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我省近日面向全省普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高水平中學生藝術團遴選建設,首批擬遴選建設20-30個。
省級高水平中學生藝術團建設內容包括藝術實踐、成果展示、校地特色、輻射帶動等4個方面。在藝術實踐方面,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每學期在校內組織時長不低於40分鐘專場演出或不少於50件的藝術作品展等高質量專場展示活動1場以上。在成果展示方面,要求積极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舉辦的各類藝術活動,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展演任務,藝術競賽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在校地特色方面,有一批保留節目、曲目或作品,並积極創編、排練、演出、展示若干具有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學生特點以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富有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的新作品。在輻射帶動方面,要求在本地區中小學校具備一定的影響力,能利用藝術團高水平師資與藝術資源,幫扶帶動當地中小學校建設學生藝術團。(記者 鄭焱)
6年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 江蘇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育種工作的物質基礎, 種質擁有不同的形式,可能是一粒種子、也可能是一個“芽”、一段“枝條”、甚至是DNA。根據農業農村部統一部署,江蘇省於2016年啟動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近日,歷時6年普查與收集行動告一段落,全省共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這些樣本的一部分正儲藏在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中。這些種質資源怎麼保存,將來又會有哪些用途呢?
歷時六年 2224名普查人員收集資源樣本3446份
6年來,2224名普查人員通過查閱資料、走訪幹部群眾、諮詢相關專家等形式,基本查清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狀況和歷史變遷。全省共收集地方種質資源3446份,包含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作物、果樹、牧草綠肥等五大類作物,涉及植物46個科、118個屬、165個種,基本上做到了“應收盡收”。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負責人顏偉介紹,此次行動搶救保護了一批地方特色資源,包括許多珍稀的特色資源。如南方小蘋果資源溧陽“毛尖花紅”、常熟沿籬豆、譽為“貢豆”的“牛腳扁”蠶豆、泗陽的八集小花生、阜寧的金絲棗樹等。這些古老的地方品種,經過了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存留了在當地的寶貴的有益基因資源,是開展本地化育種的最寶貴的財富。
此外,本次普查還搜集到野生植物資源537份。如在溧陽一水庫邊發現的野生樹莓、睢寧的窄恭弘=叶 恭弘桃、宜興的野生烏飯樹、邳州棠梨等。這些野生植物資源,雖然目前看來不起眼,但未來或許會有大用。顏偉舉了個例子,普查人員在盱眙的山區發現了一份果樹資源“桂五野柿子”,它是柿樹的變種,果實非常小,只有手指頭這麼大,直徑在1-2厘米左右, 雖然這種柿樹本身的商業價值、產業應用價值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作為一份育種材料,它可以為柿樹的育種提供寶貴的基因資源,提供多花多果和提供優異的品質。
跋山涉水 為找種子十八般武藝全用上
普查人員介紹,由於很多地方品種沒有規模種植,大多都是農戶在自家堂前屋后栽種,所以收集過程也是頗費周折,普查人員不僅要跋山涉水,還得心細如發。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朱銀是此次普查行動的骨幹,她介紹說,普查人員在很多农民家裡的角角落落都發現過種子,像襪子里、礦泉水瓶子里,甚至有的是在牆縫中……
散落民間的“寶貝”如何新生?
