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婁勤儉專題調研江南運河時強調
蘇南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9月1日至3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大運河蘇南段考察調研。婁勤儉強調,要深刻領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對照“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立足資源稟賦和良好基礎,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態優勢,加快把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成走在前列的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讓江蘇的美麗中軸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
大運河鎮江段開鑿於秦,有着“江南運河屋脊”之稱,形成了70多處相關的文化遺產。婁勤儉來到蘇南運河鎮江水上服務區,了解大運河生態保護、文化傳承、高效利用等情況,對當地通過技術手段加強過往船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給予肯定。隨後婁勤儉登船,順河而行到丹陽,沿途檢查遺迹保護利用、航運和兩岸生態環保情況,聽取鎮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彙報。婁勤儉說,鎮江是一座與大運河緊密相關的歷史文化名城,居於江南江北運河連接的樞紐地位,在解決運河跨江、高崗夾河等問題方面形成了傑出的水工技術,充分显示了我們祖先遵循規律治水用水的智慧,要深入總結,更好展示和宣傳,為借鑒弘揚、啟迪未來發揮积極作用。鎮江古運河段文化建設卓有成效,要持續提升建設水平,彰顯城市魅力。諫壁船閘以南承擔著重要的通航功能、年通過量超億噸,要統籌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修復、河道水系治理、文化旅遊融合,更加系統地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常州在歷史變遷中形成了“三河四城”的風貌,大運河沿線分佈有水工遺產、聚落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160多項。婁勤儉考察了常州古運河南大街文化街區,乘船察看大運河常州核心區先導段保護利用情況,與當地幹部和文史專家就進一步保護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產進行交流討論。婁勤儉說,常州運河兩岸集中了很多十分寶貴的高品位文化資源,常州近年來將歷史文化與紅色文化、近代民族工商業文化、吳文化、江南水鄉文化等融合起來,取得了較好效果,但目前外界知曉度還不夠,要進一步挖掘和擴大宣傳,講好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激勵人們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建設美好家園。
大運河蘇州段串聯起眾多湖泊水系,留下大量歷史文化遺產。在沿河考察了山塘街、閶門、古胥門、水陸古盤門、吳門橋、瑞光塔等點位之後,婁勤儉對蘇州圍繞打造“運河十景”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給予肯定,他指出,蘇州長期以來是保護、展示大運河文化最好的城市之一,運河歷史悠久,要把優勢繼續發揮好,與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融為一體,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始終保持並不斷創造大運河文化帶新的精彩。
婁勤儉在調研中強調,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其中蘇南運河保護利用一直走在前列。婁勤儉指出,蘇南五個主要城市的格局和發展變遷與運河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地位突出、使命重要。要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放到“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中考量,推進這項傳承歷史、澤被後人的事業。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化遺產內涵,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真正起到保護遺產、傳承文明、造福人民、創造未來的作用。要做好“文化”文章、“活態”文章、“統籌”文章、“精細”文章,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為展示國家形象、傳播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貢獻更大力量。
省領導樊金龍、許昆林、張愛軍、趙世勇參加調研。(記者 耿聯)
(抗擊新冠肺炎)江蘇連續一周本土零新增 揚州封控小區迎解封
中新社揚州9月3日電 (崔佳明 徐珊珊)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3日通報,2日0時至24時,該省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這是本輪疫情暴發以來,江蘇首次連續一周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當天,江蘇揚州主城區按下“重啟鍵”,封控小區迎解封。
7月20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工作人員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並引發了進一步的傳播。目前,本輪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江蘇,南京已實現全域低風險;揚州疫情防控則進入收尾階段、逐步向常態化防控過渡。
自7月28日揚州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江蘇舉全省之力處置揚州疫情。截至目前,揚州已連續一周本土確診病例零新增,全市僅剩1个中風險地區。
9月3日起,揚州主城區封控小區(自然村)不再實行出入證管理。居民出入小區(自然村)須規範佩戴口罩,查驗蘇康碼,測體溫。封閉小區的民眾仍然是憑出入證3天每戶1人限3小時外出購物。
