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召開視頻會議
吳政隆批示 許昆林主持
3月15日,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召開視頻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抓實。省委書記吳政隆作出批示,省長許昆林主持會議並講話。
吳政隆強調,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我省出現多點散發、局部暴發。每一個地方每一例感染病例都暴露出疫情防控中的短板漏洞。各地都要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查漏補缺。要把外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嚴格落實外來人員全面排查和健康管理措施。要把牢社區管控最後一道防線,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對賓館、餐飲、民宿、醫院、學校、養老院、監所、農貿市場、出租房、網吧、景區景點、兩站一場一碼頭等各類場所的防控措施都要落細落實落到位,加強督查檢查,嚴防風險輸入、擴散。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牢記“國之大者”、扛起政治責任,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加強指揮調度,全力以赴、抓細抓實,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對失職瀆職、推諉扯皮、落實不力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在認真聽取南京、常州、蘇州、連雲港、無錫、鎮江疫情處置工作情況彙報后,許昆林指出,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複雜,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做好各項工作,力量更聚焦、處置更果斷、措施更高效,舉全省之力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全方位守牢“防輸入”關口,嚴守境外疫情輸入防線、嚴管來蘇返蘇人員、嚴格社會面管控,切實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要全力度撲滅各地疫情,保持連續作戰的工作狀態和過硬作風,主動向前、攻堅克難,不折不扣做到應檢盡檢、應管儘管、應隔盡隔、應治盡治,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要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堅持信息化提速、大數據賦能,提高工作組織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以環環緊扣的“工作鏈”確保疫情防控高效開展。要全鏈條抓好服務保障,統籌平衡、多方加力,確保交通物流暢通,保障生活物資供應,關心關愛抗疫人員,持續加強輿論引導,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當天,許昆林還來到蘇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蘇州工業園區新馨花園、姑蘇區五卅路體育場、崑山市花橋曹安路卡口,實地檢查核酸檢測、流調溯源、交通管控等情況。他強調,蘇州作為經濟大市,對外交流密切、人員往來頻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大、任務重。要堅持關口前移、精準施策,進一步築牢外防輸入防線,做到主動摸排到位、人員查驗到位,最大限度降低輸入風險,同時暢通物流運輸,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要優化升級防控措施,核酸檢測要周密安排、科學調度,應檢盡檢、應檢快檢,流調溯源要迅速確定傳播範圍、摸清傳播鏈條,第一時間把重點人員一個不落全部找出來、管控住。要從嚴從緊加強社會面管控,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督促各領域各行業認真開展自查自糾、補齊短板弱項,切實堵塞防控漏洞,確保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省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負責同志,各設區市、省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記者 黃偉 王拓)
記者今天(3月7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為深入實施《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聚焦“穩企強鏈”發揮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作用,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通知,在全省開展檢驗檢測服務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專項行動。該行動是落實省政府關於“產業強鏈”行動計劃的具體實踐,是推進製造強省、質量強省建設的切實舉措。
記者了解到,圍繞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發展需求,江蘇要求組織檢驗檢測機構為工業機器人質量提升和技術創新提供專業化、特色化服務,提升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檢驗檢測服務產業鏈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貼近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需求,加快建設機器人領域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支持檢驗檢測機構配合工業機器人產業鏈重點企業開展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加強工業機器人試驗驗證能力建設,鼓勵檢驗檢測機構在反饋檢驗檢測結果時同步提供質量改進建議。
