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記者從省衛健委獲悉,截至11月15日,全省居民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4595.4萬劑,接種人數7657.2萬人,占常住人口總數90.4%,其中,完成全程接種6850.6萬人,佔80.8%。全省3-11歲人群,已至少有510.4萬人接種第一針劑,接種率約61%。省衛健委表示,希望家長抓緊時間帶符合條件、尚未接種疫苗的孩子就近接種。
為了方便家長帶孩子接種疫苗,全省各地紛紛採取延長服務時間、雙休日不休息等措施。此外,為防止接種孩子可能出現反應,有些地方還在人流量大的接種點安排了120救護車、兒科醫生等全程保駕護航。
專家表示,在接種新冠疫苗前,監護人需要代簽署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要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監護人有必要了解疫苗知識、接種流程和孩子健康狀況,在現場要如實提供兒童目前的健康狀況和既往接種的禁忌症,讓接種醫生作出判斷。此外,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應按照預約接種的原則,請監護人提前做好預約。
當下也是接種流感疫苗的關鍵時期。有居民問,接種流感疫苗后能否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省衛健委專家表示,根據國家今年發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建議,其他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間隔應大於14天,兩者最好不要同時接種。 (記者 仲崇山)
南京警方提醒廣大女性,“殺豬盤”始於戀愛,熱於投資,終於詐騙。 南京市公安局刑偵局供圖
南京一周發生6起百萬元“殺豬盤”案 受害人均為單身女性
中新網南京11月8日電 (記者 申冉)8日,南京市公安局刑偵局通報,該市上周發生6起詐騙金額逾百萬元人民幣的“殺豬盤”電詐案件,受害人全部是單身女性。警方提醒,騙子比你“懂”感情。
據警方通報,2021年11月2日,家住南京馬群的雷某(女,28歲,海外留學)被騙138萬元。11月5日,家住南京南苑的惠某(女,40歲,中學教師)被騙100萬元。11月5日,家住南京仙林的姚某(女,38歲,大學教師)被騙270萬元。11月5日,家住南京頂山的丁某(女,30歲,外來人員)被騙99萬元。11月6日,家住南京鎖金村的程某(女,36歲,銀行職工)被騙240萬元。11月6日,家住南京二板橋的單某(女,40歲,銀行職工)被騙242萬元。
警方提醒廣大女性,“殺豬盤”始於戀愛,熱於投資,終於詐騙。“不是你不小心,是騙子比你‘懂’感情。”(完)
江蘇自貿區首批十佳制度創新成果現場評審
首創精神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1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十佳制度創新成果專家現場評審會在南京舉行。在現場,記者聽到了一場精彩的答辯。
入選本次評審的20個案例,分別來自南京、蘇州、連雲港3個片區,涉及政府職能轉變、金融開放創新、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貿易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等6個領域,囊括多個全國首創或全省首創的案例,不少案例甚至已在國家或省級層面獲得認可並推廣,可謂“神仙打架”。評審專家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江蘇省社科院。在評審現場,來自3個片區的各答辯單位從做法闡述、亮點分析、成果成效介紹等多個角度立體化地呈現了20個制度創新成果,現場專家則從專業角度發問,拋出不少一針見血甚至辛辣的問題。
第一個上台答辯的是連雲港片區的“海事政務管理”。該項創新是為了切實降低企業和船員辦事成本,除對船舶登記業務申請人實施現場核查外,其他業務類別全部實現“不見面”辦理,郵寄發證。“閉環到底是怎麼閉的?”“不見面辦理如果申請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的,能不能及時應對?”“網上不可以做這些事情嗎?為什麼還要郵寄?”對於專家們提出的疑問,答辯方一一回答,例如,“船員證書是有特殊性的,比如需要提交一項材料叫做《見習記錄簿》,這個《見習記錄簿》就相當於我們大學畢業時寫的見習報告,它是很厚的一大本,如果他通過掃描上傳的話其實是更麻煩的,而且這個系統暫時不支持這麼大容量的文件上傳,所以他只能以紙質形式來提交。”
蘇州片區的“全國首個电子勞動合同標準”,提升勞動合同及相關協議簽署效率。據友達光電負責人介紹,僅簽訂勞動合同一項,每年可以降低成本100萬元。截至目前,蘇州片區已有2000多家企業啟用电子勞動合同,3萬多名勞動者簽署电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电子化,是不是只是一個形式的變化?”專家問。答辯者說:“這其實是一種流程的變化,电子勞動合同對用工規模較大或職工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企業更具應用價值。比如同程旅遊公司,在全國範圍內應用电子勞動合同后提升簽署效率95%以上。”
南京片區的“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也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這個拿地即開工模式,會不會出現什麼風險?”“是否符合現行的法律法規規定?”“拿地即開工,現在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都在探索這種模式,你們的特色在哪裡?”江北新區管委會行政審批局主任科員楊光介紹:“其他地區針對的主要是工業項目,而且是帶方案出讓。就是說,他們的拿地即開工就是土地招拍掛的時候把方案已經做好了,單位過來拿地,就要強行接受你的方案。我們的拿地即開工從工業項目擴大到所有的產業項目,下一步要實現拿地即開工的常態化,提前半年梳理我們出讓類的產業類項目,並建立項目儲備庫,按照拿地即開工的模式進行服務和推進。同時,實現拿地即開工的標準化,進一步規範我們的流程,簡化環節,分類、梳理前期策劃生成階段的建設條件,制定出台告知承諾制項目清單和事項清單,實行清單化運作。”
