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新開發崗位11784個,提前完成年度民生實事任務
公益性崗位,兜住就業困難人員底線
在外打零工多年後,46歲的陸美紅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工作。今年9月,她被居住地所在的常熟市琴川街道“琴川書房”正式聘為書房管理員,“就在家門口,每月3000元,單位給繳社會保險,關鍵是工作穩定。”看得出來,陸美紅對目前的工作很滿意。
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增收,常熟今年新開發了書房管理員、“殘疾人之家”專職管理服務、小區保潔、保綠、保安等一批公益性崗位,先後安置了85名大齡、殘疾、退役軍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年齡偏大且沒有一技之長的陸美紅便是其中之一。
就業穩則民心安。在中國,工資性收入是絕大多數勞動者主要收入來源。保障廣大低收入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也就穩住了群眾的增收之源,承擔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安置功能的公益性崗位的作用也就愈發突出。
今年年初,省政府將“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寫入年度民生實事。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各類用人單位開發並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於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專門崗位,主要包括滿足公共利益和就業困難人員需要的非營利性基層公共服務類、公共管理類崗位。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的農村低收入勞動力。
省人社廳把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作為“兩在兩同”建新功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和着力點,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公益作用、民生效用和社會效益。
疫情讓一些沒有穩定崗位的就業困難人員失去了收入來源。今年8月,省人社廳下發通知,明確各地可以在環境消殺、卡點值守、核酸檢測服務、防疫物資對接、防疫風險排查等與疫情防控有關領域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用來安置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符合條件的城鄉就業困難人員。按照規定,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月工資不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採取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用工單位應為安置人員辦理社會保險;無法參加工傷保險的,應當為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今年先後發生疫情的南京、揚州兩地分別迅速開發了275個、230個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並支持當地疫情防控。
“如果不是公益性崗位,疫情期間我就只能失業在家了。”說這話的,是南京市溧水區柘塘街道秦淮社區居民錢昌國。今年35歲的錢昌國是一名退役軍人,退役后一直在浙江寧波上班,今年南京疫情發生前剛剛失業返鄉。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介紹他到社區防疫風險排查崗位入職。錢昌國很珍惜這個工作,每天起早摸黑,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做防疫風險排查、到核酸檢測點幫助信息錄入、到小區門崗執勤。因為工作出色,疫情過後錢昌國被社區正式錄用為社區網格員,月薪5000元,“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為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鄰居,每幫大家解決一個問題都很有成就感。”
對於就業困難人員來說,一個穩定的崗位更有吸引力。針對以往公益性崗位存在領域窄、數量少、層次低,且以保潔、保綠、保安和協管員等崗位為主的問題,省、市就業主管部門不斷拓寬公益性崗位領域,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多樣化選擇,同時明確公益性崗位的工資待遇、補貼標準等具體內容,對公益性崗位安置期滿仍然難以通過市場化渠道實現就業的特殊困難人員,允許進行二次安置。省人社廳與省殘聯合作開發“殘疾人之家”公益性崗位;與省林業局聯合開發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提升林業資源網格化管理水平;與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聯合開發護漁員公益性崗位安置退捕漁民。各地還結合本地實際開發適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公益性崗位。
