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知道了TIPS:左右滑动导航栏可以查看更多栏目

2021
11-08

  打破資源壁壘,江蘇農村敬老院轉型升級讓養老更“享老”

  江蘇有950多家農村敬老院,10萬多張床位,但因為發展水平不一、大多隻接受”五保”老人等多種原因,入住率並不高。為了利用好這些養老資源,為住養老人提供更好的供養服務,同時滿足區域內其他社會老人的供養需求,江蘇省民政廳近日印發了《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新規範試行下,農村養老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問診現場: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診療室

  周爺爺今年73歲,是當地的”五保”老人,在政府資助下入住這家敬老院多年,因為有些感冒頭疼,便來到敬老院自設的醫務室診斷,隔壁還有一間中醫理療室,為老人提供相應的理療項目。

  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內科醫師劉軍介紹:“給他們看一些簡單的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比如說腦梗塞是經過上級醫院檢查以後,我們根據上級醫院醫生的醫囑給予治療,超過我們治療範圍的就把他送到上級醫院。”

  提高服務水平 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有了新規範

  這家敬老院佔地1萬7000多平方米,2019年底開始由第三方託管,配備有3名醫生、5名護士,逐漸增設內科門診、中醫診療室、康復訓練室等,滿足老人的醫療、康復需求,對標今年10月底印發的《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新規範”中,對敬老院的醫養職責、醫護人員資質、配置名額、護理型養老床位佔比都有明確要求。

  ”新規範”同時要求敬老院要設置能力評估室、公共活動室等涉及醫療、娛樂的保障用房。同時對老人居室面積、設施配備標準提出明確要求。在”住養服務內容與規範”一章,要求護理員態度溫和、親切,對”欺老”行為堅決說”不”。

  擴大服務範圍 農村敬老院轉型升級同時向社會開放

  從2020年開始,江蘇便開始了為期3年的農村養老服務提升工作。除了提高服務水平,服務範圍也需擴大。在過去,農村敬老院主要兜底保障”五保”老人,不對社會老人開放,一方面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一方面大批農村空巢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缺少專業照護。《江蘇省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指導規範(試行)》指出,具備綜合養老服務能力的敬老院,在為區域內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的基礎上,同時為周邊老年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周爺爺今年81歲,因為老伴摔倒骨折需要長期照護,在一個月前選擇入住這家敬老院,兩個人每月支付8000多元。“我家女兒和我兩個一直是照顧她的,照顧七八個月以後,她(女兒)也感覺精疲力盡,我也感到累了。因為晚上還要起來三次,給她(老伴)翻過來翻過去(防止壓瘡)。我現在就感覺到輕鬆多了,本來我準備住15天就要走了,來了以後我們覺着這個情況不錯,所以後來就決定住下來了。”

  目前,這家敬老院220名住養老人中,”五保”老人佔到85%,15%的老人是社會寄養。但370多張床位仍有40%未飽和。

  高效調動資源 社區聯動保障老人生活、醫療、文娛

  按照新規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同時應拓展延伸日間照料項目,或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合作設立服務站點,具備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居家上門服務的能力。應向周邊老年人開放機構公共活動場所和設施,為社區養老服務組織或老年人家屬提供護理技能培訓支持。

  南京市瑞芝康健祿口頤養院院長南甫小燕告訴記者:“輻射到祿口整個街道有居家上門服務,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由政府委託我們進行上門服務。院內機構的醫療開展也是可以向社會化進行運營的。平常我們會搞一些大型活動的時候,會跟社區或者街道對接。這個機構不單是服務於我們的機構內部人員,要輻射到周邊的一個居民的需求。因為整個祿口街道的規模比較大,讓所有的居民到敬老院來參与活動不太現實,所以我們在各個社區都有居家站點的布設。”

  江蘇目標在2022年底,每個縣(市、涉農區)至少要有3所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並提出到”十四五”末,所有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對照《江蘇省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評分細則(第一版)》,達到三級以上標準。

  在”新規範”的指導下,農村敬老院也有了建設、改造的標準,不僅硬件有保障,養老服務也不再局限於助餐、助浴等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醫療康養、文化娛樂也一樣不落。通過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農村老人也可以實現居家養老、社區享老。然而要實現從”過日子”到”享生活”的轉變,僅僅有標準還不夠,需要基層護理員和第三方機構、相關部門的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雪彤 編輯/梁�u)