在一個封控小區內,中新社記者看到,雖然出入證管理被取消,但出入小區的人數並不多,市民仍遵循“非必要不出門”的防控要求。人們出門時依然需要佩戴口罩、查驗蘇康碼、檢測體溫。門衛保安負責人說:“防控不鬆懈,‘出門三檢’就是提醒和督促居民進一步做好個人防護。”
在揚州一超市門前,市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進入超市購物。“解封了,終於可以出來了。30多天我們一直在家裡,連小區的門都沒有出去過,真的憋壞了。”談及古城的重啟,不少人難掩興奮。
揚州雙橋街道武塘社區四季園小區屬於封閉小區。為保障居民進出有序,9月3日上午,社區在小區南門增設了一個人行通道,並增加志願者服務台,由3名志願者登記市民的出門時間,並查驗出門證和通行證;在入口處增加4名保安志願者,回收出門證,測體溫,查驗蘇康碼、核酸檢測報告。
7月20日至今,江蘇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820例(南京市235例,淮安市12例,揚州市570例,宿遷市3例)。累計出院本土確診病例744例。(完)
中新网江苏新闻9月2日电(杨淼君)今年以来,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针对百姓一个个“微心愿”“微诉求”,在努力提升居民宜居质量、致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聚焦“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幸福”。
打造“10分钟健身圈”、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引导车辆停放“守规矩”……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如今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基层村(社区)的管理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堰桥街道寺头、尤旺、新街等社区,当地社居委在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后,合理规划选址,建起了一个个家门口的健身广场、健身步道。“从家里走过来几分钟,锻炼身体更方便了。”家住寺头家园的居民刘阿姨说,现在不光环境好了,周边的配套也越来越完善。
“以前散步都是沿着马路走,卡车经过身边时,柴油味和灰尘味呛得人直咳嗽,还有安全隐患,这个健身步道多好啊,干净整洁又安全,现在我一有空就过来。”走在尤旺社区钱石桥桥堍下的健身步道上,当地居民蔡老伯如是说。
除了配置健身器材,堰桥街道今年还重点关注老旧小区的提档升级。在新惠社区,新惠苑小区的石凳子已变成了“彩虹椅”,方便居民的同时,还为老旧小区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金惠社区多处树荫下的违章搭建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5处休闲凉亭和1处休闲长廊,原来的“老大难”变成了新景致,居民无不称赞。
这些,都是街道、社区依托“有事好商量”基层议事平台,根据百姓提出的问题,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商议解决的。
规范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也是街道、社区重点开展的整治工作。在天阳社区,辖区内原有非机动车停放区域重新划线,并设置醒目的停车标志,引导市民规范停放;在天丰社区,为加强沿街商铺停车秩序的管理,同时缓解停车位不足的问题,社区主动与各小区物业积极沟通,在商铺门前划定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做到疏导结合,有效解决路边违章停车、车位紧张停车难的问题。
据悉,随着一个个“微实事”项目的实施,堰桥街道将群众工作从“身入”到“心入”,从“心入”到“见效”,从“见效”到“满意”,进一步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完)
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作為江蘇唯一的“雙減”試點城市,9月1日,南通的孩子們迎來了開學,記者走訪南通當地校園發現,孩子們在校完成作業,家長也不再“趕集式”地接孩子,“雙減”改革正逐步帶來新變化。
【作業減量“不回家” 課程創新更均衡】
新學期伊始,南通“5+2”課後服務全面實施。在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低年級孩子們在課後2個小時接受音樂、美術等藝術熏陶,高年級孩子則完成當天的作業,接受老師面對面批改。完成作業后孩子們可以閱讀經典、體育鍛煉、科學探究,享受快樂的校園生活。
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吳銘修告訴記者,在學校就把作業寫完了,以前有作業是要等回到家才做的;現在學校里寫作業,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當面問老師。
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音樂特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黃美華介紹,圍繞音樂學科設計的音樂活動,剛剛上完一節課,孩子們也玩得很開心。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的學生們則收到了學校贈送的減負“小書包”,裏面是精心準備的課外書、魔方等小禮物。本學期起,孩子們在校完成作業后只帶着心愛的小書包回家,不僅減掉了家庭作業的總量,也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豐富課餘生活。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四年級學生嚴澄蕊說,書包里有一根跳繩,自己還想在裏面放上畫本和畫筆,這樣就可以快速愉快地畫畫了。
根據“雙減”實施意見,南通小學課後服務結束時間不早於17:30,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有效銜接,同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初中學校提供工作日晚自習服務,一般到20:30左右結束,家長下班後接娃,時間上不再衝突。
一位南通學生家長說,現在“雙減”之後,確實對於上班族來說,時間上更好了。
【課後壓力減下去 教學效果升上來】
除了試點城市南通,全省各地中小學也都积極把“雙減”政策貫穿到新學期中。連雲港、徐州等地的中小學在精簡作業、優化教學的基礎上,還將古詩閱讀、書法手工、答疑解惑等課後服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校實際,分年級、系統性、個性化開設。
