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江蘇3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5% 電力大數據透視工業平穩復蘇
今天(4月18日),記者從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了解到,一季度江蘇全社會用電量176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其中,3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6.9%,較1-2月累計增速提升7.8個百分點。
用電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根據國網江蘇電力最新用電量數據統計显示,3月,隨着江蘇不斷推進智慧農業和農業生產綠色轉型,第一產業用電量增幅達19.3%。
后疫情時代,江蘇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漸恢復,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回暖至7.4%。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電力消費行業的強勢復蘇,拉動第三產業用電量完成16.6%的同比增長。
“工業電力數據是‘敏感指標’,最能反映工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3月,江蘇工業用電量42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彰顯了全省經濟活力加速釋放的強勁勢頭。”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規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謝珍建介紹。
漲勢明顯的電力之窗,透出工業的盎然“春意”。3月,江蘇13個地市中,11個地市的工業用電量增速超5.0%。連雲港和淮安兩地勢頭強勁,增速分別為70.3%和19.6%。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3月15日,作為2023年江蘇省重大項目之一的連雲港石化有限公司綠色化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全面投產,生產車間一片繁忙景象,日用電量達到近10萬千瓦時。
“有了電力的穩定支撐,我們能更好地衝刺業績。”該公司電氣負責人巴玉江頗為感慨。
一季度,連雲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用電1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7.4%,連雲港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已進入投產階段,中化國際、衛星化學等重點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成為該市工業電量增長的主要因素。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一直是江蘇工業製造業發展的航向標。“一季度,省內新能源產業鏈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產能持續擴張,整體用電量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謝珍建表示。
3月,江蘇製造業用電量35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回暖趨勢十分明顯。其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用電量同比增長66.1%,汽車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3.0%,新能源車整車製造用電量同比增長62.1%,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勢頭強勁。
連日來,常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四大工藝、兩條生產線保持連續運轉,3月用電量109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64%。隨着多個項目訂單陸續交付,企業3月實現產值36.7億元,同比增長300%。
為了更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國網江蘇電力於3月下旬正式發布了“重大項目電力服務方案”,聚焦全省220個實施項目和45個儲備項目開通電力“綠色通道”,通過進一步壓縮辦電流程、優化需求對接、加強政企聯動等,助力重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江蘇新聞廣播/劉雨薇 通訊員/黃蕾 史靜 李容剛 編輯/高若婷)
江蘇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
悅讀,打開鄉村耕讀新畫卷
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在全民閱讀熱潮中,農家書屋作為重要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不斷打開鄉村耕讀新畫卷。近年來,我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推動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的部署要求,持續推進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縣(鎮)圖書館、数字文化資源等深度融合,积極融入鄉村振興事業,農家書屋成為农民群眾的“加油站”“智慧屋”“致富屋”,鄉村振興之路書香滿溢。
書香交融泥土味,農家書屋“活”起來
3月27日下午5點多,連雲港市贛榆區柘汪鎮的“立學書房”熱鬧起來。“能給我辦張借書證嗎?”附近鄉鎮企業的職工唐榮急匆匆走到服務台前諮詢。當天中午,她在“美好柘汪”政務公眾號上得知書房開始辦理借閱業務,下班后立即趕來給孩子辦借書證。
“消息今早剛一推送,就有十多位居民來諮詢。”工作人員李珊介紹,“立學書房”緊鄰柘汪鎮最大的农民拆遷安置區,輻射人群範圍廣,實現借閱流通原本有困難,如今經過更新補充,書房藏書超萬冊,和贛榆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居民憑手機號、身份證就可辦理借閱手續。
步入江陰高新區錦隆社區的“錦繡書房”,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這裏看書是一種享受。”社區居民徐星宇每天都會步行來這裏看書、聽書。“2021年書房改造,佔地面積擴大一倍,達200平方米,擁有各類圖書萬餘冊、有聲聽書資源6000本,還會定期‘上新’。”錦隆社區黨總支書記宦華健說,書屋重新開放后成為周邊多個涉農社區居民的日常打卡點。