2021
11-08

  今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3周年。 三年來,長三角發展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不斷繪就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共治共享 再現綠色水鄉風貌

  深秋時節,天高水闊。去年建成的元盪橋,宛如一條隨風飄動的彩緞飛躍在元盪湖面上,連接着滬蘇兩地。站在橋上向兩岸望去,彷彿置身於一幅水鄉畫卷。順着橋的兩端向東西延伸,3萬平方米的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吳江汾湖高新區建設局副局長鬍迎東說:“生態修復上傾向於使用自然的方式。我們在整個濕地半島區,包括環元盪的水生涵養區,種植了好多的水杉。”

  看碧波蕩漾,賞水鳥起舞…… 如今元盪湖已經成為兩岸居民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點,但就在幾年前這裏還曾經是雜草叢生的濱湖濕地,兩岸拉網圍湖,將原本寬廣的湖面分割成一塊塊相對獨立的水域。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綜合部副部長向娟娟回憶:“為什麼有圍網?因為青浦不願意吳江的水葫蘆漂過來,吳江不願意青浦的水面污染物漂過去,大家還是各自管各自的水面,但事實上水體是無法通過圍網來真正地隔開的,所以還是要通過這樣一種跨域水體的聯保共治。”

  在一體化發展戰略指引下,上海青浦與江蘇吳江共同啟動了元盪生態修復和功能提升工程,共謀一個項目、共繪一張藍圖,兩地對元盪湖及其周邊支流進行圍網拆除、水系連通和岸坡整治等等。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速推進,賦予了元盪湖全新的面貌。

  山水相依的三省一市,也逐漸建立起環境污染聯保共治的常態化機制。大氣治理上,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持續發揮作用;水環境提升方面,聯合河長定期巡河,跨省流域補償試驗區在安徽浙江兩省間建立運行;四地還共同成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探索以“一把尺”標準開展生態環境協同監管與聯合執法……在不破行政隸屬的前提下,打破了行政邊界,長三角真正奏響生態保護的“四手聯彈”。

  “長三角一體化推出來以後,我們把我們的水質監測數據及時共享給了青浦跟嘉善,主要是一個是我們的出境水質斷面,一個界標,還有一個是進入太浦河的一條支流的水質數據。我們通過一個數據的共享主要是做到提前預警、及時排查,也幫助各地儘快消除隱患。”吳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雄英介紹。

  生態驅動 推動長三角綠色發展

  空氣無邊,流水無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显示,三年來各方共保聯治取得了积極進展:今年1-9月長三角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6.0%,PM2.5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相比較2018年,優良天氣數比例上升15.9個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33%。在區域內594個水質國考斷面中, III類以上斷面佔比達84.5%,劣V類斷面基本消失。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長三角各地真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照進現實。

  在鹽城東台市現代農業產業園10萬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內,紅彤彤的番茄苗正沐浴着溫暖的陽光,享受着無土栽培、水肥一體的優質待遇。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全部有機無公害,依託東台在長三角大中城市開設的300多個農產品直銷窗口,能夠及時送達居民手中。鹽城東台市三倉鎮副鎮長常亮透露:“我們深化和百果園、上海高校後勤集團的合作,還和一些知名電商合作,积極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根據《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 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前進的目標已經錨定。一體化的長三角必將勇於擔當,善於作為,探索出更多共建共治的生態路徑,演繹出更加精彩紛呈的綠色故事。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查多 編輯/李時)

2021
11-07

  蘇北農房改善建成一大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

  “三年改善30萬戶”如期完成

  “我們村現在環境特別好,居住非常舒適,大家都說建成了‘花園式的美麗家園’。”11月4日,正在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淹村智慧農業園打工的蔡志超滿意地說。

  走進牛角淹村新型農村社區,只見白牆黛瓦,屋舍儼然,綠化景觀與農房相映成趣,社區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蔡志超說,在此生活50多年,沒想到村裡變這麼美。他家近200平方米的老屋改建翻新了,門口還增設了小菜園。蔡志超將家裡七分地流轉出去,每年能領到2000多元流轉費。平常,他和很多村民一樣,在村裡智慧農業園打工,每月能有3000元工資。“家園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他說。

  蔡集鎮生態環境和建設局科員薛歷說,牛角淹農房改善項目在建設中突出“原址改善住房條件”和“老村人居環境提升”兩大重點任務,打造以牛文化和農耕文化體驗為特色的改善農房樣板。建設中,充分徵求群眾對項目選址、戶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新建185戶,改建翻建188戶。眼下,大部分新建房在裝修,改建翻建房屋的村民都已入住新家園。