那麼,這些辛苦搜集而來的種質資源又將如何利用呢?據介紹,此次搜集而來的部分果樹資源已經進入到嫁接、培育階段。在江蘇省農科院 國家果樹 種質 南京桃資源圃中,生長着幾十株紫桃,紫桃是江蘇南通地區的特色地方品種資源,在此次普查收集行動中,調查人員開展了針對性收集和“搶救”。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沈志軍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做相應的遺傳改良, 把紫桃和其他大果型的果實雜交,不斷優化基因,來獲得一個比較好的紫桃品種。南通如皋的新官村,把紫桃申報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並獲得了成功。
超級“大冰櫃” 可讓種質資源樣本保持至少15年
部分種質資源,則沉睡在種質庫中。 江蘇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存放着約5.57萬份種質資源。這些種質資源,是在過去近100年間農業科技人員收集而來。這個種質資源庫,是個824立方米的超級“大冰櫃”,常年保持着-4℃左右,通過低溫和低濕的環境延緩種子衰老的進程,讓種質資源樣本保持至少15年的生命活力。這些種質樣本被鋁箔紙包裝好后抽真空碼放在一起,貼上條碼方便數據管理。種質資源庫負責人顏偉介紹說,在入庫之前,科研人員會對種子的質量和健康進行檢測,最終進入種質庫的“沉睡”種子都是安全的、發芽率達到90%以上,這些種子,等到時機合適,則會復蘇、亮相。屆時,種質庫工作人員會把這些種質資源放在緩衝間里,過渡一天以後,再把種子交給相應的科研人員,到地里就可以正常播種了。
目前所有徵集、收集的資源樣本經過繁殖鑒定,都已經移交國家種質庫圃。我們也期待這些種質資源,在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周婷婷 編輯/李時)
走進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大廳,崔曉明特別高興。與他同樣開心的,還有大廳里的辦證人員小趙。
崔曉明是江蘇盛龍機電製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去年4月,公司在淮安市金湖縣購置了40畝工業用地建設新廠區,今年6月項目竣工驗收。考慮到涉及部門多、流程繁,而設備的搬遷和預訂也時間緊迫,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及時為項目啟動了“建成即投產”程序,在一天內就成功完成了“五證聯辦”。
小趙把五個證件依次遞交給崔曉明: “你看,這個是用地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圖審合格證,然後這個是施工許可證,這個是土地的不動產權證,這幾個證都好了。”
崔曉明開心地告訴記者: “我沒想到這麼快,代辦中心把所有的手續、證件都辦下來,這直接減少了時間成本,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搞生產。”
“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是金湖縣在江蘇開展“不見面審批”改革后的一項新探索。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對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鏈條所涉及的55個事項實行統一劃轉,使原來的“多部門跑”變成如今的“一門辦”,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金湖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先標介紹:“我們金湖目前實行的‘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的審批模式,在全省都是有位置的。我們對項目實行‘定製式’全程代辦,在廣大客商中真正樹立起金湖‘金服務’的營商品牌口碑。”
對於進口生物材料來說,查驗交貨越快,其活性受損率越低。因此,相關進口企業都熱切盼着快速通關。江蘇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讓“軟實力”拼出了“硬支撐”。在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的進出境特殊物品海關集中查驗監管點,南京馴鹿醫療技術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生物材料,順利通過金陵海關的後續監管予以放行。
“在過去,要申報排隊等海關上門來做檢測,時間會比較長一些。現在的話,我們有一個集中查驗的平台,做了查驗以後,當天就得到了放行,進出口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公司高級副總裁叢征宇說。
從最初的“請假辦業務”到“只跑一次”再到“不出門動動手指”,辦事方便的背後,凸顯着江蘇省行政審批制度的不斷革新。一照多證、簡政放權、不見面審批……一條條“江蘇經驗”推向全國。
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取消、下放、調整行政權力事項1344項,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精簡7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在江蘇,投資創業如沐春風,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發展“軟實力”有目共睹,令人信服。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駱祖春表示:“改變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降低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制度性的成本。我們江蘇的營商環境在近10年來,進步是非常大的,有的方面都走到了全球的前列。江蘇探索出的經驗已在全國得到推廣,而且我們省不同縣市的試點,也產生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實踐案例。”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編輯/趙川)
中新社南京10月4日電 (徐珊珊)10月4日是農曆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今年的重陽節“巧遇”國慶假期,以“銀髮經濟”為代表的家庭類消費持續升溫,老人們熱衷近郊、鄉村“不遠遊”,悠享沉浸式陪伴。
聽崑曲、品醉蟹、做療養……假期期間,上海遊客張瑞元驅車陪爺爺奶奶趕赴崑山一家共享農莊,在舒適的鄉間民宿中體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現如今,“陪伴家人旅遊”正成為不少年輕人表達孝心的方式。
