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曲藝表演。揚州運河大劇院供圖
中新網江蘇新聞1月21日電 (王冠玉)今年春節期間正月初一至初五(1月22日至26日),揚州運河大劇院開展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活動期間,各派藝術家們將齊聚運河大劇院,為廣大市民獻上連續五日的民俗文化展演,傳遞最具“揚氣”的人情味、煙火味和年味。
據介紹,大年初一13:20-14:10,明月湖北側運河大劇院親水平台舉辦民俗踩街、木偶巡遊活動;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三10:30-11:30,明月湖北側運河大劇院親水平台舉行曲藝、揚劇、木偶節目匯演。
大年初四14:00-15:30,中篇揚州曲藝《大河向北》將在運河大劇院曲藝廳演出。該劇以江蘇引江水利樞紐20世紀60年代初期開工建設、80年代中期發展直至新時代新作為的難忘歷程為題材,以一家祖孫三代“引江人”為脈絡,以長江和大運河文化為載體,還原講述引江濟淮滋養億萬華夏兒女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大年初五下午14:00-15:30,揚州曲藝專場《揚州之春》將在運河大劇院曲藝廳播出。專場節目包括彈詞《綠楊芳菲》《啼笑因緣・胭脂印》、評話《草船借箭》等曲藝形式,彙集藝術表現力強、曲種特點鮮明、生活氣息濃郁、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節目,讓人會心開懷,感受揚州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揚州運河大劇院還將結合兔年生肖動畫設計,除夕至元宵節期間,每晚在世界級燈光秀幕牆上亮相時尚光影秀,以瑰麗斑斕的景象變化,為市民送上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用光影“地標”扮靚喜慶之夜。(完)
中新社南京1月20日電 (記者 楊顏慈)中新社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大地一派喜氣洋洋迎接新春佳節之際,群星也在浩瀚天宇開啟“新春派對”,送上來自外太空的節禮。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近期入夜后,正南方頭頂的天空有三顆一字排開、距離相等、亮度相近的星星。天文學上,三星即是指獵戶座腰帶部位的參宿一、參宿二和參宿三,在中國古代又被叫作“參”星。
王科超稱,民間有“三星正南,就要過年”的說法。這三顆星星被稱為福星、祿星和壽星,分別寓意着“吉祥幸福、財源廣進、健康長壽”。
萬家燈火團圓時,天宇也迎來熱鬧的“群星派對”。從農曆大年初二至元宵節可見“五星並見”。在位置順序上,四顆行星從西向東依次是土星、金星、木星、火星,月亮的位置則變化較大。犹如五星在新年伊始攜五福臨門。
今年的新春還將迎來萬年等一“彗”:編號為C/2022 E3(ZTF)的彗星正飛經地球,漸入觀賞佳期。
王科超介紹,C/2022 E3彗星是2022年3月天文學家利用茲威基暫現源觀測站的寬視場測量相機發現的。對地球上的人們來說,該彗星時隔五萬年於2023年再臨地球,可謂萬年等一“彗”。本月底,這顆彗星漸漸進入“高光時刻”。春節期間,公眾不妨嘗試接收這位神秘“天外來客”帶來的“新年禮物”。
據天文測算,該彗星升起的時間將越來越早,天亮時地平高度不斷提升。到1月下旬,由於彗星已經移動到北天極附近,北半球地區將會迎來絕佳觀測窗口,且緯度越高,觀賞條件越好。對於中國北方地區來說,彗星整夜不落,閃亮耀目。在天文晨光始時,觀測的條件將達到最好。
專家稱,對於公眾來說,受天氣條件等因素制約,用肉眼觀測有一定難度,建議用專業攝影設備或天文器材來捕捉這顆五萬年一遇的彗星,為新歲帶來“星”彩頭。(完)
江蘇疾控發布春節健康提醒:戴口罩 勤洗手 少聚集
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外出旅行少不了,江蘇疾控也發布了春節健康提醒: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祝大家過個健康吉祥年!