近年來,江蘇利用省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鄉村閱讀的支持,及時做好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和圖書補充更新工作。一批原先建在村委會樓上的書屋搬遷下樓,看得見、走得進,外觀美、功能齊,村民有了去處,閱讀有了勁頭。據了解,2022年全省農家書屋借閱總量為2244萬餘冊次。
堅持按需更新貼近農村、契合农民的書籍,為農家書屋注入新鮮“血液”。3月上旬,如皋市如城街道錢長村的農家書屋新到一批農技書。當天一大早,書屋門口就聚集了不少村民,一天下來接待40人左右。在這個“江蘇草坪第一村”,家家戶戶種草坪、栽培苗木。63歲的老黨員錢耀華手捧《盆景製作指導》告訴記者,自己打算騰出五六畝地,從草坪產業向花木盆景轉型。
讀書成日常,閱讀需求也日趨個性化。錢長村黨總支書記錢愛東是農家書屋主管人,他在書屋設置留言板,定期收集讀者的問題和需求,實現“點單上菜”。連雲港市贛榆區厲庄鎮謝湖村農家書屋管理員張東娟,藉助微信交流群,對照每個村民的興趣愛好主動推薦書籍,精準激發村民的閱讀興趣。江蘇農家書屋管理員中,還走出首屆全國“鄉村振興十大閱讀推廣人”樂華澤、全國“鄉村閱讀榜樣”蔣理等優秀代表。
目前,全省超93%的農家書屋與縣級圖書館及分館實現通借通還、資源共享。不少圖書館通過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提升農家書屋閱讀空間、為農家書屋提供“流動圖書車”等方式,深入鄉村閱讀服務,點亮鄉村文化生活。
農家書屋“小天地”,文明實踐“大舞台”
深度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盤“活”農家書屋資源。目前,江蘇85%的農家書屋已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群眾點單、書屋派單、志願者接單、圓夢銷單、群眾評單”閱讀服務模式逐步形成。各地農家書屋积極發動力量,邀請志願者團隊、公益閱讀推廣人圍繞農村生產生活,推出鄉村閱讀志願項目和常態長效志願服務。
“春雷響,萬物長,窮村變成黃金村!”在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唐王村的農家書屋,一場理論宣講熱火朝天地進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帶領村民重溫黨的二十大報告,生動的講述讓黨的創新理論與基層群眾瞬間拉近距離。江蘇各地農家書屋紛紛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力量開展理論宣講、主題教育,農家書屋志願者以村民關心關注的吃穿住行、醫療醫保、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為突破口,讓村民在家門口學黨史、悟初心,助力紅色教育落地生根。
發揮農家書屋平台媒介作用,打造“農家書屋+”模式。蘇州市吳中區天池村的竺塢山房,常年活躍着一支非遺傳承志願者服務隊,結合當地的傳統非遺硯雕文化,開展藝術展覽、非遺傳承、研學培訓等各類閱讀推廣活動。謝湖村農家書屋還將生態文明法律知識講座、林果產業知識培訓送到田間。“通過宣講和技術人員的指導,大家的種植收成高了,都說農家書屋是名副其實的‘智慧屋’‘致富屋’。”謝湖村黨總支書記賈文龍說。
充分運用農家書屋服務“一老一小”,提升千家萬戶的獲得感幸福感。柘汪鎮響石村農家書屋與鎮“柘里友愛”志願服務隊一同打造“傍晚課堂”,定期邀請專業心理教師開設心理疏導課,為孩子們營造幸福童年。蘇州市吳中區莫舍社區的“拾穗書房”將閱讀活動與紅色教育、民俗傳承、老年文娛等相結合,打造“莫舍茶館故事”“舌尖上的莫舍”“銀齡智治”等招牌項目。莫舍社區書記陸麗華告訴記者:“社區老人每天都報名擔任書屋志願者,有所樂、有所學,更有所為!”
“屋”盡其用,共建、共享、共進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農家書屋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如皋市丁堰鎮三橋社區依託農家書屋開展親子閱讀、家風家訓傳承、黨員直播帶貨等活動,讓當地三峽移民更好地融入社區大家庭。蘇州市吳中區�f直鎮的農家書屋化身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吸引古鎮居民身體力行傳承文化,“我在家鄉講國寶”“我在家鄉講古橋”等公益活動形成品牌口碑。
閱讀聽書“e”起來,農家書屋上“雲端”
從看書到讀屏,從文字到圖像,数字閱讀愈發呈現深入、立體的發展態勢。自2020年4月上線以來,“江蘇省数字農家書屋”平台在實現線上閱讀、數據管理、智能推送等功能之外深化創新服務,积極打造“雲課堂”模式,通過視頻會議、在線直播等形式宣講宣教、傳遞新知。“平台整合1萬多種圖書、300多種期刊報紙、2000小時音視頻資源,定期播講黨的創新理論,黨史學習、科普新知、健康養生等主題的直播錄播課程和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課程,受到农民朋友的廣泛歡迎。”省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平台註冊620餘萬人、累計使用7100萬人次、微信關注45萬人,日活達7.9萬人次。2022年開展的“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青少年閱讀實踐活動,通過数字農家書屋平台廣而告之,共收到徵文、繪畫等作品11萬餘件。
除了在線閱讀,各地還廣泛開展“碼”上閱讀、“掃碼聽書”、雲直播、雲講座等活動,讓数字資源為農家書屋注入閱讀新能量。“我把电子書屋的二維碼保存到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看書。”在如皋市如城街道仙鶴社區的農家書屋,居民嚴娟亮出手機對着数字閱讀器上的二維碼掃了一下,把讀得意猶未盡的一本歷史書籍輕鬆“帶走”。南京市溧水區蒲塘社區農家書屋創新推出“碼上學”學習教育,村民只要點擊鏈接或掃碼,即可收看黨史故事、紅色經典和“家門口”蒲塘古橋的歷史故事。謝湖村農家書屋的“有聲圖書館”,15個二維碼分別對應黨建政務、親子教育、生活科普等類別欄目,村民可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全省越來越多的農家書屋在藏書、閱讀、分享區之外增設掃碼聽書區域,各類数字化閱讀設施一應俱全,“智能化”“沉浸式”環境讓許多村民翻開書卷、愛上閱讀。
在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的同時,各地農家書屋在閱讀基礎設施、圖書種類質量、数字化程度、閱讀活動開展等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有的地方書屋作用發揮不夠、書屋使用程度不高、書屋管理員專業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江蘇各地將以農家書屋為主陣地,舉辦第十三屆江蘇农民讀書節暨農家書屋萬場主題閱讀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推動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促進鄉風更加文明,助力农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記者 吳雨陽)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18日电(魏淑妮)“找了一根木棍,我就冲了过去,根本来不及多想。”菜鸟快递小哥张强回忆救助落水者的情景时说。近日,苏州群星苑小区附近一位钓鱼爱好者不慎落水,正在揽收快递的张强发现情况后,立即寻找工具展开救援,经过多人合力成功把落水者救上岸。
