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新寶6娛樂總

2023
04-12

  江蘇重點水利工程全面加快建設 一季度完成投資45.32億元

  今年以來,江蘇省水利系統搶抓汛前建設黃金期,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努力形成更多投資量、實物量,一季度共完成投資45.32億元,發揮了水利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江蘇省投資額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今年國家重點推進的55項重點水利項目之一,建成后流域內2000多萬人口、3000多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將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今年一季度,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累計完成18.59億元,完成土方開挖472.3萬方。在鹽城濱海,先導工程之一的張家河閘站已經完成站身水泵層、電機層、自排孔涵洞的澆築,閘站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鹽城市濱海縣張家河閘站工程項目經理楊軍表示:“現在正在進行內外河附屬設施、土方回填及主廠房施工,機電及電氣設備加工製造已具備出廠驗收條件。工程計劃在4月底全部完成水下工程施工,5月底具備應急排澇條件。”

  洪澤湖周邊滯洪區近期建設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項目建成后,將恢復洪澤湖8.55平方公里水面,庫容增加1160萬立方米,對區域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及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淮安市淮陰區Ⅱ標段的施工現場,上百台套大型机械開足馬力,200多名工人正在對洪澤湖的堤防和配套建築物進行作業。今年當地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從制度、資金、安全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保障,確保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截至目前,淮陰區境內的項目進度達到了65%。

  淮安市淮陰區水利重點工程建設處主任周建華說:“我們今年的投資目標任務大概是1.3個億,工程預計2024年開春以後基本收尾,明年5月份的時候主體工程基本全部完成,開展各項工程的驗收。”

  今年,江蘇省將錨定重點水利工程投資180億元以上、農村水利投資80億元以上的建設任務目標,突出抓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吳淞江(江蘇段)整治等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建設,統籌河流治理項目,加快江蘇現代水網建設。截至3月底,已累計完成建設任務45.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鵬 編輯/徐瑋琪)

2023
04-09

  緊扣“重中之重”,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系列報道之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积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依託鄉土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當前,我省正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积極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

  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

  路邊豎著氣象監測設備,水下埋設傳感器,投餌用上無人機……在南京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里,有16個大小統一的方形池塘,這是浦口區永寧街道青蝦產業数字化探索的“試驗田”。而在不遠處的冷鏈物流倉儲配送中心,一條青蝦加工生產線剛剛拿到生產許可證。企業負責人趙有志告訴記者,“有了這條生產線,我們的青蝦篩選分級、清洗、加工、包裝、速凍鎖鮮都可以在這裏完成,一小時能完成2000斤青蝦的加工。”

  全域養殖面積約1.5萬畝、總產值達1.2億元,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的永寧青蝦,近年來在不斷摸索中走出一條“產、加、儲、運、銷”全產業鏈之路。前不久發布的《中國数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中,“永寧青蝦数字產業體系”還作為典型案例入選。

  做足做活“土特產”文章,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聚焦“產”,就是要建成產業、形成集群,着力在產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上下功夫,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农民。

  數據显示,江蘇全省已有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199個、其中超百億元7個;建設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4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73個。在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我省還將加快培育一批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百億元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千億元級農業全產業鏈,打造沿江、沿海、沿隴海線等3個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一二三產融合產業帶。

  “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可以說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升級版’。”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徐雪高分析指出,打造全產業鏈重點要建強“鏈主”、建優“鏈條”、帶富农民。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拓展力強、綜合實力強、帶動作用強的農業頭部企業作為“鏈主”,要建設標準化綠色原料基地、發展精細化綜合加工、搭建體系化物流服務網絡、開展品牌化数字化營銷,形成產業布局科學、業態豐富多樣、產業關聯緊密、集聚效應明顯、波及效應顯著的全產業鏈條,要不斷完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訂單收購、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农民更多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陽春三月,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環太湖大道的“舶來”咖啡館,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前來打卡。咖啡館創始人金瑜是土生土長的太湖漁港村姑娘,她在國內外旅遊勝地學習考察數年後選擇回鄉創業。“舶來”一開業就在各類社交平台上迅速“出圈”,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咖啡館。

