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 Archives: 新寶6平台主管申請
我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有沒有”邁向“優不優”
為殘疾人出行鋪就更多“坦途”
日前,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徵求意見結束。作為一部專門性法律,該法擬強化無障礙環境建設力度,為殘疾人更便利的生活鋪平道路。記者從省殘聯獲悉,通過多部門聯動,我省正在實施知識普及、共建共創、示範引領、社會扶助四大行動,讓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有沒有”邁向“優不優”,努力端出更具包容性、普適性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建築無障礙,同步規劃設計施工
江蘇有479.3萬殘疾人,涉及全省1/5家庭。對殘疾人而言,無障礙環境是正常生活和融入社會的基本條件,關係著殘疾人群體及其家人的生活質量。在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創建,以及城市更新、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中,我省各地都在一體化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城鎮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時,都將無障礙元素融入其中。
扶手盲道、語音播報、互動裝置……5月底,南京市首個無障礙花園對外開放,花園建在玄武湖公園內,設置尋味園等3處無障礙遊覽點。其中,尋味園內種植的香水薄荷等植物具有明顯嗅覺特徵,配合語音播報,增強視障人士逛公園時的場景體驗感。在南通市崇川區中南世紀城商業圈,肢體殘疾人何志明進出時常受阻。他反映這一問題后,崇川區政府殘工委立即解決,整治商圈內22處人行道被堵和盲道被侵佔現象。“現在,輪椅車進出商場比較順暢,人行道被堵或盲道被侵佔現象在改觀。”何志明說。
當前,無障礙設施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設計、施工、驗收投入使用,成為社會共識。“無障礙通道和緣石坡道雙雙建好,出行順暢,心裏很舒坦。”今年5月,蘇州市虎丘區地鐵站點無障礙設施改造完成后,肢殘人士小蘇受邀體驗,並在微信朋友圈這樣記錄這一經歷。
陳志堅是常州市殘疾人聯合會肢殘人協會副主席,也是常州市文明辦聘請的“文明城市無障礙監督員”。在陳志堅等志願者的監督下,常州融合共享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定期“回頭看”,通過公益訴訟倒推無障礙環境建設。去年9月至今,常州經濟開發區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完成200多處無障礙設施的調研。在竣工驗收前或無障礙改造后,不少政府機關和交通運輸、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場所還邀請殘疾人試用體驗,聽取他們的建議。
出行無障礙,處處有坦途
《江蘇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辦法》實施一年多來,各地如何確保辦法落地?
盲文公交站牌、無障礙通道、輪椅停放區域……在南京市江寧區的無障礙公交車上,殘疾人感覺處處“被照顧”。江寧區創新以交通樞紐建設為“線”,串聯各大公共場所,設立14條無障礙公交線路,92個公交站點安裝盲文站牌、69個公交車站安裝語音提示器。目前,南京有無障礙公交車952輛,分佈於63路、81路、18路等51條線路。
根據要求,全省公共交通運營和建設單位都應當按照規定,逐步配置無障礙車輛,完善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踏板、扶手和輪椅座席、智能电子站牌、語音提示器等輔助設備必須是“標配”。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也逐步提上日程。高郵市卸甲鎮居民張成家是一名重度肢體殘疾人,平時坐輪椅外出,但是一出門就會遇到10多厘米高的門檻。去年10月,高郵市殘聯上門改造,把門檻變成無障礙坡道,還在他家衛生間、廚房、床邊等處添置扶手,並新增語音電飯煲、洗澡椅、閃光門鈴等,實現居家生活無障礙。
目前,全省有5.9萬戶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獲得無障礙改造,全省5地榮獲“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稱號。針對低保和低保邊緣殘疾人、老年人家庭,政府按照標準給予免費改造。
虛擬環境無障礙,助力跨越数字鴻溝
火災突發,警報聲響起,聽障人士卻因聽不見而面臨生命危險,怎麼辦?5月28日,南京舉辦首屆聾人消防安全演練,100人參加演練,其中80人是聽障人士。發現模擬火情后,大家立即行動,操作消防系統,啟動聲光火災報警器,並打開應急強光手電筒,向聽障人士發去警報信號,聽障人士隨即跟隨指引從樓梯逃生,前往安全疏散點等候。
“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應當對其工作人員進行無障礙知識培訓。”南京市聾人協會主席屠永成打着手語介紹,“常態化演習能提高殘障人士遇到火災等特殊情況時的心理素質,並教他們自救。”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通信管理等部門正在將無障礙信息建設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推進無障礙信息技術應用,為殘疾人、老年人獲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