春節期間,“陽過”是不是可以摘口罩呢?江蘇省疾控中心急傳所副所長鬍建利表示,已經感染和尚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都需要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這樣不僅可以預防新冠感染,還可以預防其他呼吸道的感染。
冬春季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個人防護莫降級,以免剛“陽康”又感染其他疾病。出入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場所,堅持戴好口罩依舊重要。胡建利介紹,季節性流感易與我們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如果大家在冬春季出現發熱,建議大家對症治療,如果出現嚴重癥狀 ,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每年春節期間,都是腸胃疾病高發期,連續吃大魚大肉和腌制食品,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過年大家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控制食量。
此外,假期聚餐增多,有條件的話,建議大家使用公勺公筷。同時,冬春季也是諾如病毒腸炎的高發季節。預防諾如病毒,特別是飯前便后要洗手,盡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的海鮮 肉類,吃水果清洗削皮,飲用水喝開水。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湯安佶 編輯/許婷)
春節假期 江蘇各地推出3100多項文旅休閑活動 多地送出優惠大禮包
春節假期,江蘇全省各地景區推出精彩文旅活動,涵蓋登高祈福、新春燈會、非遺美食節等各類活動。同時,為促進文旅復蘇,蘇州、揚州、無錫等城市均已宣布,春節假期國有A級景區免費開放。
春節假期,無錫梅園景區的蠟梅全面盛放,而且,氣勢磅礴的安塞鼓表演即將登場,為遊客送上火熱中國年。梅園景區朱圳英介紹,這是梅園景區首次邀請來自延安的腰鼓隊,預計表演者超過20名,場面將非常壯觀,讓遊客到梅園景區感受喜慶的節日氛圍。
除了“非遺”表演,梅園景區以“惠山泥人”為文化基底,新增兩處網紅打卡地,講好無錫故事。同時,“佛旅融合”集五福活動會在春節假期繼續開展,市民遊客可以跟着“財神爺”一起“走福路”“貼福卡”,只要集滿五福,還有機會領取小禮品。
在南通狼山景區,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紅兔道旗也已到位,一派喜慶的節日氛圍。春節假期,遊客可以來到狼山景區登高祈福,迎接農曆新年。景區工作人員方周圓介紹,景區的佛光大道布置了長60米、寬14米的燈籠長廊,景區敬香台處新增一座新年祈福鍾,敬香台西側還設有互動體驗項目“心想事成”,遊客們可以在這裏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
此外,春節假期,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將開展“瑞兔呈祥 支雲納福――綠水青山兆豐年”主題活動,各景區將分別組織心愿祈福、吉祥敲鐘、仙子送福、巧手迎春做兔燈等系列民俗活動。
據介紹,春節假期,江蘇各地將推出冬季冰雪節、非遺美食節、梅花節、特色民俗祈福活動等休閑文旅活動3100多項,比如南京會舉辦“非遺年畫賀新春”系列主題活動;蘇州會舉辦大運河姑蘇文化旅遊節之“蘇州第22屆古胥門元宵燈會”;揚州會舉辦“我的揚州你的家,歡歡喜喜過大年”2023新春文旅惠民季活動等。
不僅如此,為促進文旅行業恢複發展,蘇州、揚州、無錫等城市都已宣布,春節假期,國有A級旅遊景區免費開放。比如, 春節假期,蘇州73家國有景區免費開放,包括蘇州獅子林、網師園、周庄古鎮等;無錫47家景區免費開放,包括無錫太湖黿頭渚景區、錫惠公園等;揚州瘦西湖、個園、大明寺等8家國有景區免費開放。需要提醒的是,遊客前往免費景區最好提前在景區官方微信號預約。
(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無錫台 南通台 揚州台 編輯/趙川)
1月18日,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邀请各界人士代表50余人,齐聚创新中心召开“新春集”迎新春联谊会。此次活动以“新年新气象 来年更辉煌”为主题,大家一同迎新春、话情谊、展望未来。投掷粘球、弓箭射击、书法临摹等环节,给现场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书法家们带领大家一起写下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幅幅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饱含着新春的祝福。(陆蔚 陈斌)
我省各大醫院醫療秩序基本恢復至常態
急診量逐日下降 重症患者出院增多
連日來,全省各大醫院急診接診量連連下降,發熱門診接診量也基本恢復至常態,重症出院人數持續增加。春節臨近,人流量大增,聚會頻繁,專家提醒節日期間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注意自我防護。
“目前我院每天急診量約500―600人次、比平時稍微高一點,急診搶救量約在40―50人次、與平時差不多;120接診量也基本恢復了常態。”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陳旭鋒告訴記者,去年12月疫情高峰時,日急診接診量最高達1600多人次,日輸液量從200多人次猛增到800多人次,搶救室危重患者數量也倍增。“現在重症病人數仍在高位,但新入院重症病人越來越少。”
二級醫院的情況同樣如此。“去年底這波疫情來得快,目前門診、急診量基本恢復常態,在院重症病人20多例,多數是年齡大並伴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氣管損傷的患者。”南京市江寧醫院急診科主任任天成告訴記者,眼下醫療資源不再緊張,一些擇期手術和其他診療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南京市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120日均出車量約為500-600車次,與疫情高峰前基本一致,此前“一車難求”現象得到根本緩解。記者從江蘇省中醫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江蘇省老年醫院等也了解到,最近醫院急診接診量都在持續下降,一些重症老年患者陸續康復出院。
