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中新網江蘇新聞11月22日電(記者 鍾升)中共江蘇省委21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籌備情況。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將於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開。截至11月19日,出席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890名代表全部選舉產生。
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書記周為號介紹,本次參會的代表中,來自生產和工作一線代表共有307名,佔比達34.5%;女性代表270名,佔比達30.3%;工人代表和农民代表分別為49名和34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代表876名,佔98.4%;其中,研究生523名,佔58.8%,還有4位“兩院”院士代表。代表中,50歲及以下為498名,佔56%。年齡最大的代表為87歲,年齡最小的是一位25歲的武警戰士,“90后”代表共有4名。
890名代表呈現出政治素質好、結構比較合理、分佈比較廣泛的狀態。具有較強的議事能力,能夠忠實履行代表職責;能夠反映大多數黨員的意見,有利於凝聚各方力量;兼顧了方方面面、覆蓋了各類群體,體現了老中青相結合的特點,保證了代表來源的廣泛性。
周為號介紹,在江蘇省黨代會代表推選過程中,各選舉單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基層黨組織意見,嚴把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確保選出符合中央及省委要求、廣大黨員擁護的省黨代會代表。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規定,這次新當選的代表,在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前還要由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查,確認資格有效的代表將出席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江蘇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楊根平就本次江蘇省黨代會的籌備工作進行了介紹。從今年年初起,江蘇省委就開始着手謀划。6月下旬,江蘇省委成立了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籌備工作會務組、報告起草組等6個工作組,由有關省委常委牽頭,分別展開相關籌備工作。7月31日,江蘇省委向黨中央報送了《關於召開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請示》。8月下旬,黨中央下發了《關於同意召開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表大會的通知》,同意2021年11月召開中共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11月18日,中共江蘇省委召開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召開日期和議程的決議》,決定於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開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完)
多式聯運、互聯互通、智慧綠色
“可持續交通”畫卷在江蘇徐徐展開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聚焦國際互聯互通合作、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等議題。“從交通大省邁向交通強省,必須走可持續交通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江蘇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多式聯運集約高效、互聯互通融合區域、智慧交通低碳生態,一幅更可持續、更加協調的高質量交通運輸發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多式聯運更高效
伴隨列車出站的呼嘯聲,裝載80個標準集裝箱的專列駛出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6小時后,這批由蘇州製造、總貨值約240萬美元的电子產品、太陽能組件抵達洋山港,直接坐馬士基的海運船去往世界各地。
不久前開行的蘇州西-上海洋山港海鐵聯運(馬士基)專列,正以每月300個標準集裝箱的發運規模運行。“搭上這班專列,蘇州外貿企業可以避開海運市場的擁堵,快速出海。”蘇州新捷運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頡說。
“加快構建多式聯運體系,像蘇州這樣高效的貨物運輸組織方式已在全省鋪開。”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比如中集蘇航(常州)物流有限公司採用“公轉鐵”運輸方式替換原有的純公路運輸,始發地上門取貨,到達地送貨上門,中間幹線運輸採用鐵路,綜合能耗和單位能耗大幅降低。南京密爾克衛化工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採用公水聯運方式,將大批貨物由陸路運輸至碼頭,再通過水路運輸至目的地港口,客戶、運輸合作夥伴均能跟蹤運輸過程。中國外運蘇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吳淞江綜合物流園利用江海聯運對接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太倉港等沿海港口,在推動區域協同聯動發展的同時,有效緩解了公路運輸壓力,使園區形成了水陸兼備的綜合運輸體系。
目前,江蘇已建成南京龍潭物流園區、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等25個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開通示範線路116條,居全國首位。
