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南京2月3日電 (記者 楊顏慈)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癸卯兔年元宵節將至,一輪2023年度“最小滿月”即將登臨天宇,皓月當空賀佳節。此外,今年的圓月稍稍“遲到”,屬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由於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其公轉速度快慢不均等。根據開普勒定律,因月亮與地球距離的不同,月球的繞日運行速度發生變化。
受此影響,每個月滿月出現的時間有差異,這就導致滿月不一定出現在農曆十五。根據天文預測,癸卯兔年正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出現在北京時間2月6日2時29分,視直徑為29.83’,距離地球約40萬5829公里。
今年的元宵月不僅稍稍“遲到”,還格外嬌小。由於月球在2月4日16時55分通過遠地點,使其成為年度“最小滿月”。反之,當月球通過近地點時,地球與月亮最“親密”時相距約35.6萬公里,則出現“超級月亮”。
“最大和最小的滿月直徑相差大約14%,亮度也有所不同。今年的元宵滿月比平時更加‘嬌小玲瓏’一些。”王科超說。
對公眾而言,十五、十六的月亮從肉眼觀測上並無太大差別。只要天朗氣清,在無遮擋的情況下都是一樣的“花好月圓”。
有意思的是,在“遲到”一天的嬌小圓月中,卻迎來了近19年來最早的元宵節。專家介紹,天文曆法有一個19年的周期,上一次出現早元宵節的年份是在2004年,元宵節的日期也在2月5日,下一次出現早元宵節的年份將是在19年後的2042年。(完)
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連日來,江蘇各地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在建項目也是開足馬力……一幕幕火熱的發展場景,吹響了全力衝刺“開門紅”的奮進號角。
新春伊始,江蘇又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在蘇州吳江,64個新開工重大項目拉開新一年拼經濟的序幕,涵蓋数字經濟、總部經濟、新能源等前沿產業,總投資超422億元,將進一步加快推動蘇州地區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在宿遷,132個重大項目也吹響了開局“衝鋒號”,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佔比超過90%,項目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揚州,全球太陽能“頭部”企業阿特斯集團投資的光儲全產業鏈項目,落子經開區,帶動一批“鏈”上新能源企業紛紛落戶,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董晨光說,將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組建全新的工作團隊,以全流程跟進、全方位協調、全系統服務的模式,來支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建重大項目也不斷刷新“進度條”。在南通如東,省重大項目――金光如東產業基地項目一期順利實現全面投產,7條生產線可年產生活用紙78萬噸,預期年利稅將達到18億元以上。在鹽城,一批省重點水利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加速推進,涵蓋海堤保灘加固、海堤治理等工程,將為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保障。在連雲港,省重點交通項目――連宿高速公路各標段建設熱火朝天,今年公路路基橋樑工程將實現全線貫通。
連宿高速項目辦常務副主任於志龍說,全線有1600多人已經回到工作崗位,目標是今年上半年完成路基工程,完成省級下達的26億投資計劃。
江蘇各地政府部門也全力當好“店小二”,通過進企走訪、現場辦公等方式,進一步靠前服務、優化舉措,推動項目早投產、早達產,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楊楊 吳江台 宿遷台 揚州台 泰州台 如東台 連雲港台 響水台 濱海台 大丰台 編輯/胡超)
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春耕備耕生產,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春節剛過,各地各部門已經紛紛投入到種養殖農業生產中,田間地頭、果園瓜棚,到處是勞作的身影和火熱的生產場景。
穩產保供“菜籃子”“果盤子”
在泰興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蔬菜種植基地,農戶們正在田間忙着移栽小青豆、扁豆,這些小苗在大棚里培育,已到了移栽時間。
泰興市龍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務工隊隊長趙學成介紹,他們每天安排三四個人進行田間管理,下午把棚膜蓋上,第二天早上等化凍之後再把棚膜掀開,防止溫度增高,花菜底部壞爛。
淮安市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淮安區蘇嘴鎮育苗中心3萬平方米蔬菜大棚里,十多位工人正在點種育苗、修恭弘=叶 恭弘壯苗、澆水養苗,忙活個不停。