张强是菜鸟苏州独墅湖站的一名快递员。3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张强从群星苑三区客户家中取件后,把货物装车。这时隐约听到小区围栏外有呼救声,张强没多想,迅速翻过小区围栏,只见围栏旁的河中有一名中年男子在挣扎着喊“救命”。张强从河边找到一根竹竿,伸向河中的男子,尝试拉着他向岸边靠近,眼看快成功时竹竿却拉断了。张强大声呼喊求救,正好两名施工人员路过,听到呼喊赶来一起救人。三人齐心全力,两人拉着落水者的胳膊、一人拉着落水者的腿,才把人救到岸上。确认落水者无大碍后,张强就返回小区,回到站点继续工作。
事后张强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和别人说。直到十多天后,派出所联系站点寻找救人勇士,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完)
中新网江苏新闻4月18日电(曹志成 卓浩)为进一步拓展应届毕业生求职渠道,提升学生求职技能,4月15日至16日,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华为生态企业等20余家企业走进校园,举办“逐梦青春 就在宿院”招聘会,共提供700多个优质岗位。
面试模拟现场。卓浩 摄
活动期间,为建好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室,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明确职业规划,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聘请华为培训认证部院校业务解决方案经理孙婷婷、浙江华为就业总监刘宇、浙江华为就业生态经理季小喻担任“一‘职’为你就业工作室”校外就业导师。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还举办了“点亮求职生涯 成就精彩人生”面试模拟,其中HR面试环节由孙婷婷经理、季小喻经理担任面试官,专业面试环节由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位系主任担任面试官,刘宇总监进行现场点评指导。
“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与华为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鸿蒙、�N腾、鲲鹏等技术高度契合。”刘宇总监表示,以本次合作为新的起点,双方将在人才培养、面试技巧提升、推进学生就业等领域努力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完)
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18日電(周建琳)“這又是一個因蘇州的樣子與性格而生成的展覽。蘇州是水鄉,橋則是一段戀情,苦等了三年,歷經風雨,化為心中的虹。”這是北京畫院院長、策展人吳洪亮對“虹――來自橋的世界”當代藝術展的評價。
“虹――來自橋的世界”當代藝術展海報
4月15日,“虹――來自橋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亮相金雞湖美術館,展期延續至6月25日。作為第六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三大主題展之一,“虹――來自橋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以“橋”為線索,集結了39位藝術家的百餘件作品。展覽從“橋”的概念出發,融合不同的創作媒介,探討中國文化里“橋”的多重審美趣味和文化內涵。
踏入展廳,楊明義的《橋之鄉》映入眼帘。楊明義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蘇州人,是一位傾情於橋的藝術家,將他的“橋”放在第一展廳,無疑是對蘇州橋的致敬。在中國文化里,橋有多重審美趣味,展覽創新展示方式,觀眾掃描牆上的二維碼現場可以聆聽楓橋夜泊的愁吟。“‘虹’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意象里常常是吉祥美好的象徵,同時也被視為溝通人與神、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吳洪亮寫道。
中國自古就有很多獨特的橋樑建造方式,譬如《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運用的是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如今,中國的橋樑建造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突破各種環境和技術的難題,建成了世界上最長、最高、最具創新性的橋樑。建築師張永和的吉首美術館就是一座如獨一無二的“橋”美術館。
放眼全球,橋在不同的文明中都是共通的元素,它的形制在世界各地呈現出驚人的相似,且在多種文化中具有溝通與交流的象徵意義。費俊早在2019年便與蘇州結下緣份。那時,他將蘇州的橋以虛擬現實的方式搬運到了威尼斯,分佈在威尼斯的水城之上,而這一次他將威尼斯的橋帶回了蘇州,觀眾通過掃描投影中威尼斯的橋樑便可以看到蘇州那座相似的橋,遠隔萬里,遙遙呼應。
置身於展館中,可見AI已經進入到藝術領域。陳抱陽,一位懂人工智能的藝術思想家,他的作品《我在彼岸等你》催生出一種特有的、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充滿戲劇性張力與詩意化表達的藝術風格。正如吳洪亮所言,人類社會的溝通也已經極大地超越了物理環境限制,虛擬的網絡空間不斷在全球建造起新的“橋樑”。
從物理空間到精神理念,從現實場景到虛擬世界……展覽從“虹橋”的漫想開始延伸,以園林中題景的方式自由地在八處位置點出策展的構思和作品的意境。
“我很感謝蘇州、感謝蘇州工業園區,能夠讓各種各樣的作品以獨特的性格出現。通過這樣一種集聚,我們可以在差異中尋求聯繫、創造連接,而每一種差異又可以如彩虹的色彩一樣各自分明,自由存在。”吳洪亮期望以藝術的方式跨界建構更多的“虹橋”。(完)
4月17日,江蘇儀征舉辦“綠楊春早”茶文化經貿旅遊節,現場向優秀“招商大使”頒獎。儀征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18日電(記者 崔佳明)4月17日,江蘇儀征舉辦“綠楊春早”茶文化經貿旅遊節,海內外客商歡聚揚子江畔,共話未來,共謀發展。