與年輕人相比,銀髮族大多“有錢、有閑”。隨着銀髮族消費升級,出遊頻次也在不斷提升。攜程數據显示,截至今年9月,2022年60周歲及以上遊客的人均旅行消費同比上漲23%,其中60歲至65歲的初老群體漲幅最大,超過三成。
中新社記者走訪江蘇省內多家旅行社發現,儘管針對銀髮族推出的遠途旅遊線路較以往有所增多,諮詢后“下單”的人卻為數不多。而在各大城市近郊,很多酒店生意迎來了“小高峰”,溫泉度假酒店、康養酒店入住率一直保持在高位。“難得出來陪一陪家人,肯定要追求更安全、健康、養生,價格是其次。”淮安市民王永安說。
“‘夕陽紅’正在催生‘朝陽產業’。”業內人士認為,隨着銀髮族健康旅遊和智慧旅遊需求的快速增長,旅遊和康養緊密融合,只有加快創新步伐,推出文化賦能、價格適度、節奏恰當,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旅遊產品,才能讓老年旅行消費者更好地享受“詩和遠方”。
官方數據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
数字化時代背景下,隨着銀髮族加速“觸網”,他們不但懂網購、愛旅遊,也願意在醫療康養上花錢。統計數據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
隨着准老年、初老群體的不斷擴大,場景化、升級型消費增速。報告显示,今年流行的“戶外露營風”也刮向了銀髮族,野餐用品等戶外裝備消費增速十分亮眼。26歲至45歲的消費者日常在購買老年人適用品時,經常會選擇智能、健康環保的新型商品,從而帶動老年人一起參与到寵物、旅行等新興消費體驗中。(完)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江蘇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密集施策,推動外貿穩大盤、擴優勢、增活力。南京海關統計显示,今年前8個月江蘇省外貿保持兩位數增長。
1–8月,江蘇省進出口總值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3.3%。其中,出口2.31萬億元,增長13.6%;進口1.32萬億元,增長5.7%。
前8個月,江蘇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09萬億元,增長11.4%,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57.4%,表明江蘇省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內資企業在各類穩外貿舉措的支持下,憑藉不斷自主創新,正展現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1–8月,江蘇省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分別進出口1.43萬億元和3423.7億元,分別增長16.1%和16.2%,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至48.7%。內資企業穩外貿作用越發突出。
產品方面,政企合力下,江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擦亮品牌。前8個月,機電產品出口1.51萬億元,增長13%,占出口總值的65.5%。其中,集成電路、手機、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高速增長。
市場方面,得益於江蘇中歐(亞)班列的穩定運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江蘇省對歐盟、東盟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明顯,显示出江蘇外貿“朋友圈”的多元、健康發展。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周雷報道)
我省数字經濟規模超5.1萬億元,居全國第二 ――
夯實数字基礎,發力創新賽道
9月7日,長江之濱,以“賦能新江蘇,數繪新篇章”為主題的2022(第九屆)江蘇互聯網大會在南京拉開帷幕。
鋪展“数字江蘇”圖景
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會場內,有關“數”的話題持續不斷。
在江蘇移動演示“5G超級虛擬工廠”的屏幕上,記者可以看到組裝、注塑、核心零部件生產、庫存等來自多個工廠的動態畫面。江蘇移動工作人員顧莉莉告訴記者,移動5G專網實時採集企業設備類型、材料儲備、生產過程、質檢效率等數據信息,利用平台AI和工業大數據分析能力,讓企業了解自己需求是什麼、有哪些多餘產能,幫助企業共享產能。“現在,企業新品研發效能平均從270天降為90天,生產交付周期從60天降為30天,銷售流通成本從商品價格比重的30%降為8%。”
5G+AR、5G+醫療、智慧社區……一個個平台載體、一個個典型場景,展示出5G、大數據等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落地和應用,鋪展出“数字江蘇”的全新圖景。
数字經濟為江蘇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場互聯網大會無疑成為最佳觀察窗口。會上發布的《2022数字江蘇發展報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数字經濟規模超5.1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佔全國的11.8%,数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6%。电子信息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電信業收入分別達到3.56萬億元、1.15萬億元和1135.51億元,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中國正進入数字經濟快速發展期,数字經濟在規模、區域、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江蘇数字經濟規模和總體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整體發展比較均衡,特別是產業数字化基礎好、後勁足。
這首先得益於我省数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升級。截至去年底,全省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7464.3萬個,5G網絡覆蓋全省鄉鎮鎮區以上區域,累計建設5G基站13.1萬座,用戶規模達到3500萬。IPv6活躍用戶數達4327萬,建成8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在江蘇,数字技術日漸成為科技攻關的重點方向。報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电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面向移動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布局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服務平台400餘家。省內71所本科高校共設置数字化相關本科專業點近500個,打造30個省級重點產業學院,教育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有效銜接、深度融合。
