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科創板上市公司每5家就有1家來自江蘇 ――
里程碑!江蘇科創板上市企業達百家
4月4日,華海誠科登陸資本市場,江蘇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100家的省份。在目前512家科創板公司中,江蘇公司佔比約19.5%。這些企業有着怎樣的成長和感悟?科創板的快速發展,為江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帶來怎樣的啟示?
用足用好資源,企業全方位“加速”
凈利潤9248.84萬元,即將“摘U”――近日,普源精電披露2022年財務數據。一年前,普源精電通過科創板創新制度得以登陸資本市場,因為上市時凈利潤為負數,其股票代碼后一直加“U”。
談及上市一年來的感受,普源精電首席戰略官程建川用“跨越式”來形容企業發展。一個是技術層面的“跨越式”升級。普源精電所處电子測量儀器行業是兼具戰略性和基礎性的科學儀器賽道,上市這一年來,公司整合集成電路設計能力、複合材料工藝能力、高端先進製造能力,形成了集硬件、算法、軟件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和封裝測試、薄膜工藝等相關外延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研發實力。
另外一個則是整體戰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程建川告訴記者,上市以後,公司在人才招聘、合作開拓及融資授信等方面都收穫了更好的成果。“普源精電先後啟動了上海臨港區和西安高新區的全新基地建設,逐漸形成多地立體協同研發能力。”
山石網科一直在布局邊界安全領域的細分場景應用,研究用戶需求並在技術和產品上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前瞻性的布局和研發投入為公司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上市以來公司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和市場認可,產品服務能力加速提升。”山石網科董事會秘書唐琰說。
企業利用和整合市場資源,以贏得發展先機。梳理這100家企業情況可以發現,向前沿、高端突破是其共性。“美埃科技首發募集資金中有1.53億元用於研發平台項目,公司研發費用逐年上升,上市后參与投標的機會增加了,招聘時對人才吸引力也大大提高。”美埃科技中國區COO顏文禮說,公司深耕高等級空氣凈化領域20餘年,聚焦於半導體、生物製藥、商用人居、公共醫療衛生、工業除塵及VOCs治理等細分市場,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目前,美埃科技已獲得122項專利技術,其中包含24項發明專利,主編或參編國家、行業、團體標準27項。
發展動能強勁,“反哺”行業與區域
100家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蘇州企業有49家,它們成為科創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行業分佈看,大多集中在生物醫藥、电子、机械裝備、新材料產業,與蘇州四大先導產業方向高度吻合。半導體產業領域的納芯微、思瑞浦、東微半導體等上市公司高速成長態勢明顯,在各自細分領域打破外資垄斷佔據一席之地。
“短期看,科創板上市企業在融資、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方面都能夠切實促進地方經濟增長。長期看,本地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促進產業園區等產業基建、吸引更多科技類優秀人才落戶、促使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提高地方科技產業鏈生態和科技競爭力,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說。
記者調研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科創板企業正向行業和區域“反哺”,為市場帶來示範集聚效應。
南京市江寧區上市企業數和總市值,一直位居全省縣域前列、南京第一。上市前美埃科技就經常接待行業夥伴和上下游企業走訪調研,上市后與擬上市公司的交流逐漸頻繁,還從中尋找新的商機。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是無錫的地標產業,孵化出了芯朋微和卓易信息兩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卓易信息是中國大陸唯一、全球四家之一的Intel授權X86架構BIOS獨立供應商,也能為所有國產主流CPU龍芯、兆芯、飛騰、海光、海思、申威等提供適配服務。2021年,卓易信息開設雲課堂,並和生態夥伴共同探索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此外像華潤微自主研發的系列智能傳感器核心芯片,已成功打破國外垄斷;碩世生物、博瑞醫藥等生物醫藥類科創板上市公司參与設立產業基金,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生態。
科創持續發力,發揮示範效應
對一個區域來說,“硬科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家,意味着什麼?
