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履職盡責善擔當 踔厲奮發向未來
省政協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宏偉目標催人奮進,扛起使命砥礪前行。1月20日下午,出席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舉行小組會議,認真討論代省長許昆林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委員們談感想、話發展、謀良策,在熱烈討論中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奮進力量。
委員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去年成績實事求是,分析當前形勢深刻到位,部署今後工作思路清晰,是一份指引發展方向、飽含民生期許的好報告。經濟總量邁上新的大台階、科技和產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取得不凡成就,讓委員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委員們認為,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嚴峻形勢,江蘇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歸根結底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上下�哿ν�心、奮力拚搏、狠抓落實的結果。
委員們贊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十個方面重點工作,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科學研判形勢、充分發揮優勢,以現代化的理念、標準、思路部署推進各項工作。謀划推進的工作管當下、管長遠,聚焦“六個顯著提升”“九項重點工作”,注重系統性謀划、規律性把握和整體性推進,以精準有效的舉措、踔厲奮發的精神,匯聚強大合力,切實扛起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以實幹擔當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奮進新征程、奮鬥新時代。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惟有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委員們一致表示,要着眼“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進一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一年的工作部署、發展任務上來,立足本職建功業、履職盡責勇擔當、服務群眾辦實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好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方思偉)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江蘇“十四五”首份年度成績單沉甸甸
站上新台階 再邁新征程
1月20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代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列數據、講實例,從經濟總量、科技和產業創新、城鄉區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品質等六個方面,全景展現江蘇過去一年的發展成績單。本報邀請代表委員一起讀報告、談作為,感受江蘇奮進步伐,為更好扛起使命擔當、走好新征程提氣鼓勁。
經濟總量邁上新的大台階
【讀報告】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副市長、溧水區委書記林濤表示,過去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省肩負穩定宏觀經濟的重大政治責任,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溧水區將深化南京唯一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把今年作為“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攻堅突破年”,重點實施科技創新、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園區轉型、企業服務五大攻堅行動,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讀報告】 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
【談作為】 “我們的經濟基礎在製造業、比較優勢在製造業,未來城市地位的鞏固提升也要靠製造業。”省人大代表、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去年,常州工業經濟規模達1.68萬億元,常州將搶抓城市競爭重歸產業主賽道和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經濟爆髮式發展風口的機遇,以“智改數轉”為關鍵抓手,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和汽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十大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業和能源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增強全產業鏈把控力和競爭力。
【讀報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元
【談作為】 “每逢小長假,不少景區都是遊人如織,商業街區也是人流涌動,火熱的消費景象折射出江蘇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光明前景。”省政協委員,省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江蘇運通律師事務所主任謝士靈認為,江蘇消費掀起熱潮,離不開百姓收入的顯著提升、市場供給的持續優化,也離不開刺激消費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只有百姓的口袋鼓起來,才能真正把需求激發出來,把消費提振起來。”
科技和產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讀報告】 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95%
【談作為】 “必須重視科技自立自強。”省政協委員、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研發中心主任甘霖介紹,去年11月,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之江實驗室、清華大學、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研發的神威量子模擬器,摘得2021年度ACM“戈登・貝爾”獎,這讓他和同事倍感振奮。作為一名從事高性能計算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他深刻感受到全省上下科技和產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讀報告】 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2家