每天早上7點, 揚州市廣陵區瓊花觀社區49歲的馮芸都會準時到小區的老人助餐服務中心上班。擇菜、洗菜、配餐、給老人打飯……忙得不亦樂乎的馮芸說:“助餐點就在家門口,走路幾分鐘就到,而且每天只要忙半天,下午還能照顧家裡。”一場意外讓馮芸落下終身殘疾,因為行動不便,馮芸一直沒有穩定工作。兩年前,揚州開發了一批居家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馮芸成功應聘並一直工作至今。揚州市人社局就管中心工作人員永文萍表示,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助老領域的公益性崗位開發空間十分廣闊。
截至9月30日,全省今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1784個,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7946人,提前完成“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的年度民生實事任務。
就業困難人群的托底安置,也確保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全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來自省人社廳的統計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4.19萬人,同比增長7.97%;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記者 黃紅芳)
疫情影響市民工作生活,他們的安危冷暖,必須記掛於心。連日來,南京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決響應號召,深入開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在築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同時,聚焦百姓共性難題和個性訴求,千方百計把“急難愁盼”化解在防疫一線,讓黨旗飄揚在群眾身邊,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一條條“疫情專線”在各板塊陸續開通
江寧區24小時疫情專線開通4天,妥善解決訴求5337件,其中急難問題314件。
疫情發生以來,南京12345政務熱線撥打量激增,遠超疫情前每天7000件次的平均值,曾創下單日超108萬件的歷史新高。12345熱線是訴求上行的“主入口”,問需於民,絕不能“道阻且長”。分解12345熱線的接訴壓力,一條條“疫情專線”在各板塊陸續開通。
江寧區是本輪防控重點區域,居民訴求量多面廣。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先要知道群眾在想什麼。7月23日,心理援助熱線025-52701760率先設立,專業醫生24小時傾聽市民聲音,疏導負面情緒;7月28日,疫情訴求專線025-52312345啟用,幫助解決生活物資不足、管控區域內藥品不足、居民外出就醫等12大類問題;7月31日,祿口街道孕產婦、兒童就醫服務諮詢熱線上線,居民撥打025-52281880,婦幼專家接聽併為轄區孕婦產檢、分娩、兒童保健提供服務……
祿口封控地區每個社區還有一條專屬熱線,基層黨員幹部由此主動“接單”、為群眾“跑腿”。山塘社區一位老人不慎被蝙蝠咬傷,需要在規定期限內打完3針狂犬疫苗。老人不識字,不敢自己出門,求助電話打到社區,社區副主任周剛開車帶老人到醫院打了第二針,並預約好打第三針的時間。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浦口區7月25日公布025-58852736救濟服務電話,安排了5位工作人員24小時在線接聽,為百姓答疑解惑。沒想到,救濟專線迅速變成了“舉報熱線”,開通第二天就有居民打來電話,反映鄰居曾在祿口機場經停卻未被隔離。線索轉交至街道,工作人員當即上門核實情況、對該居民採取隔離措施。
“疫情聯防聯控,就是要打一場全員參与的人民戰爭。”浦口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陳輝說,要當好化解百姓難題的“總客服”,擦亮發現信息線索的“千里眼”,用心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
把“鐵籬笆”扎在百姓家門口
“終於轉綠了,辛苦你一趟趟幫我跑!”7月30日下午,浦口區永寧街道侯沖社區居民陶先生給網格員邵名龍打去電話,幾分鐘前,他的蘇康碼終於由黃轉綠,居家隔離就此解除。
