏈。從擴建工廠審批到人才招聘,政府服務和優惠政策無處不在。這給了我們不斷投資的信心。”
近年來,面對風起雲涌的國際經濟形勢,江蘇應勢而為,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相繼推出《促進外資提質增效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從放寬市場准入、集聚創新資源、保障項目用地等方面推動外資轉型升級;多次修訂外資總部經濟鼓勵政策,省市兩級用真金白銀支持外企創新研發、形成產業鏈集群;設立服務專班和重大項目推進協調會、點對點解決外企困難,穩外資、穩外貿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江蘇外資企業提供了全省四分之一的固定資產投資和稅收、三成以上的就業崗位。今年1-9月,江蘇實際使用外資220.9億美元,已達到五年前全年的水平,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暢通貨運動脈 跑出貿易發展“加速度”】
穩住外資基本盤的同時,江蘇外貿發展同樣勢頭強勁。前不久,一列“宜家號”多式聯運專列在蘇州首發。通過公路鐵路水路的接力,宜家將長三角地區的貨物通過上海港發往全球各地,國內國際運輸連成有機整體。
蘇州海關駐虎丘辦事處副主任陳國強說:“以更高效率、更低的成本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是促進跨境貿易新業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針對近幾年全球海運價格高漲、運力緊張的物流掣肘,江蘇以中歐班列為突破,構建“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從多式聯運到集裝箱混拼,從提前申報、增設保稅監管場所到推出自貿區專列、電商專列等新產品,中歐班列已成為江蘇促進經濟雙循環的強勁動脈。今年前三季度,江蘇中歐班列開行1255列,是2016年全年的近兩倍。五年來,江蘇持續鞏固供應鏈、優化通關監管、降低經營成本,全省進出口年均增長5.6%左右,規模保持全國第二。
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南通大學對外開放研究院院長張二震說:“在貿易保護主義和疫情的雙重的衝擊下,我們不但穩了,而且還有所增長。我們的制度性開放取得了新的突破,讓外資經濟更多地融入,我們創新經濟的發展當中。 提檔升級、融合發展,我們還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以開放來促改革、以開放來促發展,推進人才、資本、技術自由流動和市場化的配置水平,來促進我們的經濟由要素推動向創新推動轉變。”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毛俊 龔俊傑 張正 劉康亮 路名傑 耿昊東 郭�� 施志鵠 無錫中心站 蘇州中心站 編輯/張萌)
蘇北農房改善建成一大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
“三年改善30萬戶”如期完成
“我們村現在環境特別好,居住非常舒適,大家都說建成了‘花園式的美麗家園’。”11月4日,正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淹村智慧農業園打工的蔡志超滿意地說。
走進牛角淹村新型農村社區,只見白牆黛瓦,屋舍儼然,綠化景觀與農房相映成趣,社區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蔡志超說,在此生活50多年,沒想到村裡變這麼美。他家近200平方米的老屋改建翻新了,門口還增設了小菜園。蔡志超將家裡七分地流轉出去,每年能領到2000多元流轉費。平常,他和很多村民一樣,在村裡智慧農業園打工,每月能有3000元工資。“家園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他說。
蔡集鎮生態環境和建設局科員薛歷說,牛角淹農房改善項目在建設中突出“原址改善住房條件”和“老村人居環境提升”兩大重點任務,打造以牛文化和農耕文化體驗為特色的改善農房樣板。建設中,充分徵求群眾對項目選址、戶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新建185戶,改建翻建188戶。眼下,大部分新建房在裝修,改建翻建房屋的村民都已入住新家園。
“宿遷在農房改善中,始終把項目品質品位作為改善住房的本質追求。”宿遷市農房辦負責人劉曉松介紹,宿遷不斷提升設施配套水平,在“五通八有”的基礎上,還推動汽車充電樁、5G通信設施、管道燃氣等進農房,目前已完成汽車智能充電樁布點117個、安裝82個,5G通信設施進社區101個,燃氣配套62個。宿遷還注重寫好农民入住后的“後半篇文章”。圍繞產業鏈布局農房項目,圍繞農房項目打造產業鏈,推動“農房+特色產業”“農房+重大項目”“農房+互聯網”“農房+農旅”等深度融合,確保每個農房項目至少有1個以上產業配套項目,每個有勞動力的改善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該市已累計開工農業產業配套項目334個、完成投資106.9億元,直接帶動新增就業2萬人。
宿遷的實踐是我省推進蘇北農房改善的縮影。2018年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后,省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年將其列入民生實事。推進中,我省指導各地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為標杆,高起點規劃設計蘇北農房改善項目,着力體現鄉村文化特色、地域特徵和時代特點,留住鄉愁記憶。同時,要求同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和公共基礎設施完善,打造一批讓“城裡人嚮往”的美好鄉村,努力讓“今天的鄉村建設精品,成為明天致力保護的文化景觀”。
“省里對蘇北五市及下轄涉農縣(市、區)加強督促指導,組織省蹲點指導組和省第三方技術巡查單位常態化開展工作指導和技術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副處長劉濤說。
為做實“後半篇文章”,確保搬遷農戶“穩得住、能增收”,我省還要求各地堅持產業發展與農房建設同步考慮、協調推進,力爭每個新型農村社區都配套建有1-2個規模產業項目。
據悉,截至目前,蘇北地區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已“清零”,“三年改善30萬戶農房”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蘇北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明顯提升,鄉村特色風貌得到進一步彰顯,建成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其中61個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記者 白 雪)
