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开工仪式。盐南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8日电(周壹城 杨玲玲)10月7日上午,总投资53亿元的瑞辉新显示和半导体项目在盐城市盐南高新区西伏河科创走廊开工建设。
瑞辉新显示和半导体项目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投资约30亿元,将深圳生产基地和上市公司总部迁移至盐南高新区,并新建4条触控显示及模组生产线,主要服务车联网、物联网等高端定制化市场。二期工程投资约23亿元,新建国内领先的射频前端模组生产线,计划明年启动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开票销售将达60亿元,年税收贡献近3亿元。
新辉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波表示,公司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入生产,搞好产品创新,把创新融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全过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盐城市副市长唐敬表示,该项目位于产业链前沿、价值链高端,有助于盐城加快绿色发展、实现工业强市。盐南高新区要以此为契机和动力,迅速掀起新一轮“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热潮,全面吹响“产业挂帅、项目为王”的冲锋号。
“该项目是盐南高新区深入实施‘科创兴区、项目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的缩影,也是盐南高新区大力推进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为主导产业标识的代表。”盐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高明表示,盐南高新区将以此次开工仪式为契机,精准发力抓招商,围绕需求优服务,聚焦问题强攻坚,全力以赴推动重大项目引建,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力量。(完)
民生無小事,枝恭弘=叶 恭弘總關情。《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一起來看江蘇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盡享高品質生活的生動實踐。
生活更智能、出行更便捷、環境更宜居、保障更完善……這樣的“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關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責任”扛在肩上,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為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十年來,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的江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人均預期壽命從76.6歲提高到79.7歲;2018年至2021年,蘇北地區30餘萬戶农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新圖景,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江蘇人的高品質生活。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日子“將就過”到生活“講究過”。十年來,改革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江蘇百姓的生活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90后青年楊雨晨說:“十年前,我們購物主要就是去一些商場或者超市。現在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可以在一些電商平台上面下單,快遞物流十分方便,可以直接把快遞送到家裡面,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錢包了,直接掃碼就可以支付了。”
新能源汽車車主葛華婷說,十年前買了第一輛車,是一輛燃油車。去年換了電車,發現路上的電車越來越多,大概是因為它價格實惠,又低碳環保。
南京市鼓樓區下關街道新民門社區居民魏蘇寧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住在這兒,過去這裏環境差、管理混亂,小區出新后,這裡有了很大的變化,環境更美麗、道路更暢通、住得更舒心。
咖啡店主理人李兵說,十年前開第一家店的時候,辦營業執照要來回跑、還要等。這幾年,幾家分店開業,都能足不出戶輕鬆辦手續,這在過去簡直難以想象。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過去希望碗里有肉有魚,現在更青睞綠色食品;曾經有房子遮風擋雨便覺得幸福,現在推開窗就有賞心悅目的風景,出門就有遛彎消遣的公園……十年間,與經濟飛速發展相伴的,正是這些涵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改變。
十年來,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1.65萬元增加至去年的3.15萬元,累計增長90.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承諾,在“致廣大而盡精微”中落地見效。
確實,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付出,換來的是百姓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好日子”。這十年,江蘇堅持民生領域“建體系”與“優質量”同步推進,“強投入”與“創特色”同時發力。
十年間,江蘇人的消費結構更“優”了,消費模式轉向”“發展型”“享受型”,綠色低碳逐漸融入百姓生活。十年間,江蘇人的家門口更“綠”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十年間,江蘇人的生活更“智慧”,地鐵、公交、醫院、生活繳費等均可一“碼”支付。十年間,與這些巨大變化相伴的,是城鄉居民對於養老、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對於老百姓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江蘇又是如何做的?