  “宿遷在農房改善中,始終把項目品質品位作為改善住房的本質追求。”宿遷市農房辦負責人劉曉松介紹,宿遷不斷提升設施配套水平,在“五通八有”的基礎上,還推動汽車充電樁、5G通信設施、管道燃氣等進農房,目前已完成汽車智能充電樁布點117個、安裝82個,5G通信設施進社區101個,燃氣配套62個。宿遷還注重寫好农民入住后的“後半篇文章”。圍繞產業鏈布局農房項目,圍繞農房項目打造產業鏈,推動“農房+特色產業”“農房+重大項目”“農房+互聯網”“農房+農旅”等深度融合,確保每個農房項目至少有1個以上產業配套項目,每個有勞動力的改善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該市已累計開工農業產業配套項目334個、完成投資106.9億元,直接帶動新增就業2萬人。

  宿遷的實踐是我省推進蘇北農房改善的縮影。2018年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后,省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年將其列入民生實事。推進中,我省指導各地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為標杆,高起點規劃設計蘇北農房改善項目,着力體現鄉村文化特色、地域特徵和時代特點,留住鄉愁記憶。同時,要求同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和公共基礎設施完善,打造一批讓“城裡人嚮往”的美好鄉村,努力讓“今天的鄉村建設精品,成為明天致力保護的文化景觀”。

  “省里對蘇北五市及下轄涉農縣(市、區)加強督促指導,組織省蹲點指導組和省第三方技術巡查單位常態化開展工作指導和技術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並限期整改落實。”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副處長劉濤說。

  為做實“後半篇文章”,確保搬遷農戶“穩得住、能增收”,我省還要求各地堅持產業發展與農房建設同步考慮、協調推進,力爭每個新型農村社區都配套建有1-2個規模產業項目。

  據悉,截至目前,蘇北地區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已“清零”,“三年改善30萬戶農房”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蘇北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明顯提升,鄉村特色風貌得到進一步彰顯,建成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其中61個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記者 白 雪)

2021
11-07

  11月5日,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座談會和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我省周維忠、糜林、邱海波等3人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馬善民等7人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全國道德模範分為“助人為樂模範”“見義勇為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孝老愛親模範”五類。榮獲全國助人為樂模範的周維忠,是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儀征市供電分公司濱江業務所運維採集班副班長,他以一句“可以享受國家用電減免政策”的愛心“謊言”,23年來堅持以微薄工資扶貧濟困,溫暖家家戶戶;榮獲全國誠實守信模範的糜林,生前系鎮江市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他33年如一日紮根“三農”一線,踐行“為农民服務一輩子”的諾言,燃盡生命之光,照亮富民路;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的邱海波,是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他長期堅守在重症臨床一線,精心救治患者、傾情培育人才、推動我國重症醫學學科創新發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始終戰鬥在抗疫前線,以精湛醫術、無畏擔當生動踐行了偉大抗疫精神。

  我省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7人分別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分公司錦屏支局支局長兼投遞員馬善民、蘇州藍天救援隊隊員許鵬、無錫市梁溪區山北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隊員楊曉君、淮安市淮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退休職工李愛雲、常州市公安局金壇分局交通警察大隊西城中隊二級警長陸旭東、沛縣魏廟鎮衛生院退休職工張景宏、如東縣城中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副局長沈亞秋。

  截至今年11月,江蘇共有20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61人(組)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帶動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為加快構築道德風尚高地建設、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記者 顧星欣 吳雨陽)

2021
11-07

  乘風破浪向未來

  ――江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紀實

  首張跨區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首張冠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營業執照、首筆長三角綠色生態貸……近日,蘇州市吳江區不斷呈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好風景”。跨域、破界、攜手的背後,是江蘇积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深刻領會和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生動實踐。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這片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熱土,從此承擔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3年來,江蘇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积極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戰略協同,努力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江蘇擔當、展現江蘇作為。

  同一個“長三角”,同一個夢。江蘇,正與長三角兄弟省市攜手共進,乘風破浪邁向更高質量的一體化。

  借東風,

  力推國家戰略落地落實

  “什麼是TOD?”今年以來,在蘇州,這個“熱詞”引發了當地市民的極大好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進行開發,依託高鐵、地鐵等交通優勢,發展出一座產城新城,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大項目,蘇州南站TOD站城一體項目正為蘇州在新一輪競爭中開闢出全新賽道。