  新產業新業態成為激活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動能。當前,全省各地訂單農業、農產品電商、休閑觀光農業蓬勃發展,打破了傳統農業發展的單一模式,有力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開工743個、計劃總投資757.6億元,其中農產品精深加工、新產業新業態、高技術農業三大類型項目達449個、佔比超60%。

  江蘇如何進一步以新產業新業態為增長極,大力拓展鄉村產業發展新空間?前不久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為此勾畫了藍圖――

  推動休閑農業提質增效,深入挖掘農耕文化、鄉風民俗、民間技藝、農業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結合地方特色資源和農情農事農時,開發形式多樣的休閑農業新產品,擴大“蘇韻鄉情”品牌影響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農文融合、農商結合,充分發揮休閑農業在融合農文旅中的連接作用。

  推動農村電商加快發展,抓住產業数字化新機遇,引導各類电子商務主體到鄉村布局,健全農村电子商務營銷網絡,支持發展直采直供、冷鏈配送、社區拼購和助農直播間、移動菜籃子等新業態,不斷開闢鄉村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推動現代鄉村服務業做精做優,適應農村生產生活新特徵、人口結構變化新趨勢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新需求,建設“一站式”區域性農業生產性服務綜合平台,提升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產品銷售、農技培訓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水平。同時,加快發展交通物流、餐飲購物、家政服務、養老托幼、文體健身等現代鄉村生活服務業。

  不斷拓寬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作為鎮江農業金字招牌之一的草莓種植業,從春節到現在一直供銷兩旺。在丹徒區世業鎮先鋒村四季春農業園草莓基地,遊客們一撥又一撥走進草莓園,體驗採摘,親近自然,莓農們忙得不亦樂乎。“今年一畝田能有4萬到5萬元毛收入。”農業園負責人恭弘=叶 恭弘明蘭經營的草莓大棚,從8年前的6畝增加至如今的20畝。小小的草莓,已成為她和當地农民的“致富果”。

  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句容市白兔鎮推動草莓產業由單一採摘向農文旅深度融合轉變,着力實現農業“接二連三”高質量融合發展。以“鮮果、鮮花、鮮茶”為特色,有機串聯農業觀光點和生態旅遊點,構建“采草莓―賞花海―品香茶”旅遊環線。同時,积極引入深加工企業和文創企業,推出草莓蛋糕定製、草莓文創產品設計等項目,使莓農由單純的種植者變為經營者,在產業鏈多個節點上都能有收益。目前,“莓好白兔”品牌價值達3.37億元,果農年均收入超10萬元。

  發展鄉村產業是帶動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徑,省農業農村廳將培育壯大一批鄉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縣域富民產業,形成縣域、鄉鎮、中心村分工合作的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發揮鄉村產業富民增收作用,讓廣大农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堅持以市場、服務、股份為紐帶,通過開展訂單收購等方式,以服務的標準化帶動農戶,支持農戶、农民合作社以入股保底分紅和盈餘返還等方式,合理分享增值收益。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打造帶動產業發展、农民增收的集團軍。(記者 王建朋 洪恭弘=叶 恭弘)

2023
02-23

  《冶春與富春的互贊》一文見報后,有朋友告訴我,做包子出名的店很多,不止這兩家。誠哉斯言!揚州包子之所以美名遠揚,確實是眾志成城的結果,近幾年紅火的店家還有很多,諸如趣園、怡園、五亭、錦春等店做得都不錯,用列舉法確實難以窮盡。

  朋友的指正觸發了我對另一個問題的思考,那就是包子除了所謂正宗的維揚做法,還有沒有其他做法?除了門店現做現賣和速凍包子進市場外,難道就沒有其他賣法了?答案顯然不是。包子的做法和賣法多着呢,這也是揚州包子廣受歡迎的原因,更是揚州包子做大做強的潛力。