“護士,太感謝你們了!謝謝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馬上要出院回家過年了!”兩周前連平卧都不能的張奶奶,1月19日自己步行到南京鼓樓醫院的一個護士站和大家道別。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也傳出好消息:經醫護人員努力搶救,克服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血氧飽和度低等困難,一位101歲的老人生命體征終於穩定,目前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沭陽縣北丁集的100歲老先生黃禎祥感染新冠病毒后,經近20天的精心治療、護理,於1月18日從沭陽縣中醫院康復出院回家。這位百歲老人患有慢阻肺、支氣管擴張等基礎病。“老先生入院時,納差、神昏譫語、痰飲阻滯,對老人家和我們醫護人員來說,都面臨嚴峻考驗。”該院主任醫師余水涌說,大家共同努力,最終將這位老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南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助理謝劍鋒介紹,該院ICU的重症患者由高峰時的近90位降為目前的71位,大多數患者病情穩定,一些情況好轉的重症患者轉入普通病房。
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显示,1月12日全省發熱門診診療量為3.6萬多人次,較峰值日(去年12月下旬)明顯下降。當前,13個設區市均已度過疫情高峰期。
這段時間,省衛健委重點就醫療資源配置和擴容、資源統籌使用、農村地區醫療救治工作、暢通就醫及住院流程和重症病例救治等進行優化調度。派出6個工作組赴各地督導醫療救治情況,並建立省市聯動專家會診、巡診機制,由東南大學副校長邱海波領銜,集中全省呼吸、重症、中醫、感染等20個專業共400名省級頂級專家力量,組建省救治專家組,全面落實重症救治巡診會診制度。對重症病例實行“一人一方案”,落實每日動態監測、預警分析、篩查巡診機制,督促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中醫藥第一時間被納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救治。根據江蘇地域中醫流派特色,省中醫藥管理局先後推出中醫預防方37個、治療方55個、康復方21個,協定方在2749家醫療機構中廣泛使用,去年12月下旬以來,累計發放925萬劑次,服務患者達236萬人次。聯合省葯監局、醫保局遴選19个中葯製劑應急調劑使用,並緊急備案省中醫院的中藥製劑“防感顆粒”“清宣解毒顆粒”,已在全省醫療機構緊急調劑1.69萬盒(瓶)製劑,助力患者穩定病情、改善癥狀、減少重症。
春節來臨,專家提醒,歡度新春佳節時不要忘記防疫。節日期間大家要盡量少去人群密集場所,參加集體活動要服從當地疫情防控安排;走親訪友和外出活動時堅持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注意咳嗽禮儀,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作息、不熬夜,健康飲食、多喝水、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態。(記者 仲崇山)
監管效能進一步提升 禁漁秩序保持平穩
江蘇長江禁捕交出年度成績單
2022年江蘇長江禁捕圍繞“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的總體思路,狠抓執法監管、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隊伍裝備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等方面建設,長江十年禁漁秩序保持了平穩態勢。
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以來,省人大修訂《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在全國率先將長江禁漁、長江幹流江蘇段禁釣等寫入地方性法規;通過《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在全國率先將“退捕漁民”群體納入就業援助。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海事局等部門建立完善聯合執法、聯合巡查、聯席會議機制。長三角區域執法協作,也在不斷強化:聯合安徽省和南京市開展長江禁捕省市聯合執法檢查暨蘇皖聯合執法行動,聯合上海、安徽和浙江開展長三角“三省一市”長江禁捕聯合執法行動……
2022年,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突出傳統消費旺季和魚類生長重點時段,在跨市跨省等重點水域、餐飲農貿等重點場所,密集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22”等專項行動,查辦違法違規案件4051起,涉案人員4091人。全省統籌加強各地特別是沿江市縣禁捕力量,沿江市縣單獨設置或加掛漁政執法機構的35家,配備長江禁捕執法人員835名、協助巡護人員2114名。我省3支巡護隊伍、9名巡護員被國家禁捕退捕專班評為優秀隊伍和隊員。
江蘇堅持把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作為長江十年禁漁的根本和基礎,制定多個實施方案,全省登記在冊的41937名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任務全面完成。
在“一辦四組”架構基礎上,省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推進全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建設,在省農業農村廳增設“資源監測組”,建立全省“江河湖海”一體化監測網絡,設置監測站位61個、監測點位609個。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江蘇段考察任務圓滿完成。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2021年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與漁業水域環境狀況公報》表明:長江江蘇段全面禁捕后,魚類資源密度增加明顯。指示性物種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增加、觀測到的分佈範圍擴大、母子豚較多。代表性洄遊物種長江刀鱭呈現漁汛期提前、規格增大、數量增多等特徵,水生生物資源呈現良好恢復態勢。(記者 丁蔚文)