江蘇台記者朱曉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讓老人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十年來,江蘇老年人養老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今天,我就帶您到鎮江的一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來一探究竟。
臨近中午,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裏熱熱鬧鬧,十來位老人有的在聊天、看書,有的在看病、取葯。而最熱鬧的地方當屬餐廳,10元左右就能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每天都有200多位老人來此就餐。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陳秋平說:“一頓最多吃11塊5毛錢,四菜一湯,9塊5三菜一湯,社區助餐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位於鎮江老城區的迎江路中心社區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近六成。2012年,社區應居民需求開辦了針對老年人的“小飯桌”。隨着老年人養老需求的不斷增長,十年來,社區陸續開展了助浴、就醫、健身、娛樂等一系列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一站式解決生活所需。
鎮江市潤州區迎江路中心社區居民王漱蓉說,到這裏來以後吃飯的地方有了,打麻將的、打牌的,認識的人也多了,生活比老早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感到特別滿意。
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宋國琴表示,近些年政府對居家養老服務投入非常多,老年人對他們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也需要一個娛樂的場所、一個聚會的平台,更需要看病不用跑太遠。所以根據老年人的需要打造一體化的服務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幸福養老繪就“最美夕陽紅”。 十年來,江蘇聚焦百姓養老需求,通過“原居享老、社區安老、機構托老”三向發力,系統構建“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先後出台了全國首部養老服務綜合性地方法規《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等60餘部惠老政策文件,促進養老服務由“保基本”向“高質量”轉變。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在業養老機構2240家,養老床位74.3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近40張。
每一個普通人的幸福,都是時代最好的記錄。十年來,江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改革力度換取民生溫度,在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宜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十年來,江蘇教育資源優質供給不斷擴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47%提高到65%、進入普及化階段。十年來,江蘇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21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313萬人,比2012年增長43.5%;全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8063.8萬人,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十年來,江蘇的醫療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全省每萬人擁有醫師數由2012年的19.5人增加到2021年末的32.1人,增長64.6%。十年來,“居者優其屋”在江蘇成為現實圖景。全省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92.7萬套,735.72萬困難群眾入住新居。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向明說,人民群眾的幸福也不是抽象的,江蘇這十年在發展當中是非常重視老百姓的民生,比如說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等方面,拿出更多的錢來惠及民生。抓住社會生活的最細微末節的、也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方面。比如說社區的醫療服務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等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恆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回望十年,江蘇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獲得感越來越足;放眼未來,城鄉居民正迎來高品質生活,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展露溫暖人心的現實模樣。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 顧嘯雲 編輯/劉琳)
我省調整2022年度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一級傷殘津貼月增289元
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近日發布通知,從今年1月1日起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具體標準為:傷殘等級為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的調整,在原享受傷殘津貼標準基礎上根據傷殘等級每人每月分別增加:一級289元,二級257元,三級240元,四級235元。
五級至六級並已按月享受傷殘津貼的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工傷職工調整前月傷殘津貼的6.13%增加傷殘津貼,調整標準不高於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月調整額。
各市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在原護理費基礎上,每人每月增長4.58%。調增後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的護理費低於3745元/月、2996元/月、2247元/月的調整至此標準。
工亡人員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調整,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的撫恤金在原標準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70元。
資金來源具體為:工傷待遇已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此次調整所增加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列支;尚未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由原渠道列支。