在導盲、聲控、肢體控制等方面,新技術的應用逐步興起,在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辦理相關事務時,很多場所能夠提供語音、字幕、手語等信息交流服務。今年1月,無錫市上線殘疾人無障礙出行APP“靈錫”,殘障人士可在線申領乘車碼,免費坐地鐵公交、進公園,查詢無障礙地圖。登錄南京市江寧區政府網站,網友可選擇無障礙閱讀功能,“我的江寧”等市政服務APP也具備無障礙閱讀功能。省內多座公共圖書館開設視力障礙閱覽室或閱讀專區,提供盲文、有聲讀物、大字閱讀等設備和軟件。在江蘇,殘疾人持證攜帶服務犬可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攔。
我省還規定,國家和省舉辦的各類升學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任職考試,應當為殘疾人提供便利。有視力殘疾人參加的,應當為其提供所必需的盲文、大字號、电子等試卷。前不久進行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中,無錫市考區有一名全盲人士報名,這是全省首次開設全盲考生主觀題考試考場。去年6月,在社工職業水平考試中,宿遷還設立只有一名考生、兩名監考老師的考場,紙質試卷也換成電腦讀屏式电子試卷,這是當地為全盲考生專門設置的“特殊考場”。
“如今,我們的出行障礙在變少,‘特殊照顧’在增多,在這些細節里感受到的是全社會關愛的溫度和文明的高度。”陳志堅感慨地說。(記者 唐悅 劉春)
中新社南京4月6日電 (記者 楊顏慈)從一路狂飆的晴暖天氣,到江淮氣旋帶來的“換季式”降溫,再迅速回歸上升軌道……一周以來,中國長三角地區的天氣如同搭乘“過山車”,在個位數和接近30℃的區間內穿梭,演繹春如四季。
4月以來,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中國大部自北向南出現一次明顯的降水過程。在4月1日和2日長三角地區宛如初夏的晴暖天氣中,江淮氣旋的突然到來打亂了氣溫的節奏。清明時節的細雨紛飛變為強雷暴,長三角多地氣溫一路走低至個位數。而從6日起,高壓將重回“C位”,帶來陽光明媚的好天氣。
在江蘇,清明雨紛紛帶來的氤氳水墨畫,隨着太陽回歸,將化作繁花遍野的水彩圖。據江蘇氣象部門通報,當地將迎來晴暖回歸,以及新一輪升溫天氣,不少城市將向30℃發起衝刺。
在南京,清明節(4月5日)當天最低氣溫下探至個位數,濕漉漉的空氣也加劇了濕冷感。在街頭,大衣與短袖“同台”、秋褲與短褲“齊飛”的“亂穿衣”模式開啟。
最新氣象資料显示,受高空槽影響,南京市上空雲系較多。7日至8日起,當地逐漸轉為受西北氣流控制,天氣逐漸好轉。後期,隨着西南暖濕氣流加強,當地氣溫將回升至25℃。
在浙江,多地雨水自6日起漸止。浙江氣象部門預測,當地以多雲或晴到多雲天氣為主,氣溫逐漸回升。一大波陽光已經“候場”,將帶來延續至周末的春日晴朗“派對”。
由於江淮氣旋來去匆匆,上海6日起雨消霧散,藍天白雲歸位。在冷暖氣流的交替控制中,未來一段時間,氣溫將在震蕩中攀升,不斷創新高。
連日來,安徽多地的天氣如同“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氣象部門預計,在本輪冷空氣“回馬槍”后,當地氣溫將一路飆升,有望在長三角區域內率先衝上30℃。(完)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細胞,細胞越有活力,肌體才越強健。為了推動各類主體走得更穩更遠,我省在《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圍繞市場主體面臨的實際困難,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不斷提升優化服務,減輕企業負擔。
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體。《若干政策措施》針對援企穩崗提出3方面舉措:在支持企業連續生產方面,目前我省已向春節期間正常經營的5.2萬戶企業發放了3.13億元留工補貼,今年還將持續加大崗位開發力度,新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5萬個以上;眼下,各地正在加快推進節后返崗復工,政策提出,鼓勵各地對1月25日至2月5日期間“點對點”包車輸送員工返崗的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對今年2月底前首次來蘇就業且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給予交通補助;此外,我省還將延續實施社保降費、穩崗返還等政策,為企業降本減負。
江蘇省職業介紹中心主任夏文哲說:“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頂格落實並免申即享社保降費、穩崗返還等一系列的援企穩崗政策,持續用好我省率先開發的穩就業金融產品‘蘇崗貸’,給予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範的中小微企業低息信用貸款支持,力爭全年投放補貼及金融穩崗資金600億元以上,與去年相比做到投入力度不減,更大力度支持企業穩崗拓崗。”