不同運輸方式組合,多式聯運的優勢正在凸顯――截至去年底,江蘇水路貨運周轉量佔比達到62%,居全國前列;鐵路貨運周轉量及貨運量分別比2015年增長17億噸公里、1800萬噸;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鐵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由91.9%提升至94.9%。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綜合貨運生產整體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公鐵水空完成綜合貨運量21.2億噸、貨物周轉量8637.1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8.7%、8.5%。
與此同時,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江蘇交通減少碳排放量約100萬噸,水路和鐵路運輸低能耗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未來,江蘇將重點從樞紐布局、多式聯運、大宗貨物綠色運輸、內河集裝箱、智慧物流等方面不斷優化調整,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介紹,目前,江蘇規劃建設超過20個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場站項目,將以南京都市圈多類國家物流樞紐疊加為核心承載區,以蘇錫通和徐連淮物流樞紐組團為重點,建設以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為骨幹、通用集散型貨運樞紐為支撐的貨運樞紐場站體系,同步暢通轉運微循環系統,完善貨運樞紐布局。
互聯互通更便捷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后,這座融合了長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橋,把南北兩岸緊緊拉在了一起。”在南通從事銷售工作的王琪感慨,朋友圈因此擴大了,業務越做越好。
軌道交通在互聯互通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江蘇省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南京至上海、杭州、合肥基本實現高頻次1小時快速通達,“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還在不斷提速。
鐵路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消除省際“斷頭路”能讓區域群眾出行更加便利。2018年6月,長三角三省一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簽署的《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有11個省際“斷頭路”項目涉及江蘇,目前,已建成6個,在建5個,協議設定的目標全部完成。
去年11月,連通上海市青浦區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康力大道―東航路正式通車,從吳江汾湖到青浦金澤的車程由原來的40多分鐘縮短到5分鐘。今年年初,宜(興)長(興)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南京經宜興到浙江安吉可縮短大約40公里路程。
“斷頭路”打通后,毗鄰城鄉區域間公交通行越來越密切。11月15日,滬昆之間的第7條毗鄰公交C11線正式開通運營,為崑山石浦區域居民換乘上海軌道17號線提供了便利條件。居住在崑山石浦村的陳鈺陽說:“只需2元就可到達上海,感覺就像同城出行。”
“近年來,江蘇着力構建跨區域公交發展機制,推進毗鄰縣市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省內毗鄰縣市公交線路開通了297條,覆蓋所有縣市。省際毗鄰公交線路開通了60條,為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提供了強有力運輸保障。”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凌耀初介紹。
為解決人民群眾便捷交通出行需求,江蘇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所有市、縣(區)交通一卡通全覆蓋,並與全國300餘個主要城市實現互聯互通。今年,省交通運輸廳與省人社廳一道推進第三代社保卡加載交通出行功能,目前,已有南京、蘇州、常州、泰州、連雲港、宿遷6個市正式對外發行加載交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全省累計發行378萬張,有效解決了群眾“一人多卡”使用不便問題。
智慧綠色更低碳
“行人過街能發出安全預警、能誘導霧區行車,還能智能消冰除雪。”近日,全國首個大流量普通國省道智慧公路科技示範工程――江蘇342省道智慧公路科技示範工程通過驗收,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有效探索,已形成可供推廣的經驗和技術。
“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日益迫切,智慧交通是實現傳統交通方式轉型升級、提供便捷舒適服務的有效手段,以智慧交通為抓手,推動交通運輸創新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的運輸服務需求,是未來一個時期江蘇交通重點任務之一。”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說,近幾年來,許多技術革新在交通建設各領域落地應用,我們省還在全國率先探索智慧高速公路應用技術,其中滬寧高速公路在全國首創大流量擴容平台,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数字化是大勢所趨。”省交通運輸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十四五”期間,江蘇將推動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公路同步開展智慧公路建設,以沿江地區、蘇南片區、南京都市圈等為重點,完成存量公路智慧化升級1200公里以上,在約200公里道路上實現車路協同,完成京杭運河江蘇段全線智慧航道建設,存量航道智慧化升級達到700公里以上,並在重點航道提供自動導航輔助航行服務。