在助力工業機器人企業技術創新方面,要加強工業機器人前沿、共性技術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轉化,實施現場檢測、在線檢測,縮短企業新產品研發周期。針對制約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短板,開展聯合攻關。進一步加強對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重點企業技術支撐,幫助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協助制定相關標準。
在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高質發展上,舉辦檢企對接活動,消除檢驗檢測機構與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企業間信息不對稱情況。遴選高端檢驗檢測機構,主動對接工業機器人重點企業,實施點對點、嵌入式、一站化檢驗檢測服務。開展合格評定知識培訓、標準解讀等服務,優化檢驗檢測流程,設立工業機器人檢驗檢測綠色通道。開展工業機器人檢驗檢測技術預研,為產業提供前瞻性的技術服務。
完善檢驗檢測服務產業鏈機制,研究制定檢驗檢測服務重點產業鏈具體政策措施,建立檢企信息互通、項目合作共贏機制。探索檢驗檢測從事後產品檢測到事中技術攻關、事前研發引領服務新模式,尋求延伸檢驗檢測服務鏈新路徑,總結項目共建、任務分包、設備租賃、成果共享等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經過“一年一鏈”實踐,形成檢驗檢測與產業融合發展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
下一步,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圍繞“兩大目標”和“四項任務”,與工信部門緊密協作,採取點面結合方式,落實組織調研、需求對接、推進落實、總結提高四個環節,組織“兩看兩談”“一簽約一論壇”“送檢驗檢測知識進機器人產業園區”等系列活動,紮實推進檢驗檢測服務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楊 編輯/趙夢琰)
我省農村改革試驗平台助力糧食穩產保供――
小田變大田 抱團闖市場
近期氣溫回升,小麥進入返青拔節階段,我省農村改革“試驗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有序紮實開展。
南京市六合區被列入第三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着手打造農機服務供需雙方有效對接的信息平台――嘀地農機。農戶可通過手機小程序發布平整土地、代育秧、代種、代收等服務需求,填寫田塊相關信息后提交訂單,農機手通過平台接單后即可開展服務。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手也可以直接發布服務供給信息,供種植戶查詢聯繫。一年多來,嘀地農機已註冊農戶401戶,註冊機手353人,完成訂單82單,訂單作業面積約14515畝。
“我自己買了農機,除了自種500畝,還一直對外服務。2020年11月註冊加入嘀地農機平台後,通過平台的接單發單業務,已增加作業面積3600畝,多了不少收入。”種植大戶劉恆池說。
在鹽城市亭湖區便倉鎮富民居委會的農戶“自種區”,陳萬才看着自家方正平整的田塊,興奮地說:“小田變大田以後,種田方便多了,現在田在家門口,道路又好,水渠都是村裡整理好的,我家5.3畝地,小半天時間就把肥料撒完了,以前幾塊田來回跑,一天也弄不完。”
“小田變大田”是鹽城市亭湖區2019年承擔的第三輪省農村改革試驗任務。該區在試點村(居)將田塊“集碎為整、多戶一田、一戶一田”,有力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經營水平。截至目前,亭湖區已完成14個村(居)改革試點,共涉及土地35552.11畝、農戶5721戶;69個村的改革試點正在穩步推進之中。2021年,該區“小田變大田”的經驗做法在鹽城市全市推廣。
張家港市自2010年起在全國首推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對農藥實行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統一差率,農藥銷售差率由財政實行補貼。2016年,該市“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被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任務,集中配送的農資品類進一步豐富。春耕備耕期間儲備的各類農資,將由張家港市惠農物資有限公司負責送到各鎮(區)農資網點,再由各鎮(區)農資網點配送到農戶。這一做法近年來已在蘇州全市、全省部分地區推廣。
泰州市姜堰區等地探索建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抱團闖市場。潘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1月以來已先後兩次集中開展成員與服務主體對接活動,邀請制種單位、化肥生產廠家等服務主體參會,面對面議價,集中統一訂購,已累計集中採購稻種32500公斤,簽訂集中育秧3500畝,訂購化肥389噸,預計可為成員節約成本30元/畝。同時,從1月份開始就組織專業維修人員,對聯盟內部的大中拖、收割機、插秧機等31台套農機機具進行集中維修保養。2月下旬,開始對聯盟內89畝秧池陸續進行取土,製作營養土,預計3月底所有秧池全部整理結束,為糧食穩產保供打好堅實基礎。
2月28日一大早,揚州市江都區浦頭鎮高漢村的王國堂就打電話給小林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由於去年播種稍遲,弱苗未得到轉化,希望服務中心幫他家的小麥田進行施肥。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小林馬上派農機操作員趕過來,使用施肥機作業,僅用了3小時便完成施肥。江都區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周蕾告訴記者,“蓬勃發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了及時、多樣、有效的農業科技服務,小農戶也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春耕備耕體驗。”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了解到,近年來,江蘇始終堅持以處理好农民與土地的關係為主線,利用農村改革試驗平台,鼓勵地方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积極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變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築牢糧食穩產保供的基礎。(記者 吳 瓊)