一至四級已退休並由工傷保險基金補差的工傷人員,2022年基本養老金增加額低於同級別傷殘津貼增加額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五級至六級工傷職工調整后的傷殘津貼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按照規定,2021年12月31日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中已享受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待遇的工傷職工,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員供養親屬,以及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傷殘津貼差額的人員,從2022年1月1日起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經審批享受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待遇的工傷職工,以及享受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員供養親屬,從2022年7月1日起,參照本通知相關規定調整工傷保險定期待遇。(記者 黃紅芳)
苏州阅微基因产业化基地暨运营总部项目开工建设。轲晓渚 摄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7日电(周建琳)6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举行苏州阅微基因产业化基地暨运营总部项目开工仪式。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崭新机遇。
苏州阅微基因产业化基地暨运营总部项目占地面积35.31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4年5月竣工,8月入驻。项目投用后,将实现国内2000家以上的医院和200家以上的头部医院的覆盖率,实现2000万人份以上的基因检测试剂年产销量,同时满足海外用户的需求。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头羊。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活动现场,苏州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丹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基因检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类器官智能化系统项目签约。
据介绍,高端医疗器械是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之一。目前,该片区拥有相关企业600余家,产业规模250多亿元,产品涉及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治疗设备及康复医疗器械等领域。(完)
走進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大廳,崔曉明特別高興。與他同樣開心的,還有大廳里的辦證人員小趙。
崔曉明是江蘇盛龍機電製造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去年4月,公司在淮安市金湖縣購置了40畝工業用地建設新廠區,今年6月項目竣工驗收。考慮到涉及部門多、流程繁,而設備的搬遷和預訂也時間緊迫,金湖縣行政審批局及時為項目啟動了“建成即投產”程序,在一天內就成功完成了“五證聯辦”。
小趙把五個證件依次遞交給崔曉明: “你看,這個是用地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工程規劃許可證,這個是圖審合格證,然後這個是施工許可證,這個是土地的不動產權證,這幾個證都好了。”
崔曉明開心地告訴記者: “我沒想到這麼快,代辦中心把所有的手續、證件都辦下來,這直接減少了時間成本,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搞生產。”
“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是金湖縣在江蘇開展“不見面審批”改革后的一項新探索。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對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鏈條所涉及的55個事項實行統一劃轉,使原來的“多部門跑”變成如今的“一門辦”,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金湖縣行政審批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先標介紹:“我們金湖目前實行的‘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的審批模式,在全省都是有位置的。我們對項目實行‘定製式’全程代辦,在廣大客商中真正樹立起金湖‘金服務’的營商品牌口碑。”
對於進口生物材料來說,查驗交貨越快,其活性受損率越低。因此,相關進口企業都熱切盼着快速通關。江蘇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讓“軟實力”拼出了“硬支撐”。在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的進出境特殊物品海關集中查驗監管點,南京馴鹿醫療技術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生物材料,順利通過金陵海關的後續監管予以放行。
“在過去,要申報排隊等海關上門來做檢測,時間會比較長一些。現在的話,我們有一個集中查驗的平台,做了查驗以後,當天就得到了放行,進出口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公司高級副總裁叢征宇說。
從最初的“請假辦業務”到“只跑一次”再到“不出門動動手指”,辦事方便的背後,凸顯着江蘇省行政審批制度的不斷革新。一照多證、簡政放權、不見面審批……一條條“江蘇經驗”推向全國。
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取消、下放、調整行政權力事項1344項,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精簡76%,92.5%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可辦。在江蘇,投資創業如沐春風,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發展“軟實力”有目共睹,令人信服。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駱祖春表示:“改變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降低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制度性的成本。我們江蘇的營商環境在近10年來,進步是非常大的,有的方面都走到了全球的前列。江蘇探索出的經驗已在全國得到推廣,而且我們省不同縣市的試點,也產生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實踐案例。”
(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編輯/趙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之所願。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十年來,全省經濟總量翻了一倍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卻持續下降,能耗強度降低了近一半。這一升一降背後,凝聚着什麼樣的發展定力,又有哪些非常之舉?打開美麗江蘇新畫卷,一起去尋找答案。