【談作為】 省政協委員、南京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潘鎮說,從全國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來看,至去年9月,江蘇共計51493家,總量全國第一。在進一步促進江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過程中,應繼續加強申報的組織和宣傳工作,以“智改數轉”為契機,加快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讀報告】 關閉退出低端落後和環境敏感區化工生產企業354家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雲龍區委書記朱明泉表示,過去一年,全區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堅定實施現代服務業與都市工業“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四主兩新”產業體系,全年100項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78.88億元,邁出結構更優、綠色動力更足的發展新步伐。接下來,雲龍區要用“工匠精神”做優城市環境,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推動減污降碳協同高效,推進“雙碳”先行示範。
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讀報告】 糧食總產量749.2億斤、創歷史新高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張國梁表示,牢記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扛穩扛牢糧食安全和物資儲備安全政治責任,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一份糧食和物資儲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合格答卷。建議以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為契機,深化糧食收儲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糧食流通監管,完善物資儲備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改革再出發。
【讀報告】 新建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談作為】 “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攻關,培育出南粳系列等優良食味稻品種,現在農科院培育的水稻、小麥品種分別佔全省種植面積的80%、70%。”省政協委員、省農科院院長易中懿表示,農業科研人員在改善地力方面進行大量研究投入。耕地質量關係3300萬畝稻麥的長勢,我們有一兩百人在做環境、地力、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創新工作。農業科技還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的配套技術上,如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田間管理科學化等。
【讀報告】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取得积極進展,共同推動形成新一批41項制度創新成果
【談作為】 “我們不斷加強長三角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對接,共同形成國內首個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製的跨省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省人大代表、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如海說,在統一規劃體系方面,滬蘇浙攜手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出台先行啟動區規劃建設導則,率先實現跨省域空間規劃“一套標準管品質”,並加強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政策創新。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讀報告】 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82.4%
【談作為】 “全省PM2.5平均濃度實現2013年以來‘八連降’。”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朱曉東說,“高污染高耗能”是制約生態環境向好發展的不利因素,作為製造業大省,江蘇應加快產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出關鍵步伐的同時,防止“運動式”減碳,提高產業發展“含綠量”“含金量”。
【讀報告】 長江幹流江蘇段水質保持Ⅱ類,自然岸線比例提高到73.2%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曉東說,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他見證了長江南通段生態環境的巨變。通過大力度開展連片水環境區域整治,南通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斷面平均水質徹底消除劣Ⅴ類,全市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分別達87.5%、94.5%。目前,南通正在打造一條貫通447公里江海堤岸的景觀大道,串聯起沿線景、產、鎮、村、江海風貌城鎮帶。
【讀報告】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增至2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增至446個
【談作為】 “我省美麗鄉村建設迭代升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也從試點示範轉入試點深化。”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黨委副書記吳知梅說,龍尚村是第一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歷經5年時間的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休閑特色田園鄉村。建議繼續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健全農村改廁、垃圾分類處理、農村污水處理、村莊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的長效管護機制。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
【讀報告】 中歐班列開行1800列、增長2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22%、佔比提升到25.4%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丁銳說,從2015年開行連雲港至阿拉木圖首趟中歐班列以來,截至去年底,已累計開行班列4535列,總量位居全省第一。“我們將充分發揮連雲港區位以及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優勢,着力鞏固中亞班列主導地位,提升中歐班列開行水平,提高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項目的經營質效和服務能力。”
【讀報告】 進出口規模達5.2萬億元、增長17.1%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南京海關關長吳海平說,去年我省外貿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在外貿規模顯著增長的同時,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高,显示出外貿自主性和靈活性增強;出口增長動能轉換,由防疫物資和“宅經濟”拉動,轉換為集成電路、新能源電池等關鍵中間產品拉動;開拓新興市場成效明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高於整體水平,显示出更強的貿易活力和發展潛力。