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碩果累累
深植沃土,構築江蘇文藝高峰
江蘇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近日揭曉,93部優秀作品集中展現了新時代江蘇文藝繁榮發展的蓬勃生機和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江蘇緊緊圍繞文化強省“三強三高”目標任務,瞄準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目標任務,努力營造文藝精品層出不窮、文藝人才青藍相繼、品牌影響聲名遠播、文化標識特色鮮明的文藝“生態系統”,加快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為江蘇文藝的發展進一步吹響了奮鬥號角。
凝心鑄魂,耀眼成果繪時代篇章
電影《童年周恩來》、電視劇《石頭開花》、戲劇《村裡來了花喜鵲》、歌曲《中國正青春》、圖書《向北方》……本屆獲評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的93部作品,均為全省2019年5月以來首次播映、上演、出版的優秀作品,從全省報送的300餘部作品中經過層層嚴格評審程序遴選而出。
去年年底,中宣部公布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江蘇共有6部作品入選,分別為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崑劇《瞿秋白》、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歌曲《面朝東方》、圖書《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實現入選門類全覆蓋、獲獎數量創新高。
近年來,江蘇文藝戰線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着力推動江蘇文藝“高處再攀高”。
“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鑄造新時代江蘇演藝新高峰!”江蘇省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澤雲表示,省演藝集團以重大題材創作為己任、講好江蘇故事,去年全年集團共創排新創劇目11台、復排劇目14台,惠民演出場次達2030場,其中,原創崑劇《瞿秋白》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合作劇目錫劇《燭光在前》獲國家文華大獎,歌劇《周恩來》等8部劇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
從人民生活中汲取豐富創作源泉,長篇小說《金色河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作為改革開放的同時代人,我很高興寫出這本書來致敬激流勇進的當代‘人世間’。”該書作者、省作協副主席魯敏說,自己想通過這部小說探討關於財富創造、生命延續、代際與傳承等主題,“尤其想展現新時代的中國大地上,創業者披沙瀝金的壯美歷程。”
一件件文藝精品,溫潤人心、凝心鑄魂。《永遠跟黨走》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歌詠文藝演出,以藝術形式回顧黨的百年曆程,震撼人心;廣播劇《張謇》,帶領人們走進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波瀾壯闊的人生;電視紀錄片《最後的水上漁村》,講述了脫貧攻堅背景下洪澤湖水域一個漁村的生活變遷……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蘇特質的優秀作品,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了全省干群的精神力量。
深植沃土,讓文藝精品茁壯成長
唯有夯實根基,才能枝繁恭弘=叶 恭弘茂。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是我省牢牢樹立文藝精品意識、打造全國領先的創作生產體系、優化文藝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
如何用精品創作講好江蘇故事、中國故事?江蘇注重高位謀划,出台《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路徑舉措。發揮江蘇省文藝創作題材庫平台作用,以重大題材文藝創作聯席會議為抓手,進一步把准“主方向”、激活“主動能”。
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崑劇《瞿秋白》、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都是圍繞江蘇省文藝創作題材庫重點推介的“一號題材”――“常州三傑”進行的藝術開掘。從題材庫這個“蓄水池”里流淌出的多元、飽滿的豐富素材,正轉化為江蘇文藝創作的生動實踐。
“題材庫系統全面地梳理了江蘇主題創作的題材,從這裏更容易尋找並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蘇特質的精品力作。”省崑劇院院長施夏明說。
突出重大現實題材,充分彰顯了我省文藝創作“指揮棒”的鮮明導向。《江蘇重大題材文藝創作資助辦法》和新修訂的《江蘇優秀文藝成果獎勵辦法》,以前端資助+後端獎勵的“組合拳”,引導資源更集中、更有效地聚焦到重大題材創作上來。
電影《守島人》、電視劇《石頭開花》等,聚焦英模人物,記錄鄉村振興,都是“硬核”的現實主義佳作。江蘇幸福藍海集團總經理楊抒表示:“只有紮根人民、紮根生活,主題性文化內容產品才能體現厚實的現實溫度,才會產生直抵人心的共鳴,產生更多的社會話題、更深刻的思想表達和更厚重的精神內涵。”
“江蘇的文化環境對創作有很重要的催化作用。”不久前,電視劇《人世間》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導演李路表示,江蘇有富饒的文學土壤、有一批全國頂尖的作家,近幾年持續湧現出更多更年輕的中堅力量,“這是江蘇影視行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江蘇創作出更多對時代、人民和國家‘有意義’的作品。”