江蘇台記者鄭偉報道,一江清水,兩岸蔥蘢,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憑藉親山近水的高顏值,成了市民們喜愛的打卡地。可是,這裏曾是南京的“化工基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威脅。為了破解“化工圍江”困局,十年來,燕子磯關停拆除110家砂場碼頭、78家工企單位,恢復植被160萬平方米,生產岸線全部變為生態岸線,昔日的污染重災區蛻變成了風光旖旎的濱江明珠。
極目長江兩岸,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濕地、工廠變公園,曾經因無序開發留下的“傷疤”已被越來越多的綠色“治癒”。近年來,在新時代長江之歌的激昂樂章中,江蘇堅持問題導向,着力破解“重化圍江”,堅決落實“十年禁漁”,系統開展岸線修復――先後關閉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清退沿江生產岸線72.6公里,20個特色示範段串點成線、連片成帶,帶動了沿江整體環境提升,一個個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重新回歸百姓生活。
南京天妃宮小學學生唐昊天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和同學來江邊公園玩,有時會看到江豚,非常高興。南通市民張萍說,現在開窗就能看到狼山、長江,而且身邊還多了綠地、公園,晚上可以帶着孩子出來散步玩耍。
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之間,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長江幹流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達98.3%。放眼全省,千年運河盡展時代新姿,全線水質達到Ⅲ類;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湖體總磷、總氮濃度達到近十年來最優。
環境質量改善的不只水,還有大氣。在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在固定時間、固定方位拍攝天空照片。從2013年至今,團隊累計拍攝照片超過6萬張,其中的變化讓人欣喜。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鐘聲說,與2013年相比,江蘇的“灰霾天”越來越少,“水晶藍”越來越多。監測點位的平均能見度水平也從原來的11公里左右,大幅增長到了20公里左右。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在排名倒逼機制、“點位長”創新機制以及專家幫扶模式等加持下,藍天白雲不負所期,如約而至。2021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首次以省域為單位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高22.1個百分點,一年的藍天數增加了近81天。
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目可及的背後,是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千秋大計”的真實寫照。在生態環境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徵途上,凝聚了無數江蘇先行先試的鏗鏘足跡。
作為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江蘇“天地空一體”全省整體監測監控能力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創新建設的“綠島”共享治污項目,讓近3萬个中小企業直接受益,全國率先推出的“環保貸”,共投放貸款60.52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說,十年來,江蘇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正是江蘇對生態文明建設有着清醒的認識、果敢的行動和系統性的謀划,才推動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整體躍升。
這十年,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6%的人口,產出了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如何在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江蘇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十年來,江蘇堅持為生態“留白”、為發展“添綠”,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記者來到鹽城東台條子泥濕地,這裏可以說是鳥類的“國際機場”,每年有超百萬隻候鳥在此過境停歇。隨着當地濕地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近三年,來到這裏的鳥兒增加了22種,其中不乏勺嘴鷸、小青腳鷸這些珍稀鳥類。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特聘研究員楊洪燕告訴記者,除了利用這塊棲息地的鳥類的種類和數量之外,其實可以通過鳥類AI系統識別這種先進的技術來獲得更多的數據。因為濕地的保護做得越來越好,每年鳥類數量都屢創新高。
在全球自然濕地喪失和退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條子泥濕地的候鳥種群數量不降反升,這是江蘇為生態“留白”的定力所致,也為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保護自然生態提供了創新典範。十年來,江蘇始終以“先行者”姿態大膽探索,努力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走在前列。作為全國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江蘇率先出台《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率先在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補償制度改革。
既為生態“留白”,更為發展“添綠”,走進位於徐州的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7000多塊單晶硅高效光伏組件映入眼帘。光伏板下,有菜園、魚塘;路燈兩側,藍色的光伏板和白色的風機“保駕護航”,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和風光互補都在這裏得以實現。這座在煤礦原址上拔地而起的電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只有2012年的六分之一。
江蘇華美熱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唐甜說,以前大家在煤礦工作都不敢穿白襯衫,因為出趟門就會一身黑。現在從事電力生產崗位,工作環境清潔低碳,大家基本都是穿白襯衫、淺藍色的工作服。