  “揚州包子,包打天下”。對此,有識之士認為不妥,一個包子沒這麼大的威力,也不可能讓全世界人民都吃揚州包子。我們可以為揚州包子感到自豪,但絕不可自大,相反更要虛心,將其改為“揚州包子,包容天下”更妥。雖是一字之差,但立意陡轉,境界陡升,揚州人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由此可見。細想也是,在中國,揚州包子有名,其他包子也不錯,廣式早茶的水晶蝦餃、叉燒包有口皆碑,海派早茶的生煎包、小籠包聲譽鵲起,北方點心中的狗不理包子等,那也不是牛皮吹出來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毋庸諱言,揚州包子有歷史文化,有市場口碑。我們不能因競爭激烈就失去自信,但也不能因久負盛名就盲目膨脹。冷靜思考,理性分析,可能比情緒化表達更有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滿足市場、引導消費、做強產業方面,我們做得夠不夠?能不能做得更好?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在揚州城裡,一些包子的不同做法和賣法就讓人耳目一新,值得傳統包子的經營者去看看。

  大概一年多前,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是幾個外地年輕人,在揚州繁華地帶開了個“火鍋包子”店,年輕人趨之若鶩,排着長隊等剛出籠的“火鍋包子”。我沒去過此店,也沒吃過這包子,也不知餡料是什麼,但這個另類包子在揚州生意如此紅火,在一般人心目中,這是不是在關公面前舞大刀?這個不倫不類的包子在揚州還待得長?消費者用腳投票,用不着我們說三道四,經營者風險自擔,更用不着我們杞人憂天,過些時候就自然會在市場的比拼中見分曉。過年喜氣洋洋,朋友圈很活躍,各種消息紛至沓來,看到一條消息,說一個返鄉青年回揚州做咖啡包子,在她媽媽幫助下,首戰告捷,第一個門店在西區開張就紅火,一鼓作氣,又接連開了兩家,準備還要在城裡布點開其他新店。我不知道這店是別出心裁做出咖啡味的包子,還是將包子與咖啡混搭,一改綠茶配包子的傳統,但年輕人喜歡是不爭的事實,店能開下來,而且還能繼續擴張開新店,那也不是我們這些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所能想的。

  火鍋包子、咖啡包子的橫空出世,顛覆了我們對揚州包子的傳統認知,原來包子還可以這麼做、這麼賣。也許少見就多怪,那些“包打天下”的人,在這另類包子的衝擊下肯定會驚掉下巴,這不是離經叛道嗎?這不是毀了揚州包子形象嗎?驚恐也好,擔憂也罷,另類包子在那熱賣着呢,因為它不違反哪條法令。只要市場認可,這些店盡可放心地去做,用不着為暫時的形單影只而膽怯,只要消費者買賬就行,什麼正宗不正宗的,想多了自然徒增煩惱,你又不吃他的飯,他又不給你投資,該幹嗎幹嗎,看準了的就大膽地往前走。你成功了,說不準還真能“包打天下”,因為鯰魚效應會激活揚州包子的創新基因。

  揚州包子之所以成為經典,用料考究、製作精良、誠信經營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核心是持續創新。你想想,當人家只做肉包菜包時,我們就將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作為爭奪市場的竅門,三丁包、五丁包由此聲名遠揚;當別人只做糯米餡燒賣時,我們卻獨辟蹊徑,以蔬菜為餡做成翡翠燒賣,色香味形兼具,領一時風氣之先;當別人只會做汪豆腐時,我們卻以過人的刀功,硬是將一塊豆腐切成千百根豆腐絲,讓文思豆腐成為可直接品嘗的藝術品,等等。這些在現在看只不過是尋常點心而已,但剛面世時也是別出心裁的創新,正因為一直奔跑在創新的路上,其新鮮新穎新奇新巧的特色別具一格,成就了揚州包子的美名。這些都是把握時代脈搏,契合消費心理,激發潛在需求,堅持求新求變的不落俗套的做法。我想,當這些經典美食第一次亮相時,叫好聲肯定佔大多數,但“這還是揚州包子嗎”的質疑也許會有。