  途經蘇州南站的滬蘇湖高鐵已於去年6月5日開工,目前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今年8月17日,滬蘇湖鐵路江蘇段首榀箱梁在吳江梁場成功架設,標志著滬蘇湖鐵路江蘇段建設進入橋樑上部結構施工新階段。

  “滬蘇湖高鐵連通上海、江蘇和浙江三地,沿線共經過三市八縣區。”蘇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高鐵線路由上海市閔行區出發,過蘇州市吳江區後轉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最後到達終點湖州市吳興區。建成后,滬蘇湖高鐵不僅將成為連通多個長三角重點城市的重要鐵路運輸通道,還將與滬杭高鐵、寧杭高鐵等相連,共同構築起長三角核心區城際快速鐵路客運網絡。

  高質量一體化,重大項目先行。據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江蘇突出項目引領,構建了支撐有力的重大項目庫。圍繞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江蘇篩選一批重大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並积極爭取將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

  重大項目遍地開花,源自江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實施體系。目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江蘇承擔的8個方面138項重點任務事項正有序推進;研究制定《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提出江蘇需要落地落實的重點任務、重點事項、重點政策共8個方面60條;印發實施江蘇重點工作任務、重大平台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清單,提出80項重點事項;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明確6個方面30項重點任務;細化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重點項目推進計劃,2020年推進實施50項具體任務和80個重點項目,2021年推進實施70項具體任務和100個重點項目。江蘇已完善形成“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年度要點+三重清單”的國家戰略實施體系。

  為將頂層設計更務實落地,江蘇還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了務實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聚焦交通、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等一體化發展重點領域,設立13個專題工作組,分別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落實工作職責,確定工作重點。以環保領域為例,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一直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創新體制機制,為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提供借鑒。目前,圍繞加強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江蘇進一步完善系列機制建設,並推進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環保專題工作組,與兄弟省市生態環境部門一起,圍繞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打好污染防治的主動仗。

  起長風,

  跨域一體化縱深推進

  上海青浦金澤鎮與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交界處,有個美麗的湖泊――雪落漾。作為滬蘇界湖,雪落漾曾是“兩不管”地帶,1200多米圍網,將雪落漾“切割”成了片片池塘。去年,兩地聯手將圍網清理一空。如今,水面連綿不絕,岸邊綠樹成蔭。

  雪落漾的蝶變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寫照。從“一網通辦”更便利,到污染整治齊攜手,再到跨省就醫更便捷……從“有界”到“無界”,跨域一體化加速推進。江蘇积極主動協同兄弟省市齊發力,將長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在這裏,綠色更彰顯――

  太浦河,流經蘇浙滬三省市,從東太湖延伸至黃浦江,是通往上海的關鍵水域。由於行政邊界的存在,太浦河治理曾陷入“三不管”怪圈。“我們主動作為,自我革命。”吳江區平望鎮黨委委員劉森說,平望鎮近幾年將太浦河流域的散亂污治理作為重點,截至目前,累計整治210家散亂污企業,投入各類資金3.8億元。

  努力守護長三角這塊“綠寶石”,近年來,美麗江蘇建設加快推進,江蘇堅持“共抓大保護”,累計騰退長江岸線60.3公里;聯合開展太湖等河湖綜合治理,太湖連續13年實現“兩個確保”,生態底色進一步彰顯。

  在這裏,資源更暢通――

  在吳江區汾湖為民服務中心,長三角示範區內的全部民生事項已實現“一網通辦”,醫保報銷、公積金辦件、稅務跨省報銷……受益於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機制,青吳嘉三地共用一個辦事系統後台,實現“進一扇門,辦三地事”。

  推進資源要素暢通流動,目前,江蘇已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完成長三角“一網通辦”專欄上線和132個專窗設置,區縣覆蓋率達100%,116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制定實施《建設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行動方案》,加快構建區域人才創新共同體。

  在這裏,人民更幸福――

  5月15日,在浙江省嘉善縣第二人民醫院,家住吳江、工作在嘉善的錢潔直接刷醫保卡看病。“以前在嘉善看病,要提前在吳江備案,還要自行繳費后回吳江報銷。現在在嘉善看病就和在吳江一樣方便。”錢潔說。

  發力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江蘇率先推進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實現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全覆蓋;跨省公交地鐵實現“一碼通行”,“異地同城”效應持續放大。