不久前,位於蘇州高新區的鄧尉路充電站完成升級改造並正式對外運營。據估算,該站年發電量可達8萬度。“光伏發出的電直接在站內消納,從源頭上實現能源供應清潔化,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噸,實現用綠色電服務城市綠色交通。”國網蘇州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運維專職謝鷹說。
“當前,江蘇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已取得良好成效。可持續交通,意味着要把智慧、綠色、低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源頭到終端,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和運輸組織的綠色水平。”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根據規劃,到2025年,江蘇交通將初步形成數據平台一體化、基礎設施数字化、運輸服務全鏈化、行業治理精準化、創新融合深度化、智慧產業集聚化的發展格局;以5G、物聯網、交通專網、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化基礎支撐平台底座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交通運輸重點領域碳排放強度將穩步下降,用能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運輸方式深入發展,污染排放有效控制,環境友好程度明顯改善。(記者 梅劍飛 朱璇)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9日电(俞婕)阳光直透水底,水草摇曳生姿,鱼虾穿行其中……近日,江苏省宜兴市东�徐悲鸿艺术馆附近水域试点种植的“水下森林”成效初显: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由“浊水态”蝶变为“清水态”。这也意味着,宜兴在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方面又迈出成功一步。
俯瞰宜兴美丽水景。宜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往的治理更多集中于‘查漏补缺’,构建的水生态系统也较脆弱。对此,宜兴推出‘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重点打造一批集生态修复、绿色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湿地。”宜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吴笛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宜兴河湖水环境质量正持续提升。
根据计划,宜兴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湖生态圈”“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建设,发挥三者互补叠加效应,从而实现太湖水生态全面修复。
此外,宜兴将把“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落实到各类具体项目,如推进�湖清淤、鱼塘生态化整治等,促使�湖由污染源头区转变为水源涵养区;实施宜兴城市污水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和三�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实现污水处理厂尾水和三�水的深度净化;对沿太湖的“荡”“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在太湖大堤内侧建设生态河岸、生态涵养观光湖等过渡地带,实现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功能。
同时,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和相关部门、板块在已完成5239个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将继续做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涉磷企业排查等工作,为水生态建设增添绿色“砝码”。
眼下,宜兴城市污水厂、丁蜀华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净化湿地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三�湿地“水下森林”建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明年5月全面完工;太湖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先行试点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
下阶段,宜兴还将统筹水生态、水经济和水文化等要素,将水生态建设项目与田园绿道、小型公园、生态养殖场等串联成片,做大做美“水文章”,在满足生态湿地净水功能前提下,对鱼塘、种植园等进行生态化改造,保障农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五年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堅實有力、脫貧攻堅取得豐碩成果……在不斷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數的進程中,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愈發鮮亮。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說:“這裡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在這個面積僅有1平方公里的園區內,聚集了超過500家高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5萬名高科技人才。政策加碼、資源集聚、創新涌動,在這裏,每天都上演着無數精彩的創業故事。”
創勝集團藥物評估副總監孫迪說:“我是安徽人,從畢了業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工資也是不斷地提高,公司也幫我們爭取了一些政府的薪酬補貼。”