“上市公司數量是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反映,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培育上市企業就是培育具有整合和帶動能力的產業龍頭,通過發揮上市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地區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加大力度培育科創板企業上市,能夠形成良好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說。
100家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犹如一艘艘快速行駛的大船,帶動上下游與之關聯的行業企業,發揮着產業鏈強鏈補鏈的重要作用。張新原也認為,科創板上市公司脫穎而出,是地方創新發展的實力呈現,上市公司影響力加速向產業集群擴散,有助於暢通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循環機制。
資本正朝着富有“科創屬性”的行業和區域傾斜。“在加強對上市及擬上市科創板企業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科創金融中心負責人霍炎焱說。
毅達資本合伙人周�說,龍頭企業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有很多獨特優勢,上市公司發揮創新驅動示範效應,能更好帶領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根據《江蘇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底,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加快形成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業內人士建議,除了建立梯次結構培育的長效機制培育上市企業,對上市後備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予以協同解決,把併購重組作為重要的推進手段,同時進一步發揮現有上市公司產業引領和孵化帶動作用。(記者 陳 嫻)
粥里乾坤大,細究有名堂。市場上,有不少圍繞粥做文章的,有的還做得風生水起,有滋有味,吳家粥鋪就是其中一例。從老體育場的第一家店起步,到淮海路、望月路,再到京華城商圈,吳家粥鋪現在成了各大商業綜合體的搶手貨。不但在揚州開分店,而且還到省內其他城市,甚至把店開到浙江嘉興、安徽合肥等地,吳家粥鋪不知不覺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開了60家直營店。
吳家粥鋪饒有趣味。將粥熬成產業,可就不簡單了。連鎖經營是商業做大的基本套路,開了關、關了開也是常態,而吳家粥鋪卻開一家成一家,越開越多,越做越好,還力求在長三角地區成為粥品類的頭號主力。究竟是什麼原因,值得思考。
凡是會動手做飯的,都能把粥熬出來,真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熬粥人人都會,各有巧妙不同。吳家粥鋪強化市場定位,注重市場細分,專做粥生意,其中的訣竅就是一個字“熬”。
將人生追求熬成現實模樣。吳家粥鋪的主人,江都姑娘,在南方外企工作過,看到當地人對喝粥樂此不疲,就萌生了回來熬粥做生意的想法。白手起家開粥鋪,哪一樣不需要親力親為?一家新店要大家熟悉認同,又談何容易?憑一碗粥就想把小店開下去,酸甜苦辣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既然想做就要咬緊牙關做下去。想法變做法需要行動,做法變說法考驗智慧,說法變活法則要拼頑強意志。任憑它萬千險阻,我就橫下一條心,不達目的不罷休。首店立足剛穩,她又租房開新店,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姿態,不到二十年工夫,吳家粥鋪從一個小戶人家變成了人丁興旺的大家族,人生追求通過苦幹巧幹拚命干變成了現實模樣。
將市場機會熬成發展能力。從開一家小店到連鎖經營,從本地站穩腳跟到外地搶灘經營,從門店管理到公司運作,企業的發展壯大,說明市場潛力巨大。市場機會是平等的,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抓住。發展能力不可能與生俱來,必須要摸爬滾打,承受挑戰,要看經營者是否有在周而復始的平常中發現非常的慧眼,能否在突如其來的複雜中找到簡便的竅門,可否在爭相取勝的競爭中保持戰略的從容。這就像熬粥一樣,既要食材好、配料精,又要急火猛攻、文火慢燉、熄火燜煮。一碗好粥就是這麼在生火、大火、文火、熄火的循環中完成的,企業的市場發展能力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在的吳家粥鋪對市場認知不再是一家門店,對企業管理的要求也不再是家庭作坊,一系列明晰而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要求,是發展能力的具象表現,也是行穩致遠的保證。
將生意興隆熬成品牌影響。永遠生意興隆,最終靠品牌支撐。吳家粥鋪從剛開始就未雨綢繆,設計統一的品牌logo。品牌的影響,不僅僅是門店的統一規範,更多是通過嚴格的質量標準和內控體系,保證粥品的質量和消費體驗。無論是在揚州,還是在南京,或者別的其他店,只要是吳家粥鋪,映入眼帘的標誌是統一的,進入店堂的體驗是相同的,吃到嘴裏的味道是獨到的,迎送賓客的程序是溫馨的。至於食材的選配、製作的工序、食品的安全、價格的公道等,總部都有嚴格的操作手冊,供各地門店使用執行。鋪攤子,只要守好規矩,就不是盲目;開新店,只要尊重,就不會危險。正因為有品牌做支撐,吳家粥鋪才從小變大,由少變多。