今年我省將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力量
壯大“数字尖兵”,鍛造“人才蘇軍”
記者從2月28日召開的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獲悉,江蘇今年將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力量,通過增設数字經濟人才評價標準、開展数字經濟人才引進“揭榜挂帥”等系列舉措,壯大数字經濟人才隊伍。全年計劃實現城鎮新增就業 120萬人以上,着力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
開發5萬個就業見習崗位
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張彤表示,人社部門今年將把促進高質量就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在全面貫徹新修訂的《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基礎上,完善就業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就業和失業登記管理等辦法,出台女職工產假期間社保補貼、促進老齡人口就業等政策,健全常態化就業失業統計監測制度。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開發5萬個青年就業見習崗位,募集一批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並給予一次性補助,更好發揮智慧就業雲平台、就業掌上寶、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平台作用,精準服務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穩崗留工等活動,全面推行常住地就業服務制度,允許农民工利用城市公共空間,在特定時間段有規劃、有秩序地從事個體經營;聯合農業農村等部門制定勞務品牌評價標準,完善推廣盱眙、邳州等地勞務品牌建設做法,支持各地推出一批勞務品牌龍頭企業、特色產業園區, 新建不少於50個省級精品勞務品牌;健全精準認定、精準幫扶和精準退出機制,將低收入人口納入就業援助範圍,新開發5000個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建好用好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就業幫扶培訓“暖心行動”,確保失業退捕漁民動態清零。
全力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制定省級創業孵化基地服務標準,認定一批省級創業示範基地和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圍繞新經濟模式和新就業形態開發創業培訓項目,推動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落實。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業型城市。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聚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力量,優化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選拔制度,加大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人才入選比例。建立数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稱制度,實施数字經濟卓越工程師知識更新培訓。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長為卓越工程師的職業發展通道。實行卓越博士后資助計劃和企業博士後設站“即時備案制”。健全博士后招收信息全球發布機制。
探索建設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人才特區”。完善推廣蘇州市吳江區打造長三角“跨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做法,促進區域青年科技人才高效集聚。
實施優勢產業鏈、卓越產業鏈人才引進計劃,落實產業鏈重點企業人才政策服務專員制度,發布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建立企業首席專家制度,設立江蘇省企業首席專家工作室。建立数字經濟人才引進“揭榜挂帥”機制,開展数字經濟人才進園區、進企業對接交流,聯合科技部門加強数字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出台全面糾治職稱評價“四唯”問題的政策措施意見,增設数字經濟、安全工程等人才評價標準。發布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建立高校引進人才直接備案制度,在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試點自主確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自主評聘人才。
全面推行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陞制度,爭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技術一級崗位設置聘用工作試點。
實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動
實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動,以数字經濟產業和数字化轉型企業從業人員為重點,精準開展数字技能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持續打造“江蘇技工”“江蘇技校”“江蘇技造”品牌,建設省級数字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技能人才服務產業園。