在現場,記者還聽到了諸多創新案例。例如,境內保稅轉口貨物與國內一般貿易出口貨物不可同箱混拼,必須分別裝箱、按照鐵路配載要求配成整車皮才能發運,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班列的裝箱發運效率,增加企業運輸成本和等待時間。為了滿足客戶對境外小額商品轉口的相關需求,連雲港片區探索開展了中歐班列“保稅+出口”貨物集裝箱混拼的業務模式。
“‘保稅+出口’貨物集裝箱混拼同時還解決了在以往監管模式下鐵路班列需湊整發運導致交貨期漫長的問題,不僅大幅縮減了企業發運等待時間,而且提高了集裝箱利用率,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深受中亞地區客戶歡迎。”連雲港海關特殊區域管理科科長陳邦榮說,這項業務創新還進一步拓展了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保稅倉儲業務功能,提升了中歐班列運行效率,為國際班列常態化運行強化了貨源支撐。新模式探索實施以來,共有參与混拼測試的保稅貨物累計33票,累計貨值113.5萬美元,至少為企業節省運輸成本約10萬美元。
據介紹,設立兩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圍繞“國內一流、國際公認的自貿試驗區”的目標持續發力――三大片區新增註冊企業數、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它們以全省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貢獻了約6%的新設立企業數、約10%的實際使用外資、約13%的進出口額,集聚了9%的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改革,離不開持續的制度創新。江蘇自貿試驗區自設立以來,已先後總結形成151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全省首創87項,為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也為全國自貿試驗區的成長貢獻了“江蘇經驗”。
“此次入選的20個制度創新成果,其實每一個單拎出來都是非常優秀的案例,它們有很強的首創性,並且已經形成系統化、集成化的運作體系,甚至很多案例已經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搭建了成熟的信息化平台,也體現了江蘇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方面的領先性。此次在這20個案例的基礎上再進行篩選,可謂是優中選優,也讓我們看到了自貿試驗區在制度創新上的無限想象力與可能性。”同樣是評審專家的德勤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中心的主管合伙人嚴慶樂說。
據悉,本次評審選出的江蘇自貿試驗區首批十佳制度創新成果將於本月中旬公布。(記者 宋曉華 田墨池)
9月24日,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第四場“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聞發布會,圍繞“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利民”進行政策解讀和介紹。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各部門持續優化審批服務流程,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利。圍繞“一件事”改革,實施開辦企業、企業註銷、不動產登記等5個精品“一件事”和新生兒出生、就業登記、結婚、退休等8個省定標準“一件事”,解決群眾辦事多頭跑、往返跑、重複提交材料等問題;圍繞“一網通辦”,市縣政務服務大廳開通“跨省通辦”專窗132個,實現省域全覆蓋;長三角地區11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
江蘇省政務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雷介紹,力爭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高頻“一件事”“省內通辦”,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聚焦人才申報、科技融資和貿易通關等高頻事項重構業務流程,簡化程序,着力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加快政務服務数字化轉型是江蘇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推進的又一項重點舉措。目前,全省电子政務外網已經努力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69個省級部門477個業務系統在政務雲上部署,為數據共享掃除了物理障礙。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已有92.5%的審批事項可在網上辦理,大大方便了廣大企業和群眾。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張賀 周雷 嚴為 李洋 張心宇 編輯/胡超)