  市場是一面篩子,好不好,消費者說了算。另類包子粉墨登場,其艱辛可想而知,要在吃慣了傳統的地方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另類包子能否被接受?能否形成有效市場?如何持續改進?萬一生意不行怎麼辦?輿論、市場、資本、用工等壓力,其創業艱辛,創新風險,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也許有人說它不正宗,但船多不礙港,各行其是,互不相擾。成功與否,業績說了算。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市場法則靈得很。另類包子讓我感興趣的是,它不因循守舊,因時而動,因勢而為,聚焦市場,細分市場,迎合市場,開發市場,不走尋常路,靠創意領路,用創新開路,以創造鋪路,拿出“殺手鐧”,練出“一招鮮”,做出不一樣的包子。這些在揚州美食史上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與傳統的揚州包子一道,積澱為深厚的歷史文化,也許會成為我們引以為榮的招牌特色。

  火鍋包子、咖啡包子的面世,不是玩的噱頭,相反是出的新招,它承襲了揚州人慣有的創新求變的好傳統,給平靜的揚州包子帶來了春風暖意,其探索意義不亞於產品本身。一個迥異的另類出現,我們是假裝看不見,還是真心想遇見?這牽涉到胸襟格局,也事關自身發展。我們的包子店有的確實做得很大,對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個子”固然用不着害怕,因為它們短期內構不成威脅,但其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闖勁幹勁可不能小瞧,看看排隊的長龍、接二連三的新店就可知,另類包子大有名堂,首當其沖的就是創新求變,特別是他們干就干大事、爭就爭一流的創新精神更值得學習。

  經典是傳統,必須要發揚;傳統要繼承,必須要創新。過去礙於認知程度、消費水平、技術手段等限制,前人已將創新做到了極致。時至今日,科技日新月異,認知不斷深化,消費多元多變,特別是Z世代的消費更是求新求奇,那種做法老一套、品相老面孔、賣法老八板,開始遇到硬茬了,有人會就此挑三揀四,不變不行啊。嘗鮮獵奇是很好的市場賣點,消費潛力大得很呢。火鍋包子、咖啡包子熱賣,就是摸准了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滿足了其追求新奇的時尚追求。

  揚州包子是經典產業、傳統產業,儘管名氣大,但可惜的是它還不是支柱產業。要變成受人尊重的支柱產業,業界人士責無旁貸。真應在另類包子的生意經上汲取營養智慧,放下身段,研究市場,強化用戶思維,樹牢產業意識,不在花里胡哨的名號上博眼球,多在創新求變的實招上動腦筋,敢於打破常規,勇於自我革命,衝破成功束縛,不自視甚高,不擺老資格,不抱殘守缺,不作繭自縛,放下包袱去想,放開手腳去干,像火鍋包子、咖啡包子那樣創新求變,在新款式、新口味、新組合上展示變革的新作為,以目標客戶的鎖定、區域口味的適配、創意別緻的造型、安全即食的方便、品牌形象的推廣,滿足多層多樣多變的市場,使揚州包子真正包容天下,闖蕩天下,打出天下,為百姓造福,替城市爭光。(金沙人)

2023
01-27

  去年底,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獲獎名單,江蘇共有10家企業獲獎,獲獎數居全國首位。其中,10家獲獎企業有三家主營鋼鐵。近日,記者走進獲得本屆大獎的南鋼集團、張家港永鋼集團,一探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鋼鐵產業是怎樣煉成的。