由“黑”到“白”再到“綠”,曾以煤城聞名的徐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推動煤電、鋼鐵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十年來,徐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兩番,智能製造、工程机械分別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製造業集群。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像徐州這樣的改革、破題在江蘇不勝枚舉。這十年,江蘇全面邁入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快車道”,累計壓減煤電落後產能738.75萬千瓦、水泥產能2766萬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39.8%和47.5%,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說,江蘇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方面非常堅定,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非常大的成效,為全國走綠色發展這條路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鑒。江蘇的實踐說明,走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這條路,是工業化加速發展條件下的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雙贏的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在建設美麗江蘇的道路上,仔細品味記者還會發現,美的形態不斷拓展、美的內涵更加完善、美的空間逐漸延伸、美的體驗更加豐富。如今的江蘇大地上,繡花功夫繪就城鄉新畫卷,生活處處可見精緻美;綠色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產品;綠色生活蔚然成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自覺和廣泛共識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人用實際行動守護着美麗家園。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回望十年來一個個閃爍的發展坐標,8500萬江蘇兒女將更加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千年大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繪就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江蘇畫卷!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鄭偉 郭鍇峰 陳超 朱曉瑩 顧嘯雲 鄭凌 楊國 趙殿君 馬英 徐州台 宿遷台 常州台 靖江台 啟東台 東台台 南通中心站 無錫中心站 徐州中心站 編輯/胡超)
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這两天不少市民感覺大衣、薄外套都有些滿足不了防寒需求了,有些怕冷的市民甚至穿上了薄款羽絨服。而今明两天伴隨着降水,濕冷會持續,就在國慶假期后,還將會迎來一股冷空氣。
根據省氣象台預報,10月7號、8號两天天氣逐漸轉好,溫度緩慢回升。今天20時至明天20 時,淮河以南地區陰有陣雨,其中沿江和蘇南地區雨量中等,其他地區陰。最高溫度蘇南地區 16―17 ℃,其他地區 19 ℃左右。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靜說,10月7號到8號考慮降水主要是在我省蘇南地區,會有多雲到陰小雨的天氣,其它地區是以多雲天氣為主,溫度方面受前期冷空氣的影響,加之還有降水,考慮今明后三天溫度相對來說比較低,但是比較平穩,最高溫度在15到22度之間,最低溫度是10到15度之間。
假期結束后,氣溫回暖的進程也會很快被新一輪冷空氣打斷,最低氣溫還要繼續下降,下周省內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都要降至 10 ℃以下。預計這輪冷空氣將在 10月9號至10號影響江蘇,主要帶來大風和降溫天氣,降水不是很明顯。張靜說,風力全省會有5到7級偏北大風,江河湖海面7到9級,這次降溫幅度大體在5到8度之間,因為前期溫度比較低,會造成11號12號早晨全省最低溫度基本在10度以下,尤其是淮北地區最低溫度在5到7度,要關注我省初霜凍天氣現象出現。
值得關注的是,10月8號將迎來 ” 寒露 “節氣,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寒露后,氣溫逐漸下降,市民要適時增添衣物。
(《零距離》記者/秦禾東 編輯/玉潔)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下的江蘇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取得新成效 。
深秋時節,位於太湖之濱的蘇州高新區的金墅港,白鷺、野鴨等各種水鳥齊鳴飛舞。去年,金墅港啟動退圩還湖工程,通過實施生態環境構建、水生植物種植、後續配套管護,實現水生植物穩步恢復。
蘇州高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鵬說:“我們积極推動這個區域的活水暢流工程,提升水動力,探索在太湖金墅港水源地建設水下森林,恢復太湖的水生態。”
水韻江蘇,河湖密布。泰州興化市地處里下河腹地,大小河道近13000條,列入省保護目錄的湖泊湖盪20個,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為加強管理,守護一池碧波,興化市創新設立“民間河(湖)長”“義務監督員”等制度,壓實1669名三級河(湖)長、293名網格長巡河護河責任。
興化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建祥說:“我們將始終保持唯實唯勤的工作狀態,扛起責任,勇挑大梁,按下快捷鍵形成加速度,為全市生態文明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十一長假,泛舟徐州潘安湖上,碧波蕩漾,水天一色。很難想像,這個“湖闊景美、綠樹成蔭、遊人如織”的國家濕地公園,曾經是徐州地區面積最大的採煤塌陷區,經過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景區水域面積達到9.21平方公里,成為國家4A級景區。
遊客張芳帶着全家人來玩: “我是聽朋友介紹到這裏來玩的,休閑時間帶着家人到這裏來遊玩。下了船我們第一站來到鳥島,感覺這個鳥島環境還可以,值得向朋友親戚推薦。”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徐州已累計治理採煤塌陷地26.64萬畝,治理率為62.9%。
在徐州轉型發展中,一方面撫平”生態傷疤”,另一方面,在產業發展中,加快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四大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對115家重點工業企業實施集中布局、減量化發展和綠色改造。2021年,徐州市PM2.5濃度、空氣優良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
徐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光普說:“加大服務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力度,助力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查多 編輯/李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江蘇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十年來,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劃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民生幸福曲線。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達到47498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370元,位列全國各省(區)第二;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7:1縮小至2.16: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数字無言,卻印證了十年的非凡實踐。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感知“百姓富”幸福十年的溫暖畫卷!