数字經濟事關發展大局,發展数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王志勤說,伴隨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江蘇應穩步推進數據要素化進程,不斷優化数字經濟制度環境,促進數據流動,培育更多骨幹型龍頭企業和平台企業,讓数字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抓住產業数字化風口
江蘇数字經濟的主航道是產業数字化,製造業数字化是其主體板塊。大會現場,產業互聯網助力企業数字化轉型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華雲數據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張華林說,他合作的一家玻璃製造商年生產2億多個啤酒瓶,但產品合格率比較低。現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接入生產運營全流程,企業每年多生產2000萬個啤酒瓶,產品合格率提高20%,員工人數則下降10%。“一來一去,企業每年效益提升近3000萬元。”
“過去10年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10年,給消費者帶來體驗升級,這是一個開端。未來10年,變革更多會發生在產業端。”華為雲中國區圈層運營總經理孔珍珍判斷。製造業加快實施“智改數轉”,成為與會人士共識。
6月,南鋼智慧運營中心投入運營。從鐵礦石運到碼頭開始,裝卸、倉儲、煉鐵、鍊鋼、板材生產、型材生產、貨運……所有生產環節實現数字化、可視化。南京鋼鐵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祝瑞榮介紹說,南鋼着力打造一個鋼鐵生態圈,實現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採購、協同設計、協同製造,包括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交換。以造船業為例,通過協同,船廠庫存期縮短,造船效率則提高30%,材料利用率提高1%到2%,“這種模式正在從大船廠、知名船廠一步步向小船廠推廣。”
擁抱“数字”、走上“雲端”,一大批骨幹企業以智能化改造為突破口,找到創新發展的新賽道。數據显示,我省去年新增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12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23個、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811家、省級智能製造示範車間332個、智能工廠試點10家,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七年位列全國第一。
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說,今年上半年,全省有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實施改造。我省計劃用3年時間,對5.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實現全省製造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顯著壯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數據安全亟待“上鎖”
数字經濟快速發展、数字應用“遍地開花”之時,數據安全亟待“上鎖”。
“85家存在313個網絡安全漏洞。”7日下午舉辦的網絡安全高峰論壇上,省工信廳發布了對300家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的網絡安全技術檢測結果。
省通信管理局8月中旬組織“鑄盾2022”網絡和數據安全檢查專項行動,對300多家企業的8.26萬個網絡資產集中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共發現網絡安全漏洞2746個、風險356個。
“企業普遍存在弱口令現象較為突出、缺乏有效監測預警手段、安全防護措施不夠等問題。這背後,還是企業對網絡安全重視不夠。”南京中新賽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安全市場總監湯永田建議企業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健全網絡安全的制度體系,主動評估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強化相應防護手段。
築牢網絡安全屏障,與数字經濟發展相伴相生。目前,我省建成的工業信息安全公共服務平台,具備聯網設備監測、風險預警通報、應急處置等相關功能,平台基礎信息庫已註冊企業6134家。我省還構建了對全省1762個重保對象、130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48家標識解析節點企業、59.4萬個“物聯、車聯”資產的安全監測能力,實現全行業網絡安全事件一屏展示、一鍵處置、一鍵溯源。“我們將持續開展網絡安全威脅專項處置,深化接入服務市場管理,深入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推動工業領域網絡安全工作落地落實。”省通信管理局網絡安全管理處副處長蔡蓓蓓說。(記者 徐睿翔 倪方方)
“科創江蘇”搭平台,推進會企合作對接 ――
“雙向奔赴”,科學家企業家攜手創新
天氣炎熱,擋不住科學家與企業家“雙向奔赴”的步伐。近日,在省科協召開的“科創江蘇”專項行動推進會暨會企合作對接會上,5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和10個省級學會分別與被服務企業簽約。
全面落實省委工作會議部署,“科創江蘇”專項行動將通過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會企合作、省級學會聯合體、區域科技服務團等產學研合作平台和模式,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共建院士協同創新中心,解決“卡脖子”問題