淮安市綠暢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政說:“目前這個季節以西瓜、甜瓜的育苗為主。大概15萬株到20萬株,主要品種是8424,還有美都。開春了,我們工作比較忙,農戶可以隨機抽時間來工作,夜間也可以正常工作。”
在宿遷市泗洪縣孫園鎮臧石村水上果蔬漂浮育苗基地,只見大棚內一片碧綠,鮮嫩的生菜、辣椒、黃瓜、花菜等種苗生長在泡沫盤裡,漂浮在水上。泗洪縣孫園鎮李越家庭農場主李越告訴記者,水上漂浮育苗可以讓秧苗在水中紮根生長,並從秧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水上漂浮育苗的新模式能把成本降低,而且出苗質量好,苗齊、苗壯,抗病性也還可以。能省掉很多人工成本,還可以把每個農戶回家栽植的成本全部降低。”
鹽城濱海現代農業園園區新建的130畝机械化育苗大棚今年正式投用,目前,部分西瓜苗已經達到了移栽的標準,正陸續裝箱出貨。通過集中育苗服務,管理方不僅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對整個園區乃至周邊鄉鎮的西瓜品種統一布局,還能集中推廣使用無病毒育苗以及物聯網大數據檢測等新設備新技術,節本增效明顯。
鹽城市濱海苗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苗沛表示,集約化育苗可以為農戶節省種子成本,園區設施完善,安全性比較高,不管是極寒或是高溫的天氣下,都能按時按點保證農戶的種苗供應。
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
冬春季節是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黃金時期。這两天,江蘇各地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加速推進。
在宿遷泗洪縣龍集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工人們正搶抓工期,建設農田灌溉機站泵房,鋪設農田灌溉地下管網設施。
宿遷泗洪縣龍集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劉闖介紹:“項目總投資2200多萬元,今年3月底可以全部建成。建成后能夠解決兩個鎮區8400多畝土地的用水問題,可以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能夠提升每畝糧食產量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同樣在宿遷,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幾十名工人快馬加鞭進行溝渠開挖、泵站建設等工作。一直以來,來龍鎮侍嶺片農田屬於自流灌溉、澇水自排或抽排的灌排模式,難以滿足灌溉需求,大部分渠道均為土渠,灌溉水利用係數較低,道路硬化率嚴重低下,影響農業耕作。
宿豫區來龍鎮黨委副書記朱鳳蓮表示,改造過後的高標準農田既解決了收割灌溉問題,在雨季來臨的時候又解決了排澇問題,可以實現農田每畝平均再增收百分之十。
在淮安市洪澤區三河鎮總投資3500萬元的1.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經過平整地壟、清運積土、填埋渠溝等系列工程建設,零零散散的土地逐漸變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現代高效農田。
當地種糧大戶梁加祥介紹,自己流轉了上萬畝土地種植稻麥,正是得益於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去年糧食獲得了豐收,不僅保障了產量,農戶的收益也增加了:“好地才能出好糧,有了高標準農田,農業現代化更有基礎,抗風險能力更強。”
灌排設施有保障,田間管理必須同步跟上。在連雲港東海縣平明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給農戶講解小麥施肥注意事項。針對當前低溫天氣,農機人員提醒農戶要結合小麥苗情、土壤墒情,採取不同措施,加強小麥田間管理。
連雲港市東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汪洪洋介紹,因為入冬以來極端低溫,對小麥生長產生一定影響,現在引導农民早施返青肥,促進苗情轉化,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在鎮江句容,從正月初六開始,當地瓜農們已經開始忙活,施有機肥、排滴管、鋪地膜,大傢伙分工合作,搶抓農時,一刻不耽誤。鎮江句容市天輝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要進行悶棚,悶棚就是讓雞糞和菜籽餅再次發酵,以免栽苗時段產生燒苗現象。
而在丹徒區世業鎮一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里,農田內的灌溉渠硬化和滴灌管道已經完成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善了地區農業生產條件,還有效提高了全區机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23年,鎮江市丹徒區年度計劃投入2000多萬元,在上黨、辛豐、谷陽、寶堰等鄉鎮板塊,建設9000畝高標準農田。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我蘇網/高若婷 淮安台 宿遷台 泰州台 連雲港台 泗洪台 東海台 丹徒台 句容台 濱海台)
春節臨近,鮮花銷售持續升溫――
以前花是禮物,現在花是生活