讓創業者有底氣,為就業者減壓力。以形形色色的園區為代表,五年來,蘇州舉全市之力,推出優租房補貼、緊缺勞動者引入計劃、最美勞動者技能獎勵等一批舉措,打造出勞動者“最能融入,最被關愛,最有成長”的創業就業首選城市。2020年,蘇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1萬元和3.74萬元。
蘇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譚國明說:“這五年來,全市大學生自主創業達到了1.3萬人,社會上的自主創業成功創業者達到了13.4萬人,帶動就業達到53萬人。目前我們全市就業備案總人數達到了540萬人,這也是我們蘇州目前最高的水平。”
千方百計謀福利讓百姓的口袋鼓了起來,與此同時,江蘇更是聚焦短板,以蘇北農房改善為抓手,讓農村的日子也愈加紅火。在徐州、鹽城等地的鄉村,如今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新型農村社區將村莊裝點一新,不僅如此,社區附近,鄉村書屋、體育健身館,衛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更是一應俱全。集農業體驗、休閑觀光、度假旅遊多功能一體的綜合農村社區讓村民們離土不離鄉。截至目前,江蘇“三年改善30萬戶農房”的目標任務已經如期完成,越來越多的農村百姓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路東村村民劉傑說:“現在的衛生很乾凈,然後綠化比較漂亮,出行很方便。”
這五年,江蘇持續拓展高質量就業創業,先後推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利好,百姓收入倍增、職業發展多元。這五年,江蘇不斷擴大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針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民生痛點加大改革創新和保障力度,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保障網紮緊織牢,百姓幸福更有“底氣”。這五年,江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在全國率先以設區市為單位全面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並軌、同城同標,讓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落一人。伴隨着一項項心繫百姓安居冷暖的舉措落地開花,民生福祉的內涵更加豐富,8400萬江蘇人美好生活的圖景越發清晰。
蘇州市吳江區市民文向菊說:“原來在外地看病回來報銷真的很麻煩,現在手機備案就可以直接報銷了,確確實實很方便。”
宿遷市民韓玉說:“去年我們小區門口新開了幼兒園,不僅方便,老師也很負責,我們特別的滿意。”
常州市武進區市民張星說:“今年我們住的老小區出新了,不僅是外立面好看了,連綠化和車棚也煥然一新。”
泰州泰興市市民鞠永光說:“政府每年給我漲退休工資,我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生活感到越來越舒心。”
五年來,江蘇城鎮累計新增就業725.87萬人、年均145萬人以上。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0元,比2016年提高了11320元,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48.3平米和62.5平米,較2016年分別增加了8.0平方米和5.6平方米。2020年每萬人擁有病床數由2016年的51.9張提升至58.9張;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由25.6人提升至31.6人。截至2020年末,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7967.7萬人,參保率達98.5%以上;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分別升至89.1%和73.2%。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40張,每年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達到260萬。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宏偉收:“這五年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業創業成果豐碩、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社會保障堅實有力。展望未來,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在實現全面小康新的起點上共創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俊彥 朱曉瑩 楊帆 耿昊東 郭�� 供片台/蘇州中心站 鹽城台 徐州台 吳江台 宿遷台 武進台 泰興台 編輯/劉琳)
告別“水上漂”,擁抱“新生活”
―― 江蘇讓退捕漁民收穫“穩穩的幸福”
築牢民生底線,是保障長江“十年禁漁”取得實效的基礎性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多開發就業渠道和公益性崗位,讓漁民們穩得住、能致富。
禁捕退捕以來,江蘇堅持應保盡保、應轉盡轉、應幫盡幫,緊扣社會保障、轉產就業、住房保障、兜底救助等關鍵環節,落實落細政策措施,切實保障退捕漁民權益。
“養老”與“安居”,
解決退捕漁民後顧之憂
在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之初,江蘇省就專門出台了退捕漁民補償安置指導意見,要求對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漁民百分之百登記、百分之百繳費、百分之百落實待遇,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不漏一人。目前,江蘇各級財政共支出59.9億元,用於直接補助漁民住房和就業保障、養老保險保障等,全省符合參保條件的41267名建檔立卡退捕漁民實現100%參保。
對於“退休金”,句容市下蜀鎮59歲的胡根堂坦言“想都不敢想”。他滿心歡喜地說:“漁民原先哪敢想退休金的事,都是養兒防老,活到老、捕到老。明年退休后,我每個月可領到600多元退休金,是黨的政策好,是退捕圓了我的夢!”