實施“江蘇工匠”培育工程,試點評聘特級技師。完善推廣無錫市惠山區成立新時代“惠山工匠”創新培育基金的做法,激勵企業既當好用人主體、又當好培育主體。實施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奪金行動,舉辦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構建以世賽和國賽為引領、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為龍頭、“江蘇工匠”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為主體、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為基礎的技能競賽體系。
聚焦專業建設與優勢產業鏈、卓越產業鏈的高匹配度,建設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打造一批数字經濟等品牌特色專業群。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工匠學院”,打造高水平技工教育聯盟(集團)。穩定擴大招生規模,創建萬人學校,年招生9.5萬人以上。
鼓勵各地組建人才集團
實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2000億躍升行動,出台社會化引才獎補辦法,培育高水平獵頭公司和科技人才服務企業,認定10家省級人力資源服務骨幹企業,鼓勵各地組建人才集團,完善推廣無錫市人才集團、崑山市人力資源市場集團的做法。繪製全省人才流動監測地圖。探索推行人才“蘇暢卡”,打造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人才之家”。
建設一批專業化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規範化零工市場,發展網絡招聘、短視頻、直播帶崗等線上市場,籌建江蘇省数字經濟人才市場,創建國家級数字經濟人才市場。
江蘇今年還將繼續提升社會保障待遇。根據國家部署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87元。開展集體補助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和個人賬戶獎勵性基礎養老金調整辦法試點,健全完善籌資模式和待遇增長機制。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引導有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鄉居民參保人員選擇較高檔次繳費。(記者 黃紅芳)
記者23日獲悉,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對部分空氣質量明顯滑坡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點位長進行約談,指導督促各地加大治氣攻堅力度。
今年以來,南京溧水永陽、常州行政服務中心、常州金壇城區、蘇州彩香、蘇州新區、揚州廣陵建設局、宿遷宿豫區政府、宿遷學院等站點PM2.5濃度反彈,明顯高於周邊其他站點。省級督查發現,當地存在污染失管失控、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等問題。
約談會上,省生態環境廳通報了各地突出環境問題,相關“點位長”各自分析了空氣質量下滑的原因,表示將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切實履行職責,加快達標整治工作。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指出,“點位長”要提高政治站位,敢於正視不足,有針對性地糾偏查錯、真抓實幹,堅決扭轉空氣質量下滑的局面。嚴格壓實責任,黨政主要領導挂帥並調度督辦,明確片區執行負責人,督促各板塊、部門履行大氣污染防治責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系統排查企業、工地、餐飲、汽修、加油站等污染源,逐一明確防治要求,精準執法監督,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狠抓長效治理,大力推動源頭治理、減污降碳,實施產業綠色化改造和清潔原料替代,加快推進VOCs治理、重點行業超低排放、移動源減排。 (記者 吳瓊)
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從南到北陸續展開 ――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
“雨水到來地解凍,化一層來耙一層。”隨着氣溫逐漸回升,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從南到北陸續展開。
抓好當前春季農業生產,打贏夏糧豐收第一仗,夯實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基礎,對穩住農業基本盤、更好發揮“壓艙石”作用意義重大。行走田間地頭,翻耕施肥有序進行,一幅“人勤春來早”的春耕畫卷在江蘇大地緩緩鋪開。
夏糧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3萬畝
這幾天,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大棚村種植大戶孫應白的白色小三輪車時常出現在田埂上,他既要查看冬小麥生長情況,又要維修農機以備春耕。2月15日,記者隨孫應白來到田邊的新棚泵站看到,地里的小麥大約長到腳踝高度,密密匝匝望過去彷彿一片綠毯。
“今年小麥長勢不錯。年後這幾天連續陰天,氣溫偏低,還不能治草。等到氣溫穩定在12攝氏度以上,再放晴,就要灑除草劑和增長劑了。”孫應白今年68歲,說話聲音洪亮,在村裡承包了320畝土地用於種植稻麥,如今這片地種植了6年,這茬小麥於去年11月播種,選用品種為農麥88。“這屬於強筋小麥,去年畝產750斤左右。別看我快70歲了,身體還好。這不,立春以後我就和村裡的幾個大戶一起到句容商量包地哩!”
南京市棲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卞小兵介紹,今年該區計劃種植糧食麵積6.27萬畝,已有在田小麥種植面積2.96萬畝,比去年增加5000餘畝;在田油菜2000餘畝。“目前全區2022年度稻穀規模生產補貼發放到位,稻穀生產補貼應享受面積2.32萬畝。當前田間管理重點是指導農戶做好及早抓好小麥返青肥和油菜薹花肥追施、防除草害、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人勤春來早。立春過後,江蘇多地就開始搶抓農時,進入春耕備耕狀態。剛剛立春,鹽城市建湖縣農業中心、植保站便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田頭調查苗情、墒情、病蟲草情,及時發布在田農作物田間管理和化除技術意見,並針對性提出關鍵技術措施。徐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廣傑表示,初春時節,徐州將做到早宣傳、早發動、早組織,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力抓好在田作物管理,確保春耕備耕的各項物資質優價穩。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全省夏糧播種面積3695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當前我省小麥自南而北逐漸開始返青,隨着氣溫回升,即將進入拔節期。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龍俊表示,春季田間管理要突出“一促兩控三防”,即促進弱小苗生長,控制旺長苗、控制病蟲草害,防倒春寒凍害、防漬害和防早衰。拔節之前重點要抓好清溝理墒,促弱控旺以及春季化除等措施。拔節之後重點要抓好防治紋枯病,重視拔節孕穗肥以及防禦倒春寒凍害等措施,為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農業現代化,農機有保障