砥礪前行,文藝蘇軍高處再攀高
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撐。近年來,江蘇文藝圍繞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名師帶徒”計劃,逐步構建起以紫金文藝名家為引領、文藝英才為中堅、文藝優青為支撐的“金字塔”型人才體系,培養造就一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不斷壯大“文藝蘇軍”人才隊伍。
戲曲、曲藝、音樂、舞蹈專場輪番上演,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近年來的紫金文化藝術節上,“藝動青春”板塊總是引來聚光燈的關注。名師傳幫帶、新人挑大梁,是江蘇不斷推進文藝人才培育工作的生動寫照。
“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有賴於一代代青年編劇的投身、成長。”崑劇《瞿秋白》、錫劇《燭光在前》的劇本,均出自80后編劇、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羅周之手。羅周表示,省戲劇文學創作院打造了一系列平台,助推更多青年編劇人才的發掘、培養,鼓勵多創新、出精品。
同時,江蘇不斷構建一系列引導性強、显示度高、影響力大的文藝活動平台,擦亮“紫金文化”“揚子江文學”品牌,讓文藝作品在不斷演出、錘鍊中廣為傳播。
新征程上的江蘇文藝工作者意氣風發,目標更明確,腳步更堅定。常州市錫劇院院長孫薇表示:“作為基層文藝院團工作者,我們將繼續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和地域文化,在今後的創作中,以‘匠心’品質謳歌‘初心’,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傳遞溫暖、光明和力量。”
高處再攀高,勇毅再出發。江蘇文藝界正着力打造全國領先的創作生產體系,努力推出更多彰顯江蘇精神、時代氣象的扛鼎之作,構築新時代江蘇文化藝術高峰,以實際行動和豐碩成果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建設。(記者 陳潔 顧星欣)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會場內外共同探討――
開放大省,如何深耕“下一個十年”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的契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更大力度推動改革開放”,並作出了“支持徐州與連雲港聯合建設‘一帶一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杆示範項目”等具體部署。
放眼“下一個十年”,開放大省江蘇如何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高層次對外開放推動開放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成為會場內的代表委員和會場外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的話題。
匹配升級“軟硬件”,提升“交匯點”全域能級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賦予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大戰略定位。“十四五”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規劃明確指出,交匯點不限於一地一域,而是江蘇省域全境,集全省之力來推動建設。
走進依山而建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千個各色集裝箱整齊排放,大型橋吊裝卸作業井然有序。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首個落地的實體項目,中哈物流基地是“一帶一路”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的最好見證者,而“陸海聯運”則是連雲港中歐班列的金字招牌。
省人大代表,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龍說,連雲港港口的各類航線已通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港口。“下一個十年,我們將积極順應更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形勢新要求,致力提升‘深水大港、海向航線、陸上班列、物流場站’的銜接水平,打造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開放門戶、合作平台的‘港口樣板’。”
省政協委員、江蘇海洋大學电子工程學院院長龔成龍調研發現,作為我省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重要支撐,連雲港目前仍存在鐵路處於末梢,航道、航空等級低,樞紐規模較小等問題,導致其戰略地位與實際功能不相匹配,“小馬拉大車”難以發揮其帶動性、引領性作用。
“瞄準‘發力點’,聚焦薄弱環節和帶動效應明顯的領域,‘一個拳頭伸出去’,從省級層面打通瓶頸,是我省高質量推進交匯點全域建設的現實需要和當務之急。”龔成龍建議,建設從全省各地至連雲港的“三縱一橫”骨幹通道網絡,支持提升連雲港整體能級,充分發揮其“催化劑”效應,加速提升我省“交匯點”全域能級,進而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高質量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於津平教授正在牽頭“一帶一路”相關重大課題研究。在他看來,江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亟須進一步提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航運、海運、鐵路、信息網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水平,具體而言:提高省內交通與國際交通的通達便利性,提高陸海聯運效率,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海關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強中歐班列在沿線國家的海外倉建設,提高中歐班列的運輸能力和貨源集聚能力。