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常州掛牌。 吉芷曉 攝
中新網常州10月12日電 (記者 唐娟)10月12日,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在常州江蘇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新址上掛牌。
據了解,常州江蘇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是由常州市科教城管委會和江蘇大學共同出資建設的產學研合作基地,於2009年5月正式簽約成立。研究院在常州科教城的新址落成后,將集中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進一批重大產業研發項目,為常州產業轉型升級貢獻更大力量。
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建機制、搭平台、強措施,健全完善技術轉移體系,促進了原創性科技成果的持續產出。2019年江蘇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600億元。2020年,江蘇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23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位,以科技創新為推動力,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增強駐蘇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服務地方創新發展的能力。鼓勵和支持地方、園區聯合高校院所、創新型領軍企業共同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促進高端創新資源與江蘇省產業更加有效對接。提升省產學研對接服務平台智能化、集成化服務能力,推動產學研合作對接線上線下融合聯動,支持省產學研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科技副總等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模式深化推進和內涵提升”。
2020年,江蘇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攜手常州科教城引入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資源,設立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此次掛牌后,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將依託聯盟內多所英國高校和江蘇高校的科技、人才、項目資源,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在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載體建設上共享機遇、共促交流、共謀發展,全力打造長三角國際化創新合作新標杆。(完)
近日,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領導小組發布“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名單,17所高校入選。其中,A類建設高校有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10所,B類建設高校有江蘇科技大學、常州大學、南通大學、徐州醫科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藝術學院7所。
江蘇高峰計劃建設高校遴選範圍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高校(含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高校),分為A、B兩類,A類建設高校為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和列入2017―2020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的省屬高校,B類建設高校為列入2017―2020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培育支持的省屬高校和其他學科優勢、行業特色、服務發展成效明顯的省屬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自2021年啟動實施,5年為一個建設周期。省財政統籌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專項資金,對建設高校給予支持。(記者 王拓)
一些項目落地運用積累了經驗與數據
“由實到熟”,我省5G應用加速跑
9月24日-25日,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江蘇區優秀項目終選活動中,74個5G應用項目一展所長。工信部一年一度主辦“綻放杯”大賽,目的是選拔並培育一批5G應用。江蘇區終選活動,無疑是江蘇優秀5G應用項目的集中展示,也是觀察5G應用發展變化的重要窗口。
記者發現,今年多數項目都介紹落地應用情況。業內專家認為,5G應用經歷從概念到具體項目的“由虛向實”過程后,今年呈現“由實到熟”的新面貌。
本屆“綻放杯”江蘇區共徵集到388個參賽項目,較上屆的247個增加不少,所涉領域也更加豐富。入圍江蘇區終選的74個項目,除了立足工業製造、車聯網、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讓人“耳熟”的行業,還涉及媒體政務、智慧軍營、光伏製造等。
中國移動紫金研究院無線雲網研發部總監鄭康介紹,南鋼集團、南京移動、紫金研究院聯合開展的5G項目,最初只在一個工廠車間,目前已擴大到一個園區。項目團隊為南鋼集團設計近20項5G應用,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例如,激光+機器視覺質檢,將傳統人工質檢的準確度提升200%,效率提升500%。