回家課業壓力“減”的背後,是家長對在校教學質量“增”的期待,只有在課上“學足學好”,家長才能真正不再為課後補習而操心。為了讓教學優質高效,試點城市南通的學校向課堂和課後服務要質量,協助教師落實作業批改規範,力爭每天各科作業的面批率20%左右。
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副校長施丹瑾告訴記者,這就對老師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會根據學科內容、單元內容進行重整,設計一些情境性、趣味化或者是實踐性、操作性、創造性特彆強的作業,來發展孩子的素養。
南通師範學校第一附屬小學副校長倪莉坦言,因為學校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就會少很多“雞飛狗跳”,讓孩子避免了很多無效或者額外負擔,達到學業提升和素質發展提高。
“雙減”之後,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叫停,孩子們有了大量課餘時間,這也對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家長表示,對於家庭在“雙減”之後要承擔的角色和任務,需要認真思考和規劃。
徐州市民陳女士說,孩子以後在家的時間就比較多了,家長就要想以後在家教孩子什麼、怎麼教。市民祁先生認為,分數確實是衡量孩子的一個標準,但是小孩子的天性也很重要,要健康快樂地成長。
【時空短評:“雙減”落地需要多方合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雙減”絕不是簡單地削減學生的課業總量,而是要從根子上卸下孩子身上的巨大壓力,紓解家長急功近利的焦慮,讓社會共同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個性化教育需求和國家發展的長遠需要。教育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多方合力,共同推進。“雙減”工作需要完善家校協同機制,努力形成減負共識,共同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營造良好環境,讓教育朝着人民滿意的方向穩步前進。
(毛俊 龔俊傑 陳志斌 南通台 海安台 連雲港台 徐州台 蘇州台 鹽城台)
9月2日晚,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關於調整主城區封控小區(自然村)管理措施的第84號通告。9月3日起,揚州主城區未出現過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封控小區(自然村),不再實行出入證管理。
通告要求,居民出入小區(自然村)須規範佩戴口罩,查驗蘇康碼、測體溫。小區(自然村)出入口將實行24小時嚴格管理,非本小區(自然村)人員不得進入,進出車輛須逐車查驗。從隔離點返回人員須嚴格執行居家健康監測7天的規定,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做到“足不出戶”。
通告指出,21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與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有行程交叉的人員,須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報備,配合落實隔離觀察、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各項措施。小區(自然村)要做好樓道、電梯等公共部位的清潔消毒工作。(記者 李鑫津)
夜間經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體現。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22個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22顆“夜明珠”,展現了夜江蘇的“炫彩生活”,成為激發內需、提振經濟的強勁動能。
去年4月,蘇州提出打造“姑蘇八點半”文旅夜經濟品牌,拉開了夜經濟蓬勃發展大幕。尤其是去年7月,擁有150多年的蘇州觀前主街重新開街,帶來了夜遊、夜食、夜購等諸多新玩法。
如今,作為蘇州第一商圈,觀前商圈雲集了眾多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和深受年輕人追捧的“網紅”品牌,成為蘇州商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久前,蘇州觀前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與金雞湖景區、夜周庄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觀前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勇介紹,接下來,觀前商圈將繼續豐富優化夜遊線路,重點引進旗艦店、首開店,吸引更多時尚潮流品牌入駐,進一步增加商圈的消費動力和時尚活力。
每到夏夜,宿遷項王故里便燈火璀璨,吸引不少夜遊遊客。目前,景區集納了5D影院、西楚古玩城、真如禪寺、八角樓書店、大食坊美食街、項王故里夜市街區等文旅業態,形成了獨特的夜間消費集聚區,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數據显示,集聚區共有各類業態商戶152家,其中夜間營業的商戶68家,佔比44.7%,夜間開放的遊覽區域面積260畝,佔比45.6%。項王故里景區市場部副部長楊雪介紹,今年,項王故里景區在西楚大街打造了項王故里夜市,將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小品、景觀亮化、夜間演藝相結合,以燈籠為媒串聯文化節點,營造文化商業氛圍,打造具有西楚文化風情的歷史商業街區和藝術空間,讓夜晚的景區煥發無限活力。
此外,南京長江路文化和旅遊集聚區、夫子廟步行街,無錫拈花灣禪意小鎮、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徐州戶部山―回龍窩月光經濟街區,常州青果巷文旅消費集聚區,鹽城荷蘭花海旅遊風情小鎮等,也入選了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成為點亮江蘇的22顆“夜明珠”。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開始,江蘇各地夜經濟品牌持續發力,成為激發內需、提振經濟的強勁動能。截至目前,江蘇已經湧現南京“夜之金陵”、蘇州“姑蘇八點半”、常州 “龍城夜未央”、無錫“今夜‘梁’宵”、徐州“國潮漢風•夜彭城” 等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在省內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品牌項目。