除了進社保,讓退捕漁民告別“水上漂”,安心上岸有房住,也是全省各級政府關注的大事。早在2013年,江蘇就實施了漁民上岸工程,對於自願上岸的漁民進行貨幣補貼。在本次退捕工作中,江蘇更是將退捕漁民上岸安居作為重要保障內容。
新沂市的沈加安一家去年結束了幾代人在駱馬湖漂泊的生活,住進嶄新的三層小別墅。去年開始,新沂市窯灣鎮就着手建設漁民安置小區。今年年初,120套、每套面積240平方米的安置房建成,並接通燃氣管網,小區安裝路燈、監控等配套設施,給漁民安心“洗腳上岸”吃下了定心丸。
泗洪縣針對退捕漁民中的無房戶,制定政策性安置、購房補貼和兜底保障三大政策:一是利用現有安置小區、農房改善、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性房源,進行相對集中安置;二是給予在該縣購房的漁民每戶3萬-4.5萬元不等的補貼;三是對無力購房的,充分利用鄉鎮(街道)老村部、暖心房等進行集中安置,提供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戶均60平方米左右的共有產權房,確保特困群體住有所居。截至目前,該縣271戶退捕漁民無房戶已經全部安置。
泗洪縣禁捕退捕工作專班負責人陳沖介紹,“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房子’有一種特殊情感,曾經長期漂在水上的退捕漁民,這種情感尤為強烈。我們設身處地幫他們解決安居問題,使他們都有一個好的歸宿,自然他們就更加擁護國家的禁捕退捕政策。”
“就業”與“創業”,
助力退捕漁民順利轉產
對於退捕漁民而言,上岸的關鍵是要擺脫過去對捕魚的生計依賴,實現轉產有方向、生計有渠道、致富有門路。為此,江蘇出台了崗位推介、引導就業、鼓勵創業、失業登記等政策。
“訂單式”培訓,精準提升生存技能。江蘇採取分類施策、精準對接的方式,組織退捕漁民參加技能培訓。揚州市政府動員全社會參与退捕漁民技能培訓工作。揚州搓背館與揚州技師學院合作,開展“揚州傳統搓背法”等非遺類傳統服務業培訓,因其無年齡性別限制、入行門檻低、起薪點高而受到漁民的廣泛歡迎。“到這來學徒,我們正缺女搓背師呢,學成了月薪保底6000元!”揚州搓背館向56歲的邗江區退捕漁民吳正花拋出了橄欖枝。兩個月後,心眼活、上手快的吳正花就拿到了6000多元月薪,開心地笑了。目前,全省累計有3718名長江退捕漁民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多選題”配對,廣泛挖掘就業崗位。退捕漁民特殊的生活習慣、單一的技能,使得他們一下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不容易,為同一人定向開發多個崗位是常有之事。為此,全省各地多元挖掘普適崗位,积極開展“送崗位上門”暖心招聘。南京市江寧區對137名退捕漁民全部上門走訪,摸清他們的技能水平、就業意願、培訓需求等情況,並在中興通訊、LG等優質企業開發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1000多個,在實現“崗位等人”的同時,也為漁民多次就業提供了可能。
“個性化”服務,全力扶持漁民創業。全省各地把扶持漁民創業作為推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出台了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場地租金補貼等多項惠民政策。淮安市淮陰區政府得知漁民劉延明退捕后想自主創業而苦於沒有資金時,主動幫助他申請到10萬元創業貸款。他和妻子創立了淮陰區延明水產養殖經營部,年凈收入達10多萬元。他感慨道:“政府雪中送炭,解決了我創業的啟動資金難題,我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捕魚”到“護漁”,
實現退捕漁民價值提升
對於年齡大、社會生存能力弱的退捕漁民而言,使用公益崗位托底安置,是保障其生計的重要方式。全省各地有針對性地篩選護漁員、河道保潔員、藍藻打撈員等公益崗位,定向招聘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確保他們退捕不返貧。
泰州市面向退捕專業漁民定向招聘4支護漁員隊伍,共計50人,年收入不低於5萬元。今年10月18日,由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辦的首屆“優秀長江協助巡護員”評選結果發布,泰州市護漁隊、靖江市護漁隊榮獲“優秀長江協助巡護隊”稱號,護漁員許犍、謝洪兵榮獲“優秀協助巡護員”稱號。獲獎后,許犍很激動,“我從小跟着父親從事捕魚,一條小漁船、幾張漁網,祖祖輩輩靠長江謀生計,我打了半輩子的魚,下半輩子我要去護漁,為子孫護好我們的母親河。”
江蘇擁有近1200公里長江幹流岸線、680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積,退捕漁船總量多、涉及漁民多、退捕水域廣,是禁捕退捕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目前,江蘇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的25848名退捕漁民實現100%安置就業,沒有一人因“退”致貧返貧,沒有出現一個“零就業”家庭。江蘇省禁捕退捕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讓退捕漁民收穫“穩穩的幸福”,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通訊員 陳林 本報記者 丁蔚文)
第八届“最美射阳人”颁奖现场。 射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盐城11月20日电(顾名筛 吴融 戴超)“《一个真实的故事》传唱大江南北。这个故事,缘自一位护鹤天使,出自一份纯真大爱。这份大爱,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是有爱小城的精神之源、力量延续。”19日晚,中共射阳县委书记吴冈玉在为第八届“最美射阳人”颁奖时说。
“护鹤天使”徐秀娟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是中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1987年9月16日,年仅23岁的徐秀娟在盐城射阳为寻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以她的事迹谱写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曾被广泛传唱。