  “今天上午我定了一個項目,南鋼全新的智慧能源平台即將落成,這是最後一個了。”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一新說,待南鋼鐵區能源一體化智能管控平台正式上線,南鋼的数字化架構將全部完成建設。屆時,可實現人、能源、設備、場景的全面聯動。

  從老一輩鋼鐵工人在化鐵爐旁、澆鋼跨內流下的汗水,到如今實現全流程數智化管理的鋼鐵車間,這樣的轉變,源自南鋼不斷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創新技術,推廣鋼鐵全流程、業務全覆蓋的綠色低碳理念。

  近幾年,南鋼更是搶抓數實融合新機遇,在行業內率先提出“智慧生命體”概念,並建設起覆蓋業務最廣的“智造+經營+生態”的企業智慧運營中心,使鋼鐵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在黃一新看來,要將企業視作一個“智慧生命體”,看到它內部的進化迭代。“通過积極感受外部市場變化,來倒逼催生自己的創新研發。當時,我們重新梳理了南鋼的研究架構,將公司研究院升格為一級研發機構,主要立足於未來的超前研發。”

  2016年起,南鋼在創新激勵機制上,大膽推出技術合伙人制度,讓創新成果與每位創新個人、業務板塊、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黃一新表示,以“一切業務数字化,一切数字業務化”為目標,刻苦、創新、数字、生態的基因早已刻入每一個南鋼人體內。

  “南鋼每年拿出20%的利潤給員工分配,鼓勵創新的同時,也是與南鋼共享發展。創新是多維度的,包括產品研發、工藝研發,特別是這幾年的管理創新、数字化創新。”黃一新說。

  獲評本屆中國工業大獎前不久,南鋼躍升世界鋼鐵企業技術競爭力十強,並憑藉“全要素全價值鏈的鋼鐵製造運營生態構建項目”入選國家首批“数字領航”企業,成為“數實融合”國家隊的一員。目前,南鋼依靠自主打造的“JIT+C2M”(準時制生產方式+客戶對工廠模式)智能工廠,比傳統模式的供應周期縮短1/3,人員效率提升30%,加工成本降低20%。在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同時,南鋼也將領先的智能化成果向社會推廣――在工業智能終端、工業物聯網、工業AI等方面,南鋼對外輸出了7類176個工業特色解決方案,服務於鋼鐵、礦山、環保等21個行業。

  相較於南鋼年產千萬噸級特鋼新材料的生產能力,獲獎的另一家鋼企永鋼集團則另闢蹊徑,成功摸索出一條“鋼鐵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道路。

  走進永聯村,高大的藍色廠房與別具江南風情的永聯小鎮相互映襯,一改傳統鋼廠給人的粗獷印象。這些年,對標環保先進企業,永鋼做足環保提前量,成為全國首家同時獲得“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稱號的鋼鐵企業。

  永鋼集團董事長吳耀芳說,5年來,永鋼集團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200萬噸。“在供應鏈端,推行綠色、低碳採購和運輸;在製造端,推進全流程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在消費端,推出綠色、低碳的鋼材產品。”

  吳耀芳認為,永鋼生於永聯,更要回饋永聯。因此在改制過程中,給永聯村集體保留了25%的股權,同時在生產中高效利用鋼鐵生產的低溫餘熱,將其與農業生產結合,打造了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長效模式。

  數實共生,爭做世界級智能化工業脊樑;以工輔農,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對照新時代的要求,江蘇鋼企各美其美,以新作為不斷推動江蘇工業高質量發展。如今在江蘇,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爭創中國工業大獎的行業。

  “工業大獎的爭創中,十道關卡一個個過,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是一邊創大獎,一邊針對自己入手,把應該解決的問題解決掉,這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對整個工業領域、產業鏈各個方面的推進,對江蘇工業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原會長吳冬華說。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張君儀 編輯/玉潔)

2022
12-20

  江蘇出台文旅行業新管理辦法

  對市場主體信用評定分“五級”

  省文旅廳近日正式印發《江蘇省文化和旅遊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自2023年1月15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1月14日。