吳家粥鋪把“一碗粥”熬成產業,讓我們知道傳統與現代沒那麼涇渭分明,傳統產業用現代理念去做,只要有功夫熬,就能做成現代產業;讓我們知道別小看不起眼的價值點,只要有功夫熬,照樣能將價值不斷放大;讓我們知道從能做的會做的做起,只要有功夫熬,平凡的也能做成出奇的。將“一碗粥”熬成產業,並不僅僅是一個勵志故事,對我們而言,更多的是價值理念的分享,會促使我們對工作加深思考。(金沙人)
這是三年來,最蓬勃的春天。樹發新芽、草生新綠,相繼打苞綻放的春花讓空氣中盪起香風……一切生命的跡象都在和煦的春陽中顯現、生髮。帶有希望意味的“復蘇”遍及各個角落,城市也因人流、車流、煙火氣息而重新活泛起來。
枯榮有定。關於這場“復蘇”,街頭小攤小店的主人們,有着最直觀的感受。對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講,那漫長隆冬中的堅韌、樂觀,和新春里的希冀、醒轉一樣可貴,都值得銘記和感懷。
老店“新春”
午間12點,小潘記鴨血粉絲湯館迎來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時刻,前來吃飯的人從店裡一直排到店外。佔滿店前的十來米距離后,隊伍的尾巴沿馬路牙子斜斜一甩,往街角方向繼續延伸。
若此時走進店裡,將真切體會到什麼是“摩肩接踵”。100多平方米的大廳里,除了人,還是人――排隊點單的人、尋得座位坐下大快朵頤的人、餓着肚子站在桌邊等位的人……對一碗湯的渴求驅動着來自天南海北、口音各異的食客。
滿足這渴求的,是店內側身穿梭在過道里送餐的人、出餐口忙着取餐的人、在後廚忙着出餐的人……不斷騰挪腳步的人里,塊頭最大的那位,就是掌握“美味秘方”的店老闆潘林虎。
56歲的潘林虎已和一碗湯打了近20年交道。每天早晨不到5點到店燒湯,大火煮沸后小火續燉,近4小時的細火中慢慢熬出來的鴨香味,是小店的“制勝法寶”――如果問食客是什麼將他們吸引至此,回答大都少不了“湯鮮味美”。
但對潘林虎來說,這碗湯里濃縮着的遠不止食材原味,更有與女兒的溫情、與食客們的友情,還有與一次次危機的較量。
2005年,女兒尚在中學,晚間放學回家總要吃一碗鴨血粉絲湯,食畢每每對潘林虎的手藝大加讚賞。因這認可,潘林虎決定由鹵鴨轉行,在紅廟開起第一家鴨血粉絲湯店,門面僅八平方米。但初開店時,填滿這八平方米,也是難事。
為打開銷路,潘林虎吃遍了南京當時所有知名的鴨血粉絲湯店,取其長、補其短,最終決定主打鮮而不膩的清湯路線,並依客人建議實時改進。日復一日的精進中,越來越多食客的味蕾和腸胃對“小潘記”有了記憶。2018年,潘林虎迎來第一個“跳躍”:在珠江路開起一家80平方米的大店。
憑藉長期以來積攢的人氣,新店的門庭仍然若市,不斷有新老客人循跡而至,坐下來享用一碗美美的鴨湯。潘林虎回憶,2018年,僅門店訂單,每天就超出300單,每單份數不定:“可能是一份,也可能是兩份、三份,人多的話,一單七八份甚至十幾份也有可能”。
一日甚於一日的紅火中,小潘變成老潘,他暗自生出一個夢想:將小店變成老店:“人家一來南京就能想到、可以代代相傳的那種”。然而,爆發於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給整個餐飲行業踩了一腳急剎車,老潘的夢想也一度幾近遭受腰斬。
2020年,生意最開始受挫時,潘林虎總想着撐一撐、再撐一撐,可一周過去、一個月過去、一個季度過去,情況並未好轉。虧損和不確定感帶來的焦慮如同不時襲來的海浪,讓他坐卧難安:“整個店一天到晚都看不到幾個人,外賣只有100來單,只夠房租。人工、水電都要倒貼”。
一籌莫展時,偶來堂食的老食客提議:要不做做半成品、開團購試試看?依計而行后,“小潘記”平均每天收到的訂單在400份左右。這解了潘林虎的燃眉之急,他為此感懷不已――明明白白的,訂單里固然不乏食客對老味道的想念,但更多是不忍讓“小潘記”就此倒閉的溫柔愛護。
為小店生存助力的,還有各級政府制定實施的諸多助企紓困政策。潘林虎回憶,房租、稅收的減免為自己減輕了不少負擔,此前還曾有稅務局工作人員專門到店講解稅收優惠政策。真金白銀的扶持讓潘林虎逐漸重拾信心:“當時就想,不管怎麼樣,盡我們最大努力把店撐下去”。
信心帶來幹勁。兩年間,店內虧損漸被填平,還有薄利進賬。2022年9月,潘林虎再次搬店,店面再翻一倍,達160平方米。擴店時不免心裏打鼓,但這決策最終被證明非常正確――當年年底,挺過最後一輪低潮后,“小潘記”的新春隨天氣的回暖而到來。
如今,十幾米的長隊、每天約800單的人氣、員工不停騰挪的腳步……這些意象,為潘林虎帶來足足安全感。他作為餐飲人的幸福也重新回歸:“我最希望的就是食客把一整碗粉絲湯吃得乾乾凈凈,甚至恨不得把碗吃下去。”
“春”亦入夜
人間煙火氣,最是撫人心。在夜間的城市升起煙火氣的,是一個個夜市。每一個夜市,都是一個小小的“江湖”,江湖裡,各位“俠客”晝伏夜出,用自己的手藝餵飽無數深夜裡飢腸轆轆的食客。
在南京下馬坊、南湖等街區,夜市相繼重啟。低垂的夜幕里,成百上千位食客在熙攘的人流中側身而行,尋找最合自己胃口的“俠客”。今春無疑是過去三年來,夜市煙火氣最盛的一個春天。而各位美食“俠客”的故事里,也大都藏着一個“春天”的隱喻。
一串一元,有葷有素,可清湯可紅油,這是南湖夜市“東北一元麻辣燙”里,顧磊麗和張禹夫妻倆的生意。過去三個月里,生意最好的時候是二月,平均每天都能賣出約1000串。最近天氣暖和起來,麻辣燙的熱度降低,夫妻倆計劃再加一些品種,比如檸檬茶、東北冷麵、冰糕。“有吃的有喝的,生意會更好吧”,顧磊麗想。
夫妻倆從事餐飲業的時間並不長。2016年到2021年的六年,兩人尚未結婚,在廣東共同打理海景酒店――租下靠海的房子,將之改造成整潔雅緻的客房。所有房間,推開窗,就能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
海濤、海潮、海水一樣湧來的來客,是前四年裡兩人一起見證過的好景。然而到第五年,情況急轉直下――受疫情影響,出遊的人數大大減少,以遊客為主要對象的海景酒店自然也無人問津。
盛夏、寒冬來回輪轉兩次,賠進近100萬后,兩人覺得再也“頂不下去”,於是同房主辦好解約手續,這單生意在一片倉促、灰敗中收尾。