在減輕負擔方面,政策聚焦企業用能成本和制度性成本,要求相關部門強化水電氣生產要素保障,避免“一欠就停”、減免欠費違約金。同時,政策還要求政府部門加強服務,儘快推出涉企法律服務清單,加快推進民營企業公司律師制度;持續推行柔性執法、精準執法,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指導和幫助因非主觀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失信的市場主體儘快重塑信用。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信用與風險監管局二級調研員張菁說:“信用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通過開展信用修復,一方面幫助失信企業重塑信用,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提升社會整體信用水平。下一步,我們將提供‘網上辦’‘指尖辦’等信用修復渠道,降低失信企業信用修復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助力推動全省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浦沫瀚 楊帆 李棟 編輯/劉琳)
1月3日是2023年第一個工作日,江蘇各地紛紛吹響實幹號角,以昂揚姿態開啟新的一年。
江蘇台記者耿昊東:新年伊始,蘇州舉行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會。蘇州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態度與決心,努力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後勁。
142個產業項目,總投資916億元!這是蘇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會上取得的成績單。這批項目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汽車电子及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領域。當天正式啟動的聯合电子太倉工廠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擴建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一期預計2023年6月竣工投產。項目全部投產後,聯合电子太倉工廠的年產值將達百億規模。
聯合汽車电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偉銘說,我們相信隨着太倉基地的建成投產,不僅僅是為蘇州,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不斷髮展,提供很重要的零部件供應。
今年,蘇州把新能源汽車作為第一個部署推動的產業創新集群,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各個區縣市也在汽車產業鏈條上實現了錯位競爭特色發展,為蘇州打造汽車產業強市,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夯實基礎。
蘇州市工信局局長萬利說,蘇州將發揮汽車整車企業的龍頭作用,集聚放大新能源汽車电子和汽車零部件的集群優勢,加大優質項目的招引,推動形成新能源整車+零部件+汽車电子+智能車聯網全面發展的工作格局。
在南京,江寧區共有41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工,總投資約280億元,涉及智能電網、生物醫藥、高端智能製造等領域。無錫舉行太湖灣科創帶濱湖創新大會,智能網聯汽車(無錫)創新中心、香港大學太空產業研究院等相繼揭牌,將優化未來產業布局,不斷提高無錫科技創新競爭力。
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長金賢敏說,非常高興圍繞無錫超算的傳統優勢,打造國內首個量子智算中心,以經典和量子混合架構為特點,形成了經典算力用量子算法去進行增強和量子的硬件不停迭代的協同發展格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狠抓重大項目落地開工的同時,各地還多措並舉,進一步強化產業項目服務的力度。鹽城鹽南高新區根據產業特色,劃分了大數據產業園等5大專業園區,對口成立園區管理辦,推進產業園區實體化運營、扁平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助力項目早完工、早投產、早見效。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董路 耿昊東 郭�� 蘇州中心站 江寧台 鹽城台 揚州台 編輯/胡超)
秋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眼下江蘇秋糧收購正處於高峰期,全省各地正搶抓時機,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泰州姜堰區糧食直屬儲備庫,記者看到一車車滿載着秋糧的大貨車正有序排隊扦樣、化驗、過磅、入庫。糧庫外機器轟鳴,運過來的稻穀正卸到在運轉的傳輸帶上。
泰州市姜堰區糧食直屬儲備庫主任王炳成告訴記者,在收購之前,糧庫精心組織資金籌措、廠房消殺,確保老百姓隨到隨結,做到早開門,中午不休息,晚上確保老百姓不留過夜糧。糧食總體比去年價格高,农民賣得也滿意。
記者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今年江蘇粳稻市場購銷平穩,“優質優價”特徵明顯,據監測,普通粳稻價格為1.4元/斤,優質粳稻價格達到1.6元/斤。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入庫稻穀142.09億斤,占預計收購量79%,市場秩序平穩。為了讓豐收的成果更好“顆粒歸倉”,江蘇多地通過改建低溫綠色儲糧倉庫,用現代化手段減少儲糧損耗。