  此次出台的《管理辦法》明確,文旅行業信用評價模型按照總分為1000分進行評估計算,評價結果從高到低劃分為AAA(優秀)、AA(良好)、A(中等)、B(較差)、C(差)五個等級。

  在獎懲方面,對於信用評價為AAA(優秀)、AA(良好)的市場主體及其從業人員,辦理文旅行業的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時,推行信用承諾,給予優先辦理;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政府財政性資金補助;在信用便民惠企應用中,進行優先推薦;業務交流、崗位培訓等活動中,給予額外名額。對於信用評價等級為B(較差)、C(差)的市場主體,嚴格審查文旅行業的行政許可申請事項;利用相關平台向社會進行信用預警公示;對於政府部門組織的表彰評獎活動不予推薦。文旅行業市場主體及其從業人員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后,可向主管部門申請信用修復,經審查符合條件的,可重新計算其信用分數和信用等級。 (記者 付奇)

2022
11-28

  打造網絡文明“揚州樣本”,建設網信工作“綜合體”――

  一“網”情深 一“體”同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我市着手建設以網絡文明實踐為核心的揚州市網信工作綜合基地,包含3層樓、5個片區,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可輻射區域內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超萬人。這是全省首家綜合體式網絡文明實踐中心,是揚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的創新之舉。

  順應“時”與“勢”

  依託“網信”品牌,實現政府賦能、企業參与、市場運營及行業引領的“大協作”

  11月12日下午,民建邗江區基層委員會一支部組織會員参觀了揚州市網信工作綜合基地,開展了“學報告悟精神,觀成就促發展”主題學習。11月25日,邗江區召開互聯網行業黨建工作推進會,網絡主播代表在會上籤署、宣讀《網絡直播自律承諾書》……

  記者了解到,基地自運營以來,已多次接待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網絡媒體,抖音、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省內外網絡大V,以及省市相關條線和部門調研;舉辦省“e企學習”紅色講師團揚州報告會、“有事好商量”互聯網人士議事協商會、数字鄉村建設協調推進會等各類活動近100場。基地入選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青年學習社、揚州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等,設立了江蘇自媒體聯盟首個地方工作站。

  市委網信辦負責人介紹:“基地由揚州市委網信辦、邗江區委宣傳部、蔣王街道共建,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綜合考慮了網信工作基層基礎、產業結構質態、高端人才集聚布局等因素,充分發揮網信品牌和政府賦能、企業參与、市場運營及行業引領的作用,讓網信賦能增效和網絡安全保障融合成事業共同體,打造出揚州網信工作的新樣板。”

  統籌“道”與“術”

  以“黨建紅”引領“互聯網藍”,既有“顏值”吸引人、更有“言值”引領人

  今年國慶,揚州網絡文明代言人“網信小藍”系列表情包第一彈首发上線。“OK”“謝謝啦”等16個特色表情包圈粉無數,系列版本還在陸續更新中。市委網信辦工作人員說:“傳遞文明,傳遞正能量,也可以是軟萌可愛的!”

  網信工作涉及領域多、協作部門多、工作內容多、服務對象多,如何讓“一張網”“一盤棋”理念成為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我市統籌“道”與“術”,網信工作既有“顏值”吸引人,更有“言值”引領人。

  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揚州網信工作堅持“融合+”“創新+”理念,着力構建大網信格局,設立人大代表網上群眾路線聯繫點、同心圓工作室、互聯網行業黨建展廳、青少年網絡文明素養基地等。

  2022年,全市第一家以青少年網絡文明思政教育和網絡普法為主題的揚州市青少年網絡文明素養基地在網信基地落戶。1000多平方米的互動展示區里,“元宇宙”“VR”秒懂小課堂、“好網民明信片”拍照打卡區……“顏值”在線,“言值”滿滿,很快成為網紅打卡地。