但壞運氣並未就此遠離,關閉酒店的同年,顧磊麗被查出肺部腫瘤。挫敗、沮喪、不安、虛弱、痛苦,一度幾乎將她摧折。張禹看在眼裡,疼在心裏。這個一向嘴巧的東北小伙忽然不那麼會講話,翻來覆去講給顧磊麗的總差不多:“先把病治好,其他的以後再說”。
愛人笨拙的話連同病床前的守候、對焦躁情緒的安撫,是2021年12月手術前後顧磊麗最珍貴的定心丸。以在體內植入7顆鋼釘為代價,那場手術幫她控制住了病情。年底出院后,兩人決定結婚,並來到離顧磊麗家鄉安徽相對較近的南京發展,投身餐飲業。
和大部分初入行業的人一樣,夫妻倆最開始的創業並不順利。在托樂嘉開的第一家奶茶店因選址不佳而門可羅雀;隨後,開在托樂嘉夜市的花甲粉小攤也因疫情而叫停。如此反覆近一年後,今年年初,二人來到南湖,決定將張禹家鄉的食物帶進夜市。
東北麻辣燙的精髓在於麻醬。進貨時,夫妻倆總會多番嘗試,在自己能夠承受的成本範圍之內選擇最“正宗”的。誠意和用心帶來好運和客流,有老客人已經開始“預約”新品冰糕:“說是純奶粉做的,料足,味也正。”
食物構建起聯繫。一位知道他們故事的顧客覺得,顧磊麗和張禹身上都有一股野草一樣的勁兒:“就覺得他倆總能‘春風吹又生’。”
一切看上去都正在步入正軌。現在,顧磊麗的口頭禪里,“樂”字是個高頻字――“當時我是真樂”“給我樂得呀”“可給我樂壞了”……在顧磊麗那裡,“樂”儼然成了一種生活哲學:“生活就是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樂也是一天,不樂也是一天,那不如樂樂呵呵把日子過了。”
張禹也覺得日子有奔頭。他計算了一番,保持住現在的流水進賬,兩人的欠款最多兩年就能還清。那之後,他希望能攢一些積蓄:“大幹一場,打造一條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美食街。”言畢,一邊的顧磊麗接上話頭:“總體來說,我們現在的日子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現在客流量越來越大,就是一步步去做。”
“食”字之外
春潮漫過的,不僅是一“食”字。所有與消費相關的領域幾乎都在復蘇。那些日常基本所必需之外的支出,也賦予城市非凡的活力。
南京市漢中門鮮花批發市場負責人倪志翔表示,最近,市場日售鮮花30萬枝,是過去三年平均每天銷售量的六倍。市場隔壁的一家批發花店裡,店員則對人流量的變化做了直觀的描述:“疫情嚴重的時候,坐在店裡一整天,都看不到幾個人。現在就算是工作日,也從早到晚陸陸續續都有人”。
街邊花藝小店的生意同樣經歷暴漲。南京戶部街一家花店店主說,今年2月中旬前來諮詢的客人是去年的至少三倍,最終敲定的訂單將近100束。為將浪漫按時派送到客人手中,她不得不加僱人手。
類似的人氣爆棚也發生在一些新興行業。近年來,手工DIY很受年輕群體歡迎,流體熊、奶油膠、拼豆、做手串……與之相關的店鋪也應運而生,商戶提供原材料、場地、教學,讓客人獲得“沉浸式手工體驗”。成劉傑和張璇寧夫妻,便是瞄準商機、趁勢而上的商戶之一。
和小潘記鴨血粉絲湯的店主類似,夫妻倆也是從小店做起。第一家店開在江寧大學城附近,容量僅十幾人。彼時生意還算不錯,但考慮到店址離家太遠,攢了點本錢后,2022年,兩人將之關閉,於3月、9月分別在新街口街區、科巷附近開起第二家、第三家手工體驗店。
新店店址都位於南京市區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為了緩解房租帶來的壓力,兩家店裡,除了電力線路,所有設計、裝修、布置,都由兩人自己動手完成。成劉傑粗略估算過,光是安裝幾個架子,省下的工本費就達近兩千元。
積蓄幾乎都砸了進去,夫妻倆對兩家店寄予厚望。一開始,到店的客人並不算少。但秋季以後,疫情的反覆讓客流量銳減。“每天都祈禱營業額不要掛零鴨蛋,一個月貼進一萬多,真的焦慮到睡不着覺”,成劉傑下意識地摸了一把自己的頭髮,“本來就掉發,感覺那段時間掉得更厲害了。”
一味被情緒牽引,只會加劇焦慮。而焦慮,無益於任何問題的解決。商量過後,夫妻倆決定做點“有用的事”。首要的是對每一位到店客人百分百的耐心周到,張璇寧描述得貼切:“就是說,如果今天只有10個人出來做手工,我希望能做得好到讓他們都來我這裏。”
其次是擴大消費群體。夫妻倆想方設法對接可能開展團建的機構,如月子中心等,以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虧損額度。最後,即便在沒什麼生意可做的時候,他們也實時監測手工愛好者們最新的動態,對最近的爆品製作進行學習、拆解――手工體驗項目的更迭速度很快,他們擔心客流量多起來時,自己已跟不上潮流。
着意精進的態度保證了小店的品控,也讓他們經受住了乙類乙管實施以後的第一波“人潮考驗”。春節之後,夫妻倆開在科巷附近的門店裡,即便是工作日,每天也有約30位客人預約。周末客人更多,上下兩層、共20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近50人坐得滿滿噹噹。
小店的項目多達40多種,但最近,近一半的客人都是被“流麻”吸引而來。這是張璇寧緊跟潮流的成果。她說,將這種外形像麻將、夾層中裝有流動閃片的掛件帶到手工體驗店,自己是獨一份。
客流量多起來后,此前一對一或一對幾的手工教學不再行得通。為免讓自己和店員的嗓子冒煙,也帶給客人更好的手工體驗,對於一些步驟略顯複雜的手工項目,夫妻倆想了個辦法:錄製教學視頻,以盡可能簡單直白的話語傳遞信息。客人到店后,可先依照視頻自製,有疑問處再與店員溝通。
一位客人說,可選材料豐富,且有任何關於手工的問題,都能得到溫柔耐心的解答,這是自己常來的原因。張璇寧把這歸因於自己對這樁生意的看法:“我也愛做手工,和客人喜歡的東西常常差不多。很多時候其實是以交朋友的態度和客人相處的。”
這隻是成劉傑和張璇寧開出的第一片春天。關於未來,成劉傑和張璇寧有更長遠的規劃。張璇寧打算轉戰電商,延長小店產業鏈,在新的領域繼續開拓;成劉傑則半開玩笑地說,今年的目標是做到南京top1手工店。