【讀報告】 新登記市場主體258.5萬戶,總量達1358.9萬戶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徐亞平介紹,淮安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2.47萬戶,同比增長98.01%,市場主體總量達103.87萬戶,首次躍上百萬級新台階。淮安市場主體培育注重突出改革創新,試點推廣企業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改革,推進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推動市場監管領域“證照分離”改革;設立“個轉企”綠色通道、個性化服務等配套措施,推動形成個體工商戶轉型企業應轉盡轉、激生幫活、扶優汰劣、提質增效的良好發展態勢。
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
【讀報告】 15類52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談作為】 省人大代表、團省委書記司勇介紹,“建設5000個困境青少年‘夢想小屋’”被納入52件民生實事,團省委通過走訪摸排建立困境青少年數據庫,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標準,設計改造一間屬於孩子們自己的房間。去年共建成交付5543間“夢想小屋”。目前,“夢想小屋”被列入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目標建成10000間“夢想小屋”,實現從“煥新小屋”到“煥新生活”再到“煥新精神”的轉變。
【讀報告】 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超40張
【談作為】 省政協委員、鎮江市九久老年康復中心院長劉彤說,近幾年政府持續加大對養老行業的關注和幫扶力度。“我所在的養老院有300餘張床位,主要服務失能失智老人。”劉彤說,現在養老機構發展不是盲目擴張,而要聚焦提升品質做文章。星級評定、政策補貼、加強監管……養老機構逐漸有了性價比高、服務品質好的嶄新面貌,讓更多老人得到精心照料。
【讀報告】 3年累計改善蘇北30多萬戶农民住房條件
【談作為】 省政協委員、淮安市政協副主席邱華康手機相冊里存着多張农民新房的照片。“淮安市將農房改善工作作為鄉村振興的牽引性工程和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根據任務安排,省里下達淮安3年農房改善目標為4.7萬戶,目前累計完成改善50750戶,占省定目標的108%。”邱華康說。淮安還累計投入2.7億元鋪設农民住房條件改善配套道路45.8公里,全市農村區域供水入戶率達100%,農村寬帶覆蓋率達99.5%,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
【讀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在上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又分別下降35%、30%
【談作為】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周詳介紹,去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務必整出成效”和“兩個不放鬆”的重要指示要求,落細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13個設區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全部實現“雙下降”。從消防安全形勢看,全省非輕微火災起數同比去年大幅下降94.1%,連續22年未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絕大多數行業領域事故同比減少。
(記者 付奇 王拓 仇惠棟 吳瓊 胡蘭蘭 楊頻萍 顧敏 王夢然 方思偉 沈佳暄 張宣 陳潔 蔣明睿 陳明慧 林元沁)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20日电 (记者 唐娟)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如何?1月17日至19日,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三场新闻发布会,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向民众晒出“成绩单”。
新闻发布会现场。唐娟 摄
从征集“民声”到落实“民生”,每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就像一张“期末考卷”,检验着各个部门的民生工作。
2021年,常州市交通部门不断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0公里,农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2公里,农危桥改造14座,完成投资2.43亿元,县道养护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构建了“地铁+公交+慢行”的顺畅出行链。
停车建设工作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起,常州连续4年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据常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常州新增停车位1.2万个。此外,83个老旧小区得到了改建,投资额19.68亿元,惠及住户5.45万户,常州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9155套,基本建成14060套,有力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2021年,常州市公安机关全力实施“交通畅行提升工程”,精准施策,70%主干道实现“绿波”控制。群众出行的安全感、顺畅性和舒适度明显提升。
2021年,“增加学位资源供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爱”“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被列入常州民生实事项目。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表示,2021年,常州投入122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20所,新增学位3.11万个;220所学校的运动场地有序向市民开放。
2021年,常州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厚植生态底色”,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生态廊道等22项纳入常州民生实事的工程均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021年,常州市水利局围绕建设幸福河湖的目标,全年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78万方,17条市级“五好河道”如期公布。14413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城乡长效管护体系。22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全部建成,通过对百姓家门口的河塘、沟浜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了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全市河湖水质稳定向好的同时,常州打造了一批“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的美丽乡村典型。
2021年,常州市体育局新建改建8个体育公园,新建25公里健身步道和10个二代智慧健身器材示范点,新建和更新27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同时,为2万人次开展慢性病运动干预。