機器人工程技術員振宇參与研發了機器狗“小白”,它可以幫助人取快遞、也可以陪孩子、看家護院,在工業上可以巡邏巡檢,也可以作為導盲犬,幫助殘障人士……作為一名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振宇的工作就是用算法、机械結構、电子電路等技術,讓機器狗“活”起來。
姜井賢,農業数字化技術員,靠種田為生。不過,姜井賢種的田有點多,足足有540畝田,種田的秘密都在倉庫里:一整支自動化部隊。姜井賢說,以前都叫農機手,現在這個職業有了準確的稱呼――農業数字化技術員。
小店数字規劃師振龍告訴記者,很多小店都是夫妻店或者一兩個員工,一般這種情況會給門店註冊一個小程序,只要一張小小的二維碼,就能解放小店的收銀員,並幫助商家開通會員系統。振龍的團隊一年可以為超過3000家的小店實現多賺30%的目的。
網絡購物、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慧醫療、遠程教育……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也在極大程度上重塑着社會分工。外賣員、網約車等一大批新職業形態隨之而生、競相湧現,分佈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各個環節,覆蓋了一二三產業,為高品質生活提供支撐,也以其就業容量大、包容性強的特點,成為就業的“蓄水池”。
截至2022年9月,江蘇靈活就業人口約2000萬人,平台經濟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数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数字經濟正成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
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培訓指導中心主任浦彬說,聚焦数字技能領域,採用項目制培訓方式,讓產業工人能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
江蘇省崑山第二中等專業學校交通工程系學生占文軒說,技術向前推進一步,課程與實踐也會隨之更新一步,有些企業還會來學校進行定點培養,這樣就不會擔心畢業就會失業的問題。
十年來,江蘇還大力實施全民創業行動,截至2021年底,全省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各類科創載體超過1800家,在孵企業超過200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每14人中就有一個創業者,帶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十年來,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達到141萬人,佔全國十分之一以上。2017年、2019年、2020年,江蘇就業創業工作3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宏偉表示,江蘇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就業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穩就業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圍繞就業優先新導向,狠抓促進就業責任落實,圍繞更高質量新要求,完善落實就業政策體系,圍繞最大民生新定位,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始終保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俗話說“吃飯穿衣看家當”,來看江蘇人的消費實力。十年來,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4%,連續跨過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三個大台階,居民恩格爾係數由2012年的30%下降至2021年的27.5%,按照聯合國標準,江蘇居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殷實富足階段。
其實,十年來,江蘇不僅是把百姓富的“蛋糕”做大了,也在着力“分好蛋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跟隨記者的鏡頭,去看一看蘇北一個縣城的精彩蝶變。記者行走在宿遷沭陽大地,金秋的花木香沁人心脾,這個曾經全省低收入人口最多的縣,如今換了塊牌子,成為全國首批电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在這裏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0萬畝,有各類花木盆景網店4.5萬家,曾經外出務工的人們紛紛回來,在家鄉的綠水青山間,以網絡聯通世界,用勤勞雙手耕耘幸福生活。
每次直播,李敏的直播間都是人氣爆棚,訂單源源不斷,這位肢體殘疾的90后姑娘是粉絲們心中的勵志新偶像、“花鄉維納斯”。2012年,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李敏大學畢業,正是這一年,中央把“發展農產品电子商務”寫進“一號文件”。江蘇隨之提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电子商務等交易方式,鼓勵建設特色農產品營銷網站。李敏看到機遇,毅然回鄉創業。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說,因為自己本身學的是服裝設計,利用這個設計點與花木結合起來拍攝圖片,這樣會比較標新立異一點,慢慢地銷售額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到過了一百萬元以後,覺得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晚上8點開始,周圈村盆景直播基地熱鬧非凡,一場網上拍賣會正在舉行。主播們各展其能、粉絲們競相出價,不一會,交易額就近30萬元。直播拍賣,聚合了各個主播的粉絲,讓盆景在更高人氣、更大聲浪中競價,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村民周一凡說,相比於父輩線下傳統的銷售方法,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是想為花木銷售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新玩法,讓好盆景賣出好價錢。
以花木為業,用流量創富,如今,越來越多像周一凡這樣的年輕人回來了,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人”、家鄉情懷的“代言人”、發展潮流的“解碼人”,引領着鄉村與時代擁抱、向著未來奔赴。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村民鄭艷回憶道,一開始上直播鏡頭也非常緊張,經過村裡面指導和培訓,慢慢地就上手了。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村民魏雙月說,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既能照顧老人又能照顧孩子,幸福指數還是蠻高的。
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雙盪村村民胡拉說,只要選准了方向,年輕人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上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宿遷市沭陽縣委農辦副主任魏自洲說,以前农民主要是賺辛苦的種田錢、打工的錢。現在靠搞電商賣花木,家家戶戶忙不停 ,一年四季都有錢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下一步,沭陽將繼續把特色做優做強,讓更多农民在家門口持續增收!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十年來,江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用“农民富”提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發展成色。