這隻是幾個小店小攤的“春天故事”,但又不僅僅是他們的故事――小攤、小店,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也是城市煙火氣和人情味的承載。它們的興衰,是整個城市狀態的具化。
歷經艱難時期后,今年,不少小攤小店都實現了“了不起的歸來”。今春走在街頭,會讓人無端聯想到汪曾祺在《人間滋味》里對自己逛菜市的描述:“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為了守護好這樣的“熱熱鬧鬧”,全國多地都推出了相關政策。例如,南京市於去年12月推出“小店計劃”,通過發放消費助力券等方式幫助小店引流聚氣;而江蘇省於今年1月發布的《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規定了針對多行業的稅收減免、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為經濟升溫助力。
我們相信,對於各行各業,這都只是春之伊始。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常澤昱 謝健 沈子涵 顧嘯雲 郭楠 謝豫 高輝 徐明 編輯/趙夢琰)
搶抓春季招聘黃金期 江蘇各高校全力促進畢業生順利儘早就業
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黃金期。江蘇各高校的線下大型招聘會密集舉行,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儘早就業。
今天(3月11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就業春風行,萬企進校園” 2023屆畢業生春季大型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畢業生們拿着簡歷和企業進行對接。
民航學院畢業生張亦樂告訴記者,此前在秋季招聘中,他已經找到了就業崗位。隨着春季招聘的啟動,越來越多的崗位正在釋放,他也期待着更好的機會:“以去年我找工作的經驗來看,用人單位對於人員需求可能要少一點。不過今年的話,我看同學們現在找工作的形勢要好很多,大家也都陸續接到了面試的通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的這場春季大型招聘會,吸引了超過三百多家用人單位,帶來崗位超過一萬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王霄介紹,學校將搶抓春季招聘“黃金期”,积極引導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今天進行的這場招聘會是我們的春季大型招聘會,來的用人單位數量很多,招聘的崗位也很全面。接下來,我們要在關鍵的三四月份,再多舉辦一些小而精、分行業、分類別的招聘活動,更加积極地引導、促進學生實現更加充分、更加高質量的就業。”
徐州醫科大學舉行的2023年春季網絡招聘會,從2月4日開始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共招引149家用人單位,招聘人數超過一萬人。
徐州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米燕燕介紹,為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徐州醫科大學開展了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工作,走訪了省內外13個城市的七十多家用人單位並拓展了3000多個用人崗位。米燕燕介紹,學校將在3月18日開展線下的春季大型招聘會:“目前已經有接近300家用人單位正積极參与我們招聘會崗位的提供,同時我們也將組織學生從各個實習單位過來參与現場招聘會。”
在徐州工程學院,招生就業科科長黃唯也告訴記者,為用好校園招聘的主渠道,下一步學校還將對點邀請眾多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儘早盡全力落實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後期預計每個月我們都會舉辦一次大型雙選會,同時啟動校園宣講會,邀請各個地方組團進校開展專場招聘活動。”
記者從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獲悉,下一步,江蘇將根據教育部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萬企進校園”“訪企拓崗”“百校聯動校園招聘”等就業促進行動,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為2023屆畢業生舉辦招聘活動不少於2000場,徵集崗位需求不少於150萬個,並將主動聯繫國資委、工商聯等單位,組織高校定期開展集群式訪企拓崗,促進就業供需對接機制化,推動征崗擴需常態化。
(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高若婷)
3月9日,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回顧總結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省教育廳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南京大學等8家單位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2022年全省教育改革發展成果豐碩,教育現代化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2023年,全省教育系統要全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樣、適合契合、卓越創新”的教育先行示範高地,當好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探路者和排頭兵,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作出新貢獻。