農業机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隨着春耕時節來臨,各地也在抓緊維修農機,各色机械大顯身手。
作業面積15.7畝,剩餘面積42.3畝,飛行時間1分55秒……2月18日上午,揚州市寶應縣�水鎮一處田埂上,兩位农民抬起一袋尿素倒進無人機,接着在屏幕端操控參數,無人機便徐徐升空,在設定好的航線上來回穿梭,將肥料均勻地灑進田間。
“現在新型農業机械越來越多了。應對春耕農機使用,鎮里專門舉辦了規模種植戶培訓班,發放明白紙,做好技術指導。”上周,�水鎮農業農村局副股級幹部包成友忙着聯繫農戶追施小麥返青肥、油菜薹肥,適期適時做好春季化除及油菜菌核病的預防,同時提醒農戶做好水稻種子準備等,手機滴滴響個不停。“今年全鎮種植小麥10萬畝,油菜8000畝。應對春耕,鎮里召開專題會議作技術培訓,還出台優惠政策,農戶購置新型農機具可以享受資金補貼。”
由於近幾天氣溫較低,南京農田的施肥工作還未全部展開,不過棲霞區靖安街道順盟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年武同樣在忙碌着。他的合作社現有6名成員、近30台農機,他自己還承包了500畝田種植小麥。拖拉機、施肥機等部分農機就停放在田埂上,旁邊一堆肥料用塑料膜蓋着。
“今年天氣特殊,立春后氣溫低,小麥生長慢,加上斷斷續續下雨,泥土鬆軟,機器沒辦法下田。等到氣溫穩定到13攝氏度以上,連續一周放晴,我們就開始噴洒農藥治草、施肥。4月防治病蟲害,5月底收割。這幾天大家忙着修理機器、運輸農資,像施肥機、旋耕機,我都過了一遍手,用的時候不慌。”周年武是個“70后”,腰桿筆挺、語速偏快,他介紹,合作社成立10餘年,每年社員都會報名參加區里舉辦的技術培訓班。“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都有,還都免費。新技術來了,咱也要抓緊學習。”
近日,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提前下達2022年省對市縣農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工作任務清單,圍繞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對人才培育的要求,以農機駕駛操作、維修和服務人員為重點,開展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和基層農機人員培訓。省農機化服務站研究員鄭小鋼介紹,今年,我省將農機實用技術、農機安全操作規程、機收減損技術、農藝農藥知識等列入培訓內容,通過培訓,進一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农民隊伍,為春耕備耕提供農業農機人才保障。
農資儲備充足,確保不誤農時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春耕備耕時節,重要農資缺一不可。
早在年初三(2月3日),周圍還一片年味時,南京八卦洲柏藍農資店已開門營業。記者在店面看到,進門右邊貨架上為番茄、莧菜、蘿蔔等菜種,左邊成排堆放着複合肥料,每包170元、220元等標得明明白白,門對面為農機具及配件。
“從年初三開始,就有農戶零零散散上門買春耕農資了。像尿素,一直有人來買。”柏藍農資負責人張光才的門店自2005年營業,他與周邊農戶大多熟識,在銷售時順便就將使用注意事項一併告知農戶。“這幾天能種植的蔬菜有楊花蘿蔔和莧菜等,多數蔬菜到3月才能破土播種,不過很多人已經買回去準備起來了。”
為春耕早做準備的遠不止八卦洲。按照慣例,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常熟農戶就要進行春耕生產,對農資的需求量會有所上升。春節假期后第一周,常熟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已忙碌起來,預計所有肥葯將於本月下旬全部到位。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重點工作是服務大農戶和集體農場,公司通過零售網點與農業部門緊密配合,大戶基本能做到送肥送药到田間田頭、到倉庫。同時規範企業經營行為,通過電話抽查、實地巡查等方式加強對連鎖網點的監督管理,讓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藥”。
春耕備耕時節,宿遷全力做好物資裝備保障,加強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儲備與調度。全市共儲備肥料2.6萬噸、農藥284噸,各種優良種子500萬公斤,春耕備耕農資需求基本滿足。去年鹽城市供銷社以市農資公司為龍頭,組織各縣級農資企業組成農資保供聯盟,採取團購大單鎖定價格、統一配供壓降費用,自儲代儲聯儲備足貨源,儘力穩控價格,保障供給。據該市供銷社農資倉儲、銷售動態數據显示,全市供銷社系統化肥現庫存約4萬噸,在途資源6萬多噸,可滿足春耕農業生產需要。
為保證農資質量,南通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在全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春耕備耕等專項執法檢查行動,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檢查中,執法人員查看內容包括農資店鋪的營業執照、農藥經營許可證以及各種農資的進貨渠道、生產日期及相關信息。泰州市姜堰區農業農村局對轄區內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經營單位進行摸底調查,並聯合農業執法大隊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啟動春季農資打假相關工作,力保春耕生產農資貨源充足、價格穩定、供應暢通。檢查結果显示,目前該區農資店備貨種類及數量充足,可滿足全區需要,部分農資價格略有上漲但相對穩定。(記者 顏穎 吳瓊)