我省深化“一件事”改革
今年重點抓好8個省定標準的制定和推廣
合力打造5個精品“一件事”、推出8個省定標準“一件事”、鼓勵地方探索“一件事”――我省近日出台的《關於深化“一件事”改革為民辦實事的實施方案》,今年將新增一批“省內通辦”的“一件事”,讓企業、群眾辦事更加高效便捷。
在此前“3550”改革的基礎上,我省將對照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將“開辦企業、企業註銷、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和動產抵押登記”等5個“一件事”,在原系統上拓展功能模塊,進一步打造成“一件事”改革中的精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群眾辦事成本。
今年,重點抓好“新生兒出生、就業登記、結婚、退休、身後、軍人退役、開便利店、開藥店”等8個省定標準“一件事”的線上線下全流程辦理。這些“一件事”,由省級牽頭部門梳理整合申請表單、辦事流程、數據標準等,選取部分市試點,完善標準后在全省推廣。目前,《江蘇省推進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改革實施方案》和《江蘇省推進“結婚一件事”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其他“一件事”改革的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今年年底前基本實現 “省內通辦”,努力推進全流程“網上辦、移動辦”。
我省還鼓勵基層將更多的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一件事”改革,根據辦事需求開展業務梳理、數據集成、流程再造。條件成熟的“一件事”,由省級主管部門明確規範標準,在全省複製推廣。省政務辦將建設省級受理平台、全省統一業務調度系統,橫向聯通省級業務系統,縱向對接各地綜合受理平台,實現全省範圍內政務服務數據實時共享,全面歸集、應用“一件事”辦理所需电子證照。(記者 徐冠英)
截至6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307.5萬戶,這是我省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今年7月疫情發生以來,面對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我省多地多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紓難解困,用實際行動為廣大企業渡難關提供有力支持。
快速響應,
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面對疫情,江蘇金融業快速響應,一方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以速度和溫度保障金融服務“生命線”暢通;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紛紛創產品、優服務、擴覆蓋,幫企業渡過難關,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我在鋼貿行業幹了20多年,10年前開始創業,一路穩紮穩打,公司曾獲得‘十佳誠信經營企業’等榮譽。”南京某特鋼公司負責人老金告訴記者,上半年公司終於談下某地產企業的一筆大訂單,可疫情期間資金周轉面臨困難。了解這一情況后,蘇寧銀行迅速行動,48小時內完成資料收集和貸款審批,為老金髮放了100萬元的一年期信用貸款,同時主動減費讓利,利息降幅達47%。
企業穩,經濟才能穩。全省金融機構加大疫情防控領域信貸支持力度,主動對接包括疫情防控保障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全方位提供最優質融資服務。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近日出台專項措施,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將新增2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專項用於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保障企業、受疫情影響民營及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
當前,揚州的疫情防控牽動人們的心。首行(中國)主動打電話聯繫當地企業,了解疫情對企業日常經營造成的影響。發現相關藥品、醫療用品生產以及對當地抗疫作出重要貢獻企業的授信申請,該行迅速響應支持其正常資金需求。得知江都區一家企業急需信貸支持,該行常州分行加速推進相關流程,為該企業授信8000萬元並快速完成放款。
多方發力,
解決企業辦稅“燃眉之急”
“疫情期間,浦口區稅務部門推出‘跨江通辦’業務,真是幫我們解了燃眉之急!”8月11日,當江蘇眾之信源能源有限公司財務會計韋僮接到涉稅業務辦結的電話通知時不禁鬆了口氣。韋僮所在的公司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當地最近被划入疫情高風險區,辦稅服務大廳臨時關閉,而她手中一項增值稅更正申報業務急需辦理。根據稅務提示,她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將相關資料郵寄給南京市浦口區稅務局,沒想到稅務部門收到這份過江快遞后立即受理,不到兩小時就辦結了業務。
在浦口區辦稅服務大廳,一塊寫有“綠色通道”的粉紅色指示牌格外醒目,身着防護服的值班長張伊正熱情引導前來辦理稅費業務的群眾。“每天戴着防護面具高嗓音與群眾交流,確實比較累,但看着這些趕來辦理業務的納稅人,也真心覺得他們不容易。”張伊用沙啞的聲音介紹說,“大廳這條‘綠色通道’是新開闢的,專門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線上不能辦理業務的風險地區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務。”從出具完稅憑證、稅種認定到申報預繳、優惠備案等,目前這一“綠色通道”可以受理近80項“跨江通辦”業務。