截至2021年末,常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近10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常州提升改造了3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全市15.8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为2274户困难老人家庭居室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惠及4175人。
2021年,常州荣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称号。1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成为江苏省内首个实现三级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全覆盖的地级市。(完)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20日电(周涛 张莉) 1月18日,江苏省沛县负压型涉水救护车交付仪式举行。沛县卫健委副主任谭大顺表示,负压型涉水救护车落户沛县,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全县转运救治水平,也将极大提高全县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负压型涉水救护车。 沛县融媒供图
此辆负压型涉水救护车配备四驱系统,同时通过安装加强型涉水套件,进行发动机进气口升高、线路防水处理等,可良好应对城市水淹区域、野外丛林、泥泞道路等复杂情况,涉水深度可达750mm。
该车整个箱体为铝制结构,具有轻量化、空间大等优点,配置了警灯警报系统、智能化供氧系统、高清触摸控制电源系统、负压系统和紫外线消毒装置、自动上车担架及履带式楼梯担架等。
据悉,近两年来,沛县着力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能力。2021年,沛县投资430万元配备了120急救调度系统,实现调度人员第一时间指导病人家属展开急救,病人信息第一时间传给医院急诊科,缩短了急救半径与时间。此外,沛县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县急救医疗中心洗消中心,加强人员车辆防护与消杀,满足了疫情防控需求。下一步,沛县将依托负压型涉水救护车、120急救调度系统等,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质量。(完)
記者從1月18號召開的全省國資國企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2021年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營收首次邁上萬億元台階,列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改革任務已完成89%。
面對疫情反覆和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全省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創下歷史最好水平。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561.6億元,同比增長18.6%,兩年平均增長8.5%。其中,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88億元,同比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9.6%。江蘇交控、農墾集團經濟效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最前列。港口集團、環保集團、鹽業集團等6戶企業2021年實現利潤增長同比超過80%。
經營效益的不斷向好得益於改革攻堅的持續推進。江蘇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精心謀划、統籌推進。省委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貫徹落實情況納入2021年重點督查督辦事項;省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三次調度,持續打造“一把手”抓改革工程。截至2021年末,我省列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工作台賬的138項改革任務進展順利,總體完成進度達到89%。
在改革過程中, 現代化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充分激發企業活力:省屬企業全年清理退出劣勢企業和低效無效投資122戶(項),各級子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行比例大幅提升至96%;徐州市屬企業二、三級子企業共完成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簽約238戶,佔比95.6%。宿遷在全省率先啟動超額利潤分享改革試點,积極實施中長期激勵,有效激發企業活力動力……2021年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9.9億元,同比增長20.6%,省屬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首次突破500億元,達506.7億元,同比增長14.7%。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在保障全省能源、糧食安全上進一步彰顯擔當。面對去年長時段嚴峻的能源保供形勢,國信集團、徐礦集團不講條件、不計成本,所屬電廠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24%、20%。糧食集團新增30萬噸省級儲備糧承儲計劃。海企集團支持保障中歐班列“江蘇號”跑出“江蘇速度”,全年開行1800列,同比增長30%,回程增長60%。聯合徵信公司運營的江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註冊企業達94萬戶,普惠金融覆蓋面不斷拓寬。
省國資委主任謝正義表示,2022年,全省國資國企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國有資本戰略性布局,全面加強國資監管,採取有力有效措施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促進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郭藝 編輯/蔣婕)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仍處於大流行階段,國內多地報告輸入和本土病例。為確保大家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節日,江蘇各地公布暖心政策,倡導外地職工留蘇過年,一起來了解詳情↓↓↓
蘇州
蘇州推出了“穩崗惠企十條”,同時針對“穩崗惠企十條”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政策。
一、重點企業安排員工留蘇過節,政府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6日),重點企業安排非蘇州市域戶籍職工留蘇過節的,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企業留蘇慰問補貼。
二、免費看電影、健身……蘇州市總工會發放60000份禮包(券)
市總工會將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行動”的基礎上,向市區的快遞員等“八大員”群體發放2000份“冬日暖心禮包”。
市總工會將通過“蘇工惠”發放3萬份新年禮包,同時撥出130萬元專款用於開展相關慰問和文體活動,豐富節日生活。
市級三大工人文化宮將發放電影券1.8萬張、乒羽文體券6000張、健身券3000張、心理諮詢券1000張,專場活動惠及外地留蘇職工3.2萬人次。
關於詳細活動信息,請大家關注“蘇州工會”微信公眾號。
三、外地職工留蘇過節,申請積分落戶等可加15分
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15日期間留蘇工作的非蘇州戶籍在蘇企業職工,符合規定的申請人申請2022年積分落戶、積分入醫和市區積分入學,加15分。