  如今,一體化帶來的紅利,正在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人暢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讓長三角的空間距離不斷被“壓縮”;公共服務的便利共享,讓人們辦事從“跑斷腿”到“跑一次”;生態環境的共保聯治,也讓長三角的“顏值”越來越“驚艷”……

  “區域合作,重在把握好‘自留地’和‘責任田’的關係。”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華源說,“在方法上,注意‘求大同’和‘存小異’,大家在部分問題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達成一致的問題先解決,分歧之處先擱置研究再不斷推進,以此實現從0到1的跨越。”

  沐春風,

  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10月28日,在常州市武進區理想汽車生產基地,理想品牌第十萬輛整車正式下線,以總歷時708天,刷新造車新勢力十萬輛整車下線速度紀錄。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ONE已連續5個月蟬聯國內大中型SUV車型的銷量冠軍。

  而就在武進區的“隔壁”,總部設在常州市金壇區的中航鋰電也是全國動力電池領域的“明星企業”。作為目前江蘇唯一集研發、智能製造為一體的動力電池企業,今年1-5月中航鋰電裝機量2.92GWh,在中國品牌中位列第三。

  理想汽車、中航鋰電是江蘇新能源產業鏈的“名片”,更是江蘇發動科創“引擎”,加速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體現。“全國30%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長三角落地開花,其中江蘇擁有832家,位列長三角之首。”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說。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共建現代化國際化科技創新共同體;大力實施“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加快建設省級和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開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培育一批新型示範載體和標杆企業,培育一批“鏈主”領軍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江蘇着眼重點領域,從基礎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產業化的“最後一公里”,從“點狀突破”到“鏈式創新”,正為長三角科創一體化不斷注入“江蘇力量”。

  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江蘇連雲港港被列為全國沿海27個主要港口之一,並被確定為國際樞紐海港。前三季度,連雲港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2.11億噸,同比增長11.4%。

  “為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江蘇持續推進以連雲港國際樞紐海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為支撐的‘物流金三角’和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拓展雙向開放新空間,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各展所長的開放新格局正加快構建。

  物暢其流、人暢其行,“軌道上的長三角”呼嘯而來,“同城化”效應也愈加擴大。“十三五”是長三角歷史上鐵路投資規模最大、新線投運最多、高鐵發展最快的時期,高鐵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其中江蘇的數據尤為亮眼:新增鐵路總里程1356公里,全省鐵路建成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鐵2215公里,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2位。鐵路互聯互通,縮短了長三角的時空距離,放大了長三角的輻射範圍,彌合了資源要素融通的斷點,推動區域一體化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积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省發改委長三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更加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協同聯動,發揮江蘇優勢,講好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故事”。(記者 許海燕 陳澄 沈佳暄)

2021
11-07
2021
11-06

  我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

  把醫療資源送到农民家門口

  “李爺爺,您今天血壓控製得還可以。如果哪裡感覺不舒服,及時給我打電話。”近日,在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河南村衛生室,村醫王娥囑咐88歲的村民李華祥。

  湟里鎮河南村是武進區最偏遠的一個村,離市區有35公里。位於村頭的衛生室,不僅是村民們頭痛腦熱就診的地方,還是大夥們碰頭、嘮家常的場所。幾年前王娥大學畢業后,成了這裏的村醫。她說,到村衛生室上班頭一天,心裏就涼了半截,“由村小學教室改造而成的衛生室,只有些破桌子破椅子,缺少藥品,幾乎看不了什麼病……”

  2017年武進區開始實施“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工程”,王娥工作的村衛生室也迎來了新生。如今鄉鎮和村裡共同出資興建的二層樓村衛生室,寬敞明亮,輸液椅、理療床、換藥室樣樣齊全,“條件變好了,村民們有個感冒發燒、腰腿疼等小毛小病,在這裏治療就行了。”王娥說,這幾年她的收入也增長了不少,當年她的年收入只有6萬元左右,現在超過了12萬元。

  “村醫是群眾健康的一線‘守護人’。”武進區衛健局局長王洪新說,實施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工程后,該區新改擴建村級衛生室78家,建成省級示範村衛生室36家,極大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和條件。最近幾年武進還實施了“大學生村醫”工程、“駐村護士”制度等,並將赤腳醫生轉為“備案制鄉村醫生”,大學生“落戶”最基層當村醫的有230多位,村民們小病不用出村就能解決,大大提升了百姓就醫的舒適度和獲得感,也提高了村醫的職業榮譽感。