  同時,打造“嚮往揚州”“嚮往好地方”城市網宣品牌,構築城市正能量“流量池”,布局主流媒體、政務類新媒體、知名商業平台、正能量自媒體“四大主力軍”矩陣,全市各屬地網站開設“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喜迎二十大・領航中國”等專題專欄230多個。僅“嚮往揚州”“2021揚州世園會”兩項活動,就使揚州成為“雙10億”抖音話題城市。

  該負責人表示,跳出網信看網信、立足全局看網信、放眼長遠看網信,深化資源融合、部門融通、功能融匯,才能真正構築網上清朗文明“好地方”。

  做好“練”與“煉”

  實現網上網下雙向發力、同頻共振,傾力敲開Z世代“心門”

  “嘀……您有一份‘理論快遞’,請查收!”這是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委網信辦精心打造的《理論快遞: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您身邊》系列微視頻。

  互聯網行業青年從業者多、網民青少年佔比高,捕捉Z世代的喜好和需求,是走在網絡引領最前沿的關鍵。市網信工作綜合基地開展了“金點子”徵集和創意“頭腦風暴”活動,“紅色之聲E起唱”K歌間、拍照打卡機等受到來訪青少年的一致好評。

  線上,與宣傳、文旅等部門聯合發布“理論快遞”“揚城青年說”等理論宣傳微視頻,組織“嚮往好地方”“建設好地方”短視頻大賽等活動,打造“揚州市網民節”“網眼看揚州”等品牌,每年策劃50項網絡主題活動、邀請超100人次網絡大V,讓主旋律和正能量“跨界”“出圈”。

  線下,網信基地各類电子展示屏、互動區等展陳布局網絡文明宣傳物料,舉辦互聯網行業黨的二十大開幕會集中收聽收看、網絡文明工作協調推進會、新媒體課堂等近100場,實現網上網下雙向發力、同頻共振。

  同時,以市網絡文明實踐中心為“源”點輻射“網絡文明WiFi”,打造“源”力場。研究推出標準化、定製化、個性化網絡文明素材能量包,包含10條標語、10幅漫畫、20個科普短視頻和MG動畫、“網信小藍”IP文創產品等,推動網絡文明素材能量包進入全市7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從“網絡+網格”雙網融合治理模式創新探索,到制定發布全省首個《“好網角”工程網情網格信息點建設規範》地方標準,再到以網信基地為核心打造互聯網樓宇,揚州“網信小藍”正悄然激活助推地方社會治理、数字經濟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市委網信辦負責人說,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揚州網信工作將自覺擔當使命,牢牢抓住互聯網時代和信息革命的戰略機遇,以網信工作新作為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天地,推動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在揚州網信戰線付諸行動、見諸成效。(記者 陳潔文)

2022
11-13

  記者11日從省住建廳獲悉,第十批次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名單正式公布。經省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研究,南京市浦口區盤城街道渡橋社區王家渡等53個村莊,被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圍繞“特色、田園、鄉村”三個關鍵詞,通過系統化的集成行動,組織設計團隊深入鄉間地頭,開展田野調查,走訪村民農戶,制定更接地氣、更有品質、更符合群眾需求的規劃設計方案。省住建廳統計數據显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已達593個,其中2022年命名147個,超額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提出的“創建12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的年度目標,任務完成率為123%。76個涉農縣(市、區)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數量超過5個的有59個(佔77.6%),超過10個的有17個(佔22.3%)。

  隨着省、市、縣各級特色田園鄉村數量的持續增加,各地在創建村莊遴選、培育過程中,有意識地依託道路、水系、景區、園區等進行系統布點。部分地區先行先試,在點的創建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积極推動各類特色資源“串點連線成片”,加強區域沿線設施建設和環境提升,形成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雛形。

  省住建廳近日組織專家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建設指南(評審稿)》進行評審。課題組將在充分吸收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指南》作進一步修改完善,以指導、規範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區建設。(記者 白雪)