四、春節遊園,外地留蘇職工可享門票5折優惠
今年春節期間,蘇州市園林局直屬14家園林景區將精心推出五十多項獨具園林藝術特色的遊園活動,分為“年味線路”“賞花線路”“夜遊線路”“研學線路”“萌虎線路”5條線路。同時,在春節期間(除夕至正月初六),蘇州園林景區對外地留蘇企業職工實行門票價格5折優惠政策。詳情>>
南京
江寧區:制定“江寧留您,安康伴您”八條舉措
1.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工地外地留江寧員工每人發放1000元福利,春節前每人預發500元电子消費券,春節后每人再發500元現金福利。
2.外來留江寧員工家庭已開通廣電互動電視的,免費點播“電影院線”等原付費節目;所在企業有線電視用戶免費收看有線電視,開通有線電視用戶的企業可免費開通、免費收看。
3.企業租用江寧區國有資產類集體宿舍樓、人才公寓等,用於安排外地留江寧員工住宿的,減免企業2022年2月份房租。
4.向項目工地外地留江寧員工贈送年貨。
5.通過統一購買服務方式,為外地留校(江寧校區)大學生充值100元話費。
6.外地留江寧人員預約免費遊玩景點景區(牛首山、園博園、南唐二陵、陽山碑材、湯山地質博物館、湯山古猿人洞)。
7.外地留江寧人員憑本人身份證,免費乘坐江寧公交集團公交車。
8.對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三(2月1日至2月3日)持續經營的農貿市場及攤位,給予每家農貿市場1萬元補貼、每個攤位500元補貼。
無錫
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於開展春節期間穩崗護航暖心行動的通知》,圍繞一個主題、採取十項舉措,開展為期近三個月的“穩崗護航暖心行動”,保障企業節前有序生產、節后復工復產,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其中在助企穩崗留工方面,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助力企業穩崗留工。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按規定對其上年度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給予一定比例返還。鼓勵企業春節期間組織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按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春節期間留用外來務工人員多且效果明顯的重點企業,各地可根據實際給予一定的補貼。詳情>>
無錫多地推出留錫“大禮包”
經濟開發區
為倡導廣大居民、企業員工、外來建設者在無錫經濟開發區歡度新春、平安過節,1月12日,無錫經開區公布了12項暖心舉措。詳情>>
惠山區
為了讓大家在錫過一個幸福年,惠山誠意十足地給大家準備了“春節大禮包”,其中包括開展“百萬禮包送職工”大抽獎、發放相關補貼獎勵、開展“樂在惠山”文旅惠民活動等12項惠民舉措。
泰州
海陵區:留泰外地員工每人500元補貼 每人每天100元消費券
1.發放留泰員工過節補貼
春節期間留泰的外地員工,按每人500元、100元分別發放一次性補貼和親情流量包。
2.發放留泰員工上崗補貼
春節假日期間(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外地員工上崗工作的,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標準發放消費抵用券。
3.減免留泰員工住房租金
留泰外地員工租用國有(集體)資產類集宿樓、人才公寓用於自身住宿的,減免其2022年1―3月的住房租金。
4.提供留泰員工防疫保障
為留泰外地員工免費提供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必要的防疫保障物資,安排專車免費接送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優先接種新冠疫苗。
5.優化服務送溫暖解難題
加強企業生產運行和節后開復工情況監測,及時掌握企業員工去留、產能釋放、在手訂單、項目建設等方面情況,為企業發展解憂、助力、賦能。
6.鼓勵企業主動留工穩崗
鼓勵支持企業採取發放親情紅包、提高生活保障、提升工資待遇等措施,吸引外地員工留泰過年,對春節法定假日上崗工作的員工及時足額發放加班工資。
宿遷
宿城區:外地員工留在宿城 按每人500元給予企業補貼
1.引導企業合理安排調休。鼓勵工業企業根據生產狀況、工作情況和職工意願,靈活安排調休,引導工業企業職工在春節期間盡量留在宿城休假,並做好職工春節期間生活保障等工作。
2.給予企業專項補貼。安排外地員工留在宿城過節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其中在崗工作的,按每人每天100元標準再給予企業補貼;對留在宿城過節且戶籍為中高風險地區的員工,按每人每天1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3.給予企業房租減免補貼。工業企業租用國有(集體)資產類集宿樓、藍領公寓、人才公寓等用於安排外地員工住宿的,減免一個月房租。
4.提供免費防疫物資。對留在宿城過節的外地員工,免費提供防疫物資保障。
5.開展職工文娛活動。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各屬地有序組織開展職工文化娛樂活動,市區各3A級景區、圖書館和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做好留宿外地員工線上線下免費開放服務工作。
6.保障工資足額發放。全面貫徹《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進一步落實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堅決打擊企業欠薪逃匿,及時發現和化解各類隱患,保證員工工資足額發放。
7.主動上門幫辦服務。深入落實政企溝通新機制,暢通企業訴求直通渠道。在春節期間,區直掛鈎幫扶單位要深入企業車間,解讀各類惠企政策,擴大企業受益面,及時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沭陽:“五送禮包”給員工貼心保障
1.為企業員工送補貼。鼓勵引導市外員工春節期間(1月31日―2月6日)留沭過節,對2021年開票銷售過億元工業企業,按留沭過節且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的市外員工數給予企業500元/人補貼,市外員工在崗的再給予企業100元/人・天補貼。
2.是為企業員工送健康。春節期間,開展醫療機構進企業義診、線上健康講座等公益活動,引導留沭員工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切實加強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春節期間,對留沭外地員工免費提供防疫大禮包。
3.是為企業員工送溫暖。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到企業活動,及時把黨的溫暖送到留沭員工的心中。鼓勵企業關心留沭員工節日期間生活,加強宿舍、食堂等內部管理,適當提高節日期間伙食標準,保障留沭過節人員生活需求,確保員工生活舒心。
4.是為企業員工送便利。交通運輸、文化和旅遊部門做好服務保障,春節期間外地員工憑身份證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免費参觀遊覽對外開放的文化場館和旅遊景點。
5.是為企業員工送保障。加大欠薪治理執法監察力度,維護員工合法權益。企業所在地政府、管委會及縣直相關單位积極開展春節慰問,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积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供電、供水、供氣、供熱等相關部門要加強節日期間應急值守,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生活需求。
專家提醒,近期,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已在全球多國和地區發現,我國也發現本土確診病例。與德爾塔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力和隱匿性更強,對防控提出更大挑戰。