此外,江蘇省出台的《省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建設30個以上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1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西嬌)
全省1.6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完成健康體檢――
送體檢,“八大群體”健康多了“保護傘”
“這次工會送來免費健康體檢卡,讓我覺得特別暖心。”淮安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快遞員高二軍說,他從事快遞行業3年了,平時因為忙,很少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7月27日,淮安為980名像高二軍這樣的“八大群體”職工,送上“工會免費體檢服務卡”。
“八大群體”是指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為“八大群體”職工贈送免費健康體檢服務,是今年全省工會“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之一。截至6月底,已有1.6萬名“八大群體”職工完成了健康體檢,5892名女職工通過江蘇工會App報名參加“兩癌”篩查。
健康風險成為行業隱疾
38歲的蜂鳥眾包網約送餐員趙亮(化名)送外賣5年多,每天騎着電動自行車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提着餐盒在居民樓里爬上爬下,從上午10點工作到晚上8點,有時候忙起來,一整天都沒時間吃飯。
近年來,依託互聯網平台就業的快遞員、網約送餐員、家政服務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大量湧現,因為工作模式、工作場景、工作壓力等,會導致一些常見疾病,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職業病,但也成為行業隱疾。省總工會曾對省內2166名快遞從業人員進行權益保障狀況調查,結果显示,超長的工作時間導致很多從業人員無法準點作息、按時就餐,胃腸道疾病高發,長時間的騎行、走路、爬樓等,又導致一部分人出現腰椎疾病和關節炎。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86.5%的貨車司機患有胃病、頸椎病、高血壓等疾病,而體檢情況並不樂觀,53.3%的貨車司機未參加體檢,44%的貨車司機自費進行體檢,僅有2.7%的貨車司機參加所在單位組織的員工體檢。
4月9日,省總工會印發通知,決定向“八大群體”贈送健康體檢服務,同時帶動全省各級工會給其他靈活就業群體贈送健康體檢,要求全省享受健康體檢服務的“八大群體”職工不少於3萬名。定製設計“工會免費體檢服務卡”,參与健康體檢的“八大群體”可憑工會發放的健康體檢卡和本人身份證,到定點體檢機構享受免費體檢服務。
體檢項目結合職業特點
“一年300多天都是在貨車上度過的,這次免費體檢讓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更多了解。”徐州貨車司機趙西林說,看到體檢中增加了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等項目,他感受到了工會的貼心。
省總工會提出,除常規體檢項目外,各地各系統工會可根據“八大群體”的職業特點,增加特殊檢查項目。如針對快遞員、網約送餐員派件時頻繁上下樓的情況,可增加膝關節正側位X光片檢查;針對護工護理員長時間站立和行走的情況,可增加雙下肢靜脈彩超檢查;針對貨車司機久坐、飲水不足等情況,可增加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等。此外,對女性“八大群體”加贈乳腺癌和宮頸癌“兩癌”篩查。
各級工會根據自身實際,爭取配套資金,與當地衛健委和醫院积極溝通,採用招標模式,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努力為“八大群體”爭取更多福利。
鎮江集聚各方資源,不僅使用省、市總工會配套資金,還爭取到中國互助保障會鎮江辦事處相關資金,使市區“八大群體”職工體檢標準達到每人500元。
宿遷在6月底第一期完成1000人次體檢后,緊接着安排第二期1萬人次的體檢。市總工會拿出配套資金20萬元,給每位參加體檢的會員補貼20元,另外180元由參加體檢的個人或所在企業承擔。經過前期嚴格篩選,市區範圍內選定兩家定點機構,給予5折體檢優惠服務。
“入會與服務”同步推進
8月3日,海安市澍澤配送服務有限公司開發區分站網約送餐員李國榮在市中醫院體檢中心參加工會組織的健康體檢。“這次我們有60名員工參加免費健康體檢。”他說,公司工會6月28日成立,員工們有了溫馨的“家”。
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群體流動性大,人員分散,工會組織的成立為開展健康體檢提供了更便捷的組織途徑。為職工解決健康等“急難愁盼”,也成為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有效覆蓋的方式之一。
揚州利用贈送體檢契機,進一步摸清快遞員送餐員等新業態勞動者的基本情況,為下一步“八大群體”全覆蓋建會打下基礎。他們還聯合郵政、人社等部門開展調研,在贈送體檢的同時,了解該類群體的訴求、用工情況等,努力讓今後開展的服務更受歡迎,吸引更多的“八大群體”職工入會。
6月24日,在南京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職工代表大會上,該市新興產業工會聯合會與市快遞協會簽訂《南京市快遞服務行業工資集體合同》,根據合同內容,行業協會下現有15個品牌64家快遞企業需確保全日制員工基本工資每月不少於3500元,高於現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
目前江蘇新發展“八大群體”工會會員57.8萬人,已有9個設區市建立了市級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省總工會正积極探索建立健全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資源和優勢,把更多的“八大群體”吸引到工會中來,滿足職工群眾多樣化需求,切實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記者 王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