年關將至,花卉市場迎來銷售旺季。奼紫嫣紅、寓意吉祥的年宵花成為市場主角,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選購。
1月18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漢中門鮮花批發市場。蝴蝶蘭、映山紅、仙客來等盆栽花競相開放,澳梅、銀柳、百合、洋牡丹、小菊等鮮切花爭奇鬥豔。走道兩側,家家商鋪門前人頭攢動,一派喜氣洋洋的過年景象。
“過年買幾束花擺在家裡儀式感滿滿,新年新氣象,希望來年紅紅火火。”正在選購年宵花的市民趙欣是花卉市場的常客,逢年過節都會來看看。在漢中門花卉市場一樓,店員小楊正在為顧客介紹花卉品種和價格。“年前鮮切花價格有些上漲,但是新鮮、種類多,熱門品類有澳梅、百合、玫瑰、冬青等。”他告訴記者,每年春節前都是營銷旺季,酒店、門店採購和市民購買量明顯增長,店鋪過年期間也不歇業。
另一側,花間密碼的店主賈先生正在修剪銀柳枝條、製作年宵花福桶。“訂單多,直接來選花的人也多,我們昨晚通宵都在準備花束和福桶。”賈先生介紹,市場內只有自己一家賣鐵藝的福桶,單價在200元至300元不等。“它們耐儲存且看起來紅火喜慶,一天最多能賣幾十個。”此外,很多顧客選擇定製服務,今年兔元素的定製產品較為暢銷。
除了鮮切花,盆栽花也賣得火熱。在金陵花卉交易市場,記者走訪多家花店,各式各樣的蝴蝶蘭穩居花棚“C位”。正在裝貨的王志亞,麵包車後備箱里塞滿顏色各異的蝴蝶蘭。“這些都是顧客提前預訂的,專門買來送親戚朋友。”
寓意美好的鮮花一頭帶動新春氛圍,一頭連接百姓致富。
“今早7點多剛發出一車2000多支的百合,現在工人們正忙着剪枝、裝籃,中午還有一車花要發。”連雲港市東海縣三鋪村李密芝鮮花基地負責人李密芝說,基地目前有百合、鬱金香等200多個花卉品種,平常一天一車貨,現在一天三四車,花卉發貨量共計7萬支左右,除了銷往省內,還賣到湖南、陝西、天津、浙江等地。
近年來東海縣积極發展花卉種植產業,共計引進鮮切花新品種100多個,2022年全年鮮花銷售額約8億元。“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只注重物質生活的滿足,更加嚮往高品質的生活,鮮切花消費自然就成為人們新的消費需求,從以前節慶消費向大眾消費、日常消費轉變。”連雲港市東海縣花卉研究推廣站站長華小平介紹,“推廣應用了百合種球催芽生根、鮮切花病蟲害綜合防治、切花菊花期調控、鬱金香種球消毒技術等新技術。”
此外,推廣站积極吸納低收入農戶和閑散勞動力100餘人,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機會,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餘元。
隨着線上渠道的成熟,很多家庭將購買年宵花的習慣轉移到線上。叮咚買菜數據显示,目前銷量前三的年宵花是銀柳系列、澳洲臘梅系列、紅玫瑰臘梅紅豆混搭花束,華東用戶對南瓜樹、銀柳花環掛飾、錢串子多肉盆栽等新品種的接受度很高。
“我們在滿足傳統年宵花品類需求的基礎上,開發了一些更貼合年輕人喜好的花種或造型。”叮咚買菜鮮花負責人俞水就表示,預計今年整個年宵花銷量比去年增長一倍左右。
“春節前夕,取送鮮花訂單增長37%。”美團跑腿負責人說,為了滿足市民的過節需求,即使是在除夕、大年初一,也可以隨時下單鮮花品類,24小時滿足用戶的取送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以前花是禮物,現在花是生活。人們越來越注重取悅自己,而鮮花消費就是“悅己經濟”的重要一環。加之今年元旦和春節離得近,市民利用元旦假期看花、買花,不僅增添濃濃年味,也提振了市場信心。(記者 田墨池 林杉)
中新網江蘇新聞1月17日電(記者 楊顏慈)1月16日,江蘇省政府召開保障群眾過好春節新聞發布會。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商務廳等部門介紹了保障民眾過好春節的相關情況,為千家萬戶過大年派送“新春禮包”。
安全關係千萬家。江蘇省公安廳副廳長譚永生介紹,今年的春節是進入疫情防控新階段后迎來的首個春節,人流、物流、車流較以往將大幅增加,江蘇將從嚴從細從實抓好節日安保和服務措施落實,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社會安定、萬家安寧,為民眾平安回家、歡度春節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據了解,春節期間,江蘇每天將大約投入警力6萬人次、警車3萬車次,開展社會面巡邏盤查、重點部位值守,加強各大繁華商圈、客運站、廣場、景區等定點守護和巡邏防控力度,為民眾過節期間帶來安全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
江蘇民政部門將關愛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確保每一位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幸福過節。據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趙庭朴介紹,為保障困難群眾過好元旦春節,省級安排下撥“兩節”補助專項資金1.8億元人民幣,對全省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體,實施適度惠普性的節日補助,春節前全部發放到位。