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有限公司等聯合打造的5G智慧園區項目,將5G在園區物業、安保等方面的運用,進一步落到園區內企業上。該公司董事長張超介紹,企業從5G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中獲益,例如一家电子產品回收企業,原來接了兩根百兆寬帶,還不能滿足檢測報告傳到雲端的需求。換成5G專網后,不僅輕鬆傳輸1萬份/日的檢測報告,還開始使用“5G+人工智能”的質檢方案,檢測效率大大提升,而用於數據傳輸的成本降低。
南京市5G+“碳中和”油煙監控管理項目,由成立僅3年的小微民營企業與南京電信聯合打造。項目核心是5G+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對餐飲企業油煙排放濃度、凈化器系統運行狀態、風機運行狀態等指標進行全方位在線監測,從而對餐飲油煙進行數據化評估,避免排放不達標。該系統基於5G網絡,集合物聯網、人工智能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數據穩定傳輸、快速處理和存儲。項目負責人介紹,2020年8月,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採購這套系統,對區域內58家餐飲商戶進行監管,幫助商戶有針對性地整改。最直觀的效果是,餐飲油煙引起的糾紛大大減少。這套系統,目前用於江蘇、湖北、浙江等地的5000多家餐飲商戶。
“除了國有大企業和領頭民企繼續承擔5G應用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重任,今年出現一些‘小而美’的5G行業應用,且兩者分類趨於明確,‘小而美’項目更多立足民生領域,在社會治理和惠民方面體現價值。”終選活動評委、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5G行業應用總工恭弘=叶 恭弘郁文說。
聯通(江蘇)產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周斌點贊:“今年江蘇區域徵集到的5G應用項目,數量、質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從項目我們可以看出,前三年5G應用主要賦能支撐系統,現在逐漸融入生產系統,直接為生產服務。”
5G應用的發展,離不開5G網絡建設的支撐。2020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660億元,大力推動5G、千兆光網、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至8月底,全省5G基站總數達到9.3萬個,全國排名第二,今年新建5G基站2.2萬個。
我省具有5G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包括5G網絡在內的“雙千兆”建設目標已經明確,多部門協同推動5G設施與道路、橋樑及建築物等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審批、同步驗收,探索5G設施跨行業共建共享。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大力推動5G與千行百業的融合,截至8月底,全省累計實施5G行業應用項目1823個,打造示範應用標杆441個,形成行業解決方案219個。新增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10個,累計達61個。
“前幾年還是工信部和運營商力推5G應用,而企業大多處於觀望中。現在很多企業認識到,用了5G能切切實實提質增效降本,有了加快5G融合、积極發展5G應用的內在動力。”江蘇電信政企部副總經理居彬認為,“5G網絡逐步成熟,運營商具備為企業量身定製5G專網的能力,5G應用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越來越多、成本逐步降低,都在推動5G應用從綻放走向盛開,逐步走上規模化高速發展階段。”
周斌認為,4年來5G應用項目走過了一個“概念―示範―標杆―規模應用”的過程。恭弘=叶 恭弘郁文則用“由實到熟”描述一年來的明顯變化:“與去年相比,今年多數項目都是經過實踐和使用,有了具體的經驗和數據,進入行業業主、運營商、設備商、應用提供方等多方協同完善應用的階段,如5G+工業應用已可以行業複製了。”
5G應用正處於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期。7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國5G應用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記者獲悉,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將對照該行動計劃拿出江蘇方案,創建江蘇5G融合創新應用體系。(記者 徐冠英)
我省各地舉辦活動喜慶第四個豐收節,弘揚農耕文化 ――
大江南北,打開“三農”新畫卷
歡快的嗩吶吹起來,熱烈的舞蹈跳起來。連日來,我省大江南北共迎豐收,以節慶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三農”新畫卷。
今年,全省慶豐收活動的總體安排為“1+3+N”,即1個省級主場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和若干地方活動。其中,1個省級主場活動為新沂市棋盤鎮“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活動;3個省級重點活動分別為泰州興化“稻香蟹肥 和美興化”活動、常州武進“首屆�韜�趕湖節”活動、淮安漣水“首屆漣水蘆筍節”活動;若干地方活動重點是鼓勵縣(市、區)支持培育至少1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貼近农民生產生活的節慶活動。
农民收穫“滿滿登登”好日子
“馬陵山秀讓人留連,駱馬湖清滋養桃園。”9月23日,在歡快的歌聲中,主題為“同慶豐收感黨恩 強村富民促振興”的2021年中國农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活動在新沂市棋盤鎮開幕。
今年中國农民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首次來到蘇北地區,落地新沂。在農產品展銷區,新沂水蜜桃、阿湖葡萄、邵店板栗、新沂金絲皇菊……彙集包括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在內的30多種農產品,引來消費者駐足、品味、下單,好不熱鬧。
“看,這塊是我們的棋盤藍莓基地,那是馬陵山的鮮切花大棚、時集的水蜜桃基地……”本屆豐收節特別安排了優秀农民代表乘飛機空中看豐收――“新沂十佳农民”代表金東風第一次在家門口坐上飛機看新沂,不禁感慨道:“是黨的好政策讓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更讓俺們收穫了‘滿滿登登’的好日子!”