春節臨近,防疫更加不可鬆懈,我們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繼續做好健康防護,堅持非必須不出境、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區,減少跨省、跨地區流動。
(綜合自:蘇州發布、江寧發布、無錫人社、無錫惠山發布、微海陵、宿城在線、沭陽發布 編輯/吳瑩瑩)
“未来农场”项目签约。崔炜 摄
中新网江苏新闻1月18日电 (记者 孙权)记者18日从无锡市新吴区获悉,全球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集团近日与该区签约打造“未来农场”。根据计划,“未来农场”项目选址新吴区鸿山街道,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由新吴区政府联合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投资,先正达集团中国负责运营。
按照“新农业、新生活、新模式”的定位,“未来农场”项目将在新吴区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青少年劳动教育及研学基地三大功能板块,项目涵盖数字植物工厂、MAP beSide品控溯源农场、MAP示范农场、先正达现代农业科技体验中心、室外科普区、休闲体验区等多个应用体验场景。
“未来农场”项目的建设,将立足产业示范、数字农业、物联设备、科普研学特色,主动改变传统农业模式,聚焦现代农业创新示范,积极探索出一条相对适合苏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新路径。
此外,“未来农场”项目打造的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青少年劳动教育及研学基地今后将向无锡全市中小学校开放,成为该市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外农耕文化课堂示范场所。
作为无锡全市发展的排头兵,新吴区不仅经济强、产业完备,其农业发展也是可圈可点。在硬件方面,新吴区鸿山街道坐拥鸿山“好山好水好空气”、千亩葡萄园、万亩良田等独特自然禀赋,具备了江苏省鸿山旅游度假区、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和环太湖湿地等休闲养生、现代农业旅游业态;在科技赋能方面,新吴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融入传统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培育了“鸿山葡萄”“从心大米”等特色农产品金质品牌,并集聚了汉和航空、洋马农机、富华科技等一批高科技农业装备企业。
“当前,我区正在数字农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上发力,这与先正达集团中国和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项目的落地,对提升我区现代农业水平,打造省内、国内领先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具有重大和积极的意义。”新吴区政府相关责任人称,“未来农场”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成为新吴区、无锡市农业观光休闲的重要基地之一,并将进一步丰富该区旅游度假区现有农文旅融合路线、点位,增加此间观光休闲的深度和广度。
据悉,先正达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该集团中国业务范围包括植保、种子、作物营养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及数字农业四大业务单元。(完)
民生無小事,枝恭弘=叶 恭弘總關情。過去一年,我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優先保障民生投入,努力兜住民生底線,持續補齊民生短板。
一件件惠民實事落地有聲。“雙減”有力推進,醫療報銷額度不斷上升,退休人員養老金、最低工資標準等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待遇穩步提高……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救濟等方方面面取得积極進展,民生答卷溫暖人心,百姓幸福更有質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得到充分體現。
聚焦安居樂業,穩住民生“壓艙石”
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各級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
1月8日,總投資約2億元的無錫市惠山區國際人才社區改造項目竣工交付,這是無錫市首批交付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利用產業園區配套用地,惠山區國際人才社區改造出了1031間多種風格的小戶型公寓,可為1500名青年人才提供拎包式入住和一站式管家服務,將有效解決周邊4個園區青年人才的住房問題。
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新發展階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5月,住建部將我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5個城市列入全國40個重點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城市中。“這5個城市申報2021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計劃95639套(間),約為全國計劃的1/10。”省住建廳副廳長范信芳說。
過去這一年,更多蘇北农民群眾也圓了“安居夢”。蘇北農房改善三年攻堅戰“收官”,“三年改善30萬戶”的省定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江蘇大地建成了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
“安居”夢想不斷照進現實的同時,“樂業”好消息不斷。“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0.21萬人、同比增長5.6%,佔全國近1/9,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髮揮了重要‘壓艙石’作用。”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張彤說,我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积極推動《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立法,制定實施《江蘇省“十四五”高質量就業促進規劃》,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壓緊壓實促進就業工作責任。
2021年,江蘇把新開發7000個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作為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全省全年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4萬人。全省還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超過110億元,扶持39.69萬人成功自主創業,帶動就業67.7萬人。
緊盯難點痛點,舉措有力成效明顯
教育和醫療關係千家萬戶。2021年,江蘇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教育、醫療兩大領域改革舉措有力、成效明顯。