港口運輸忙,臨港產業興 ――
江蘇沿海蓄勢待發
巨輪破浪,激蕩起陣陣波瀾。汽笛聲響,往來船舶給江蘇沿海港口帶來勃勃生機,臨港產業隨之欣欣向榮,當前我省沿海地區初步形成以石化和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成為長三角地區先進製造業布局的重要板塊。
面向大海,展望未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江蘇沿海地區綜合實力提升,經濟和人口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比重力爭達20%左右。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2.5%。
2月16日―18日,記者分別到連雲港、鹽城、南通實地探訪,港口運輸繁忙,臨港產業園區建設生產熱火朝天,為進一步集聚產業,一批重大工程快馬加鞭推進,沿海縱貫南北,鋪展出絢麗多彩的雄渾畫卷。
港口運輸繁忙
“朋友圈”擴大
2月17日上午9點,連雲港新東方國際貨櫃碼頭,貨車往來,吊機正在向“天祥62”貨船上裝載集裝箱。
“去年連雲港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77億噸,同比增長9.62%。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13853.66萬噸,同比增長4.05%。”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副總裁王新文介紹,1月份連雲港港口一鼓作氣完成貨物吞吐量1830萬噸,同比增長5%,刷新了單月吞吐紀錄。
“目前滾裝遠洋航線達到16條,品牌優勢持續放大,吸引了車企從連雲港出口大量車輛。”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彭橋表示,近三年來,連雲港港滾裝出口量實現持續高速增長,迅速成為机械設備和車輛出口的第三大口岸。
隨後,記者來到連雲港中哈物流基地,這裏同樣呈現出繁忙景象。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偉指着一列正在裝貨的班列介紹:“即將發車開往中亞方向,上面的貨品以輸送機、汽車配件、建材類和義烏玩具為主。”
港口“朋友圈”還在不斷擴大。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港航發展部副總經理鄧明華說,該港通過船港牽線搭橋,助力徐工近千台机械產品出口,走出“抱團出海”的新路子;通過與江淮汽車、中鐵特貨公司三方聯手,共同開闢了合肥經鐵路運輸到連雲港,再由海路出口的特貨海鐵聯運新模式。
“依託港口,以中哈基地為中心,與相關企業協作,通過做優‘車船直取、保稅+出口’自貿區項目,持續吸引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地區貨源在連雲港集聚。”孔祥偉說,現在每天都有始發班列鳴笛西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送去电子產品、机械配件、日常生活用品、汽車、化工品等豐富的貨物。1月份,連雲港班列開行64列,同比增長99.47%。進一步促進陸海聯運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格局形成。
2月17日上午,鹽城濱海港區通用碼頭一號泊位,停泊着長157.78米的巴拿馬籍船舶“河馬精神”。
“上面是從印度尼西亞運來的16600噸鎳鐵,正卸貨轉運到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江蘇鹽城港濱海港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斌介紹,濱海港深水貼岸,是江蘇沿海建設10萬―15萬噸級以上航道碼頭距岸最近點。港區海域海床平穩,錨地廣闊,直通大海。年有效作業時間在330天以上,一年四季,大型貨輪進出不息。
“嗚――”汽笛聲響,一艘萬噸巨輪啟航。記者來到不久前剛開港運營的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已啟用的兩座10萬噸級通用泊位,去年年底運營以來,貨量充足,一批‘南通製造’出口到國外。實現了‘開港即繁忙’的目標。另外兩座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也將投入運營。”南通通遠港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達山說。
臨港產業崛起
新項目蓄勢待發
與沿海港口運輸繁忙相對應,臨港地區雲集的產業欣欣向榮,在建項目蓄勢待發。
連雲港徐圩港區位於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東南處,是帶動江蘇沿海及內陸腹地開發開放的重要支撐。眼下,徐圩港區規劃藍圖逐漸成為現實。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作為國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吸引多家大型企業投資入駐。
2020年8月,記者到徐圩港區時,隨處可見作業車,當時陪同採訪的連雲港徐圩港口投資集團總經理邵傳慶指着盛虹煉化、衛星石化等企業生產區興奮地說,以港興產,以產興城,收穫季就要到了。
時隔一年多,一些項目已建成投產,一些項目建設施工忙碌依舊。
“我每周到徐圩,都能看到新變化。”連雲港市港航中心副主任聶琴說,江蘇首個30萬噸級原油泊位――盛虹煉化一體化配套30萬噸級原油泊位已建成投用,後續項目正有序推進。徐圩港區產業港將持續聚焦產業需求,推動經濟發展。
江蘇洋井石化集團是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重要載體平台。“以建成萬億級園區為目標,我們正發揮平台載體作用,推動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邁上新能級、實現新突破。”該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助推石化基地46個重點項目高速建設,為盛虹煉化、衛星石化、聖奧化學、精細化工區等重大產業提供了產業配套項目。
通州灣新出海口港口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包括通州灣作業區、洋口作業區、呂四作業區、海門作業區、三夾沙作業區,後方陸域包括臨港工業區。
位於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的省級重大項目――廣匯能源,4座儲存量達42萬立方米的LNG儲罐,成為省內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啟東廣匯能源黨支部副書記龔利華介紹,公司藉助呂四港優越的港口條件和交通區位,2021年銷售LNG180萬噸,銷售收入超130億元。“待新泊位和儲罐全部建成,將達到1000萬噸的年銷售能力。”