除了硬件方面的提升,還需打造匹配深度開放的軟環境。“要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目標,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於津平建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政策、規劃、規則和標準上的對接,加快落實RCEP條款,減少制約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品與要素流動的制度性障礙。同時,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以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等為平台,大膽探索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創新,打造江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示範區。
探索境外園區新模式,找到合作新支點
境外園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我省發揮園區經濟優勢,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探索出境外園區“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兩種模式,已在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有7個國家級和省級境外園區。繼續探索境外園區新模式,把更多境外園區打造為對接國際規則、深化產能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台和空間載體,成為未來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的關鍵。
作為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示範園,由中江國際集團牽頭打造的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建設迎來新進展――定製化廠房一期和生活服務區一期已竣工交付,首家入園企業超景工業去年10月正式投產,第二家擬投產企業正在組裝設備。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企是主力軍。省政協委員,中江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勤波告訴記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十年,也是集團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十年。目前,集團的國際工程業務已遍布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去年國際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61%,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和實現利潤均創歷史最佳。
“展望下一個十年,集團將在鞏固拓展非洲傳統市場的同時,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點,爭取在高端房建、大型綜合體等領域擴大市場份額,积極拓展交通、水利、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業務,着力構建投融資、建設開發、運營服務專業化國際化的新體系。” 宋勤波說。
經過十年深耕,紅豆集團把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成為擁有170多家各國企業、創造近3萬個就業崗位的國際工業園區。省政協委員,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集團將落實 “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目標要求,緊抓RCEP和中柬自貿協定機遇,持續發力中柬“絲路電商”,“把西港特區建成產業鏈較為完善,入駐企業達300家、帶動8萬至10萬人就業、配套功能齊全的國際化樣板園區,打造西港特區‘2.0’升級版。”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成立由省商務廳牽頭的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工作專班。省商務廳與省銀保監會研究推進化解境外企業融資難問題,省發改委統籌安排重點領域項目投建,省統計局、省外管局印發調整《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制度》,為企業“走出去”、在境外紮根創造更好條件。
省商務廳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相關負責人透露,為增強江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關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銜接,支持企業投資併購境外優質資源,穩妥開展產能合作。同時,進一步培優育強本土跨國企業,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民營跨國企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境外經貿合作區產業集群,支持我省企業入區發展。
為共建“保駕護航”,讓雙向交流更安全互惠
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泛濫,加之新冠疫情的衝擊,拖累了全球經濟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既面臨着更大的需求空間,也面臨着新的風險和挑戰,安全發展的需求更加強烈。
省發改委“一帶一路”發展處處長成海燕在調研中發現,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還有兩個不足――應對國際化的能力還不足,大部分貿易企業參与國際談判的話語權不夠;企業風險防範能力也不足,很多“走出去”的企業甚至沒有將安全風險納入發展規劃。