2021年年底, 教育部“雙減”監測平台上,江蘇校內減負的指標全部達標。教育部對江蘇“校內減負”工作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显示,江蘇有97.51%的學生、97.68%的家長對“校內減負”工作表示滿意。目前,江蘇6248所義務教育學校均開展課後服務,全面推行“5+2”模式,江蘇義務教育學生參与課後服務的比例為94.26%,全程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佔比為87.17%,教師參与課後服務工作的比例為92%。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作業負擔較過去有所減輕。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初中數學老師夏雪峰告訴記者,“大部分學生每天在數學作業上耗時最多,我們一方面控制好作業量,專挑價值高、知識鞏固作用強的題目,另一方面通過針對性輔導,讓學生放學前優先清掉數學作業。”
看病難,看病貴,曾是困擾很多人的大問題。2021年12月1日,江蘇推出首款面向全省、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江蘇醫惠保1號”,着力解決群眾醫療費用負擔較重問題,一個月內投保人數突破200萬人。
今年1月初,淮安市居民醫保參保人徐亮因心臟疾病入院治療,共發生醫療費用43986.4元,醫保報銷后徐亮將個人承擔的17917.51元費用申請“江蘇醫惠保1號”理賠。1月11日,徐亮便收到了4522.82元賠付款。
省醫保局局長周英介紹,過去一年,我省落實國家和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結果,240多個藥品、2000多個品規醫用耗材價格明顯下降,完成省級及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3次,讓參保患者用上了更多質優價宜的產品,累計節約資金超180億元。
江蘇全面推進醫保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建設32個省級“15分鐘醫保服務圈示範點”為引領,帶動各市建設104個市級示範點,參保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高效便捷醫保服務。同時,江蘇實現與所有省份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全面開通省內定點零售藥店異地聯網購葯直接結算。
兜牢民生底線,夯實共同富裕之基
2021年12月,江蘇啟動困難家庭慈善救助“家電包”活動。活動現場,捐助單位、幫扶縣(區)及省慈善總會三方簽訂捐贈協議書,募集慈善救助款720萬元,將惠及1.2萬戶城鄉困難家庭。每個家電愛心包價值600元左右,包括電飯煲、取暖器、電風扇等小家電。救助對象為蘇北五市的12個省重點幫扶縣(區)的低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難殘疾人等家庭,每個縣(區)1000戶。
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全省各地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地區農房抗震改造。據統計,2021年,全省啟動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3617戶,截至11月底,已竣工3479戶,竣工率96%。
過去一年,江蘇完成33906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各地於2021年7月初,按要求將省定城鎮和農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和90元以上;建成100個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示範項目……一系列溫暖人心的民生舉措接連落地。
目前江蘇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部門參与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在全省推行鄉鎮(街道)“一門受理、協同辦理”運行機制,全面實施“救急難”、重殘重病“單人保”、低保緩退漸退等政策,保障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同時,江蘇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統籌調整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人均增幅4.5%左右;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全年向85.15萬人發放失業補助金26.16億元。
2021年8月1日起,江蘇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一、二、三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調整為2280元、2070元、1840元,平均增長13%以上,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居全國第四位。(記者 白雪 黃紅芳 金亦煒)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必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农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過去一年,我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放在全國全省大局中來謀划、部署和推進,持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實踐中,奮力描繪新時代“魚米之鄉”新畫卷。
產業興旺,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黃瓜播種后棚內溫度應控制在32℃左右,一般播后3天有1/3出苗,當出苗達70%時溫度要下降18℃-22℃,防止高溫竄苗。”在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黃瓜育苗基地,淮陰區首批“淮鄉人才”丁大勇等“土專家”正在為丁集鎮新瓜農們現場傳授技藝。
淮陰區副區長、區科技鎮長團團長薛艷鳳告訴記者,在壯大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丁集黃瓜等優勢主導產業過程中,淮陰區注重產業鏈發展,實施丁集黃瓜提質增效項目,建設保鮮存儲分揀包裝中心,打造果蔬生產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示範區,有效增強黃瓜產業融合發展的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以丁集鎮國家級產業強鎮建設為依託,以劉老莊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建設為重點,推動徐溜鎮金菊和淮高鎮西瓜產業發展,形成產鎮融合、產業聯動、綠色循環的農業產業集群。
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如期圓滿收官。全省254.9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8萬元以上。蘇北6個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12個重點幫扶縣區提前一年全部“摘帽”退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對江蘇來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過去一年,全省上下緊扣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堅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聚焦“特色強、鏈條強、功能強、主體強、政策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加快構建“產業結構優、質量效益高、經營主體強、技術裝備精、路徑模式新”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特色產業發展亮點紛呈。按照村級發展“一村一品”、鎮級建設產業強鎮、縣級打造產業集群的思路,跨市跨縣統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培育壯大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總數超過180個;發展“小而精、特而美”“一村一品”示範村,去年新增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0個,總數達到186個,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44個、超十億元鎮21個,總數全國第一;86個鄉村特色產品和18位能工巧匠入選全國目錄,傳統鄉村產業不斷傳承發展,產品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得到進一步挖掘。