2022
11-10

  11月8日上午9時,備受關注的2023年度江蘇省公務員招錄考試正式開啟報名通道。截至8日下午4點,報名人數在0-2區間的崗位6946個,報名人數在3-50區間的崗位197個,報名人數大於51的崗位暫未出現。

  本次共編製9272個錄用計劃,招錄人數處於歷史第二高位,僅次於去年。從公告和職位表來看,本科學歷考生可報考近九成職位,不限制工作經歷的招錄計劃及職位數居多,不限專業的崗位有1500多個,較去年增加300多個。為吸納更多優秀年輕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902個職位定向招錄2023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佔全部錄用計劃的12.63%。

  本次江蘇省公務員招錄考試調整了考區,考生只能在報考職位所在城市參加考試。同時,考生選擇考區報名時只可註冊一個城市,如需更改至其他城市,必須註銷前一個考區賬號,再重新註冊。和去年一樣,2023年度江蘇省考網報系統以色塊显示各職位報名成功人數區間,考生無法查看崗位的具體報名人數和崗位競爭比。

  專家分析,今年國考報名人數達259.77萬人,遠超去年的212.3萬人,而本次江蘇省考的報名人數可能超過46萬人,一些限制條件較少的崗位將成為競爭熱門職位。考生應合理安排報名時間,根據本人的學歷、專業、意願和職業規劃等謹慎分析,不盲目填報。(記者 林元沁)

2022
09-04

  中新網南京9月2日電 (記者 朱曉穎)江蘇省台辦副主任孫繼兵2日表示,江蘇吸引利用台資總量連續18年位居大陸各省市前列。

  蘇台經濟融合發展走深走實。據江蘇省台辦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超過2.99萬個,實際到賬台資超過865億美元。蘇台兩地貿易額佔兩岸貿易額的1/5左右,近三年連續保持較大增幅,台灣成為江蘇的第六大貿易夥伴。

  孫繼兵介紹,江蘇积極支持台資企業創新發展,目前該省共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效期內的台資企業897家,83家台企被評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技術中心,26家台企分別入選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錄,66家台企獲得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認定。

  同時,江蘇积極助力台資企業對接大陸資本市場。目前,該省有23家台企在大陸上市(掛牌),數量位列大陸各省市第一。(完)

2022
09-01

  中新網南京8月30日電 (徐珊珊)據江蘇省教育廳30日消息,近十年,江蘇每年向社會輸送的高校畢業生逐年遞增且增幅較大,由2012年52.6萬人增加到2021年60.1萬人,十年總數累計556.9萬人。

  當天,江蘇省教育廳召開“砥礪十年譜新篇 奮楫揚帆建新功”第二場系列新聞發布會之“江蘇高教這十年”,介紹十年來江蘇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介紹,十年來,江蘇高教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持續加大資源建設力度,增加高等教育優質資源供給,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優化層次結構,讓更多的學子享受到優質高等教育。隨着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近十年,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較快,由47%增長至6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2個百分點。普通高校數由153所增至168所,數量居全國第一。

  近十年,江蘇本科專業結構持續優化。楊樹兵說,十年來,江蘇高校專業總數由2500個增加至4000餘個,總體規模擴大了60%,並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积極增設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等專業,本科專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專業與產業契合度不斷提高。

  隨着江蘇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积極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高校科技創新改革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近十年,江蘇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新躍升。截至2021年底,江蘇高校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為9.2萬人,比2012年增加50.8%;擁有兩院院士79人、國家高層次人才1800餘人,高層次人才總數約佔全國高校10%。十年來,江蘇高校共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4612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51項、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573項。

  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江蘇主動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供科技創新支撐,推動高校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助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發展。楊樹兵舉例稱,南京工業大學研發的膜製備與集成技術解決了製漿廢水零排放等重大環保難題;江南大學科研團隊“改造工業微生物底盤細胞高效合成高值氨基酸”研究成果實現了中國傳統氨基酸發酵工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