從2005年起,儀征市連續17年主辦了“中國儀征綠楊春早茶文化節”,推動綠楊春茶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至目前,儀征現有可採茶恭弘=叶 恭弘面積3.5萬畝,年產綠楊春茶500多噸,年產值超過5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茶產業已成為儀征市農業的主導性產業、衍生性源頭產業。
儀征市委書記孫建年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說,今年,儀征把茶文化節拓展為茶文化經貿旅遊節,就是要以茶會友,架好“友誼橋”;以茶為媒,打好“文化牌”;以茶搭台,唱好“經貿戲”;以茶興業,走好“發展路”。
據了解,近年來,儀征市初步構建了汽車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大數據和文旅文創兩大新興產業,以及高端裝備、高端紡織、臨江重工、綠色食品四大特色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2022年儀征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大關,躋身縣域“千億俱樂部”。
孫建年表示,“堅定不移抓項目、育產業,奮力爭當跨江融合發展先行區,將儀征打造為南京都市圈先進製造業新高地、長三角重要的文旅文創新高地和華東地區有影響的大數據產業新高地。”
開幕式上,儀征舉行了優秀“招商大使”、名茶評比及手工制茶大賽頒獎暨2023年“招商大使”聘任儀式。總投資103.55億元的30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眾多領域。
“衷心希望各位招商大使能幫助推介儀征、宣傳儀征,各位企業家能選擇儀征、投資儀征,儀征將始終秉持尊商重商親商理念,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務實的姿態做好服務工作。”孫建年說。(完)
我省多地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新“解法”――
多元修復護“青綠”
近日,在南通市海門區余東鎮土地堂村,4家企業賠償義務人揮動鐵鍬,種下一株株新苗,以參与植樹造林的志願服務方式折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由省生態環境廳等16個部門出台的《關於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稱《意見》)近日正式實施,全面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意見》亮點之一是:鼓勵多樣化的賠償與修復方式,增強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江蘇在修復方面有哪些多元“解法”?如何讓“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理念深入人心?記者進行了採訪。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
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崑山某紙塑公司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有機溶劑(經鑒定系危險廢物),以每桶300元至700元不等的價格,交由無回收、運輸、處置危險廢物資質的個人進行非法處置,共計253噸。經查,大部分廢有機溶劑被傾倒至雨水、污水窨井內,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經第三方評估,該案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費用合計525.45萬元。
經過相關部門的多次協商,該公司主動提出以貨幣形式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願意承擔本案環境污染應急處置的全部費用。最終,該公司除承擔全部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用外,還主動承擔崑山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基地(高新區玉湖公園)環境警示教育宣傳費用39萬元。
這是江蘇省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之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為基本原則,以及時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為重點,是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有效手段,是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堅實制度保障。
《民法典》第七章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
“《民法典》明確了生態環境損害的民事責任。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際上是為大自然‘發聲’,好比一個人如果打傷了別人要賠償,現在損害了環境也要賠償。”省生態環境廳法規標準與科技處副處長李纓說。
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全國試行。江蘇先行先試,構建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1+7+1”制度體系。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3767件,涉案總金額11.32億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各項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那麼,損害如何擔責?記者了解,一般是先評估,再通過磋商確定賠償方式。可以委託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鑒定評估報告,或採用委託專家評估的方式,出具專家意見,或根據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文書、監測報告等資料,由相關部門或機構作出綜合認定。
此次出台的《意見》,首次提出對損害事實簡單、責任認定無爭議、損害較小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我們在評估中有一個‘友好’的提醒條款,就是當初步調查以後,發現評估費用很高,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金額比較少,可能會出現倒掛情況,此時就會提醒義務人是否要啟動簡易程序。”李纓說。
因地制宜,生態修復