據介紹,隨着呂四起步港區的建設,東方雨虹、廣鋼氣體、衛華港機等一批重大項目搶先落戶呂四港、布局長三角。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千億級臨港產業基地的雛形呼之欲出。
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位於海門港新區,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規劃鋼鐵產能2000萬噸,項目一期規劃約800萬噸,主要生產精品線棒材,同步建設循環經濟、鋼材深加工、裝配式鋼結構等相關產業。“2022年,生產銷售會達到500億元。”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副總指揮耿冬雷表示,二期項目正在規劃。
隨着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的順利投產,中天鋼鐵、華峰超纖、金光造紙、桐昆聚酯等百億級重特大產業項目已落戶大通州灣。
洋口港開發區將打造國家級LNG接卸基地、儲備基地、供應基地、銷售中心。目前,洋口港已投產LNG項目為中石油LNG接收站項目,2021年該接收站接卸LNG718.3萬噸,位居全國已投產LNG接收站之首,實現稅收超10億元。“十四五”時期將建成江蘇天然氣市場中心,打造LNG產業集群。
壯大特色產業
提升能級匹配產能
圍繞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推進徐圩和鹽城濱海、大豐化工園區聯動發展。在南通通州灣、鹽城濱海港工業園區等建設綠色精品鋼產業基地。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和高端船用裝備產業鏈,提升LNG船、大型郵輪等研發生產能力。
“從當前產業結構特徵來看,符合規劃定位。同時,與浙江、廣東沿海地區主體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輔相比,江蘇沿海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仍然較大。”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表示,當前全省億噸大港基本集中在沿江地區,沿海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很突出。沿海高質量發展,要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港產城融合發展。要加快大通道、大港口、大樞紐、大網絡建設,讓要素流通在所有渠道暢通。
在徐圩港區,記者登上正在進行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作業的挖泥船“長鯨7”輪。“目前虹港石化一期、二期等5個項目已建成投產,盛虹石化等17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該航道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蔡輝說,徐圩港區二期主體工程6月完工,屆時,30萬噸級的原油海輪就可以抵達徐圩港區,將助力服務保障臨港產業發展,增強港口的總體服務能力,促進連雲港沿海產業集聚發展。
濱海港區主港池北區通用碼頭三期工程項目現場,一邊是已開工作業的國家電投集團協鑫濱海發電有限公司,一邊是聯排的挖掘機緊張施工。
據預測,2035年濱海港區總吞吐量可達到1.2億噸,隨着鹽城鋼鐵基地、金光循環經濟產業園等臨港項目推進步伐加快,主港池難以滿足產業園的全部運輸需求。“我們正在建設北港池配套工程。”中交上海航道局項目副經理羅鵬說,“建成后,航道等級最大為20萬噸級,可滿足大型臨港項目的原材料及產成品運輸需求,承接沿江地區重大產業轉移。”
在大豐港區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記者看到一輛輛大豆運輸車來回穿梭。“這是我們公司今年入庫的第2船大豆了。”江蘇鹽城港糧食倉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偉介紹,大豐港區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項目建成后總倉容達100萬噸,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糧食保稅倉和糧食期貨交割中心。
江蘇大豐海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欣說,下一步將加快開闢日本及東南亞、徐州、宿遷、南京等地集裝箱班輪航線,構建“海上聯結南北、內陸貫通東西、向海融入中日韓”雙循環新格局。加快實施集裝箱堆場等重點工作建設,全力提升碼頭能級,打造高質量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優選地,同時打造全國沿海農牧林產品進出口第一港。
去年底,通州灣新出海口主體港區三港池1#―3#碼頭開工,項目可滿足沿江、沿海產業對大型碼頭中轉的迫切需求。南通港集團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進軍表示,到2025年,以服務長江經濟帶集裝箱等貨物中轉運輸和臨港工業並重的新出海口初步建成,港口設施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
三夾沙高端裝備臨港產業園內,長風海工、華東重機等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我們力爭通過3―5年的開發建設,打造國際高端裝備製造中心。”該產業園工作人員說。(記者 梅劍飛 田墨池)
江蘇: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 以最堅決果斷最嚴格有效措施儘快撲滅疫情
2月15日,省委書記吳政隆、省長許昆林在蘇州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吳政隆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定信心、爭分奪秒,進一步集合全省資源力量,採取最堅決果斷、最嚴格有效措施,儘快切斷傳播鏈,堅決遏制疫情內部擴散和外溢,努力在最短時間內撲滅蘇州疫情。