對於交通運輸部門來說,春節假期是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間之一。據統計,江蘇公鐵水空發送旅客預計同比增長約15%-30%,高速公路路網出口流量預計同比增長12%,最高峰值預計達到340萬輛。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表示,將從運力保障、自駕出行、客運服務入手,全力保障群眾有序出行。“春運期間,預計採取自駕方式出行的數量將有所增多。全省高速服務區正常營業,增加20%商品供應量,制定油品專項保供方案,提前部署移動充電車、升級新能源充電設施,便民服務台190餘個,為自駕出行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服務。”
江蘇各級商務主管部門針對節日市場購買集中,需求多樣的特點,全力組織貨源,實施精準調度,切實保障生活物資供應。
江蘇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王存表示,根據市民採購需求,該省在零售端將備貨量提高到平時的3倍至5倍,同時加強購物高峰時期的補貨,保證不斷檔、不斷貨,適時延長營業時間,保障市民採購需求。
作為文化和旅遊大省,江蘇在春節期間將推出獨具“水韻江蘇”特色的新春產品和休閑娛樂活動3100多項,其中重點活動120多項。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李川介紹,為滿足不同群體遊客出行遊玩需求,江蘇籌劃了新春旅遊嘉年華、冬季冰雪節、非遺美食節、梅花節等“年味十足”的特色旅遊休閑活動。同時,全省13個設區市文旅局和多家景區還為遊客和市民朋友們準備了誠意滿滿的“大禮包”,推出五大類200餘條旅遊惠民措施,包含景區門票秒殺、文旅消費券發放、冬季旅遊貴賓卡等促銷優惠。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金宏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請大家繼續做好個人防護不鬆懈。春節期間,江蘇省所有醫院急診科24小時正常開放,統籌調配全院醫療資源,進一步擴容急診搶救區域,實行門診、急診一體化管理,提高收治能力。(完)
培育“三農”發展生力軍 江蘇啟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今天(1月12日)上午,江蘇正式啟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來自全省各地的首批581名新型經營主體優秀代表將通過培訓學習、走訪調研、導師幫扶、政策扶持等方式提升產業發展的綜合技能。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是我省首次啟動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和往常的高素質农民等培育項目明顯不同,此次培育扶持補助標準高,後續跟蹤服務和政策扶持精準細緻,參与培訓的對象優中選優,主要囊括了各地從事主導、優勢或特色產業3年以上,有一定發展基礎、熱心上進的經營主體,尤其看重經營主體帶動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礎。
對此,培育項目將豐富完善實用的課程體系,按照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四個一”模式,對各位學員開展定製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指導其做大做強產業,並引領和帶動當地產業提質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南京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維春告訴記者,針對該項目,學校組織的導師既有大學老師,也有來自產業界的老師,還包括農業管理方面的老師,這樣就便於老師跟學員一起互動,共同來找到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再來提煉經驗。
除了限期的課程培訓,”頭雁”項目還有全方位、系統長期的指導服務和綜合支持,涉及農業農村項目傾斜,金融保險等政策扶持,職稱評審、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優先等多個方面。在此基礎上,項目還將探索建立全鏈條的服務機制,從技術指導到成果轉化、創業支持,實行持續服務、定期回訪制度,進一步提升生產經營能力。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副處長佘義斌表示,項目旨在通過系統、綜合支持的培育,打造一批“頭雁”隊伍,輻射帶動經營主體形成“雁陣”,提高我省農業農村經營主體隊伍整體素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郝朦 編輯/汪澤)
1―11月,全省軟件和信息化產業保持加快增長態勢,為“江蘇製造”智能化轉型、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強大支撐;数字經濟也在與其他領域相融合中誕生新亮點。
【“江蘇製造”数字化轉型再提速】
省工信廳數據显示:1-11月,江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業務收入1.14萬億元,同比增長7.5 %,比前三季度增幅提高0.3個百分點。兩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
在常熟東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成品檢測車間,一台導入了人工智能模塊的自動化檢測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對集成電路板進行質量檢測,所拍圖片傳送至後台數據中心進行分析判斷,短短几秒鐘就能完成判定。這其中便應用了基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國產軟件連接器。