“今年,我們將以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為重點,挖掘農業多重功能,開發鄉村多種價值,打造產業多種業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宜居宜業,
特色田園鄉村留住“詩和遠方”
深冬時節,走進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界州,只見小河穿村而過,白牆黛瓦、整齊排列的民居依河而建,河面上小橋亭廊蜿蜒伸展,盡顯江南秀麗風貌和文化底蘊……這個村,去年12月剛被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在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從試點示範轉入試點深化和面上創建,從一處“盆景”變成處處“風景”。省住建廳統計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44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現涉農縣(市、區)全覆蓋。
一筆一畫繪藍圖,一村一落皆是景。去年,我省持續開展“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活動,近千名規劃師沉到田間地頭、聆聽方言土語,深入了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摸清村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讓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規劃在江蘇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依山傍水的連片田埂、綠樹掩映的鄉間小路、風格各異的特色民宿、絡繹不絕的遊人……在規劃師的“繪製”下,曾經的“欠發達村”、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村蝶變為集農業種植、農趣體驗、濱湖休閑、浪漫度假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型社區,讓村民的家園更美麗,讓遊客在濃濃的“鄉愁”中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
美麗經濟風生水起,江蘇鄉村的“氣質”也煥然一新。行走其間,你會發現,城市與鄉村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在農村,有現代化旅遊集散中心和停車場、敞開式的村便民服務中心、設備齊全的文化禮堂。去年我省新改建道路2937公里、改造橋樑979座,新增“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3個、示範縣11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越來越多的村裡人像城裡人一樣全面享受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田園鄉村與美好生活詩意相連。
“潤物細無聲”,鄉村建設重塑的不僅是環境,還有农民的生活方式。過去一年,我省推動完善“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有機垃圾就地生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截至目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省級試點鄉鎮(街道)達151個,開展全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鄉鎮總數超過300個。
人才振興,
田間地頭成致富“夢工廠”
一團繩子、一把剪刀,不一會兒,一株普普通通的植物就變成了充滿藝術感的盆景……在沭陽縣新河鎮沙河村,李志祥一家三代人都做盆景,這幾年,李志祥把盆景製作過程“搬”到短視頻平台,受到很多網友追捧。一家人在線上線下賣盆景,年收入超百萬元。
李志祥曾在國家盆景大賽中獲評“中國盆景高級技師”,在全國首屆盆景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獎,並獲批“江蘇省鄉土人才大師示範工作室”。李志祥在為當地盆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還积極將技藝傳授給當地农民,帶動鄉親一起致富。
奮進中的江蘇鄉村,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自2019年在全國創新設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以來,我省累計評審產生4批852名像李志祥這樣的“教授級”鄉土人才,他們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釋放鄉村振興強大動能。
夯實鄉村“育才”沃土,我省各地在精準育才、精準助才上持續發力――
在宿遷,去年啟動的鄉土人才聯村強農行動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將培養鄉土人才6萬人,支持宿遷鄉村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宿遷共有582名鄉土人才取得初、中級職稱;266名鄉土人才入選省“三帶”名人、能手、新秀;15人獲得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職稱。
在揚州,“揚家匠”鄉土人才“三帶”創業園、寶應亂針綉文化產業園在內的7個“一縣一品”“三帶”創業園區,向鄉土人才提供創業輔導、項目資助、融資貸款、科技支撐、直播帶貨等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引領帶動鄉土人才投身創新創業熱潮。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青年“新農人”加入鄉村振興隊伍,成為我省田間地頭的一抹亮麗風景。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榜單中,我省1人獲評“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14人獲評“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
獲評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的泰興市張橋鎮畜牧獸醫站副站長劉凱紮根基層近12年,為1300餘個養殖戶提供專業農技支持,被養殖戶稱讚為“動物保護神”。
而這批85后、90后、00后青年先鋒的背後,還有一大群江蘇青年投身基層“大舞台”,成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身兼多個職務,最讓今年35歲的孫飛驕傲的,還是“新農人”這個身份。畢業后回鄉創業十餘載,孫飛成立泰州市姜堰區河橫村漢土家庭農場,率先探索稻田生態立體種養技術,直接帶動姜堰區6000多畝農田開展綜合種養,平均畝產值增至5000元,孫飛也因此獲評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如今,由孫飛牽頭成立的姜堰區新型青年職業农民聯合會有70多名成員,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農業品牌建設等,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時常交流協作、共同展望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記者 吳瓊 林元沁 白雪 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