“企業急需院士專家幫助解決技術難題,院士專家的成熟技術也需要產業化落地的試驗,因此雙方都有合作需求。特別是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只有在產品試驗、用戶磨合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獲得經驗。”南京寧通智能交通技術研究院院長吳春穎告訴記者,此次公司與江蘇智慧與綠色交通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簽約,就低碳自清潔聲屏障技術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搭乘‘科創江蘇’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直通車’,可以觸摸行業頂尖技術,對接外部生產單位,促進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近幾年,省科協會同國家級學會和省級學會等,分別在南京、無錫、蘇州等地打造22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涵蓋新能源、电子、高端裝備製造、汽車等各大產業。由兩院院士、外籍院士等41位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奔走在江蘇大地上,推動解決48個企業“卡脖子”技術,推進72個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培訓企業人才超3萬人。
“我們組織院士和行業專家團隊赴省內重大電力工程開展科技服務,針對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消納、白鶴灘水電混合直流入蘇等重點工程,指導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省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李群介紹,2019年10月,學會組建由李立�圃菏苛煜蔚淖�家團隊,掛牌成立江蘇能源互聯網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目前,中心已促成8項成果轉化項目和5項原創技術許可,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把“服務企業”放在重要位置。江蘇汽車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去年掛牌落地后,聯合實施江蘇省汽車电子“芯機聯動”專項行動計劃,經過多地調研走訪,徵集多家企業的30餘項開發需求,並協助企業整合資源推進技術研發。
增設“會企合作”,科技和資本“共振”
從投石問路到批量處理,從單打獨斗到會企聯動,去年4月啟動的“科創江蘇”專項行動,正着力打造科學家與企業家“共事”、創新鏈和產業鏈“共軌”、科技和資本“共振”的新高地。
今年,“科創江蘇”專項行動增設“會企合作”項目,通過在企業建立科技服務站、推動成立企業科協等方式,引導省級學會為企業創新提供更加精準有效服務,打通服務企業創新的“最後一公里”。目前,我省企業科協總量達5300餘家,位居全國第一。
6月,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科協梳理出8項重點技術需求,省科協隨即組織10餘家省級學會專家進行現場對接、把脈開方。“針對無人駕駛、車路協同、單車智能技術等,我們與計算機學會和人工智能學會進行頭腦風暴。”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科協主席張學成說,對接會現場氣氛熱烈,學會專家為集團提供建議40餘條,達成初步合作意向近20個,省材料學會提供的防腐防塵加固於一體新型功能材料已經用在港口建設中。
企業提需求、學會送服務、科協搭平台、地方匯資源,通過建立“科學家+企業家”協作模式,科創資源正不斷向企業奔涌。面向民營企業徵集技術需求清單,省科協組織省級學會深入企業開展“健康養老”“数字經濟”“人工智能”等主題科技服務;組織多場全省民營企業科技聯絡員(首席專家)現場對接會,省級學會專家學者為40餘家民營企業現場把脈,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打造區域科技服務團,促進科創資源下沉
為促進科創資源下沉匯聚,“科創江蘇”專項行動還打造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的科技服務組織――省級學會聯合體。目前,“雙碳”科創、智能製造、建築工業化、鄉村振興等五大領域的聯合體已就位,將為地方產業發展和區域創新需求提供精準的科技服務。
“省碳達峰碳中和科創聯合體將聚焦我省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不斷融入不同學科、領域、區域的資源,以加大專家‘廣度’來提升創新技術‘深度’和經濟發展‘高度’。”省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陳樂表示,聯合體將建立“雙碳”領域高端智庫、加大科技諮詢服務力度、助力行業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以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區域的具體需求為破題點,“科創江蘇”專項行動特別打造區域科技服務團。在近日舉行的對接會上,三個區域服務團分別組織省級學會的專家和市縣科協以及企業的代表們對接交流,共同探索合作路徑。
“以蘇北區域科技服務團為例,主要以‘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徐州為基點,重點面向蘇北,輻射全省,與相關市縣聯合開展科技服務合作。”省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任馬立濤介紹,目前蘇北服務團已經二次梳理“科創中國”数字平台現有的836條創新需求;為江蘇雲意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技術精準需求匹配專家團隊;還將舉辦“千名專家助千企”行動,聯合開展科技攻關。
省科協副主席孫春雷表示,全省科協系統將進一步深入推進“科創江蘇”行動,深化省會合作,匯聚高端資源;放大平台效能,加強技術攻關;精準對接需求,提高服務實效;強化因地制宜,打造示範樣板。(記者 蔡姝雯 實習生 馮煜雯)
我省紮實推進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
發展高地更要爭當安全示範
江蘇共有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118家,涵蓋倉儲物流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多種類型,經濟開發區內各類企業眾多、生產建設活動頻繁,安全生產面臨較大壓力。
作為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域,經濟開發區如何做到在安全生產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上走在前列?結合我省推進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的進展,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全盤推進,壓實責任