徐秀娟烈士留下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激励着射阳矢志打造好人之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座有爱的小城”已经成为射阳的标志性名片。
近年来,射阳积极创新典型选树和楷模礼遇机制,以凡人善举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全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彰显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最美射阳人”。他们之中有孝老爱亲的榜样、有自励自强的楷模、有敬业奉献的表率、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一个个平凡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闪耀着“有爱射阳”的文明之光,凝聚起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1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养母的“中国好人”周汉龙,用人间真情诠释“至孝”二字的真谛;在爱琴海顶着疾风大浪勇救41名落水难民的“英雄大副”徐锦文,以跨越国界的大爱获得世界点赞;曾抗非典、再战新冠的射阳援湖北、援南京医疗队队长陆永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传承着优良传统。
在第八届“最美射阳人”颁奖现场,一群“小棉袄”的事迹感染了观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自射阳县社会福利院颐养区服务“巾帼团队”的15名成员,将素昧平生的老人当作亲人,每天起早贪黑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除了帮他们端屎倒尿、整理床铺、洗涮缝补,还针对院中老人特点和需求,坚持每天安排健身、棋牌活动,每周组织票友、书画、球类等活动,每月开展读书会、生日会等特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该团队“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当天,该县共为60位个人(团体)授予“最美射阳人”荣誉称号。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射阳共举办八届“最美射阳人”评选活动,先后有790人和集体当选,其中有9人入选“中国好人”,16人当选省市级道德模范,23人当选“江苏好人”,45人当选“盐城好人”。
吴冈玉表示,该县将更大力度培育发掘道德模范、凡人善举,多讲述射阳好人的感人事迹、多宣传平民英雄的道德光辉,推动广大干群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完)
江蘇台記者羅聰懿說:“這裡是位於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的一家企業實驗室,一項由國內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癌症早篩技術在這裏誕生,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像這樣致力於創新研發的企業,在這片不到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將近700家。五年來,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產業以超50%的年增長率高速成長,規模達到千億級,這背後秘訣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創新。
南京江北新區生命健康辦副主任徐守苗說:“我們要做的自主創新是什麼?從科學發現到技術應用產品轉化的‘從0到1’,細胞基因、核酸藥物和免疫疫苗,我們把前沿新興領域已經提前一兩年就布局了,聚集了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頭部公司。”
一個產業的蝶變,見證的是江北新區以創新打造標杆之城的雄心。五年來,這裏的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千億級產業地標從無到有、積厚成勢,直管區經濟總量實現翻番,佔比接近南京的五分之一,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全市。一座現代化“新主城”在長江北岸強勢崛起,南京擁江發展構想“照進”現實。
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綜合協調局三級調研員谷世鈺說:“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開放功能提升、創新平台建設等領域加大先行先試改革力度,推動高水平創新、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引領作用。”
時不我待謀創新,成為江蘇經濟滾滾向前的新動力,與此同時,一個個重大項目則成為江蘇不斷築牢發展“壓艙石”的抓手。“十三五”期間,在省領導掛鈎推動下,全省共實施包括華虹半導體、中天精品鋼等在內省級重大項目近900個,完成投資超過2.7萬億元,419個省重大產業項目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7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這幾天,在同樣是享有自貿區和“一帶一路”雙區疊加優勢的連雲港徐圩新區,總投資超過670億元,江蘇省歷史上投資金額最大的民營製造業項目,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進入到了最為關鍵的衝刺階段。以這個項目為龍頭,這裏如今形成了總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盛虹石化、衛星石化、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三大產業集群。黃海灘涂上,一座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正閃耀光芒,助推“一帶一路”的橋頭堡連雲港,朝着現代化的新港城堅定前行。