春雨綿綿,記者來到南京八卦洲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只見數千棵中山杉綠恭弘=叶 恭弘隨風搖曳,江面偶有群鳥翩飛,一幅生態和諧的自然畫卷映入眼帘。“以前這裡是一個造船廠,站在這裡是看不到長江的。如今,這裏已成為一個濱江濕地公園。”棲霞生態環境局法規科科長臧秀榮見證着基地一點一滴的變化。
八卦洲生態修復基地是南京市棲霞區利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項資金打造的首個市級生態修復基地。為展現長江生態岸線應有風貌,棲霞區對藍�N船廠舊址進行生態修復。2021年5月,該項目被列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首批市級生態修復基地名單。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現在不再是‘一罰了之’,除了行政處罰外,當事者要承擔起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的責任。”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法規標準處副處長季虹�Z說,早在2020年,《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施辦法(試行)》就已出台,要求強化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去年,南京發布第二批生態修復基地名單,在雨花三橋濕地、八卦洲修復基地的基礎上,打造新濟洲、綠水灣、龍袍濕地等修復基地,形成長江生態修復基地之鏈。
省生態環境廳法規標準與科技處處長劉曉蕾介紹,截至目前,全省累計辦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2683件,其中已開展修復1310件,涉案金額4.56億元。我省多地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方面,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探索。
在常州市新北區奔牛鎮,隨着15台便民新能源充電樁投入使用,常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示範項目正式落地。2021年,常州市有三家企業違規排放污染物,造成了環境污染,當地生態環境局對三家企業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及時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去年7月,常州市新北生態環境局、奔牛鎮政府與這三家企業達成磋商協議,決定實施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項目,投資8.5萬元,建設便民新能源充電樁。
新能源產業是常州的優勢產業,但部分地區充電樁的覆蓋面需要提升。“通過建設新能源充電樁的方式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既符合常州的實際情況,又能夠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效果。”常州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處處長王�Z說,“我們通過後台,可以了解到充電樁的使用情況,換算出碳減排量,進一步減少環境污染。”
“過去不少老百姓認為企業造成污染,因此‘不待見’企業。現在,企業用賠償資金為老百姓建一些充電樁,既可以修復自身造成的污染,同時又把生態修復的實惠切切實實地還給老百姓,老百姓的評價非常高,企業也很樂意去做。”王�Z說。
修復是“綠色”的,也是有溫度的。面臨賠償義務人,特別是小微企業或者個人賠償能力不足的情況,常州市天寧生態環境局和天寧檢察院率先制定生態公益崗位勞務代償機制,通過公益行動抵扣相應賠償款項,變“污染者”為“守護者”;南通市海門生態環境局印發《關於生態環境損害勞務代償的暫行辦法》,先後組織41家企業開展綠化清理等各類勞務代償志願服務活動。
補植復綠,“植”下理念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以佔全國1.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人多地少、資源缺乏、環境容量小。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企業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仍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如何讓這一制度深入人心?
在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環境損害賠償示範基地,記者看到了一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證書》和117棵水杉樹,既詮釋了修復效果的可視化宣傳,也是我省“補植復綠”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項普法活動的一個縮影。
“我們公司之前對環保認識不足,出現了一點情況,我們願意承擔因自身環境違法行為對環境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開展‘補植復綠’異地替代修復工作。”3月11日一早,京杭大運河河畔,高郵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說。據悉,該公司單位印刷工序揮發性有機廢物的收集管道未密閉,由於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較短、產能較低,經評估該單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數額為6540元,經磋商確定以“補植復綠”的方式異地修復。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意義在於讓企業正確認識到‘環境有價、損害賠償’,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揚州市高郵生態環境局局長傅陽表示,“我們將種植地址定在京杭大運河河畔,也是希望將企業從‘污染者’轉變為‘守護者’,用兩岸‘綠色’點綴運河沿線,推進運河廊道綠化進程。”
挖坑、放苗、埋土,春日暖陽下,在常州市卜弋中心幼兒園裡,一棵棵樹苗被小朋友們種下,他們正在上一堂不一樣的“植樹課”:這些樹苗,都來自某企業的“賠償”。
前不久,常州市鐘樓生態環境局對常州市某塗料公司大氣超標排放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並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經專家評估確定損害賠償金額后,生態環境部門與企業磋商后決定以“補植復綠”的方式進行賠償,企業採購了萬餘元樹苗,修復受損環境。“通過此次生態修復,上了一次生動的生態文明教育課,對此次大氣超標排放造成的環境損害深表歉意,今後將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投入,加強環境管理,守護綠水青山。”該企業負責人說。