常熟東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亞文告訴記者,自從AI人工智能引入之後,公司整個效率大幅度提升,更便於梳理產品缺陷的一些數據統計,對整個製程的持續改善有很高很精準地幫助。
東南相互电子是江蘇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升級集成電路製造的一個成功案例。近日,江蘇共13個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成效顯著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被工信部評為典型案例,在全國進行示範推廣,這些案例均聚焦“江蘇製造”数字化轉型關鍵問題,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等方面成效突出。包括工業互聯網在內,今年江蘇工業軟件產業鏈、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鏈在全國的優勢繼續提升,工業軟件產業鏈在全國份額超過20%。
【数字經濟與其他領域相融共促】
信息技術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也不斷催生出新的亮點。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工業園,許多企業的大門口都豎立着一個約0.5平方米白色盒子,這個被譽為“碧水哨兵”的環境在線監測監管系統,通過國產物聯終端對企業排放口水質進行實時感知,結合平台AI算法,精準掌握企業的排放現狀與排放規律,推進了企業節能減排和污染源治理。目前,胡埭工業園在80家企業試用了這一技術,園區相關監測斷面水體從原本的Ⅳ類水體提升為優Ⅲ類。
江蘇藍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紅娟介紹,圍繞生態環境監測應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提升數據挖掘和應用水平,實現生態環境管理和監測業務的深度融合,預計2022年相較2021年業績增長30%。
在產業布局和創新載體建設上,以南京、蘇州、無錫為代表,江蘇躋身“中國軟件名城”數量全國最多,擁有南京軟件谷、蘇州軟件園等7個國家級產業園,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預計到今年底,江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3萬億元。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郝朦 無錫台 常熟台 編輯/胡超)
在年終歲末、衝刺收官的關鍵節點,江蘇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爭分奪秒做好當前各方面工作。特別是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基礎上,各地多措並舉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推動人流、物流加速流動,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消費復蘇,不斷激發經濟發展動能。
各種試吃的攤位夾道歡迎顧客,帶有生肖兔圖案的各色商品也搶先登場。在蘇州這家商店內,洋溢着暖意融融的喜慶氣氛,目前該店已經開啟年貨節,顧客也是紛紛出手。
一位蘇州市民告訴記者,這次來採購了吃的喝的用的,購物車裡要一千多塊錢,正好有續費禮,能抵扣兩百多塊錢,蠻實惠的。
從12月11日晚起,持續近兩個月的第三屆“雙12蘇州購物節”正式拉開大幕。本屆購物節覆蓋“雙12”、元旦、春節等重要消費節點,突出“萬企讓利、市縣聯動”,全蘇州參与企業超1.2萬家,線上線下讓利總額超150億元,將集中推出“熱購全城”商圈消費節、“雲購蘇州”網上消費節等12項主題活動,最大限度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各方活力。
12月12日,南京也出台了《全市強信心添動力促發展若干舉措》,8條舉措重點聚焦有效投入、內外需求、要素保障等關鍵領域,強信心添動力促發展。除了優化投資環境、聚焦項目建設、豐富文旅供給等內容以外,政策中還針對“提振消費信心”專門提出,將於近日舉辦南京國際消費節、發放5000萬暖心消費助力券等系列活動。同時實施“小店計劃”,助力小店紓困解難,讓南京城市煙火氣更暖心。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董路 耿昊東 郭�� 蘇州中心站 蘇州台 無錫台 編輯/胡超)
新聞發布會現場。 朱志庚 攝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4日電(記者 朱志庚)11月3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簡稱“第十三屆園博會”)組委會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本屆園博會將於2022年11月6日正式開幕,展期1個月。
第十三屆園博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承辦。與以往各屆相比,本屆園博會最大的不同是首次由非省會地級市承辦,同時也是辦會理念轉型和內涵拓展后的首屆園博會。