連雲港市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許彬山說:“堅定不移做大產業、抓大項目,具有高端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規模的臨港石化、新醫藥及新材料等項目投資佔比超過50%。”
回望五年,來路不易。面對前所未有的複雜環境,江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积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沿海開發等三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躍馬揚鞭。五年來,全省GDP連跨3個萬億級台階,成為全國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13個設區市全部入圍中國城市百強。
這是科技自立自強的五年。紫金山等三大實驗室加速建設;科技創新“揭榜挂帥”機制不斷健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位居全國省份第一。
這是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的五年。“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6個集群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
這是開放發展新動能不斷集聚的五年。中歐班列開行量連創新高;一帶一路沿線不斷結出務實合作新碩果;自貿試驗區百餘項制度創新釋放着改革紅利。
這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走進現實的五年。累計開通民航國際及地區航線85條,億噸大港數居全國第一,蘇北五市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大交通讓發展的血脈更暢通。
鹽城阜寧市民張貴芹說:“我們的家鄉已經通高鐵了,現在到南京只要2個多小時,出差、旅遊都非常的方便。”
宿遷泗陽縣盧集鎮成子湖社區村民王玉娟說:“政府投入了1000多萬元,經過3年發展,我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重點村,收入比以前種地翻了一番。”
振康机械副總經理、技術部副部長童彤說:“作為全國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全國率先突破了500公斤級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垄斷,保障了國家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大飛機等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
豐田工業電裝空調壓縮機(崑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藤井晶良說:“崑山當地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從2014年以來,我們多次擴建產線,營業額從3.3億增長到了現在的20億。”
今天的江蘇,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產業的筋骨更加強健,開放的氣質更加彰顯,8400萬江蘇人以勇立潮頭的擔當,鐫刻着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時代註腳。
江蘇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鄭焱 :“回顧5年發展歷程,江蘇在經濟發展方面大力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實現經濟總量大幅躍升的同時,發展的質量、效益、結構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經濟強的成色更加足,全國發展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基礎更加堅實。踏上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江蘇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积極服務和融入全國發展格局,搶抓發展機遇,展現擔當作為。”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俊彥、黃蒙、羅聰懿、楊國、楊帆、顧嘯雲 蘇州中心站 連雲港台、阜寧台、泗陽台、海門台報道)
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公布周口店遺址、圓明園遺址等大遺址145處,江蘇共有鴻山墓群、闔閭城遺址、徐州漢墓群、黃泗浦遺址、南朝陵墓群、揚州城遺址和明故宮遺址等7處入選,同時板閘遺址入選大運河項目。
此次江蘇入選大遺址數量居全國第六,凸顯了江蘇作為文物大省地下文物的豐富性和重要性。入選項目中鴻山墓群已被公布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闔閭城遺址、揚州城遺址入選國家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此外,位於淮安的板閘遺址正在建設遺址公園,周邊的中國水工科技館正在加緊建設中。在重點任務“國家遺址線路”中,張家港黃泗浦遺址被列入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靳揚揚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