守得綠水青山,護得河清海晏。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堅持“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繼續探索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修復方式。鼓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清潔生產、碳匯購買、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相融合,創新性引導賠償義務人優先開展實際修復或替代修復,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產生“看得見”的影響力。(記者 許海燕 姚政宇)
太湖治理成效如何,水質是否根本改善,一直是全社會觀察、評判江蘇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窗口。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專門詢問了太湖治理情況。今年是《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施行15周年,日前,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赴蘇州、無錫、常州、丹陽開展執法檢查,讓少數浮於表面的問題進一步“浮出水面”,找准癥結、給出方案,從而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
驅車環長盪湖,野鴨撲水、白鷺振翅的場景隨處可見;漫步貢湖灣濕地公園棧道,腳邊水上森林與水下森林同呼吸;在無錫沙渚飲用水源地,“水陸空天”立體監測預警體系正為太湖保駕護航……
近年來,在環太湖地區人口大增、取水量大增的前提下,太湖湖體水質持續改善,連續15年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兩個確保”。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與此同時,有的地方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有的支流支浜水質黑臭,有的地區污水管網建設明顯滯后,有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存在着空轉現象……藍藻防治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任重道遠。
結構調整、控源截污
記者跟隨執法檢查組採訪得知,總磷、總氮是當前制約太湖水質改善的最大“瓶頸”,亟需把內源減負與外源減排擺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推進。
一方面,太湖流域仍是電鍍、印染等高污染產業的重要集聚區,不少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還不高。例如,在丹陽市電鍍(整治)環保園區,市內現有45家電鍍企業實現了集中入園,建成了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三級防控體系。但執法檢查組成員詢問后發現,企業仍集中在中低端水平,產業結構和治理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蘇州市相城區黃橋鎮,過去散亂低的黃橋電鍍園,轉型成為高大上的蘇州智能製造服務產業園
“工業方面,檢查的幾個地方都提到了集成園區,從而實現產能的提升、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污染物的下降。”省人大環資城建委副主任委員楊永康認為,可借鑒先進地區做法,依法關閉低質低效企業或將其搬遷至合規工業園等,“目前紹興印染行業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好的辦法,要求2000噸排水量以上的企業才能入園,在園外的企業每年綜合考評,末位淘汰兩家;同時,對園區企業採取實時在線監控,倒逼企業減排。”
常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武進分局高新區環保所副所長虞振興針對部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在企業自主驗收過程中弄虛作假的行為,建議條例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完善:“《條例》第三十條對污染防治設施的設計、施工單位有禁止性的規定,建議下一步修訂法律時,可以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作出相關規定,有效規範第三方市場;此外,在目前排污許可制度全面實施的基礎上,可以根據現有排污許可的數據,逐步推廣排污權交易,從而更有效地提升企業對環境指標改造提升的积極性。”
另一方面,城鄉生活污水、農業面源等同樣是重點污染源。在江蘇金壇数字化漁場,一個佔地30多畝的“凈水器”利用沉澱池、曝氣凈化池、碎石床濕地、集水池四個大池塘,可實現養殖尾水處理凈化后100%內部循環使用。執法檢查組表示,類似經驗可以借鑒推廣。
岸上的“病根”要斬,水中的污染也要管,藍藻打撈處置長效工作機制、禁捕退捕、涵養水體……一系列修復和治理項目從未懈怠,不過,執法檢查后發現,還有不少提升的空間。
多元修復、固本正源
當前,治太工程已經邁入新的歷史階段,在地方政府基本完成了對入湖排污源的整治后,其重點落在有效利用生態的自然修復功能,以及進行更大範圍和力度的清淤工作。
“當前,生態修復、退漁還湖、人工濕地等措施正幫助太湖實現生態修復,對污染物削減績效的考評,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點。”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柳燕說,種植香蒲、菖蒲等水草是目前防治太湖水污染最為生態的“自然療法”,但需注意污染防治的“盆景化”,要進一步擴大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規模,穩妥推進“生態島”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水下森林”建設試點。
太湖清淤,有利於削減湖體氮磷濃度,特別是近岸應急清淤對抑制藍藻水華和湖泛發生有重要作用。隨着時間推移,執法檢查組成員還關注到了淤泥的出路問題。對此,無錫市政府副市長馬良說,設立省級太湖清淤專項資金或在省級治太資金中給予太湖清淤專項安排,對水質敏感區域定期開展淤積情況調查和生態(應急)清淤工作,支持地方開展清淤淤泥固化構築湖濱濕地帶試點工作。“眼下,我們正在梅梁湖建設一塊55萬方的濕地,一是解決淤泥的出路問題,其次幫助湖泊提升自凈能力。”
協同發力、全域思維