2020年5月,《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出台,從完善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強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5個方面明確18項主要任務。
“為推動經濟開發區創新提升,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我們把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促進經濟開發區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同時要求加強源頭管控,增強安全生產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成立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省級部門工作專班和商務條線工作專班,編印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建立“每月報告、雙月督查、季度評估”工作機制……經濟開發區安全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省狠抓經濟開發區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安全生產能力提升,持續壓緊壓實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把責任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里”。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去年起推行安全生產產業鏈集群管理模式,龍頭企業將安全生產作為與配套企業合作的考核標準,上下游企業從業務“合作體”變成安全“共同體”。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化工(危化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分管負責人履職記錄製度、年度首次監管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倒查追究機制;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由紀工委、黨政辦、安委辦組成的聯合督查考核組,開展一個月一督導、一季度一考核。
查險除患,動真碰硬
常州某鋁製品有限公司是常州經濟開發區唯一一家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常州經濟開發區政法和應急管理局在監管中發現,該企業使用固定式熔煉爐生產,工藝落後,設備老舊,容易在多個環節造成鋁液泄漏從而引發爆炸事故。該局副局長歐陽翔介紹,常州經濟開發區已將該企業納入重點整治範圍,經過市區鎮三級精準監管執法和宣傳引導,企業主動申請停產轉型,目前生產設備設施已拆除完畢。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制定下發《安全生產深度檢查指導意見》,指導企業按照既往事故、行政處罰、風險等級等要素,分級分類開展安全現狀評價、深度安全體檢和消防安全評估,並聚焦85條重點整治事項深入開展安全大檢查,已先後對餐飲燃氣、建築施工、危化品生產等多個領域進行專項督察。“至今年7月底,應急管理、消防救援部門及各鎮(街)已分類召開200餘場企業單位動員會議和5場安全技術服務機構深度檢查業務指導會,共動員企業3000餘家次。”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張前喜說。
目前,全省經濟開發區累計排查企業83萬多家,查出一般問題96萬多處,整改率95.6%,重大隱患全部及時高效完成整改。同時,穩步推進經濟開發區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全省已有99家經濟開發區完成整體性安全風險評估。
数字賦能,高效監管
打開連雲港徐圩新區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企業基礎信息、安全風險、人員定位等情況一目瞭然。該平台已接入工礦、危化品企業44家,其中園區已投產的9家危化品企業全部完成“兩重點一重大”基礎數據和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等實時監測數據接入,覆蓋重大危險源72個、重點監管危化品22個、重點監管工藝18個。平台還可對企業危化品倉庫、生產裝置區、重大危險源罐區等重點監管區域的監控視頻進行實時在線分析,對火災、不戴安全帽、非法闖入等7類問題隱患自動生成報警信息。
對安全作出準確高效的智能響應,我省各地經濟開發區綜合利用电子標籤、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安全監管信息化平台。沛縣經濟開發區完善智慧安監平台,構建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控、數據跟蹤分析統計、即時發送預警信息的智慧監管體系;丹陽經濟開發區將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重大危險源遠程監測預警、應急救援指揮信息支持等系統進行有效集成,形成三重防控體系。
目前,全省已有80家經濟開發區建成集約化可視化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平台。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积極聯合應急管理、工信等部門,督促指導經濟開發區加快安全監管信息化步伐,確保年底前實現集約化可視化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記者 盧曉琳 通訊員 嚴小娟)
第五屆“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決賽收官 22個項目入圍全國選拔賽
8月3日下午,第五屆“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在南京收官,共決出5個一等獎,還有22個項目將代表江蘇參加“中國創翼”全國選拔賽。
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等10家單位聯合主辦。本屆大賽以“創響新時代 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大賽分為主體賽(製造業項目組和服務業項目組)、青年創意專項賽、鄉村振興專項賽和勞務品牌專項賽5個賽道。數據显示,本屆大賽自3月啟動以來,全省共徵集3343個參賽項目,經資質審核,共計3140個項目符合參賽條件,同比增長113.9%,創歷史新高。此次大賽參賽人群涉及面廣,有高校學生、科研人員、退役軍人等,參賽項目涵蓋範圍廣,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創意居多,同時覆蓋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眾多新興領域。