在開幕式現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家張洪程和全國勞模、著名水稻育種專家王才林3位專家被聘任為首批“中國农民豐收節江蘇推廣大使”。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蓑衣是我國古代農耕的經典雨具,在农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徐州农民藝術展現場,記者看到一名滿頭白髮的老人十指翻飛,正在編織蓑衣。這位老人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新沂蓑衣編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左佃玉。“蓑衣防水且通風,冬暖夏涼,累了還能攤在地上當草席,有人特地從廣西來新沂找我訂做呢。”左佃玉說。
近年來,新沂市推動“互聯網+”農業,通過對規模化生產基地的信息採集,使农民種田從“靠天吃飯”變成精準的“看數生產”;推動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合溝的“科技小院”、高流的“鄉踐學院”、阿湖的“人才中繼站”大力推動稻田綜合種養、葡萄、水蜜桃等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文旅融合讓農村有顏值更有價值,一山一湖一古鎮景區、百里休閑農業觀光帶、特色民宿、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成為熱門“打卡地”。
新沂市委書記陳堂清表示,如今的新沂,是全域生產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理想之地,優質糧油、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花卉苗木四大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一帶十園”發展格局,獲批省級農業產業示範園,新沂水蜜桃、新沂葡萄、邵店板栗、駱馬湖大米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遠近聞名,正全力打造徐淮農業區高地、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今年豐收節不僅為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現农民勤勞樸實的精神風貌提供了良好平台,也為廣大农民歡慶豐收、祝福祖國、感念黨恩豐富了活動載體。”徐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劍鋒說。
“蟹二代”“糧二代”脫穎而出
9月22日上午,“稻香蟹肥 和美興化”2021中國农民豐收節泰州(興化)慶祝活動在興化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舉行。
走進農業園,一幅現代農業畫面展現在眼前:寬闊的瀝青大道縱橫伸展,道路兩側桿式植保燈林立,方整成片的農田水稻稈青穗黃,稻香沁心脾。活動主會場內,除了豐富的節目表演,還有農產品展銷、主播帶貨等區域。10多名主播利用抖音、微博、淘寶等互聯網平台為興化農產品代言,從上午8點至豐收節現場活動結束累計成交1.23萬單。
活動現場,還通過生態科技展廳、現代農機展廳、現代制米展廳,將興化大米從耕種、收割再到加工的全流程進行直觀展示。
舞台大屏上,播出“新農人”“致富帶頭人”視頻專訪――“蟹二代”“糧二代”,一群又一群90后、00后投身農業,一個又一個企業家從農業深加工產業脫穎而出。由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農業年度影響力”活動獲獎名單現場揭曉,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典範”、興化大閘蟹入選“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每一次豐收,都是農業生產突破的新基點。”興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殷俊說。興化已連續四年承辦农民豐收節活動,成為全國糧食生產標兵市、中國河蟹養殖第一市、中國果蔬脫水加工第一市……一大批“國字號”榮譽見證了“繁榮繁華夢水鄉”現代農業發展的累累碩果。近年來,興化聚力聚焦農產品品牌建設與運營,培育了9大國家級地理標誌產品和集體商標,形成“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兩大區域公用品牌,依託本地500多種生鮮農產品,開闢了以品質做優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以效益促進增收的發展之路,讓“千垛百味、香飄萬里”。
對於中國农民豐收節江蘇重點活動選擇在興化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舉辦,興化市委書記方捷表示,其一是策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興化是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標兵市。其二是展現興化豐收場景,示範園糧食生產核心區面積1.1萬畝,建有智慧農業展示區、生態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可實景展示魚米之鄉的豐收場景。其三是展示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果。
“有理想的魚”游向“新魚米之鄉”
水波泱泱,魚躍鳶飛。9月23日一大早,江蘇余年農林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就來到�韜�邊,和專業的捕撈隊為即將舉行的武進“首屆�韜�趕湖節”做準備,將“以漁控藻”先行試驗區的魚“趕”至200畝的囤魚區。成千上萬條大魚上下翻騰,水花四濺。