“稅費辦理‘疫’線推出‘跨江通辦’,是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學黨史、辦實事’的一項服務舉措。近期還將創新推出‘稅到渠成’納稅服務品牌,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浦口區稅務局局長倪雲國說。
7月30日,省稅務部門出台《關於支持疫情防控有關稅收徵收管理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工作的通知》,在延期申報、簡化流程、涉稅信用等方面推出具體舉措,確保納稅人、繳費人稅費辦理秩序有序穩定,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揚州市稅務部門第一時間發布《關於疫情期間辦理稅費事項的溫馨提示》《關於多渠道響應涉稅訴求的溫馨提示》,出台《關於涉稅事項“非接觸、線上辦,確有需、預約辦”辦法》,引導廣大納稅人通過網上辦稅、掌上辦稅、自助辦稅、郵寄速遞等“非接觸式”渠道辦理稅費業務。納稅服務部門還牽頭建立了“網上戰疫 攜力同心”工作群,遠程協調市縣聯動、應急排障等問題。
特事特辦,
優化行政審批服務
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如何再扶一把、助其“青山常在”,成為下半年“保市場主體”的關鍵所在。省市場監管局優化疫情防控期間審批服務,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給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影響,指導幫助各地用好用足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工具箱”。
“沒想到,不到24小時,兩張特種設備許可證就拿到手了。”8月14日上午,江蘇華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福良告訴記者,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疫情期間優化行政審批服務的通知,就試着打電話諮詢了一下,想不到在“不見面”的情況下,揚州市市場監管局就對企業的鍋爐壓力管道換證進行了審核批准。
江蘇華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化工、鍋爐和壓力管道等特種工業設備安裝,業務分佈全國各地,目前在手工程訂單有200個,相當一部分工程正在進行中。袁福良介紹,這種特種設備許可證4年一次換證,如果沒有這兩張證,很多項目都要停工,損失將達上百萬元。
揚州市市場監管局營商環境服務處處長劉琴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創業者可以登錄江蘇省政務服務網申請电子營業執照。此外,揚州市市場監管局8月6日發布了疫情期間關於優化行政審批事項辦理的通告,如果申請人有需求,市場監管局將在辦理延期變更等事項時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目前,我們全面實行不見面審批,省局辦理的所有審批事項(含委託辦理事項)均提供‘網上辦理、郵寄辦理、預約辦理、容缺受理’等便利化服務。”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受疫情影響的地區,重點採取延長許可有效期、免考試換證、“文審”等便利化措施,辦理許可延續和許可變更,紓解申請人實際困難。對於因疫情原因導致無法及時換證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特殊食品生產許可證、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許可證等,依申請適當延長證書有效期。(記者 陳澄 王建朋 許海燕)
原標題:我省多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 解決“急難愁盼”,助力企業抗疫
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7月份,全省經濟穩定恢復的態勢持續顯現,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积極成效。
工業方面,1-7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7%。7月份,全省列統的40個行業大類中,有33個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達82.5%。十大重點行業中,电子、電氣机械、通用設備、電力熱力等4個行業增速快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
消費方面,7月份,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1.3億元,同比增長8.3%。1-7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109.5億元,同比增長25.5%。
固定資產投資也呈現出持續復蘇的態勢。1-7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8.3%。其中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增加55個,完成投資增長18.9%,比上月加快7.6個百分點。(楊爾希 畢然 亓晨)