到2020年底,全省254.9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全部摘帽,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8萬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9.2%,快於城鎮居民1.2個百分點。
同時,地區差距也正在縮小,通過大力推進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深入實施南北結對幫扶。蘇南、蘇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從2012年的2.48倍收窄到2021年的2倍以內。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王向明說,共同富裕就是要全體人民來共享發展的成果,打破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以及少數人的富裕和大多數人的共富之間的不平衡。江蘇作為一個發達省份,體現了帶好頭領好向的責任和擔當,對全國是有一定的示範效應。
回看十年,“百姓富”無疑是最溫暖的感受之一,江蘇用初心映照民生,用奮鬥創造幸福,以高品質生活詮釋了高質量發展的真諦。緊扣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盼,鍥而不舍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新時代的江蘇必將繪就更加溫暖祥和的民生畫卷。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尹美又 何斐 蔣麗 顏斌 王苗軍 朱曉瑩 顧嘯雲 馬祺 錢薇 鄭海龍 沭陽台 宿遷台 崑山台 姜堰台 蘇州中心站 編輯/胡超)
應對老齡化進程加快,我省修訂養老服務條例 ――
以法治為基本養老服務兜好底
9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此次修訂重點圍繞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基本養老服務,強化重點老年困難群體養老保障,為居家社區養老提供製度支撐。
結合省情實際,制度設計適度前瞻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和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83.68萬人,老齡化率達22.15%。
2015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養老服務條例,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服務的發展任務、目標和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省民政廳一級巡視員沙維偉介紹,此次修訂力爭科學精準體現國家關於養老服務的決策部署,研究解決養老服務領域重大問題,併科學把握養老服務發展趨勢,結合省情實際作出適度前瞻的制度設計。
要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所必需,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基本養老服務。條例提出,實施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等制度,推行長期護理保險,還對經濟困難、特困供養等老年人享受基本養老服務,以及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作出具體規定。
強化重點老年困難群體養老保障
修改后的條例在原框架體例上增設“基本養老服務”專章。其中要求,省政府應制定發布本省基本養老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及清單,明確具體服務對象、內容、標準等;地方政府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發布本地區清單和標準,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狀況、養老服務需求變化等適時調整。“下級人民政府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應當包含上級人民政府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事項,不得減少服務內容、降低服務標準。”沙維偉說。
老年人需求不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同,如何在“兜好底”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條例明確,優先將經濟困難的高齡、空巢、獨居、殘疾、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納入基本養老服務範圍予以重點保障;公辦養老機構要優先收住這部分老年人以及老年優撫對象、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老年人。要求建立健全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巡訪制度,民政部門還應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
對符合條件的參保老年人,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對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補貼,對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護理補貼。
基本養老服務在農村短板更為突出。此次修改規定,將農村基本養老服務設施和能力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強縣級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推進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開展村級互助養老服務,提升農村基本養老服務能力。
護理假+免費培訓,助力居家社區養老
統計表明,我國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在家養老。條例在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方面進行了制度設計。
本次修改明確新建住宅區和已建成住宅區社區養老服務用房的配建標準,以及侵佔配建社區養老服務用房的法律責任。多個佔地面積較小的相鄰住宅區可以統籌規劃、集中配置養老服務設施,鼓勵對相鄰住宅區的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進行資源整合,要求縣級政府考慮為老年人服務的便利性和服務半徑等因素,合理、均衡布點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此次修訂從多方面為家庭賦能、為養老減負。條例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規定獨生子女父母年滿60周歲後患病住院期間,獨生子女每年可享受不少於5天的帶薪護理假。民政部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有需求的家庭成員免費提供老年人照料護理技能培訓。拓展家庭適老化改造覆蓋面,以提升居家老年人生活便利性。
為豐富養老服務資源,條例提出,縣級政府要統籌利用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等資源,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推進覆蓋城鄉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要引導社會力量利用自身資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鼓勵鄰里互助養老,鼓勵老年人之間的互助服務。條例還要求引導頤養住區建設,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記者 陳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