本屆園博會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綠色城市・美好生活”主題,採取“1(主展園)+1(副展園)+N(分展園)”聯動模式,系統展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
主展園位於徐州東南生態片區呂梁山區域,山、水、林、湖等環境要素兼具,佔地面積203.18公頃,可建設用地134.16公頃。主展園共建有65個展園,其中省級展園39個、國際園10個、創意園5個、企業園3個、大師園2個、公共園6個,充分彰顯國際友好城市和全國各地園林、文化、建築藝術和建設水平,呈現自然風貌與人造景觀相得益彰的和諧美景。
副展園緊鄰徐州市行政中心,採取市場化模式建設和運營,3萬平方米規模的東展廳具有舉辦各類展會功能。園博會展會期間,副展園將舉辦“園林園藝進萬家”活動,打造百姓園林園藝展示交流平台。
N個分展園突出惠民功能,在徐州城區實施了一批採煤塌陷地和採石宕口生態修復項目、市民公園建設項目、歷史街區保護和綠色社區創建等項目,提升了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品質。(完)
非凡十年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近年來,江蘇以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抓手,牢記總書記囑託,“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打造新時代協調發展江蘇新樣板。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里,昔日屬於“兩不管地帶”的黿盪湖,如今已經變為網紅打卡點。2020年11月,一座黿盪橋把江蘇蘇州吳江區和上海青浦區連接起來,並將兩地通勤時間從40分鐘車程縮減為5分鐘。這也是示範區成立后首個正式通車的省界斷頭路打通工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江蘇加快實施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等項目;首批列入連通計劃的11條省際斷頭路,6條已經建成通車,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好支撐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說,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重大決策,堅持把服務國家戰略與推動江蘇發展緊密結合,提供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江蘇樣本,展現了江蘇擔當。
一方面緊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躍上新台階;另一方面,江蘇打破天塹阻隔,以跨江融合推動揚子江城市群全面轉型升級。眼下,在長江常州泰興段,常泰長江大橋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中鐵大橋集團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工程師張旭光說,常泰長江大橋連接常州市和泰州市,是首座集鐵路、一級公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跨江大橋。大橋建成之後,常州到泰州通行時間將縮短為20分鐘。
2012年以來,江蘇共建成過江通道8座,累計已建成17座,為跨江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十年間,江蘇還陸續建成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連徐等多條高速鐵路,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帶動南北區域間交流往來、資源共享愈發密切。與此同時,一條條農村公路在推動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常州溧陽,“1號公路”串聯起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和220多個鄉村旅遊點,將客流引入山村,把農產品送入城市,帶動沿線10萬名农民增收致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社會保障與醫療健康研究室主任張佳慧說,這些年,江蘇通過各種努力,不斷重構城鄉關係,加速彌補了城鄉區域不平衡的短板,在提升鄉村發展品質,進一步推動區域資源整合等各個方面,都做了积極的探索。
十年來,江蘇以聯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有力抓手,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积極成效。從2012至2022年,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達到4.75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7:1降低為2.16:1,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藝 楊帆 周雷 楊時盛 羅聰懿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