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常州,東近蘇州,涉及太湖、太浦河,以及上海元盪、澱山湖等,是長三角共同的“大水缸”。治太需要決心,更要耐心和系統性思維。省人大環資城建委副主任委員楊永康形容,要處理好幾組關係:“首先是監測與協作。現有監測站點積攢了大量數據,如何用好這些數據,並實現互通共享?以及取水與補水的問題。當前,從太湖取水的量越來越大,取出去是好水,進來的水因標準不盡相同,給太湖綜合治理帶來不小的壓力,此外還有聯防與補償的問題。”
多地負責人不約而同地建議,充分運用長三角一體化平台,開展大規模調水對太湖生態環境演變和太湖生態風險的評估分析,統籌優化全流域水資源分配和利用。“建議省級層面加強與上海、浙江和水利部、生態環境部的對接溝通,開展大規模調水對太湖生態環境演變和太湖生態風險的評估分析,統籌優化全流域水資源分配和利用;建議省級層面加強對接,在推進示範區建設工作中,加快推進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儘快落地實施。”
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負責人表示,《條例》圍繞精準治太、科學治太、依法治太,作出較為系統的規定,有的還比較具體細緻。流域各地要逐條對照檢查落實情況,讓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聚焦關鍵領域,抓住產業綠色轉型、控源減污、生態修復、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四個關鍵”,進一步加強各方協作,紮實做好問題整改,把執法檢查成果轉化為太湖治理的實際成效。
(江蘇新聞廣播/劉正則 丁鳳雲 編輯/汪澤)
我省以沉浸式活動大力推進家庭助廉
以清廉家風涵養新風正氣
“一把‘二五珠’式的老算盤,在我家祖孫三代人手中接力,傳承着我們的清正家風”“父親叮囑我,踏上工作崗位也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那就問心無愧”“祖父的兩袖清風、爺爺的對黨忠誠、母親的敬業奉獻,優良家風時刻提醒我和愛人要以廉立家,為女兒樹立良好榜樣”……日前,省婦聯和省紀委監委宣傳部在鹽城東台聯合舉辦清廉家風故事分享會,一個個愛崗敬業、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家風故事,讓在場聆聽的領導幹部為之動容、深受教育。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正則民風淳、政風清、黨風端。近年來,全省婦聯繫統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相關要求部署,在各級紀委監委的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聚焦黨員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群體,將家庭作為廉政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拒腐防變的重要防線,創新性地開展家庭助廉活動,為促進黨員幹部廉潔勤政,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作出了努力和探索。鹽城就是我省深入推動清廉家風建設的生動縮影。
典型選樹、家風宣講、藝術創編……在東台市梁垛鎮臨塔村,處處可見孝賢文化的浸潤,優良家風的傳承發揚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以家促廉、家庭助廉”工作品牌。在婦女兒童之家和“三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範社區,廉潔文化宣傳標語無處不在,廉潔元素融入家家戶戶“美麗庭院”創建中。“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在孝賢館家風教育基地,場館內關於“尊老敬老”“道德講堂”“家庭風尚”“最美巾幗”的介紹敘述着臨塔村一脈相承的家風文化,孩童們在場館花園中製作“廉文化”手工製品,讓廣大幹群沉浸式接受教育熏陶。
涵養好家風,需要打造看得見、摸得着的陣地場所。在東台市圖書館的一樓核心區,“清風書苑”正建在此處,800多平方米的閱覽區內,分設“清風講壇”“時光隧道”“步步生廉”等多個廉潔“打卡點”,並提供千餘冊紀法、廉政書籍供市民免費閱讀。“我們积極探索‘文廉融合’,利用東台市圖書館人流密集、文化集聚等有利條件,打造‘文韻蓮心’書香‘廉’文化品牌,發揮沉浸式清正家風教育功效,並通過舉辦定期活動和文廉產品展示,將‘廉’文化送到大眾身邊。”東台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沉浸式聆聽清廉家風故事後,東台市婦聯副主席鄭嫻說,我們將躬身篤行好家風,推動風清氣正從“家”出發,做清廉家風建設的表率,充分發揮家庭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清廉家風涵養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鹽城將馳而不息推進清廉家風建設,把家庭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落細落實的重要載體,把廉潔從政要求和良好家風家教理念具體生動地呈現出來,使家庭成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強認同,將拒腐防變的防線前移到家庭,促進家庭和睦、事業發展。”鹽城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璐說。
省婦聯一級巡視員沈梅說,我們要從家風故事中獲得啟發、從典型事迹中汲取養分,同做清廉家風的踐行者、傳承者,共做廉潔文化的倡導者、傳播者,帶動更多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爭做勤廉典範,助推全社會形成崇廉尚潔、風清氣正的良好風尚。(記者 徐睿翔)
15分鐘,為社區煙火氣畫一個“圈”
――“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系列報道之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按普通人的正常步速,1公里大約需要步行15分鐘。在居住地附近、以1公里為半徑的圈子里,是否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群眾生活品質的高低。當下,江蘇各地正以15分鐘為刻度,大力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5分鐘醫保服務圈、完整社區等,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供給。
【一線探源】
15分鐘便民生活圈:人間煙火在身邊
4月8日,周六,天氣晴,27歲的南京女孩史潔睡醒后,悠閑地走出文體西村小區。她先到網紅奶茶店取了提前在手機下單的飲料,然後到砂鍋店點了牛肉砂鍋。餐后,她走進旁邊的南湖公園賞花,逛完公園又去“南湖咖啡廳”喝咖啡。
南湖片區是南京最早的集中式居住片區,曾經街巷繁華,後來設施逐漸老舊。2021年9月,建鄴區啟動“南湖記憶”更新項目,對南湖東路沿線進行“微改造”,不僅修葺街巷,還復刻上世紀80年代場景,吸引不少網紅店入駐。