  武進農村基層就醫情況的變化,是近年來我省加快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便农民家門口看病,提升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的一個縮影。

  據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五年來,全省新建成386個省示範衛生院、3019個省示範村衛生室。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公辦鄉鎮衛生院1028個、村衛生室1516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6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143個,全省每千人擁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22張,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社區醫院建設,相關做法獲得有關部門充分肯定。我省將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最低補助標準,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9年的75元,服務內容從2015年的12項增加到2019年的31項。全省基層衛生人員數量從2015年的20.43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27.32萬人,佔全省衛生人員比例也提高到34.75%,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3.66人,超過40%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證書。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省衛健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健康江蘇建設為統領,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邁上新台階。(記者 仲崇山)

2021
11-06

  進出口迭創新高,“高光時刻”如何延續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1-9月,江蘇進出口總額37481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出口23141.9億元,同比增長18.2%;進口14339.1億元,同比增長14%。今年以來,江蘇進出口高速增長,累計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最高。

  隨着全球外需的不斷恢復,江蘇外貿持續處在“高光時刻”,前三季度數據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外貿企業發展有哪些新變化?第四季度如何穩主體穩訂單?

  高開穩走,內生動力增強

  從年初到第三季度,我省外貿數據有何變化?從季度情況看,我省外貿總體高開穩走,進出口規模逐季提升,三季度進出口13481.5億元,創季度歷史最高,較前兩季度分別增長19.3%、6.4%。與2019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7.2%、15.7%和19.7%;兩年平均增幅分別為8.3%、7.6%和9.4%。

  從企業類別看,民營企業活力不斷增強,1-9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4154.1億元,增長28.6%,高於全省平均增速12.1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增長9.8個百分點。從出口市場看,主要貿易夥伴增勢穩定,我省對傳統市場出口11978.5億元,增長16.1%,佔比51.8%。從進口來源地看,韓國、東盟、中國台灣、日本、歐盟、美國六大主要進口來源地全面增長,合計進口10610.4億元,佔比四分之三,增長11.5%。

  “進出口同步高增長,表明江蘇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活躍因素,是‘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國外終端消費品進口量攀升,显示江蘇內需潛力在加速釋放。”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呂永剛分析,高技術產品出口增勢強勁,其中機電、集成電路產品出口增速接近20%,表明江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在快速提升;一般貿易主導地位凸顯,表明江蘇外貿加速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從區域來看,蘇中蘇北佔比穩步提升。蘇中和蘇北進出口分別增長24.9%、35.5%,佔比10.6%和8.1%,分別提升0.7和1個百分點。蘇南進出口增長14%。蘇州、無錫、南京、南通、常州等5個外貿大市進出口合計增長14.8%,佔比86.2%。

  內外循環,企業動能充沛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积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齊發力,步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位於蘇州吳中綜合保稅區的卓壹醫療是國內首家擁有自主研發、設計能力的血液透析器生產企業。今年1-9月,該公司出口的血液透析器比去年全年增長了15倍。近日,卓壹醫療申請“關助融”成功獲批800萬元銀行融資。“今年,我們不僅申請研發產品出區檢測,以便正式獲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許可,開拓國內市場,同時還獲得了‘關助融’研發融資支持,這讓我們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獲得了更多優勢。”該企業負責人說。

  “產品終於可以出口海外,以後帶動村裡致富的路子就更寬了。”在南京海關所屬揚州海關監管下,由江蘇惠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20800千克冷凍黑莓順利出口歐洲,這是揚州地區冷凍黑莓首次出口。該公司副總經理程先玲說,“兩個市場,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遠。接下來將會進一步擴大出口量和出口地區,除了冷凍黑莓,黑莓果汁、果醬等深加工產品也將不斷‘走出國門’。”

  隨着全球風電市場規模迅猛增長,位於連雲港綜合保稅區內的風力設備製造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海外。連雲港海關1-9月監管項目類成套風電設備出口約69萬方,同比增加21.1萬方,增幅達44%。重山風力設備(連雲港)有限公司經理王兆連介紹,“今年以來,海外需求量大增,我們加班加點忙着生產發運。面對船舶壓港、場地緊張等情況,多虧海關的大力支持,我們的產品才能順利出口。”

  穩住當下,更要謀划長遠

  外貿大省的“高光時刻”,仍存在哪些隱憂?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儘管出口額增加了,但企業利潤卻減少了。”