在蘇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吳政隆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彙報,與大家一起分析形勢和存在問題,研究部署工作。吳政隆指出,這次疫情發生在春節長假后不久,發生在人口多、貨物進口量大的蘇州,再加上快速基因分型檢測結果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形勢十分嚴峻複雜。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極端重要性,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從嚴從緊從快抓實抓細各項工作,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撲滅蘇州疫情。
吳政隆強調,蘇州正處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各項措施必須再加力,進度必須再加快,各項工作必須更周密更細緻。要進一步加快流調追蹤溯源,“三公”協同作業,並做好基因測序工作,儘快查明感染鏈條和感染源,努力在第一時間把所有潛在感染者找出來、管控住。要抓緊做好更大範圍核酸檢測篩查工作,采送檢高度匹配,嚴格保證應檢盡檢的質量和效果,特別要根據奧密克戎傳播快等特點,加強現場組織和管理,決不能在核酸檢測過程中發生感染。要擴大管控範圍,做好分級分類管控,網格化管理落到戶落到人,封閉封控管理和應隔盡隔、集中隔離以及隔離點管理必須嚴格規範到位,醫療廢物、垃圾處置以及環境消殺工作必須嚴格規範到位。要認真落實“四早”要求,發揮好各類“哨點”作用。要堅決做好“防外溢”工作,嚴把市界、通道、各類關口,嚴防疫情溢出。要加強重點人員、重點崗位和進口貨物管控,進一步強化各類企業、“兩站一場一碼頭”、學校、養老機構、餐飲場所、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以及公共交通、密閉空間的防控措施。要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嚴格落實院感防控要求,堅決避免發生院感。要在做好防控前提下,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轉暢通。要加強群眾生活保障,做好物資儲備和保供穩價工作,滿足群眾基本生活和看病就醫買葯等需求,做到服務保障到位、科學管理到位。要提升群眾防護意識,嚴格落實“一米線”、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等要求。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各級黨員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心裏裝着群眾,帶頭服務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築牢群防群控的銅牆鐵壁。
許昆林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團結協作、下沉一線,採取更加堅決果斷措施,補短板、強弱項,迅速高效處置蘇州疫情,統籌抓好全省面上常態化防控,真正把疫情防控網扎得更密更牢。
吳政隆、許昆林來到蘇州市流調中心,實地了解流調溯源情況,要求公安、公衛、工信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加快流調溯源,努力跑在病毒傳播的前面。
調研中,吳政隆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就進一步研判形勢、強化工作措施、做好醫療救治等工作聽取意見建議。楊毅、彭志行、黃建安、武鳴等專家先後發言。吳政隆邊聽邊記,與大家深入交流,希望專家們對疫情防控提出更多針對性的意見建議。隨後,吳政隆通過視頻連線檢查調度各設區市疫情防控工作,他指出,要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工作再排查、措施再細化、責任再壓實,把人員排查協查、“人物環境”同防、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等各項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特別是發生關聯疫情的地區要迅速果斷有效撲滅疫情。吳政隆強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進一步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責任和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里;全省要調集資源力量全力支持蘇州,強化工作專班,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省和南京市、蘇州市領導費高雲、韓立明、潘賢掌、曹路寶、陳星鶯、夏心�,其他各設區市、省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參加有關活動。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明 高彥 朱曉瑩 劉�)
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構築文化高地,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
【提高文明程度 全國文明城市實現設區市全覆蓋】
“十四五”時期,江蘇文化工作將重點圍繞理論武裝、輿論引導、精神文明建設、文藝創作生產等10個方面展開,《規劃》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推進思想理論建設;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試點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所有設區市和60%以上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每個設區市至少創成1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
【優化產業布局 培育20家百億級文化企業】
《規劃》還設定了“十四五”期間的文藝創作生產的目標任務:創作出版有全國影響的文學作品10部、推出原創舞台精品劇目25部以上、精品主題出版物50種以上,出品有較大影響的電影50部和優秀電視劇、紀錄片等100部以上。文化產業布局也將進一步優化,“十四五”時期,江蘇將培育20家百億級、200家十億級文化企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突破10000家。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高涵 郭奉銘 李澤灝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