“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終究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在全國率先出台服務保障RCEP實施的16條司法舉措,精心審理涉“一帶一路”案件,完善海事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半數以上涉“一帶一路”海事案件通過調解或和解結案……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唯一新設立的海事法院、我省唯一新設立的專門法院,南京海事法院自2019年12月履職以來依法審理涉“一帶一路”海事海商案件129件,涉及簽約國家20個,在服務保障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作出了貢獻。
省政協委員,南京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花玉軍說,今年該院將緊扣建設海洋強國、共建“一帶一路”等謀划海事司法措施,加大對港口經營、航運商貿、船舶修造、海工裝備等產業服務力度,防範化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隱患,推動具有海事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打造國際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守好“安全關”、加強風險防範,於津平建議,一方面,拓展貿易投資新業態新方式,促進数字貿易、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綠色環保、金融、運輸等多領域的貿易投資合作,分散風險,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支撐體系,增進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發揮貿促會、商會、行業協會和研究智庫的作用,促進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養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國際商務人才,讓雙向交流更安全互惠。(記者 付奇 顧敏)
助力老有所“安” 江蘇各地開展適老化改造承載幸福“夕陽紅”
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原居養老”,是許多老人青睞的養老方式。為了讓居家養老更安全,2022年度江蘇省政府民生實事中提出,新增3萬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目前已超額完成任務。細微之處的貼心改造,不僅改善居住環境,更提升了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讓老有所“安”、老有所“樂”。
家住南京市鼓樓區的雷新和今年70歲,兩年前輕微腦梗后落下病根,行動起來不太利索。街道了解情況后,把雷師傅列入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名單,不僅送來輪椅、四腳拐杖,還對衛生間進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助力一字扶手、助浴椅、防滑墊等設施。
在無錫市民張鳳玉的家裡,卧室門口新添了自動感應小夜燈,床邊也裝上無涼感扶手。此前,張阿姨的丈夫跨出浴缸時差點摔跤,這次改造把老舊浴缸換成了淋浴,進一步減少安全隱患。
目前,江蘇省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主要包括安全類、助行類、智能類等不同類型。為了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改造遵循“一戶一策”原則,由養老評估員先上門進行評估、溝通,根據老人實際情況確定改造方案。
江蘇蘇頤健康養老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評估員胡淑凡介紹,一般會根據老人的行動能力、生活能力、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參与度進行評估。同時,告知老人及其家屬有哪些設備可以提供,結合改造對象意願確定最終方案。
為了更有效地保障老人居家生活安全,江蘇各地在適老化改造积極引入智能化設備,讓智慧“神器”成為幫助照顧老年群體的“管家”。
江蘇頤嘉慧谷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峰介紹,老人家中安裝的煙霧報警器、燃氣報警器、漏水報警器等智能設備,全部通過中控網關傳輸到大數據中心平台,同時把所有險情推送給老人家屬。
南京市鼓樓區養老服務呼叫中心負責人趙玉香介紹,呼叫中心24小時由專人值守,處理相關預警,既包括智能設備的自動檢測,也有老人在家發生意外時的主動呼救。呼叫中心會根據不同預警,把相關問題反饋到對應的服務組織,請他們及時上門處理。
在做好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江蘇各地也在推進家庭照護床位、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探訪關愛、智慧養老服務等配套銜接,真正滿足居家老年人多層次養老需求。
南京市鼓樓區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主任張慕白介紹,服務中心在每個街道都根據老人的分佈情況,就近安排管理人員,確保第一時間響應需求,提供助老、醫療、維修等上門服務。
2023年度江蘇省政府13類55件民生實事提出,還將實施3萬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設置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000張,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5000人次,為老年群體托起“穩穩的幸福”。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崔雨薇 編輯/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