  “疫情之前,一個發往歐洲的標箱運費最多2000美元,現在1萬多美元還常常排不到,不少貨物只能放在倉庫里。”一位出口童裝、日用百貨等產品的商戶向記者介紹,“原材料也上漲了,比如我們常用的棉紗每噸至少上漲了500元,與客戶的訂單早就簽好了,不可能臨時漲價的,還有簽訂單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6.7,現在是6.4,外匯結算也會虧不少。這個情況下,主要是穩定老客戶,新客戶基本沒有拓展,明年看看情況再決定。”

  “國際貿易復蘇呈現波動性和脆弱性,疫情趨緩推動國際貿易恢復增長,但全球供應鏈秩序與能力的恢復尚需時日,國際海運價格暴漲就是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集中體現。”呂永剛表示,“江蘇外貿既要穩住當下,也要謀划長遠。調研显示,同樣面對國際海運費用大漲,一些‘專精特新’型企業應對更加從容,究其原因,在於其擁有核心競爭力。江蘇擁有全國領先的製造業規模和深耕實體經濟的實幹精神,是涵養‘專精特新’企業的沃土和熱土,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外貿發展的關鍵主體。”

  記者了解到,為緩解海運運力緊張的情況,截至10月底,江蘇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500列。根據企業的需求,先後開行自貿區專列、跨境電商專列、重點外貿企業專列。下一步,江蘇將持續聚焦高水平開放、制度型開放,全力推進外貿創新發展,繼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出口產業集群;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推動內外貿協同融合發展;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貿易發展新動能;發揮開放平台載體優勢,高水平建設江蘇自貿試驗區,強化開發區主陣地作用等。(記者 丁茜茜)

2021
11-06
2021
11-06

  中新社南京11月4日電 (徐珊珊)素來是房地產銷售市場旺季的“金九銀十”剛剛過去,但長三角樓市往日的火熱場景難覓蹤影。中新社記者4日採訪發現,房地產市場正逐步回歸理性,上漲預期改變,樓市總體觀望情緒濃厚。

  中指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據显示,10月份,長三角地區新房價格出現近20個月以來首次環比下跌,由9月的環比上漲0.22%轉為下跌0.03%。部分前期市場較活躍的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降溫,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新房價格環比均由漲轉跌,寧波環比漲幅收窄,杭州跌幅略有擴大。

  以南京房地產市場為例,儘管今年上半年出現短暫升溫,入秋後卻漸顯涼意:購房者入市動力不足,市場預期下行。進入10月,部分樓盤雖然在“十一”黃金周期間開展了促銷優惠活動,但市場依舊延續低迷狀態。

  據365淘房統計,今年“金九銀十”期間,南京共有116個樓盤開盤149次,共推出29030套房源。截至10月31日0時,網上房地產數據显示,9月至10月南京新房共成交11082套,相比2019年下滑17.29%,創下近3年來新低。對比今年上半年南京月均成交超1.1萬套的數據,“金九銀十”的單月成交量近乎腰斬。

  “金九銀十”期間,長三角宅地密集入市,但市場也驟然轉冷。底價成交成為主旋律,土地流拍也明顯增多。10月8日,上海宣布,因需對地塊規劃建設條件作進一步調整優化等原因,根據出讓人的申請,終止7宗商品住宅地塊的出讓活動。

  長三角多地房地產市場表現不及往年,部分城市樓市下行壓力加大。在此情形下,多地出台“穩樓市”新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無錫江陰、徐州賈汪、南通等地出台“限跌令”。安徽安慶提出要健全聯合監管工作機制,堅決打擊低價甩賣、違規銷售等行為。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樓市防止下調過快很可能成為未來政策趨勢。最近全國多個城市的新房“限跌令”,表面上是部分房企在負債高壓下搶跑,背後其實進一步說明了“穩定”是樓市最確定的關鍵詞。

  二手住宅方面,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10月長三角價格環比漲幅收窄至0.02%,達年內最低水平。部分城市受“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政策的疊加影響,市場持續降溫,長三角的無錫、金華、溫州價格環比由漲轉跌。

  “整體看,房地產行業政策底部已經出現,但市場還在繼續下調中。從房地產調控看,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寬鬆政策,市場有望逐漸平穩,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調控目的是平穩。大漲不是平穩,大跌同樣也不是平穩。”張大偉說。(完)