本次主體賽省級決賽採用“6+5+1”的模式,即項目路演6分鐘,評委提問5分鐘,評委評分1分鐘,以“雙線路演+雲互動+圖文雲直播”方式展開,在江蘇南京設置線下主會場,同場設置市級線上路演分會場,參賽項目“雙線路演”,評委选手“雙線對話”,主分會場“雲互動”,比賽全程“圖文雲直播”,及時跟蹤報道賽事動態。各參賽选手积極“迎戰”,全方位展示自身創業項目的先進技術、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專家評審從參賽項目的創新性、示範性、引領性及帶動就業等角度犀利點評並提出意見。此次大賽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縱深推進“創響江蘇”賽事品牌的發展新里程。
大賽共產生一等獎5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11名,優秀獎若干。“高性能OCA光學壓敏膠的研發和生產”、“沸氏香鋪”、“顱內動脈瘤智能管家――自動化檢測與破裂預測全球一體化平台先行者”、“黑斑側褶蛙養殖及產業化項目”和“寶應亂針綉”等參賽項目順利晉級全國賽。
據悉,人社部門將對選拔出的優秀項目提供創業扶持、創業服務、人才鼓勵等政策支持,並在創業擔保貸款、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积極搭建創業創新項目與社會資源有效對接平台,全方位、多層次打造以賽促培,以賽引才,以賽助創的創新創業新體系。下一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繼續以“中國創翼”賽事品牌為引領,持續優化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努力構建“邇安遠至”的創業創新人才生態,以“築巢引鳳”的底層思維激勵千千萬萬想創業、敢創新、能創造的創業者在我省紮根,幫扶千千萬萬有創意、可示範、能創優的創業項目在我省落地,助推我省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元國璋 編輯/汪澤)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既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關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重大政治任務。記者從江蘇省國資委獲悉,今年以來,省市兩級國資國企加大力度挖掘崗位資源、組織夏季招聘,創新就業服務,紮實做好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深挖崗位潛力,擴大國有企業就業規模
為穩定就業大局,全省國有企業深入挖掘崗位潛力,持續擴大招聘規模。省國資委逐戶和省屬企業對接,指導企業科學謀划人才布局,在編製年度人才招聘計劃時最大限度增加高校畢業生招聘佔比,安排58%以上的就業崗位,專門用於招聘高校畢業生。7月份,再次調增2022年高校畢業生招聘計劃,全省國有企業計劃招收26160人,較去年增加33%,比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增長23%的工作任務高出10個百分點。同時,在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提高省屬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的积極性。省屬企業和地市國資國企迅速行動,把當前用人需求與超前人才儲備結合起來,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
省高投集團建立名校優生招聘“直通車”,對本碩均為雙一流A類或全球排名前100強高校的畢業生,優先選拔進入集團實習,提高起薪待遇。應屆高校畢業生入職后前三年按月發放住房租賃補貼,應屆博士畢業生按年發放人才補貼。省國信集團积極適應疫情防控形勢,探索“互聯網+”招聘模式,今年招錄應屆生200餘人;南京市國資委及時調整招聘計劃,47戶市屬企業新增夏季招聘崗位300餘人。
拓寬招聘渠道,營造促進就業良好氛圍
7月25日至29日,省國資委會同省財政廳、省委宣傳部、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舉辦“國聘助力 職為等你”全省國有企業夏季高校畢業生招聘周活動,全省13個市設分會場同步展開。活動期間,全省國有企業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計劃招聘高校畢業生近5000人,投遞簡歷的高校畢業生9000多人。
為提高應屆生就業質量,省國資委指導省屬企業立足長遠發展,統籌主業和新興業務發展需要,將夏季招聘人才需求和高端人才梯隊建設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更多技術類、管理類、創新類等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質量崗位,進一步提升就業質量。據統計,本次夏季集中招聘,近20%的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
各地國資國企也不斷拓寬招聘渠道:江蘇交控在全國46個重點高校發布招聘信息,與相關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科研、實訓、實習基地,部分實習生通過實習成功應聘;連雲港市國資委採取網絡直播方式,舉辦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提供314個就業崗位。
創新工作舉措,建立引才育才長效機制
在持續擴大就業規模的同時,省國資委結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評估,將企業落實公開招聘制度、落實全員簽訂勞動合同制度等要求納入省屬企業高質量考核,有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公平公正地享有就業權利。會同省人社廳等十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的通知》,組織省屬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促進實現就業。省國資委與南京大學簽署就業實習合作框架協議,組織省國信集團、江蘇交控等12家省屬企業與南京大學簽署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持續深化校企合作,與金陵科技學院共建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探索校企雙導師制度,將校園招聘前置“一公里”,幫助企業吸引人才、助力高校人才就業。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