會議強調,要更加突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更加突出教育內涵質量,基礎教育聚力“補短板、優生態”,職業教育聚力“樹精品、創特色”,高等教育聚力“強內涵、創一流”,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完善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深化“雙減”和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加快教育数字化轉型,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更加突出服務發展大局,當好科技創新“策源地”、人才培養“主力軍”、對外開放“排頭兵”, 抓緊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夯實教育對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更加突出保障水平提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依法治教,實施青少年生命健康“潤心”專項行動,堅決守牢校園安全穩定底線。(記者 鄭焱)
1月江蘇貸款增量繼續領跑全國 ――
經濟“開門紅”,金融當先鋒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進程。今年以來,全省各地鉚足了勁開工實幹,助力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最新數據显示,1月末,江蘇省本外幣貸款餘額2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較年初新增8665億元,同比多增2007億元,增量繼續領跑全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結構持續優化,效率不斷提升
作為融資主渠道,銀行信貸資金流向哪裡,事關經濟發展質量。製造業是江蘇的“看家本領”,近年來江蘇持續引導金融資源支持製造業發展。數據显示,截至去年末,全省製造業本外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2.3%,增速同比提高7.4個百分點,自去年5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超過20%。1月末,製造業貸款比年初新增4806億元,同比多增2024億元。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7.6%。
與此同時,1月份全省企業貸款新增8339億元,同比多增2554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96.2%。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6124億元,同比多增2323億元。
中長期貸款增加是突出亮點。對此,人行南京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朱慶認為,1月份信貸增加較多,一方面反映銀行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信貸投放靠前發力;另一方面,年初是企業用款需求旺季,疊加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以及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加速釋放。
具體來看,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建投資、製造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央行推出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了引導作用,引導中長期信貸資源向三大行業傾斜,為這些領域加快發展或者快速恢復提供了穩固有力的資金支持。”朱慶說,融資成本也在持續下降。據悉,去年12月,全省一般貸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6%、4.1%,同比均下降0.4個百分點,為有統計記錄以來最低。
穩健的貨幣政策愈發強調“精準有力”。截至目前,央行共推出19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覆蓋各類型金融機構,規模之大、成本之低都是歷史罕見。此前召開的全省金融服務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座談會上,人行南京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各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優惠資金,實現信貸投放目標,為江蘇經濟“開門紅”貢獻金融力量。
政策精準發力,增加有效供給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離不開現代金融的支撐。當前,金融又該如何發力?