今年1月,“南湖記憶”二期開街,沿街店鋪店招和立面的年代感十足。更讓周邊居民滿意的是,二期項目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概念,多業態集聚形成社區商圈。史潔說:“這裏的房子都是‘老破小’,很多朋友看不上,但我卻看中這裏生活便利、交通便利、煙火氣息濃厚。住在這裏,幸福指數很高。”
史潔所在的莫愁湖街道文體社區不僅生活便利,還有着溫暖的鄰里氛圍。社區打造的“文體益家工作站”,每天有面向社區困難群體的無償便民服務,周一縫補、周二理髮、周三維修、周四修鞋、周五法律諮詢。社區黨委書記蔡瑛瑛說,工作站里有14個志願者小分隊,每個小分隊都由居民自發組成。銀髮互助隊結對關懷32名獨居、空巢老人,義務輔導隊的南京大學研究生幫助轄區困境兒童,家政服務隊為居民免費維修小家電,老黨員們帶領青少年志願服務隊參与垃圾分類、河道巡查等志願服務,巧手織娘給高齡老人送去暖心關懷……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切實感到幸福、安全、滿足。
打造完整社區:“小修小補”回歸百姓生活
3月21日上午,蘇州崑山中華園西村廣場,從甘肅遠道而來的龔女士提着大包小包在等朋友。“我準備在崑山找工作,朋友說這裏好租房,生活很方便。”她說。
中華園西村所處的中華園街區形成於2000年,是支持崑山綜合保稅區建成的集中安置片區,街區常住人口33662人,外來人口佔比達81.8%,是很多“昆漂”落腳的“第一站”。
聚焦街區特殊的人口結構與發展訴求,崑山推動該片區綜合更新,以中華園北村、中華園西村、中華園東村3個老舊小區改造為切入點,統籌中華園街區社區中心改擴建工程、街區周邊景觀提升工程等多項工作,營造更優的人居環境、生活品質。
記者一走進中華園西村,便看到一處有“縫縫補補”標牌的便民服務點,店內不時傳出修補敲打聲。“可以配鑰匙、修自行車、修箱包輪子、修鞋子、修傘,很多居民過來。”沈師傅說。
“更新中,我們強調以人的需求為核心。”崑山市住建局副局長潘志勇說,街區內部挖潛增效,通過改造擴建將社區用房從3300平方米增至1.5萬平方米,可滿足文體活動設施、商業服務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設施空間需求,並提供修鞋、縫紉等便民服務。街區外部同步開展環境整治、公園建設、停車整治、菜場更新改造,並新建中小學校、幼兒園、公共廁所,滿足居民生活需求。
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崑山分公司總規劃師倪冶,是參与更新的“社區規劃師”。他告訴記者,做規劃時他們多方調研,根據人群需求精準施策。眼下,片區各類更新已基本完成,新建文教體衛配套設施逐步投用,社區用房活化使用正在推進,後續將打造日間照料中心、紅白喜事活動場所等,推動社區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打造完整社區。
15分鐘醫保服務圈:足不出村辦醫保
3月21日,南京溧水區晶橋鎮邰村村民老周拿着一疊材料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幫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周楠辦理轉醫保手續。“村裡有了辦事窗口,不用跑15公里到鎮上去了。”老周滿意地說。
老周要幫兒子辦的“轉醫保”,是將周楠原先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轉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邰村的醫保專員梅燕萍告訴他,只要證件齊全就能辦。去年下半年,晶橋鎮將部分醫保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至鎮、村兩級辦理,實現了醫保政務服務“就近辦”。
邰村有3000多名村民,是距離晶橋鎮最遠的一個村。村裡老人和婦女、兒童多,他們使用智能手機不熟練,對現場辦理醫保事務的需求很大。去年,晶橋鎮大力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將醫保服務事項入駐基層便民服務機構辦理,打造網格化服務網點。該鎮建成12個村(社區)醫保服務站,為村民就近辦理醫保事務提供便利。
晶橋鎮社保中心主任陳萬雲說,對於習慣在手機端辦理政務的年輕人,該鎮把醫保服務送到他們的“掌心、指尖”。每個村都有村民微信群,社保專員會在群里宣傳如何操作“我的南京”“江蘇政務服務網”“智慧溧水”等線上平台,實現“不見面”辦理醫保事務。
【奮進實踐】
15分鐘的“圈”,標示時間尺度,更體現城市治理的溫度、美好生活的刻度。
省住建廳設計處處長何伶俊說,我省要求各地圍繞環境提升和文教體衛等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通過設置物流快遞、垃圾分類、充電樁、體育健身、停車等設施,提升居住社區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支持老舊小區“15分鐘生活圈”內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整理騰退出的土地,優先用於教育、醫療衛生、托育、養老等設施,打造完整社區,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
“建設完整社區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對於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何伶俊說,我省選取一批基礎條件紮實、發展前景良好的社區,開展完整社區試點建設。目前,南京、常州、南通、鹽城、揚州已制定市級完整社區建設工作方案,全省50多個社區已制定試點工作方案。
何伶俊介紹,完整社區建設是直接涉及群眾利益的民生工程,省住建廳將引導各地加強全過程技術服務,鼓勵公眾參与,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与建設;指導各地加強社區智慧化管理,促進社區自治能力和水平提升;把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範疇,理順管理養護機制,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她告訴記者,各地正在開展探索,如南通市今年將構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与的“四位一體”議事平台,豐富群眾參与、評價、反饋方式,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揚州市將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鼓勵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台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社區管理相關平台相銜接。(記者 白雪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