無錫中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儲糧部項目經理王世龍介紹,新型低溫技術對糧倉糧食內部也可以進行低溫處理,使整倉糧食保持在15℃以下,可以有效遏制糧食的呼吸作用,防止蟲害的產生。
除收儲外,江蘇高度重視生產、收穫環節的糧食減損。今年秋收前,江蘇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對農戶進行水稻機收減損關鍵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督促糧食烘乾。
無錫江陰市林度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沈洪傑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種植面積3000畝,70%是高標準農田,全部通過現代化手段開展種植,提升了耕種收的效率。今年秋收后,烘乾、加工等實現了全程一體化,保證了水稻質量,大大降低了糧食綜合損失率。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敏 張正 郝朦 泰州台 姜堰台 泰州中心站 江陰台 編輯/胡超)
2022年江蘇質量大會召開
吳政隆批示 許昆林出席
11月24日,2022年江蘇質量大會在南京召開,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更大力度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省委書記吳政隆作出批示。省長許昆林出席會議,併為2022年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頒獎,向“江蘇精品”獲證企業代表授牌。副省長鬍廣傑主持會議並講話。
吳政隆在批示中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大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強化全面質量管理,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迭代升級,完善質量政策體系,健全質量工作機制,提升質量治理能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厚植基礎,為在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提供堅實質量支撐。
胡廣傑部署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有關工作,提出全面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充分發揮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用,大力培育更多質量過硬的江蘇品牌,堅決守牢質量安全底線,着力推動質量社會共治,為質量強國建設貢獻江蘇力量。
省政府秘書長陳建剛參加會議。會上,省市場監管局、常州市,省長質量獎獲獎企業代表、“蘇質貸”合作銀行代表發言。(記者 王拓 黃偉)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徐茜 丁樹貴)南京海關18日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蘇對東盟市場合計進出口6777.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
今年前10個月,江蘇省對歐盟、東盟、美國、韓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分別進出口6919.4億元、6777.2億元、5968.8億元、4868.5億元、3641.3億元,分別增長11.2%、14%、4.7%、12.3%、1.6%,合計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62%。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江蘇與東盟市場的產業鏈、供應鏈緊密聯繫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近日,在蘇州海關監管下,維信蘇州电子有限公司一批貨值394萬美元的大氣壓力傳感器,通過空運方式從菲律賓進口。“我們通過自主選擇申報模式,通關時長可縮短4小時至6小時,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維信蘇州电子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李萍介紹。
在南通,海關關員在南通港通海港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對一批進口自泰國的木薯干開展查驗作業。這批木薯干由江蘇聯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進口,共計350個集裝箱,貨值近300萬美元,海關完成查驗放行后,被迅速運往企業投入生產。
下一步,南京海關將為企業量身打造快速通關方案,幫助企業用好有關貿易協定,為江蘇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