“要堅持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多端發力、協同發力。”人行南京分行有關負責人認為,要繼續鞏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同時還要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切實防範化解風險。據介紹,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包括加強和改進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圍繞農業強省目標加強相關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以及綠色金融領域服務。
經濟“開門紅”,金融要當“急先鋒”和“保障部隊”。“今年將把增加有效金融供給擺在突出位置。”江蘇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說,主要是指導銀行向上爭取更多規模額度和項目政策,推動保險公司總部險資入蘇,同時還要法人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提高供給能力。面對當前總需求不足這一突出矛盾,督促機構繼續挖掘有效需求,跟進各地促進經濟復蘇熱潮,提升金融服務及時性和精準性,“今年將繼續組織對省級重大項目主體全覆蓋式走訪,儘早做好新一輪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準備工作”。
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金融與實體經濟正上演一場“雙向奔赴”。在蘇州,政府將重點項目情況向轄內金融機構共享,為重大項目提供貸款、金融租賃、保險資金等全方位、綜合化的金融服務。與此同時,圍繞產業創新集群加大金融服務力度。“金融服務更精準有力,需要政府發揮引導作用,聚焦重點領域,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說。
日前,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6000億元信貸計劃,通過穩經濟、惠民生、促轉型等八大措施,為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提供金融支撐。“我們將全面整合資源服務重大項目。”該行行長劉小宇說,要將“自身乾的”與“人民盼的”緊密銜接,努力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發力資本市場,集聚資源要素
今年,股票發行註冊制全面啟動,為資本市場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空間。
在A股市場,“江蘇軍團”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是註冊制試點期間,一批“硬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數據显示,在2019年以來新增的257家上市公司中,近八成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覆蓋省內全部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
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資本市場具備先天優勢。江蘇證監局有關負責人說,將進一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聚焦支持“卡脖子”“硬科技”企業開展股債融資,利用資本市場功能,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各地都在搶抓資本市場機遇,全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南京持續推進“寧航行動”計劃;蘇州繼續開展“支持企業上市、服務上市企業”行動;無錫全力打造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常州則按照“上市過百、機構過千、市值過萬”的目標,全力提升企業上市新能級……
“做好企業上市培育‘塔基’工程,推動優質企業上市掛牌。”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人說,今年將繼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力度,全面實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持續推進蘇中蘇北部分地區空白縣“清零行動”。
作為資本市場領域服務江蘇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華泰證券保薦了111家蘇企上市,占江蘇上市公司總數的17%。“公司將繼續發揮資本市場全業務鏈服務優勢,持續加強江蘇市場深耕細作。”華泰證券有關人士說。(記者 趙偉莉 崔昊 陳嫻)
有幾年不去寶應曹甸鎮了,對其認識還停留在“中國教玩具之鄉”上,日前的一次曹甸之行顛覆了我的看法。從寶應開發區驅車一刻鐘就到了曹甸鎮,映入眼帘的牌坊分外醒目,公路兩側的新廠房着實不少,鎮黨委書記許傑自豪地說:“我們終於開始嘗到發展的甜頭了。”
鄉村振興任重道遠,發力奮進正當其時。鄉鎮高質量發展事關鄉村振興、百姓致富,更是縣域經濟做大做強的有力支撐。去年第一期全市鄉鎮(街道)黨政正職述職評議會上曹甸的發言,讓我知道曹甸在變,面貌在變新,企業在變多,項目在變大,實力在變強,工業入庫稅收達1.6億元,同比增長28.8%,這座揚州“北大門”正展示着高質量發展的風采。是什麼讓曹甸人嘗到了發展的甜頭?“敢”字當頭是其中至為關鍵的因素,帶來的變化也是較為明顯的。
變理念。曹甸地理位置偏僻,但交通條件的改善,讓曹甸與寶應開發區聯為一體。為增強對外影響力,他們不求虛名,但求實效,對外招商一律以寶應開發區北區名義出現。客商聽說是開發區北區,投資的興趣也增加了不少。一年一個日資項目落戶,這不能不歸功於理念更新。現有的企業也沒有閑着,久負盛名的教玩具企業深知單一生產銷售越來越難,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時不我待,引能人,用高人,創意研發蔚然成風,為幼兒園、商業綜合體量身定做項目,設計、製作、安裝、維護一條龍“交鑰匙”工程,產業從傳統向現代跨越。
變思路。市場倒逼、政策引導、環境優化、招財引智、服務跟上,讓曹甸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順暢。數量與質量並不對立,而是一體兩面。教玩具產業是藏富於民的經典產業,市場倒逼其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還很漫長。能否高質量發展,關鍵看招商引資帶來的增量。近年來中廣核技、彩虹集團、博傑电子、天歐智能、信合腳輪等項目落戶曹甸,不僅有效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布局,而且還有力地擴大稅基,增加收入。實踐證明,新增的數量都是高質量的,加強招商引資、加快項目落地,是量、質並舉最有效的手段。
變跑道。實體經濟是根本,發展壯大靠科創。曹甸人深知科技創新是搶佔高質量發展制高點的“不二法門”,發展高科技產業成為全鎮工作的中心。牽牢高科技項目“牛鼻子”,人才就會源源不斷湧入,投資就會絡繹不絕跟進,管理就會快馬加鞭提升,結構就會悄然發生優化,格局就會自然得到提升。曹甸擁有的家底,讓人興奮。擁有1家本土上市公司,吸引3家上市公司興辦企業,培育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建成3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晨化公司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晟至寶公司入選省“雙創”計劃,等等。難能可貴的是,教玩具已從過去賣產品向賣設備、賣創意、賣系統集成轉變。科技新跑道的變換,換出了曹甸高質量發展的新前景。