本輪疫情開始后,社會各界紛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人工智能(AI)、無人機、核酸檢測APP……江蘇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也拿出“十八般武藝”,助力疫情協查、構建防控網絡、提升核酸採樣效率,為抗疫提供科技支持。
無人機升空,擔當防疫“志願者”
“感謝廣大居民朋友們,配合居家隔離,做到足不出戶,做好家庭成員健康監測。”8月17日,南京市江寧區土橋鎮周邊5公里範圍的居民能聽到上空無人機傳來的喊話聲,每日9點至17點,無人機都會完成6次防疫宣傳,並通過高清攝像機遠程畫面,對地面未戴口罩、違規聚集的情況進行抓拍,通過無人機機載喊話器進行勸導。
本輪疫情防控中,南京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拓恆無人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投入各個抗疫現場,擔當巡邏、宣傳的防疫“志願者”。“無人機通過遠程控制或提前設置好路徑、行程,即可升至距地面80至100米的空中開展工作,最遠航程可達10公里。”拓恆無人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畢振帥介紹說,該款無人機無需專業飛手,無需人員到達現場,就可以實現防疫宣傳、防疫巡邏,既減少接觸,又提高了效率。發現有人員、車輛沒按防疫要求出行,就通過無人機遠程喊話進行勸導,特別在應急情況下,無人機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將現場畫面回傳到指揮終端,為下一步行動研判提供第一手資料。
7月25日起,拓恆的無人機先後在江寧土橋,江寧天琪福苑、翠屏灣花園、龍湖文馨苑、恆安家園等封控小區,江寧麒麟街道多個核酸採樣點,以及江寧淳化街道、湖熟街道、谷里街道投入使用,累計出動近700架次,服務面積150餘平方公里,服務群眾35萬多人次。
“代碼俠”上線核酸檢測平台
你見過凌晨4點的無錫嗎?對於朗新“科技抗疫”開發團隊來說,夜晚八九點的燈火、凌晨三四點的星光,這些天常伴他們左右……為了精準、快速、高效、有序地開展網格化全員核酸檢測,朗新科技第一時間開發上線核酸檢測平台――無錫市民只要登入靈錫APP首頁的核酸檢測平台,在按照功能索引快速完成核酸檢測的“人員預製碼”申請后,便可直接前往線下定點核酸檢測點進行檢測,後續申請人還可在靈錫APP上在線查詢核酸篩查結果。
市民輕鬆操作只需三步,但項目難度卻並不小。“目前絕大部分市民都已申領核酸檢測預製碼,巨大的訪問量和各種功能優化開發都對我們提出了挑戰。”凌晨4點,朗新科技工程師宋永坤和同事們噼里啪啦敲着鍵盤、反覆測試系統功能。“代碼俠”們說,項目最大的難點還在於時間緊、要求急,通常都是下午6點左右來需求,晚上9點開完需求評審會,然後連夜開發、測試,保證第二天及時上線使用,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他們已經持續了十多天,“為了核酸檢測有序高效進行,一切都是值得的!”
與此同時,朗新的客服團隊也一直在跟“代碼俠”們聯手作戰。“檢測結束后社區、街道會根據現場情況反饋意見,比如檢測員賬號不夠、需要後台新開賬號等等。我們就把這些要求記錄下來發給技術人員,讓他們連夜優化改進。”敲完鍵盤已是凌晨三四點,客服李亞錢說,“得抓緊時間睡幾個小時,隨後還要投入新一輪的‘戰鬥’。”
AI助力疫情協查,提升採樣效率
打電話通知群眾減少外出,對各地返鄉人員進行電話隨訪調查,通過電話進行防治工作的大數據收集……此次疫情防控中,雲蝠智能的“AI疫情通知回訪系統”發揮了“快速觸達”的高效率,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群眾防疫電話通知與大數據收集工作。
“我們了解到很多疾控中心或應急中心需要更快速的觸達群眾方案,而這正是我們所擅長的。”雲蝠智能CEO魏佳星告訴記者,作為語音大數據及智能化客服解決方案供應商,雲蝠智能在去年和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都給有需求的組織機構提供了無償的對話體系設計、語音呼叫機器人+BI的數據分析。
此外,雲蝠智能還為眾多企業提供包括客戶銷售線索、智能觸達(呼叫、回訪、調研及通知)、數據智能及SCRM管理的智能營銷產品矩陣。這種智能的營銷矩陣發揮了积極作用,為許多企業提供了智能的獲客渠道,即使是在隔離社交的情況下,也讓企業獲得更高效的銷售方式。
人工核驗繁複,使用過期、無效健康碼,人員通行緩慢……核酸檢測信息登記環節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影響着採樣的效率。對此,南京市江寧高新區企業南京甄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視科技),充分發揮人工智能領域優勢,研發“立式測溫健康碼核驗一體機”,用AI科技助力核酸採樣信息登記效率提升。
在江寧高新區第五輪全員核酸檢測中,小視科技在江寧高新區義烏小商品城採樣點投用了“立式測溫健康碼核驗一體機”,實現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健康碼查驗、身份證核驗一體式功能,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及核驗過程中疫情傳播風險,提高核查效率。
“該產品可進行包含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健康碼查驗、身份證核驗等一體式檢測,也可實時獲取展示人員信息、體溫、健康碼狀態及行程卡等檢測人員信息。”小視科技總監張佩宇表示,通過這套設備,居民就可以通過身份證或者手機的方式直接實時核驗健康碼的狀態,同時它可以做數據記錄,為核酸檢測結果的數據分析提供決策數據。此外,小視科技還首創了“戴口罩人臉識別+非接觸測溫技術”, 降低核驗過程中疫情傳播風險。(記者 張宣 蔡姝雯)
原標題:高空喊話的無人機、手機端核酸檢測平台、AI疫情通知系統……科技戰“疫”,“十八般武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