�韜�是蘇南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是百萬武進人的“母親湖”。本次�韜�趕湖節突出“�韜�魚米鄉、最美湖灣城”主旨,以“一條有理想的魚”為主題,圍繞“生態”和“漁業”,展示武進“新魚米之鄉”的生態治理成果,通過“現場趕湖、生態結盟、集市助農”三大板塊活動,以魚文化展示、農產品展銷、魚藝術欣賞、魚主題遊樂等方式,展示武進鄉村振興成果。
為改善�韜�水質,近年來,武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對�韜�生態環境的治理。整個湖區圍網拆除面積達6.72萬畝。�韜�備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範圍內,已無工業企業的身影。
去年,武進建立5萬畝“以漁控藻”試驗區,由余年公司負責實施,先後投放鰱魚鱅魚小苗310萬尾,斤兩魚種70萬公斤。武進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黃樺介紹,位於武進前黃鎮的�韜�魚苗繁育基地是魚寶寶們的第一個家。余年公司的技術人員提前在池塘里準備好了魚苗最愛吃的天然餌料――輪蟲,還會準備豆漿、人工微顆粒飼料作為營養加餐,並用上智能設備調控水質。
等魚苗再長大一些,技術人員替它們量體長、測重量、做“體檢”,確認健康后把它們帶到湖中一個用網圍住的“小家”――“野化區”。在5000畝的區域待上約3個月適應環境后,這些有“理想”的魚將游向最後的家――�韜�5萬畝“以漁控藻”試驗區。“不投食餌,人放天養是這些魚的最大特色,它們在湖裡每長一千克體重,就能為�韜�帶走35克氮和9克磷。”黃樺介紹。
“看到�韜�水清了,生態變好了,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漁民周衛洪說,他和一批有經驗的漁民上岸后受雇於余年公司,一年收入比以前多上一兩萬元,還辦了保險。原來祖祖輩輩在“水上”討生活,現在到“岸上”奔小康,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稻,也是武進的“金名片”。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培育優質高產水稻品種80多個,4個品種躋身全國十大常規水稻品種,累計推廣應用4.3億多畝次,增產稻穀130多億公斤,增加經濟效益220多億元。武進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小宇透露,9月26日“首屆�韜�趕湖節”活動當天,將發布武進农民豐收節吉祥物“小武”和“小進”,分別以“一條魚”和“一粒稻”的形象亮相,寓意“新魚米之鄉”。
盱眙第一山下,共唱豐收的喜悅
蝦肥美,菜蔬鮮,稻米流脂粒粒香。9月23日,2021年盱眙縣农民豐收節在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拉開帷幕。在這裏,盱眙縣廣大农民傳唱豐收的歌謠,共享倉廩豐實的喜悅。看演出、逛展會、品美食、話豐收……豐富多樣的活動喚醒了小巷古街。
在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設有雨山茶展銷及茶藝表演、龍蝦香米直播間、優質農產品展銷品鑒等活動區域。雨山茶、水庫魚、穆店葡萄、陡山黃桃、馬壩西瓜等農產品琳琅滿目。嘗一口盱眙本地出產的紅心火龍果,果肉綿密、汁水清甜,豐收的喜悅飽含其中。
“我回鄉創業8年了,在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扶持下,逐漸把火龍果產業做大做強,還帶動周邊40多戶农民脫貧致富。今年合作社迎來大豐收,邀請大家都來嘗嘗!”盱眙金田源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錦志說。
盱眙是江蘇的農業大縣和糧食大縣,全縣有73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86%,2044個農產品生產主體納入省追溯平台監管。盱眙先後榮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全國电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等稱號。
“我們將生態農業與鄉村休閑觀光產業緊密結合,推出農耕文化體驗,遊客可以體驗果蔬採摘,學習燒制農家土菜,以及體驗顛簸箕、剝玉米、捉龍蝦等農耕文化的樂趣。”天泉湖鎮陡山村黨總支書記史春峰介紹。
盱眙全縣農業產業結構以“蝦稻共生”為主導,縣域內蝦稻共生總面積達66.5萬畝。近年來,“盱眙龍蝦香米”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215.51億元,連續6年位居全國水產類品牌價值榜榜首。目前,盱眙從事龍蝦產業人員逾10萬人,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80萬畝,龍蝦年產量8萬噸。“一隻蝦致富一方人”的傳奇故事正在盱眙不斷上演。
盱眙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志標表示,盱眙將加快盱眙龍蝦二次創業,力爭盱眙現代農業園區創成國家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高質高效之路越走越寬;繼續高標準推進农民住房條件改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鄉村宜居宜業之路越走越美;着力培育新型職業农民,多渠道幫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動农民富裕富足之路越走越寬,努力繪就盱眙“業旺、景美、民富”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畫卷。
(參与采寫:記者洪恭弘=叶 恭弘、岳旭、周建平、趙曉勇、范玉賢、張莎沙、吳瓊 通訊員房金海、顧繼紅、周瑩、趙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