變作風。機關作風不僅僅表現為工作紀律,還在於工作質量的體現。曹甸鎮為推動科創產業發展,轉變鄉鎮幹部思維,通過以會代訓、駐點服務、掛包幫扶等有效手段,在實戰中提高各級幹部服務經濟的能力,做到對國家產業政策瞭然於胸,前沿技術及時掌握,財會知識基本懂行,管理要求應知應會,與客商打交道說得上話,處理矛盾不說外行話,解決問題讓人說好話。現在的曹甸幹部說話大氣,做事得體,展示了新時代農村幹部的新作風,更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具體體現。
曹甸鎮致力於特色鄉鎮向實力鄉鎮跨越,把發展着力點放在以科創為支撐的實體經濟上,通過變理念、變思路、變跑道、變作風,嘗到了高質量發展的甜頭,其“敢”字當頭、勇於變革、堅持不懈的做法值得大家思考。(金沙人)
我省全面推動境外招商引資
今年支持企業參加206個境外線下展會
記者從29日召開的全省商務工作會議獲悉,去年我省全年實際使用外資305億美元,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同比增長5.7%;外貿進出口5.45萬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增長0.1%。
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今年我省將全面推動境外招商引資工作。開展“走出去”招商引資,聚焦歐美日韓等重點國別地區,謀划推出一批省級境外招商經貿活動,統籌指導各地赴境外招商。舉辦“走進總部”系列活動,充分發揮駐外經貿代表處常態化引資作用,加強先進材料、电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優質外資項目引進。积極邀請跨國公司及境外商協會參訪江蘇。為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出台《江蘇省外商投資條例》,高標準落實外資准入后國民待遇,發揮省市縣三級外商投資投訴機製作用,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繼續舉辦政企溝通圓桌會議和“外企與部門面對面”系列活動。
作為外貿大省,今年我省將突出穩中提質,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加力開展“江蘇優品・暢行全球”系列貿易促進活動,做好江蘇出口商品大阪展、澳大利亞紡織服裝展、廣交會等參展組織工作,重點支持企業參加206個境外線下展會,幫助企業拓市場、保訂單。拓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出口,推動南京、蘇州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加快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強化穩外貿運行監測三項制度和助企紓困台賬制度,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蘇貿貸”等作用,持續開展匯率避險扶持專項行動,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定經營。
圍繞全力恢復和擴大消費,我省今年將持續打造“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全年可持續”的促消費模式,進一步提升“蘇新消費”四季主題購物節活動品牌的影響力。同時,激活餐飲消費,開展第三屆“江蘇味道”餐飲促消費活動;創新消費場景,舉辦2023江蘇電商直播節、江蘇電商大會、第五屆雙品網購節等活動,持續豐富線上消費場景。(記者 宋曉華 田墨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連日來,江蘇省各地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不斷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
12月7日,在南京市人才大廈視頻會議室,20多家單位的HR分別坐在電腦前,盯着電腦上的自家“攤位”。屏幕另一端,學生們化身成為一個虛擬小人,通過鍵盤控制小人行走在“攤位”之間。這是南京市人社局舉辦的“魅力南京”清華大學元宇宙雙選會和北京大學網絡招聘推介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中國电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化學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等20多家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和事業單位,提供2000多個優質崗位需求。這樣新穎的形式得到了用人單位和求職大學生們的肯定。
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就業服務科科長畢麗娟介紹,南京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重中之重,採取一系列創新舉措,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近期,南京將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為重點,開展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多頻次開展線上線下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幫助未就業畢業生儘快找到工作崗位。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全省各地更加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打出“降、緩、擴、返、補、促”政策組合拳。
在江蘇句容,鎮村公交公司負責運營村村通公交線路和承擔校車服務工作,有駕駛員131名。作為運輸企業,鎮村公交公司受疫情的影響較大。就在不久前,一筆補貼打進了公司賬戶。句容市鎮村公交公司辦公室主任鄒莉說:“合計是114000元,一次性留工補助是11月18日到賬的。最近幾年疫情對我們企業影響非常大,這筆錢到賬對我們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鄒莉表示,這筆錢可以暫時緩解公司的運營困難。而同樣得到這筆補助的企業,句容市第一批共有36家,這些企業均屬於五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句容市人社局就管中心副主任王天曉介紹:“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鐵路水路運輸,我們在收到上級的文件之後,對相關五類行業的企業進行了摸排。目前我們第一批已經受理了36家企業的申請,補貼已經發放到位,已經發放了80.15萬元。”
據統計,江蘇靈活就業人口約1100萬,成為穩就業促增長的新動能,而建設零工市場是擴大就業容量、完善就業市場的重要途徑。蘇州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正介紹,今年,蘇州先行先試,已先後建成了省內首個綜合性零工市場、崑山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工市場、建築行業專業零工市場,來全力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明年,蘇州全市將建設不少於8個零工市場,持續擴大就業容量。朱正說:“我們要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的人才就業方面的公共服務,要建設我們蘇州数字化的人才市場,服務我們蘇州数字經濟產業創新集群的發展。要把保市場主體和保基本民生、保就業統籌起來考慮,進一步調整優化人才的工作布局。”
(記者:江蘇新聞廣播/彭迪帆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