南京這輪疫情發生后,第一批居家隔離群眾陸續迎來“解禁時刻”。7月29日,已經隔離期滿的陶先生遞交了一家三口的解禁申請材料,結果妻子和女兒的健康碼當天轉為綠碼,唯獨他自己的沒動靜。“他家在永寧開了一家服裝店,一個月沒去,積壓了一堆事,着急啊!”邵名龍說,7月30日上午又幫陶先生交了一遍材料,終於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轉碼需求巨大,浦口區依託支部建在網格上的工作機制,由網格員和黨員志願者挨家挨戶上門代收材料、交由街道統一申報,從而降低風險、提高效率。
南京目前設置了75個“離寧查驗點”,交通管控一定程度上導致物流不暢,可長在地里、掛在枝頭的農產品等不起。7月29日,溧水區潤澤家庭農場的李興虎收到好消息:120畝梨園裡滯銷的50萬斤翠冠梨、豐水梨有救了。溧水區農業農村局下沉一線,不僅聯繫轄區企業幫他消化部分庫存,還為農場入駐百果園精品水果連鎖超市、眾彩市場牽線搭橋。洪藍街道也發動商會成員,統一採購一批梨捐贈給一線防疫人員。
心裏裝群眾,手中有辦法。南京加強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玄武城建集團旗下百子物業在去年接管該區所有無物管老舊小區基礎上,發揮“紅色物業”優勢,聚合機關幹部、社區民警、網格員、志願者力量,對196個零散開放式老舊小區實行合圍管理,把“鐵籬笆”扎在百姓家門口。新街口街道香鋪營小區居民說:“看見小區門口飄着黨旗,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
把特殊群體記在心上
疫情當前,既要盡全力服務“絕大多數”,也要出新招照顧“關鍵少數”。
使用智能手機有助於提升基層治理效率,但也讓一些老年人面臨“数字鴻溝”。第三輪核酸檢測開始,因為自己的手機無法註冊蘇康碼,頭髮花白的凌秀珠老人在六合實驗高中採樣點急得直跺腳。六合區市場監管局黨員志願者張傑打開自己的手機,用蘇康碼“添加成員”功能幫她完成了註冊。在六合區龍池街道新集社區,黨總支書記林琳帶着10名年輕的登記員,幫助轄區近2000名不會用手機的老年人錄入身份信息,確保核酸檢測全員覆蓋。
目前在南京,不少老年居民因為使用的手機不能註冊生成蘇康碼,無法前往超市、菜場。建鄴區興隆街道黨工委整合共建單位資源,為各居民小區配備打印機,提供蘇康碼打印服務,一張卡片有效期為7天。“多虧社區想得周到,出門買菜不用煩了。”家住精金花園的74歲老人謝桂芳,在家門口的物業辦公室打印蘇康碼后說。
居家隔離持健康碼“黃碼”人員,一周內要完成3次核酸檢測,還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前往採樣點。沒有私家車怎麼辦?南京在全市推廣移動檢測服務,為居家隔離群眾上門採樣。在棲霞區邁皋橋街道,兩輛由城管執法車和環保督查車改裝的移動核酸檢測車,載着黨員志願者和醫護人員繞着小區跑。社工提前“叫號”,車一到就解除門磁警報,隔離居民前往廣場即到即采,安全又便捷。
在浦口區西北角,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石楊鎮的大包組被該區星甸街道雙山村“包圍”。疫情發生后,兩地嚴格管控人員流動,“飛地”居民誰來管?“我們有‘毗鄰黨建’工作機制,大包組,我們包了!”雙山村黨總支書記李巧說,南京3輪全員核酸檢測,大包組所有村民的採樣都由雙山村負責,村裡還組織3輛“專車”接送大包組30多名老人、幼兒和行動不便的群眾。
原標題:南京着力解決疫情期間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共克時艱,把實事辦在防疫一線
中新社南京7月25日電 (記者 楊顏慈)受颱風“煙花”影響,江蘇省25日提高颱風與暴雨預警等級,提升防颱風應急響應至Ⅱ級。為應對颱風帶來的狂風驟雨,江蘇已轉移人員10457人,回港避風船隻5012條。
來勢洶洶的2021年第6號颱風“煙花”25日在浙江省舟山普陀沿海登陸,攜狂風驟雨席捲長三角。氣象部門預計,快速移動中的“煙花”不斷路徑北調,當晚將二次登陸並在華東地區長時間迴旋或滯留。
據江蘇省氣象部門最新消息,受其路徑北調影響,“煙花”登陸地點將有所變化,從“浙江舟山到三門一帶沿海”調整為“浙江象山到江蘇啟東一帶沿海”。這意味着,長三角一些人口密集地區可能會更為直接地面對颱風影響。
對颱風“煙花”將造成的明顯風雨影響,江蘇省各地正嚴陣以待。
根據《江蘇省防禦颱風應急預案》有關規定,江蘇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提升防颱風應急響應至Ⅱ級,並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值班值守,按照防颱風預案的要求,全力做好颱風防禦工作。
據江蘇省水利部門消息,該省各地為防禦颱風“煙花”已轉移人員10457人,回港避風船隻5012條。同時,9支省級水利專業搶險隊伍已集結待命,隨時可投入防汛搶險一線。
在小橋流水、河湖眾多的蘇州,當天蘇州市氣象台升級發布了颱風橙色預警信號。為確保遊客的出行安全,蘇州多個景區場館宣布暫時關閉、演出活動暫停,太湖、陽澄湖邊的遊客中心、度假區及其他涉水項目全部關閉。
在南京,雨勢從午後不斷加大。傍晚時分,天空突然灰濛濛一片,暴雨隨即瓢潑般落下。據當地氣象部門消息,受“煙花”影響,南京市已有8個監測站點出現7級至8級大風,全市出現小到中雨,最大雨量達17.2mm。
長江上,常熟海事局出動執法人員120餘人次,出動執法船艇30艘次,走訪碼頭、汽渡、施工單位等,疏導船舶260餘艘次、累計將1300餘人轉移至河口等安全水域避風。
氣象部門稱,當前正值天文大潮期,“煙花”登陸前後,易出現風、雨、潮“三碰頭”,疊加影響加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